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第一世 那一世,你为古刹,我为青灯;那一世,你为落花,我为绣女;那一世,你为青石,我为月芽儿;那一世,你为强人,我为骏马。我知道,我将生生世世与你结缘。于是我跪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在最美丽的时候遇见你,求他让我们结一段美丽情愫。佛于是把我变成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关下,我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期盼,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泪水。然而你,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我于是这样枯萎了,在我死去的那一瞬间,我看清了你脸上的惊讶,你捧起我的枝叶,泪湿衣襟。那一刻,我含笑。回到佛前,我泪垂不止,长跪不起。佛垂首,叹息。 三生石第二世 那一世,你为皇帝,我为战俘,你是那样意气风发,少年得志。在我父兄叛乱后,你怒发冲冠。我满身愧疚,满身痛楚。你杀光我的族人,抢掠我回宫,带回一个满身素缟的异族王妃。 你说,你等得好苦,你会爱我,照顾我,生生世世长相厮守。是的,我爱你,在生命的轮回中,我是经过了怎样的期盼与你相逢啊。 然而我,抽出你腰间的匕首刺入自己的心脏。我无声的睁大双眼,轻声说:“对不起。”是的,我就这样自绝在你面前,我很残忍,弥留中,我看到你莫大的悲愤与哀伤,我听见整个宫殿回荡着你无助的哀啸,你咬破中指,将一滴鲜血点在我的手腕,指天发誓,以此为印,永不弃我,那一刻,我心碎了, 你还记得吗这是三生石上的第二世。 三生石第三世 我与苦海中挣扎沉浮,哀求了700年,佛终于肯原谅我,向我伸出莲花圣手,让我再次与你相遇,然而你却不记得我了。轻扶手腕,那血红胎迹竟在发烫。为了这前世未了的溯源,我在你孤傲的身姿下握住一把残破旧事。对我微笑吧,即使那微笑里有千里的距离,我也心动。对我怒视吧,若那怒视里有痴心的责备,我亦无悔 然而你只是漠视。每日夜里,我含泪祈祷神明,如果你看了我一眼,我就会幸福的死掉,如果你不看我,我就会痛苦的死掉。是不是爱一个人就是这样生生死死而又心甘情愿?而你,仍然漠视。我等待的心 痛苦又幸福,我微笑地看你从我身边无视地走过,看着你的目光从我头顶越过,有你存在的故事里,怎样的结局都好 夕阳温柔,听耳边许多新鲜又陌生的笑声响起。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大概是在冯梦龙的“三言”中,我最早知道“三生石”的故事。也许是西湖人文景观太丰富了。“三生石”在杭州是没有任何名气的,问了好几位杭州朋友,竟也不知“三生石”究竟在何处。好在天竺倒是常去游览的,我想附近居民总该知道吧! 7月的一天,我终于在三天竺(法镜寺)后右侧的一块废弃的茶园寻到了三生石。环顾四周,乱石纵横,杂草丛生,荒芜不堪。不消说,定然是游人罕至了。珍宝混同顽石,见弃如此,令人心痛不已。 三生石是一块状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三个红色的篆字——“三生石”碗口般大小,刻在内侧很不显眼。石头较光滑的一面,镌刻上一段碑文: 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掉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诵读碑文,感慨系之。骨子深处,它是在歌颂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 人生在世,如果只是穿衣吃饭,结婚生子,那与动物何异?人生最大的乐趣、最大的意义就在“情义”二字。读过《红楼梦》的人当记得,作品中的主人公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由来原是为了还情义债。小说写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赤霞宫中有位神瑛侍者常在灵河边行走,看见这株仙草可爱,就每日用甘露灌溉它。后来,神瑛侍者下凡出去了,成为荣国府贾政的公子——贾宝玉。这受过神瑛侍者恩惠的绛珠仙草因得甘露滋润,脱胎成人。只因要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下凡来了,这就是江南苏州林家的女公子——林黛玉。这故事当然是虚构的,但耐人寻味。细想想,人到世上走一遭,不就为了还几份情义债么?人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身分,就有多少种情义债。你是儿子,要还对父母的情义债,你是妻子,要还对夫君的情义债,你是人家的朋友,要还对朋友的情义债,你是公民,要还对国家的情义债……还债是天经地义的事,至于债务由来,或为前世的命定,或为后世的缘分,又有多少道理可以讲清?情义债非经济债,是没有办法量化,也无法对等的。如果要有个衡量,那只有用心去衡量了。我总觉得情义债有种绝对性,它不容说清,也不容量清。人类的重大活动,举凡政治、军事、经济、科技,都不能脱尽情义债。 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荣誉,地位,金钱?都不是。只要是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的人都会知道:情义最重。“三生石”的故事反映的不就是人们这种美好的愿望么?和尚圆泽以“三生”酬报李源的友谊,其情之高,其义之厚,无法衡量,真可谓情天义地!
百分之百肯定哦~~~~~
片名:青春的陷阱
编剧:金秀贤
导演:郑世浩
演员:沈银河 李钟原 刘晓贞 全光烈 金武生
青春的陷阱剧情介绍:
善良纯朴的润姬生活在姨妈家,自强不息的她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在校园里,润姬喜欢上了东宇为了资助东宇,润姬在好朋友秀燕的帮助下,在韩国一进商船集团找到了工作,担任董事长秘书。退役后的东宇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和润姬同在一家公司,担任美洲出口部代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现任会长的侄女鲁永珠。东宇想通过这个傲慢利己的女人步入上等社会,终于,润姬意外地发现东宇竟然在积极争取和鲁永珠结婚。经过几番劝说男友毫无所动,润姬很绝望,他不能放弃和老板女儿结婚,不愿意放弃改变自己命运的良机,但他许诺自己会负责润姬和女儿的生活费用。
润姬见不能阻止东宇和永珠结婚,只好默默地离开。小女儿惠林经常议论爸爸,要求见到自己的爸爸。执着的永珠不了解内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定要和东宇成亲。从美国分社回到汉城的哥哥永国欣赏妹妹追求个人幸福的态度,他就是一个门当户对婚姻的典型受害者,当年在母亲的压力下他被迫和一个他不爱的政治家的女儿结婚,因此才变成了今天这样的一个不求上进的花花公子。
永国对上班没有什幺热情,他最大的热情似乎就是追求自己的女秘书润姬,他毫不掩饰自己多年来对润姬的倾慕。女儿惠林在一次意外中不幸死亡,润姬首先想到的是让孩子和父亲见最后一面,立刻通知东宇。东宇接到通知纸条竟然把它当做润姬想见他设的骗局而根本不予理会,仍与永珠约会。苦苦等待的润姬非常痛苦,怀着对女儿巨大的愧疚,将她的骨灰撒到山上。女儿的离去,倾覆了润姬最后的精神支柱,她发誓,要让姜东宇的无情付出最大的代价。为惠琳的死而遭到强烈打击的润姬,为了报复东宇,想藉此机会达到目的。
润姬只想利用永国,但不想伤害到他。在交往中,永国的柔情渐渐温暖了润姬那颗冷漠的心,逐渐被永国那份真诚所打动,最后真正的爱上他,双方宣布结婚,这消息令东宇措手不及。这时润姬的好友秀燕打抱不平,把润姬和东宇关系的事实真相告诉永珠,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之中,一方面她同情润姬,希望她能使自己的哥哥幸福,另一方面她还是爱东宇,尽管东宇骗了她。但为了哥哥的幸福,也被润姬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她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永珠对自己的爱,永珠的痛苦,让东宇无地自容,他不知道该怎幺安慰永珠,他愿意为永珠做任何事情,只要能让她好受一些。面对四个人的窘境,润姬愧疚,怕永国知道自己和东宇的关系,怕他知道自己真正的动机后心灵上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为了让大家都能从爱情的陷阱中挣脱出来,敢作敢为的永珠在哥哥永国和润姬就要结婚的前几天,踏上留学之路;而东宇也终于醒悟,重心振作起来。真心相爱的润姬和永国组成一个非常幸福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爱的结晶……
善良纯朴的润姬(沉银河饰)生活在姨妈家,自强不息的她顺利的考上了大学,在校园里,润姬喜欢上了东宇(李钟原饰)为了资助东宇,润姬在好朋友秀燕的帮助下,在韩国一进商船集团找到了工作,担任董事长秘书。退役后的东宇大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和润姬同在一家公司,担任美洲出口部代理。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现任会长的侄女鲁永珠(刘晓贞饰)。东宇想通过这个傲慢利己的女人步入上等社会,终于,润姬意外地发现东宇竟然在积极争取和鲁永珠结婚。经过几番劝说男友毫无所动,润姬很绝望,他不能放弃和老板女儿结婚,不愿意放弃改变自己命运的良机,但他许诺自己会负责润姬和女儿的生活费用。 润姬见不能阻止东宇和永珠结婚,只好默默地离开。小女儿惠林经常议论爸爸,要求见到自己的爸爸。执着的永珠不了解内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定要和东宇成亲。从美国分社回到汉城的哥哥永国(全光烈饰)欣赏妹妹追求个人幸福的态度,他就是一个门当户对婚姻的典型受害者,当年在母亲的压力下他被迫和一个他不爱的政治家的女儿结婚,因此才变成了今天这样的一个不求上进的花花公子。 永国对上班没有什幺热情,他最大的热情似乎就是追求自己的女秘书润姬,他毫不掩饰自己多年来对润姬的倾慕。女儿惠林在一次意外中不幸死亡,润姬首先想到的是让孩子和父亲见最后一面,立刻通知东宇。东宇接到通知纸条竟然把它当做润姬想见他设的骗局而根本不予理会,仍与永珠约会。苦苦等待的润姬非常痛苦,怀着对女儿巨大的愧疚,将她的骨灰撒到山上。女儿的离去,倾覆了润姬最后的精神支柱,她发誓,要让姜东宇的无情付出最大的代价。为惠琳的死而遭到强烈打击的润姬,为了报复东宇,想藉此机会达到目的, 润姬只想利用永国,但不想伤害到他。在交往中,永国的柔情渐渐温暖了润姬那颗冷漠的心,逐渐被永国那份真诚所打动,最后真正的爱上他,双方宣布结婚,这消息令东宇措手不及。这时润姬的好友秀燕打抱不平,把润姬和东宇关系的事实真相告诉永珠,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之中,一方面她同情润姬,希望她能使自己的哥哥幸福,另一方面她还是爱东宇,尽管东宇骗了她。但为了哥哥的幸福,也被润姬的真诚和善良所打动,她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永珠对自己的爱,永珠的痛苦,让东宇无地自容,他不知道该怎幺安慰永珠,他愿意为永珠做任何事情,只要能让她好受一些。 面对四个人的窘境,润姬愧疚,怕永国知道自己和东宇的关系,怕他知道自己真正的动机后心灵上会受到更大的伤害。 为了让大家都能从爱情的陷阱中挣脱出来,敢作敢为的永珠在哥哥永国和润姬就要结婚的前几天,踏上留学之路;而东宇也终于醒悟,重心振作起来。真心相爱的润姬和永国组成一个非常幸福美满的家庭,幸福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了爱的结晶……
该剧背景
24集韩剧《青春的陷阱》由西安泰伦影视公司引进,该剧在韩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曾创下66%收视率。《青春的陷阱》女主角润姬的扮演者沈银荷充满了东方女性的气质,温柔贤惠,善良多情,特别是她的笑容,像孩子一般天真。她曾主演过电视剧《可爱的女人》、《白夜398》、《M》,**《八月的圣诞节》和《美术馆挨着动物园》等多部韩国经典的影视作品。李钟原是韩国著名的冷面小生,在《青春的陷阱》中,他塑造了一个为了满足个人的野心,而不惜抛弃爱情的“东宇”形象。担任导演的郑世浩曾以古装剧《洪吉童》获得青龙**节的导演奖。而该剧的编剧是韩国著名的剧作家、有语言大师之称的金秀贤。他在韩国作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韩国人心目中最优秀的剧作家。韩剧以浪漫惟美、清一色的俊男美女、贴近生活等特点在中国荧屏站住了脚。看韩剧的感觉就像是在理想与现实中游走,每次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都会情不自禁地拿自己的生活与剧中人作比较。《青春的陷阱》又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当代韩国青年人生活的窗口。故事虽然发生在韩国,但是中国的青年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青春的陷阱”,实际上这是一个铺满鲜花的“陷阱”,在金钱的诱惑与感情的边缘上该如何把握住自己?
三生石的传说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
命的精魂,历经两世而不改变,读事令人动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
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
住在寺里修行。
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
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
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
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
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
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
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
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
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
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
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
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
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
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
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
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
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
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
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
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
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
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真有三生石吗?
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
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
称为 “三生石”。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
一块顽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前生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
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
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
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
“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
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些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
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
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
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
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
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会说:
“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
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
临刑时也会大喊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三生
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
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
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地做仇敌也是可能的……
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
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 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 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 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 爱前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
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
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
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欲而正性命。当知轮
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回爱
生,命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
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
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
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
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人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
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
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是这样了。人的一生像行
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
(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比喻,真是优美极了。
在杭州灵隐寺后确有其石
三生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 圆泽和尚 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僧 圆 泽 传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
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
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1、三生石的传说
人死后,走过黄泉路,到了奈何桥,就会看到三生石。它一直立在奈何桥边,张望着红尘中那些准备喝孟婆汤、轮回投胎的人们。
传说三生石能照出人前世的模样。前世的因,今生的果,宿命轮回,缘起缘灭,都重重地刻在了三生石上。
千百年来,它见证了芸芸众生的苦与乐、悲与欢、笑与泪。该了的债,该还的情,三生石前,一笔勾销。
2、现实中的三生石
三生石是一块状貌奇钦奇磊落的巨石,在与飞来峰相连接的莲花峰东麓,是“西湖十六遗迹”之一。该石高约10米,宽2米多,峭拔玲珑。石上刻有“三生石”三个碗口大小的篆书及《唐·圆泽和尚·三生石迹》的碑文,记述“三生石”之由来。石上多唐、宋时的题词石刻,大多已不可辨认,只有元至正元年(1341年)秋九月太史杨瑀、翰林张翥等人的题词仍清晰可见。
缘定三生的故事
师名圆泽,居慧林,与洛京守李源为友,约往蜀山峨嵋礼普贤大士。师欲行斜谷道,源欲沂峡。师不可,源强之,乃行。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婴汲水,师见而泣曰:“吾始不欲行此道者,为是也,彼孕我已三年,今见之不可逃矣,三日浴儿时,顾公临门,我以一笑为信。十二年后,钱唐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言讫而化。妇既乳儿,源往视之,果笑,寻即回舟。如期至天竺,当中秋月下,闻葛洪井畔有牧儿扣角而歌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用论,惭愧情人远相访,些身虽异性常存。”源知是师,乃趋前曰:“泽公健否?”儿曰:“李公真信士也,我与君殊途,切勿相近,唯以勤修勉之。”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寻已遍,欲回烟棹上瞿塘。”遂去,莫如所之。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历经两世而不改变,读事令人动容。
富家子弟李源,因为父亲在变乱中死去而体悟人生无常,发誓不做官、不娶妻、不吃肉食,把自己的家捐献出来改建惠林寺,并住在寺里修行。寺里的住持圆泽禅师,很会经营寺产,而且很懂音乐,李源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常常坐着谈心,一谈就是一整天,没有人知道他们在谈什么。
有一天,他们相约共游四川的青城山和峨眉山,李源想走水路从湖北沿江而上,圆泽却主张由陆路取道长安斜谷入川。李源不同意。圆泽只好依他,感叹说:“一个人的命运真是由不得自己呀!”于是一起走水路,到了南浦,船靠在岸边,看到一位穿花缎衣裤的妇人正到河边取水,圆泽看着就流下泪来,对李源说:“我不愿意走水路就是怕见到她呀!”李源吃惊地问他原因,他说:“她姓王,我注定要做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所以她怀孕三年了还生不下来,现在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再逃避。现在请你用符咒帮我速去投生,三天以后洗澡的时候,请你来王家看我,我以一笑作为证明。十三年后的中秋夜,你来杭州的天竺寺外,我一定来和你见面。”
李源一方面悲痛后悔,一方面为他洗澡更衣,到黄昏的时候,圆泽就死了,河边看见的妇人也随之生产了。三天以后李源去看婴儿,婴儿见到李源果真微笑,李源便把一切告诉王氏,王家便拿钱把圆泽埋葬在山下。李源再也无心去游山,就回到惠林寺,寺里的徒弟才说出圆泽早就写好了遗书。
十三年后,李源从洛阳到杭州西湖天竺寺,去赴圆泽的约会,到寺外忽然听到葛洪川畔传来牧童拍着牛角的歌声:
我是过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赏月吟风的往事早已成为过去;惭愧让你跑这么远来探望我,我的身体虽变了心性却长在。
李源听了,知道是旧人,忍不往问道: “泽公,你还好吗?”牧童说:“李公真守信约,可惜我的俗缘未了,不能和你再亲
近,我们只有努力修行不堕落,将来还有会见面的日子。”随即又唱了一首歌:
身前身后的事情非常渺茫,想说出因缘又怕心情忧伤;
吴越的山川我已经走遍了,再把船头掉转到瞿塘去吧!
牧童掉头而去,从此不知他往那里去了。
这个故事歌颂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情义。圆泽禅师和李源的故事流传得很广,到了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还留下一块大石头,据说就是当年他们隔世相会的地方,称为 “三生石”。
真有「三生石」吗?
“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玩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生前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缘订三生”的俗话就是这样来的。
前面说过,这个故事很可能是真实的,但不管它是不是真实,至少是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中国人建立了深刻的伦理、生命、哲学,乃至于整个宇宙的理念,而这正是佛教的一种入世观照和慧解。
我们常说“七世夫妻”,常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常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常说“缘订三生,永浴爱河”……甚至于在生气的时候咬牙说:“我死了也不会放过你!”在歉意的时候红着脸说:“我下辈子做牛做马来报答你!”在失败灰心丧志的时候会说:“前辈子造了什么孽呀!”看到别人夫妻失和时会说:“真是前世的冤家!”
这种观念在中国是无孔不入的,民间妇女杀鸡杀鸭时会念着:“做鸡做鸭无了时,希望你下辈子去做有钱人的儿子。”乃至连死刑犯临刑时也会大吼一声:“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所以,“三生石”应该是有的。
其实,轮回与转世都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佛教里认为有生就有死,有情欲就有轮回,有因缘就有果报,所以生生世世做朋友是可能的,永生永世做爱侣也是可能的,当然,一再的做仇敌也是可能的……但生生世世,永生永世就永处缠缚,不得解脱,唯有放下一切才能超出轮回的束缚。
在《出曜经》里有一首谒,很能点出生死轮回的本质:
伐树不尽根,虽伐犹复生;
伐爱不尽本,数数复生苦。
犹如自造箭,还自伤其身;
内箭亦如是,爱箭伤众生。
在这里,爱作欲解,没有善恶之分,被仇恨的箭所射固然受伤,被爱情的箭射中也是痛苦的,一再的箭就带来不断的伤,生生世世地转下去。
另外,在《圆觉经》里有两段讲轮回,讲得更透彻: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且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
"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可见,轮回的不只是人,整个世界都在轮回。我们看不见云了,不表示云消失了,是因为云离开我们的视线;我们看不见月亮,不表示没有月亮,而是它运行到背面去了;同样的,我们的船一开动,两岸的风景就随着移动,世界的一切也就这样了。人的一生就像行船,出发、靠岸,船(本性)是不变的,但岸(身体)在变,风景(经历)就随之不同了。
这种对轮回的譬喻,真是优美极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