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新婚对联 !!!!

急求新婚对联 !!!!,第1张

伟色天香染红颜,

琼琼梨花舞彩蝶

天作之合同携手,

赐封良媒永牵连。

姻盟百年梦依依,

缘定一世情绵绵。

永志相守新烛暖,

结彩张灯红袖添。

同醉天涯共此时,

心似春风笑眉间。

恋爱心已合

结婚情更浓

百年恩爱双心结

千里姻缘一线牵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一对璧人留小影

无双国士缔良缘

百年歌好合

五世卜其昌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池舞凤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比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边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经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初长

绣阁昔曾传跨凤

德门今喜近乘龙

红梅吐芳喜成边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玉喜缔良缘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花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春暖花朝彩鸾对箅

风和月丽红杏添妆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捍斟琥珀杯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玉暖玉生香

白首齐眉鸳鸯比翼

青阳启瑞桃李同心

杯交玉液飞鹦鹉

乐奏瑶笙舞凤凰

碧岸雨收莺语暖

蓝田日暖玉生香

并蒂花盛开长征路上

比翼鸟双飞四化途中

并肩同步长征路

齐心共谱幸福歌

不须玉杵千金聘

已有红绳两头连

不愿似鸳鸯嬉戏浅水

有志象海燕搏击长风

才高鹦鹉赋

春暖凤凰楼

成家当思创业苦

举步莫恋蜜月甜

窗前共议四化业

灯下同攻百科书

吹箫堪引凤

攀桂喜乘龙

春窗绣出鸳鸯谱

夜月香斟琥珀杯

春风堂上初来燕

细雨庭前乍开花

春暖花朝彩鸾对舞

风和丽月红杏添妆

大地香飘蜂忙蝶戏相为伴

人间春到莺歌燕舞总成双

当门花并蒂

迎户树交柯

东风入户

喜气盈门

方借花容添月色

欣逢秋夜作春宵

风暖丹椒青鸟对舞

日融翠柏宝镜初开

凤翔鸾鸣春正丽

莺歌燕舞日长

革命伴侣

幸福家庭

海枯石烂同心永结

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皓月描来双影雁

寒霜映出并头梅

红梅吐芳喜成连理

绿柳含笑永结同心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树花开并蒂莲

花灿银灯鸾对舞

春归画栋燕双栖

花月新妆宜学柳

芸窗好友早栽兰

花烛光中连开并蒂

笙簧声里带结同心

花烛下宾客满堂齐赞简朴办事

洞房中新人一对共商勤俭持家

槐荫连枝百年启瑞

荷开并蒂五世征祥

欢庆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结良缘

婚姻必须自主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爱情岂容买卖让人间相思者早结良缘

婚姻自主恩爱重

家庭和睦幸福多

吉人吉时传吉语

新人新岁结新婚

嫁女婚男处处从简

移风易俗事事当先

江上渔歌白鸥同舞

舟中春暖紫燕双飞

结成平等果

开出自由花

节约办婚事亲友皆欢喜

勤俭建家庭夫妻更和睦

结婚筵前共饮合欢酒

劳模会上同唱胜利歌

景丽三春天台桃熟

祥开百世金谷花娇

今日新婚礼一杯香茶酬宾客

来年颁奖会两朵红花赞英雄

锦堂双璧合

玉树万枝荣

劳动夫妻革命红花开并蒂

长征伴侣爱情罗带结同心

立新风只生一个是男是女皆好

破旧习有利两家嫁女嫁男都行

联戚攀亲何必门当户对

交结情侣只求道合志同

缕结同心日丽屏间孔雀

莲开并蒂影摇池上鸳鸯

满架蔷薇香凝金屋

依槛芍荭花拥琼楼

眉黛春生杨柳绿

玉楼人映杏花红

男女并肩为锦绣江山添异彩

夫妻携手向伟大祖国献青春

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

夫敬妇妇敬夫夫妇相亲

且看淑女成佳妇

从此奇男已丈夫

琴瑟调和多乐事

亲友团聚溢欢心

琴韵谱成同梦语

灯花笑对含羞人

秋水银堂鸳鸯比翼

天风玉宇鸾凤和声

笙箫奏凤凰

鼓乐迎佳宾

双飞却似关睢鸟

并蒂常开连理枝

堂开蓬莱景

人醉武陵春

同谋革命千秋业

共建勤劳百世家

同心同德参加四化建设

相亲相爱创造幸福家庭

同心同德革命伴侣

互敬互爱美满夫妻

文窗绣户垂帘幕

银烛金杯映翠眉

梧桐枝上栖双凤

菡萏花间立并鸳

下玉镜台笑谈佳话

种蓝田壁喜缔良缘

相敬如宾莫道妇随夫唱

情深似海休言女卑男尊

祥云绕屋宇

喜气盈门庭

香掩芙蓉帐

烛辉锦绣帏

箫引凤凰春生斑管

杯斟鹦鹉香溢梅花

携手结伴侣眼角眉梢添喜色

并肩话长征灯前月下有知音

新人办新事新风传梓里

春日耀春晖珍色满园庭

新社会新人物新婚嘉礼

好政策好光景好合百年

幸福时代春常在

革命夫妻情谊长

绣阁昔曾传跨风

德门今喜近乘龙

雪案联吟诗有味

冬窗伴读笔生香

一对壁人留小影

无双国土缔良缘

一对红心向四化

两双巧手绘新图

一对青年要为四化添彩

两颗红心誓给祖国增光

以优异成绩双登红榜

为宏伟目标同献丹心

一岭桃花红锦绣

万盏银灯引玉人

银汉双星蓝田合壁

人间巧节天上佳期

银镜台前人似玉

金莺枕侧语如兰

莺歌燕舞菊花吐艳

水笑山欢丹桂飘香

又红又专两情鱼水

同心同德百岁鸳鸯

鱼跃鸢飞滚滚春潮催四化

月圆花好溶溶喜气入人家

玉律鸣秋鹊桥路近

金风涤暑鱼水欢谐

云拥妆台和风正暖

花迎宝扇丽日方长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志同道合革命新伴侣

互敬互爱美满好婚姻

紫箫吹月翔丹凤

翠袖临风舞彩鸾

紫燕双飞迎春舞

红花并蒂朝阳开

自由恋爱两朵红花并蒂开绽

计划生育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自由恋爱双方如意

民主持家百事称心

自愿自由情投意合

相亲相爱花好月圆

燕尔新婚 百年嘉偶

珠联璧合 鸾凤和鸣

笙磬同谐 心心相印

龙腾凤翔 玉树琼枝

福缘鸳鸯 喜成连理

百年好合 五世其昌

情真意切 幸福美满

莺歌燕舞 花好月圆

永结同心 喜气生辉

1凤冈县的历史文化

狮灯

狮灯在凤冈县城乡广泛流行。每年春节或平时的重大节日,都有狮灯参与庆贺。

花灯

凤冈境内都有玩花灯的习俗,多数以一个自然村寨为一个花灯团队,也有以一个家族为一个花灯团队的。花灯团队的总负责人叫“灯头”,灯头物色丑角(唐二)、旦角(俗称花姑娘)、茶头、扫殿人和锣鼓队人选。然后组织大家“扎灯”。灯笼共12盏,6式,每式2盏。也有只扎6盏的,3式,每式2盏。另扎“排灯”一座。如人员多,各角色可备两套人选,以备不测。凡愿参加“落底帐”的,都需垫资活动经费,待“化灯”后结算清帐。一般都是在春节或春节第二天“出灯”,出灯前要请先生“祭灯”,以示平安。正月十五或十六“化灯”。“化灯”时也要请先生到场,写“文书”火化。

凤冈民间禁忌

凤冈县内南北各处,乡村集镇张王李姓,都各有各的不同习俗,其生活禁忌异杂多端。这些禁忌包括除夕禁忌、新年禁忌、结婚禁忌、丧葬禁忌、妇女禁忌、饮食禁忌、房屋禁忌、出行禁忌、兆头禁忌、其他禁忌等,在凤冈民间,禁忌之纷繁复杂,难免常常会有犯忌。因此,就有人用纸写上:“新春发笔,百无禁忌。一年四季,万事如意”此类语句贴于家中,以此消除犯忌的惶恐,其实,这也是因了恪守禁忌的心理作用。 凤冈养生油茶

凤冈县古有“夜郎古地”之称,追根溯源,凤冈养生油茶是传承了唐宋时代的煮茶遗风,风格独具,凤冈土家人至今仍有“一日不喝油茶汤,干起事来心发慌”的传统,油茶是凤冈土家人世代传承的饮食习俗。

绿豆粉

绿豆粉是黔北民间小吃之一。在凤冈农村,每逢春节,村村寨寨家家户户推绿豆粉,大年初一和十五,则有家家吃绿豆粉的习俗。

青糖凉虾

青糖凉虾,是黔东北一带盛夏解暑的一道特色风味小吃。

2凤冈蜂岩宝丰寺的历史

中文名称

凤冈县

外文名称

FengGang County

别 名

凤冈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贵州省遵义

下辖地区

2个街道、11个镇

驻地

龙泉街道

电话区号

0852

邮政区码

564200

地理位置

中国西南地区贵州东北部

面 积

1883平方公里

人 口

433428万(2013年)

方 言

贵州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凤冈玛瑙山景区(国家AAAA级)

机 场

新舟机场

火车站

遵义站

车牌代码

贵c

行政代码

520327

县 花

桂花

3贵州遵义凤冈文史资料

贵州凤冈文史资料

隋置绥阳县,后置永夷县。元初置大保龙泉长官司,寻改为龙泉坪长官司。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置龙泉县。清因之,1919年改为凤泉县。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1930年改为凤冈县,以凤凰山冈为名,属贵州省。

[ 本帖最后由 东吴居 于 2010-7-20 11:44 编辑 ]

附件

凤冈文史资料第一辑_0pdf (164 MB)

2010-7-20 11:06, 下载次数: 4

凤冈文史资料第二辑_0pdf (223 MB)

2010-7-20 11:06, 下载次数: 4

4贵州省凤冈县的“绿宝石”茶的历史和简介

凤冈富锌富硒茶,产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凤冈产茶历史悠久,茶圣陆羽在《茶经》里就有相关记载。凤冈富锌富硒茶具有色泽绿润、汤色绿亮、滋味醇厚、叶底嫩绿鲜活等特点。2006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凤冈富锌富硒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凤冈锌硒茶系列产品有:锌硒翠芽、锌硒毛峰、锌硒毛尖、锌硒香绿、锌硒绿宝石、锌硒乌龙茶、锌硒雀舌、锌硒仙竹。

凤冈锌硒有机茶具有“富锌、富硒、有机”三合一的特色品质,得到国际国内茶界专家的高度评价。

锌是人体内多种酶的重要构件。人体如缺锌,会导致与生育、发育相关的酶的数量减少或活性下降。儿童缺锌表现为厌食,发育迟缓。成年人缺锌表现为生育能力低下。所以锌有“生命的火花”和“夫妻和谐素”的美称。

硒是联合国卫生组织于1973年公布的,人体必不可缺的微量元素之一。有机硒主要以硒代半胱氨酸的形式存在于氧化酶中,参与清除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和心、肝、肾、肺等器官,防止DNA损伤,延缓人体机能衰退,从而延缓衰老。所以医学界称硒为“月亮元素”、“抗癌之王”、“长寿之星”。

5凤冈富锌富硒茶的历史渊源

凤冈产茶历史悠久。唐代茶圣陆羽的在他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八之出中记述:“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据考证,夷州治所就是今凤冈县绥阳镇。宋代《华阳国志》中记载:“平夷产茶蜜”。乐史的《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为贡”。其中的夷州、思州,就是指遵义市凤冈县一带。

6凤冈蜂岩宝丰寺的历史

中文名称 凤冈县 外文名称 FengGang County 别 名 凤冈 行政区类别 县 所属地区 贵州省遵义市 下辖地区 2个街道、11个镇 驻地 龙泉街道 电话区号 0852 邮政区码 564200 地理位置 中国西南地区贵州东北部 面 积 1883平方公里 人 口 433428万(2013年) 方 言 贵州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凤冈玛瑙山景区(国家AAAA级) 机 场 新舟机场 火车站 遵义站 车牌代码 贵c 行政代码 520327 县 花 桂花。

7有了解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的吗

凤冈县位于贵州东北部,周边与思南、湄潭、务川等七县接壤,距省会贵阳250公里,距名城遵义110公里,是遵义的东大门,326国道和即将建设的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横贯县境。

全县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辖9镇5乡86个村(社区)。2006年末总人口415万,地方生产总值13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10元。

凤冈--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 凤冈位于贵州东北部,周边与思南、湄潭、务川等七县接壤,距省会贵阳250公里,距名城遵义110公里,是遵义的东大门,326国道和即将建设的杭瑞(杭州--瑞丽)高速公路横贯县境。

县人民 驻龙泉镇,邮编:564200。代码:520327。

区号:0852。拼音:Fenggang Xian。

全县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辖9镇5乡86个村(社区)。2008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693亿元、279亿元和772亿元,分别增长72%、254%和102%。

财政总收入达到112亿元,增长23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33亿元,增长 进化人民古桂花树 19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6元,分别增长176%和89%。

人口自然增长率493‰。 凤冈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气温152℃,森林覆盖率达537%,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土壤肥沃,富含锌硒。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辣椒、花生、茶叶等;主要矿藏有原煤、重晶石、含钾页岩、龙纹石、硅石、白云石、水晶、大理石、高岭土、黄铁矿、磷铜矿等。县境内自然人文景观奇特,素有“黔中乐土”的美誉。

有距今约45亿年世界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黔羽枝、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玛瑙山“古军事洞堡”、明代摩崖石刻“夜郎古甸”、中华山“万古徽猷”,有集道学、佛学、易学文化为一体的“太极洞”和世界最大汉书“凤”字摩崖,有茶香飘逸的中国西部茶海森林公园、碧波荡漾的九道拐十里长河、神秘的万佛峡谷以及民间傩戏、花戏等。 近年来,全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发展战略,以营造绿色环境、建设绿色基 西山公园 地、实施绿色加工、打造绿色品牌的“四绿工程”为载体,奋力拼博,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被列(评)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全国无公害生猪养殖示范县”、“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

凤冈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绿色发展战略,以生态经济为统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凤冈县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2000年,凤冈县辖9个镇、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7025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龙泉镇 45214 进化镇 32489 琊川镇 27592 蜂岩镇 31273 永和镇 22523 花坪镇 21025 绥阳镇 32045 土溪镇 33795 永安镇 23043 何坝乡 23159 天桥乡 21278 王寨乡 10635 石径乡 16240 新建乡 19942。

2003年,凤冈县辖9个镇、5个乡,71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年末总人口412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481万人;非农业人口283万人。

2004年,凤冈县辖9个镇、5个乡,71个村委会、8个个社区4人,其农业人人 20个 [rl]rrl]rrl]rrl]rl]、永和镇[、[u[、[u[、[u[、[u[ 何坝乡、天桥乡、王寨乡、石径乡、新建乡 编辑本段资源经济 主要矿藏有原煤、重晶石、含钾页岩、硅石、白云石、水晶、大理石、高岭土、黄铁矿等。 神奇的玛瑙山营盘 中药材十分丰富。

共有200多种,其中天麻、杜仲、黄柏、五倍子量大质优。 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茶叶、蚕桑等。

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薯类、高粱等。 人文景观 冈县境观“黔中乐土距今年世界上最早石--[url/ur区保存最完好的玛瑙山“[u事洞堡”、明代摩崖石刻“夜郎古甸”]中华山[/古徽猷”,有学、易学文化为rl]太极l]”书“凤”茶香部茶海url]、碧波荡漾的九道拐十里长河、神秘的万佛峡谷以及民间傩戏、花戏等。

琊川镇 玛瑙山营盘位于贵州省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始建于南宋末年,扩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中国南方古军事建筑中的奇绝,2001年被列入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沿着小路拾级而上,再穿过一道石门,来到李家营盘,营内有碉楼一座,高10米,长12眼有20有一消坑,与暗洞相连,可通到营外。

穿过李营后门,进入安家营盘,安营分南营和北营,北营地势较高,有坚固的旧城墙和碓窝等遗物。站在安家北营俯瞰,南北一带尽收眼底,可以想象,只要在营盘四周安放几门大炮,敌军岂能逼近城墙。

南营有秘道,是隐兵出入的通道,直接与主营相连。南营走主营有一道石门,异常坚固,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先民们可以先将石门堵死,再从秘道逃离。

穿过这道石门,往西而下,我们又可以看到一座石门,这道石门也十分坚实,门楣上有两礅重约10吨的石头,在当时还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真不知先民们是如何将这么上去的。,便到了钱营建设营位于金盘山顶,两侧分别有两座营盘 保护。

8一篇关于凤冈抗战历史的心得体会

楼主你的这篇心得体会太容易写了,你不是实践者,你就主要写纪律作风对自己的帮助和规范自己行为思想,和思维情感的升华。

自己动笔,楼主你既然是新人,那你也写不出什么高调的语句,既然你是国营单位的一名普通办公室人员,那你也更写不出有官腔的语句,依照你自己随意感受去写,,谦卑就更容易,普通机关人员见到小领导腰都弯到90度的谦卑,意境很容易浮现,那么,写这样的文章还有什么难度。符合实际?那只能楼主自己最清楚了,楼主是什么级别的国营单位?所处部门?我刚才回答的时候看错了,我以为要写关于纪委的纪律的文章,我就纳闷,到了这样级别,还需要请教别人,就天方夜谭了。

本人是军工企业副处级,曾经也写过类似的心得体会,还是要多贴近自己所处的单位环境和职务类别写此类报告,别人很难帮得到你。

莫友芝

莫友芝(1811~1871)字子_,自号_亭,又号紫泉、_叟,贵州独山人。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宋诗派重要成员。家世传业,通文字训诂之学,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

中文名:莫友芝

别名:紫泉

国籍:中国

民族:布依族

出生地:贵州省独山县

出生日期:1811年

逝世日期:1871年

职业:翰林院庶吉士

主要成就:嘉庆四年(1799)进士

代表作品:《知见传本书目》,《恃静斋藏纪要》

成就:西南巨儒

字:子_

号:_亭、紫泉、_叟

父亲:莫与俦

黔北名人

莫友芝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其父莫与俦(字犹人),清道光三年(1823)随父母来遵义。拜沙滩黎陶为师,与郑珍、黎兆勋同窗共读。道光六年取秀才,十一年中举人。曾任翰林院庶吉士、四川盐源知县和贵州遵义府学教授,著有《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贞定先生遗集》等书。

莫友芝三岁识字,七岁读《毛诗》、《尚书》。道光八年(1828)考取秀才。道光十一年(1831)考取第十一名举人,后屡试不第。道光二十一年(1841)与郑珍撰成《遵义府志》48卷,33目,附目14,共80余万字。与同时代的其它志书相比,《遵义府志》体例完备,材料翔实,史学界认为可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齐名,梁启超称之为“天下笫一府志”,莫友芝与郑珍也因此声名大震,被人并称为“西南巨儒”。张裕钊说:“子_之学,于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靡所不探讨。旁及金石目录家言之说,尤究极其奥颐,疏导源流,辨析正伪,无铢寸差失。所为诗及杂文,皆出于人,而天诗治之益淇深。又工真行隶篆书,求者肩相于门。”

道光二十七年(1847)客居曾国藩幕府。代曾氏收购江南遗书,后又为曾国藩督领江南官书局,担任校勘经史之职。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潜心于版本目录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莫友芝目录学代表作有二:一是《宋元旧本书经眼录》,这是他从同治乙丑(1865)至己巳(1869)数年间客游上海等地时所见宋、金、元、明椠本及旧抄本、稿本的记录,后由其子莫绳孙汇编成册;一是《_亭知见传本书目》,这是他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上所作的版本笺注,是版本目录学史上的扛鼎之作。

十七年,与郑珍一同进京会试,次年,二人落第返回,受知府之聘,共同编纂《遵义府志》。历三年成书。二十二年,受聘主讲湘川书院。二十六年,再度进京会试,余暇至书肆购买书籍,因此邂逅结交曾国藩。咸丰八年(1858)再次进京会试,均未如愿。遵父遗训,不务功名。滞留京师年余后,放弃候选,南下游历湖北、安徽、浙江、江苏,从曾国藩幕府逾十年。广交文人学士,搜集古籍珍本与金石书画。其才华学识,广受赞许。其间,曾于武昌为胡林翼刊校《读史兵略》,受聘苏州、扬州几家书局校刊古籍,至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访求散佚典籍,去上元、句容访寻六朝齐梁碑碣石刻。遍历江南藏书文斋,着重研究版本目录学和金石学。

同治二年(1863),祁隽藻荐于朝,特旨以知县征用,莫友芝辞谢不就。仍潜心致力于学问。

同治四年(1865)莫友芝任金陵书局总编校,定居金陵,以“影山草堂”作为书屋的名字。影山草堂收藏的书籍以明清精刻、精抄、精校本为多,尤其以唐写本《说文解字》残本最为珍贵,是唐宪宗元和年间遗物,曾国藩见此书后,赞叹不已,即命刻版传世,并为之题词:“插架森森多于笋,世上何曾见唐本!”同治九年(1870)莫友芝任扬州书局主校刊,李鸿章、张之洞邀其为武昌书院主讲,他以衰老为由推辞不就。次年,至扬州、兴化寻找文宗、文汇两阁被焚后散失的图书,突感风寒,高烧不退,病逝船中,归葬于遵义新舟青田山。曾国藩亲笔书写了一幅挽联:京华一见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早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吊诗魂。

十年年秋,与其子莫绳孙同往扬州,途中突患急病,逝于舟中,终年61岁。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率下属官员数百人前往祭奠,送挽联云:“京华一见使倾心,当年虎市桥头,书肆订交,平钦宿学;江表十年常聚首,今日莫愁湖上,酒樽和泪,来吊诗人。”

清史文载

父庶吉士与俦,官遵义府学教授,日倡导朴学。先生为人默然湛深,笃治许、郑之学。当其时,郑珍亦从教授游,同志相友善,历五六年,业益进,黔中士林官师举交口推郑、莫,而两人遂名冠西南。

家贫嗜古,喜聚珍本书。积既久,读之恒彻旦暮不息,寝食并废。爰通苍雅故训,六经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录家言,率究及其奥颐。疏导源流,辨析正伪,鲜铢寸差失。复工诗善书,求者沓至。居常好游览,喜谈论,遇人无贵贱贤惠,一接以和。暇日相与商较古今,评骘术业高下,娓娓忘倦。顾外虽乐易,而中实介然有以自守。

自道光辛卯举于乡,其后连岁走京师,朝贵争欲罗致,必慎择其可,否即婉谢之。会试报罢,签取知县,且选官,意不所乐辄弃去。往从胡文忠于太湖,为校刻《读史兵略》。既又从曾文正安庆、金陵。凡客文正所者逾十年,江南底定,寓妻子于白下,通走江淮吴越间,尽识其魁儒硕彦。同治四年,苏抚李鸿章请州县吏于朝,有诏征用,卒不出。十年以往,求文宗、文汇两阁书,赴扬州,抵兴化,病卒,年六十一。

先生生平志存文献,思为《黔志》一书,润色边裔。道光中,偕郑珍同撰《遵义府志》,博采汉唐以来图书地志,荒经野史,援证精确,体例谨核,成书四十八卷。时论以配《水经注》《华阳国志》。又辑明代黔人诗歌,因事存人,因人考事,为《黔诗纪略》三十二卷。贵州文献始灿然可述。

居金陵,得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自谓“此吾西州漆书也”。以举正段、严二家校注,撰《筹异》一卷。至句容山中,搜讨《梁碑》,躬自监拓,惟恐一字见遗,撰《梁石记》一卷。

其余有《声韵考略》四卷,《过庭碎录》十二卷,《宋元旧本书经眼录》三卷,《附录》一卷,《樗萌谱注》一卷,《_亭诗抄》六卷,《_亭遗文》八卷,遗诗人卷。编订未竟者,则《_亭经说》、《书典经眼录》、《旧本未见书经眼录》、《影山词》各若干卷。

文学成就

莫友芝著述甚多,他的《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及附录、《知见传本书目》、《恃静斋藏纪要》,为目录版本学者所重视;《韵学源流》、《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一卷等,为声韵、训诂研究作出了贡献;他的文学作品格调高,产量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现实生活。他的《_亭遗诗》八卷,收集诗作546首,《_亭诗抄》六卷,收401首,《影山词》二卷,外集一卷,收集词作百馀阕,另有《素阴杂记》一卷,《樗茧谱注》一卷(按:《樗茧谱》一卷,郑珍著。),《资治通鉴索隐》等。此外,他还收集了贵州266家诗人的诗2290馀首,编成《黔诗纪略》三十三卷。这些著作,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由于生前所刊著作极少,大量日记、书信、稿本、钞本分散于全国各地,今人对莫友芝生平及学术成就缺乏基本准确的了解。中华书局《莫友芝年谱长编》(张剑编著)编入存世的所有《_亭日记》及200余封_亭书信,吸收近百种莫友芝刊本、稿本和钞本文献,对莫友芝的事迹、著述作了详细编年,对全面了解莫友芝应有帮助。

其次子莫绳孙编有《_亭知见传本书目》,可说是补邵懿辰《四库简明目录标注》之不足。

满门风华

莫友芝家族多出文化名人,其父莫与俦,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举人,次年进士。嘉庆六年(1801),由庶吉士出任四川盐源县知县,多有政绩。莫与俦在遵义教授19年,以许慎、郑玄为宗、兼及南宋理学,莫友芝、郑珍等“西南巨儒”都是他的弟子。他擅长考据学,对贵州历史地理很有研究,著有《都匀南齐以上地理考》、《二南近说》、《仁本事韵》、《诗文杂稿》等。他去世后,曾国藩亲自为他作《莫与俦墓表》,“曾门四弟子”之一的著名外交家、散文家贵州人黎庶昌也为他作墓志铭,称他“以朴学倡导士林,洗南中之陋”。

莫庭芝,莫友芝之弟。从小受父兄和郑珍之教,擅长诗词古文,以教育文学名世。道光廿九年(公元1849年)拔贡生,次年参加京城应礼部试落第。便绝意仕途,专心研究学问。他和黎汝谦编辑了《黔诗纪略后编》33卷,为贵州清代诗歌总集,与莫友芝所辑的《黔诗纪略》有双璧之誉。著有《青田山庐诗钞》、《青田山庐词钞》,黎莼斋在日本为他刻印,风致真朴。工小篆及八分书,自得天趣。

莫祥芝,莫友芝之弟。在江浙为官20年,有政绩,曾任上海知县。沈宝桢以“风骨遒劲”向朝廷举荐他。后主修《上元县志》和《江宁县志》。

莫绳孙,莫友芝次子。知府衔。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随刘瑞芬出使俄国与法国,任参赞。因刚直不阿受责去职,长期独居扬州,整理和刻印祖父与父亲遗著,集成《独山莫氏遗书》66卷。自编有《影山草堂书目》。

莫棠,莫祥芝之子。早年游宦两广十余年,与我国最早介绍“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人黎汝谦情谊深笃。莫棠晚年家住苏州,娴于目录版本之学,喜好收录刊刻家乡人的著述,收集郑子尹《巢经巢遗诗》,编辑《巢经巢遗集》24卷,勘定遵义赵嵩《含光石室诗草》等,自编有《文渊楼藏书目》,著有《铜井文房书跋》一书。

个人书法

莫友芝精于书法,为有清一代十大书法家之一。黎庶昌评其书“分篆高骞,冰斯雄睨”。当代书坛泰斗沙孟海先生在其《近三百年书学》一文中评道:“学邓石如篆书的莫友芝最好,赵之谦、吴熙载其次”。浙江美术学院教授陈振濂先生对其书评道:“贵州曾出了一个莫友芝,其作品精到之处,不在赵之谦,杨守敬、张裕钊之下而或有胜之”。不同时代的学者、这样高规格的书家,如此异口同声的盛赞,可见莫友芝的书法成就决非浪得虚名。民国八年上海有正书局曾有《莫友芝真草隶篆墨迹》出版发行,并多次再版。在国家文物局限制出境的书画家作品中,莫友芝名列其中。在现当代书法和篆刻名家中,姚华、陈子奋、王朝瑞均受过其书风影响。

莫友芝书法四体皆精,而最为人称道者是他的篆书。他的篆书,取法颇丰。杨守敬评:“子_书学《少室碑》取法甚高”。他也“尝集汉碑头篆刻百余通,所作篆书多从此出。”。

在清代以篆书名世者,如钱坫、王澍、孙星衍、洪亮吉等人皆以硬笔、短毫、枯墨作篆,用笔结体专以工稳、匀称为能事。而莫友芝继承了邓石如以长锋羊毫,浓墨悬腕作书的方法。用笔舒徐流走,一波三折,遒丽厚重甚为精到;结体上紧下松;章法、行列有致,风格平和简静,气宇轩然,遒丽天成。于名家林立的清代书坛中独树一帜。在隶书方面,莫友芝也是颇有成就的。其风格高古,喻巧于拙,笔势方圆互用,结体因字立形,一扫长期以来隶必扁长的积习。其章法,多以纵向取势而气韵生动,显得格调高古,气象浑穆。由于莫友芝喜收藏,眼界所及异乎常人,故从其书中无不打下许多名碑的印记,如《礼器碑》的飘逸、《张迁碑》的古拙、《衡方碑》的浑穆、《夏承碑》的使转以及《天发神谶碑》的用笔、《白石神君碑》的结体。其成就当颉颃于汀州和子贞。在行、楷方面,虽然他的影响远不及其篆、隶书那样巨大。但他在以魏入行的探索上似有筚路蓝缕之功。由于其作品遗留较少,我们只能从他的一些书信,题跋等手扎中去管窥其成就。其苍率用笔似漫不经心,却有自然飞动之妙。章法行气一气呵成,大小相间参差错落。既有山重水复之跌宕,复具柳暗花明之开朗。得鱼忘筌,神完气足,韵味幽长。其楷书以鲁公为根底,融会汉、魏显得气象浑朴,自出机纾,书卷气实足。莫友芝虽然出生僻壤,但他勤于学术、长于诗词、精于收藏,朋辈中又多社会贤达、学界泰斗,故而能够“学”“识”相长,使其得以雄视阔步,特立独行书坛。他也曾云:“书本心画,可以观人;书家但笔墨专精取胜,而昔人道德文章政事风节著者,虽书不名家,而一种真气流溢,每每在书家之上”。莫友芝一生甘于淡泊,专于学问。书法上无意名家,却备受后世推崇。有清一代论书者多以邓石如为书坛冠冕,却又不约而同把莫友芝与其相提并论,使莫友芝成为一面旗帜,在书坛的制高点上高高的飘扬,让后人有高山仰止之叹!

藏书大家

清著名藏书家、版本学家。领江南书局数年,并往文宗阁、文汇阁观览所藏古今书籍。与江南藏书家张文虎、刘履芬、汪士铎、郁松年、丁日昌等往来密切,并多遍览各藏家藏书。博学多通,善书法,精文学,与郑珍有“郑莫”之称。藏书极富,太平天国时,遍游江、淮、吴、越,结交名士,搜访奇书,所藏宋、元、金、明清刻本、抄校本、稿本极多,计有165箱,精品有《唐写本说文木部残卷》,此本写于唐元和十五年(820),乃惊世秘籍,为此他著有《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一书。藏书处有“_亭”、“影山草堂”,取晋代诗人谢眺诗“竹外山犹影”意景,将书斋名为“影山草堂”。藏书印有“莫氏秘籍之印”、“影山草堂藏”、“游方之外”等10数枚。校勘精善。于版本、目录学有深研,编著有《_亭知见传本书目》16卷,叙述鉴别古籍版本真伪及源流,对鉴定古书有独到见解。其《宋元旧本经眼录》3卷附录2卷,是他在同治年间记其所见宋、金、元、明各代椠本、抄本和稿本,共130种,除考证优劣外,在书中附有解题,可作为考订善本时参考,对后人剖析源流及研究金石碑帖有帮助。另有家藏书目《影山草堂书目》稿本2册,著录2600余种,《_亭行箧书目》著录图书3000余种。子莫绳孙,字仲武,号省教,继承其影山草堂藏书,并陆续有书购进。莫友芝著述有《_亭书画经眼录》、《资治通鉴索隐》、《_亭诗抄》、《_亭遗文》、《黔诗纪略》、《过庭碎录》、《影山词》、《声韵考略》、《樗茧谱志》、《石梁记》等多种,与郑珍合纂有《遵义府志》。为丁日昌编撰有《持静斋藏书纪要》上下卷,是丁日昌所藏宋元善本的书目解题。

个人轶事

一、祖居兔场

莫氏祖居独山兔场(现更名为影山镇),自六世莫佳能始,为莫友芝曾祖父。友芝父莫与俦(字犹人),于嘉庆十年(1805年)离四川盐源知县任返家复丧,后以奉养高龄老母为由不复职,在家乡以授徒讲学为业,并主讲独山紫泉书院。

二、友芝出世

莫友芝,字子_,号_亭,晚号_叟,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五月初三时降生贵州独山州(今独山县)城北三十里的兔场(现更名为影山镇)上街家中。

三、耕读传家

友芝降生时,家中有祖母及三个兄长,三个姐姐,加上长嫂,全家共计十二口人,耕读传家,颇为兴旺。

四、草堂春暖

友芝自幼聪慧,三岁能识字。其课读的草堂在住宅后院,环境优美。有时父亲赴独山书院讲学时,家中便由三哥方芝代为教读。

影山得意

友芝七岁时已能背诵不少诗词。一天,他看到草堂外竹林深处,隐现出远山的影子,忽然想起晋代诗人谢眺(字元晖)竹外山犹影的诗句,便请父亲将他们读书的草屋取名影山草堂。从此影山草堂远近闻名。

六、就学紫泉

友芝九岁时,祖母去逝。父与俦仍在紫泉书院讲学,友芝随读,结识不少师友,受益匪浅。

七、八岁出众

八岁时,除《六经》外,增读《四书》并开始学《苍雅》文字之学,由于他聪慧,记忆力强,进步很快,常受到长辈嘉奖。加上自小尊老爱幼,深得乡里好评。

八、嘱咐订亲

一天,父亲的同年好友夏鸿时来访,见友芝在读《尚书》,于是举书中成语命对。友芝所答深称夏意,当即答应将其三女许配给友芝为妻。这年,友芝十一岁。

九、移家遵义

友芝十三岁,父莫与俦被选为遵义府学教授,友芝与母亲及弟妹共八口人随父到遵义上任。嫡母及兄长仍留在兔场家中。

棠荫攻读

教授署内有一“堂荫书屋”,友芝在这里读书时结识了比他大五岁的郑珍(字子尹),在父亲提倡朴学精神,实事求是研究文化遗产的严格教育下,饱览群书,打下了做学问的基础。

十一、回乡考学

道光六年(1826年)春,友芝回独山,考补州学弟子员(秀才),颇有文名。在家乡拜望亲人和学友后,友芝仍返回遵义继续攻读。

十二、乡试中举

1831年,友芝21岁,在省城贵阳参加辛卯科乡试,考取第十一名举人。其试卷深受荐卷房师胡芸阁(字达源)同考官吴雪兰(字蒿梁)的赏识。

十三、迎取芙衣

1832年春,友芝与夏鸿时季女夏芙衣结婚。在父亲影响下,淡漠科举功名,着力钻研许、郑之学,劳及列史,诸子百家,诗古文辞。

十四、初次授徒

遵义县学训导胡秉钧(字退思,号理轩)是友芝父亲同年举人,因十分赏识友芝的学问,故特将儿子胡长新送到莫家拜友芝为师,友芝时年24年。

十五、郑莫齐名

郑珍、莫友芝常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尤其在朴学方面,互相砥励。“由是,遐尔知名,道光中,黔中言学者,人以郑、莫两名并称。”

十六、会试落第

道光十六年(1836年),友芝在京参加恩科春试不中。落第归来后,父不在意,鼓励他应潜心治学,方成大器。

十七、两次进京

道光十八年(1838年)郑珍、莫友芝再次进京,参加戊戌春试,由于不愿奔走钻营,而双双落榜,通过这场考试,增加了他们对科举制度不满。

十八、编著生涯

回到遵义后,适逢贵州巡抚倡议各府州修志。遵义知府平翰久慕郑、莫之名,特聘请两人共同主编《遵义府志》。由此友芝才过了几年既繁忙,又安定的采访编纂生涯。

十九、禹门题壁

1839年秋,友芝,郑珍等人采访资料时到遵义沙滩禹门寺内小坐,受到寺僧的热情招待,应邀在崖壁上作书。友芝写的是隶书,落款“紫泉莫友芝”(此摩崖至今尚在)

忧国忧民

鸦片战争中方的失败,表露了清廷的腐败无能。友芝在一篇文中说:“庚辛以降,海波方扬,水衡告匮,半壁东南,无宁日”。可见其忧国忧民之心。

二十一、友芝执教

1841年,友芝与郑珍合纂的《遵义府志》完稿付刻。而友芝父、母也相继去逝,全家生活重担落在友芝肩上。1832年秋,友芝受聘继其父主讲湘川书院,步入执教生涯。

二十二、麻哈省亲

1845年冬,友芝夫妇回到麻哈(今麻江)高枧探望久别十年的岳父母,愉快地直坐到次年春节后方依依不舍地返回遵义。

二十三、曾莫订交

1847年春,友芝第三次在京参加春试,仍未考上。一天,在琉璃厂书肆跟翰林院侍讲学士曾国藩(字涤生)相遇,偶然谈起汉学门径,国藩大惊,叹道:黔中固有此宿学耶逐订交结为友好。

二十四、营建新居

1850年夏,友芝一家被迫搬出租赁十年的破旧官屋,在遵义碧云山下借贷另建几间茅屋居住。新屋落成后,友芝仍用“影山草堂”之名并亲书匾额悬于檐下,表达了对家乡的一种怀念。

二十五、高枧吊唁

1852年,友芝岳母、岳父相继去逝,友芝两下高枧祭奠,感慨良多,是年,友芝的《_亭诗钞》和郑珍的《里经巢诗钞》问世。

二十六、诵读围城

咸丰四年(1854年),桐梓县斋教领袖杨风起义,攻占桐梓,仁怀后,大举围攻遵义城。“围城数月,友芝读书其中,镇定自若。”他在《遵乱纪事》二十六首诗中,对官兵残害百姓,腐败无能和对起义军的军纪严明,作了如实的反映。

二十七、草堂被毁

咸丰五年(1855年),贵州各地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友芝家乡兔场于八月被焚烧,影山草堂及房屋均化为灰烬。友芝次年方得信息,悲痛不已。

二十八、执教贵阳

1857年,贵阳知府刘书年经郑珍介绍,聘请友芝到贵阳府署当家庭教师。其时,六弟庭芝也在贵阳教私塾,友芝只身到贵阳后,和六弟共住,加上东家的敬重,心情感到很舒畅。

二十九、京师会友

家教一年半后,友芝携次子绳孙再次进京参加春试,此次虽未录取,但其文章才华都震动了京师,不少当代名人如翁同_,张之洞、郭嵩焘等争相与友芝交往。

避乱出都

友芝在京一年,目睹内忧外患日深,英法联军又已进逼天津塘沽,时局紧张。打听到九弟祥芝正在安徽怀宁任职,遂题诗赠众师友离京南下。

三十一、独树怀人

友芝父子出京后,途宿河南独树驿站,沿途见村村绿林中结满金黄柿子,绳孙不识,误以为江南桔,引发了友芝思乡怀人之情。写下了《独树寄芙衣》五绝六首,以寄托相思之情。

三十二、兄弟相聚

1860年11月,友芝于大雪节到达怀宁县临时治所石牌,见到了一别三年的九弟祥芝。看到治所社会秩序稳定,足见祥芝治理有方,感到十分欣慰。

三十三、太湖叙旧

湖北巡抚胡林翼,早年曾在贵州作官,向慕郑、莫之名。知友芝在怀宁祥芝处,遂相邀到太湖作客,友芝只好将次子绳孙留在怀宁,只身来到太湖行营与胡共叙离别之情。

三十四、武昌校书

数月后,友芝随胡林翼回到武昌,应胡之邀请入住抚暑丛桂园,为胡校刊《读史兵略》。先编成先秦至五代部分共四十六卷,交付工匠刻印成书。

三十五、曾幕作客

1861年7月初,友芝父子由武昌乘船沿江东下,到达东流大营,会见阔别十年的老友曾国藩。曾因友芝不愿为其撰文稿,故留友芝在幕府作客卿,以便早晚得时相见。

三十六、夫妻重会

同治元年(1862年)秋,友芝移居安庆,十月初,长子彝孙奉其母、婶、携弟、妹逃乱,经重庆沿江东下,辗转抵达安庆,友芝终于会见了阔别多年的妻小。

三十七、安庆团圆

祥芝家小也同时抵达安庆,从此,友芝,祥芝两家妻子儿女得以团聚,皆大欢喜。十月中旬,友芝妹婿黎庶昌(字纯斋)也来到安庆大营,得以与友芝相聚,令友芝喜出望外。

三十八、寄寓金陵

同治三年(1864年)秋,友芝一家迁居金陵,并将他的书斋仍题名《影山草堂》,以示对故乡的怀念,安静地过读书写作的青灯黄卷生涯。友芝同时被曾国藩聘为金陵书局总校勘。

三十九焦山感世

友芝安居金陵后,即到镇江、杨州两地搜寻遗书,途中游览了饱受战火摧残的金山市以及林木葱郁,寺庙未遭破坏的焦山游览胜地感慨良多,写下了《金山》、《焦山》怀古长诗,以扬情怀。

遍历苏杭

在寻访古旧遗书中,友芝数次历经镇江、扬州、泰州、南通、常熟、苏州、上海、杭州等地,收获不小。同时也留下了几十首记游诗篇。

四一、失子伤怀

1869年冬,湖北巡抚何_及学使张之洞在武昌创建“文昌书院”,来信邀友芝任山长。次车春,友芝到武昌,谢绝了担任文昌书院主讲的相邀。返回金陵后,得知长子彝孙已于半月前病故,年仅28岁。致使年迈体弱的友芝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打击。

四二、病逝兴化

同治十年(1871年)秋,友芝感冒风寒,医药不治,遂于九月十四日末时卒于舟中,享年61年。

四三、魂归青山

友芝逝后,灵枢暂停金陵莫愁湖畔,曾国藩等好友亲到灵前祭奠。次年春,弟祥芝辞去江宁县令,偕侄儿绳孙扶枢亲送到遵义青山归葬。

四四、名垂青史

友芝在学术和文学艺术上多方面的成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影山文化,对贵州文化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后人誉人“西南巨儒”而名垂青史。

代表诗作

戏书眼中草木

盈盈金钱花,帖地不可拾。

婉婉燕支花,含香待秋入。

若榴叶披蕤,商陆花懒散。

荣落无人怜,伴我萧斋晚。

有感二首选一

海腥吹入汉宫墙,无复门关亦可伤。

杂种古来忧社稷,深仁今日太包荒。

羽林说卫存文物,车驾巡秋冒雪霜。

卧榻事殊南越远,可容鳞介溷冠裳。

南阳道中

白水南流送客行,西移沙岸复东倾。

十年村落生兴废,百里蒹葭管送迎。

疆里久荒申伯国,夕阳谁问汉家营。

草庐一片躬耕地,尽与途人说大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4195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2
下一篇2023-10-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