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牡丹花茶的故事有哪些

有关牡丹花茶的故事有哪些,第1张

据说,在宋朝的时候,邙山脚下有个名叫黄喜的穷孩子,他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只有他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黄喜为人忠厚,又有良心,由于家里穷,他很小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靠辛辛苦苦地上山砍柴卖过日子。每天才拂晓,黄喜便拿起母亲为他张罗好的干粮袋往扁担上一挂,然后手提柴刀告别母亲上山砍柴去了。 在上山必经的山坡路上有个石人。这石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当地人没有一个说得清楚。自从黄喜第一次上山看见它后,便每次上山都要与它打照面。离石人不远,有一眼山泉,常年不竭,清洌甘醇,黄喜上下山时,经常在这里解渴、洗涤。山泉旁边长着一棵绽放紫花的牡丹。这株牡丹长在这里究竟有多少年了,当地人也没有一个讲得明白。反正黄喜第一次上山时,它就长在那里了。与每天一样,黄喜总是早晨第一个来到这里,然后他不失童趣地从扁担上取下干粮袋,往石人颈脖上一挂,说:“石人哥,吃馍吧!”接着,他又走到山泉旁边,捧起几捧泉水浇在紫牡丹根部,说:“牡丹姐,喝水吧!”之后,黄喜才上山去砍柴。 就这样一年一年过去了,黄喜已长成了一个健壮、英俊的大小伙子。但他仍然是每天砍柴、卖柴,勤劳朴实,心地善良。这一天,他又像往常一样,砍完柴后,来到石人面前,取下挂在石人脖子上的干粮袋,笑嘻嘻地说:“石人哥,你不吃馍,那我可吃啦!”吃过后,他又走到山泉边喝了几口泉水,接着又给紫牡丹浇了几捧泉水,然后再挑起柴担下山去。 这天黄喜砍的柴特别多,远看就像挑了两座小山,连扁担都压弯了。走了没多久,他感到有点累,便傍着山用根木叉支起柴担歇息一会。就在这时,一名姑娘从山上走下来,当走到黄喜跟前时,竟主动地提出要帮他挑柴。这下搞得黄喜很不好意思,一个大男子怎好让一个年轻娇美的姑娘家挑重担呢?便连连摆手不同意,急得连话也说不出来。姑娘见他窘成这样。不禁笑了起来,接着不由分说,便上前把柴担抢了过来,挑起来就往山下走去。不知怎么的,黄喜在后面徒步追也追不上。 就这样,姑娘一口气将柴挑到了黄喜家。这时,黄喜母亲正在灶前做饭,见到儿子领回一个美貌的姑娘,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她连忙把姑娘让进屋里,又是让座,又是倒茶。但这姑娘不坐也不喝,就像来到自己家一样,袖子一卷,就下厨房,相帮老人一道生火、擀面,什么活都干,一刻也不闲,把黄喜娘弄得欢喜极了。 饭后,黄喜去集市卖柴。黄喜母亲就拉着姑娘的手说起家常来。姑娘说她名叫紫姑,就住在邙山上,父母俱亡,家中只有她一人。听了这些,老人就更想要她做媳妇了。她将这心愿对姑娘一说,姑娘也就羞答答地同意了。从此,紫姑就在黄喜家住了下来。紫姑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针线,她绣的牡丹活灵活现,就像真的一样。黄喜上街卖柴也顺便带点牡丹花刺绣去卖,总是一下子就被人买去。这样过了一阵子,家境就逐渐好了起来。于是,黄喜母亲就催他俩早日把婚事办掉。但紫姑却劝她不要着急,说再等一会,等到自己到黄喜家满了一百天,就正式结婚。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紫姑有一颗宝珠,整天都含在嘴里,不如此她就不能正式成为凡人,她的原身即是山泉边那株紫牡丹。自从她踏进黄喜家愿作他家媳妇后,她就不仅自己含,还叫黄喜与她轮流含。她还一再叮嘱黄喜只可含着,不能咽下,否则,两人就不能结为夫妇。黄喜便间紫姑这珠子究竟有何妙用,她说它能提神强身,砍柴、挑担就会不感到饥饿和劳累。为了试验一下这颗宝珠的妙用,有一天黄喜砍的柴特别多,但他挑在肩上竟不觉得重,很轻松地便挑下了山。因此,他认定这果然是颗宝珠,每天都记得要含一含,而且,他还在心里默记着天数,一待含够一百天,便好与紫姑成亲了。 时间日复一日过去了,黄喜含珠已含了99天,再过一天就将期满了。这使他兴奋不已,满怀喜悦地期待着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黄喜仍与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当他走到石人面前时,竟喜不自禁地对石人说:“石人哥,我明天就要与紫姑成亲了,你为我高兴吗?”说完,他对石人笑了笑,又来到泉水边,想把这喜讯也告诉那株紫牡丹听。但他一想又不对了,自从与紫姑相识后,他就没再在这山泉边见到那株紫牡丹。当时他还以为是谁把它挖走了,心里好几天都不高兴。现在他又想起了这事,不禁脱口问石人知道不知道他那牡丹姐姐究竟给谁挖走了?现在何处?没想到他这一问后,石人居然说起话来,说:“就在你家里!” 黄喜大吃一惊,一边后退,一边惊问石人怎么会说话。这时,石人就对他说,那个紫姑就是紫牡丹变的,她是个花妖精,要你含珠子是要吸干你身上的精血、元气,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你就将没命了。 对石人这番话,黄喜不大相信,他觉得紫姑不会害他,但他又想到那株突然失踪的紫牡丹,心中也不由有些害怕了。黄喜便再三追问石人说的话是不是事实,石人仍一口咬定是事实,并对黄喜说:“你要活命还来得及,那就是回家后把那棵珠子吞下去就行了。” 黄喜是个忠厚老实之人,他将石人的话信以为真,一回家,紫姑又要他含珠子,他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将珠子咽下去了。紫姑一见,脸色立刻就变了,人也差一点晕倒。黄喜娘连忙搀扶住她,并连声追问儿子这是怎么回事?黄喜是个孝子,也从来不知道说谎话,他便将石人不久前讲的话一五一十地全说了出来。 听了这么一说,紫姑什么都明白了,原来黄喜上了石人的当。接着,紫姑一边哭,一边讲真情。原来,那石人是个石头精,它见紫姑貌美,便起意霸占她为妻。紫姑不从,石人仍死死纠缠她,但因紫姑有那棵宝珠增加法力护身,故石人只得无可奈何。而且,只要紫姑、黄喜含这颗宝珠满了百天,结为夫妇,那石人就更无计可施了。但现在黄喜已将宝珠咽下了肚,不仅紫姑失去了护身之宝,而且黄喜也将死去,这样,石人就可施妖法胁迫紫姑从他了。 一听此话,黄喜大梦初醒,后悔不已,满腔的悲愤更促使他要找石人去拼命。这时,紫姑便指点他带上利斧去,要一下将石人头劈开,再将头中一部无字天书取出抛向空中用,那么,天神就会惩罚石人。 于是,黄喜马上提起斧头就上山。到了石人那儿,他用尽全身力气朝石人头上劈去。劈开后的头中果然有本无字天书,黄喜取出书就用力朝天上抛去,顷刻间,头顶就出现一道闪光,接着一声霹雳,将石人击得粉身碎骨,七零八落。 这时,黄喜肚中的那颗珠子开始作怪了,烧得他心里十分难受,就像一团火焰要从他咽喉中冒出来。他赶忙喝了几大捧山泉,但仍烧得难受,无奈,他只得纵身跳入泉水中。没想到他只在水面上打了个旋,便立刻被水吞没了。 不一会,紫姑也从山下跌跌撞撞地赶来了。她一见黄喜已投身山泉,便也跟着跳了进去。 一段日子之后,这山泉旁边突然长出了两株奇异的牡丹,一株开黄花,一株开紫花,争奇斗艳,相互辉映,人们闻知后,都纷纷上山来观看、欣赏,都说这是黄喜和紫姑的化身。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山泉边的两株牡丹分别移植到了洛阳城里姚家和魏家的花园里,从那以后,人们便管姚家的黄牡丹叫“姚黄”,而将魏家的紫牡丹叫“魏紫”。 青龙卧墨池的传说 相传,昆仑出上的瑶池是西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镇守瑶池的小青龙是东海龙王的十八代孙。虽说瑶池是个风光秀丽的地方,小青龙却感到闷极了,在这两千五百余里高的山上,整天连个人影也不见,鹿儿、鸟儿也很少来,太冷清了! 听说“曹州牡丹甲天下”,小青龙便想去曹州观赏社丹。趁王母’娘娘去天宫还没回来,小青龙变成一位年轻公子,来到曹州。 原以为曹州牡丹怒放,人来车往,非常热闹,谁知来到一看,土地干裂,一片荒凉,庄稼枯死,牡丹瘦黄。小青龙走进一家牡丹园.看见一位老汉,他上前施了一礼,问道;“老人家,谷雨到了,牡丹为什么不开?”老汉打量一下青龙,说道:“年轻人,你不是本地人吧曹州两年没落一滴雨,牡丹棵都快旱死了,它还能开花”老汉叹了口气又说:“百姓天天去龙王庙磕头求雨,龙王爷就是不开恩。庄稼死了,牡丹死了。曹州百姓没活路了!”老汉说着落下眼泪。 小青龙看看将要枯死的牡丹,心里很难过。他要去东海龙宫,求老龙王降雨。小青龙来到龙官,跪在老龙王面前,刚说了,句“曹州大旱”,老龙王便发起怒来!原来,两年前,老龙王命人从曹州移来十棵牡丹,栽在龙宫,直到现在,没有一棵牡丹开花。老龙王恼怒,下令三年不给曹州一滴水,把牡丹都旱死。小青龙说道:“牡丹生在土中.长在人间,把它移进东海水里,它怎么会开花曹州百姓重修龙王庙堂,天天去烧香磕头,你就开恩吧!”老龙王不听.命小青龙速回瑶池,不要过问此事,不然,他就将小青龙治罪!小青龙无奈,只好离开龙宫。 小青龙没回瑶池,他又来到曹州,见花园那个老汉正给一棵红牡丹浇水。老汉说,井里水干了,曹州百姓吃水象吃油一样难;他跑了二十多里路,在一条将要干涸的水沟里提来半罐子泥水,再不给它点水喝,这棵百年红牡丹就要枯死了!小育龙看那牡丹,叶儿发黄,花朵瘦小,可怜巴巴地摇晃着脑袋,好象在说:“青龙哥哥,救救我吧!”小青龙突然想到自己镇守的瑶池仙水,我何不取来一点,浇灌曹州牡丹,救救曹州百姓!想到这里,他抽身便走。刚走两步,他又停下来,心里想;“盗瑶池仙水,论罪当斩。救下曹州牡丹,只怕我性命难保!”小青龙回过头来,正看见老汉把罐子里剩下的一点点泥水,往自己干裂发白的嘴唇上滴。小青龙落泪了!老汉忍着干渴,用水浇花,我为何不敢把瑶池的水取回一点,救救曹州百姓,救救将要枯死的牡丹 小青龙回到瑶池,见王母还没回来,便张开大口,把瑶池仙水吸进肚子里.又腾云驾雾来到曹州,在空中把口张开,喷出了仙水。 曹州下了一场透雨,一场救命雨!千顷庄稼绿了,万棵树木活了,百花盛开了!那棵修炼百年的红牡丹得到仙水休浴,竟然变成了一位红衣少女,她朝天空拜了三拜.说道:青龙哥哥,感谢你的救命之思,只是你不能再回瑶池去了,快来躲藏一下吧!”小青龙又变成年轻公子,来到牡丹仙女身旁,说道:“王母娘娘有一面妖镜,我藏到哪里她都能照出来,现在万物得救了 我甘愿回去伏罪”牡丹仙女拉住小青龙不放,她流着眼泪说:“我把你藏在我的心里,他们也能找到吗”小青龙摇摇头说:“你是红色,难以隐藏,若是黑色—”不等小青龙说完,牡丹仙女便说:“你在此稍等,我一会儿便回来小说着,一阵风似地离去了。 小青龙不知牡丹仙女到何处去了。心中焦急,正在坐卧不安之时,西边天空一声响,王母带领兵将捉拿小青龙来了,原来小青龙取出仙水不久,王母就到了瑶池。她见池中仙水少了大半,便急忙奏禀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一听非常生气,便派天兵天将帮助王母捉拿小青龙。小青龙正在无处躲藏,牡丹仙女回来了;她浑身乌黑,黑得发亮,脸和手也变成黑色了,牡丹仙女为了救小青龙,不怕毁掉容颜,变成丑女,飞到泰山墨池,把全身浸泡成黑色。牡丹仙女飞到小青龙面前,说:“快藏在我心里吧!”说罢就变成了一棵牡丹。牡丹花是黑色的,黑色的花瓣慢慢张开,等小青龙进去躲藏;小青龙感激地点了点头,便躲进了花苞。 王母带领天兵天将四处寻找,也没找到小青龙,用妖镜照,也照不到小青龙的影子。王母大发雷霆,气愤地说;“定是被什么大仙隐藏起来了!”于是,她命人去鬼怒涧取来恶水,在空中洒起来。不管哪路神仙,身上被洒上恶水,就再也不会成仙了,恶水洒了整整一天,曹州大地被洒遍了,王母娘娘才带兵返回。 黑牡丹浑身被恶水洒透,小青龙身上也浸湿了,他们都不能成仙了!但从此,曹州牡丹园里添了一种名贵牡丹:青龙卧墨池。牡丹花朵黑中透红,黑紫发亮,青色的花心弯弯曲曲,象一条小青龙。

借伙伴的的贴发给你,好美的故事

牡丹有“花中之王”的美称。牡丹可在公园和风景区建立专类园;在古典园林和居民院落中筑花台养植;在园林绿地中自然式孤植、丛植或片植。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为牡丹酚(C15H20O8)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咽炎引起的咽痒、咽干、刺激性咳嗽等症,效果良好。牡丹的茎、叶可以治疗血瘀病,花朵可供观赏,许多城市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它的根可以入药,也可以叫它丹皮,入药后可以治疗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痛消肿等。对高血压有显著疗效。而它的花瓣可以食用,并且味道鲜美。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 牡丹

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斌,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 解放后,牡丹种植有长足地发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渐重视,出现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专家。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二)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三)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四)较浓重的美学特点(五)较浓重的文学特点(六)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九)浓重的生活氛围(十)浓重的旅游氛围等特点。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相结合产物,从古今中外牡丹发展的历史来看的确如此,牡丹发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国运昌时花运昌”,历史又一次证明了这一深刻的哲理。 历史上,古都洛阳的牡丹为最多、最好,有两个传统名种,一个开黄花的名姚黄,另一个开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传到今天。“洛阳牡丹天下无”,牡丹已被洛阳市定为市花,并确定每年4月11日——5月5日为“洛阳牡丹花会”。每当花会期间,中外游人群集,共赏花王。除此之外,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也。

《欢迎光临》中虞鹏和佟娜娜是夫妻,佟娜娜是一名空姐,而最近,虞鹏却离职了,不但如此,他还在家成为了无业人员,用佟娜娜的钱充值玩游戏,这件事被虞鹏母亲知道后,一顿数落,家庭也从此陷入了混乱中。

《欢迎光临》虞鹏结局

佟娜娜婚后除了忙工作之外,回来还得伺候婆婆,照顾老公,如果说老公是个能干的青年才俊也就罢了,偏偏是个软饭男。虞鹏,自身没啥能力也就罢了,偏偏还瞧不起佟娜娜,他背着妻子刷了好几万信用卡也就罢了,还理直气壮地指责起佟娜娜的不是来,每次吵架都让佟娜娜自己找台阶下,从来都不主动道歉,如此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佟娜娜着实看透了。

从一开始,佟娜娜就觉得嫁给丈夫,是她上辈子修来的福分,虽说丈夫不是北京人,但好歹也是个天津的,而佟娜娜是小城市来的,人也长得很一般,能跟天津人谈恋爱,已经让她很满足了,所以在结婚之前,佟娜娜从未奢求过什么,甚至连约会都一直追求AA制。

结婚之后的两人,依旧是各花各的工资,佟娜娜毕竟是个女人,心肠比较软,每次发了工资,先不说给自己买什么,倒是给丈夫买一大堆的东西,可见她是真的离不开丈夫,奈何她的百般宠溺,竟然早就了丈夫的嚣张气焰,平日里在同事面前,不给佟娜娜一点面子也就罢了,在家里都不说帮着妻子说一句话。

本来佟娜娜都已经对婚姻失去希望了,得过且过,但绝对不允许那对母子伤害自己,然而不过是离家出走几天而已,虞鹏就变了态度,一个劲地道歉,还主动做起家务,甚至点了妻子爱吃的外卖,面对突如其来的转变,佟娜娜倒是有些不适应,但很快她就相信,是丈夫改邪归正了,日子还得继续

眼看着妻子气消了,虞鹏又放了一个终极大招,说自己从此以后再也不打游戏了,好好工作,努力让两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还没等佟娜娜感动,虞鹏便露出了真实嘴脸,说自己想要创业,启动资金得20万左右,希望妻子能够赞助,可每月还得还贷款,两人的积蓄加起来只有7万左右,丈夫竟然狮子大开口,一下就得要20万,还说要借老人的钱。

最后郑有恩的鼓励点醒之下,佟娜娜终于下定决心,结束了这段婚姻。而虞鹏绝对不是好的择偶对象,花老婆的钱还不思进取,因此婚姻走到尽头也是活该。

12月5日晚,胡杏儿获得了《演员请就位》总决赛的冠军,想必这是第一场比赛之后,大家就预料到的,堪称实至名归。赛后,胡杏儿立即与丈夫李乘德视频,汇报成绩,李乘德发表长文,讲述妻子录制节目期间的辛酸,兴奋表示“为老婆而骄傲”。然后胡杏儿感谢了很多人,包括《演员请就位》这个舞台,四位导演、大鹏和李诚儒老师。

网友截图胡杏儿获奖一刻的表情,她难以置信的模样,让网友相信这次的赛果很公正,观众看了她的演出,都为她的普通话而折服,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近年才学习普通话,却能够在六次的表演当中流利说出普通话对白,这一点少有香港演员做到,影视投资人就表扬胡杏儿是实至名归。41岁的胡杏儿,已经是两子之母,曾夺得TVB视后的她,再度用奖项来证明自己的演技。

胡杏儿知道现场表演并不容易,但这是自我挑战的机会,能够与有才华的演员以及伟大的导演合作,多大压力都值得。胡杏儿没有告诉李乘德,她的参赛细节,但作为丈夫,李乘德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现场表演很少彩排,而且要适应各种摄像机角度以及陌生人的评判,这些都是胡杏儿需要短时间克服的困难。李乘德见证了太太参赛的整个过程,看到妻子加班加点从不抱怨,他每次都会送上鼓励,大赞胡杏儿“你是最好的”,但杏儿认为丈夫有滤镜,不愿意相信他的彩虹屁。

这次吴镇宇也来到了现场,不得不说吴镇宇不搞怪,这么一本正经,反而让人有些不习惯了。两人就更有缘分了,11年胡杏儿获得TVB视后,正是吴镇宇颁奖,今年他又见证了胡杏儿拿到《演员请就位》的冠军。虽然这是个综艺节目,或许有很多潜规则、关系户以及不公平,但是胡杏儿始终认真对待,披荆斩棘走到了最后,实至名归。

  不光是李乘德在关注比赛,就连家里的大儿子Brendan也守在了平板电脑前,见证妈妈拿奖的时刻,要知道这是直播,没法快进,宣布获奖结果的时候,已经快要过零点了,所以小家伙这是熬夜追星的节奏啊!Brendan身体挺得笔直,双手摆放在桌面上,发型看起来十分乖巧,长睫毛惹人羡慕。

而网友们也纷纷表示实至名归,胡杏儿的演技一直都非常好,除了《演员请就位第二季》的最佳演员奖外,她还获得过很多大奖。在2007年,胡杏儿凭借《肥田喜事》获得了亚洲电视大奖最佳喜剧女演员奖。2012年,她因出演《怒火街头2》荣获华鼎奖中国最佳电视剧女演员奖。

“这个女人会毁了我,一定不能让她毁了我”,独自坐在客厅里的余鹏(化名)脑子乱哄哄的。后来看到只裹着一条浴巾的“嫂子”陈芯(化名)出现在自己面前,还叫他一起回卧室玩“情侣游戏”,当时余鹏脑子就冒出了一个想法,直接将其杀死。

余鹏是江苏人,2017年家里凑了一笔钱让他到上海创业,一开始他的事业也做得风生水起,每个月还能往家寄不少钱。在同村人的眼中,余鹏就是年轻有为的典范,很多人还把余鹏当成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他的生意就走起了下坡路,亏了不少钱。生意维持不下去了,余鹏就开始找工作。后来他做起房地产中介,为了给客户介绍房源,他每天要东奔西跑。虽然相比自己创业确实辛苦一些,但他觉得这样的日子还挺充实。

为了维持自己的成功形象,余鹏一直没有跟家里人说自己破产了,所以村里人还觉得他事业有成。但是自己一个人在外闯荡,生活难免会有些空虚,2019年11月的一个晚上,余鹏闲来无聊,就用手机刷起了交友软件,也就是在这个软件上,他邂逅了陈芯。

当时余鹏看着对方的头像很漂亮,于是就给对方发了信息,没想到对方也回了他,而且对方说的话也让他感觉非常舒服,很快就跟对方敞开了心扉。在外打拼多年,能够找到这样一个让自己敞开心扉的人非常不容易,余鹏当时也感觉非常开心。

两人聊了几天车后余鹏就约对方出来见面,对方也很爽快地答应了。两个人见面、吃饭之后,余鹏邀请对方到家里坐一坐,对方也没有扭捏,就到了他家。陈芯到了余鹏家之后就像是女主人一样,帮余鹏收拾卫生,一点都不生分。当天晚上,余鹏就让陈芯留在自己的房子里,两人也发生了关系。

就在余鹏以为自己要开启一段恋情的时候,对方却告诉他,自己已经结婚了,而且还有两个孩子。前两年她跟丈夫一起来上海打工,孩子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听到对方的话,余鹏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非常沮丧,想要跟对方结束这种不正当的关系。

但是两个人并没有断彻底,中间还是会断断续续的联系。2019年12月底,陈芯想为自己之前的行为向余鹏道歉,于是就邀请他到自己家做客。陈芯的丈夫是个憨厚老实的人,当时他也在家,看到余鹏之后也是想热情,还跟以兄弟相称,余鹏就这次认下了这个“大哥”。

后来有时间余鹏就会到陈芯家里去做客,吃饭去的次数多了他觉得陈芯,他们租的房子又小又贵还不划算,不如搬到自己家里去,这样互相还有个照顾,而且还能平摊一下房租。开始陈芯是不愿意的,毕竟两个人有一段不正当的关系,住在一起容易被丈夫发现。但是后来在余鹏的坚持下,陈芯的丈夫同意了,他们就搬到了余鹏家。

同住在一个屋檐下,陈芯和余鹏之间联系就更多了,两个人经常趁着陈芯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发生关系。他们的关系发生转变是在今年6月份,陈芯想要在老家买套房子,可是她跟丈夫平时生活就已经很紧巴了,想要拿出钱来买房子根本不可能。

这个时候她就想到了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的余鹏,他看起来很有钱,而且之前还听余鹏说,他的母亲是某高科技公司的股东,让他拿出20万块钱肯定不成问题。后来陈芯就向余鹏要20万,而且还威胁他,如果不把钱拿出来,她就把跟他的事情捅出去,两个人鱼死网破。

余鹏是一个非常好面子的人,他觉得自己在家辛辛苦苦经营出来的“成功人士”形象决不能被外人破坏。当时他也跟陈芯商量,说自己凑5万块钱给她,以后两人互不相欠。可陈芯不同意,表示20万一分不能少。

余鹏非常生气,可正当他要发作的时候,陈芯却又开始向他服软,而且还跑到浴室里去洗了澡,只裹了一条浴巾出来,并且叫他到卧室里两人要一起玩情侣游戏。当时余鹏不想杀人的,可是当他跟陈芯要发生关系前,他又问了一次陈芯,陈芯还是坚持要20万。余鹏气愤不已,接着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杀人之后,余鹏还转走了陈芯的7万块钱,并且叫上朋友一起去三亚旅行。后来陈芯的丈夫给妻子打电话怎么打都打不通,回到家一看才发现妻子已经死亡,最后打电话报了警。几天之后,余鹏就在三亚一个酒店大厅内被抓获了。

上海青浦法院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审理,犯罪嫌疑人余鹏因为感情纠葛与被害人发生争执,并且将其杀害,已经涉嫌故意杀人罪,事后还将他人财物转到自己手机上,也涉嫌盗窃罪。目前,已经被青浦检察院依法批捕。

首先会想起诗人杨凤楼,他在梨花深处,在山水之间……

一、 沉默是一种绝响

凤楼的家很远,村子也很偏僻,读他的诗,就想他杏花、梨花、桃花开得如霞如锦的果园。看他朴实憨厚的微笑,就不由得忆起他生活过的土地,那片可以长出诗歌,长出梦想的土地。

他本该站在村口向着入村的唯一那条路殷殷翘望,他本该忙前忙后端出亲手栽种的水果,倒上一杯一杯热茶,然后说着香椿树,说着孔雀湾,说着丹娘,还说着那句每个人都会模仿的“啊呀,我忘了”……

可是,他却静静地走了,留下对土地的爱,对儿孙的牵挂,留下诗歌。

此去天堂,应该不远,“焦老师,去高平看梨花吧?是咱自家的果园。”熟悉的声音犹在耳畔。一踏上米山镇的土地就好像闻到了诗人果园那扑鼻的清香,仿佛梨花开遍,诗歌满园,好像还有诗人热情的接待……

他的诗中说:“米山、面山、香油河,南方的,北方的许多诗人,都说要来我家乡看一看,我的心扉一直敞开着……”他的心在等南方的,北方的诗人,等文字知己,盼诗歌知音。年年春天都在盼,年年夏天都在等,在果园,在树荫下,在“有苗不愁长”的田间。

他的诗中说:“留下做茧的春风,吐丝的诗人,似可执著营造椭圆的精神家园,为诗歌的国度唱出丝绸的飘逸和光泽……”凤楼就是一个吐丝的诗人,只是他不知道,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会吐出一条诗歌的丝绸之路。

他的诗中说:“梦乡是家园的家园,所以我特别喜欢梦乡的景物……”“风生在春天的花芽上,一把微乎其微的小钥匙,轻轻一扭,花就要开……”故乡的景物,花开的声音,对他来说,都是诗。

农民,小学毕业,却写出了《丹娘化蝶》;偏僻,窘困拮据的生活,却为太行山插上了诗歌的翅膀。我好像觉得他家乡的每一棵树都有诗歌的精灵在闪,每一片叶子都有轻灵的诗句在跳。他写活了梦乡的香椿树,也写活了故园的山水。这大概是他没有想到的。

他的诗歌让人一读难忘,就像余光中的《乡愁》,卞之琳的《断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像海涅的《梦影曲》,普希金的《致大海》,莱蒙托夫的《帆》,像许许多多的中外名篇一样,在人们心头萦绕,留下拂之不去的印象。

“比花朵笑得更响的是树叶,比树叶笑得更响的是河流。比河流笑得更响的是雷霆,而笑得最幸福的是根须……”读着这样的诗歌可以想见凤楼人品。《尚书·尧典》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白居易也说:“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诗歌,的确是一个诗人心灵的诉说。

此时,他静静躺在一个安静得不能再安静的地方,看着南方的、北方的诗人读他的诗,听着省内的、省外的诗人喊他的名字,送行者的泪水浇灌着他的诗园,他的一行一行诗蜿蜒成一条紫云升腾的路,通往诗的天国。

凤楼走了,结束了世间的跋涉之旅,留下了雨后青山般的田园诗歌;走了,带走了艰辛和病痛,留下的那块诗歌的土地成了名胜,成了八百里太行的独特风景,而他沉默成绝响;走了,真的走了,但他既不是上凌霄,也不是下地府,而是安详地、愉快地去赴一场山水的邀请……

2010年6月4日 深夜

(一)致马金先生

一腔豪情独对月;半生诗酒醉流光。

掌上文稿,心中滋味。呕心沥血,九死未悔。

——2013427 深夜

(二)挽诗人马金

因文兴邦,以马兴国。诗酒豪情,千金一诺。

杯中日月,醉里乾坤。谁解况味,阮籍徐渭。

拼其一生,薪火传灯。苦心孤诣,得圆一梦。

诵读成风,组稿成册。心系明月,创办文社。

此生不虚,此行豪迈。只求对路,初心不改。

水流不断,花落还开。所去非远,音容宛在。

(三)悼“蓝月亮文学社”社长马金先生

不辞艰辛,捧出煤海蓝月亮;

沥血呕心,桃李扬名端午节。

(四)祭马金先生

不爱孔方爱杜康,不谄高位敬华章。

一世可抵三生过,任他仙乡与酒乡。

——2013428 上午

(五)马金,马金

多少人喊你叫你

你却醉了

不是醉卧沙场

而是醉枕一脉山河

朋友们也知道你很累了

却不想任你沉沉睡去

不是不想让你跌入梦的山谷

而是希望再次看到

你的杯高高举过头顶

你的一腔豪情

吼出生命的力量

可是,你醉了,

醉里吴音相媚好

醉里故园花依旧

任你醉里纵酒狂歌

看你醉里举头望月

我想,没有人再笑你

书生意气

没有人再说你

神经兮兮

谁可以即席成诗

谁能够指物为题

谁的豪饮中有煤的品质

谁的狂醉里有火的激情

不要问斯人何处

不要说山岳如海

你看,你的蓝月亮还在

你的满园桃李

正在这一个春天

临风怒放次第盛开

——2013429 早晨

师一

马金,原名马兴国。祖籍江苏扬州,1960年12月生于甘肃,不满周岁随父亲到了晋城。他说,他对甘肃全无记忆,对扬州也只剩下父母讲述的瘦西湖和唐诗宋词里的月光,晋城才是他生命成长和生命体验的全部。

我和他的相识,在《凤凰山“雅韵之夜”中秋赛诗会》上,当他带着他的朗诵队伍第一次走入我的眼帘,我惊呆了。为他们的认真和郑重其事,也为他们追逐自己内心的圣地所做出的近似夸张的努力。尽管那次朗诵会并没有获奖,甚至效果远没有他们的预期的好,但在每一位朗诵者脸上我看到了“坚定”,看到了对“未来”的自信。也因此认识了马金。

有人说他“傲气”,说他“边缘”,甚至有点“疯狂”,有些不可理喻。但在我看来那正是他的特质,独一无二,卓尔不群。在晋煤,几乎找不到一个和他相似的人。他喜欢戴导演帽,穿明星一样的风衣,还喜欢戴学者一样的金丝边眼镜,两条细细长长的眼镜链儿从耳际垂到肩头,无不彰显着“艺术气”。

最开始我不了解,为什么他的朗诵者有话剧的表演,而且对作品的理解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后来知道他喜欢表演,也喜欢“再创作”。他骨子里有一种骄傲,但也很谦虚,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会慎重思考,然后接受。记得那年的赛诗会,他的学生朗诵《桃花行》和《钗头凤》,夸张的表演有些滑稽,以至笑场。后来我对他说:朗诵《桃花行》该让朗诵者看看原著,而不是穿一身大红的新娘妆就上去,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不但没有喜气,反倒预示着林妹妹的早夭。他认可。提到《钗头凤》,他说:“我知道问题在哪儿,先别说。你下次再看?”

他的性格就是这样,只会做得更好,不会放弃。不怕别人提意见,也不怕理解迥异后的笑场,而怕无原则的夸奖。他实在是想把这支队伍带上省城,带进北京,甚至想带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让世界听听来自中国的声音,听一听矿工的声音。

几年前,好像是2005年以前,他编辑王台矿的内部杂志《主人翁》,而我在公司文联帮忙编辑文学期刊《山涧》,接触慢慢多一些。知道他是1989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他把对文学的热爱、对矿山的热爱全部放到了他追求的事业之中。其实,早在1992年,根据他创作的文学剧本——大型现代神话舞剧《太阳石之恋》就曾引起过不小的轰动。当时被多家媒体评价为:“创新的独树一帜的真正的艺术,是艺术家的艺术。”2000年,他的又一部浪漫主义歌剧作品《颠花轿》参加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博兴国际艺术节”,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三等奖,受到国内外艺术家的高度评价,也为企业赢得了荣誉。

我们一起吃过几次饭。宾主尽欢。我喜欢马金的餐桌文化,大家有朗诵诗,有歌声,有联句和成语接龙,欢欢喜喜,寓教于乐的。我也知道馋酒,甚至嗜酒如命,有点像古龙,据说有时候讲课都要拿一杯。当然,大多数人是不赞同的,但他的学生很包容。崇拜他的才华横溢,也欣赏他的诗酒人生。在王台他创办的“蓝月亮文化艺术学校”,把一些爱好文学的年轻人组织起来,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饿补充文化知识,强化矿工的文学素养。他义务讲课,从不收费。教授朗诵和表演,也绝不马虎。渐渐的,在市里,在省里,大家知道了这个“蓝月亮”,也知道了桃李芬芳的“马老师”。他的学生李海霞写的两篇报告文学《煤海蹦极》和《没有硝烟的战场》引起人们的注意,那流畅的文笔,奇妙的构思,把企业积极乐观的不同面展示给读者。他学生陈曦朗诵的《虞姬别霸王》和余鹏《雷电颂》多次获得省市诵读一等奖。

大概是前年,蓝月亮文学社举办了《元宵诗会》,我和市诗词学会的几位师友作为特约嘉宾到场,当时的朗诵会像一场文化的盛宴,令人陶醉。记得还有一件很令人感动的事情,就是现场有一位孤儿院的院长来参加,对“马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主持人介绍,大家才明白。“马金老师授课不收费,只要你喜欢,他就乐意教。但有些人一定要出些费用怎么办?马金老师就把它全部捐给了这所孤儿院。”当时,掌声阵阵……

很多人说马金是个“怪才”。我觉得这也不奇怪,如果大家都一样,就不用去思考了。试想,没有“怪”,何来与众不同的创意?没有“才”,哪有可能激情无限地讲授诵读和创作,而且十几年不变?

去年,听说他身体不好,不用多说也知道元凶是酒,病根是思虑过重。这“思虑”是“马金朗诵艺术”的路该怎么走?今年四月底,马金以53岁的年龄走完了红尘中的最后一站。他因脑溢血医治无效而与世长辞。唉!大家觉得他只是喝醉了,只是太累了,呼呼沉睡,一定会醒来的,但是,没有。他永远合上了求索的双眼,也永远停止了艺术的呼吸。他的学生说:“我们无法相信,我们也不能相信这一沉重的事实。那个浪漫一生、活在理想世界的马金;那个壮怀激烈、豪气干云的马金;那个意气风发、饮酒吟诗的马金;那个甘为人梯、扶助人才的马金,那个活跃晋城文坛多年的才子马金,真的是说走就走了吗?!”是的,走了。走得那么心无挂碍,不管儿子哭号:“爸,你醒醒。我十二月就结婚呢。你得喝杯喜酒!你得为我张罗……”悄无声息,远远离去。是绝尘而去。

马金(1960年12月11日——2013年4月27日):原名马兴国。祖籍江苏扬州,1960年12月11日出生于甘肃。幼小时候随父来矿。酷爱艺术,一生文字作伴。曾为中国煤矿文联首届戏剧协会理事、九三学社晋城市委副秘书长、市古文化研究中心副会长。曾任晋煤王台铺矿文工团编导。创作了多部戏剧、影视文艺作品,其中《太阳石之恋》、《颠花轿》、《淘金者》、《红花配》等多部作品在全国剧坛都有一定的影响,从 “ 曹禺戏剧文学奖 ” 到中国煤炭文化基金等奖项,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地方来说,成绩不俗。

——纪念诗人张闻田

师一

四月十四日,大雪。

我没有办法赶往轩岗送朋友闻田最后一程,只有央求这飘飘洒洒的雪花带去我的悲伤,只有短信拟一首小诗给培文发过去让他代我诵读。天,下着雪;我,流着泪。为闻田的英年早逝,也为他怀才不遇的坎坷一生。

和他认识是在十三年前的一次河东采风笔会上,清瘦、多愁和沉默,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刻苦、才思和实在,是他给我的第二印象。当时的《难老泉声》主编马斗全老师对他很是赏识,拿他的诗稿让大家传阅,只读过几首便开始佩服这个叫“张闻田”的年轻诗人。

闻田不善言谈,并非拙于辞令,只是觉得话不投机,有些人夸夸其谈的时候,他宁肯给大家一个背影,望着远处的庄稼,或者天上的流云。

后来我们熟悉一些了,同行时他才肯说话。当时说了很多,已经记不清了,但知道他对不同朝代的诗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会人云亦云,他讲历代诗人不是讲诗,也不是讲人,而是讲心。

他钦佩王勃,喜欢李贺,后来还写了《议李贺诗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的论文,和众多为上职称东拼西凑的应制论文不同,他的论文有感而发,有思而想,其高度和创新不言而喻。我喜欢陶渊明、苏东坡,他喜欢李贺、王勃,我们便有了更多的话要说。当名家在会上大谈特谈“格律诗要不要平仄”时,我们便出去散步了。

跟闻田聊天真的是很愉快的事情,他说话很幽默:“马老师把你的诗给我,我看了,生气!”

我吓一跳:“怎么了?”

“看了半天挑不出毛病么。生气!”他慢条斯理地说。

我哈哈大笑:“你常用这种方式鼓励人吗?让别人从昏天黑地突然就走向云开日出?让我在你面前不要自卑?”我的诗不如他,我知道。不过,他这话我爱听。圣人闻过则喜,常人闻夸奖则悦,这是常情。

他不笑,只是用手扶一扶眼镜,讲大课的学者一般。

见我无意间踩到庄稼,便说:“行人难懂稼穑苦,笑踏青苗不自知。”我忙说:“无意伤苗心已愧,休将冷雨再伤人。”(记不清原字原句了,只能记个大意)

后来我知道他多少年在家乡种田,孝敬父母,是近些日子才到哥哥所在的矿上工作。我觉得,他的诗歌比他哥哥写得好,只是,我没有说。他的许多诗句令人过目成诵,比如这首《浣溪沙》:

小雪霏霏意态佳,庭前舞罢北风斜。晚来晴景见明霞。

几处浮岚山有梦,何人吹笛水之涯。只无明月与梅花。

很美。像一幅国画,更像一部**的空镜头,小雪纷飞,笛声悠扬,有声有色,虽然没有明月,没有梅花,但是有梦。有梦,就足以让人唤醒心头明月,直照世间佳景。

提到他喜欢的李贺,他说: “古代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期已是登峰造极,李白、杜甫更成为不可逾越的两大高峰。”

我点头:“是啊。大李杜山一样的高度,阳光般的亮度,的确让后来人望其项背,难观全貌。尽管人类感情是相通的。”

他说:“对。所以稍后的中唐诗人登上诗坛时,就面临着选择。一是走前人的老路,如白居易、元稹选择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产生了新乐府运动;二是另辟蹊径,别成一体。”

我说:“‘另辟蹊径,别成一体’的诗人要占比重大一点吧?”

他说:“那是当然。许多优秀的诗人选择了后者,如韩愈、孟郊、李贺,从而使中唐诗坛出现了二水分流的局面。再加上韦应物、柳宗元继承发展了陶谢王孟的山水田园诗派,刘禹锡又异军突起,独树一帜,所以这个时期的诗坛仍然是极其繁荣的。而李贺又是其中最有特色,最具创新精神的重要作家之一。”

我觉得谈“诗鬼”李贺,不如谈李白、李商隐。他觉得李义山虽缠绵悱恻,但隐晦迷离,还是李长吉“天才的幻想”好。他说:“李贺诗的风格主要来源于楚辞的浪漫主义;其关心时事、重视 社会 生活的现实主义精神又源于十五国风。”我对李贺没有研究,只是学校学的和自己背诵过的几首诗而已。但是,我喜欢听他说。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和有思想的人聊天很是划算,既开悟,又省去十年苦读之累。

会散之后,再没见过。但彼此会留意作品,开会不见,也会互捎问候。

《谒金门》如下:

花过雨,瘦了一庭红树。花事匆匆青帝主,鸟啼留不住。

人世几番萍聚,无限怅怀如堵,病里题诗风味苦,落花能解舞。

“病里题诗风味苦”,让人心里很不舒服。

一个“苦”字,隐去了万千艰难。他的朋友说他“满腹经纶,诗不养家”,“ 囊中羞涩,清苦生涯”。按理说,他有才华,有讲台,有爱心,有成绩,为什么会“劳困如牛”呢?一定是他不善言语,与俗难容,一定是他不肯为缸里的几粒米折腰。

毕竟,生活是要成本的。

低微的收入,繁重的生活和精神压力,足以把一个家庭彻底摧毁,妻子走了,留给他一双儿女。孩子要上学,要吃饭,时时处处需要钱,而他除了心爱的诗词,几乎一贫如洗。经济的拮据,现实的残酷,人性的冷漠,使他的身体脆弱的像一张纸。“我年四十不称意,把卷蜗居聊自宽”,聊自宽,是很无奈的事情。文化人,不过是生活在“尊重知识”、“重视文化”、“唯贤是举”的口号里。不会有谁会去真正观照他的心灵。

据说,有一次他的一个“熟人”对他说:“我很佩服你,有古代学者的气度,又那么有才。做人就应该这样,不要那么看重金钱。”说这句话的人每月收入是他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轻松说着:“别提钱,钱算啥?身外之物还,对吧?”这位先生只是一说,并不打算站到闻田的角度设身处地关心他,更不打算真心真意地帮助他,只是说几句风凉话而已。

这样拿话去消遣一个窘境的书生,是该遭天杀的。因为这位在打算倒掉半桌剩饭时,闻田正拿起剪刀剪开一包方便面;这位在发愁过多食品很快过期时,闻田和他的儿女在饮泪止渴;这位在用盐擦洗身体保养肌肤的同时,闻田在用热汗烘干的盐炒一小盘青菜萝卜丝;这位在觉得“钱算啥,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时候,闻田可能在为儿女的书本费发愁。如果,他们站在同一个收入高度,跟品性高洁的闻田玩高雅,这位先生是个儿吗?恐怕连闻田的后脚跟都够不着吧,拽什么拽?若是闻田可以顾住孩子们的学费和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他会高雅到云表之上,我坚信。因为他的灵魂,本来就在高处。

闻田终生身居土屋,寒酸度日,最后贫病交困,含恨离去。我没有办法想象他的土屋是什么样子,但却可以想象“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是怎么回事,颜回、郁达夫、包括闻田的艰难,都应该是时代和环境的艰难。真不知道他们的小干部是不是去吃草了?他所在学校的负责人算不算渎职?总之,诗词界的朋友们认为:一个诗人在受罪,整个轩岗在丢人。

“途穷悲啸无今古,独立苍茫夜咏诗。”读书和写诗是他唯一能够依赖的精神支柱。接下来的以醉驱烦,借酒浇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觉得一个原本那么有才华,那么优秀的诗人“平生意气渐消磨,偶触情怀发醉歌”,太可惜了;只是觉得“枯坐销愁杯已干,北风寥落晚生寒”太不应该了。

困窘的生活能摧毁一切,何况区区一个逆境中的文弱书生。

“客里居贫人渐老,多病多愁,万事皆草草。落尽梨花春又了,心情不似昔年好。”

这是我收到闻田的最后一个短信吧,还说,“别那么悲观,一切都会好的”,却不知他已经是手术之后了,已经是“卧病恹恹睡起迟,病骨衰颜不自支”了。

他哥哥说:“这七八年他确实活得太凄苦、太不易了。自己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艰难度日。孤独、寂寞、病痛天天折磨着他。”

令人不忍卒听,不敢去想。

不由人想起易中天先生在1985年拟的挽联,挽他的教学同事: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叹人间从此惜年少;

生计九流,家徒四壁,问天意何时纵斯文。

是这些搞教育的人自己不够圆融,不懂变通,才弄得“家徒四壁”?还是肉食者无知,不容白衣多才;顶戴花翎无行,不许文心高洁?谁也说不清,这是个 历史 问题。

希田吟长说:“在闻田44年的生命里,诗词或许是唯一能够唤起他生命激情的一抹阳光!”

马斗全老师说:“(闻田)诗有七言五言,词有小令慢调,皆冲淡可读。虽亦为无师自通者,然于诗词之道,已非初涉,隐然间已见一股老辣之气。”

闻田走了,“我本天上人,偶来世界游。命运薄如纸,劳困甚于牛。”在他品透人间所有的苦难后,走了。带走了凄风苦雨,留下了天地文字,留下了 历史 文章。

忘不了他兴之所至,出口成章;忘不了他忧国忧民,关心稼穑;忘不了他话语幽默,笑声清朗。他的才华横溢,他的人生遭际,都不能不令人感喟长叹。

“怀才不遇的环境与困厄无望的生活,长期压抑着他的创作激情。”这就是“诗憎达命”吗?

天下着雪,像诗人李贺为同病相怜的隔世知己,摇落的簌簌梨花,漫天飞舞……

2010年4月25日 定稿

蜀南游子梦,并州故人情。

寸心随片羽,飞越五浊城。

莲花开天际,霞光香道迎。

滴水见江海,浮云身后名。

一生无愧怍,坦荡万里行。

诗品兼人品,磊落树平生。

何用奠清酒,无需放悲声。

风是安魂曲,雨作墓志铭。

福田何浩浩,灵山更诚诚。

应知千载下,人间有共鸣。

2014616 深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3610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1
下一篇2023-10-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