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花饽饽的由来是源于古时候的祭祀活动。
具体如下:
大饽饽,汉族面食,古代时多用于祭祀,现在的胶东地区春节仍用于祭祖摆供,多产于山东的胶东半岛,流行地域为烟台、威海、日照等地,又称大枣饽饽。
大枣饽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麦子种植,历史来源悠久,从有麦子开始,就开始有了祭祀。公元前6世纪,当开天辟地的时期,轩辕开辟了农业,在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了麦子,但是没有在全国普及起来。
在战争时期,农民为了纪念轩辕,就开始有了饽饽,以做出来又香又大的花饽饽来表达自己对轩辕的感激与崇敬。饽饽的来源,是从祭祀开始的,主要是祭天、祭地、黑白喜事的祭奠,祭品以枣饽饽为主。在明朝时饽饽已经在全国普及开来,家家户户都会做,都能做。
胶东人的传统习俗里,每逢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蒸上一些花饽饽,在蒸好的饽饽上装饰龙凤呈祥、石榴花开、莲花宝座等花型,所有吉祥福愿都凝聚其中。除了自家人吃,他们还会将花饽饽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寓意着日子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在胶东,过年最有年味的莫过于吃那白白胖胖的大饽饽。从大年三十晚上起,各家都要祭祀灶神、财神、天地神、家堂(亦称菩萨)和老祖宗(亦称老爹老母)等,这祭祀的供品中,少不了大饽饽。
胶东人家过年做大枣饽饽,为的讨吉利。饽饽是发面做的,寓意“大发”。“枣”与“早”谐音,故大枣饽饽蕴含“早发”、“大发”之意。不管是期盼事业蒸蒸日上,还是渴求生意发达,总之,这“发”字着实包含了胶东人家祁求过上好日子的美好心愿。
扩展资料:
大枣饽饽还是喜事的主角。做饽饽有一个最高境界,做出的饽饽能“笑”,就是饽饽出锅时裂开个口子,这也是有好的寓意,但要达到这种程度却不是一般的水平能实现,饽饽“笑”与调面的手艺有关,调面的时候发酵的面要加上生面这样就比较容易裂开,正常的发面是不笑的。
“发面”的发与“发财”的发是一样的,也是好的寓意。办喜事的时候这个是非常讲究的,大家往往以比赛的形式看谁把饽饽做的好,结婚的时候做饽饽的数量也是有讲究的,四个饽饽为一喜,八个就是双喜。之前婚庆的时候不摆菜,就放一对蜡烛,还有八个饽饽。
已有千年历史的胶东大饽饽表现出了胶东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胶东面食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胶东大饽饽
—大饽饽
在我的家乡婺源,在大年三十那天,一早起来准备好祭拜的食物,然后带着家人去墓山。去祭拜逝去的家人,然后上香祷告,带他们一起回家,过大年三十吃团圆饭。
因为一个上午都在忙,所以中午来不及煮饭,一般都会吃豆腐糊。
豆腐糊我们那边代表菜,味道鲜美清淡。
当年江总书记去婺源时,也曾对此菜赞不绝口。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进放有高汤的热锅里,加上调料焖几分钟,再浇上熟猪油,放上虾仁、肉蓉、香菇丁和笋尖,一手搅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湿淀粉和猪油,舀到盘里,浇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葱花即成。
吃过豆腐糊,下午就开始祭拜家里的祖宗。
从大到小,每一个人都必须祭拜。保佑家人身体健康,家运昌盛。祭拜完最后一杯酒,便开始放鞭炮。这个鞭炮意味着大年三十团圆饭的开始。
大人们在走上桌吃团圆饭时,口袋里必须要放好红包压岁钱,在吃团圆饭时,给小孩子压睡。
小孩子收了很多压岁包以后,晚上必须摸出来,放在枕头底下睡觉,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压岁。
吃完两三十的团圆饭,每个房间的灯都必须开着,小孩子们便开始守岁,祈求家中长辈长命百岁。
从祭完祖宗放的鞭炮开始,家里的每一个地方就不能扫地,因为那些垃圾都是来年的钱财,一直到初三才可以扫出去。
自己的衣服加上结婚穿的秀和服一起5套,男士西服一套,鞋子2双,我妈亲手勾的毛线拖鞋10双,鞋垫6双,被子4套全套,折叠好的被子里面都放了红鸡蛋,红枣,花生,桂圆,豆子,寓意早生贵子,电脑一台,洗衣机一个,电烤火一个,寓意红红火火,我们那必须要的,家电是看男方家需要什么我买的什么,没有什么都买,不然放那里不用容易坏了,行李箱两个,衣架两把,脸盆两个,洗衣盆两个,水桶两个,热水瓶2个,洗发水沐浴露之类的生活用品全套,自己用的护肤品,彩礼钱带回南方家了,给了几万爸妈,把我养这么大实在不容易。
每次过年,娘要忙忙碌碌准备整整一腊月,推碾子轧小米摊炉糕,推黍子蒸粘窝窝,还要淘洗麦子,磨面,蒸花糕,以及鱼、花、鸟等花样的花饽饽。腊月二十八,娘在炕头发上两盆面,在面盆上盖上厚厚的被子,等面有了酸味,起得欢实了,就要蒸花饽饽啦。土炕上的案板放着揉好的面团,一边是大红枣,黑花椒籽,大料籽,胭脂,一边是菜刀,剪子,锥子,秫秸细眉儿和篦子。娘揉,捏,抻,拽,剪,搓,粘,一团面变戏法似的成为一堆小动物,等一个盖帘摆满了花花鸟鸟,娘就小心翼翼的把这些小生灵搬运到大锅里的篦子上,然后轻轻地盖上锅盖,双手合十默默地祷告着什么,仿佛神仙已经来到我家,等着吃贡品。一只只小鸟、刺猬冒着热气从锅里跑出来,娘用鸡毛沾着胭脂给鸟上色,小刺猬眼睛亮闪闪的,是用花椒籽按的,小小的尖鼻子点着胭脂,奓着刺,像活的一样。大花糕一层面,一层花,衬着大红枣,取步步高的意思。
那时候,我们村的人走亲戚,也是郑重地挎着篮子盛着香喷喷的花饽饽。孟尝村坐落在潴龙河南岸,是一个有历史的村子,县志上说,战国四君子之一的孟尝君曾在此地招兵买马、开店招待门客宾朋。孟尝君散尽财帛,食客及千的美名流传了两千年,我们孟尝村名即得于此,“孟尝君子店千里客来投”,是孟尝村的历史,也是孟尝村人的骄傲。解放前,孟尝村还有田文庙呢,他用花饽饽和义气款待宾客众生,后人建庙纪念他。庙里的贡品,花饽饽当仁不让。而孟尝村村风淳朴,邻里间的仁义是不是来自于孟尝君的遗风,亦或是亲戚间送花饽饽的传承呢。
我总感觉这些花饽饽不仅娱人也娱神,不然,为什么人们会用它们上贡呢。
我家,不独我家,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是外面砖,里面坯的房子,墙山很厚实,屋子间量都不大,无一例外的是每家的堂屋北墙正中央都有一个佛龛,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娘叫他老天爷。灶台的上方,紧挨着烟熏火燎的灶台也有一个佛龛,供奉的是灶王爷,这花饽饽就是给老天爷老俩和灶王爷老俩吃的。可是,每次老天爷、灶王爷都不忍心吃一口,都留给我们姐弟几个吃,娘和爹吃棒子面掺白面的用硫磺熏过的表面白白的掰开里面黄绿色的馒头。我问娘,怎么神仙没动咱们的花饽饽。娘说,心诚就灵,老天爷吃过了。我想,神仙吃东西和凡人不一样。
年过完了,孩子们又开始想念花饽饽了,这要扳着手指头等三百多天呢。
日子不按规矩来,就在孩子们盼年盼得眼发绿时,村子里总是会有老人过世。老人的女儿们除了呼天抢地哭逝去的老人,还要请人蒸花饽饽,炸花,这是给老人最后的孝礼。丧事的摆供也是有规格的,我记得是在悲怆的唢呐声中,逝去老人的女婿会带着两个人抬着泛着亮光的至少三层的深红色食盒前来吊孝,给老人送葬。悲伤地场面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我们喜欢食盒里的贡品,老辈人都说,吃贡品好,胆子大,恶鬼不近身。
我是潴龙河边的水土养大的,血脉中有孟尝村的文化特质,我的一切幸运或许就来自花饽饽敬神的福佑吧。
小姑姑结婚的时候,还时兴给婆家的长辈蒸食盒。这里少不了花饽饽的身影。记得是村子里的三大娘做师傅,其余的'婶子大娘打下手。只见一块面在三大娘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两块面先搓成条状,然后是长着犄角的龙头,捏起龙脊,弯起的秫秸细眉儿印出了龙的麟,三大娘几下子抻拽就出来了龙尾,两条龙交叉,中间有一个圆圆的面团,即为龙珠。三大娘做出来的花饽饽花样多,也更传神,二龙戏珠,凤凰展翅,是人们争相收藏的上品。可惜,随着三大娘等老一辈人的逝去,花饽饽这项民间的手艺,在我们村绝迹了。我常常想,也许三大娘本身也是贡品,是旧时代的祭品。
依稀中,还记得小时候祈雨的场景,十二个寡妇拿着笤帚围着官坑(传说官坑周围要出一朝的官员,后来风水给南方人破了)清扫,男人们作揖磕头不停地祈祷着,燃烧的香烛旁边是一个大笸箩,里面的贡品就是香喷喷的花饽饽,孩子们扮演的青蛙唱着祈雨的歌谣,“老天爷快下雨,收了麦子供享你,您吃瓤我吃皮,剩下麸子喂小驴儿……”说来也怪,久旱无雨,祭祀过后,或者当天,或者三五天一场瓢泼大雨会如约而至,难道是花饽饽感动了龙王爷?这花饽饽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担当天与人间的信使?
现在的年,少了很多年味,年画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花饽饽也在很多乡村消失了。一些地方抢救性保护,使花饽饽成为非物质遗产的一种,在黄骅我吃到了用模子印制出来的花饽饽,这给我带来惊喜,也深为家乡消失的花饽饽感到遗憾。我们孟尝村和山东等地的的花饽饽不一样,他们是在大馒头上点缀五颜六色的花型,我们孟尝村是一个个独立成型,有自己的特色。短短数十年,流传数千年的手艺或着说风俗就没了,成为有待抢救的东西,我不知道该庆幸还是悲哀。花饽饽是我们小时候年年见到的,我们在得到的同时又失去了多少宝贵的东西。一些我小时候认为的所谓迷信,其实也是人与自然的契合,大自然养育了人类,人类用最珍贵的东西与冥冥中的“神灵”沟通,祈福,是情理之间的事情。有敬畏心没有什么不好。孟尝村的花饽饽和孟尝君有没有关系?孟尝村人们的憨厚朴实是不是二者养育熏陶的结果呢?
无需置疑花饽饽是麦子的精灵,它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大自然的馈赠。前几天,我去了省博物馆,有汉代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战国中山国的异彩纷呈的珍宝,还有定窑和磁州窑的瓷器。更多的文物带有老百姓的体温,比如铜鼎、砂罐、粗瓷碗、铜瓢,各种材质的盆。行走在历史与现实间,我想起了花饽饽,我思索着它的起源和传承。青铜器是古代的兵器和礼器,代表着身份和等级,也担当着保卫国土的使命。所以《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穷苦的老百姓也要祭祀,祈求上天消灾,降福。远古的祭祀是活人,后来是牛羊,花饽饽是不是就是这风俗的传承呢?我曾拜望过半坡的先祖,先祖的祭祀区还残留着贝壳、动物骨头和碳化的谷物。墙上有《吕氏春秋》注:“有谷祭土,报其功也;五谷祭土,禳其神也”。想来,祭祀是祖先对大自然虔诚的敬畏方式,花饽饽不正是对先祖祭祀的传承吗?
眼下又快过年,花饽饽却再也见不到了。那些花饽饽,那些蒸花饽饽的手艺人,那些风俗传统一同消失在家乡的风中,但却依然鲜活在我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我和老公刚结婚那会儿,婆婆成天给我们洗脑,说老公外婆那边的亲戚怎么怎么好,特别是大姨二姨对我们怎么怎么有恩情,要求我们两个要时刻记得他们的好,不过,就是因为当年我们两个过得穷,这些被我们尊重的“恩人”亲戚让我们看尽了人情冷暖。
没钱的时候被亲戚嫌弃
我婆婆是个超级顾娘家的人,和娘家那边的兄弟姐妹走得很近。
我和老公刚结婚那会儿,虽然和婆婆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但是也等于是我们自立门户了,婆婆经常当着我的面教育老公,让老公结婚了也要记得外婆家人的好,特别强调要记得大姨二姨的好,婆婆当时的原话是说:“你大姨二姨对你们是有恩的。”
至于对我们究竟有什么要的恩,我是后来才搞清楚。搞清楚以后,我觉得甚是可笑,不过这都是后话。
因为当时有了婆婆的洗脑,加上我老公本人就很愚孝,所以在那时候我们就对老公外婆家的亲戚都特别亲近,特别是对老公的大姨二姨。
但是那个时候,老公因为投资生意失败,欠了一屁股外债,在他们这些亲戚眼里,我们就成了被区别对待的人。
每年过年的时候,婆婆的这些弟弟妹妹都会到婆婆家里聚会,有时候都会连着聚会好几天。
每年在厨房里忙活的那个人一定就是我,而每年老公的二姨都会在我们家里上演一次特别的关怀剧。
因为大姑姐家里有钱,他们总是对大姑姐和姐夫客客气气的,进门先给外甥女发压岁钱,而我们的孩子从来就没有。
姐夫不吃姜蒜,每次二姨都会特地跑到厨房里提醒我:“小默,你姐夫不吃姜蒜,你做菜的时候千万不能用这些东西哈。”
我们结婚第二年的时候,外债还没有还清,公公又得了一场大病,在省立医院做了一次大手术,因为婆婆一分钱不出,10万多的手术费我和大姑姐一家出一半。
那是98年,对本就一身饥荒的我们来说,5万多的手术费在我们看来也是天文数字。
那些在婆婆口中最有恩情的婆婆的弟弟妹妹们此时都认为是公公连累的婆婆,觉得此时拿出钱来也都被公公花掉了,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我和老公四处去筹钱,借了好多家还差一万块钱。老公说二姨很有钱,我们可以去借一下试试。
第二天我们给二姨打了电话,在电话里告诉她还差一万块钱,能不能先从她那里借一点。
二姨在电话里沉默了很久,说得先跟二姨夫商量一下。
老公知道二姨的意思,无非是怕我们借了没有东西还。
其实那时候,老公为了给父亲治病,已经决定把手里的一辆柳州车卖掉。
生意失败以后,老公一直用这个车跑出租,没日没夜地赚钱。这个车当初还是我妈给的钱买的二手车,老公一直很宝贝他的车。
但是为了给公公治病,老公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此时见二姨犹犹豫豫,老公赶紧说:“二姨你先借给我一万,我把我爸的住院费交了,我保证一个星期之内把车卖了钱先还你。”
就这样,二姨才借给了我们一万元钱。我记得非常清楚,去拿钱的时候,二姨让我写了一个借条,清楚地写了最多一个星期还款,还让我按了手印。
很凑巧,隔了两天就有人看上了老公那辆车,因为知道我们急着用钱,买家把价格压得很低,虽然舍不得,但是为了还债,我们还是把车便宜卖了。
过了一年,公公就因病去世了。
公公去世以后,婆婆的这些亲戚又像往常一样到婆婆这个做大姐的家里聚会,嘴上说着大姐真可怜,明明知道婆婆没有钱,每次来了都像吃大户一样,这些招待用的东西当然是我们买,花我们的钱,他们从来就没有心疼过。
有一年的正月初三,婆婆的弟妹又都来了,家里男女摆了两桌,我依旧在厨房里忙着做菜。
我老公和他姐夫陪着舅舅姨夫在一桌吃饭。
这时候二姨夫对着姐夫说:“启明,我年初五请客,到时候你一定得来,你们一家三口一个都不能少哈,到时候早点过来,早饭就在我们家吃。”
跟姐夫说完这话,二姨夫就对在座的舅舅姨夫们说,他和二姨决定年初五请客,到时候大家别忘了,唯独没有叫我老公。
又喝了一阵酒,二姨夫才似乎有所悟地对我老公说:“你要不要来,你要来的话就来,你不来就把你妈送过来。”
当时我老公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当着一桌子长辈的面,被二姨夫这么看低,都知道脸往哪里搁。
那年的正月初五,我老公把他妈送去了二姨家,转身就回家了。人家根本就不欢迎你去,你又何必自讨没趣呢?
这中间的几年,大姨因为心脑血管病住了几次医院,我们虽然自己还欠着饥荒,老公都给她拿过钱,每次给她拿钱老公都是婆婆对他说的那句话“大姨对我有恩。”
有一次我终于忍不住了,我问他:“你大姨到底对你有什么恩,你也仔细地说给我听听。”
我老公也懵了,因为他妈总是告诉他大姨二姨对他有恩,具体是什么恩却没说。
我说:“你要给你大姨钱,我也不说什么,就当是她生病,我们看望她了,但是你不要总说她有恩这样的话,我们出钱倒像是我们欠了她的一样,你去问清楚,到底欠了大姨什么样的恩情。”
结果一问婆婆你猜怎么着?
婆婆竟然说,是因为你们结婚,婚礼上需要的那些花饽饽都是大姨来帮着做的。
我当时简直都被气笑了,我对老公说:“就算你大姨有恩,也是你妈欠的人情,怎么一下子就扣给我们了?谁家有个红白喜事的亲戚没有帮忙,难道你姑没来帮过忙?你妈怎么不提你姑,偏偏提你姨,这种也算对你有恩的话,你还还不完了。”
有钱的时候被亲戚利用
后来的几年,我和老公又吃了很多苦,老公投资的生意越做越好,我也在公司里得到升职的机会,我们不但还清了外债,还在市里最繁华的地段买了楼房搬了出来。
再后来,我们家又先后买了两辆轿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要么说风水轮流转,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公家里的亲戚的日子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先说老公的大姨家。
大姨夫事业单位退休,一个月退休金将近7000元,大姨一个月也能拿到2000元的退休金,本来有了这些钱,老两口的日子能过得逍遥自在。
可是大姨家的儿子并不省心。
10年前,还在单位好好上班的表弟看到别人做生意赚大钱,心思就活了起来。他从单位辞职,跑到农村去包了100亩地,开起了养殖场。
隔行如隔山,表弟对养殖业根本一窍不通,一下子就投资那么大,开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厂子。
从他开始办养殖场开始,养殖行业就不怎么景区,投进去的钱总是有去无回。
养殖业不偏别的行业,即便是你没赚到钱,那些小动物眼巴巴地等着你喂它吃食,还是要不断地往里边投钱。
刚开始,表弟对养殖场抱有很大的希望,投资的时候,借亲戚的钱都许了高额利息。
可是几年以后,也没有见到收成,投进去的钱都打了水漂,表弟不甘心,还继续往里面投钱,总是梦想着哪一年运气好,能突然赚到钱。
二姨一家对这个表弟也给予了希望,因为一开始我们家的亲戚借钱给他的时候都是说:“你大姨夫的退休金高,到时候就是他还不上了,他父母也能还上去。”
二姨一家应该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的。
可是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厂子一直就没有好过,年年亏损。亏到最后,大姨和大姨夫的退休金也都贴进去了。
每次退休金发下来,大姨仅留下1000元的生活费,其余的都被儿子拿走了。
这也不够,表弟还是要到处借钱。
4年前,表弟给我老公借10000块钱,借的时候说好三个月就还,现在过去四年了,提都不提。
表弟不好意思找我们借了,大姨就出马了。
有一次大姨跟我大姑姐借钱,我大姑姐因为孩子结婚确实没有办法借,她就让我大姑姐办几张透支卡给她用。
大姑姐也知道他们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还款,怎么敢办个透支卡给他们用呢?
后来大姨又一遍一遍地让大姑姐给她儿子作担保借钱,我老公知道了就很生气,说,一直认为大姨是很好的一个人,现在看她太自私了,为了自己的儿子能把外甥女给坑进去。
大前年,大姨高血压住院,老公给她送了1000元,到年底了又给了她1000元,到前年我住院做手术,大姨一家一个没有露面的,老公也很生气,从此以后不想管他们的事了。
再说二姨家。
从我们有钱了以后,二姨一家对我们的态度倒是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二姨自己就会经常唠叨说:“没想到你们现在能过得这么好。”
二姨当年因着大姨夫的退休金高借了不少钱给大姨家的表弟,这几年眼见地拿回来也是无望的,可能也对当时的判断有所后悔。
当年在我婆婆家里,因为大姑姐家有钱,姐夫有地位,他们能用得着,不管是大姑姐做得对与错,二姨都会向着大姑姐说话,数落我们一通,现在,见我们过好了,对我老公说话也客客气气地了。所以有些人,还真的是势利眼。
可是我偏偏是个记得雪中送炭的人,不喜欢只会锦上添花的,对他们现在的献媚无感,想想当年她对我们的态度和现在的差别,甚是反感。
所以说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越来越反感亲戚?
是因为这些亲戚对你展现的就不是单纯的亲情。
你有钱的时候认你做亲戚,你落魄的时候,生怕沾上你惹到晦气。
你落魄的时候,他们给你的从来都不是鼓励,恨不得落井下石,是个人都想敲打一下你,等你活得滋润了,又开始对你巴结示好。
亲戚这样的嘴脸随着你年纪的增长,看透了他们才会对他们越来越反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