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多久回一次娘家都很正常,这取决于女人自己的生活和选择。
当一个女人走进婚姻,生活的重心开始转移到自己的小家庭之中。可是回娘家是每一个已婚女人生活当中都不可避免的行为,究竟多久回娘家一次,需要看女人自己的选择和实际生活状态。
每个家庭的状况各有不同,生活状态也是千差万别。我和我爱人从小就认识,我们两家生活在同一个村里,结婚以后两个人一起在县城生活。生活虽然谈不上多富裕,可也应该算是幸福快乐。
我们在共同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生活也确实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觉得现在的生活就是我最想要的生活。
可是每个家庭的生活状态并不相同,我有个朋友爱人就是外地的,他们两个人生活状态一直都有些不太好,前两年刚贷款买房,生活压力非常大。
其实现实生活当中的每一个家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只是我们总觉得别人生活足够幸福,而自己恰恰是不幸福的那一个。
女人结婚之后,多久回娘家一次都很正常。我和我爱人是同一个村的,我们基本上每周末都会回家,有时在我家吃饭,有时去她家吃饭。我觉得这没有什么特别,她每周都回娘家,也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我朋友爱人是外地的,虽然现在交通条件已经逐步发达,他们也有自己的车,可是因为工作都比较忙,基本上半年才能回娘家一次。有时候还需要自己回去,我朋友都没时间陪她一起回娘家。
我嫂子虽然也是外地姑娘,可是与我们这儿相距并不是太远,一两个月回家一次,已经是她生活中的常态。
其实多久回一次娘家,对已婚女人来讲,并不是一个定数。如果生活不太忙,有时间且有金钱支撑,每周都回娘家,也不算太频繁;可如果现实生活无法支撑频繁的回娘家,那每半年或一年回家一次,也谈不上是一件坏事。
现实生活总是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或许有些人觉得每个月都应该回娘家一次,可是有些女生远嫁他方,每个月都回娘家,这根本就不现实。
你的生活状态决定了你可以多久回娘家一次,而是和你回娘家的次数,其实就是你生活中正常的节奏。
嫁人后回娘家感觉变了
嫁人后回娘家感觉变了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因为女人嫁人后,想要处理好破家和娘家的关系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很多人觉得回娘家感觉变了,因为和娘家的相处方式发生了变化,一起来看看原因吧。
嫁人后回娘家感觉变了1嫁人后和娘家相处的最好方式
女人结婚之后,平衡娘家和婆家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关系着婚姻的状态,如果可以平衡到位,婚姻也能够一帆风顺,少一些争吵和矛盾。
娘家是女人的前半生,结了婚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就不应该总是牵挂着娘家,偶尔的问候和关心是人之常情,在面对娘家提出的无理过分的要求时,要懂得拒绝。女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没有错,但是也要有自己的分寸,更要懂得凭自己的能力来报答父母。
结婚后,女人需要经营好自己的事业,凭自己努力赚钱,孝顺自己的父母。而不是一味地瞒着丈夫,或者拿婆家的钱来满足父母的要求。女人在对自己的家人付出的时候,也要多关心公婆,结婚的时候起,他们也成为了自己的家人,如果厚此薄彼,很容易让亲人之间生了隔阂。
所以在婚姻里一视同仁很重要,对双方的父母都付出一样的关爱,就能维持彼此之间的平衡。丈夫看到妻子爱屋及乌,孝顺自己的父母,将他们当作是自己的亲人,也会更加疼爱妻子作为回报,婚姻就会越来越幸福美满,其乐融融。
嫁人后如何孝顺娘家
该怎样就怎样,平时没事打个电话问候,过生日时买点礼物或给点钱。
对于婚姻,女人也需要与娘家保持距离,对父母有孝心是一种美德,但是不必事事都顺着母亲。
嫁人后娘家哪些忙不能帮
1、娘家人无底洞的借钱。
出嫁后,对于自己的父母,也不应该忘记的,也应该孝顺的,孝顺父母,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孝顺是孝顺,但却不能成为雨小。
如果父母没有父母的样子,父母只为男孩子考虑,你嫁人后,还要你出钱给哥哥、弟弟结婚,父母不心疼你的钱,总是无休止的问你要求,拿到钱后,马上拿去给你哥哥弟弟用。
本来这还没什么,可如果哥哥弟弟也不务正业,拿到你的钱,也不去做正经的事儿,三天两头去玩博,去打麻将,或者拿去吃喝玩乐,就像你的钱是白来的。当没钱了,就要求父母和你要钱。
甚至哥哥弟弟的结婚的钱,父母也想让你出,即使知道你困难,父母也是狠心要求你出钱。如果父母和哥哥姐姐成了要钱的无底洞,你再有钱,也承受不起的。如果是真的需要帮忙,你可要一定援助,但也要看情况,如果只是拿去挥霍,把你当成取款机,那你还是不要轻易给,否则你过得也很惨,甚至偶尔不给钱,他们还仇恨上你呢。
2、兄弟姐妹的一些无理要求,不能帮。
按道理来说,如果兄弟姐妹偶尔借钱,或者需要帮忙,是应该帮忙的。但是,如果他们每次借钱后都不想还,或者要求你无偿给钱,本来也没什么急事,就是觉得你有点钱,就是想白白的花你的钱,想拿你的钱去吃货玩乐。这样的情况,还是不要给的好,不能惯坏了他们,否则他们还仇恨上你呢。
如果真是急事,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一定帮忙,如果只是想白要拿去玩,那还是算了吧,别轻易妥协。
3、娘家的亲戚们的矛盾冲突时,不要轻易介入帮忙。
因为你不在娘家,对于具体的情况,也是不了解,而且你已经嫁人,你的参与,反而引起他们的排斥,觉得你多管闲事,你的帮忙,不仅无法获得他们的好感,反而对你仇恨呢。这种忙,帮了,只会增加自己的烦恼呢。
为什么嫁人后和娘家越来越疏远
1不是女儿疏远娘家,是父母先把女儿当成外人。
2娘家不公平对待外孙,让女儿感到寒心。
3重男轻女,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嫁人后回娘家感觉变了2一、角色的转变
在没有结婚之前,女儿都是父母的小棉袄,家中最疼爱的宝贝。所以无论女儿做什么事,父母都会听。但是!结婚之后,你就已经不是所谓的小宝贝,而是长大成人,要为人妻为人母,如果你还当做自己是小宝贝,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回娘家,告诉自己的父母,那你就是没长大,是个妈宝女,所以行事之前,千万要明白自己的立场。
二、努力经营小家
都知道男人结婚有担当,要赚钱养家,要照顾妻子。而妻子也同样有责任,要生儿育女,要照顾家庭。既然男人要在外奔波,女人也要学会好好生活,不要有什么事情,觉得无处发泄,就跑回娘家。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担当,为何没有听说过男人回自己家,却常听女人要回娘家?除了一些夫妻争吵之外,就是女人不懂斡旋,有什么事都要找爸妈解决,忘记自己应当当家作主,自己要去解决问题。
三、真把娘家当底气
很多女人看多了自媒体文章,以为娘家就是底气,有什么事找娘家,就会摆平一切,就算和老公发生矛盾,也可以回娘家,和他赌赌气。但是!你似乎忘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谁还会像个孩子一样靠别人解决问题。娘家的确是你的后盾,但从来不是你的底气,更不是你拿来赌气的工具!
四、懂得父母的苦心
子女结婚,父母就已经是外人,这个道理,都是众所周知。而成家立业之后,女人就也是为人妻为人母,所以更要懂得父母的良苦用心。如果凡事都喜欢依赖娘家,那么时间一久,就会让男人觉得你心灵幼稚,没有长大。而父母左右为难,更加不好做人。所以成熟的女人,聪明的女人,绝对不会总是回娘家。
01
成长,是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一课,有些人在成长中学会了一些事,而有些人在成长中明白了一些人。有可能长大以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以为的一些人,一些事,也能有另外的模样。
有些模样,与你曾经所以为的截然相反,也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这个时候的你,应该怎么做呢?
曾经,在华林云的世界里,她一直把亲情视作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认为它比友情牢靠,比爱情更加持久。它牢不可破,坚不可摧,每时每刻都伴随着自己前行。
华林云还有一个弟弟,她从小和弟弟的关系很好,母亲常常对她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不管儿子女儿,我们都是一视同仁。”
母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小到大,任何事情她和弟弟都是被公平对待。所以在华林云看来,自己的家庭,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
从什么时候开始,华林云意识到了变化呢?
大概是弟弟大学毕业以后吧,她的母亲常常感慨道,弟弟大学毕业以后要成家立业,到时候买房子结婚这些可不是一笔小的开销,希望她以后能多多帮一下弟弟。
在华林云心里,这些都是应该的,如果有能力的话,兄妹之间本来就是应该互相帮助,这无可厚非。她笑着说自己以后有能力肯定帮,母亲这才露出了笑容。
后来,母亲经常和她发牢骚,担心弟弟的很多事。她无奈,劝母亲:“你们辛苦了一辈子,就别老去操心了,弟弟不小了,他知道照顾自己。”
母亲的语气却一下严肃起来:“我就这一个儿子,不操心他操心谁啊?”这一刻,华林云就有点意识到了,在母亲心里,自己和弟弟终究是有些不同的存在。
02
虽然小的时候,母亲给了他们所有相同的待遇。但一旦真遇上事,作为母亲,她的第一反应还是想着自己的儿子。
她想明白这件事的时候,心里有些难过,而随后更加难过的事情出现了。
每个女人出嫁后,严格来说都有三个家,一个是娘家,一个是婆家,还有一个是真正属于自己两个人的小家。每个家都很重要,因为它们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结婚以后,华林云发现她在家中的位置,变得有些尴尬。她这才明白,原来结婚的时候,父亲口中那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不是开玩笑。
她一开始真的以为父亲是随便说说而已,在她看来,自己出嫁以后也还是爸爸妈妈的女儿,回来也应该和以前无异才对,因为他们是一家人。
但何曾想到,在父母眼中,自从她出嫁以后,她也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别人家”和“我们家”,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而这所有的开端,是在十万块钱的嫁妆拿出去以后,从那一刻起,父母就在心里把她隔开了距离。她结婚的时候,六万六的彩礼,父母添了一部分,凑成十万块钱的嫁妆给她返了回来。
这点也能证明,于父母而言,他们是爱着自己的女儿的。但生活中,终究不是所有的爱,都能如自己所想的那般完美无缺。
以后再次回家,她是新的身份。
03
华林云当初没有意识到这件事,因为嫁得不远,她结婚以后经常回娘家,一开始的时候她会顺便给父母买点东西,但也不是每次都买。
买东西就是顺便的事,想起来了就买一些,想不起来就算了,她一个人有时懒得拎,到了后来就干脆空手回去了,这样回去的次数多了,她的母亲有些不开心。
有次她回娘家,母亲就直接埋怨:“都已经不是一家人了,空手回来好意思?”
她听闻这话,第一时间是愣住了,不敢相信这话是从自己母亲嘴里说出来的。但看了看母亲,她的神色如常,显然这话于母亲而言,平常得如同吃饭睡觉一样。
在家里待的那些天,她的母亲还是和以前一样,继续说说笑笑,但她的心里有什么东西在悄悄变了。母亲只是简单问了一下她婚后的生活,再次把话题说到了弟弟的身上。
母亲比以前更加操心弟弟的事情,恨不得方方面面都帮他安排好。那个时候她的弟弟刚刚买房,首付自然是父母出的,装修的时候她也帮忙去看了,忙前忙后,就像操心自己的事一样。
谁知后来在选家具的时候出了分歧,她的弟弟非要选最贵的,她认为没有必要,给弟弟讲了一通道理,最后弟弟生气走了。
她也很气愤,认为弟弟不懂得替父母着想,对着母亲道:“妈,你看你们把他惯得,这么点小事都和我生气,他非要买最贵的。”
母亲看着她,认真道:“这是我们家的事,你以后就别管了,你看你弟弟又不开心了。我就这一个儿子,以后还得靠他。”
她听闻这话,瞬间想起了母亲曾经说过的那句:“都已经不是一家人了,空手回来好意思?”原来,方方面面里,母亲都把她划分成了另外一家人。
04
女儿出嫁以后,就不能再同娘家如未出嫁时一般相处吗?真的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吗?原来以为有些永恒不变的东西,真的也能变吗?
想起我有一个好朋友,也曾经告诉过我类似的事情,她家里两个女儿,出嫁以后父母也说过类似的话。她后来生了孩子,想让母亲帮忙过去带一下,母亲道:“又不是我们的孙子,让他奶奶去带吧。”
每次回家,她也一定会给父母带礼物,大包小包买很多东西,她的母亲从来都不会说不用买之类的话,她唯一有次回去不买,母亲还有些不开心。
但你以为她的母亲是不爱她们吗?也不是的,她家里条件很一般,父母在外打工一辈子,再辛苦也依旧送她们姐妹俩上了大学。而她和姐姐结婚的时候,父母这辈子的积蓄几乎都拿出来给她们做嫁妆了。
只是她的父母都坚持认为女儿出嫁了就不是一家人,所以待得女儿结婚以后,才有了那些做法和说法。
而华林云曾经的所有心结,在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彻底解开了。
那个时候她已经好长时间没有回娘家,回去的前一天在纠结是直接给母亲钱,还是买东西的时候猛然醒悟: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也默认了父母的想法呢?
亲情对她而言,依旧重要吗?是的,依旧很重要,却也不如从前那般重要了。因为爱的箭头永远向下,有了孩子以后,她的生活重心完全转移,想的都是自己的家庭、老公和孩子,父母在她心头出现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了。
而自那开始,她每次回去,也无意识把自己划进了半个“外人”的范畴。虽然她曾经说着孝顺,但后来根本没有做到。母亲是过来人,想来说那话并无其它意思,她早就明白终有这么一天吧。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与父母渐行渐远的一场旅途。
没结婚之前感觉自己不是个很恋家的人,看到其他朋友,同事,周末有空就回家,或者节假日不出去旅游而是回家。
有时候我想不明白,真的有那么想家么,经常来回的走,不是挺麻烦吗。
我一般是家里有事就回去,没有事基本就是过年回去一次。
而我在这么想的时候,其他人也不理解,我为什么不想家,不想回去。
我曾经也以为,可能这辈子我都不会太想家。但是现在结婚了以后,每次回去都是回老公家,一回来又是在城里的一个几十平米的出租屋里,每天三点一线,上班,吃饭,睡觉,可以悠闲自在闲逛的地方少之又少。
有时候站在阳台,往外面看,一栋栋楼房,底下有时稀疏,有时候密集的人流,还有车辆来往的道路。却感觉不到归属,感觉自己是孤独的,飘零的。
这时候就会想小时候在家的场景,感觉小时候在家,哪里都可以去,哪里都可以串,春天树上果子成熟,几个要好的伙伴,约着一起去摘果子,掏鸟窝。夏天一起去河边游泳,钓鱼,摸蟹。一起放牛,砍柴,摘蘑菇,挖兰花。那时候虽然吃得不好,穿得也不好,但是心里很开心很满足。想起那时候很贪玩,到了晚饭忘记回家,妈妈在家做好饭,就回扯着嗓子大喊回家吃饭。
这一幕幕仿佛就在昨天,然而却在也回不去了,现在回到家乡,自己是客人,不是自己要做客人是别人都当自己是客人。去老公家,那里是他的童年,是他的回忆,他的故乡。我就像是一个旅客,去游玩,去观赏,却格格不入。这时就会默默的想起自己的家乡,童年,回忆,心里默默哀叹。
结婚以后就更想家了,那个回不去,到不了的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