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哪天我喜欢的女孩突然邀请我参加她的婚礼。我该怎么办?高分请教!!!

如果哪天我喜欢的女孩突然邀请我参加她的婚礼。我该怎么办?高分请教!!!,第1张

朋友,如果你始终说话和做事对她都像一个朋友的话,你其实在给对方一种暗示:你只想做她的普通朋友,让她不要多想。有时候喜欢一个人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她,让她感到有你在会很温暖,久而久之,她的心里就会对你产生感情,但是要适时的表现出你是出于爱情,才这样关心她的,即使不说出来也要让她心里明白。女孩子一般都是不主动的,她们都是希望男生勇敢的追求,如果你始终站在一旁朋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为她做一些事,那么如果她喜欢你,那她的心里肯定是很纠结的,而且会承受很大的心里压力,因为你一直以来都是以朋友对待她,如果她表达了,可能连朋友都没的做了,所以在她不确定你是否爱她之前她都会跟你一直朋友下去。

我能给你的忠告就是:爱就说出来,为什么非要等到一切都晚了,才去不停的悔恨当初不应该呀。

如果你努力了,如果她没有接受你,那只能说明她不爱你,对一个不爱你的人放手其实是做好的选择,我们一生会遇到很多人,有些是你爱的,有些是爱你的,错过了,只能说明你们没有缘分,你的前面一定有一个人在等着你,不能因为留恋身后的风景,而错过了眼前,这样你只能更加的悔恨。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了她的婚礼请柬,你应该去参加她的婚礼,至少她是把你当做很好的朋友才邀请你的不是吗?她得到幸福其实也是你一直希望的吧,在婚礼上祝她幸福,然后不要再纠缠她也不要再纠缠自己。

记住多一分时间纠缠过去,就会少一分时间勾画未来。

2017年海滩婚礼策划方案流程

 碧海蓝天,空气纯净而带有一丝海的咸味,在海风的吹拂下,听着新人发自内心的说出爱的宣言,极致浪漫。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分享整理的海滩婚礼策划方案流程,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完美海滩婚礼攻略——地点

 一场完美的海滩婚礼,可以找一家靠海的酒店,或度假村来承办,是最便捷的途径。

 二、完美海滩婚礼攻略——时间安排

 1、准备工作

 婚礼策划师需要先研究一下海滩婚礼地点近一个月的天气变化情形,可以联络一下当地的亲朋或者登陆网络上的天气频道,然后做足相应的婚礼备案。

 2、婚礼当天时间表

 根据一天当中海岸的风力变化和日照时间长短,有计划地部署婚礼,制定婚礼时间表。首先,选择风小的时候,交换誓言。如果海风过于猛烈,就要用一个漂亮的纱幕挡在后面作为屏障。其次,尽量避开日光强烈的中午时间,而选择光线比较柔和的日落时分举行仪式,这样才能拍摄出效果比较好的海景仪式照片。

 3、潮汐的涨落规律

 要特别注意一下潮汐的涨落规律,一定要知道一般在什么时候会发生潮涌,会不会给婚礼留出足够的场地,同时也避免潮水冲走沙滩上的物品。

 三、完美海滩婚礼攻略——婚礼服装

 1、婚纱

 婚纱款式,建议穿着设计简单、活泼轻盈的礼服,不适合穿长长拖尾的层层叠叠的婚纱,看起来太正式了;婚纱面料,为了避免出汗,要选择轻、薄、透气性好的面料,如:透明纱、雪纺绸、皱绸等等。切记不要用丝绸,因为它比较厚,不适合炎热的室外海滩婚礼;千万不要穿紧身衣裤。

 2、头纱

 海滩上风很大,所以并不适宜戴头纱。在头发上插一朵小花,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新娘真的非常想戴头纱,一定要固定好,以免它随风飘落。

 3、新郎服装

 正式婚礼就要选择白色晚礼服。

 4、鞋子

 高跟鞋是不适合海滩婚礼的,赤脚走在沙滩上,或穿一双平底的时髦凉拖是最得体的打扮。

 5、客人服装

 要让客人们知道婚礼将在海滩上举行,以使他们恰当地穿着。因此在请柬上要注明,如:“海边婚礼”或“沙滩上的婚礼”等。

 四、完美海滩婚礼攻略——场景布置

 1、仪式区,用浅蓝色的薄纱包裹着纯白色的椅子,并以同样质地、相应颜色的纱幔做成别致的天蓬。婚礼现场边边角角最好都缠上雅致的轻纱,白色的玫瑰和银色的小风铃会更加增添婚礼的浪漫气氛。沙滩上立着的鲜花拱门,淡淡的花朵时刻散发出诱人的芬芳。

 2、来宾休息和用餐的区

 精致的餐具、西式的摆台、素雅的餐布,每一张桌子上都可以放置一盆造型甜美的由热带兰花组成的中心花饰及精致的席位卡,无处不在海洋饰品也会时刻散发着大海的味道。

 3、乐队

 邀请一支乐队现场助兴会为海滩婚礼带来更多乐趣,夕阳西下,面对怡人的景色,新人与亲朋一起哼唱情歌,翩翩起舞,尽情欢乐,是绝对惬意而浪漫的婚礼体验。

 五、完美海滩婚礼攻略——铺设通道

 如果海滩上的风很小,可以洒一些玫瑰花瓣来铺成通道。如果不行,可用海螺壳或绑有薄纱蝴蝶结的木棍来铺设一条美丽的小路。也可以,请一个沙滩艺术家,在通道两边塑一排小型沙雕,用顶部有花饰的沙罐来装饰点缀。

 六、完美海滩婚礼攻略——音乐

 要告诉乐队,他们很可能需要同海风和浪潮做斗争,所以要带一些相应的设备。例如:长笛手或弦乐三重奏也许需要麦克风,提琴手或吉他手也许需要一台扩音机。但是在有些地方禁止使用此类设备,所以一定要事先安排好。

 七、完美海滩婚礼攻略——食物

 沙滩婚礼上,无论是在露台或海边小餐馆中进餐,最好吃一些新鲜清淡的食物,自然,海鲜是免不了的。另外,要选一些当地的特色菜。此外,甜品可以选择热带水果或贝壳形状的巧克力。

 八、完美海滩婚礼攻略——交通安排

 1、路线:一定要在请柬上给客人们几条路线提示,以防客人迷路,耽误参加仪式的时间。

 2、车位:在高峰季节,海滩会非常拥挤。如果婚礼举办地距离宾客们住的酒店很远,那么在海滩附近停车就会成为一件麻烦事,所以在选定日子之前一定要在海边预留车位。最好的办法是为宾客们提供往返班车。

 3、路标:如果婚礼举办地距离宾客们住的酒店很近,客人们可以步行过去的话,就要在往返路途上做一些路标。

 九、完美海滩婚礼攻略——应对下雨

 制定好下雨的应对措施,是必须的。以防突然下雨,令你猝不及防。最保险的`方法就是在海边酒店或度假村预订一个宴会厅,以便你随时可将婚礼现场转移到那里。如果婚礼嘉宾很少,找个海滩凉亭或有遮挡的露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总之,一定要确保对房间的布局熟悉,这样计划变动时不会手忙脚乱。

 十、完美海滩婚礼攻略——防晒

 夏天海滩比较炎热,为避免晒黑或晒伤,应准备遮蔽阳光和海风的屏障:如帐篷或沙滩伞。在婚礼前应为客人提供水或其他不含酒精的饮料,可用装满冰的容器盛放。提供小扇子,廉价的太阳镜或旅游装的防晒油也是很周到的考虑。新娘则需要在上妆前涂上一些防晒霜。

 十一、完美海滩婚礼攻略——摄像师

 一定要安排一个专业的、高水准的、设备非常好的摄像师。因为即使很小的风力,也会对照片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最好是安排一个有着丰富的拍摄海滩婚礼经验的摄像师。

 十二、完美海滩婚礼攻略——防火

 千万不能忘记:举行海滩婚礼的场地,需要与管理者协商防火安全的问题。

;

在我们国家,人们一直很注重传统习俗。每个人都想图个吉利。其中有一个婚后习俗叫做回门,那新娘回门有什么讲究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呢?还有每次回娘家都下雨代表着什么呢?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下面就让本站来给大家解答下吧!

新娘回门有什么讲究

1新娘回门时,衣服的选择是很重要的。穿的成熟稳重一点,不能穿的太随意,免得父母会认为你们不重视。

2回门时新娘走在新郎的前面,回到新郎家中时,新郎应该走在前面,这是回门的规矩,叫做双回门。

3回门宴当天新人不能在娘家过夜,当天必须赶回自己家。

4回门时不能空手而去,回娘家的时候要购买礼物,带上父母喜欢吃的东西,给父母买的礼物,然后大包小包的回家,父母会非常开心!购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双数,单数不吉利,空手去会给人一种很不礼貌的感觉,当然你的老婆也是不会同意的。

5邀请请朋好友们来参加回门宴,回门宴不用邀请太多人,只邀请自己比较好的朋友,比较亲的亲戚,大家一起见证你们的回门宴,感谢大家对你们的支持。

每次回家都下雨

每次回家都下雨,寓意着什么呢?其中下雨分为四种情况,一种是小雨、一种是阵雨、一种是强雨、一种是雨夹雪

1小雨

回娘家经常遇到绵密的小雨,主要预示着财运不是很好,会经常出现一些破财的情况。虽说每次损失的钱财,太多,但加在一起的话,数额也是相当惊人的。建议各位女性朋友要树立较强的理财观念,除了要努力赚钱之外,一定不要过度挥霍。

2阵雨

如果每次回娘家,遇见的都是急促的阵雨,下了一小会,很快就会放晴。表明工作上,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事。但不必过于担心,因为很快就会有贵人出手相助,然后将问题迅速解决。不过即便如此,还是不能太过大意。平日里要认真对待工作,踏实认真,不要总想着投机取巧。

3强雨

对于已婚女性来说,如果每次回娘家,都会遇到强雨。这是大凶之兆,表明父母很有可能在健康方面,出现重大问题。建议最好可以带老人家去做一次体检,这样能够对身体状况,有更加详细的了解。同时,还要给予父母物质上的回报和精神上的陪伴。没事回家的时候,多给爸妈带点滋补身体的保健品。

4雨夹雪

如果每次回娘家,都会遇到雨夹雪,说明可能会与娘家这边的亲戚,比如说哥哥嫂子之类的,因为某些事情,出现言语上的纠纷,甚至还有可能引发肢体上的冲突。建议如果只是一些小事的话,最好表现得大度宽容一些,不要太过斤斤计较,万事以和为贵。但如果触及到了个人的基本利益,或者说是明摆着欺负人。那就没必要容忍了,应该通过法律手段,合法维护自身权益。

一、最特别的结婚创意

1、新郎跳舞求婚

在交换戒指仪式前,可以安排新郎在婚礼上向新娘献舞求婚的这样一个环节,如选《对你的爱不止一点点》这首歌为背景,然后新郎带着伴郎团们大跳热舞,新郎在舞蹈结束后单膝下跪,而此时新娘缓缓走上舞台,这样的环节定然令人眼前一亮,感到浪漫和特别呢。

2、爱的手印

在交换戒指仪式后,还可以加上这样的一个具有仪式感和承诺性的环节,也就是新娘和新郎各用红色泥在画板上按一个手印,而两个手印最好叠加成心形,这样最浪漫不过了。

3、全家福婚纱照

倘若在婚礼现场放上一张全家福婚纱照,也就是身穿婚纱的新娘、身穿西装的新郎与家人们齐聚一堂的照片,那就更显温馨浪漫呢。

二、最浪漫的婚礼创意

1、回忆最初的相遇

婚礼中最浪漫的还是专属于新人的环节,而讲述两人相遇时的点滴应该就是最最有趣、温馨的事情了吧。新人们可以边讲述过去,边在大屏幕上播放当初相遇时的情景照片等。

2、爱犬上场

倘若新娘、新郎共同养育着一只可爱的小狗的话,那还可以安排一个爱犬上场的环节哦。带着领结的小狗乘坐着小马车慢慢地进入舞台,此时的画面定然十分有趣,又十分浪漫呢。

婚姻,自古是“合二姓之好”的喜事,备受重视。远古先民,群居杂处,不辨婚姻。后来逐渐认识到“同姓不繁”,而辨内外之别,结婚姻之好。部落间相互通婚,以求种族繁衍。及至春秋制礼作乐、确立婚姻规则,“娶妻不娶同姓,买妾不知其姓,故卜之”。婚姻成为部落联盟、两国通好、二姓相合的大事,形成了严格的婚姻制度和民间习俗。婚姻不只讲究门当户对、命相相合,还形成纳彩(提亲)、问名(询问女子母亲姓氏)、纳吉(占卜吉凶)、纳徵(订婚)、请期(占卜选定日期)、亲迎(迎亲、娶亲)等主要仪节,称为“六礼”。形成一整套繁琐的仪式。这一婚俗一直延续到唐代。到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相当于纳吉)、亲迎三种仪式,一直延续到清代。近代以来,破除旧俗,提倡新风,婚姻走出门当户对、家族结盟的窠臼。婚姻已经摆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习俗,变成男女相悦、自由恋爱、自主结合的新式婚姻,婚礼从传统婚姻的繁文缛节中摆脱出来。现今,多民族杂居,婚姻已经打破民族、国家界线,自由结合。婚礼也按不同民族风俗及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安排,程序大为简化。婚典不仅可在自家庭院,还可在宾馆、饭店、教堂举行,或旅行结婚,形式多样,仪式也逐步形成多样化。  各地婚姻风俗因不同民族而有所不同,但同一民族间男女结婚风俗基本一致。同时,为增加婚礼喜庆气氛,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人们还在延续着某些传统风俗,通过举行婚礼来答谢亲朋好友的盛情,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敦煌汉族的婚俗自解放至今,大体格式没有变化,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婚俗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其大致过程如下: 说 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女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意向。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有句俗话叫“媒婆婆,嘴吃成个油饽饽”,之所以把媒人称为“婆婆”,是因旧时说媒者一般以女性居多。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达成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旧时,谢媒钱是在约定成婚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现今,谢媒的方式已经不再拒泥于过去的套式了。 上 门 雅称“相亲”。是在男女双方经媒人说合后,若女方经过打听认为男方情况尚可,便答应男方上门。一般是由媒人带领男方到女方家进行初次走访,目的是为了让女方及女方父母和长者相未来女婿。上门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对待。礼物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但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古时相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一般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才同姑娘一起商量是否同意,如有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甚至还要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退还。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双方都有机会进行初步了解。 看家道 在男方上门之后,由媒人探问女方家意见,若女方家同意,由男方家提出邀请,请女方及家人到男方家做客,即“看家道”。一般是女方及其父母、叔叔、舅舅等人在媒人的引领下,回访男方家。所谓“看家道”,就是看男方家的生活境况,要看前院的房屋、后院的牲畜,甚至还要看粮仓的储备等等。在很早以前,“看家道”时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做法.就是男方父母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女方父母交谈。女方父母通过察看男方的家境,对男方财产、生活、家居环境等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起身告辞,男方不勉强留客。现在“看家道”多是履行一下程序而已,有些男女双方已将这一程序简化并取消。 订 婚 在“上门”“看家道”之后,由媒人询问男女双方家的意见,如果男女双方都满意,认为时机成熟,就要履行订婚手续。订婚日期由双方确定后,媒人带女方及其父母等直系亲属到男方家去订婚,男方家则邀请亲属长辈在家恭迎认亲。订婚是大事,男方要向女方送一笔重礼,包括给女方父母的衣料,给姑娘的衣物、首饰、彩礼等等,这些一般都是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的。男方要准备酒席,款待女方家人。待女方家宾客齐至时,第一顿饭吃菜和馍。然后认亲戚,重点是女方认男方家亲戚,逐个敬酒称呼,长辈要给女方端礼钱,婆婆给未来的儿媳妇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女方给男方赠送一套衣服。认亲的程序结束后。男方家摆酒席,做臊子面,新亲戚上桌喝酒交流,增进情感。 结 婚 婚期确定后,男女双方就开始着手做一些准备工作。重要的一项就是男女双方要亲自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然后选择黄道吉日,男女双方两家确定并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婚礼前一天下午,男女两家都要待东,即招待东家和所有帮忙的亲戚朋友。傍晚时,男方家要选个干净的空地给祖宗烧纸,向祖先通说后人婚事。同时,男方请亲威、同事、朋友开始布置、收拾新房,主要是张贴喜字,裁剪张贴鸳鸯、拉花、窗花等饰物,营造喜庆气氛。晚上,女方和姑嫂以及朋友还要到男方家看新房布置情况。男方则和媒人、伴郎一道到女方家送大红“肉方”。新房布置完成后,不铺床,晚上由新郎与一个亲属的未婚男孩一起在新床上就寝,俗称“压床”。压床的人有条件限制,不是任何人随便就能压的,一般由新郎的亲弟弟,或朋友或同学,但必须是岁数小于新郎的未婚青年。另外,有的家庭还讲究请四五岁的男孩儿压床,这是从延续子孙的角度来考虑的。次日,便要举行结婚仪式,一般分乔亲、典礼、认亲、闹洞房几个环节。乔 亲 就是新郎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婚礼当天,新娘一大早首要的是化妆和打扮,然后穿上漂亮的结婚服装在娘家等候。新郎则与伴郎、伴娘及娶亲人员(不论迎亲人员多少,但必须是双数,且男女各半)在媒人的引领下乘车(车队要求是双数),从男方家出发前往女方家娶亲。行前准备好双份礼品(红酒、挂面、猪“肉方”、红糖、点心等)及红包,还要拿一红木匣子,内装香、艾、挂面、酵面、棉花、红枣、桂圆、莲子、碗、筷、化装品、钱等物,均是双份。乔亲人马到女方家门口时,放鞭炮告知。女方家则事先准备好难题,或提问题、或让乔亲人员喝酒等,待嬉闹后才开门。进门后,女方家准备荷包蛋等招待新郎,准备简单饭菜招待娶亲人员后,新娘拜别父母,给父母敬茶或敬酒。迎亲人员还要从女方家象征性地“偷”点东西,所“偷”东西中必须有木材类的,意为“偷财”。女方将男方带来的红白糖、“肉方”、挂面等留下一份,让男方带回一份,对红木匣子中带来的离娘钱及馍馍留在娘家,再由娘家对等换个过,其它物品原封不动随新娘带回。时辰一到,新郎或抱或背新娘从娘家出来,送上乔亲新车,与娘家送亲人员同行。乔亲车队中途不能随意停留,不能走回头路,也不能走重复路线。乔亲车队在路上与别家乔亲车队相遇,要互换手帕以图吉利。乔亲车队到新郎家门口,放鞭炮、撒花,或喷彩带。下车时,新娘脚不沾地,新郎将新娘抱人新房,换礼服,准备典礼。在新娘进门时,公婆、“阿伯子”(新郎的兄长)都要回避,不能照面。典 礼 待宾客到齐,坐定,吉时一到,就开始进行典礼仪式。由司仪宣布婚礼开始,放鞭炮,或奏婚礼进行曲,或鼓掌,新郎、新娘携手缓缓步入典礼厅堂。结婚典礼仪式开始后,新郎、新娘携手站在典礼台上,由主婚人、证婚人讲话,并宣读结婚证书,然后新人互赠礼物,互带红花,以示相敬相爱,并进行拜礼。旧时讲究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现在则简化为新人向双方父母三鞠躬,向亲戚朋友鞠躬答谢,新郎、新娘互相鞠躬致礼。为了喜庆,公婆的好朋友还要给公婆“抹花脸”,还要给婆婆的耳朵上挂红辣椒,其意就是让公婆在媳妇面前出丑,以此来缩小媳妇与公婆之间的距离。在典礼结束后,司仪宣布新郎、新娘携手入洞房时,由亲朋好友将事先准备好的纸花、五谷杂粮、白沙糖等混合物打向新郎、新娘的头上,称为“打煞”,意为驱灾避邪。 认 亲 典礼之后,敦煌还有“认亲”的习俗,即在婚宴开始,由司仪带着一对新人认长辈、认亲戚,新人叫着长辈亲属的称谓,并鞠躬行礼,有些地方有叩头习惯。而长辈则要事先准备礼金红包,当面分别给新郎、新娘,以示祝贺,称为“拜礼”,一般要多次鞠躬行拜礼,尤其父母则要多次给红包。婚礼的当天晚上,新郎和新娘不吃婆家饭,而是吃娘家派人送来的素食“宽心面”。所谓“宽心面”,就是我们所说的“宽板”拉条面,其意就是让新人在成婚后放心过日子,不要怕事。 闹洞房 也称“耍床”。婚礼当天晚上,有闹新房习俗。在过去,由于很多新人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之夜要他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心理上可能会感到不自在,闹洞房无疑可以通过公众游戏让新人消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纸”。而在今天,闹洞房主要是向新人们表示祝福之意。年轻人准备各种雅俗共赏的节目,让新人表演,逗乐、起哄,增加喜庆气氛。如表演取筷子,将一双筷子置于酒瓶中,只露出很短一截,让新郎、新娘全力用嘴唇把筷子取出,实际就是让两人有意亲吻。另外,过去闹洞房时还要耍闹小叔子,让小叔子给嫂子扫地,扫地要从门口往里扫,扫的东西要堆在屋角,意思不能把财扫出门。第三天回门回来后,再由新娘清扫出门。闹洞房结束后,新郎、新娘人睡前还必须完成一个很重要的程序,就是给新人铺床。铺床十分讲究,要请父母健在、儿女双全的女性给新婚夫妇铺床,把两床被子的四角夹人核桃、花生、莲子、红枣等物,一边铺床一边口中还要念念有词:“反铺席子正铺毡,生下的娃娃坐高官;双双核桃双双枣,儿子多来女子少……”而后,新婚夫妻才能同床共寝。第二天清晨,新婚夫妇不能随便出门,也不能睡懒觉,更不能随意开门。必须等候小叔子或侄子叫门时,才可开门。叫门时称“哥哥、嫂子(或叔叔、婶婶)开门来,金银财宝滚进来”,这时才能打开新房门,并由叫门的孩童递进来两个熟鸡蛋、两个小馒头、两杯糖水,寓意财源流进,甜甜蜜蜜,新郎、新娘要给叫门送餐的孩童红包。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吃完后,再出门拜见公婆。但新娘在回门前不能进伙房。回门前若进了伙房。则日后的日子会过得很不顺利。 回 门 按照约定俗成习惯,结婚第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新娘家非常重视婚后第三天的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回门一般在上午进行。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要改口,或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或称姨父、姨娘,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情、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吃饭不做菜,只有饺子,馅内包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寓意今后漫长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吃完饭后要按婆婆的叮嘱不能久留,放下筷子就回家。意思是说,新媳妇回门在娘家待得时间长了,婚后就不大顾家了,所以不能久留。

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议婚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旧时,乡俗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男女婚姻不能自主,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议婚讲究“身世田园,门当户对”,选择门户极为讲究。在沁县,过去门第观念十分严重,社会上分三等,“诗书宦门者为上等,业农工商者为中等,唱戏乐户抬轿者属下等,上等不与中下等为婚姻,而下等亦难与中上等作嫁娶,各称世家,对其门阀”。(《沁州志》)

  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猴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相生者可成,相克者须忌避,故乡俗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穷”之说。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按照长治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或说女方“问出去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现在长治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象”是也。

定婚

  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有些地方,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

  定亲这一天,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

  上党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壶关、平顺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上党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鞠躬”。女方给男方的“凤帖”上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姻愚弟(兄)鞠躬”。“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柬制成,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有的则叠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后,武乡还有“请期”的规矩,即男方择吉日备礼纳彩,由媒人率领,用食盒两架抬送女家,并告迎娶月日。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出嫁

  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称为“会择”或“择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当地各种属相的迎娶月份分别是:“鸡兔正、七月,虎猴二、八月;猪蛇三、九月,龙狗四、十月;牛羊五、十一月,鼠马六、腊月”。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到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屯留一带称为“送天气”,平顺等地则称为“下书”、“下帖”。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男女双方准备婚嫁前,要举行送彩礼仪式。男方要根据女方的要求给女方送衣服用品和聘金。彩礼基本有六种:聘金、喜饼、喜面、插戴、成衣、喜红等。喜红是红棉布,用来制新妇女裤。彩礼其他五种不一定强求,但喜红必须有。

  上党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夕,男女双方互赠“牲料”,婿家牲料有少许米面、一刀猪肉(约一斤)、一块生铜、一块熟铁。女家牲料缺猪肉,有少许咸盐。每种物品都象征一定的意义:米面,表示米面夫妻,祝愿夫妇勤俭持家;猪肉,表示死肉换活肉;生铜、熟铁,表示铜铁姻缘,祝愿夫妇终身相依,白头偕老;咸盐,表示有缘分,祝愿夫妇和睦相处。男家牲料由新婿亲自送到女家;女家回赠,由新婿带回。“回面”后,岳家要用红布包生铁小块,一双筷子和一把米面,含义是米面夫妻快生子。至于新娘穿红,各地皆然。结婚为大喜,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求得吉祥如意,类如八音会、拜天地、枕头内装筷子(快生子)、点婚灯等,皆属此例。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武乡、黎城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沁县、襄垣、长子的一些乡村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平顺则叫“皓脸”。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婚礼前一晚上到女方家商量第二天的日程,男方需要找一个能说会道者。一般是议定第二天的时间、车辆的安排。注意:男方需携带面一袋、肉五斤。(不是玩笑)

迎娶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迎娶前夕,新房内要由几名男青年同睡,俗称“暖房”。

  迎娶之日,婿家于大门两旁各置一捆谷草,叫作喜草。喜草上张贴“喜”字斗方,内藏两响炮,俟迎娶临门点燃。解放前,还要备一捆谷草放在天地神位前,同时备一把铡刀,夫妇俩铡草,只准七刀铡完,因此叫七刀草。铡好的草一部分填充新枕头,一部分装入斗里,备阴阳使用。启程后,在大门和新房张贴喜联。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迎娶之时,男方需选伴女婿1人、引新娘女2人,连同鞭炮手1人前往女家。返回时,女方需1名跟新婆和1名夹礼单者(一般是新娘的弟弟),相送至男家。有时女方的姑舅至亲也同往男家送闺女。上党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武乡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有的地方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有的地方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一般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上党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新婿出门时,随带一块猪肉,叫作打虎肉,到了女家,将其扔到新妇居宅的屋顶上。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新郎进入女家,也要先到祖先牌位前行礼,女家必须给新郎赠送拜礼。女家设宴款待新郎及娶客。饭后,女家一般要向新郎索要“离母盘”(钱财)。有的家庭还索要梳头礼等。女婿离开女家时需“偷”女方家一件东西带回,意为吉利。偷的一般为酒盅、茶杯之类的小物件,由女方家人准备好并暗示给女婿。 当地人称为“得富贵”。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襄垣一带还有“抓富贵”之俗:男女双方各在自家父母怀中抓几把预备好的钱钞,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有钱花,但不能抓完,须给父母留下一些财源。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

  女儿出嫁离家时,上党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两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4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平顺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个别地方,还能见到新娘着装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后来不穿蟒袍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婚礼当天男方派尽量多的车辆到女方迎娶,头一辆必须是红车。最后最好有容积较大的车辆(如面包车),以便饭后送女方众多的亲戚。

  男方最好在11点左右到女方家,以应付女方亲朋好友的刁难。(一般是善意的,上头商量不充分容易搞成真的。)较重要的是女方会有人讨要梳头钱等小款项,男方要给女方穿鞋。

婚礼

  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新娘到了男家后,男方要给“下轿礼”,新娘才下车(马)。女方嫁妆随新娘送男家后,男方查收嫁妆毕,要给持礼单者、跟新婆及运送嫁妆的帮手开付赏钱。然后举行结婚典礼仪式: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交换礼品(多为结婚戒指)、进入洞房。

有男方总管主持,大致有以下内容:介绍婚恋经过、拜天地、拜父母高堂(女方这时要正式地喊爸妈)、夫妻对拜(这时会有小的暴力行为,女方须警惕,不过一般都是善意的,不会搞成刑事犯罪。)

  然后男方需要身背新娘上楼,男方最好于婚礼前一个月开始体力训练,否则尴尬。到家门口时,门上一般悬挂一件难以触及之物,需要男方肩抗新娘尽全力努力。

  在郊区一带,娶媳妇的花轿到门庭,新娘头蒙花布,红毡铺地,有人搀扶,音乐齐奏,鞭炮齐鸣接到彩棚下,新郎立左,新娘站右,父母长辈坐在正中,此时宾朋高唱:

  “男女才貌配一双,相亲相爱拜花堂。

  五年生下三贵子,状元榜眼探花郎。

  恩爱夫妻花花转,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同入洞房”。

  尔后夫妇互拜,喝交杯酒,并且有对酒歌。

  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

  上党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

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唱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

婚宴时一般需要新娘新郎给来宾敬酒,新郎需要有一酒量大者替自己完成。宴后最好有男方车队送女方来宾回家。

洞房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入洞房时,由大伯子铺床,小叔子或婿家外甥提便盆。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灭,俗称“长命灯”。夜半,男女新人要举行“敲升子”仪式,二人倒坐门槛喝疙瘩汤,俗称“儿女汤”。汤中放枣、花生、草节等,边拌碗里的疙瘩汤,边念诵一段民谣:“左手拌疙瘩,儿女一扑摊。”同时还敲梆子念:“邦邦邦敲升子,明年就生乖孙子,男的会念书,女的会扎花,坐下一板凳,起来一海楞。”体现了沁人对子女未来生活的憧憬。过去,从举行婚礼时就期待生子,在潞城一带,洞房门上常用的对联是:“喜今日银河初渡,贺来年玉树生枝”。新娘一进洞房,就有人把红枣、花生撒在床上,意味着早生贵子。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礼”。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

  在壶关一带流行洞房酒歌:

  女:这盅酒,我敬你,当家主事全凭你。

  男:这盅酒,我敬你,管米管面待亲戚。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遮风又挡雨。

  男:这盅酒,我敬你,叫你生儿又育女。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不要忘了妻。

  男:这盅酒,我敬你,尊老爱幼守家底。

  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新娘回门;第九天,新娘还要再次回娘家并小住几日,叫作“住九”。大凡男女新婚,房事必然频繁,若不找点借口让他(她)们分开几日,岂不对身体有害。看来,“住九”还真有些科学道理。壶关将住九叫“接九”,有“新婚不接九,死后不如猪和狗”的俗语。

  上党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回门

  新婚次日上午,新人向户族及亲戚长辈行跪拜礼,受礼者向新妇赠送拜礼。家族中的平辈和晚辈也要来见新娘,俗称“分大小’或“见大小”,其意义是确认新娘在男方家族中的地位。这天,女家家长随带糕点和面食礼品,前来婿家向翁婆致贺,俗称“道喜”。

  婚后第3天,上党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招嫁”,又叫“圆饭”的古老习俗。这一天,女家及其姻亲前来女婿家送饭,并来看闺女,生怕女儿初到婆家拘谨,吃不饱饭饿着。圆饭意味着确定与婿家的来往关系,如果不愿与婿家来往,便不来圆饭。沁县等地则叫作“看3日”或“打听三天”。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的习俗,也流行于上党各地,基本上是在婚后第五天的,也有在婚后第3天的,或在婚后第6、7、9、10以至12天的,因地而异。新妇回娘家,当日返回,叫回门,又叫走5日。若娘家专门派人来接,叫接5日。

  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回门”。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成双成对,又称为“双回门”。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意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不过,深受初离家门、乍别父母的新娘欢迎的这一习俗,对于新郎来说,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且不说在女方亲友面前,新女婿要备受“品头论足”,单单是新娘的妹妹们,他就招架不住。这些放肆的女孩,把烟灰、黑漆往姐夫脸上抹,让姐夫吃包有辣椒、花椒的饺子,无所不用其极。新女婿在被戏闹的过程中不能发怒,即使手足无措,备极尴尬,也还得满脸堆笑,听凭发落。

  上党一带回门时流行请女婿,即女家宴请新婿,此后,新婿方可择便到女家。过去,请新婿必须具请贴通知婿家,新婿还要在女家住九天,叫作住九。此间新婿“会亲”,不仅两亲家加深了了解,联络了感情,就是双方亲友也初步结识,为今后的往来打下了基础。

  “回门”在上党大多数地方即算婚姻礼仪中的最后一项内容。然而这一带还有“住满月”一种习俗,婚后满一个月,新媳妇要回娘家住够一个月才返回婆家。至此,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人生大礼才算落下了帷幕。

新婚第一年,逢一定节日女家到婿家探望女儿,叫追节。追节一般两次。第一次是临近八月十五,随带礼品有成套的月饼和时鲜水果。第二次在临近春节,传统的礼品是花样面食,有灯糕、豆枕、面兔、剪箍等。现在普遍改用糕点。

1、一起回家做一顿烛光晚餐

很多情侣约会都会选择吃一些西餐,让对方看起来特别有仪式感,很多人会选择去店里吃牛排,其实在大一些的超市里都有卖牛排的。

2、鬼屋

这个项目怎么说呢,心理素质一定要过关,尤其是男方。还记得我和我女朋友去的时候,我女朋友玩的很刺激而我自己却吓了一身冷汗,到现在还能感觉腿肚子是多么的发软。

3、唱情歌

男朋友喜欢唱歌,可以在七夕节为女朋友献唱一歌,好是露天的KTV,台下有观众。提前跟相关人员沟通好,主持人可以在两个人到场后,邀请男朋友上去唱,唱的歌曲好是选择你们的主题曲,或者是爱意的歌曲,当着女朋友的面唱给她听。推荐单曲:《会长大的幸福》、《非你莫属》、《只属天使》——tank,《简单爱》、《给我一歌的时间》——周杰伦。

4、牵手溜冰场

这是一个全民漂移的溜冰时代,带着你的ta在浪漫纯洁的白色世界,自由驰骋吧!不会溜冰不要紧,没有经验不要紧,只要和你携手一起奔向终点的是你的ta就ok了!

5、亲手做蛋糕

自制爱心巧克力蛋糕,聊天时点上烛光或用红纱巾把灯蒙住。用长火柴棍一个挨一个竖插在蛋糕上拼上对方的名字,从头点起一直闪烁到末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58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