《五礼通考》有记载,中国婚礼习俗自古以来上至天子下至小民都采用“六礼”这一习俗。“六礼”也算是中国 古代结婚步骤 的权威标准,“六礼”都包括些什么呢古代婚礼当天流程又是什么呢和我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古代结婚步骤浅析
1、纳采
这是婚嫁的最初级阶段,男方通过媒婆提亲,女方有初步意向议婚,男方这时候准备代表忠贞的活雁去女方家求婚。
2、问名
男方委托媒人到女方家里问清女方的生辰八字,男方拿到后准备占卜合婚的仪式。
3、纳吉
男方合婚后将好消息书面或者口头通知女方家长,这个阶段又称“订盟”,古代用雁作定婚信物,现在一般采用戒指、首饰等定聘。
4、纳征
男方将彩礼送到女方家,这个阶段俗称完聘。完聘后一般女方将聘礼中的一部分退还,或者另外准备礼物当作回礼送给男方。
5、请期
选择结婚的具体日期,通知女方家长,征得对方的同意后就可以定下来了。
6、亲迎
前面说得都是议婚和订婚等过程仪式,亲迎算是婚礼的主要仪式了。这是一项男方亲自前往女方家迎娶的仪式。
二、古代婚礼当天流程是什么
1、花轿迎亲
在大喜的日子,由媒人带领男方家的迎亲队伍,抬着花轿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2、拜堂
男方迎新娘回家后,选定时辰举行拜堂仪式,主要目的在于新婚新人获得自家先祖和神灵的庇护,同时得到自家长辈及亲人的祝福和见证。
3、宴宾
婚宴在古代其实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宗教活动,宴会之前都需要祭祖,新婚家庭以求得祖先的保佑和庇护。祭祀活动完成后开始宴宾,在亲友见证下共同奔向新生活。
4、闹洞房
闹洞房对于古代中国的夫妻来说非常重要,很多刚结婚的夫妻彼此都不熟悉,通过闹洞房可以抛开羞涩,使新娘能比较快速地熟悉适应新郎和新家,同时减轻新婚之夜的不安和恐惧。
5、合卺与结发及洞房
小两口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然后各剪下一缕头发,合在一处「结发」,经过那么多的仪式后,夫妻就可以「洞房」,过上新生活了。
编后语:看完 古代结婚步骤 浅析以及古代婚礼当天流程是什么,对您有什么触动吗我倒是觉得我们华夏先祖太伟大了,为炎黄子孙留存的精神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老祖宗们点赞。
古代男女的性教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于含蓄古板的古代人,谁负责教会他们嘿咻呢?
古代人非常矛盾,一方面,对生娃这事有着非比寻常的狂热,一个接一个地猛生;另一方面,又对生娃的途径—性爱闭口不谈。哪怕是在今天,很多父母还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谈性呢,瞪大眼睛说孩子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那么1000多年前的古代人,怎么学习性知识呢?
事实上,古代也是有性教育的,虽然比较含蓄隐晦,但是用来生娃够用了。
重视床上能力,是男人的本能。想想看,如果洞房时,新郎什么也不会,跟个木头似的,人家不会欣赏处男的羞涩风情,只会担心老公是否需要一辈子服用伟哥。新郎多没面子啊!古代不兴离婚,如果丈夫床上不行,妻子得守一辈子活寡。所以,在有的朝代,公主出嫁之前,会先派一个陪嫁宫女跟驸马睡一觉。驸马那方面行不行?身体有没有隐疾?有没有SM等不良嗜好?嘿嘿,一试便知。如果没有通过测试,那就趁早换人。有的大户人家,也会派陪嫁丫鬟去测试准姑爷的性能力。
想在床上生猛,就必须首先了解性知识。可是上床这种事,老妈没法教,不好意思开口;老爸更不能说,否则会有损威严。跟儿子交流泡妞经验、比大小,以后还怎么在儿子面前摆严父的谱儿?不过别担心,古代父母还是善解人意的,不能说,可以做嘛—直接送给儿子几个通房丫头,教导儿子通晓人事。这种安排也是为了避免男孩子精力旺盛去逛妓院,被外面的女人勾引坏了。没有通房的小户人家子弟,只能在叔叔或者狐朋狗友的带领下,到妓院去实践了。那些风华绝代的花魁名妓,就相当于苍井空姐姐,供广大饥渴的男同胞们尽情YY,没事发条微信啥的,就房中术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除了实践,还有一种重要的教材是春宫图。在电视剧《汉武大帝》里,太傅窦婴之所以对太子刘荣失望,就是因为这熊孩子在课堂上偷看春宫图。其实,春宫图不光为了寻欢作乐,也是古代性教育的教材。一看图,什么都明白了。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男人都喜欢春宫图,有条件的还会珍藏。在明代后期,春宫图发展到了巅峰,著名大画家唐伯虎、仇英,都参与过春宫图的创作。他们的春宫图销量还非常好,这也表明广大人民群众对性知识的需求何等迫切。
还有一种针对男子的性教育方式比较罕见—上性教育课。东汉时期,汉章帝曾经组织过一次全国性的性问题研讨会,当时贵族子弟也有性教育课,具体怎么上的,现在已经不得而知。公开进行性教育活动的牛人则是唐太宗。他妹子丹阳公主的驸马在房事上不太行,把丹阳公主搞得快性冷淡了。唐太宗知道后,把18个妹夫都叫了过来,上了一堂空前绝后的性教育课。从那之后,唐朝公主们的性生活各个和谐无比。事实证明,牛人在什么地方都很牛!
在性教育这方面,女人比较吃亏,接收知识的途径很少。找牛郎实践是不用想了,除非你想尝试一下被浸猪笼的“美妙”滋味;春宫图也别提了,女孩敢偷看成人读物,马上会被扣上“*荡”的帽子,古代连《西厢记》都是禁书呢;性教育课就更别想了,女先生教导的全是禁欲的东西,诸如《女诫》之类的。
但是,女人一点儿不懂嘿咻也不行。万一新郎比较无知,以为洞房就是盖上被子纯聊天,那就惨了。新婚第二天,婆家要验收新娘子的落红。不嘿咻,哪来的落红?如果因此被扣上不贞的帽子,那女人以后还有活路吗?所以,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新娘就得自力更生,引导、协助新郎完成洞房花烛夜。
女孩的性教育,通常是在出嫁的前一晚。老妈羞涩地走进来,然后往女儿手里塞个东西:“女儿啊,你自己看看。”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压箱底”—拳头大小的瓷器,呈现水果、船或者孩子状,打开盖子,里面是正在交欢的裸体男女,一般会放在嫁妆箱子的底部,所以叫做“压箱底”;有时候是嫁妆画,算是春宫图的精简版。还有的时候,老妈太羞涩,解说人由婶娘或者已出嫁的**妹充当。不过千万别幻想这种言传身教会多生动,一般都是“闭上眼睛忍一忍就过去了”之类,让新娘既好奇,又多少有些恐惧,到了洞房时,都成了死鱼,能享受性爱的,少之又少。
比起古代,现代孩子了解性知识的途径多得多。但是,在性教育方面,现代父母没比古代人强哪儿去,总是把性当成丢人的事羞于启齿,恨不得孩子一无所知才好。结果,很多孩子因为太好奇,反而做错事。其实,还不如跟人家唐太宗似的,大大方方上一堂性教育课,让他们将来能安全、自在地享受性爱,幸福一生。
皇后与皇帝结婚时也要进“洞房”,但与民间洞房的习俗不一样,皇后与皇帝结婚的洞房并不在皇帝自己原来的寝宫内,也没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举行仪式的地方当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明清两朝皇帝结婚一般在坤宁宫举行。坤宁宫是皇宫中后三宫的第三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将东面两间设为皇帝大婚时的洞房,西面五间则改为祭祀萨满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的礼仪相当隆重,也极为讲究。新皇后要从大清门被抬进来,经天安门、午门,直至后宫。而一般妃嫔进宫,只能走紫禁城后门神武门。
皇后与皇帝的洞房比寻常百姓家的要高档豪华多了,但也不能免贴红双喜、喜庆对联的习俗。洞房的主题也是大红色,形成红光映辉,喜气盈盈的气氛。床前会挂“百子帐”,铺上会放“百子被”,就是绣了一百个神态各异小孩子的帐子和被子;床头悬挂大红缎绣龙凤双喜的床幔,帝王之家也希望“多子多福”。隋唐时,皇宫大内的洞房不仅要铺设地毯,而且要设置多重屏障,龙凤大喜床的四周有布幔,可见,当时皇宫洞房的私密性很好。皇后与皇帝的大婚自然没有闹洞房的规矩,但礼节是少不了的。那皇后与皇帝入洞房后,首先要做什么皇后与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动进行完毕才能共度春宵。
而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所谓的“合卺礼”,即民间所谓的“喝交杯酒”。行合卺礼后,下面该上床了。但是皇帝当新郎官,那床可不能随随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后顺序的。唐朝皇帝纳皇后入洞房是这样上床的:尚仪北面跪,奏称:“礼毕,兴。”帝、后俱兴。尚宫引皇帝入东房,释冕服,御常服;尚宫引皇后入幄,脱服。尚宫引皇帝入。尚食彻馔,设于东房,如初。皇后从者馂皇帝之馔,皇帝侍者馂皇后之馔。
而在清朝,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龙袍吉服,由近支亲王从乾清宫伴送至坤宁宫。揭去皇后头上盖巾后,皇帝与皇后同坐龙凤喜床上,内务府女官在床上放置铜盆,以圆盒盛“子孙饽饽”恭献。这“子孙饽饽”是一种面食,就是一种特制的小水饺。然后设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请帝、后相对而坐,由福晋四人恭侍合卺宴。合卺宴上,帝、后对饮交杯酒。这时殿外窗前,有结发侍卫夫妇用满语唱《交祝歌》。合卺礼成,然后坐帐。晚上,内务府女官、福晋等侍候帝、后吃长寿面。面吃完了,皇后按规矩先脱光衣服上床,然后皇帝再脱衣上床,这样皇后与皇帝才能开始享受男女的鱼水之欢。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早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此乃人生四大乐事也。但对皇后而言,大婚往往是一种政治婚姻,有时很痛苦,也很无奈,难以体会到洞房花烛之夜的鱼水之欢。
古代结婚流程从说媒开始到提亲定亲、准备“三书六礼”(三书:聘书、礼书、迎书;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完成以上步骤即可拜堂成亲,最后还有一个贺郎酒环节。
1、说媒
在古代,如果你看上了哪家姑娘,不会和现代一样自己上门去追求,而是找一个经验丰富的媒婆为你去姑娘家说媒,如果姑娘也对你有好感就会对父母说:“终生大事全凭父母做主”,而如果姑娘对男方不是很满意则会对父母说:“还想再给父母尽两年孝”。
2、提亲
古话有云:“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新人们在结婚之前,男方一定要先去女方家进行提亲,当双方互换儿女的生辰八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测算之后,认定男女双方适宜结婚,并且门当户对,此时才能开始议亲。
3、定亲
当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后,确定男女双方适宜结婚,这时两家就可以进入到定亲的环节了。在定亲环节中,男方要给女方家送“过书”即为定亲的凭证,俗称“红绿书纸”,而女方需要给男方送“回帖”进行认可,俗称“文定”。在定亲之时,除了有书面的定亲之外,双方还需商讨嫁娶吉日,为新人们讨得一个好彩头。
4、三书六礼
双方都比较满意的情况下,男方就要开始准备三书六礼,其中三书指的是:聘书(订亲的证明,在六礼中纳吉的时候交给女方),礼书(相当于现在的彩礼清单),迎书(相当于现在的结婚证,证明姑娘已经嫁给男方)。
六礼则是指纳采(男方要送将近30种礼物给女方)、问名(将男女的年庚八字进行匹配)、纳吉(将庚贴于神前请示)、纳征(彩礼和嫁妆)、请期(确定结婚吉日)、亲迎(接亲)。
5、拜堂
当花轿到夫家进门时,出轿小娘需要迎接新娘出轿。随即走向结婚的主厅堂内开始繁琐的拜堂仪式。拜堂仪式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拜天地、拜父母、拜夫妻。并且这些仪式都需要新人们正儿八经的跪在地上磕头,而不是如今的面对面鞠躬即可。
6、贺郎酒
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贺郎酒”。在贺郎酒上,新娘必须依次挨桌的向长辈们以及宾客们逐一的斟酒,此时需要注意的是,新娘在给大家斟酒时,酒是需要斟满的,但是一定不能洒出来
古代人跟现代人不同,古代人不仅寿命短,而且不管男人还是女人,成年都比较早,古代人一般十几岁就结婚了。而古代女子从出嫁到洞房的整个过程也充满各种的规矩跟限制,不过新娘的出嫁嫁妆倒是很有想法,下面就来一起看看吧。
古代女子怎么出嫁洞房
古代人的思想往往比较封建,而且这种封建的思想观念对于女性自由的束缚尤其的严重。在古代,大多数的女子在出嫁之前,是完全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夫君长得什么样的,她们恐怕连自己所嫁的是人是鬼都无权过问。
古代人结婚基本上需要走这六种礼仪,例如婚前的纳彩,纳吉,以及结婚当日的各种仪式。迎亲当天,新娘会穿上最喜庆吉祥的大红礼服,然后哭丧着脸来到新郎家里。因为女子一旦出嫁,也就意味着从此跟娘家再也没有什么瓜葛了。
有些地方新娘出嫁的当日,在踏入夫家之前,需要先跨过一个火盆,寓意也是为了能够让夫妻生活日后红红火火。接下来的礼仪也都是大家很熟悉的,什么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以及送入洞房等等。
古代女子的陪嫁嫁妆
古代女子成亲过程中,很值得一提的,大概要数新娘娘家人送给新娘的陪嫁嫁妆了。众所周知,古代女子一般都是被锁在深闺之中,对于外界的事物,对于男女情事基本上没有什么经验,所以新娘出嫁当天,母亲就会贴心的教导她一些新婚洞房之夜应该注意的事情。
为了防止洞房当夜出现尴尬的事情,娘家人会给新娘准备个开裆裤,让她在洞房的时候换上。而且还会贴心在新娘的嫁妆箱里放上一个瓷器,瓷器里面画的都是大尺度的春宫图,而且还会在新娘陪嫁的鞋子里也藏上一些春宫图,目的就是为了教导未经人事的新娘一些床笫之间的经验。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东方古国。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孕育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特色的习俗,中式婚礼就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一种民俗。
八抬大轿、仪仗开道、花轿迎亲、狮舞引门,选择中式婚礼的目的,是重拾近乎丢失了的华夏民族婚俗!到中国来举行一个传统的中式婚礼,将会让你深深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
通过中式婚礼,使普通老百姓及外国友人更加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年轻人更加珍惜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并且,新人会在婚礼中留下最富有传奇和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必将在短期内大行其道。
中式婚礼之必备元素
★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轿子曾流行于广大地区。自古以来历代相袭。因时代、地区、形制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如肩舆、檐子 、兜子、眠轿、暖轿等。现代人所熟悉的轿子多系明、清以来沿袭使用的暖轿,又称帷轿。木制长方形框架,于中部固定在两根具有韧性的细圆木轿杆上。轿底用木板封闭,上放可坐单人或双人的靠背坐箱。轿顶及左、右、后 3侧以帷帐封好,前设可掀动的轿帘,两侧轿帷多留小窗,另备窗帘。历代统治阶级都曾制定过轿子的形制等级,体现在轿子的大小、帷帐用料质地的好坏和轿夫的人数等方面。民间所用的轿子分素帷小轿和花轿两种。前者系一般妇女出门所用之物,后者则专用于婚嫁迎娶。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素帷小轿 、花轿都被旅游业启用。花轿多设置在旅游点,与中国帝王传统的结婚礼服——凤冠、霞帔配合,用来接待中外游客,举行中国古代婚礼仪式,或用作拍照道具。素帷小轿则作为江浙山区的一种民俗交通工具,用来迎送中外游客。由柳洪平创建。
中式婚礼的一般流程
●抬轿起程:在锣鼓、唢呐、舞狮的伴随下,花轿开始起程。按传统,新娘应该被兄弟背出来送上轿子。不过现代人多独生子女,只能由表兄弟或伴郎代劳,通常也改背为抱了。花轿的路程目前只是走走形式,除非两家特别近,要不从上海这头抬到那头,肯定累趴下。不过按照惯例是要给轿夫红包的,否则他们会有意颤动花轿,让新娘“好受”
●跨火盆和射箭:古礼中是新娘坐花轿过炭火盆,不过现在通常都是新娘在媒人的搀扶下直接跨了。然后在下轿之前,新郎还得拉弓朝轿门射出3支红箭,用来驱除新娘一路可能沾染的邪气。
●拜堂和交杯酒:火盆之后有的还要跨过马鞍,征兆新人婚后合家平安;然后才由新郎用条红布包着的秤杆挑开新娘头上的喜帕,这时,一对新人就该正式拜堂了。拜堂后最重要的部分不是交杯酒(合卺酒),而是给双方高堂敬茶,通常这个时候是弄得一群人声泪俱下,场面之感人,在热烈的喜庆气氛中也透渗透着浓浓的亲情。
●同心结发和谢媒:现代的娶亲仪式,很多都是把该在洞房里的事搬出来展示。比如说结发,应是新人在洞房里相互剪些头发,作为夫妻关系的信物放在一起保存,现在则是当众表演。之后双方母亲同点龙凤烛,新人交换香书美玉做信物,再请出媒人赠送蹄膀。
中式婚礼花销
办一场地道的中式婚礼环节可真不少,比如会场布置虽然可以省略鲜花,却多了无数道具。化妆师也会比较辛苦,因为除了新人,还有伴娘、媒婆、家人等都得配合化妆。至于主持人,价格就更高了,因为复古婚礼套词很多,而且很多都得又唱又吆喝。然后还得请一位相当于导演性质的现场总监,以协调扮演各种角色的人,婚礼督导更非请不可,因为花轿的路线以及酒店方面的协调始终得有人去搞定。
婚礼现场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这样的场景想必一般人都会感觉熟悉。不过,本文的可不是**电视中的剧照,而是百分百的真人秀哦!在厌倦了草坪婚礼、烛光婚礼、游轮婚礼等西式婚礼后,本市的新婚佳人又重新变得传统起来,一场场鞭炮声、唢呐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的复古婚礼借着春节前后的好日子,纷纷隆重“上演”。
★凤冠霞帔服装是最不可少的道具了,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大红衣服穿在身上怎么看怎么喜气,尤其是顶带花翎,身着蟒袍玉带的新郎倌,比起西式婚礼中的黑西装,另有一种富贵气。
★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意思是:可知家里粮食有多少、布有多少、衣服好坏、容颜怎样、帐目清否、东西轻重等。民间常有只有“三媒(媒人)六证”俱全,才表示新婚合理合法的说法。等到吉时举行的结婚典礼,就俗称为“拜天地”,由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
★秤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花烛:在婚礼仪式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彩饰,故称为“花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