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读过书之后再看剖书会更有体悟哦~
那些强烈的爱与恨,都在我们的心中刻下了来势汹汹、刻骨铭心的印记。
上期,我们谈到了《红色地址簿》中多丽丝的亲情与友情,这些感情更多是平稳且复杂的,爱与恨既不特别鲜明也不特别强烈。
在人生的旅途中,多的是平淡的感情,难得的是一场纯粹的爱甚至是纯粹的恨,这期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多丽丝的爱与恨。
爱
S阿兰·史密斯
对于多丽丝一生追求的“真爱”,我是持怀疑态度的。
多丽丝与阿兰相遇在公园里,两人一见钟情。
“他的味道,闻起来好清新。那味道仿佛钻进了我的灵魂”。
如果说初见时多丽丝还只是被阿兰的举止所吸引(尽管他的穿搭不尽人意),那之后就是因阿兰的满腔热情与雄心壮志而沉沦。
对于一个无法接受更多教育的少女来说,彼时,梦想成为建筑师的学生阿兰散发着那些媚俗铜臭的追求者不可比拟的魅力。
那时候多丽丝是骄傲的都市丽人,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美丽模特,而阿兰不过是穿着破旧运动鞋的异国留学生,但人总会被别人身上自己所没有的特质深深吸引,哪怕风高路斜,也总乐此不疲。
她说,“金钱、地位,还有未来,对我来说都毫无意义了。”
阿兰颠覆了多丽丝的世界观,他高谈阔论,对待建筑认真而又饱含深情,她说,“有时,两个人并不需要有同样的兴趣或同样的风格,能让对方笑就足够了”。
但在相识四个多月后,阿兰不告而别,多丽丝这才发现自己对他其实了解得少之又少。她不知道他住在哪,不认识他的亲戚,也不知道怎样才能联系上他。
阿兰的突然离去让多丽丝非常痛苦,而在战后,多丽丝又阴差阳错地收到了阿兰的信,一封原本很早就该收到的信,他简要甚至说得上是粗糙地地解释了离她而去的原因,并邀请她去美国。
戏剧性的是,当多丽丝满怀期待地抵达美国后却发现那封信是阿兰一年前所写,如今的阿兰已经结婚,他再次写信告诉多丽丝他俩不能见面,自己只能为她定下两周的酒店。
阿兰最终还是来了。在与多丽丝共度一夜后,他却告诉多丽丝他要去欧洲了,原因也听起来冠冕堂皇:“我是法国公民,我有义务回去”。
阿兰看上去非常痛苦,但多丽丝始终想不明白,他当时在想什么,他怎么能如此冷酷。他怎么能离开。他怎么能关上门。
尽管这份爱轰轰烈烈又曲折多舛,但对多丽丝而言,她确实曾热烈而无畏地爱过。这份真爱的结局非常感人,经历过沧海巨变的两位老人竟然都奇迹般地活了很久,在弥留之际通过互联网相见,两人都热泪盈眶。
但在这次相见后不久,多丽丝就去世了,阿兰也在她去世后不到48小时随之而去。而在1946年,1947年,1950年,1953年,1955年,1960年……他们一生都在给对方写信。来来回回的短信,却始终与对方擦肩而过。
遗憾,拥有为爱增色的魔力。
我一开始就说过,对于这份“真爱”我持怀疑态度。
我怀疑这份爱,是因为俩人 爱得太过仓促 ,太过模糊,相处四个月,谈人生谈理想谈未来却独独没有谈到当下,两人对彼此都不甚了解,却轻易地托付一生,这也是造成他们日后长久遗憾的根本。
我怀疑这份爱,是因为阿兰 爱得太易动摇 ,一年未见便与其他人结婚,说了不再相见却又出尔反尔。
我怀疑这份爱,是因为双方 爱得太过幼稚 。一个把逃难想得太过简单,以为只要有钱就可以在异国他乡很好地生活下去。一个把爱情想得太过美好,脱离了基本的物质生存基础,以为奔赴爱情就能拥有一切。
阿兰给了多丽丝钱,却没教会她一句英语,他为她付了两周的房费,却不曾想过她的未来。多丽丝的命运也因为这场不计后果的奔赴变得更加波澜起伏。
但爱本身就是一种奇怪的感情,爱让人变得反复无常,也让人变得勇敢无畏。
每个人都不完美,如果能在最好的时光里,最巧的时机中,理智成熟地邂逅一场爱情,那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我们是旁观者,所以才会苛求完美的爱情,才会不断反问,才会不断想要求证所谓的真爱。
正如有些人所说,阿兰的离去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清醒,他知道身为已婚人士的自己和多丽丝是没有未来的,又无法再去面对现有的家庭,只好身赴战场,把命运交给天意。
人在痛苦矛盾中所做的决策往往不是对别人负责的,而是寻求自我排解的,这就是人性,你我皆有之。
多丽丝对爱的追求或许不成熟,或许不理智,或许不现实,但在这场无果却双向奔赴的感情中,也许不需要太多解释和求证,不需要强求一种合理性,就像多丽丝所言那样, 只要让对方笑,就足够了。
恨
P迈克·帕克 已逝
与阿兰相反,多丽丝对于迈克的回忆完全是不美好的,甚至是丑恶的。
她说:我在一个雨天遇到他,他在我的记忆中也像一场雨。
雨可大也可小,雨可造福也可致祸,但雨一定会冲刷掉一些东西。多丽丝对于迈克的记忆就像是一场雨,在主观上和潜意识里,她都想要冲刷掉、模糊掉那段与他有关的、阴沉连绵的日子。
对于年老的多丽丝来说,迈克可能算不上是完全的灾祸,她尚可以平心静气地提起,但对于当初年轻的多丽丝来说,他却是彻彻底底的恶魔。
多丽丝说:是他让我明白,有些孩子并不是因为男女之爱而来到这个世界。是他让我明白,爱并不是一种要求,爱并不一定美好。
1941年,为了离阿兰近一点,多丽丝决定去战火连连的欧洲,但她身上没有钱,去往欧洲的船也少得可怜,在她为路费发愁之际,迈克出现了。
他帮多丽丝伪装成男人,拿到了帮工的身份登上了去往欧洲的货船。他把她的长发剪掉,帮她找到男士衬衫和裤子,衣服散发着的难闻汗味掩盖了她本身的女性气息,用胶布缠绕压平多丽丝的胸部,并且告诉别人不用理会多丽丝,因为“他”听不懂英文。他帮了她这么多,终于让她如愿登上了前往欧洲的船。
然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当多丽丝的身份只为迈克一人所知时,就意味着多丽丝把全部的信任都压在了这个陌生人的身上。
因为自己的秘密不能暴露,于是切断了对外求助的可能,当对陌生人的信任全盘崩解的时候,注定会孤立无援。
上船后的第一个晚上,多丽丝明白了迈克的真实意图。
他强暴了多丽丝。
为什么多丽丝会遭遇这些?这可能要换一个问题问——对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来自于哪?无非是第一印象。
迈克在雨天主动询问多丽丝的诉求,想要帮忙提箱子,态度温和友善,——“他冲我一笑,礼貌地摘下帽子”,而此时多丽丝尚还心存戒备“我警惕地双手握住提手”。
当得知多丽丝要去欧洲,且无法登船时,他笑了,说“这个我们可以解决。或许我能帮你”,迈克说到一艘装满给英军武器的船还缺少一名厨师,并且说了一个听起来很正常的理由,之前的厨师生病了。这对走投无路又疲惫不堪的多丽丝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她渐渐放下了戒备——“我把包放在地上”。
迈克看准了多丽丝要去欧洲的决心,不断地诱导多丽丝作出一个又一个决定。
“你想不想去欧洲?”
“你到底来不来?”他一边笑,一边晃着手中的剪刀。
“没事的。”他笑着说。
哪怕是在多丽丝的回忆中,迈克的笑也多次出现,这是蛊惑多丽丝信任他的一大细节,笑容能给人亲近之感,让人产生信赖,迅速拉近陌生人间的距离。
在货船上的日子,对多丽丝来说是地狱,白天一声不吭地在厨房里工作,晚上则被迈克控制着。直到突如起来的德军对这艘船发起了猛烈攻击,货船上全是弹药武器,多丽丝眼睁睁看着货船在眼前可怕地爆炸,迈克的尸体从自己身边飘过。
即使当时她也泡在海里,生死未卜,但她感到解脱。
后来多丽丝被救起,死里逃生竟发现自己已有身孕,但从发现怀孕到最终流产,她都对肚子里的生命感到厌恶。她对孩子的逝去感到如释重负,她憎恨厌恶这个生命,在它动得厉害时,她甚至会用拳头狠狠砸向自己的肚子。
这便是多丽丝一生中最为纯粹的恨意。
拥有爱的能力,比求证爱本身更重要,甚至比释怀深沉之恨更重要。正如结尾处所言:
爱。
区区一个字,却承载了许多。
归根结底,只有爱最重要,你爱足够多吗?
人生漫漫
“人生很长,我们并不孤身一人”
多丽丝的童年、青春都被强制提前交卷,直到最后也没有成家,晚年仍在异国独居。她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与苦难,她遇到过太多坏人,或觊觎她的美貌,或只是单纯的欺压。她经历了战争,几次险些丧命,她见过太多的分别与离世,一生都聚少离多。
但她也很幸运,她人生中的每次遇难,都能逢凶化吉,她从二战中活下来了,活了很久,晚年生活殷实,她有情感深厚的朋友,她最看重的亲情一直没有中断过,哪怕隔得很远,她也依然有人可以挂念。更幸运的是,她临终前终于见到了一生所牵挂的爱人,原来他们都活了下来,活了很久,并且彼此都深爱着对方。
生命漫漫,总会有些事情我们永远不愿其发生,可世事难料,每一次痛苦的折磨、每一次苦难的历练,都给人生烙下了永不泯灭的印记,曾经爱过恨过的那些人,都构成我们生命中的某一环,我们或许无需原谅别人,但我们必须放过自己。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人终会舍弃这一躯壳,人生看起来都是“殊途同归”,但人生过程却可以做到不一样的丰实。我们所遇见的一个个人,所经历一件件事都在为我们书写回忆,演绎属于自己的独特人生。
人生很长,我们并不孤单。人生很多时候并不如愿也无法顺意,就像多丽丝母亲哭着也要把她“赶”去外面世界。
前程或许山穷水恶,途中可能遍布艰难险阻,但我仍祝愿你:
有足够的,足够的阳光,照亮你的每一天;足够的雨水,让你更加感激阳光;足够的快乐,强健你的灵魂;足够的痛苦让你更加珍惜生活中的幸福瞬间;还有足够的相遇,让你能经常有机会道别。
无论如何,请时刻牢记:要坚强,要坚强,要坚强!
我是沐沐,一个内心温柔的强势女。
冬去春来,人生的过客来去匆匆,珍惜身边真情相待的人。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都去接你。
主笔:沐沐
编辑:如沐书单
:网络 侵删
基督山伯爵 内容梗概 FOR 网音图
《基督山伯爵》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大仲马(1802-1870),大仲马出生于一个军官家庭,做过公爵的书记,开始他主要从事戏剧创作,30年代中期起开始从事历史小说的创作,其中《三个火枪手》取得很大成功,使他成为法国最受民众喜爱的通俗小说家。
《基度山伯爵》主要情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从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节,小插曲紧凑精彩,却不喧宾夺主;情节离奇却不违反生活真实。就结构来说,小说开卷就引出几个主要人物,前面1/4写主人公被陷害的经过,后面3/4写如何复仇,脉络清楚,复仇的3条线索交叉而不凌乱,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之后才汇合在一起。因此,《基度山伯爵》被公认为通俗小说中的典范。这部小说出版后,很快就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出版,在法国和美国多次被拍成**。100多年以来,这本书拥有了难以计数的读者。
==============以下是内容梗概:
1815年2月底,埃及王号远洋货船年轻的代理船长爱德蒙·邓蒂斯回到马塞港。老船长病死在途中,他曾托邓蒂斯把船开到一个小岛上去见囚禁中的拿破仑。拿破仑委托邓肯斯带一封密信给在巴黎的亲信。邓蒂斯这次回国可以说是春风得意:他已经准备好要和相爱多年的女友结婚,然后一同前往巴黎。
但他没有想到,一场厄运正在等着他。在货船上当押运员的邓格拉斯一心要取代邓蒂斯的船长地位,邓蒂斯的情敌--弗南对他又嫉又恨。结果两个人勾结到一起,弗南把邓肯拉斯的一张告密条送到了当局的手中。
5月,正当邓蒂斯举行婚礼之际,他被捕了。审理这个案子的是代理检察官维尔弗,他发现密信的收信人就是自己的父亲。为了确保自己的前途,他宣判邓蒂斯为极度危险的政治犯,将其投入了孤岛上的死牢。
邓蒂斯在死牢里度过了14年的时光。开始的时候他坚信自己的清白,总以为检察官有一天会出出在他面前,宣布他无罪。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失望了,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只有对未婚妻的思念支撑着他活下去。
有一天,他突然听见有人在近旁挖掘的声音,原来是隔壁牢房的老神甫在挖地道,却因为计算错误,地道的出口在邓蒂斯的牢房。两人相遇后,老神甫帮助他分析了他的遭遇,邓蒂斯开始意识到陷害自己的仇人是谁了。
在神甫的教授下,邓蒂斯还学会了好几种语言,并得知了一个秘密:在一个叫作基督山的小岛上埋藏着一笔巨大的财富。有一天,老神甫病死了。邓蒂斯灵机一动,钻进了盛入神甫尸体的麻袋中,结果狱卒将他当作神甫扔进了大海。邓蒂斯用刀划破麻袋,游到了附近的一个小岛上。次日,一只走私船救了他,他很快同和船员们成了朋友。
他利用四处游荡的机会,在基督山岛发现了宝藏:一个大柜分隔成3个部分,分别装着古金币,金块,以及钻石、珍珠和宝石。邓蒂斯一下就成了一个亿万富翁。他现在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复仇,为此,他要回到社会里去重新获得地位、势力和威望,而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钱才能使人获得这一切,钱是支配人类最有效和最伟大的力量。此时的邓蒂斯已经是一个新人了:有渊博的知识、高雅的仪态和无数的财富,深谋远虑,内心充满了仇恨。
在复仇之前,邓蒂斯决定先要报恩。埃及王号的船主是一个忠厚、勇敢而且热情的人。他曾在邓蒂斯落难时为他四处奔走,还照顾过邓蒂斯的老父亲。后来他破产了,绝望当中,他准备自杀。邓蒂斯知道之后,替他还清了债务,送给他女儿一笔优厚的嫁妆,还送给他一艘新的埃及王号。
然后,邓蒂斯说:“我已经代天报偿了善人。现在复仇之神授我以他的权力,命我去惩罚恶人!”在报答了曾在他危难之际给过他无私帮助的人之后,邓蒂斯开始一步步准备自己的复仇计划了。
通过多方打探,他证实了邓格拉斯、弗南和维尔弗陷害自己的详情,并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已经同弗南结了婚,而自己的老父亲在病中抑郁而死,他的仇恨之火越燃越旺,但他还要为复仇做许多准备工作!
8年之后,邓蒂斯回到了巴黎。他化名为基度山伯爵,身份是银行家。此时,维尔弗是巴黎法院检察官,邓格拉斯成了银行家,弗南成了伯爵、议员,3人都飞黄腾达,地位显赫。
基督山伯爵的目标首先是弗南。弗南为了谋取一切之私利可以说是坏事做尽,此时他更名换姓,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基督山伯爵早就摸清了他历史,现在假他人之手在报纸上披露了弗南20年代在希腊出卖和杀害了阿里总督的事实,引起了议员们的质询。
在听证会上,基督山伯爵收养的阿里总督的女儿出席作证,揭发了弗南在与土耳其人的无耻的交易的中,不但把城堡拱手相让,而且把他的恩主杀害,并把恩主的妻子、女儿作为一部分战利品,卖得40万法郎的罪行。审查委员会断定弗南犯了判逆罪和暴行迫害罪,这使得弗南名誉扫地,狼狈不堪。
弗南本来寄希望于儿子同基督山伯爵决斗,以此雪“耻”,但他的妻子(邓蒂斯的未婚妻)早就认出了基督山伯爵就是邓蒂斯,她把真相告诉儿子。最后儿子不顾自己的名声,与基督山伯爵讲和,并决定同母亲一起抛弃沾满了鲜血的家产,不辞而别。
无奈之下,弗南只有自己去找基督山伯爵决斗。决斗时,基督山伯爵用很冷淡的口吻嘲讽地说:“您不就是那个在滑铁卢之战前夕开小差逃走的小兵弗南吗?您不就是那个在西班牙当法军向导和间谍的弗南中尉吗?您不就是那个背叛、出卖并谋害自己恩主的弗南中将吗?而这些个弗南加起来,不就是现在身为法国贵族议员的您吗?”最后,基督山伯爵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费南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正遇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离家出走——一个去乡下隐居,一个去投军,极度害怕与绝望使得他开枪自杀了。
基督山伯爵的第二个仇人就是邓格拉斯。邓格拉斯在法军入侵西班牙时靠供应军需品发了横财,他的银行现在可以支配几百万法郎的资产。基督山伯爵为了取得邓格拉斯的信任,拿出欧洲大银行家的3封信在邓肯拉斯那里开了3个可以“无限透支”的帐户,慑服了邓格拉斯。之后他收买了电报局的雇员,发了一份虚报军情的电报,诱使邓格拉斯出售债卷,折损了一笔巨款。
基督山伯爵于是将一个逃犯——维尔费和邓格拉斯夫人的私生子打扮成意大利亲王的儿子,介绍给邓格拉斯。为了避免银行的倒闭,邓格拉斯将女儿嫁给了“亲王之子”。在婚礼上,宪兵逮捕了这个逃犯,让邓格拉斯出了大丑。在无奈之下,邓格拉斯窃取了济贫机构的500万法郎逃往意大利。途中,他落在了基督山伯爵的强盗朋友的手上。
他们先把他饿得半死,然后以10万法郎的高价向他出售一顿饭,直到把他的500万法郎全部都榨光。邓格拉斯被迫为自己所犯的罪行忏悔。此时基督山伯爵出现了,向他公开了身份,说:“我就是那个被你出卖和污蔑的人。我的未婚妻被迫改嫁,我的父亲被你害得饿死。我本来也应该让你死于饥饿,但我饶恕你。”邓格拉斯听后大叫一声,倒在地上缩成一团。随后,基督山伯爵给了他5万法郎让他自谋生路。邓格拉斯饱受折磨和惊吓,他的头发全白了。
基督山伯爵最大的仇人是维尔弗,他决定用更残忍的手段全面摧毁维尔费的一切。他先买下了维尔弗以前的一所处所,在这里维尔弗曾企图残忍地活埋自己和邓格拉斯夫人的私生子。然后他巧妙地将二人引到这里,并点出了两人当年的丑事。结果,邓格拉斯夫人当场晕倒,维尔弗不得不靠在墙上喘息。经过一番较量,维尔弗对基督山伯爵的身份发生了怀疑。他找到了基督山伯爵的两个密友询问,但这两个密友都是基督山伯爵一个人扮演的。自然他一无所获。
此时,基督山伯爵注意到了维尔弗家庭内部的一个破绽:维尔弗的后妻企图让自己的孩子独自继承遗产。于是他假装无意之中透露给了她一个毒药配方,后者利用这种毒药毒死了维尔弗的前岳母、老仆人,并阴谋毒死前妻的孩子。由于曾经的因缘关系,基督山伯爵对后者暗中保护,并让她暗中观察到了继母下毒的过程。最后,基督山伯爵将这个孩子送到了基督山岛上。
在审理那个险些成了邓格拉斯女婿的逃犯杀人案中,检察官就是维尔弗。在基督山伯爵的授意下,逃犯当众说出了自己的身世。维尔弗知道已落到一个复仇之神的手里,被迫承认“无须证据,这个青年人所说的话都是真的……从此刻起,我悉听下任检察官的发落。”这时,维尔弗的脸色像死人一样苍白,牙齿像一个发寒热的人那样格格的打抖。
他仑皇地回到家里,想在这里寻找一处避风港,但他发现妻子因为罪行败露已经服毒身死,并毒死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巨大的打击之下,维尔弗疯了。
基督山伯爵大仇已报,他深深地感谢上帝。在他看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秉承上帝的旨意。他说:“现在我的工作完成了,我的使命终止了。巴黎,告别了!”于是,同收养的阿里总督的女儿海蒂远走高飞了。
《新唐书·赵犨传》中有言:“男子当死地求生,徒惧无益也。”此言不差,如果到了绝境,与其恐惧害怕,不如想方设法求生。绝境求生——这个话题向来是影视界编剧的宠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估计没有人想体验一把“鲁滨逊“的滋味。不过,近代历史上,倒还真出现过一位中国版的“鲁滨逊“,
从1942年11月23日到1943年4月6日,一位名叫潘濂的华人,独自在海上,仅凭着一艘小船漂流了133天,最终获救。这样的经历无疑创造了人类野外求生的奇迹,一时间全世界为之震惊。但潘濂在获救后,却表示,他希望没有人能打破这个世界纪录,没有人再去经历这样的磨难。
▲潘濂漂流旧照
01
1918年出生于海南农村的潘濂,在18岁的时候,就到了香港开始在轮船上当学徒。从1939年开始,21岁的潘濂便在英国船只贝洛蒙号上工作。1942年11月23日,贝洛蒙号在大西洋执行战时运输任务时,被德军潜艇发射的两枚鱼雷击中。
贝洛蒙号上的55名船员中大部分都遇难,当时潘濂是船上的二等侍应生,当时潘濂反应十分迅速,在船体爆炸之前,他便穿上救生衣逃离了正在下沉的船只。
在远离爆炸的贝洛蒙号后,潘濂一定庆幸着自己没有丧生于爆炸,但当时他怎么也没有想到,逃脱了爆炸之后的他,却仿佛被命运之神遗忘在了角落。
潘濂凭着救生衣在海上飘荡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发现了一个令他大为惊喜的东西——一艘完好的救生筏。这只救生筏为潘濂暂时提供了容身之处,并且在小木筏的金属箱内,潘濂还发现了淡水,一些食物,以及信号弹和手电筒。
▲贝洛蒙号旧照
有了这些东西,潘濂对自己获救大有信心,他想很快就会有人来救他,自己便可以脱离这场噩梦了。但是为了让自己多坚持一段时间,潘濂依然做了一些准备。
潘濂用帆布为自己搭了一个顶棚,不但可以遮雨挡太阳,还能收集淡水。每当晚上降雨的时候,潘濂便用空罐头盒把帆布棚顶上的积水舀进水箱中,积蓄起来。
02
救生艇中的那些食物肯定不足以支撑太长时间,所以潘濂还要设法找吃的。漂流在海上,唯一能想的办法便是钓鱼,潘濂将缆绳拆开分成细股,然后重新搓成鱼线。他将电池用尽的手电筒里的弹簧改成鱼钩,还从船上找到一枚铁钉,弄弯了专门用于钓较大的鱼。
但是钓鱼如果没有鱼饵,也不会有鱼上钩,潘濂将附着在救生筏木头上的贝类敲碎,用那些碎肉残渣作为鱼饵,终于钓到了鱼。
▲水下的鲨鱼
潘濂发现用鱼的内脏来做鱼饵会引来更多的鱼,但他却没有想到,这种有浓烈血腥味的鱼饵还将引来鲨鱼。此时的潘濂也是豁出去了,他不但没有逃跑,反而设法抓住了一条鲨鱼。当时由于长期没有下雨,潘濂已经极度缺水,在抓到鲨鱼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开鲨鱼喝鱼血。海洋上随时可能刮起的大风对潘濂来说也是个巨大的威胁,在一次大风袭击后,潘濂损失了大量的食物和水,值得庆幸的是他活了下来,他设法抓到一只鸟,依靠鸟血来解渴。
03
就这样潘濂一次又一次的与大自然搏斗着,坚决不肯放弃生存的机会。然而潘濂却完全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巨大的精神压力让他几欲发疯。而且在海上的日子并不好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潘濂除了饱受饥饿的折磨,他的身体上也开始长出脓疮,关节部位浮肿变形起来。如果再不能得到救援,潘濂坚持不了多久。不过在潘濂这种极限情况下,恐怕换成贝尔·格里尔斯都扛不住。
▲在水上漂流的贝尔
不过,这么长的时间里,潘濂就没有遇到一艘人类船只吗?倒也不是,在潘濂飘荡于海上的日子中,他有两次机会差点获救。第一次是一艘货轮,货轮船长看到了他的长相,认为他应该是中国人,便不愿救援。第二次潘濂遇到了一艘美国海军的飞机,那架飞机向他空投了一个浮标,但是潘濂的运气非常不好,这个区域很快被大风暴袭击,潘濂又失去了一次获救机会。
便如《游山西村》所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海上漂流133天后,潘濂终于等到了获救机会——他看到海水的颜色变了,很快久违的海岸线出现在他眼前。
潘濂在巴西海岸被人救起,最终在巴西治疗了一个月之后返回了英国。
▲已经康复的潘濂
结语
因为潘濂表现出的勇气和坚强,他得到了英国国王授予的勋章,在二战结束后,潘濂也因为这段特殊的遭遇,让他顺利移民美国。后来他在美国结婚成家,生了4个孩子,过着平淡又充实的日子。
《鲁滨逊漂流记》简介
作者:丹尼尔·笛福
英国青年鲁滨逊从小喜欢航海,曾三次离家到南美各地旅行。一日他怀着云游四海的高远志向,告别家人,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惊心动魄的航海中经历无数险情,后来整条船在太平洋上不幸罹难,船上的人都葬身海底,惟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并只身来到一座荒无人烟岛上。 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逊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他在孤岛上劳作生息,开拓荒地,圈养牲畜,生产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圣经》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不息的劳动,他盖起了房子,收获谷物,驯养山羊,用兽皮制作衣物。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后来他搭救了一个土人,称他为“星期五”,把他收作仆人。他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一直到第28个年头一艘英国船来到该岛附近,鲁滨逊帮助船长制服了叛乱的水手,才返回英国。这时他父母双亡,鲁滨逊收回他巴西庄园的全
爱的教育》
这本书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阿米琪斯于1886年发表的日记体小说,讲述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仅仅从关于内容的介绍你很难看出这本书的特别之处,也很难理解为什么评论界会给予很高的评价。意大利的评论界认为,这是继〈木偶奇遇记〉之后能够流传百世的传世之作。
夏丐尊先生曾在20年代初对照日、英译本将这本书译成中文,取名〈爱的教育〉。80年代初和前几年都曾在国内畅销一时,特别是在教育界成为向中小学老师推荐的必读书目的首位。
应该说,这本书的中文译名非常准确地讲述了它的价值,它讨论的是教育中的爱的价值。
作者的序言如下:
这部书是特地奉献给九岁到十三岁小学生的。该书的题目可以叫作“一个小学生一学年的故事”,是由意大利某市立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写的。我说是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写的并不意味着是直接出于他的手笔,依此而出版成书的。他日积月累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呀写呀,写他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所想。到了年底,他爸爸在孩子的本子上加了批注,但力图保持原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孩子的语言风格。五年以后,他已成了中学生。这时候,他重温自己的手稿,回忆起人和事更有了新鲜感,于是,又在手稿中加进了新的内容。亲爱的孩子们,请你们今天读一读这部书,希望能喜欢它,并从中获得教益。
繁星春水》简介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伊索生平及作品
伊索生平介绍
伊索(Aesop620--560B·C)在基督诞生前约600年,也就是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只能发出奇怪的声音,用手势表达他的意思;再加上他长的又矮又丑,邻居都认为他是个疯子。但是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他的舅舅恨这个又矮又丑的外甥,常常强迫他在田里做最艰苦的工作。
母亲去世后,伊索跟着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他们在一起过了好多年快活的日子。后来,伊索被牧羊人卖了,从此以后伊索就变成一个奴隶。
有一天,伊索梦见了幸运之神和气地向他微笑,并把他的手指放进他的嘴里,放松他的舌头。醒来后,他以外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说话了。
大家都喜欢伊索说故事,也都敬佩他过人的聪明。伊索曾经靠机智救朋友和主人的急难;凭机智避免敌人的伤害,解除奴隶的桎梏。据说伊索因得罪特耳菲人而被陷害致死。
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德斯收集的寓言以及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编订的。其中大多以动物为主:有的用豺狼、狮子等比喻人间权贵,揭露其残暴、肆的一面;有的则总结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原则。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
伊索作品
大力士神和车夫
一个车夫正沿着一条乡间的小路赶着一辆货车,当时车轮深陷入一个车辙。乡下车夫吓呆了,愣在那里,看着货车,不知如何是好,只是高声喊大力士神来援助他。于是大力士神就出现了,对他说:“朋友,用你的膀推起车轮来吧,再抽打你的牛。在你自己不曾尽力自助之前,不要向我求救,否则,你祈靠求我将是徒然的
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一书以忠实于法文原著整体风貌及表达特色为选择原则, 让中国读者首次领略《昆虫记》的真实面目。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记》的确是一个奇迹,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这样一个奇迹,在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大门、地球即将迎来生态学时代的紧要关头,也许会为我们提供更珍贵的启示。
《朝花夕拾》简介
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 门。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一九二七年七月,鲁迅在 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改名《朝花夕拾》,于一九二八年九月由 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一九二九年二月再版。一九三二年九 月第三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书的封面为陶元庆所绘。
这十篇散文,是"回忆的记事"〔《三闲集•〈自选集〉自序》〕,比较完整地记录了 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生动了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画面,是研究鲁迅 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这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 中的经典作品。
关于翻译本书,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四月十一日致增田涉信中说:"《朝花夕拾》如有出 版处所,译出来也好,但其中有关中国风俗和琐事太多,不多加注释恐不易看懂,注释一 多,读起来又乏味了。"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二日致增田涉的信中,提到增田涉和佐藤 春夫合译《鲁迅选集》时说:"只有《藤野先生》一文,请译出补进去,《范爱农》写法较 差,还是割爱为好。"
本书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 本。
《骆驼祥子》简介
时 间:含糊不清(1928年,北京改称北平)
时间跨度:交待不清,至少十年以上。
地 点:北平(1949年后又改称北京)
主要人物:
祥子: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
虎妞:车厂老板刘四爷的女儿,三十七八岁,相貌丑陋,心术不正。用计成为祥子之妻。
小福子:二十岁左右,颇具姿色。父酗酒,逼其为妓抚养两位幼弟。与祥子情投意合。
次要人物:
刘四爷:六十九岁。人和车行的老板,为人苛刻。祥子的雇主。
曹先生:大学教师,祥子的雇主,社会主义者,是祥子眼中的“圣人”。
阮明:曹先生的学生,社会主义激进青年,后变节当了政府的大官。
主要内容:
《骆驼祥子》真实地描绘了一个北平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故事以祥子的遭遇带来的心理上、生活上的变化为主线。
1 一流车夫:
祥子十八岁来到北平,干上了拉洋车的行当。因为祥子身材高大,勤快,自我要求高并且洁身自好,所以成了当时一流的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自己的车,从此当上自由的劳动者。
2 祥子买车:
祥子由于急于买车,便经常和同行抢生意,招来其他车夫的不满。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3 丢车与骆驼:
半年过去了,军阀乱兵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不过,后来祥子终于逃了出来,并且得到了三匹骆驼,祥子用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祥子在梦话中些许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
4 祥子与虎妞:
祥子回到了人和车行,刘四爷和虎妞都十分喜欢祥子。有一天,因为祥子被包月的雇主压迫,在心中充满怨气的情况下误中了虎妞的圈套,与她发生了关系。后为躲避虎妞去了曹先生家做包月车夫。
5 祥子结婚:
曹先生因为被自己的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侦探勒索,积蓄一空,又回到了人和车行。在刘四爷的寿礼上,虎妞因为祥子与刘四爷闹翻,后自作主张与祥子成亲。
6 虎妞去世:
虎妞为祥子买了一辆二手车,可是祥子想做一流车夫的信心已被不愉快的婚姻生活所磨灭;且因婚后虎妞在房事上需索过度,致使祥子体力大不如前,而变为二流车夫。又一年过去了,虎妞因为难产与未出世的孩子一起过世了。祥子为了帮虎妞办丧事,无奈又卖了洋车。邻女小福子事后向祥子示好,可是祥子因为负担不起她一家,又回到了车行拉车。
7 偶遇刘四爷:
自从虎妞去世后,祥子对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已经失去信心。他在夏先生家做包月车夫的时候,与夏姨太太发生了关系,并得了性病。从此祥子变了,染上了抢生意、抽烟、喝酒和赌博的毛病,干活也不像以前一样拼命了。虽然希望还时不时地在祥子的脑里迸出些小火花,他却再没勇气站起来了。某天祥子拉车时偶遇刘四爷,在怒斥刘四爷后却突然决定振作起来。祥子找到了曹先生,打算听从其建议重新过上有希望的日子。但是在祥子得知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做低等妓女,因不堪折磨而上吊自杀的消息后,心里对未来所抱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
8 彻底堕落:
祥子又过起了得过且过的日子,到处借钱、骗钱。由于身体懒了,也就不再拉车,只好从事些零活儿。后来祥子为了六十块钱出卖了阮明的命。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最后人们干脆只称呼他为骆驼,从前的祥子已经消失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描述的事件发生于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历史时期。保尔·柯察金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的影响下从自发走向自觉的。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会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旧世界,必须成为“勇敢坚强的阶级弟兄”和“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在积极投身保卫苏维埃政权的伟大斗争中,他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时,才会创造出奇迹。他曾说:“我赞成那种认为个人的事情丝毫不能与集体的事业相比的革命者。”
保尔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时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于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年头,保尔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他那种苦干精神和拼命精神,正显示了第一代建设者们的崇高品质。在修筑铁路中,保尔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队“拼命走在前头”,以“疯狂的速度”进行工作。
保尔从未屈膝投降过。他总是随时准备承受对自己最沉重的打击。他经受住了一切考验,在对待友谊、爱情和家庭等问题上,他也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原则。
保尔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非常苦恼,不能自拔。他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时故事情节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程度。自杀就等于背叛革命——正因为如此,手枪的枪口才那样“鄙夷地瞪着保尔的眼睛”,于是,他以冷酷无情的严峻态度谴责自己说:“老兄,你平时说什么要干出一番英雄事业来,原来全是纸上谈兵!……你有没有尝试过战胜这种生活!……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设法冲出这个铁环吗?即使到了生活实在难以忍受的时候,也要想办法活下去。要使生活变得更有益。没有比掉队更可怕的了。”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青年***员来说,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了悲剧命运的打击,开始了为争取归队而进行的斗争。保尔也以自己的毕生精力,实践了自己的生活原则:“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是保尔战斗一生的真多写照,也是他革命乐观主义的深刻概括。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作者在塑造保尔这一形象时,用内心独白、书信、格言警句,揭示了这一形象的内心的全部复杂性和成长过程。保尔的形象是社会主义青年一代中最光辉最典型的代表。这也就是为什么保尔·柯察金这个名字能够响彻世界各大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能够成为青年生活教科书的根本原因。同时,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形式来看,这部小说都可以称为30年代的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对读者影响的力量和深度来说,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早在1942年就由梅益译成中文。保尔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不可泯灭的思想光辉。
有没有听过情比金坚呢,世上婚姻多的是,小小的误会就讲断了,划;离,说的EASY做的难啊,如果是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样呢,太过轻率了你们。唉,只因现在人的生活真的改变了啦。现代的人们很自私非常自私,你们好好反省一下错在什么地方吧。
1858年,年仅14岁的女孩伯纳戴特在马萨比勒的山洞里发现了很多圣母像,她从圣母玛丽娅那里得到了启示,要把劳德斯的这个山洞变成朝圣地,她的幻想受到世界宗教界的怀疑。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查,梵蒂冈于1862年才承认了这批圣母像。最后圣子进了一个修道院,在那里她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年仅35 岁就死于骨结核。
1704年,多佛著名小说中的英雄还活生生地留在人们的心中。他的名字叫亚历山大-赛尔克,丹尼尔-多佛用赛尔克真实的历险创造了这个传奇人物。这些传奇是如此真实,至今有些托巴哥岛上的人们还自豪地称他们是克鲁索的后代。然而,亚历山大-赛尔克的历险事迹在加勒比海上并没发生。他唯一的家是在加勒比海中无人居住的朱安-费尔南兹岛上,离太平洋很远。
亚历山大-赛尔克于1676年生于苏格兰的拉各,是一位有名的皮革工人的儿子。他发自内心地想进行一次海上航行,1695年出海直到1703年成为平底大船的主人。不久之后,他参与了威廉姆-丹姆皮尔的探险太平洋的海盗行动,这次行动的唯一目的是捕获西班牙商船。1704年9月,在与船长吵过一架之后,冲动的赛尔克被留在了无人居住的朱安-费尔南兹岛上,此岛位于智利以西400海里。赛尔克带了一些有用的东西上岸,一把枪、子弹、火药,一些木匠工具,足够的衣服和床,烟草,一把小斧子,还有后来证实是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圣经。他在海岸附近找了个山洞住下,在开始的几个月里,他非常害怕孤独和寂寞,他不常离开岸边,以虾、蟹为生。最后,他被越来越多的具有攻击性的海狮逼到了内陆,赛尔克发现岛上有大量的芜菁、卷心菜、棕榈树和山羊。然而,赛尔克并不知道,一件事情将把他拯救出去。丹姆皮尔把赛尔克留在岛上,并忙于处理另一件事情,就是送英国船只袭击南美海岸线。他的船于1709年9月1日离开英国,1710年1月末出现在朱安-费尔南兹岛上。
1710年2月1日,赛尔克看见海湾中有两个黑点儿,他确定那是两艘英国船,因为船上飘着英国国旗。他跑向海滩,点了一堆火并疯狂地喊着。丹姆皮尔奇怪岛上会有火光,他几乎认为赛尔克已经死了,他派一艘小船上岸看看。当看到他的营救者,赛尔克由于太激动而有好一会儿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赛尔克参加了他的船员的一系列“海盗入侵”活动,沿着秘鲁和智利海岸他经历了无数次冒险,直到1711年9月22日才回到英国。他的归来使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很惊讶和高兴。他穿着隆重,成为人们的饭后谈资。
关于他在朱安-费尔南兹岛上的故事被里查德-斯迪尔写成书,名为《英国人》。赛尔克认识了一名奶场女工,名叫索菲亚-布鲁斯。他们私奔了但没结婚。由于厌倦了陆上的生活,他于1720年10月作为皇家海军舰队“威曼斯”号的船长出海,并于一年后死于非洲海岸,可能是死于黄热病。
还在本科的时候,室友就一直推荐我看《基督山伯爵》,因为种种原因都没能把它看完,现在终于有机会把它想看完了。
基督山伯爵故事开篇就是一艘失去船长的货船返航,年轻的大副唐代斯带领着船平安抵达,却遭到了同事的嫉妒。好在船主很明事理,并没有将这种挑拨放在心上。唐戴斯在婚礼前夕被情敌陷害入狱,这个正直的年轻人在离幸福最近的地方被人生生抽离,这种痛苦是对一个年轻人最大的打击。
唐戴斯在婚礼前15分钟被警察带走,场面一度恐慌,在父亲与未婚妻哀伤中,人群逐渐散去。画面一转到了拿破仑党的情节线,故事背景逐渐展开。提及拿破仑总让我觉的这个风云人物身上有着无尽的魅力,即便他此刻已经遭遇了失败,但是他的追随者依旧将他奉为坚定的信仰。
了解了拿破仑的家族更能了解拿破仑的一生。唐戴斯的命运也算因拿破仑而改变。情节至此,奸诈小人的计划得逞,善良的青年还以为自己很快就要回去了,可是等待他的是十四年得牢狱之灾。
唐戴斯接受审判,却因为审判长在调查中发现可能会牵连自己的家人而将唐戴斯下放入狱,唐戴斯的蒙冤使得小人奸计得逞,唐戴斯的人生真正陷入低谷。
被害入狱的唐戴斯在牢里度过暗无天日的十多年,十多年间外面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偶然一天,同在狱中的老神甫因为计算偏差导致挖地洞偏离了轨道而遇见了唐戴斯,两人一见如故,唐戴斯的人生也终于出现了转折点。
老神甫在与唐戴斯的相处中被这个年轻人高尚的品格所吸引,几乎对唐戴斯倾囊相授,教会了唐戴斯很多知识与道理,老神甫是除了船主以外唐戴斯的又一助力。看见唐戴斯的经历我发现只要是优秀的人,无论他身处何地,即便是暗无天日的牢狱中,依旧能够凭借自己的魅力获得新的机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自己。记得高中时听过一句话:“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唐戴斯就是信念坚定之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们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总会遇见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问题,但是伴随着问题而来的也有命中注定的贵人,他们热心的教会我一些知识和道理,然后转身离去。“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泛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唐戴斯的遭遇更加验证了这一点。
老神甫在死前告诉唐戴斯宝藏的位置,并希望唐戴斯能够离开监狱。对于挚友的离去固然伤心,但是这无疑是唐戴斯翻盘的机遇唐戴斯也确实等来了绝处逢生的机会。唐戴斯伪装成老神甫的尸体被狱卒扔到了外面,终于迎来自由的唐戴斯开始按照老神甫的遗言寻找宝藏,在寻宝的过程中虽然注定艰险,但是复仇的号角已然吹响。
唐泰斯已经变身为基督山伯爵,以大银行家的身份回到巴黎。这时,维尔福是巴黎法院检察官,唐格拉斯成了银行家,弗尔南成了莫瑟夫伯爵及议员。看起来大家都过着平和的生活,但偷来的幸福是不会长久的,卑劣的获益者还不知道伯爵正在策划着一场复仇。劝人良善,无论人前人后。
唐戴斯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他在化身伯爵后知道在自己坐牢期间是老船主一直在帮助他的父亲,所以在老船主企业接连受创,准备自杀之时,是唐戴斯救了船主一家。做人理应如此,船主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最终善有善报,而唐戴斯并没有被仇恨迷失了眼睛,想要复仇却也没忘记报恩。百因必有果,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基督山伯爵开始了对弗尔南的报复,他首先掌握了弗尔南的犯罪证据,然后由报纸揭露制造舆论最终由自己的养女出庭指认,最终弗尔南为自己的罪恶承担了代价。中国人最讲究因果循环,人生漫漫总要良善为人,良心正才能活的坦荡,自己的幸福也更加长久。
基督山伯爵的另一个仇人就是唐格拉尔,为了取得唐格拉尔的信任,拿出欧洲大银行家的3封信在唐格拉尔那里开了3个可以“无限透支”的帐户,慑服了唐格拉尔。之后他收买了电报局的雇员,发了一份虚报军情的电报,诱使唐格拉尔出售债券,折损了一笔巨款。
基督山伯爵下一个目标是维尔福,揭开旧事,让他受精神折磨。然后,基督山伯爵巧妙利用维尔福的后妻。借用她手,毒死了维尔福的一些家人,让维尔福与后妻相互残杀。小人因利而聚,自然也会因利而散,为人处世还是应该与君子相交,否则即便是夫妻也只能落得自相残杀的结局。
看了很多朋友的讨论《基督山伯爵》,都在讲述善有善报,都在夸赞唐戴斯的勇敢正直,但今天我想说唐戴斯身上的另一个特质――隐忍。遭受牢狱之灾,他没有认为一生无望选择轻生;面对出狱后的生活,他没有被敌人们生活的幸福所击倒,而是选择去找寻宝藏;面对复仇,他没有急于一时,而是耐心筹划。忍耐也是一种本领。
基督山伯爵唐戴斯完成了他的复仇,故事也就此终结。是什么样的灵感导致大仲马写下如此佳作的呢?查找资料得知,1842年大仲马在地中海游历时,对基督山岛产生了兴趣,打算以它为主题写一部小说。他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复仇的金刚钻》的故事,其内容是巴黎一个制鞋工人将要结婚时,被一个嫉妒他的朋友诬告而入狱七年,出狱后得到一个米兰教士的照顾,并在教士死后获得了一个秘密宝藏,然后他化装回到巴黎复仇的故事。
基督山伯爵是一部典型的通俗文学小说,他以复仇为主线,依靠法国时代背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饱满,在整个故事的复仇过程中夹杂着正确的价值观念。甚至有网友戏称《基督山伯爵》的作者大仲马是爽文的第一作者,前期的故事铺垫确实很虐,后面的复仇也看的很爽,文学的魅力就是通过文字来让人们感受不同的情绪。
人生起起落落,无论发生什么,还是要勇敢的活下去,也许此刻的不幸正是我们反弹的机会,所以生活不顺就再坚持一吧,下一秒也许会更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