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婚礼

乡村婚礼,第1张

《乡村婚礼》

国产故事影片《乡村婚礼》

片名:《乡村婚礼》( Country Wedding)

出品年代:2007年

国家/地区: 中国

类型: 剧情故事片

编剧:王梓夫

主演:丁嘉莉 杨立新 谢园

故事简介:

本片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晋西南地区。富裕起来的康家庄村民,要为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萧丙河的儿子萧远方举办一个隆重的结婚典礼,好让第一个嫁到康家庄的城里姑娘满意,借此也让城里人看看咱富裕起来的农民生活是个啥样的水平。然而事与愿违,萧远方的岳母冯焕珍却不同意在农村举办婚礼,一定坚持在城里举办婚礼,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闹得两家的关系十分紧张,使得一对相爱的小恋人十分的苦恼。在萧丙河的巧妙安排下,最终使得婚礼如期圆满举行,一对恋人终成眷属。故事主线清晰,人物性格鲜明,矛盾突出,细节感人,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新景象,讴歌了我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说明了要想真正的缩短城乡差别,不光物质上的缩短,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本片将这个主题作了深刻的诠释。

乡村婚礼

故事发生在当代晋西南富裕起来的康家庄。

这一天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萧丙河坐在黄河边,满怀喜悦的翻看大学毕业留在城里当医生的儿子从城里寄回来的和未婚妻的结婚像册,幸福之情难于言表,喜形于色。

在石磨面粉厂上班的罗红莲外号大面箩,一直暗恋着早年丧妻的萧丙河,得知萧要给儿子娶媳妇,急忙给萧出主意,富裕了的康家庄一定要好好地把婚礼办得体体面面,热热闹闹,让城里的人们看看咱富裕的农村,看看富裕了的农民,是个啥样的生活水平。

萧觉得大面箩说的有道理,即刻安排秘书何满堂赶快张罗,并嘱托不要在乎钱,一定要把婚礼给我办的不同凡响,千万不能让城里娘家人挑眼,否则唯你是问。

就在萧丙河积极为儿子准备婚礼的同时。城里萧的亲家冯焕珍正在跟女儿说着婚庆的事情,冯以农村办婚事礼数太多为由,坚决不同意在农村举办婚礼。女儿冯梦嫣据理力争,大说在农村办婚礼的好处,想极力说服母亲同意,由于母女二人意见不统一,谁也说服不了谁,母女二人大吵了起来,其结果可想而知,弄了个不欢而散。

冯梦嫣不知如何处理此事,将未婚夫萧远方找来,商量两全其美之策,萧远方不但不想办法还强调婚礼一定要在农村举行,冯梦嫣见萧远方这么固执,一点不理解人,也赌气地说不按照她妈妈的意思在城里举办婚礼,婚就不结了。于是两人大吵起来,冯梦嫣一气之下,丢下冯远方甩手离去。

萧丙河接到儿子和未来的儿媳带回来的在城里举办婚礼的请柬,心里充满了矛盾,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为了圆满解决此事,萧丙河不听女儿、乡亲们的劝阻,决定带着绿色土特产,到城里亲自说服亲家。

萧丙河与冯焕珍一见面,就闹了个不欢而散。一个倔老头,遇上了一个对农村存在着传统偏见的女人,可想而知,针尖对麦芒,谁也不让,没说上三句话,冯焕珍就下了逐客令。萧丙河也是八个不含糊。背着一书包钱,拉着儿子怒气冲冲离去,并撂下话“这婚礼我还就是在村里办定了”。冯焕珍也不示弱。告知不可能,想也甭想。这婚礼我是在城里办定了。否则这婚就别结。

眼看事态陷入了僵局。冯焕珍的弟弟冯可先赶忙出面调解。说姐姐不该这么冲动。好歹人家是远方来的客人。咱城里人怎么也应该讲个礼数。不该把客人赶走。更何况是亲家呢。于是冯可先亲自到宾馆将萧丙河父子请回家来,并设宴款待。

席间,萧丙河说,儿子刚生下,他母亲就去世了,儿子是吃百家奶长大的。如果不在农村办,没法向养育他的乡亲们交待啊。冯焕珍听得潸然泪下。

冯焕珍也说,冯梦嫣不到一岁时,丈夫就抛弃了她们娘俩另寻新欢。自己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大。如今孩子要结婚了,我一定要让前夫看看。咱不争包子争口气。听到这里,萧丙河被冯焕珍的曲折艰辛曲折的经历所打动,眼圈一红,动了恻隐之心,关键时候让了步。同意婚礼在城里办。并表示为了助威。到时候他将亲自率全村乡亲们到城里参加婚礼。这一决定大大出乎冯焕珍的意料,感动不已。

就在萧丙河正要带领乡亲们乘车到城里参加婚礼时,事情又出现了新的岔头,冯焕珍要在前夫刘怀德开的酒店办婚礼。刘怀德积极主动参与,要以实际行动补偿过去的过失,冯不同意,刘不听,背着冯焕珍给自己的商界朋友大发请帖,力邀各界人士参加。冯一气之下驱车就到了康家庄找亲家商量,当萧丙河得知亲家马上就要到了,高兴万分,想出了一个锦囊妙计。

萧丙河带冯焕珍参观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绿色生态园、花卉大棚、蔬菜大棚、水果大棚、石磨面粉厂、绿色养猪场以及采摘果园等,冯焕珍兴奋不已,萧丙河就是不提婚礼之事。冯焕珍被康家庄的一切所吸引。改变了过去对农村的一些传统的偏见。并深深地爱上了康家庄。

当冯焕珍果断地宣布婚礼就在康家庄举行时,乡亲们一片欢呼,萧丙河那布满沧桑的脸,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幸福笑容,两行滚烫的热泪夺眶而下。

提起海泊村,老青岛人十个有九个不知道。因为,一则小,从未被真正行政区划过;二则历史短,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形成的“移民村落”;三则和“吴家村”首尾相连,被外人误为吴家村。“海泊村”既有异于“吴家村”、“康家庄”等以姓氏命名的历史悠久的真正村落,又不同于“上街”、“四方”一类真正意义上城镇“村落”,这个靠近繁华的“东镇”、在德国炮台和台柳路哨卡双重“保护”下、以海泊河命名的小村落,反映了一群殷实农民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工业化”进程中,欲进又怕、恋恋不舍、迫不得已的心态。

“七七事变”之后,“游击队”、“自卫团”在乡下蜂起,打家劫舍、绑票撕票成风,乡下的殷实人家大都变卖家当跑到青岛。从此,海泊村有了这样几十户人家,开始了一种城市化独门独户、亦工亦商亦居的生产劳作,一种乡村化自给自足、不失风范、爱面子、讲信用的生活方式。这其中有老孟家、老徐家、老王家、老杨家、老丁家、老范家、老刘家,上述几家大都是昌邑人或靠近昌邑的平度人。昌邑人贩丝绸的多,无以为计只能以“织布”为业,商号有什么“成记”、“和记”、“东来成”、“义发和”、“洪昌”、“三新”等等。当时的青岛纺织业已经赫赫有名,只不过发达的纺织业都是日资工厂所为,海泊村这几家小工厂(作坊)无资本、无技术,仅是依靠客商云集的便利条件,利润微不足道,勉强维持生计而已,有家底的还要时不时地贴上几个,根本谈不上发展、壮大。也有极个别的例外,比如说“三新”,谁都不知道他家掌柜的是谁,只有一个姓崔的职员管事,海泊村小织布厂都是从他那儿买纱。别看他家不起眼的几张机,可大出大进的纱线,足以骇住当时海泊村的 “四大家族”!都道是这家有背景,大家都想与姓崔的套个近乎,买点“优惠纱”什么的,无奈这姓崔的油盐不进,只谈生意不论其它,谁也摸不着深浅,更甭说从他那儿得到过好处了,充其量混了个“面儿熟”。到了国民党接管青岛时,“三新”更加红火了,连洋人都到他那儿进纱,解放前人家关门歇业了,直到解放后才陆续着传出那家是敌产,改革开放后人们又传说“三新”成了宝岛台湾一家赫赫有名的大纺织公司。

范家“成记”三掌柜又是另外一个例外啦!范家三掌柜是个“遗腹子”,小他大哥范大掌柜的13岁,特殊的身世使他倍受范家老太太的宠爱,再加上人又聪明精干,年轻好学可塑性强,压力也小,“赔了是家里的,挣了是自己的”,因此思想开往,很快适应了城市生活。上个世纪40年代初,自行车问世了,日本人开始在青岛生产自行车,范家三掌柜立马意识到这是个好买卖,仔细观察、偷学技术、自绘图纸、垒起化铁炉、招收工人,大干特干了起来,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海泊村作坊中,逐渐成了气候,还自己设计施工盖起了跨度、高度都在十米开外的厂房。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事,这让人不仅知道了范家三掌柜聪明能干,而且还让外人都以为范家“成记”发了。实际并不然。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末老范家弟兄仨将老家底分了,这时候的老三家日子名正言顺地红火起来,而老二家孩子少,靠着丈人家的财势也过得去,只有年过半百心力俱瘁的老大,把活钱全部给了两个弟弟,自己只分得了有六张木架子织机的作坊,媳妇女儿全天干活,还只能勉强度日。

解放了,国家纺织品实行统购统销,海泊村移民第一次有了喘息的机会,满足之意自不必说,随着公私合营进入高潮,这一行当参加合营的业户越来越多,欢乐的锣鼓声在海泊村这个小小的村落里,整日响个不停,也是一时的佳话。当然也有没加入合营的业户,如开酱园的老方家、开牛奶房的老赵家,还有范家三掌柜的……范家二掌柜的也入了弟弟的伙,说了些不中听的话,让人家给汇报了,工会把他弄了去教育教育,不料想他受不了斗争,回家后找根绳上吊死了。

渐渐地“家庭出身”这一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海泊村的老移民眉头越皱越紧,在农村他们不是地主就是富农,到了海泊村又毫无例外地成了资本家,海泊村长大成人的新一代纷纷与家庭划清界线,告别旧家庭,奔赴革命的大家庭。范家大掌柜的三闺女和四闺女分别参军,与***的干部结婚,算是彻底划清了与旧家庭的界线。

1964年海泊村破天荒出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大事:范家三掌柜(当时自行车厂的科长)的三闺女在新兴力量运动会上获得了一项武术冠军。本来能获得冠军就很了不得了,更加了不得的是这小女孩跟着国家主席刘少奇、国家总理周恩来出访了十几个国家,如此殊荣总让海泊村人津津乐道。那年过年的时候,不知谁发现了一张年画上的人物居然是她———手舞长穗剑,一个坐盘姿势,清丽健美。谁料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海泊村的老移民大多被批斗,遣返回乡。范家三掌柜的自然不能例外,就连他那个武术冠军三闺女也难逃干系,跟着被遣回了老家!范家大掌柜的深恐自己被查出曾轮流担当过海泊村连甲甲长一职(当时有规定:敌伪保长是具有重大历史问题,必须到公安局报到的罪犯之一;海泊村小,不够十甲连保,故不设保长,只设甲长,遇到派捐纳税出丁,均有轮值甲长负责,范大掌柜轮过几次),又不敢主动坦白争取宽大处理,困绕无路只好找跟绳子,追随乃弟、弟媳去了。

海泊河的清水好多年就不淌了,上世纪 50年代开始,错埠岭以东修了十几座水库,截断了这条季节河有限的水源;海水也泊不到海泊桥了,一是河床淤积,二是海边修了不少的石栏。上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海泊河成了吴家村造纸厂和新和化工厂的排污河,使这条青岛市区少有的、河名诗情画意的河流变成了臭气熏天、蚊蝇泛滥污水沟,海泊村更是不堪入目;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开始,海泊村的人口不断膨胀,先是难民,后来是公私合营和房屋改造,独门独户变成了大杂院,往日的宁静单纯不再有了,方正体面、严肃认真、安分守信、礼让谦和、循规蹈矩、不卑不亢的文化氛围也渐渐消失了。1993年,市政府成立两岸改造指挥部,决心改造污浊不堪的海泊河,给两岸市民改善生活环境,这是青岛市最后一个政府拨款的改造工程。

海泊村拆迁的那年,海泊村最著名的人物———当年跟刘少奇和周恩来出国访问、年画上的主人公———名骚一时的武术冠军———范家三掌柜的三闺女因癌症离开了人世,多舛的命运和练武人的刚烈使她才活了45岁。如今,随着“海泊人家”的兴建,破败不堪的海泊村消失了,连着原本不该消失的东西也消失,令人心生无限遗憾。(撰稿人:范国治)

海泊村补遗

海泊村是因海泊河得名的。1941年的海泊河,河底与河帮都不像现在而是泥土的。海泊河在小阳路(现在的人民路)上的桥,也比现在的窄许多,只能并排跑两辆汽车。那时海泊河的北面还有一条支流,是从东面的茹姑庵一带流过来的,只有三四米宽,流经现在的20中门前,然后从如今的海慈医院后门处流进海泊河主流。这条支流早已铺上水泥板,桥东的部分,变成没有路牌的路。原来的河,变成阴水沟。当年的海泊村,就在支流桥的东北面。台柳路从海泊村的北半部穿过,海泊河的这条支流,则沿着海泊村南侧的边缘由东向西流,因此紧贴着台柳路和海泊河支流的海泊村,自然是东西长,南北短。

再说说1941年时海泊村的周围环境。海泊村的北面、东面有些庄稼地,那时没有鞍山路;西面,也就是小阳路南端和威海路北端的西面,是一片荒草和树林,如果从海泊桥徒步去大康纱厂(现在的国棉一厂),走的是草地上踏出的小路;南面至海泊河主流,地面不大,有一些房屋;海泊河支流以南,威海路以东,是一大片低洼的沼泽地,这里的养牛场。那时的海泊村,有500户人家。全村没有一座楼,尽是鳞次栉比的小平房,红瓦和灰瓦的屋顶。村中除了纵贯东西的台柳路,就是密如蛛网的大小胡同。街头有公用水龙头和公用厕所。那时台柳路是从青岛去李村的惟一大道。海泊村还靠近小阳路和威海路两条交通干线,因此海泊村的工商业比较兴旺,尤其小工厂、小作坊遍地开花。再加上村周围可耕种的土地又很少,村里十户有八户是靠做工生活,务农为生的越来越少。所谓的农业,仅仅是在河边种点小麦,房前屋后种点蔬菜。全村没有一头耕地的牲口,也没养一头猪,只有鸡鸣犬吠显示着乡村情调。也有卖艺为生的。记得408号住着这样的夫妻,女的姓张,一只眼睛,山东琴书说的好,吐字清楚,腔调动听。她丈夫是个盲人。海泊村的日伪派出所(百姓叫小衙门),在村西,即在现今的海慈医院,当年这里是一片树木。村中有一所小学。村西北角还有土地庙,村民在这里送去世的人“上西天”。

那时海泊村的商店主要集中在台柳路上,有土产店、日用百货店、农具店、烟酒店等等。由于台柳路是交通要道,不少顾客是来往的行人。台柳路上的义源烧锅,那时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要说那不过是只有十几个伙计的手工作坊,所用的原料又是发霉的地瓜干,所用的设施也不过是蒸馏、发酵用的几口大锅、大缸,但是酿造出的白酒却在周围的村镇很有名声。由于原料便宜,酒价低廉,海泊村的人家喝酒,都忘不了义源烧锅。远近有许多酒店都到这里来批发,生意兴隆。那时海泊村在经济上有 “八大家族”之说,都是坐地户土财主。其中有永昌织布厂、义发和织布厂、三信织布厂,和加工木材的山东木厂,以及制作纺织机件的恒兴铁工厂等等。当时村中还有一个生产铁锅的铁工厂。海泊村交通方便,这一带又有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外地人纷纷来海泊村建厂。海泊村的永生茂织毯厂,就是从南方来的一对年轻夫妻在这里选址、投资兴建的。厂里有两台织毯机,连同倒线,共有八九个工人。经营也不错的。

紧靠海泊河支流北岸的和隆织布厂,可算海泊村的大厂了。大掌柜的姓吴,三十七八岁,中等个,山东人。他曾在沈阳开织布厂,因日本鬼子控制棉纱,难以营业,1940年他带着技术大拿周机师来到青岛,与二掌柜的合资在海泊村买地、盖房,办了这家织布厂。开业时有12台织布机,两台倒线机,二十多个工人。后来发展到20台织布机,三十多个工人。二掌柜的姓王,四十几岁,也是山东人。两个掌柜、一个机师、一个帐房先生、一个里外跑腿的小伙计,再加上伙房师傅,一共六个非生产人员。织布用的棉纱来自日本人的大康纱厂。工厂生产平纹白布,不能像太平镇大织布厂那样织提花布。

周技师也四十多岁,东北人,性格直爽,是由工人提升的机师,经验丰富,又实打实地干活。为了不耽误生产,他常常夜以继日地抢修机器。他教徒弟也很诚恳、耐心,是吴掌柜的膀臂。吴掌柜当过工人,懂技术,又善于接受新事物。他非常重视产品质量,不准以次顶优。对织布质量好的女工,除了当众表扬,还发奖金。对次布多的女工,即便沾亲带故,也是该罚则罚,该解雇则解雇,绝不手软。这与忽略产品质量盲目追求利益的小厂相比,实在高明多了。吴掌柜另一高招是,用人不疑。下属有主动权,怎么办都自己说了算,条件是必须把事办好。在选人用人上,周机师可酌情办理,事后打声招呼即可。吴掌柜对职工要求严,处分宽。那时织布利润不高,织布女工虽然每天干十多个小时,一月的工资也就是两袋“炮车”面粉的钱(3元8角一袋)。为生活所迫,不少女工挖空心思偷棉纱,可是吴掌柜不主张搜身,而是在对待工人上尽量好一些。比如有些织布厂,工作时间不给女工准备开水,怕女工喝水后上厕所,少干了活。吴掌柜的却要伙房按时把开水送到车间。他说冬天工人喝点热水还暖和点。其实发下多少棉纱,能织出多少布,吴掌柜心里有数。即使发觉哪个女工偷棉纱,一般也不开除,而是教育、观察。村庄里面织布厂,大都不愿用本村的女工,因为离家近,偷棉纱方便。但是吴掌柜不这样做。他说女工事情多,离家近上下班省时间,更能干好活。吴掌柜的善心,感动了厂里的女工,偷棉纱的现象比别的织布厂少多了。

那时家远的工人,上班都捎饭,大多是地瓜干,玉米面饼子、咸鱼是好的。六个非生产人员,由伙房管饭,两个掌柜的与大家同桌。粗粮细粮都吃,午餐四个菜,晚饭两个菜。和同行业相比,也是不错的。跑腿的小青年姓林,黄县人,那年才16岁。每逢办公室开饭,小林总要边吃边给大家盛饭,而且放筷子又不能比大家晚,两个掌柜的一吃完,他还得给倒茶水。吴掌柜知道小林吃不饱,于是他预先告诉大师傅给小林留点饭菜,小林饭后可以去伙房“补差”。

王掌柜原来是做买卖的,颇有小商人意识,明明对织布一窍不通,却在工人面前摆架子,还特别爱沾女工的“便宜”。由于和隆织布厂是他与吴掌柜合伙投资的,吴掌柜也对他奈何不得。好在生产、人事大权都在吴掌柜手里。正因为吴掌柜在经营理念和管理措施等方面比一般小厂高明,所以和隆织布厂这个小企业,在日伪统治的恶劣环境里,得以生存、发展,并且迎来青岛解放的好年月,直至光荣地走进1956年工商业公私合营的行列。

虽然1941年海泊村的经济,以工商业为主,农业占的比重很少,表现出向城市过渡的特点,但是海泊村依然保持乡村的风情、习俗。过年每家都摆供祭祖,除夕夜通宵守岁;初一早晨还黑灯瞎火的时候,全村就给辈分最大的老人拜年,然后村民再相互“恭喜发财”,等天亮了大家年也拜完了。那时过年,书香门弟、财主人家不用说,凡是经济来得稳的村民都穿长袍马褂。再加上家家贴对联,户户放鞭炮,一派乡村年味。大年正月,村民去海云庵、茹姑庵逛庙会,去东镇逛萝卜会,兴高采烈地看茂腔戏、柳腔戏演出;还自己办杂耍,诸如踩高跷、跑旱船、扭身歌等。因为海泊村是个小村,开展文艺活动的人力物力都有限,因此这些杂耍都是与西吴家村等邻村合办的。和隆织布厂就为村里办杂耍捐过款,这也是吴掌柜的一个开明之处。表面上看,1941年的海泊村是一片升平景象。实际不然,村民们过得是受压迫、受欺凌的日子,是提心吊胆的日子。那是日伪政权统治青岛的年月,大工厂都有地下党组织,通过工会为工人争取权益。日伪政府为了搜捕地下党员,常常以查户口为名深更半夜闯有进百姓家。“查户口”原来只是查流动人口比较多的市区,后来狗急跳墙了,连偏僻的市郊小村落也不放过。一天夜深人静,海泊村的村民早已熄灯睡觉了,突然日伪宪兵警察“冬冬”山响地敲着村民的门,随即是“汪汪”的狗叫,每一个从梦中惊醒的村民,都心跳不已、惊慌失措,有的人吓得**逃跑了。这晚被他们抓走了两个青壮年,其实这两人并不是***员。海泊村究竟有没有藏***员,那时谁也不知道。即使真藏有个把***员,在那秘宫似的胡同里又如何能搜寻得到呢?

那时人们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高小毕业(小学六年)就是说得过去的文化水平。在海泊村更是如此。吴掌柜初中毕业就“高人一等”了。读过高中一年级的周机师,不仅是“和隆”的文化尖子,也是海泊村的骄傲。从“和隆”的小伙计小林子女的成才,可见62年来青岛市民的文化素质有多么大地提高。小林高小毕业,他的女儿尽管由于家庭出身不好高考时遭到不公平待遇,但后来还是边工作边读北大的函授学院,拿到了大专文凭,当了小学校长。小林的儿子高考正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解除了出身不好的枷锁,考取了海洋大学,毕业后留校任物理系办公室主任。在1941年海泊村的小林身上,无论如何也是看不出他日后会有两个高级知识分子儿女的。

时过境迁,原来污浊脏乱的海泊河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改造,已变得整洁、美观了。河岸两侧还有焕然一新的、风景宜人的海泊河公园。原来的海泊村已经没有多少痕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正施工的“海泊人家”居民楼群。虽然尚未竣工,但是已显示出高大、雄伟的现代化大都市的风采。

·······························

说行天下

朋友推荐的小说网站大全

好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哦

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位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氏家族前后十二代人在这个庄园生活,跨越了明、清和民国三个时期,总计400余年,庄园也从最初的山腰建至山顶。是一处典型的十七到十八世纪封建堡垒式建筑。 庄园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康百万庄园、刘氏庄园、牟氏庄园)之一。 与山西晋中乔家大院、河南安阳马氏庄园并称“中原三大官宅”,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康百万庄园 外文名称 :KANGBAI-WANS Mansions 地理位置 :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 景点级别 :AAAA级 门票价格 :75元/人 建造时间 :始建于明末清初 文保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议游玩时长 :半天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河南省巩义市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门票预订,景点美图,景区热度指数,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入门,栈房区,中心区,主宅区,南大院,建筑特点,历史价值,精品文物,雕刻,展室,相关传说,旅游信息,地理位置,票务信息,交通信息,美食攻略, 历史沿革 康百万庄园是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传人康绍敬建造的府邸。康家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乾隆初年大建。“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册封而名扬天下。 明朝初期洪武年间,康家先祖在巩县(今巩义)康店镇洛河边安家。为解决温饱,康家先祖在洛河岸边开了一个小饭馆。寒来暑往,小店逐渐成为河洛一带知名的客栈。后来,客栈所在地被称为“康家店”。 到了康氏家族先祖第六代传人康绍敬时期,康绍敬读书致仕,初任洧川(今河南尉氏县境内)驿丞,后晋升为山东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大使。康绍敬在地方水陆交通、盐业和税务等方面担任要职。到了清朝时期,康氏家族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际,通过各种手段取得了长达十年与布匹有关的军需品订单,在这之前康家还垄断了陕西的布市。同时,康氏家族又靠造船业发财、靠土地致富,人称“百万富翁”。 经过康家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小小的“康家店”变成了一座占地240余亩、包含19部分的庞大庄园。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于一体,有33个庭院、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庭院建筑为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兼具园林艺术和宫廷艺术特色。繁盛时期,庄园内的砖厂、木材厂、造船厂人来人往,康家主人足不出户便可满足一切生活所需。 清朝(公元1790年-1820年)时期,康家已经是富甲一方,方圆几十里都是康家的田地。随着家族财富的积累,康家在原有庄园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将房舍增加到了山顶,从而构成了这个具有中世纪风格的城堡。康百万庄园”是一座与外界隔绝的砖石结构的城堡型建筑,其围墙环绕山腰一周。 晚清时期的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于次年逃离北京前往西安,后又返京,路过巩义康店镇时,被称为“豫商第一人”的康家掌柜“康鸿猷”雪中送炭,向清 捐资一百万银两,慈禧太后一句“没成想,这山沟里还有百万之家。”被广为流传,并赐其为“康百万”的封号,“康百万”成了这个庄园的主人“康氏家族”的统称,因此康家的庄园便成了康百万庄园。 新中国建国初期, 对庄园实施了改造,使其延续了“明时楼院清时廊”的旧貌。 20世纪50年代,康百万庄园被充公。其中1/3的房屋被征用,用作 办公、学校和邮局,其他2/3的房屋被分给了当地贫农。60年后, 接管的1/3部分就是当前的康百万庄园景区。而康家其他的房屋早已被水泥和瓷砖替代。 1963年6月,康百万庄园被河南省人民 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2月,康店相关部门按照《康百万文物保护规划的要求》,在充分保留庄园原始格局的基础上,斥资3400余万元,对栈房区、南大院、作坊区、戏台等进行修复,并有效整治了广场地面沉降。除此之外,还对原有的花园、果园、庭院空间等按照历史样式进行维修和恢复。 2009年3月份,又对康百万主宅区东寨墙进行了修复。所有的维修都是遵从“修旧如旧”的原则,力图展现康百万庄园当年的原貌。 2001年6月,康百万庄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康百万庄园被授予国家AAAA(4A级)景区。 康百万家园 建筑布局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的大庄园。 全景图 入门 康百万庄园庞大的建筑群仅有一个入口。没有知情认路人带领,陌生人极难找到出口,庄园中的路弯弯曲曲宛如迷宫。与绝大部分有钱人家所建的房屋不同,康家庄的建筑风格别具风采。庄园的大门入口可以与古代的城门媲美,入口两侧均有主墙相依。门里还有一个仿照北京长城的瞭望台而建的居高临下的观景台。进入门里,拾级而上便来到观景台。 栈房区 栈房区是康家的商务总部,它靠近主宅区和码头,是康家数百年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部分。这里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无处不在的匾额楹联,而这些匾额充分的展现出了豫商的文化气息,也显出了主人的身份与品位。其中有一副楹联是这样写的: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教育康家子孙们要注意自己的品德和言行。 中心区 庄园的中心区轮廓全貌保留得近乎完好,书房、厨房、画室等位列其中。 书房、厨房 康家是个大家族,厨房特别大,以能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书房挨着厨房,热闹噪杂的厨房和安详静宜的书房互为惠邻。该区域建有两个小亭子,还有一些枯萎、古老的花木。书房装饰得简单朴实,与大院里装修得豪华富丽的画室和卧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画室 画室在书房旁边。所有的家具上都镶嵌有闪闪发光的宝石。东墙上镶挂着明、清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西墙上则挂著一件清朝官服和一把康英奎平时练功习武时用的宝剑。 灵堂 书房西边是放置祖先牌位的灵堂。这里有许多精美的神龛和有关祖先生卒的碑刻。每块碑刻都要花费一个石匠三个月的工夫。 石柱与底座 庄园里随处可见的石柱子的底座引人注目。石柱子的作用是支撑房顶。这种建筑方式使石柱免受潮湿的侵蚀。这些六边形的底座是由多年形成的水晶石建造的,每个面上都刻有花卉和人物图案。最富有想像力的是一个中间镂空雕刻出来的人物,似乎整个石柱是由他们支撑起来的,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整个结构又不失平衡。 石柱与底座 石雕石刻 不少有关民间传说故事的石雕在大院里随处可见,经历了上百年的风吹雨淋,这些雕刻依然完好无损,雕刻的字型、轮廓依然醒目、美观。这要归功于选料的精细考究。 窑洞 康家大院的一大奇观是在普通生活区。生活区有一处书法雕刻集中的窑洞。此窑洞在院子的最西头,洞内两侧共有16块与成人一般高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赞扬庄园主人的诗篇,风格迥异的中国书法在此各显风采。 主宅区 康家生活起居的主宅区,既保留了黄土高坡窑洞建筑与华北平原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有的临街处建楼房,内里却是窑洞式构造;有的从外观看是窑洞,而里面又建有楼层,美其名曰“窑楼”。有的窑楼上下一共有三层,而且外面全部由青砖砌成,可见当时康家雄厚的财力。 主人卧室 主人的卧室房间的天花板上涂刷得七彩斑斓,门窗的木雕也各具特色。主人的楠木床则是万里挑一的精美绝伦的珍品,是由当年最著名的5位木雕工匠费时3年雕刻而成。 主卧室 床的对面是一个高1米,长15米的木车。它用来接送庄园的女眷们去厕所。因为在那个年代,女人要缠足以防长成大脚,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们无法长距离行走,而厕所是建在大院里偏僻的地方,所以这个木车就成了接送**、姑娘们往返厕所和卧室的专用交通工具。她们床前还放著几双前边尖,后跟高,面上绣有精美图案的小脚鞋。 饭厅 饭厅,其右侧放著一张供8人进膳的方桌。桌上所有的餐具:盘、碟、碗等都是八角形的。康家迷信,相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所以只要有算命先生造访,必定要用此餐具招待一番。他们相信这样做会给全家带来好运和财富。如有贵宾造访,康家主人则会依照满、汉传统举行大型的宴请,这种场合常常要用餐具108件。 南大院 南大院是当年康家接待达官贵人的场所,南大院是康家发展鼎盛时期的象征,是一座展示康家品位与修养、展示家族在处理农、商、官公共关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和处事风格的场所。在这里,康家传承家学、教育子弟,不仅能体会当时主人治家的精妙,还能领略到财富传承的奥秘。 建筑特点 康百万庄园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庄园建筑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向寨下其他区域以扇面形式展开,建成功能不同、形式各异的群体院落。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垂花门楼、间或以假山、曲廊的“障景”法作点缀,达到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一派庭院深深的幽雅与宁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 庄园全景 历史价值 康百万庄园建筑有十九种不同风格形式,既有明代的建筑楼院,又有清代的建筑群,是中原民居代表性的古建筑群。庄园里,住宅、商栈、作坊、学馆、祠堂、寨堡、花园、亭台以及关押犯人和豢养兵丁等建筑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实用。 康百万庄园还是一座雕刻艺术的宝库,砖雕、石雕、木雕都有极高的水准。建筑物上自房顶屋瓦,下至门窗廊柱,都有雕刻饰件。艺术表现上则采用了透雕、浮雕、圆雕等不同工艺手法,设计新颖,工艺精湛,风格各异。走过不同的大小门时,会看到门枕石和柱础上的石刻浮雕,咫(zhi)尺之间,人物、动物活灵活现,生动传神;碑楼上精美的砖雕图案栩栩如生;屋檐下龙飞凤舞的木雕图案,格调雅秀。显示古代工匠非凡才智和精湛技艺的当属保存完好的一具华丽檀木三进式顶子床,它雕刻细致人微,纹饰繁缛(ru),据说工匠们花费了1700多个工作日才雕刻完工。 此外,庄园里还保存有碑刻、牌匾、家具、古玩、书画、器皿、衣帽等历史文物三千余件,对于研究明清文化、民间风俗、古代建筑等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精品文物 雕刻 庄园现存石雕、木雕、砖雕,多以人物、花草、鸟兽为主,有“冠上加冠(官)”、半夜拜师等雕刻图案,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康百万庄园中有作为国家石刻定级标准的一级石刻门枕石。耗时17000多个工时的金丝楠木木雕顶子床、汪氏石雕牌坊、砖雕康霖三碑楼等艺术精品。 其艺术手法充分运用透雕、圆雕、浮雕等艺术雕刻手法,展现了明清民间工匠们高超的技术和智慧,是雕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门枕石 位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的三院有一组门枕石,是康百万庄园石雕艺术的代表作品。这对门枕石选用整块青石上下分三层雕刻而成,构图新颖,雕工精湛,人物、动物形象生动逼真、情景交融、栩栩如生。它以其精细的雕刻工艺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且还是我国一级石刻的定级标准,堪称国宝。 门枕石的第一层图案雕刻了一对雌雄卧狮。狮子的形象在宫廷、庙宇、陵园都非常多见,或蹲或站,怒目圆睁,威风凛凛,神圣不可侵犯,令人望而生畏。这对石狮子却俯卧下来,憨态可掬,显得十分温顺可爱。 第二层是这对门枕石的精华部分。它采用剔地突起的雕刻手法,刻出一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这组图案与垂花门楼两侧楹联互为照应,相映生辉。对联出自清代监察御史刘毓楠之手,上联“处世无他莫若为善”,康家主人深知“百善孝为先,孝以善为本”的道理,因此门枕石上正面相应雕刻就是一幅“尊老爱幼”图,内侧雕刻的则是“妯娌和睦”图,隐喻“家和万事兴”。下联 “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康家主人深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古训,所以相对应的就雕刻了“拜师求读”图。年轻的后生低头弯腰,双手打拱,毕恭毕敬,夜读时遇到难题去求助老师,慈祥的老师一手提灯笼、一手捋著胡须,眼睛里流露出赞赏的目光。内侧雕刻“宾客宴饮”图,教育后人以礼待人。一幅幅传统礼仪画面跃然石上,父子爱、妯娌亲、师生情、朋友谊在这里被工匠刻画得淋漓尽致。 门枕石 门枕石的第三层雕刻的是一组传统的图案,正面雕刻“凤凰牡丹”,寓意“荣华富贵”;内侧雕刻“麒麟送子”和“金鸡报晓”图,寓意“吉祥如意,官上加官”。 贞节牌坊 在庄园栈房区前面的牌坊,是约100年前康家向清朝皇帝请旨修建的贞节牌坊,石墩、石柱、石匾各部位均精雕著《二十四孝图》、《渔樵耕读》、龙凤、珍禽异兽等图案。康百万庄园牌坊原来靠近伊洛河大堤,如今已经深陷在地下,只留上半部分在地上,这个牌坊上面清晰地记录著康氏家族的荣耀。 贞节牌坊 顶子床 康家保存下来最精美的一张顶子床。它是用金丝楠木雕刻,由十个能工巧匠,耗工1700多个工时,做了将近5年时间才做成的。它采用透雕、镂空雕的雕刻手法,床柱的雕刻,都是竹节型的,象征竹报平安,节节高。中间雕刻的有福禄寿三星,象征“三星高照,福寿安康”。最上面一层有一官员骑高头大马,两边有整齐的依仗队,象征青云直上。第二层雕刻春、夏、秋、冬,象征四季平安。第三层雕刻有礼让、课读、对奕等人物故事,下面雕刻有小孩戏金鸡、麒麟送子图,有“吉祥如意”之意。这张床的另外一个精妙之处,是可以自由拆卸。它由37个部分组成,通体没有用一颗钉子,完全是铆上去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组合家具。这张床可以说是木雕的杰出代表。 顶子床 展室 展室摆放的有名人画和古玩珍宝,其中《留余》匾被选为《中国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有清朝翰林牛暄撰写。其中一张楠木顶子床,耗工17000多个工时,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采用各种雕刻形成,共雕有“麒麟送子”、“双猩舞绳”等三十六幅图案,有十七个部分组成,拆开可以搬运,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不仅有供主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供丫环伺候主人的地方,是顶子床中的精品。康百万庄园为人们提供了研究封建社会地产阶级的发家史料,也给人们提供了古代建筑的实物资料,它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倍受各界朋友青睐。 庄园内的民俗展区当时康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室内帷幔高挂,布置清新雅致,贵重家具、古玩字画一应俱全,显示了主人的尊贵身份和高雅品味。 留余匾 “留余匾”是“康百万庄园”珍藏的中华名匾之一,“留余匾”长165米,宽075米,是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一座院子里的主客厅内。现悬挂于康百万庄园主宅区一院过厅内,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也是儒家“财不可露尽,势不可使尽”中庸思想的集中体现。“留余”匾造型独特,形似一面展开的上凹下凸型旗帜。上凹意为:上留余于天,对得起朝廷;下凸意为:下留余于地,对得起百姓与子孙。 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盖造物忌盈,事太尽,未有不贻后悔者。高景逸所云,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园老伯以‘留余’二字颜其堂,盖取留耕道人之铭,以示其子孙者。为题数语,并取夏峰先生训其诸子之词,以括之曰:若辈知昌家之道乎?留余忌尽而已。 时同治辛末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题。”

翻译成现代文,大意为:留耕道人王伯大的《四留铭》中说:“留有余地,不把技巧使尽以还给造物主;留有余地,不把俸禄得尽以还给朝庭;留有余地,不把财物占尽以还给老百姓;留有余地,不把福份享尽以留给子孙后代。”大概老天爷反对贪得无厌,做事过份。因为太过份了,没有不留下悔恨的。明朝隐士高景逸说过:“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的余地;遇到财物放宽一分,自然就有其中的乐趣。” 坦园老伯把“留余”二字题于匾额,挂在堂上,就是采用留耕道人的《四留铭》来告诫他的后代子孙。 留余匾 “三大活财神”木刻版年画 康百万庄园就收藏一幅“三大活财神”的木刻版年画。年画宣纸质地,长33厘米,宽22厘米,是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日照市博物馆馆长参观康百万庄园时,从当地民众家中购买赠送给康百万庄园的珍贵礼品。年画上端由左至右标题:“河南有个沈万三、康百万、阮子兰三大家活财神”,这张年画也为康百万家族历史上在民间的显赫声誉和地位提供了有力佐证。 年画由红、黄、蓝、黑4种颜色套印,画面表现的是端坐着的威风八面的三位活财神。正中幔帐之内是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他头戴一黄一绿双纱冠,身着日月大红绣花袍,正襟危坐,气宇轩昂,手捧金元宝,面前放著聚宝盆,装满了金银珠宝,头左侧写有“沈万三”字样。在他的左侧便是声震河南、名闻全国的明清巨富康百万,只见他头戴清代玉翎花帽,身着紧身马蹄袖绣花绿袍、左手捻著胡须,右手弯曲执铜钱伸向沈万三,在他的左侧书写“康百万”字样。在沈万三右侧的人物形象、服饰与康百万相同的,在他的左侧写有“阮子兰”字样,无疑他就是另一位巨富阮子兰了。在三大活财神周围饰有手擎金莲的散财童子、聚宝盆、金元宝、金马驹等物,象征遍地皆宝、金银满仓,加强了财源广盛的效果。 “三大活财神”木刻版年画 相关传说 据说明末的某一天,一艘小船自洛阳顺河而下,行至巩县康店渡口,日晚泊岸。一老者站立船头,西望之下,不禁暗叹。但见夕阳红云,烟霞氤氲处,邙山起伏如五龙朝天,中间一峰,正是金龟探海之势,真乃风水宝地。于是,老者携带家小,弃舟登岸,访问村人,得知刚才所见之峰,名曰五圣顶,其下住一康姓人家。老者欣然投奔而去,并将女儿嫁与康家。此后,康家日渐发达,家族兴旺,终成一方富豪。更有附衍者传出,那老者原是洛阳朱姓大户,因乱出奔,无意间发现此处宝地,不惜以女相嫁,卜居之地乃独占鳌头之相,且康朱相配,有糠(康),猪(朱)得以茁壮,有猪(朱),糠(康)得以尽其用,正是天合佳偶。 而历史的真实是,明末李自成攻占洛阳,诛杀福王,李妃落难,被康家收留。其后,十一代传人康惠与李妃之女结婚,康家第十二代子孙皆出其门下。康朱联姻无异为康家的兴盛发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下辖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巩义市内公交8路车可直达康百万庄园。8路车往返站点为:康百万庄园→康店桥头→桥头游览区→免烧砖机厂→孝南国小→孝南村→棉麻公司→光华机械厂→集贸市场→东二十里→面粉厂→市医院→中医院→公园西门(市宾馆)→公园南门→紫荆花苑。 票务信息 时间 :

全年开馆,节假日不休息。

夏日工作时间:8:30----18:30。

冬日工作时间:8:00----17:30

全天有导游人员、售票人员、行政工作人员值班,只要参观条件(可见度)允许,不会由于本庄园原因影响参观。 全年开馆,节假日不休息;夏日:8:30-18:30;冬日:8:00-17:30 门票价格: 康百万庄园门票价格75元/人次。

讲解票价格:讲解员80元/次。 优惠标准: 一、为了鼓励巩义市民出游避开旅游高峰期,巩义市民凭本人身份证享受景区门票半价优惠(国家法定节假日、星期六、星期日除外),即38元/人次。

二、年满60周岁--- 69周岁老年人凭本人身份证或老年证享受门票半价优惠,年满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本人身份证或老年证享受门票免费(重阳节年满60周岁以上老人凭证享受门票免费)。

三、 全日制在校学生凭本人学生证享受门票半价优惠(身高14米以下的儿童享受门票免费,需成人陪同)。

四、残疾人凭本人残疾证享受门票免费。

五、现役军人、伤残军人凭本人有效证件享受门票免费,军事院校学员凭本人学员证享受门票半价优惠。 交通信息 自驾车线路: 1 平顶山——康百万庄园:

宁洛高速(郑州方向)→连霍高速→巩义市、竹林镇出口下→一直向前行驶68公里,右转→行驶218米,到达终点

2 洛阳、济源市——康百万庄园:

二广高速(郑州方向)→连霍高速→巩义市、竹林镇出口下→一直向前行驶68公里,右转→行驶218米,到达终点 3 焦作市——康百万庄园: 焦桐高速/焦温高速→连霍高速→巩义市、竹林镇出口下→一直向前行驶68公里,右转→行驶218米,到达终点

4 安阳、鹤壁、新乡、濮阳、开封——康百万庄园:

京港澳高速→连霍高速→巩义市、竹林镇出口下→一直向前行驶68公里,右转→行驶218米,到达终点

5 三门峡——康百万庄园:

连霍高速→巩义市、竹林镇出口下→一直向前行驶68公里,右转→行驶218米,到达终点

6 南阳、平顶山——康百万庄园:

沪陕高速/二广高速(郑州方向)→连霍高速→巩义市、竹林镇出口下→一直向前行驶68公里,右转→行驶218米,到达终点

7 信阳、驻马店、漯河、许昌、周口——康百万庄园:

京港澳高速→机场高速→巩义市、竹林镇出口下→一直向前行驶68公里,右转→行驶218米,到达终点

8 北京——康百万庄园:

北京—京珠高速—郑州—连霍高速—巩义——景区

9 石家庄——康百万庄园:

石家庄—京珠高速—郑州—连霍高速—巩义——景区

10 太原——康百万庄园:

太原——二广高速—洛阳—连霍高速—巩义——景区

11 武汉——康百万庄园:

武汉—京珠高速—郑州—连霍高速—巩义——景区

12 西安——康百万庄园:

西安—连霍高速—巩义——景区

13 徐州——康百万庄园:

徐州—连霍高速—巩义——景区

14 济南——康百万庄园:

济南—京沪高速—徐州—连霍高速—巩义——景区

15 合肥——康百万庄园:

合肥—合徐高速往北---蚌埠---徐州往西---连霍高速---巩义——景区

公车路线: 1 汽车总站乘坐8路公车直达康百万庄园。

2 火车站乘坐2路公车转乘8路公车直达康百万庄园。 美食攻略 远远端来,闻之,香起怡人,静恼提神,口舌生津;尝之,肥而不腻,入口即化,松软适度,口感极佳,再辅以精调的浓酱,蘸上大葱两下,拿上张丝纸般薄的烙饼,卷之,再美美的咬上一大口,人生四大幸事。 地理位置: 巩义西义兴肉食楼位于310国道杜甫塑像南侧 顾县肉合特色在脆,吃到嘴里,嘎嘣作响,火烧的脆香,加上卤肉的汁香,真也可算是一道极品 地理位置: 巩义市新华路附近。 巩义市老君烧鸡被誉为"中原名吃"。 其选料考究、做工精细、汤老味全、造型美观、色泽鲜艳、咸淡适口、离骨熟烂。汤中加有十多味中药材,有很好的滋补功效。 地理位置: 巩义市镇北路老君烧鸡

本片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晋西南地区和某城市。富裕起来的康家庄(位于山西省河津市清涧街道办事处)村民,要为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萧丙河的儿子萧远方举办一个隆重的结婚典礼,好让第一个嫁到康家庄的城里姑娘满意,借此也让城里人看看咱富裕起来的农民生活是个啥样的水平。然而事与愿违,萧远方的岳母冯焕珍却不同意在农村举办婚礼,一定坚持在城里举办婚礼,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闹得两家的关系十分紧张,使得一对相爱的小恋人十分的苦恼。在萧丙河的巧妙安排下,最终使得婚礼如期圆满举行,一对恋人终成眷属。故事主线清晰,人物性格鲜明,矛盾突出,细节感人,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新景象,讴歌了我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说明了要想真正的缩短城乡差别,不光物质上的缩短,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本片将这个主题作了深刻的诠释。

乡村婚礼 国产故事影片

片名:《乡村婚礼》( Country Wedding)

出品年代:2007年

国家/地区: 中国

类型: 剧情故事片

编剧:王梓夫

主演:丁嘉莉 杨立新 谢园

故事简介:

本片故事发生在我国的晋西南地区。富裕起来的康家庄村民,要为种植专业合作社主任萧丙河的儿

子萧远方举办一个隆重的结婚典礼,好让第一个嫁到康家庄的城里姑娘满意,借此也让城里人看看

咱富裕起来的农民生活是个啥样的水平。然而事与愿违,萧远方的岳母冯焕珍却不同意在农村举办

婚礼,一定坚持在城里举办婚礼,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矛盾和纠纷,闹得两家的关系十分紧张,使

得一对相爱的小恋人十分的苦恼。在萧丙河的巧妙安排下,最终使得婚礼如期圆满举行,一对恋人

终成眷属。故事主线清晰,人物性格鲜明,矛盾突出,细节感人,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新景象

,讴歌了我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同时说明了要想真正的缩短城乡差别,不

光物质上的缩短,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本片将这个主题作了深刻的诠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448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0
下一篇2023-10-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