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准备一定数量的鲜花
鲜花至少应准备两把以上,可反复使用。首次使用实在新娘到达新房时向新娘鲜花;第二次是新郎新娘到达结婚典礼地点时向新郎新娘献花;第三次是结婚典礼开始后小朋友向新郎新娘献花。此外,新郎新娘向父母、向歌手等人表示谢意都需要献花。
2、准备足够的红纸
用于写对联。对联幅面大小应视所贴的地点而定,典礼台前及饭店大门或院落大门等大场面对联用大幅红纸,新房及洞房用中幅或小幅红纸。
用于书写各类说明。为了显示婚礼的吉祥,书写婚礼期间各种说明均用红纸,如宾客座次安排、婚礼程序、车号、桌号标签等。
用于扎红花、剪双喜字。常用红花有:轿车用大红花、典礼台前特号大红花、胸花;婚礼双喜字多为手工剪制,字体大小应视所贴场所而定。常用双喜字有:典礼台前特大双喜字、院内、房门、窗子贴的普通双喜字,随嫁物品所用双喜字等。
用于包各类红包。红包类别通常有:赏金红包;糖果、香烟、瓜子、花生红包;其他赏品红包。
用于垫糖果盘。婚礼中装糖果、香烟、瓜子、花生用的盘子通常用红纸垫底,新郎新娘敬酒时用于装酒具的盘子通常也用红纸垫底。
3、准备一定数量的撒花
传统结婚用的撒花多为个人手工制作,通常是将鲜花或彩纸剪碎后做成。鲜花剪碎后洗净晾干,彩纸应选用不易掉色的,以免碎花或彩纸掉色沾染衣服。现在结婚用的彩色合成泡沫喷射用品或撒花可在婚礼用品店或花店等礼品店购买,不仅花色艳丽、品种繁多,而且不掉色,不沾染衣服。撒花通常分2-3次抛撒或喷射,首次是在新娘到达新房时往新郎新娘身上抛撒;第二次是新郎新娘到达结婚典礼地点时抛撒;第三次是新郎新娘进入结婚典礼大厅时抛撒。
4、准备一定数量的鞭炮(禁放城市无此项准备)
通常分3次鸣放,首次鸣放是新娘到达新房时鸣放;第二次是在新郎新娘及新娘家人到达结婚典礼地点时鸣放;第三次是主持人宣布结婚典礼正式开始时鸣放。
5、准备足够的红布或红绸缎
红布在婚礼上用途有多种,有的用来给新郎当红腰带(5尺),有的用做红盖头,有的用做新郎牵引新娘入洞房的红帐,有的用于包装简单的婚礼用品等。
6、准备一定数量的饮品
视宾客多少准备充足的饮料(茶、汽水、香槟或啤酒等)。
7、准备一定数量的香烟
通常为吉庆、红双喜、红梅、红三环、红河、红塔山等带喜庆字样的香烟。
8、为婚礼服务人员准备一定数量的劳务费和婚礼赏金
用红纸包好,并做上特殊的标记,其中金额多少自己必须清楚,以免临时出差错。
9、准备一定数量的瓜子、花生及喜糖
婚礼进行中1份,给有关客人捎带1份,婚礼后分发给亲朋好友1份。
10、准备充足的桌椅或凳子、餐具及酒具
如果在家里举办喜宴,由于客人较多,日常的桌椅、餐具往往满足不了需要,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11、准备一定数量的气球
轿车两侧各挂一只,或充氢气释放空中。
12、准备新郎新娘替换的服装
一是新郎在新娘家更换的服装,如上衣、裤子、鞋子、红袜子、红腰带;
二是新娘在婚礼结束后更换婚纱便装,通常为红段子连衣裙、旗袍或红棉衣、红棉袄等。(wed114婚嫁百科)
夏天女生参加婚礼穿可以穿:
1、连衣裙
连衣裙适合任何场合的服装,因此参加婚礼可以选择一条连衣裙,连衣裙的材质有很多种,比如:雪纺、棉麻、绸缎、布等。但是要避免白色、红色,不要和新娘穿一样的颜色。
2、套装
所谓的套装是有上下衣裤配套、衣裙配套、外衣和衬衫配套的衣服,套装一般是两件套,当然也有三件套款式。套装一般由同色同料或造型格调一致的衣、裤、裙等搭配。参加婚礼穿套装,给人整齐、和谐、统一的感觉。
3、旗袍
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凸显出东方女性的身材的特点,参加中式婚礼穿旗袍最合适了。旗袍追求细节上的完美,夏季去参加婚礼穿旗袍最合适不过了。
4、小礼服
小礼服轻巧、舒适、自在。小礼服的长度会因不同时期的服装潮流而变化,适合在隆重的婚礼场合穿,小礼服采用高档的衣料以及贴身的剪裁设计,可以说既低调,又重视。
5、套裙
套裙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女式西装上衣和一条裙子进行搭配;另一种是女式西装上衣和裙子成套设计。穿套裙会有一种出席正式场合的感觉,符合去婚礼的装扮。
6、时装
时装是指款式新颖的衣服,在款式、造型、色彩、纹样、缀饰等方面不断要求变化创新和标新立异。夏季参加婚礼想让让人眼前一亮,穿出自己的风格,时装是最好的选择。
按照我国大部分地区风俗,迎亲时间一般是在举行婚礼当天的上午。受古时抢婚遗俗(抢婚多是在晚上进行)的影响,过去许多地方流行在天亮或日出之前将新娘迎娶回家的习俗,由于这种做法不合理,目前此种习俗已基本不存在。迎亲队伍多是在早饭后出发,具体时间视路途远近和迎亲交通工具的快慢而定,只要在中午以前(一般是在1011点之间)将新娘迎娶到家就行。
关于迎亲队伍的组成,各地大同小异,一般包括:新郎、司仪、男宾相、女迎娶、押车男童、乐队(现多为用录音机放音)及摄影、录音、录像人员。
关于迎亲队伍的排列形式不论迎亲工具是自行车还是小汽车,一般都应为“一”字型,避免双车或多车并行(如此排列,一为方便交通,但主要的是为显示迎亲队伍庞大、壮观)排列顺序,去回时大体相同,以合理、方便为准。迎亲车队的排列顺序可作如下安排:
1、去时
第一辆:内坐放音、录音、摄影、摄像人员,以方便操作。新郎也可乘座这辆车,以便领路。如人员较多,可用面包车。
第二辆:新郎、司仪。
第三辆:男滨相、押车男童。第四辆:女迎娶。
2、回时
第一辆:司仪、放音、录音、摄影、录像人员。
第二辆:新郎、新娘。
第三辆:男女滨相。
第四辆:女迎娶、押车男童
迎亲队伍应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除播放欢快、热烈,充满喜庆气氛的婚札用音乐外,如迎亲工具为自行车,应在新郎、新娘的车把上饰以中间结有大花的红绷缎布,其他人员的车把则系以小块红布条;如为小汽车或拖拉机,新郎新娘乘坐的车前头也应饰以中间结有大花的红绸缎布,有的还在后车窗上贴以大红“囍”字,其他车辆则可不饰红布,此外,不论是6行车还是小汽车、拖拉机,车辆是多还是少,都宜取双数,且尽量避免中途损坏或抛锚。
九九天空分享
泾阳县结婚习俗 发媒 结婚前,先由男方“发媒”(请媒人),向女方索讨开单。男方按开单备置衣物、首饰、绸缎布料,择吉日送去,此后,男方按双方子女生辰阖婚,选择迎娶吉日。 吉日选定后,及时用红帖通知女方,供女方裁决。女方若不放心,可另请阴阳先生复阖。红帖比一般信封稍大,中间写“喜两姓文章”,两边写“良缘结成两姓好,选择配就百年欢”,内装“听用全书”,其内容为“乾(男方)命××为良,坤(女方)命××吉祥;择定×月×日,合卺佳配为双;先期×时开脸,坐向东北吉昌;平时上下车轿,车口宜向南方;妨忌马前三煞,龙鼠猴相躲藏;路逢井石树宇,宜盖红花纸张;六位门神拦门,五谷草豆撒扬;进门先拜天地,首拜南方为良;房中坐局西北,待到×时梳妆;谨防产妇孕寡,远避乃为吉祥;此日三星高照,他年贵子临房。末尾还要写“天地氤氲,威恒庆会,金玉满堂,长命富贵”。 铺房 完婚吉日择定后,女方开始筹备“铺房”,为女儿置办嫁妆。 铺房之日一大早,乡邻亲朋赶来祝贺,馈赠(又称“看饭”或“洗头”)脸盆、衣架、衣服、床单、被面、布料、梳妆台、镜子、枕头、门帘等,弥补嫁妆不足。待嫁女子“开脸”、“盘头”后,下午上祖坟化纸拜祭。 请知客 完婚日前,主人请本族各户及左邻右舍届时帮忙,称为“请知客”。在所请知客中,主人挑选知书达礼、见多识广者任“知客头”,总揽过事大权,负责安排,进行具体分工。 接着由主家、同族长辈和知客头一起研究安排迎女、请乐人、婚庆仪式、新房布置、接媳妇等事宜。一切安排妥善,主家设宴招待知客。 烘房 举行婚礼的先一天晚上,新郎的同萃人,如姐夫、表兄、表弟、朋友等,聚于洞房,划拳喝酒,戏闹一番,给新房中增添喜庆气氛。 迎娶 旧时分亲迎和不亲迎两类。亲迎时男方备轿两乘,男乘青,女乘红;不亲迎时只备一乘花轿迎娶新娘。无论是否亲迎,均由乐人一路吹打开路。清末民国时,改用轿车(畜力)。建国后,请乐人吹打风习消亡。50—60年代,改用席棚马车或牛车;70年代,改用自行车。80年代后,改用吉普车、面包车等各类汽车。 迎娶新娘,新郎多由同辈陪同,但南塬一带,陪同者为新郎长辈。去时,要携带凤冠、霞帔、化妆用品等。轿(车)离开男方家门,进女方村口、到女方家门口,均要燃放爆竹。 轿(车)到门前,新娘在伴娘照料下,净面擦粉,更衣换鞋,蒙上盖头,向祖先跪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由伴娘(多是嫂子)搀扶,新娘走出家门,踏干草、过火堆后上轿。轿内须坐一小孩“挡轿门”,一般为新娘小弟或侄儿。进花轿时头朝轿外,背朝轿口。进轿后则面朝轿尾,放下轿帘。鞭炮声中起轿,新娘开始哭嫁。“哭嫁歌”内容各不相同,主要以新娘心境而定。新娘哭嫁,表示舍不得父母、兄嫂、弟妹,若上轿不哭,会被村人耻笑。 迎娶路上,若遇十字路口、大树、大石头、水井、庙宇,均要贴上喜贴,以示避邪。若与另一花轿队伍相遇,则被认为晦气,双方都必须停下,由新郎或迎女郎出面,作揖道喜,互换物件,以示大路通天,各走一边,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出丧,则被认为大吉大利。花轿中途不许落地,轿夫只能换人而不许歇脚。 轿至村口,鸣炮缓行,以示知家人,迎亲平安归来。至家门前,主家鸣炮迎接,迎亲者进屋喝茶抽烟。挡轿门的小孩,立于轿门前等候新郎赠红包。赠送红包后,轿门打开,送女客搀扶新娘出轿,娶女客随后,一手提斗,内盛麸子、豌豆、谷草及红绿黄各色碎纸片,一手向新娘头上身上抛撒,边撒边唱:“一撒麸子,二撒料,三撒媳妇下了轿”,“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随后,伴娘搀扶新娘,新郎紧随,慢慢步向花堂。傧相便宣读婚礼仪式开始。新郎面对祖先牌位磕头作揖、拈香祭酒,新娘起立,在傧相指导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最后夫妻互拜,礼毕入洞房。 新郎、新娘由娶女客带领,步向洞房。洞房新炕上放有花生、红枣、核桃等物。入洞房后,看热闹的人一拥而上,抢抓炕上的红枣、核桃、花生,娶女客便唱道:“七个核桃八个枣,生下娃娃满地跑”,“吃了核桃枣,两口子不准闹,白天闹,黑了好”。 随后进入新娘“吃冷馍生葱”、“梳头洗脸”、“揭碗”等耍闹程序。 入洞房毕,知客头便大声宣布开席。一般娘家客先坐,接着才是主家亲朋,最后招待乡邻知客。 婚宴名目繁多,好坏以其家庭状况而异。建国前,菜为“四碗四盘子”、“四桶一柱”、“八碗四盘子”。50—60年代,为“十三花”。80年代后,大多为“四到底”,讲究全鸡全鱼。 席间,新郎在看酒知客带领下,以亲疏远近、辈分高低,逐桌为宾客敬酒。 席罢,宾客回家,新郎在门口拱手相送,但新娘不出房门。 闹洞房 左邻右舍,不论尊卑长幼,连续三晚,每晚直至深夜。耍闹的手段多种多样,目的是让新娘新郎熟悉,促进夫妻感情。不论手段多么粗俗,新郎、新娘都不能生气使性子,否则就是失礼。闹的人越多,说明主家的人缘越好。 回门 完婚后的第二天,新郎携新娘去丈人家,称“回门”。回门时要带酒、肉、莲菜、糕点等礼品。旧时,来到女方家中,要向主堂行礼,向长辈、岳父母磕头。中午,岳父母设宴待新女婿,新女婿还要给新娘的弟妹赠礼。当天下午返回时,岳父母还要给女儿、女婿赠衣物。 建国后,旧的婚姻形式和礼仪逐步废弃。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行男女婚姻自由。青年男女结婚经人介绍或自由恋爱,双方经过一段时间了解后,如情投意合,到了法定婚龄,持村民委员会或单位介绍信到所在乡(镇)政府领取结婚证书。择日结婚,发喜糖、喜烟,宴请亲友。 近年来,提倡晚婚晚育,婚事新办,出现集体结婚、旅游结婚、夫妻同栽纪念树等新风尚。但结婚讲排场、彩礼升级的现象也同时存在。
关于彩礼大家各有各的说法?不管怎么样都不能亏欠人家有女儿的家庭,人家也好不容易把女儿养大,嫁给了你儿子,不给是对人家不尊重,根住自己的经济情况来商量一下,如果她老人家说要给,那最好还是根据当地的普遍情况。毕竟彩礼这个问题,古时候男方下聘礼,这是男方的诚意。那些个说女方要彩礼就不是真爱,就是贪钱爱慕虚荣的男人。我祝你们自己一辈子幸福。
感谢邀请,这个问题只有你们自己去解决,彩礼,真好听吖!我看你想钱想疯了吗?还不知道结果会这样,就说钱的事情,我早就说过了,买卖不成人情在,你自己去与对方说吧!不好意思哈!至于该给多少?我觉得这个要看个人情况了,毕竟婚姻不是买卖,没办法用金钱来做标准。按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给,让双方都能接受,日子还要过下去,夫妻双方恩爱比啥都重要。
应该不该要彩礼一直是争议比较大的一个问题,个人以为彩礼可以有,但是要有一个度,动辄几十万、上百万、要房、要车,是不合适的,要根据对方的家庭条件,以免给对方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从传统及习俗讲,给女方送彩礼没什么可置疑的。早先,男女定婚,隔若干年才结婚,男方每年春冬都要给女方送夏衣棉衣,还有零花钱。定婚需送绸缎布料八至十六件,钱币八十至三百二。
谢谢邀请,我是农村二云,说说的的看法,我感觉应该适当的给些彩礼,因为女方父母养育孩子不容易,当然男方父母也不容易,但是人家女方把养了20多年的大姑娘都给你们家了,难道你们不该表示一下倒贴的也大有人在。给一亿彩礼的也不是没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