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读写训练营·32·读《玉米》——看小说中如何用配角展现主人公

60天读写训练营·32·读《玉米》——看小说中如何用配角展现主人公,第1张

一部成功的小说,书中的灵魂人物必定是有生命力的。毕飞宇笔下的玉米跃然纸上,跟随故事呈现出的是一个可以和读者交流的人物,以至于我想告诉她我是怎样认识她的。

小说《玉米》分三部描写了玉米,玉秀和玉秧三姐妹的人生故事,玉米是其中最精彩的。作家毕飞宇除了用细节、情节变化来刻画她,也塑造不同类型的配角从各个侧面展现玉米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小说开头首先出场的是玉米的母亲施桂芳——一个生了八次,才生出儿子的女人。

施桂芳悠闲地磕着瓜子出场,带着“懒”、带着“松”,也带着“垮”。她的“懒”透着气势,因为她的男人是村里最有权力的村支书,而且她终于生出儿子;她的“松”透着扬眉吐气,她多年无子的压抑得到释放,再不用生孩子;她的“垮”,不仅是身材走形,也在于精神上毫无追求。而年青的大女儿玉米,此时正兴奋紧张地忙着照顾新生弟弟小八子。

“玉米是母亲的长女,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不知不觉已经是母亲的半个姐妹了。”她帮母亲接生,带孩子,将持家的权利握在手中。不仅如此,玉米还帮母亲出气。她带着弟弟,用无声地站立向村民告知哪些是和父亲有染的女人。母亲在父亲失势后颓废。可玉米却坚持把日子过得和以前一样。她要求母亲象往常一样吃瓜子,“玉米看着自己的母亲,厉声说:‘妈,你不能不吃吃给别人看。’……‘妈,为了我们,你就当药吃。’”母亲的软弱和无助,将玉米的好强和能干映得发亮。

王者的力量是不用张扬的。

玉米不仅面对母亲的时候是有力,面对父亲王连方——这个王家庄的第一号人物,也不甘示弱。她冷眼地看着这个男人顶着权力做着龌龊的事,不声不响地反击。玉米不和父亲说话,避开和父亲正面冲突,但却变着法的去羞辱那些和他有染的女人。那些女人怕玉米,怕到不敢见、怕到不敢和她说话。玉米犀利的眼神和看似无意地乡间游走,把这些穿着衣服的女人剥了个干净,即便是关着门也挡不住这力道。

经过斗争历练的王连方也奈何不了这个厉害女儿,玉米根本就不给父亲教训她的机会。王连方老辣,玉米老道。王连方强在明处,玉米强在暗处。

玉米讷言,更显心思缜密。她心里将王家庄的女人们分了界,不同的人得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她拎得清。

玉米礼让张如家的媳妇。除了如家的媳妇规矩,还因为王家和张家有仇。“表面上再风平浪静,再和风细雨,再一个劲地对着姓王的喊‘支书’,姓张的肯定有一股凶猛的劲道掩藏在深处。现在看不见,不等于没有。” 玉米洞穿世事,她明白人生的输赢可算不准,世事的变幻难预料。她防着仇家、留着后路,所以对“不是一家子超像一家子对待。”

至于柳粉香,这个让玉米恨之入骨的女人,村里唯一能和玉米交手且占上风的女人,却从女性的角度加速了玉米的成熟。

柳粉香是王连方最看得上的女人,村里漂亮的狐狸精。她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不如意,可骨子却是处处要强、处处不甘。这骨子里的要强和玉米极其相似的。除此之外,两人都是忠于自己,想握住自己命运的人。偏偏就是这个柳粉香明白她的相思之苦、看得见她受到的致命打击、体会得到她的悲伤。在玉米和彭国梁分手近乎绝望时,柳粉香拉了她一把。“做女人可以心高却不能气傲,天大的本事也只有嫁人这么一个机会,你把握好可别象我。”粉香的话深深影响玉米,而玉米一句“粉香姐”也让柳粉香崩溃。粉香哭了,玉米却没有哭。“她像没事一样地恢复了往常的样子,只是脸上没有血色。”她要反抗,她要找出路。

玉米和粉香,两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心理层次的递进,让我们看到经历世事变化后玉米的蜕变。她的眼睛更亮堂,心智更深远。“说到底成长是需要机遇的。”生活的遭遇化为玉米成长的养分。

玉米对婚姻的态度非一般女子。她要的可不是敲锣打鼓嫁过去的小日子,她要比别人过得好。玉米的第一个婚姻对象是飞行员彭国梁。她要和给能飞上天、根正苗红的国家栋梁结婚。在那个时代,别人永远都只有羡慕的份。然而当王连方失势、妹妹被强奸后,给玉米带来甜蜜爱情和无限满足感的彭国梁绝情而去。尽管玉米视彭国梁为支柱,希望借助他能让王家从头再来,可最终这根支柱还是靠不上。

玉米坚强地承受命运的冲击,然后等待机会反扑。她无比清晰地知道有了权力,就有了她想要的一切。她把自己当做和权力交换的筹码。她冷静地嫁给了人武部副主任郭家兴做填房,她要通过这个男人来改变她的命运。“像是绝处逢生,又像是劫后余生”。“……玉米被公社的小汽艇给接走了,王家庄的许多人都在石码头上看到这个壮丽景象” 。

彭国梁和郭家兴这两个男人看似在主宰着玉米的婚姻,可是他们也是玉米权衡利弊之后的选择。他们何尝不是玉米人生布局里走出的一步棋?

小说的第一部《玉米》以郭家兴在床上说的“好”字结尾。这些“好”字是郭家兴的满足,也是玉米心中最想说的话,她要自己好,带着家里所有人一起好。

《玉米》中的配角与主人公的关系可以划为家人、对手、朋友、爱人四种。各种关系中设定冲突,从而看到玉米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形成她的侧面。当人物涉及的各种关系交织在一起,就如同支撑人物的各条支柱,让玉米站在支柱的顶端,有着立体的形象。玉米在配角们的衬托下,形象清晰丰满,非常耐看。

既然在最没能力和她幸福时放手了。。就不该在她最拥有一切时出现。你有没有想过,可能以为你的一时情不自禁出现在她的生活中。而对她家庭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既然当初放手,不就改再去打扰她平静的生活。难道你不希望她幸福吗???爱她,只要她幸福不就好了吗。

《幸福到万家》中的王庆来没有什么大毛病,不抽烟不赌博不出轨,算不得当下在影视剧中专门为了激化矛盾而塑造出来的很多渣男设定。

可他偏偏就是一个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窝囊废,因为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从来没有出过什么远门,没有什么见识,父母都是农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的自卑就刻在了骨子里,面对比他官高一级的村长都带着一种怯懦。但与此同时,越是狭隘的见识,越是导致他身上带有着一种大男子主义,这种大男子主义又使得他总是在PUA老婆。

王庆来后来变坏了:

变坏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同行害他被警察抓住。当时,王庆来刚刚来到城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发现了骑摩托车拉客的商机。然而,由于他拉客的定价较低,坏了业内不成文的规矩,因此得罪了自己的同行。几个猥琐同行,借与他攀谈之机偷走了他的摩托车钥匙,并将摩托车私自拉客的违法行为举报给警方,无法启动摩托车的王庆来只能眼睁睁被抓。这次事件,让王庆来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创伤,他开始意识到,原来人可以为了利益而牺牲他人。王庆来弟弟在城市里的另一副嘴脸,也让他觉得心寒。

早前,王家父母将幸福和庆来辛辛苦苦赚来的30多万,全部给了庆志买房,而庆志也毫不愧疚地收下。然而,当幸福一家来投奔庆志时,庆志的第一反应是将哥哥嫂子领到快捷酒店,并没有将他们带回家中。甚至也并没有将哥嫂来到城里的事告诉自己的未婚妻。

亲人冷淡的态度,自私小人的伤害,让王庆来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世态炎凉。然而,他却没有固守本心,而是选择尊崇肮脏者的生存法则。他开始嫌弃幸福每个月1500元的工资。不愿意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回报。在面临就业困境时,他将目光锁定在了弟妹父亲的身上,私自跑到人家的单位,求其给自己介绍一份轻松、体面的工作。然而这只是开始,他开始嫌弃自己的妻子,认为她坚守的原则底线一文不值。

《幸福到万家》以乡村振兴为创作主题,在首播剧情中,一场热闹的乡村婚礼上,新媳妇何幸福陷入妹妹被闹婚的风波里。何幸福坚决抵制闹婚旧俗、为受委屈的妹妹要个说法,她的勇气令人叹服。但在村支书万善堂、何幸福丈夫王庆来及其家人们看来,何幸福为妹妹鸣不平却是不必要的“小题大做”。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外来者与守旧者的精彩交锋,将剧情推向第一个高潮,故事极具可看性。

胡适的夫人江冬秀,一八九零年出身于旌德江村,父亲江世贤早年辞世.母亲吕贤英是庙首吕朝瑞(探花)、吕佩芬父子翰林的后裔。江冬秀里出身于仕官之家,但由于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没有受到较多的文化教育,仅仅读了几年私熟,初通文字而已。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里,她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姓,但她毕竟是一代名人胡适的夫人。所以又是千百万不幸妇女中的幸运者。“胡远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脚亦随之”,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竟娶了个乡村小脚夫人,不能说不是一件奇闻。因此,“胡适的小脚夫人”,成了民国史上的“七大奇事之一”①.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江冬秀与胡适的结合,有着一段戏剧性的过程。江冬秀与胡适原是亲戚,胡适的姑婆是冬秀的舅母。有一次,江冬秀的母亲到绩溪旺川胡适的姑婆家走亲戚、看出神赛会,恰巧胡适也随母到了姑婆家。江母看中胡适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表示要把女儿冬秀许配给他。但胡适颇有顾虑:一因冬秀大一岁,绩溪俗谚有“男可大十,女不可大一”之说;二因冬秀属虎,认为属虎的人八字硬,尤其“母老虎”更历害;三因江家兴旺,胡家已中落,有兴衰不相称之虑,因此不肯表态。由于江母一心想成就这门亲事,便托胡适的本家叔叔,在江村教私熟的胡祥鉴做媒,冬秀又是胡祥鉴的学生,胡祥鉴为成全这桩喜事,便在胡母面前千般说好,万般怂恿,胡母这才同意让他把冬秀的“八字”开来看看再说。红纸“八字”送来,经过算命先生的推断;冬秀命带宜男,两人生肖很合,不冲不克,女大一并不妨碍。胡母又把红纸八字叠好,放进摆在灶神爷面前的竹筒里。那竹筒里原先也放进了几个初被选中的“八字”。过了一段时间,家中平安无事,没有一点不祥之兆.胡母这才虔诚地拜过灶神,拿下竹筒摇了摇,然后用筷子夹出一个“八字”来,摊开一看,正是江冬秀的,真是“天赐良缘”。当时还只有十四岁的胡适与十五岁的江冬秀的终身大事,就这样在家母之命、媒妁之言、算命先生瞎凑和灶神爷保佑之下定了下来②。

江、胡两家订了婚约之后,胡适就先后到上海、美国求学去了。过了十多年他俩还未结婚。这时,家乡谣言四起;有的说,胡适在美国有了女肠友,有的说他已经和一个外国洋姑娘结婚了,甚至还有人说他已经生了孩子。可是,江冬秀的思想不但没有因此而波动,而且这时还做了放大缠足的尝试。她的放足的行动,后来还得到了胡适的赞赏和鼓励。

一九一七年夏,胡适留学回国后,返乡探望老母,商订于本年寒假结婚。他很想先与冬秀见一面,结果不但没有见着,反而引起一些笑话来。《胡适的日记》中说:“……我亲自到江村。他(她)家请我吃酒。席散后。我要求一见冬秀,他(她)的哥哥耘圃陪我到他(她>卧房外,他先进房去说,我坐在房外翻书等着。我觉得楼上楼下暗中都挤满了人,都是要看‘戏’的!耘圃出来,面上很为难,叫七都的姑婆进去劝冬秀。姑婆(吾母之姑,冬秀之舅母)出来,招我进房去。冬秀躲入床上,床帐都放了下来;姑婆要去强拉开帐子,我摇手阻住他(她),便退了出来。这时候,我若打轿走了,或搬出到客店去歇,那时便僵了。我那时一想,此必非冬秀之过.乃旧家庭与习惯之过……回到家里,人家问我看见了新人没有,我只说,见过了,很好。我告诉母亲,母亲大生气,我反劝他(她)不要错怪冬秀。但同去的本家叔公知道此事,传说出去。人家问我,我也只笑不答。后来冬秀于秋间来看我母亲,诉说此事。果然是旧家庭作梗……我至今回想,那时确是危机—发之时……已经是二十世纪的年代了,这位二十八岁的者姑娘还躲入床上放下帐子,羞见订婚已经十三年的留洋生夫婿,这在当时却不能不作为一种趣闻,传播四乡。一九一七年寒假,胡适从北京大学回家,举行文明结婚。他亲自写了两副对联:一副是“旧约十三年,环游七万里”;另一副上联是“三十夜大月亮”(结婚之日是阳历卅日,阴历十一月十七日),下联一时没有想好。这时。他身旁一个绰号叫“疯子”的本家哥哥毓蛟,虽无功名,却有捷才。他脱口而出:“念七岁老新郎”,巧妙而风趣地对了那幅上联。胡适认为很好,照着写了。在结婚仪式上,他们破除了旧式礼节,只是新郎新娘结婚证书上互相用印和证婚人用印,双方交换金戒指,证婚人讲话,新郎讲话,没有拜天地,向长辈行礼和新夫妇交拜礼,都是以鞠躬代替叩头⑤。这样的婚礼,当时在古老闭塞的山村,确是别开生面地揭开了新事新办的新序幕。

婚后第二年,江冬秀到了北京为胡适主持家务。她虽然是一个身受封建旧礼教毒害较深的小脚女人,但颇有魄力,有才干,遇事能决断,具有男子汉气概。她发觉胡适与曹佩声有暖昧关系,不是温柔劝阴,而是抓住胡适爱惜名声的特点,采取进攻策略,大吵大闹、寸步不让。有次竟拿起裁纸刀向胡适脸部掷去,虽未击中,但却迫使胡适与曹佩声断绝了关系。④北大教授梁实秋成名之后,要同他的妻子离婚,梁妻忠厚懦弱,无力抗拒。江冬秀闻之挺身而出,为她打抱不平。江冬秀将粱妻接到自己家中,给她助威壮胆,最后闹到法医打官司,江冬秀还亲自到法庭代她辩护,结果使梁实秋败诉⑤。

一九四一年江冬秀回江村探亲时。发现从上庄到江村这条古道上的杨桃岭一带路面多年失修,坑坑洼洼,十分难走。她回到江村后.便慨然捐资修复了杨桃岭附近的路面三处,还请了监工检查验收,至今,当地人们还念念不忘⑧。

抗战期间,胡适去美,江冬秀避居沪上。她得知解放军、游击区的革命实情,非常同情革命人民。一九四五年春,她回到绩溪上庄。当时上庄既有国军驻防,也有新四军、游击队住,安徽省保四团驻扎在镇上,常到上庄去抓人,游击队员汪木海同志找她求援,她总是拿起她的名片去保。王必英同志的家住在革命老区王家庄.国军把他房屋烧了,又下令捉拿他的母亲。王母无处栖身,逃到她的家中躲避,她欣然接受,并给予庇护⑦

江冬秀虽长年寓居外地.但对本族晚辈仍不乏教育,她听说生辉娘经常赔钱,又得知月仙和士全公家吵闹,便亲自写信给近仁叔公,请他严加斥责.井叫他们严守规矩,爱惜名誉,不要败坏家声.如果“再有闲话给我听见,我就不寄钱给他了”②。

江冬秀嫁了胡适以后.总是劝胡适不要走上政治道路,不要做官,希望他好好研究学问。但胡适还是违背了妻子的劝告,涉身于政界,做了“过河卒子”。一九三八年蒋介石两次电报给胡适,要他出任美国大使,胡适不能简单回绝了事,只好勉应其命。他写信给冬秀,想让她对此有所精神准备。信中说:“我在这(此时在欧美讲学)十几天,遇见了一件‘富上梁山’的事(即指蒋要他出任美国大使的事),我知道你听了一定很不高兴,我心里也觉得对不住你”。胡适为什么说“对不住”夫人的话呢因为江冬秀始终不赞成胡适搞政治。一个多月后,胡适再度写信给冬秀,谈及此事,信中说:“我二十一年做自由的人(胡适留学归国时曾发下一愿: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入政界。这时两者均末实现,所以说二十一年)不做政府的官,何等自由但现在国家到这地步,调兵调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没有法子逃。所以不得不去做一年半年的大使。我声明做到战事完结为止。战事一了,我就仍旧教我的书去。”江冬秀与胡适远隔重洋,虽不同意,但也无可奈何!后来,胡适又写信给冬秀说:“现在我出来做事,心里常常感觉惭愧,对不住你。你总劝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这是你在帮助我。若是不明大体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从不作这样想。……我感到愧对老妻,这是真心话”。⑨

作为学者的胡适,任美国大使后,在外交场合偶尔讲了些不该讲的话,这就给国内一些本来不满胡适的人以口实,掀起了一种反胡动向。这风声传到了避居上海的江冬秀的耳朵里。她本来不愿胡适在政府做官。听到这种风声后,更觉陷身政界划不来。这位颇有胆识的女人,遂即要求胡适的好朋友张慰慈出面,要他一边劝胡适借病辞职,一边发电要求政府当局允许胡适辞职。

西谚云;妻子是男人“较好的一半”,胡适的“较好的一半”是死心踏地的“相夫教子”,为他而生存,为他而服务;使他在学问上事业上横冲直撞而无后顾之忧⑩。在流寓纽约的十年生活中,江冬秀在那个破旧的公寓里,也是“不出门,三十里”整天忙个不停。她不懂英语,有时还得自己上街买菜,够辛苦了。一次胡适外出.江冬秀一人在家,一个彪形大汉破窗而入,江冬秀下意识地把公寓大门打开,反身对那盔贼大叫一声:“GO”!那贼看了她一眼,真的“G0”了。江冬秀不会英语,只会说“Go”⑩。江冬秀还会烧一手好吃的“徽州菜”,尤其会烧“徽州锅”、豆腐渣,她常常请在美国的同乡到她家赴“豆腐宴”。

江冬秀除了为胡适的生活服务以外,经常以打牌消遣日子。她每次打牌必赢,不知何故。她在麻将桌上赢来的钱,也是胡家的经常收入之一。后来,胡适在台湾任研究院长时,胡太大也经常邀朋友来家打牌,胡适也从不干预,有时当四缺一时,她还要胡适来凑一角。身为院长的胡适,为了维护前院长(蔡元培)规定不准在公房打脾的好传统,所以曾对他的秘书说,请帮我买所房子给我太大住,因为太大打麻将的朋友多,在公房打牌不方便。看来,胡适对太大也够体贴的了⑩。

江冬秀平时除了打牌,就是看武侠小说。寓居纽约期间,她还停留在看武侠小说阶段。唐德刚说:“胡太太找不到‘搭’子,就读武侠小说。金庸著作,胡太太如数家珍,金庸的小说,在胡家的书架上,竟亦旎旎然与戴东原,崔碧诸公(的著作)揖让进退焉!”⑩

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晚,胡适心脏病实发,在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馆逝世。江冬秀闻讯赶到,伤心之极,痛不欲生,医生给她打了两针大剂量的镇静剂,也末抑制她那悲痛的激奋情绪。二月二十六日中午.她的长子祖望闻讯从美国赶回台北,在瞻仰父亲遗容,行过跪拜礼后,转回家中,安慰母亲。母子见面抱头痛哭,胡夫人间:“思杜儿也知道你父亲的死讯吗”祖望浑身一颤,低声说:“他已先于父亲离世了!”胡夫人猛地一楞,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追问一句;“你说什么”“我是在美国听大陆上来的人讲的,我怕你们伤心.一直没敢写信告诉你们。”江冬秀猛听这一恶讯,顿时昏厥过去。在场的人都吓坏了。经过一阵抢救,她才慢慢苏醒过来。后来,祖望轻声问道:“父亲在遗嘱里把他的遗体火化,你看怎么办”胡夫人说:“不行.我和你父亲曾有约在先,后死者有权决定先死者的安葬方法,我是主张棺葬的”。治丧委员会把这个意见转告给蒋介石,蒋说:“就按胡夫人说的办吧!”⑩

据唐德刚说,胡太大还用铅笔写过一份自传,曾经带到纽约请他看。文中虽然错别字很多,但却生动地叙述了她的身世。可惜这份自传,如今不知落在何处

江冬秀在大军渡江前夕,本想回到江村老家悦心堂居住,由于胡适执意要她同去美国,她只好随之离开祖国而出走。在纽约度过了十年的清淡寓居生活之后,于一九五八年回到台湾,直到一九七五年去世。亨年八十五岁。

[注]①见耿云志:《胡适研究论稿》、②③④⑤见石原皋:《闲话胡适》、⑥见《绩溪县交通志初稿》、⑦见石原皋:《闲话胡适》、⑧见江冬秀家书(存绩溪县文化局)、⑨⑩见耿云志:《胡适研究论稿》、《抗战时期的胡适》、⑾见石原皋:《闲话胡适》、⑿⒀见唐德刚:《杂记胡适》、⒁见《黄山》杂志总第二十一期:《胡适之死》

参考资料:

作者:胡有守 来源:《旌德县文史资料》

巍巍太行山,就是林州人民"自力更生,战天头地"的丰碑。

修建红旗渠,从开始的这一天起,就决定了它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场斗争甚至是残酷和悲壮的。因为,这是林州人民在极端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每天很少粮食的情况下,在极其险恶的大自然中所进行的一项创世纪性的伟大工程。没有参考资料,土专家就亲自勘测、精心设计;施工中,劈山开洞、砌墙架槽,需要大量的炸药和水泥,没有,就土法上马,自己研制炸药,生产水泥。林州人民就是靠自力更生精神劈山挖渠、开洞架槽的。

太行山不会忘记激浪截流的悲壮场面:天寒地冻,河水冰澈透骨,机械、材料全没有,只有一副肩膀两只手。八十个民工在寒风大雪中,忍着双手布满冻裂的疼痛,争分夺秒地锻出了三万块料石。当一块块料石投进水里被大水冲走的时候,几百名太行汗子硬是跳进冰冷的河中,臂挨着臂,肩挨着肩,架起一道道人墙。当岸上的人们急步流星地抬石头、背沙袋,在人墙下用一块块巨石垒起七十米长的拦河大坝时,河里的人们却冻紫了嘴唇、冻僵了四肢

巍巍太行山,记述着林州人民"艰苦创业,改造自然"的伟绩。

在山西境内的石城乡附近,至今还留有一处近200个"猫耳洞"组成的洞穴群,在这里,100多个民工曾经度过了近两年的艰苦岁月,当地人现在还称它为"林红村"。疲劳、饥饿、寒冷,威协着不屈的林州人,简陋的工具,恶劣的施工条件,繁重的体力劳动,考验着林州人的决心,锻炼着林州人的意志。三年自然灾害,没能使林州人在大自然面前屈服,相反,在临近生命绝境的情况下,更勃发了林州人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在每人每天只有六两粮食的情况下,民工们上山采树叶,下河捞河草,吃的是糠菜团、喝的是野菜汤,营养缺乏,过度疲劳,使许多人得了浮肿病。青年洞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开凿的。320名青年经过17个月的艰苦卓绝的苦战,终于从坚硬的岩石上凿通了一条宽5米,高62米,长616米的输水洞。后来为了纪念青年们的丰功伟绩,正式命名为"青年洞"。红旗渠是林州人民与大自然的斗争中艰难地一厘米一厘米向前延伸的。在这艰苦创业的岁月里,也曾流下人们苦涩的泪水。

天上飘着雪花,地上冻着冰块,参加修建红旗渠的城北大队三个村的40多名妇女挤坐在工地上的一个席棚里,民兵连长见有人擦眼泪,就安慰说:"困难是暂时的,天暖和了就好了。咱不吃点苦把漳河水引回来,能一直种旱地吃糠菜?甭害怕,不要哭,修成渠我们都回家"。可是他越说,哭的人就越多,最后整个席棚里的人都"呜呜"地哭了起来,连长也哭了,哭声回荡在太行山谷,它被淹没在漫山遍野的风雪中。然而,这哭声并不代表懦弱,它是进行曲中的休止音符,最终它将转化为高亢、激昂的旋律。

浩浩红旗渠是林州人民团结协作精神的凝聚,她展示着敦厚质朴的林州人宽广的胸怀。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伟大实践,时时召唤着林州人民;宏伟的红旗渠工程连接着林州每一个人的心,林州人民在与大自然搏斗的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团结起来,才能生存,只有团结起来,才能使大山让路、河流改道。在林州,不知有多少人、多少村、多少乡,顾大局,识大体,团结协作,共创大业。大战鹦鹉崖,便是林州人民团结协作的集体力量的展示。位于林州和山西省平顺县交界处的鹦鹉崖、鸡冠山、谷堆寺,三座险峰象三把擎天飞剑,直抵苍穹,崖壁上处处吊挂着摇摇欲坠的怪石,溜山风从崖上猛扑下来,发出虎啸般的怒吼声,令人毛骨悚然,望而生畏;万丈崖下浊漳河翻腾,更添险恶。山西当地有一民谣:"鹦鹉崖是鬼门关,风卷白云上了天,猴子爬不上,禽鸟不敢攀"。鹦鹉崖工段地势险要,任务艰巨,人少了不好对付。总指挥部根据勘测情况,决定组织十五个公社大会战,由五千余名热血青年组成的攻坚大军,在三千米长的鹦鹉崖工段摆开了气势磅礴的战场。他们依靠团结协作力量,硬是用钢钎、铁锤,打出了384个山窟窿,把鹦鹉崖、鸡冠山、谷堆寺打成了马蜂窝,各类炮全装上了炸药,炮手按照指挥部统一号令,一齐点燃,惊天动地,浓烟滚滚,乱石腾空,半架崖壁裹着硝烟倒了下来。

绵绵红旗渠水不停地流淌,她吟唱着一曲林州人民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赞歌。太行山悬崖永远留下了任羊成凌空除险的身影,他被人们称为到"阎王殿"报了名的人。在梨树崖、老虎嘴、鹦鹉崖、小鬼脸等千百米悬崖绝壁,他腰系绳索,凌空飞荡,手握一杆铁撬,手起手落,排险除石。落石砸掉了他四颗门牙,砸断了他的腿。他的英雄事迹,曾经感动过许许多多的人。著名记者穆青曾采访过他,被他的事迹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红旗渠畔永远传颂着女英雄李改云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当崖石就要坍塌下来的时候,她奋不顾身冲上前去,推开了自己的姐妹,自己却永远失去了一条腿。曙光洞里永远回荡着王师存七次塌方,七次被堵在洞中的声音:"一定要想办法出去,红旗渠还没有修成,咱们不能死!"群山之中永远还留下了"土专家"路银的脚步,他为红旗渠整整奋斗了三十年,临终嘱咐儿子把他埋在红旗渠上。

人们永远记得:红旗渠总设计师吴祖太,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他原籍原阳县,中专毕业后,主动要求来林州参加山区建设。爱人从原阳老家来看他,到汤阴后被火车轧死。吴祖太连料理妻子的后事都没顾上,咬咬牙就一头扎进了工地。红旗渠的的第一张设计图就是他顶烈日、冒严寒,三番五次爬崖攀壁勘测设计出来的。一个月后,在开凿王家庄隧洞时,出现塌方,他为林州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红旗渠城关段出事故时,常住工地的王副总指挥是哆嗦着放下电话的,他眼里噙着泪花,跑步朝现场赶去。当他看见一个小山坡躺着六、七具尸体时,他呆了,其中一个女青年是结婚没几天就报名来修渠的,乌黑的头发蓬乱了。一个死者的小腿还在石崖下,崖上塌方处还有石头不停地朝下落。这次特大事故把近处近千名民工惊呆了,不少人愣着一动不动,但是谁也没有哭,没流泪,也没一声怨言。望着一具具尸体抬到河对岸后,他们又不言不语地拿起了锤钎

红旗渠就是这样淌着血汗修成的。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就是在这修建的过程中孕育而成的。红旗渠的修建用了十年的时间,它是林州人民整整一代人用青春、鲜血和生命筑就的。在修建这一宏伟工程的过程中,林州人民踏平了1250座山头,钻透了211个隧洞,架起了152座渡槽。挖砌土石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高3米、宽2米的一道"万里长城"。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256名民工重伤致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神炮手常根虎、凿洞能手岳松栋、爆破英雄元金堂、铁姑娘队长郝改秀、范巧竹、郭秋英、韩用娣------。

1500公里红旗渠的建成,她的物质财富是巨大的,她彻底改变了林州人世世代代贫穷缺水的命运,由此产生的红旗渠精神更是伟大的,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奋发进取,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这是对红旗渠的高度评价,也是对红旗渠精神的最高褒奖!太行巍巍,奇峰并峙,高插云天,这是林州人民的风骨;红旗渠水长流,她吟颂着一首血与魂交融的歌。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修建红旗渠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血染红旗渠的英雄!

——太行山作证!红旗渠作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6230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7
下一篇2023-10-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