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结婚还有啊。
跨火盆:我国古代婚俗礼仪之一,新娘喜轿迎到男方家院子里,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日后夫妻会越过越红火。
踩碎瓦片:
第一种寓意:“踩瓦片”,寓意过去如碎瓦,开始新生活。
第二种寓意:大厅门槛前需置火盆及瓦片,请新娘脚跨过火炉,再踩破瓦片, 俗称过火与破煞。
大家对电视剧里一幕幕迎亲的场景耳熟能详,但哪一幕令你印象最为深刻?是踢轿门?大妗姐背着新娘入门?还是一幕“跨火盆”的情景?我们一向认为只有在出狱或参与丧礼后,才需要跨火盆。为何在如此喜悦的日子,仍要燃烧冥镪纸衣?相传古时周公替儿子迎娶桃花女当日,因不想她入门,便想出多种为难对方入门的方法。例如不让她的双脚触碰地面,而是由大妗姐背着入门,还在地面放满软垫,力保足不碰地另外,还以红巾盖脸及进行跨火盆的仪式。
虽然最后桃花女还是入了门,但这些仪式之后却代代相传,变成传统结婚仪式在现今社会,以上提及的仪式,可算是绝无仅有,但仍有部分守旧的家庭会坚持媳妇入门时要进行跨火盆的仪式,大家亦毋须过分介怀,将习俗与出狱及丧礼扯上关系,以免婚礼蒙上污点。
“跨火盆”的仪式是中国传统的一部分,用来辟邪,之后代代相传,变成传统结婚仪式的一部分。
旧时,妆奁多于嫁娶吉期前一日发出,多由女家派人送去,也有由男家遣人搬回的。妆奁送到,男家要备席款待送奁人。在长乐,男家接奁后须还送礼品“十色”作为“回担”,若女方祖父、祖母健在,则须加送猪肉,称“大公份”、“大妈份”。
现在,嫁妆大多在结婚当日送往男家,或与新娘同行、或于新娘离家前后一段时间内另行发送,常由男方来人搬取。与往昔靠人力抬、挑不同,现在妆奁一般是用汽车(农村中有的用拖拉机)运载。送奁车子一到男家,男方即鸣放鞭炮迎接。
男方于迎娶前一日,或婚礼当日早上,备礼随迎亲队伍送往女家,催促新娘出阁,曰“催妆”。莆田、仙游一带谓之送“起轿脚”,漳平叫做送“入门笑”,连城人称“送斋荤”。因礼物多备办装担,或先盛于盘中,再用担子挑去,所以常被称作送“盘担”、“轿前盘”、“礼担”、“起嫁担”、“过门担”、“缡母担”等。
也有一些地方在更早几天就送催妆礼。莆田、仙游一些地方是婚前二日送去的;漳平是婚前一至三天送去;在泉州,迎娶前三日送“轿前盘”的叫“三日盘”,五日前送的叫“五日盘”,先七日送的叫“七日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