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威廉二世

如何评价威廉二世,第1张

威廉二世(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 全称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 (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 (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 ,是末代德意志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从1888年到1918年在位

早年生活

他在1859年出生于柏林,是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皇后的长子维多利亚皇后是俄罗斯亚历山德拉皇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的姑妈,英国爱德华七世的姐姐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令他患上了Erb's Palsy (暂译作:尔勃氏麻痹),以至左臂萎缩在上面的相片中,他就用健全的右手掩着了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经常用左手拿着一对手套,让左手看起来长一点他也喜欢用左手倚在剑或拐杖,做到比较体面的效果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后,他父亲被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不久死于咽喉癌,同年六月威廉二世继位成为皇帝

最近,有关宫廷对他出生之记录指出,威廉的脑部可能患过病,以致引致脑部损害他如此的健康问题,可能令他培养了具有野心、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样的德性有否影响他在个人及政治上的生活,历史学家还未有定论如果此论调属实,那威廉的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他的母亲对儿子态度冷淡基于对儿子的缺陷有罪咎感,母亲尝试迫儿子加紧运动,尝试治理好那种缺陷故此,威廉与其母亲的关系不太好另外,由于维多利亚皇后出生为英国贵族,她常常向儿子灌输英国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坚持只称呼儿子的英语名字:威廉在德语作“Wilhelm”,但她称之为“William”;她的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称为“Henry”未来皇帝威廉从小开始就对英国与英国人有复杂的感觉,可能影响了他后来对英国的态度

战前统治

社经政策

虽然威廉在未当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后,就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冲突其实,这位少年皇帝是不甘受制于人,想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于是,他在1890年解除俾斯麦的首相职务后来,他先后任命卡普里维伯爵、Hohenlohe-Schillingsfürst和伯恩哈特·冯·比洛继承职务在1909年,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成为首相威廉尤其尊重贝特曼·霍尔维格的意见,并肯定他对内政事务的远大目光,例如他的普鲁士选举法改革经过三年的战争后,威廉才在1917年勉强地与他分道扬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首相都是高级公务员,而不是如俾斯麦一般的政坛老手 其实,威廉想避免第二个俾斯麦出现,因为他认为俾斯麦过于专横—所有官员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会见皇帝另一方面,在被逼退休后,俾斯麦一直猛烈批评威廉的政策

在社会政策上,帝相二人的意见同样充满分歧最少,在统治初期,威廉对社会主义组织的容忍,赢得公众的正面评价

外交政策与步向战争

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故此未能在德国的对外政策上采取理性的方案其中一个好例子,是他对统治英国的表弟及英国一种爱恨交缠的关系对他而言,与英国发生武装冲突是“最难以想象的事”;然而,随着他大量扩建海军的计划开始后,德国的崛起令英国甚为忧心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他认为自己是因为其舅父所设的外交陷阱而被卷入战争其实,威廉未曾领悟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已令自己帝王的形象受损1896年,德兰士瓦的总统克鲁格成功镇压詹森远征,德皇竟然用电报向他祝贺当时布尔人与英国关系紧张,所以英国对这克鲁格电报感到愤怒而在八国联军事件中,他发表演说,勉励参与战役的德军,要他们仿效匈奴人般攻打中国这令德军在后来的战争中被冠以“匈奴人”的绰号

不幸地,他想出于好意为自己的外交政策辩护,但屡次犯上严重的错误,令对外关系更恶劣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在1908年接受英国报章Daily Telegraph的访问他借此宣扬德英的友好关系可是,他一时意气用事,竟然冒犯英国、法国、俄国和日本他指出,德国人不喜欢英国人(而他不是)、法俄两国曾煽动德国干预第二次布尔战争,以及德国的海军扩张是针对日本,而非英国(他其中一句著名的话是:“你们这些英国人都是疯的,疯的”) 因为他这番激烈的言论,连他的部下也噤若寒蝉而他自己就在此事以后几个月,都保持低调比洛由于没有适当编辑当天访问的纪录,被威廉革退

虽然如此,德英两国的皇室仍然保持良好关系在爱德华七世葬礼的出席名单上,威廉排名第一

不过,报章的事件已令威廉受到严重的心理打击其实,在最后十年的统治期间,他减少参与政府事务,是当时一般评论所未预料到的

在战争前,威廉再次不跟随俾斯麦孤立法国的政策纵然他欠缺诚意,他尝试与法国修好—但基于法国坚定不移的复仇主义(普法战争之失败)和对德国的愤恨,这些尝试的效果很有限

威廉尝试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但与对英政策雷同,他还是不光彩地失败了,始终是因为他不懂随机应变1906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发生—他访问丹吉尔时,不经意地提出支持摩洛哥独立的言论,因此触怒了想在该地扩展势力范围的法国全凭他的外交官员表现出色,成功在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避免德国与法国及两者同盟正面交锋

革退俾斯麦以后,德皇任由在登位前签订的再保险条约在1890年失效这令德国失去俄国的支持,从此不能保证她在德法两国有冲突时会保持中立威廉的性格和主张,使德国对英法俄三国的政策摇摆不定一方面,他忠于支持与奥匈帝国的联盟—他甚至在1889年向奥皇表示,只要奥国以任何理由出兵,德军也会鼎力支持;而另一方面,德国又愿意与英国合作,甚至想过与法俄两国组成强大的欧陆联盟—威廉认为在1905年与沙皇尼古拉二世会面后,已经得到俄国的支持

帝国主义的道路

威廉二世实行帝国主义,以显示德国蒸蒸日上的国力他积极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德语:Weltpolitik),具有强烈军国主义的色彩

他欲借殖民地扩张,为德国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a place in the sun),一改以往俾斯麦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中心主义

他通过1897年与1900年的新海军方案,实行提尔皮茨计划,以加快帝国的海军扩张,赶上大英帝国的海军力量这与俾斯麦尝试跟英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政策背道而驰结果,在1889年的海军演练中,英国海军就邀请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到临,以展示其军力德国一直都不甘在海军上落后于英国,积极争取海上霸权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德皇的朋友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人刺杀身亡得知好友的死讯后,威廉感到大为震惊于是,他向奥匈帝国提供协助,支持后者镇压策划刺杀行动的秘密组织,甚至容许奥国以武力对付怀疑是该组织的幕后黑手—塞尔维亚威廉想在事件平息前留在柏林,但他的部下建议他按每年习惯在7月6日到北海出航这样的建议,可能是出于德国政府中有人认为皇帝会干预事件,希望借此分散皇帝的注意,利用事件提升国家威望,甚至不惜一战威廉虽然性格高傲,但对此甚为敏感

德皇以奇异的方式对事件以电报作回应奥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后,塞尔维亚于7月26日表示接受所有条款,除了第六条:

在奥国政府之有关部门的协助与指示下,塞尔维亚必须采取法律行动,惩罚策划或执行6月28日之刺杀事件,而现在于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士

塞尔维亚认为以上第六条条款违反了她的宪法规定,而且会损害她的主权独立,所以拒绝接受此条款威廉于7月28日赶回柏林阅读过塞国的回应后,他的回应是:

“非常好的方案而且在48小时之内!这比理想更好奥地利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但既然赢了,就再没有任何开战理由了[奥地利外交大使] Giesl 其实应该安心留在贝尔格莱德在这份文件上,我实在不应该下达总动员的命令” [Emil Ludwig, "Wilhelm Hohenzollern: The last of the Kaisers," GP Putnam's Sons, New York, 1927 (trans by Ethel Colburn Mayne), p 444]

威廉在开战前的最后一刻,其实想劝谕奥地利和平解决事件然而,在奥国政府还未得知德皇的意见时,政府内的部长与将军已经说服了八十四岁高龄的奥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战争

虽然威廉二世满怀扩张野心,但他有否发动战争,则难以有定论他的确希望德国变得强大,但他从未想过以如此大规模的冲突来实现这目标由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到德国向俄国宣战期间,德皇明白大战即将爆发,于是竭力争取和平威廉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4年7月29日沟通 ([1]) ,尝试避免战争他乐观地解读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认为奥军只会将战争限于该地然而,威廉的努力为时已晚在部下的劝谕之下,德皇下令总动员并开始进行施里芬计划

当时,英国普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皇的战争” (也正如断言二战是希特勒的战争) 此看法现在被视为不公平,这是基于它断言威廉二世要为此负上个人责任但其实,威廉大力鼓吹军国主义,支持德国军扩,又支持军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克虏伯公司),已经令他的国家陷入军事竞赛当这竞赛变得难以驾驭的时候,战争就在所难免

在签署总动员之命令时,威廉被认为曾经对部下说过“你们会后悔的”但那边厢,他又鼓励奥地利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政策在战争期间,威廉更自任德军大元帅

影子皇帝

作为战时国务的最终决策者,威廉要承受的负担实在太沉重当战事持续,他越来越依赖部下的意见,以至1916年后的帝国变成一个军事独裁政权,由兴登堡与鲁登道夫操控战争期间,受到挫败感与胜利的幻想影响,威廉的策略摇摆不定虽然如此,这位德国皇帝仍然是国家的重要象征他依然能监督军事生产、颁发奖章与发表演说鼓励士兵

另外,德皇依然有自由任命官员的权利,能掌握重要的军事指令1915年,他撤换总参谋长小毛奇,改用埃里克·冯·法金汉同样地,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后,威廉下令海军减少与英军正面冲突

1918年,德军的最后攻势宣告失败,四面楚歌明显地,结束战争将会是明智之举而那时,威廉早已失去所有权力由于他不满被部下架空权力,他尝试在战争末期的危机中争取主导权得知德军大势已去后,他支持德军向盟军投降 ,以免德国为继续打仗而遭受灭顶之灾

退位

德国革命在柏林爆发时,威廉正在比利时Spa的德军总部兵变令他十分惊讶,不知应否退位直到那时,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称号,仍可保留普鲁士国王的身分不过,在1918年11月9日,为求政治统一,首相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突然宣布把威廉以上两个称号也废除威廉的皇帝梦幻灭了亲王得知只有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国的局势后,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后辞职

然后,在德军总部,首席参谋总长鲁登道夫辞职,由威廉·格勒纳接任格勒纳向德皇保证在元帅兴登堡的统领之下,德军会撤退至德国而不会镇压革命故此,德皇只好退位帝国已经失去最后的支持,就连兴登堡这个一生拥护皇帝的将军,也只能劝谕威廉退位

11月10日,威廉流亡荷兰——一个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国家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规定将威廉定为战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 (例如德国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时) 但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威廉凭着与女王的亲戚关系,在Doorn得到一座小城堡Huis Doorn,度过余生他免除与官员和仆人的君臣关系,但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头衔

战后生活

1922年,威廉出版他的回忆录,坚称自己没有犯下战争罪行他一直邀请贵宾到他家作客,也十分留意欧洲事务他本来很希望希特勒会帮他复辟王朝,但纳粹党始终未有如愿以偿不过,对于希特勒成功解决德国的政经困难,他深感欣赏德国在1940年占领荷兰后,威廉正式退出政治舞台

1941年6月5日,威廉在荷兰的Doorn病逝,被葬于Huis Doorn,由希特勒为他举行一个小型军事葬礼他生前希望葬礼上不摆设纳粹党的标志,但纳粹党没有理会

婚姻和家庭

威廉二世与其妻奥古斯塔·维多利亚1881年2月27日,威廉二世与奥古斯塔·维多莉亚结婚他们有七个孩子:

威廉王储 (1882-1951)

埃特尔·弗雷德里希王子 (1883-1942)

阿达尔伯特王子 (1884-1948)

奥古斯图斯·威廉王子 (1887-1949)

奥斯卡王子 (1888-1958)

约阿希姆王子 (1890-1920)

维多莉亚·路易斯公主 (1892-1980)

威廉与妻子一直感情良好,而妻子在1921年4月21日去世,更令他非常痛心在威廉被迫流亡荷兰后,他的幼子约阿希姆王子因受到参军后的忧郁症与婚姻失败之影响,在1920年开枪自杀身亡

1922年1月27日,Prince Johann Georg of Schönaich-Carolath的儿子向威廉贺寿威廉邀请他与其母[Hermine Reuss zu Greiz]到他家做客威廉觉得Hermine非常吸引,并决定要娶她威廉受到其支持者与子女反对,但仍在11月9日与Hermine结婚Hermine的女儿Henriette (威廉的继女) 与约阿希姆王子之子Karl Franz Josef于1940年10月5日结婚,却在1946年离婚Hermine则与丈夫感情良好,一直至威廉去世

婚外情

在威廉结婚之前,他曾深深倾慕Grand Duchess Elizabeth Fyodorovna (后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媳妇,维多利亚女王之孙女,亦即威廉的表妹) ,更为她写下数段情诗Elizabeth最初受到他吸引,但后来拒绝了威廉的追求在一战期间,威廉曾多次想协助她逃离俄罗斯,但她不为所动最后,Elizabeth于1918年被布尔什维克党人杀害威廉始终未能追求到她,但威廉到老年时承认没有忘记过她

威廉在位期间,曾经有传言指他与其好友Philip Fürst zu Eulenburg-Hertefeld有染在当时,这种同性恋行为乃德国法律所不容许 (有关禁止男性同性恋行为之法律,详见第175条) 传言引致1907年的Harden-Eulenburg Affair俾斯麦曾经指出威廉与Eulenburg有“不正当关系”,但此话可能只是纯粹的推测

琐事

小威廉与他的父亲腓特烈太子 (1863年) 威廉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第一个外孙在女王临终前的一刻,威廉还握着她的手,直到她离世当时,英国民众曾因此深深感动很可惜,威廉的形象在1914年被破坏了

威廉曾经到希腊的科孚岛旅游,自此对考古学产生浓厚兴趣他也喜欢在悠闲时描绘宏伟的建筑物与战船,但专家认为他的构想过于浮夸与不切现实威廉也爱好打猎和砍伐树木流亡期间,他在自己的别墅大量砍伐树木该地的森林在最近才回复过来

威廉收藏了大量制服与服装,经常转换服装,多达一天内更衣四次

威廉在司图加特有一座行宫他在行宫时,会在每个星期日的中午进行巡游他与部下及骑兵穿上军服,在大街上巡游,吸引附近居民观看

基于与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关系,威廉二世有不少亲戚是欧洲王室***德国后来与英国和俄国交战,而当时的英皇乔治五世是威廉的表弟;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阿历山德拉就是上述Elizabeth Fyodorovna的妹妹,所以尼古拉就是威廉表妹的丈夫三位皇帝都能说流利英语,并以兄弟互相称呼 (分别叫做 Willy、Georgie 和 Nicky )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小群支持君主制的德国人在每年威廉的逝世周年到Huis Doorn聚会,以示他们对这位末代德国皇帝的忠诚

文献

在历史研究中,威廉二世在德国历史的角色颇受争议在1950年代前,他最初被视为重要而令德国历史蒙羞的人物但后来,一般认为对于世界大战的爆发,他的角色不太重要,甚至完全没有影响可是,在1970年代,John C G Roumlohl教授等人又不同意此论调无论如何,曾经有很多关于威廉二世传记推出,其中以第一部传记 (Emil Ludwig) 最为著名

威廉二世 (德意志皇帝和普鲁士国王)

威廉二世(Wilhelm II von Deutschland) 全称弗里德里希·威廉·维克托·艾伯特·冯·霍亨索伦 (Friedrich Wilhelm Viktor Albert von Hohenzollern) (1859年1月27日——1941年6月4日) ,是末代德意志第二帝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从1888年到1918年在位。

1、早年生活

他在1859年出生于柏林,是腓特烈三世和维多利亚皇后的长子。维多利亚皇后是亚历山德拉皇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的姑妈,英国爱德华七世的姐姐。由于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令他患上了Erb's Palsy (暂译作:尔勃氏麻痹),以至左臂萎缩。在上面的相片中,他就用健全的右手掩着了左手。在很多相片中,威廉经常用左手拿着一对手套,让左手看起来长一点。他也喜欢用左手倚在剑或拐杖,做到比较体面的效果。

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逝世后,他父亲被加冕为腓特烈三世皇帝但不久死于咽喉癌,同年六月威廉二世继位成为皇帝。

最近,有关宫廷对他出生之记录指出,威廉的脑部可能患过病,以致引致脑部损害。他如此的健康问题,可能令他培养了具有野心、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样的德性有否影响他在个人及政治上的生活,历史学家还未有定论。如果此论调属实,那威廉的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他的母亲对儿子态度冷淡。基于对儿子的缺陷有罪咎感,母亲尝试迫儿子加紧运动,尝试治理好那种缺陷。故此,威廉与其母亲的关系不太好。另外,由于维多利亚皇后出生为英国贵族,她常常向儿子灌输英国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坚持只称呼儿子的英语名字:威廉在德语作“Wilhelm”,但她称之为”William“;她的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称为“Henry”。未来皇帝威廉从小开始就对英国与英国人有复杂的感觉,可能影响了他后来对英国的态度。

2、战前统治

①社经政策

虽然威廉在未当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后,就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冲突。其实,这位少年皇帝是不甘受制于人,想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于是,他在1890年迫使俾斯麦去职。后来,他先后任命卡普里维伯爵、霍亨洛厄和伯恩哈特·冯·比洛继承职务。在1909年,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成为首相。威廉尤其尊重贝特曼·霍尔维格的意见,并肯定他对内政事务的远大目光,例如他的普鲁士选举法改革。在战争进行三年后,威廉才在1917年勉强地与他分道扬镳。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首相都是高级公务员,而不是如俾斯麦一般的政坛老手。 其实,威廉想避免第二个俾斯麦出现,因为他认为俾斯麦过于专横—所有官员只能在他陪同下,才可会见皇帝。另一方面,在被逼退休后,俾斯麦一直猛烈批评威廉的政策。

在社会政策上,帝相二人的意见同样充满分歧。最少,在统治初期,威廉对社会主义组织的容忍,赢得公众的正面评价。

②外交政策与步向战争

威廉二世生性冲动鲁莽,故此未能在德国的对外政策上采取理性的方案。其中一个好例子,是他对统治英国的表弟及英国一种爱恨交缠的关系。对他而言,与英国发生武装冲突是“最难以想象的事”;然而,随着他大量扩建海军的计划开始后,德国的崛起令英国甚为忧心。在1914年,战争爆发时,他认为自己是因为其舅父所设的外交陷阱而被卷入战争。其实,威廉未曾领悟到,自己的鲁莽行为已令自己帝王的形象受损。1896年,德兰士瓦的总统克鲁格成功镇压詹森远征,德皇竟然用电报向他祝贺。当时布尔人与英国关系紧张,所以英国对这克鲁格电报感到愤怒。而在八国联军事件中,他发表演说,勉励参与战役的德军,要他们仿效匈奴人般攻打中国。这令德军在后来的战争中被冠以“匈奴人”的绰号。

不幸地,他想出于好意为自己的外交政策辩护,但屡次犯上严重的错误,令对外关系更恶劣。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在1908年接受英国报章Daily Telegraph的访问。他借此宣扬德英的友好关系。可是,他一时意气用事,竟然冒犯英国、法国、俄国和日本。他指出,德国人不喜欢英国人(而他不是)、法俄两国曾煽动德国干预第二次布尔战争,以及德国的海军扩张是针对日本,而非英国。(他其中一句著名的话是:“你们这些英国人都是疯的,疯的。”) 因为他这番激烈的言论,连他的部下也噤若寒蝉。而他自己就在此事以后几个月,都保持低调。比洛由于没有适当编辑当天访问的纪录,被威廉革退。

虽然如此,德英两国的皇室仍然保持良好关系。在爱德华七世葬礼的出席名单上,威廉排名第一。

不过,报章的事件已令威廉受到严重的心理打击。其实,在最后十年的统治期间,他减少参与政府事务,是当时一般评论所未预料到的。

在战争前,威廉再次不跟随俾斯麦孤立法国的政策。纵然他欠缺诚意,他尝试与法国修好—但基于法国坚定不移的复仇主义(普法战争之失败)和对德国的愤恨,这些尝试的效果很有限。

威廉尝试缓和法国的复仇情绪,但与对英政策雷同,他还是不光彩地失败了,始终是因为他不懂随机应变。1906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机发生—他访问丹吉尔时,不经意地提出支持摩洛哥独立的言论,因此触怒了想在该地扩展势力范围的法国。全凭他的外交官员表现出色,成功在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上避免德国与法国及两者同盟正面交锋。

革退俾斯麦以后,德皇任由在登位前签订的再保险条约在1890年失效。这令德国失去俄国的支持,从此不能保证她在德法两国有冲突时会保持中立。威廉的性格和主张,使德国对英法俄三国的政策摇摆不定。一方面,他忠于支持与奥匈帝国的联盟—他甚至在1889年向奥皇表示,只要奥国以任何理由出兵,德军也会鼎力支持;而另一方面,德国又愿意与英国合作,甚至想过与法俄两国组成强大的欧陆联盟—威廉认为在1905年与沙皇尼古拉二世会面后,已经得到俄国的支持。

③帝国主义的道路

威廉二世实行帝国主义,以显示德国蒸蒸日上的国力。他积极推行著名的世界政策(德语:Weltpolitik),具有强烈军国主义的色彩。

他欲借殖民地扩张,为德国寻找“一个太阳下的位置”(a place in the sun),一改以往俾斯麦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中心主义。

他通过1897年与1900年的新海军方案,实行提尔皮茨计划,以加快帝国的海军扩张,赶上大英帝国的海军力量。这与俾斯麦尝试跟英国保持良好关系的政策背道而驰。结果,在1889年的海军演练中,英国海军就邀请威廉二世和提尔皮茨到临,以展示其军力。德国一直都不甘在海军上落后于英国,积极争取海上霸权。

3、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德皇的朋友奥地利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人刺杀身亡。得知好友的死讯后,威廉感到大为震惊。于是,他向奥匈帝国提供协助,支持后者镇压策划刺杀行动的秘密组织,甚至容许奥国以武力对付怀疑是该组织的幕后黑手—塞尔维亚。威廉想在事件平息前留在柏林,但他的部下建议他按每年习惯在7月6日到北海出航。这样的建议,可能是出于德国政府中有人认为皇帝会干预事件,希望借此分散皇帝的注意,利用事件提升国家威望,甚至不惜一战。威廉虽然性格高傲,但对此甚为敏感。

德皇以奇异的方式对事件以电报作回应。奥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后,塞尔维亚于7月26日表示接受所有条款,除了第六条:

“在奥国政府之有关部门的协助与指示下,塞尔维亚必须采取法律行动,惩罚策划或执行6月28日之刺杀事件,而现在于塞尔维亚领土的人士。”

塞尔维亚认为以上第六条条款违反了她的宪法规定,而且会损害她的主权独立,所以拒绝接受此条款。威廉于7月28日赶回柏林。阅读过塞国的回应后,他的回应是:

“非常好的方案。而且在48小时之内!这比理想更好。奥地利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但既然赢了,就再没有任何开战理由了。[奥地利外交大使] Giesl 其实应该安心留在贝尔格莱德。在这份文件上,我实在不应该下达总动员的命令。” [Emil Ludwig, "Wilhelm Hohenzollern: The last of the Kaisers," GP Putnam's Sons, New York, 1927 (trans by Ethel Colburn Mayne), p 444]

威廉在开战前的最后一刻,其实想劝谕奥地利和平解决事件。然而,在奥国政府还未得知德皇的意见时,政府内的部长与将军已经说服了八十四岁高龄的奥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于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战争

虽然威廉二世满怀扩张野心,但他有否发动战争,则难以有定论。他的确希望德国变得强大,但他从未想过以如此大规模的冲突来实现这目标。由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到德国向俄国宣战期间,德皇明白大战即将爆发,于是竭力争取和平。威廉与沙皇尼古拉二世在1914年7月29日沟通,尝试避免战争。他乐观地解读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最后通牒,认为奥军只会将战争限于该地。然而,威廉的努力为时已晚。在部下的劝谕之下,德皇下令总动员并开始进行施里芬计划。

当时,英国普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皇的战争” (也正如断言二战是希特勒的战争) 。此看法现在被视为不公平,这是基于它断言威廉二世要为此负上个人责任。但其实,威廉大力鼓吹军国主义,支持德国军扩,又支持军事工业的发展(尤其是克虏伯公司),已经令他的国家陷入军事竞赛。当这竞赛变得难以驾驭的时候,战争就在所难免。

在签署总动员之命令时,威廉被认为曾经对部下说过“你们会后悔的”。但那边厢,他又鼓励奥地利对塞尔维亚采取强硬政策。在战争期间,威廉更自任德军大元帅。

作为战时国务的最终决策者,威廉要承受的负担实在太沉重。当战事持续,他越来越依赖部下的意见,以至1916年后的帝国变成一个军事独裁政权,由兴登堡与鲁登道夫操控。战争期间,受到挫败感与胜利的幻想影响,威廉的策略摇摆不定。虽然如此,这位德国皇帝仍然是国家的重要象征。他依然能监督军事生产、颁发奖章与发表演说鼓励士兵。

另外,德皇依然有自由任命官员的权利,能掌握重要的军事指令。1915年,他撤换总参谋长小毛奇,改用埃里克·冯·法金汉。同样地,在1916年的日德兰海战后,威廉下令海军减少与英军正面冲突。

1918年,德军的最后攻势宣告失败,四面楚歌。明显地,结束战争将会是明智之举。而那时,威廉早已失去所有权力。由于他不满被部下架空权力,他尝试在战争末期的危机中争取主导权。得知德军大势已去后,他支持德军向盟军投降,以免德国为继续打仗而遭受灭顶之灾。

5、退位

德国革命在柏林爆发时,威廉正在比利时Spa的德军总部。兵变令他十分惊讶,不知应否退位。直到那时,他相信即使自己被迫取消德意志皇帝的称号,仍可保留普鲁士国王的身份。不过,在1918年11月9日,为求政治统一,首相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突然宣布把威廉以上两个称号也废除。威廉的皇帝梦幻灭了。亲王得知只有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能控制德国的局势后,自己也在皇帝退位后辞职。

然后,在德军总部,首席参谋总长鲁登道夫辞职,由威廉·格勒纳接任。格勒纳向德皇保证在元帅兴登堡的统领之下,德军会撤退至德国而不会镇压革命。故此,德皇只好退位。帝国已经失去最后的支持,就连兴登堡这个一生拥护皇帝的将军,也只能劝谕威廉退位。

11月10日,威廉流亡荷兰—一个在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国家。凡尔赛条约第227条明确规定将威廉定为战犯,指他所犯的罪行侵犯了国际道德及条约的圣洁 (例如德国入侵永久中立的比利时) 。但荷兰的威廉明娜女王拒绝引渡他受审,不理会协约国的上诉。威廉凭着与女王的亲戚关系,在Doorn得到一座小城堡Huis Doorn,度过余生。他免除与官员和仆人的君臣关系,但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头衔。

6、战后生活

1922年,威廉出版他的回忆录,坚称自己没有犯下战争罪行。他一直邀请贵宾到他家作客,也十分留意欧洲事务。他本来很希望希特勒会帮他复辟王朝,但纳粹党始终未有如愿以偿。不过,对于希特勒成功解决德国的政经困难,他深感欣赏。德国在1940年占领荷兰后,威廉正式退出政治舞台。

1941年6月5日,威廉在荷兰的Doorn病逝,被葬于Huis Doorn,由希特勒为他举行一个小型军事葬礼。他生前希望葬礼上不摆设纳粹党的标志,但纳粹党没有理会。

7、婚姻和家庭

威廉二世与其妻奥古斯塔·维多利亚1881年2月27日,威廉二世与奥古斯塔·维多莉亚结婚。他们有七个孩子:

·威廉王储 (1882-1951)

·埃特尔·弗雷德里希王子 (1883-1942)

·阿达尔伯特王子 (1884-1948)

·奥古斯图斯·威廉王子 (1887-1949)

·奥斯卡王子 (1888-1958)

·约阿希姆王子 (1890-1920)

·维多莉亚·路易斯公主 (1892-1980)

威廉与妻子一直感情良好,而妻子在1921年4月21日去世,更令他非常痛心。在威廉被迫流亡荷兰后,他的幼子约阿希姆王子因受到参军后的忧郁症与婚姻失败之影响,在1920年开枪自杀身亡。

1922年1月27日,Prince Johann Georg of Schönaich-Carolath的儿子向威廉贺寿。威廉邀请他与其母[Hermine Reuss zu Greiz]到他家做客。威廉觉得Hermine非常吸引,并决定要娶她。威廉受到其支持者与子女反对,但仍在11月9日与Hermine结婚。Hermine的女儿Henriette (威廉的继女) 与约阿希姆王子之子Karl Franz Josef于1940年10月5日结婚,却在1946年离婚。Hermine则与丈夫感情良好,一直至威廉去世。

在威廉结婚之前,他曾深深倾慕Grand Duchess Elizabeth Fyodorovna (后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媳妇,维多利亚女皇之孙女,亦即威廉的表妹) ,更为她写下数段情诗。Elizabeth最初受到他吸引,但后来拒绝了威廉的追求。在一战期间,威廉曾多次想协助她逃离俄罗斯,但她不为所动。最后,Elizabeth于1918年被布尔什维克党人杀害。威廉始终未能追求到她,但威廉到老年时承认没有忘记过她。

威廉在位期间,曾经有传言指他与其好友Philip Fürst zu Eulenburg-Hertefeld有染。在当时,这种同性恋行为乃德国法律所不容许 (有关禁止男性同性恋行为之法律,详见第175条) 。传言引致1907年的Harden-Eulenburg Affair。俾斯麦曾经指出威廉与Eulenburg有“不正当关系”,但此话可能只是纯粹的推测。

8、琐事

·小威廉与他的父亲腓特烈太子 (1863年) 威廉是维多利亚女王的第一个外孙。在女王临终前的一刻,威廉还握着她的手,直到她离世。当时,英国民众曾因此深深感动。很可惜,威廉的形象在1914年被破坏了。

·威廉曾经到希腊的科孚岛旅游,自此对考古学产生浓厚兴趣。他也喜欢在悠闲时描绘宏伟的建筑物与战船,但专家认为他的构想过于浮夸与不切现实。威廉也爱好打猎和砍伐树木。流亡期间,他在自己的别墅大量砍伐树木。该地的森林在最近才回复过来。

·威廉收藏了大量制服与服装,经常转换服装,多达一天内更衣四次。

·威廉在司图加特有一座行宫。他在行宫时,会在每个星期日的中午进行巡游。他与部下及骑兵穿上军服,在大街上巡游,吸引附近居民观看。

·基于与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关系,威廉二世有不少亲戚是欧洲王室***。德国后来与英国和俄国交战,而当时的英皇乔治五世是威廉的表弟;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阿历山德拉就是上述Elizabeth Fyodorovna的妹妹,所以尼古拉就是威廉表妹的丈夫。三位皇帝都能说流利英语,并以兄弟互相称呼 (分别叫做 Willy、Georgie 和 Nicky ) 。

·时至今日,仍然有一小群支持君主制的德国人在每年威廉的逝世周年到Huis Doorn聚会,以示他们对这位末代德国皇帝的忠诚。

9、文献

在历史研究中,威廉二世在德国历史的角色颇受争议。在1950年代前,他最初被视为重要而令德国历史蒙羞的人物。但后来,一般认为对于世界大战的爆发,他的角色不太重要,甚至完全没有影响。可是,在1970年代,John C G Rohl教授等人又不同意此论调。无论如何,曾经有很多关于威廉二世传记推出,其中以第一部传记 (Emil Ludwig) 最为著名。

第一次听说《银河英雄传说》,是五年前我在榕树下当科幻版主时,当时论坛里有许多“银英迷”,经常发贴讨论莱因哈特、杨威利等银英人物。我一度在书店里寻找过这本书,但可惜从未看到过大陆正版的银英。数年后,我读了《银河英雄传说》的电子版,洋洋二百余万字的巨著,更兼电脑屏幕对眼睛的折磨,令我在“眼痛并心快乐着”中读完了银英。对于广大银英迷而言,《银河英雄传说》的故事情节早已不复赘述——在遥远的一千六百年后,人类早已移居于广大的太空舞台,银河帝国、自由同盟、费沙自治邦三足鼎立,莱因哈特、杨威利等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了一曲宇宙中的不朽史诗。

  沙皇(Царь)是俄罗斯帝国皇帝1546年到1917年的称呼。第一位沙皇是伊凡四世,最后一位沙皇是尼古拉二世。1721年彼得大帝改名皇帝。但直到1917年为止,俄国的统治者一直都称为沙皇。

  目录

  基辅罗斯历代皇帝

  封建割据时期

  弗拉基米尔大公统治时期

  蒙古统治时期

  莫斯科大公国

  王朝混乱时期

  罗曼诺夫王朝

  帝王大事年限

  伊凡四世

  俄语中沙皇(Царь)一词中的“沙”来自拉丁语凯撒(Caesar)的转翻译音(Цезарь),Царь就是“大皇帝”的意思。中文则半音译半义译,翻译成“沙皇的”。 在中世纪的俄国,沙皇这个称号指最高统治者,特别是指拜占庭的皇帝,而在1240年左右以后则指蒙古大汗。 在15世纪,俄国流传一种说法,莫斯科大公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者。在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手中后,拜占庭帝国和皇帝的权力就落入了莫斯科大公的手中。到伊凡四世时期,大公称号显得权力不够大,于是1547年1月16日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 此外,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早期的皇帝和20世纪的保加利亚国王也自称沙皇。 至1906年,俄罗斯帝国烈宗贞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头衔全称为:「奉天承运,全俄罗斯的皇帝;莫斯科、基辅、弗拉基米尔、诺夫哥罗德的沙皇和独裁者;喀山沙皇,阿斯特拉罕沙皇,波兰沙皇,西伯利亚沙皇,克里米亚(Tauric)和南克里米亚(Chersonesos)沙皇,格鲁吉亚沙皇;普斯科夫领主;斯摩棱斯克大公,立陶宛大公,沃里尼亚(西乌克兰)大公,波多利亚(中乌克兰)大公,芬兰大公;爱沙尼亚亲王,立窝尼亚亲王,库尔兰和塞米加利亚(拉脱维亚)亲王,萨莫吉提亚(东立陶宛)亲王,比亚韦斯托克亲王,卡累利阿亲王,特维尔亲王,尤格拉亲王,彼尔姆亲王,弗拉特卡亲王,保加利亚以及其他领地的亲王;下诺夫哥罗德、切尔尼戈夫、梁赞、波罗茨克、罗斯托夫、雅罗斯拉夫尔、别洛热尔斯克、乌多尔、奥勃多尔、康迪亚、维捷布斯克、姆斯季斯拉夫和所有北方地区的领主和大公;伊弗里亚(南乔治亚)、卡提里亚(东乔治亚)、卡巴尔达和亚美尼亚所有省份的领主和君主;切尔克斯人和山地高加索人的领主;土耳其斯坦领主;挪威王位继承人,什勒斯维希-霍尔斯坦、斯托尔曼因、迪特马申和奥尔登堡公爵,等等,等等,等等。

  编辑本段基辅罗斯历代皇帝

  862—879年 留里克 879—912年 奥列格(882年迁都基辅,从此开始基辅罗斯的统治) 912—945年 伊戈尔 945—962年 奥尔加摄政(伊戈尔妻子) 962—973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 973—980年 雅罗波尔克一世 980—1015年 弗拉基米尔一世 1015—1019年 斯维亚托波尔克一世 1019—1054年 雅罗斯拉夫一世 1054年 雅罗斯拉夫死后,其子三分天下,基辅罗斯解体。 1054—1073年 伊兹雅斯拉夫 1073—1078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二世 1078—1093年 弗塞沃洛德一世 1093—1113年 斯维亚托波克二世 1113—1125年 弗拉基米尔_莫诺马赫 1125—1132年 穆斯提斯拉夫一世

  编辑本段封建割据时期

  1132—1139年 雅罗波尔克二世 1139—1146年 弗塞沃洛德二世 1146—1154年 维雅·切斯拉夫 1154—1157年 尤里·乔治·多戈里奇一世

  编辑本段弗拉基米尔大公统治时期

  1157—1175年 安德列·安德鲁一世_伯格柳别斯基 1157—1176年 迈克尔 1176—1212年 弗塞沃洛德三世 1212—1217年,1218—1238年 尤里三世 1217—1218年 康斯坦丁

  编辑本段蒙古统治时期

  1238—1246年 雅罗斯拉夫二世 1246—1247年 斯维亚托斯拉夫 1248—1249年 迈克尔 1249—1253年 安德烈二世 1253—1263年 亚历山大一世 1263—1272年 雅罗斯拉夫三世(特维尔大公) 1272—1276年 巴西尔_瓦西里 1276—1281年,1283—1294年 德米特里厄斯_季米特里 1281—1283年,1294—1304年 安德烈三世 1304—1319年 米切尔(特维尔大公) 1318—1326年 尤里·丹尼洛维奇(莫斯科大公) 1326—1327年 亚历山大二世(特维尔大公) 1328—1331年 亚历山大三世

  编辑本段莫斯科大公国

  1263—1303年 丹尼尔 1303—1325年 尤里三世 1325—1340年 伊凡一世 1332—1341年 弗拉基米尔 1341—1353年 西蒙 1353—1359年 伊凡二世 1359—1389年 季米特里·顿斯科伊(顿斯科伊意思为“顿河英雄”) 1389—1425年 瓦西里一世 1425—1462年 瓦西里二世(“失明大公”) 1462—1505年 伊凡三世(伊凡大帝,1480年脱离蒙古统治) 1505—1533年 瓦西里三世 1533—1584年 伊凡四世(伊凡雷帝,1547正式称“沙皇”) 1584—1598年 费多尔_狄奥多一世(1598年沙皇费奥多尔死,无嗣,留里克王朝告终。)

  编辑本段王朝混乱时期

  1598—1605年 鲍里斯_戈都诺夫 1605年 费奥多尔_狄奥多二世 1605—1606年 季米特里一世(伪沙皇) 1606—1610年 巴西尔四世·舒伊斯基 1607—1610年 德米特里厄斯_季米特里二世(伪沙皇) 1610—1613年 伏拉斯基拉夫(波兰大公)

  编辑本段罗曼诺夫王朝

  1613—1645年 米哈伊尔·罗曼诺夫 1645—1676年 阿列克斯 1676—1682年 狄奥多三世 彼得大帝

  1682—1696年 伊凡五世 1682—1725年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725—1727年 叶卡捷琳娜一世 1727—1730年 彼得二世 1730—1740年 安娜一世(安娜·伊凡诺芙娜) 1740—1741年 伊凡六世 1741—1762年 叶丽萨维塔(伊丽莎白) 1762年 彼得三世 1762—1796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 1796—1801年 保罗一世 1801—1825年 亚历山大一世 1825—1855年 尼古拉一世 1855—1881年 亚历山大二世 1881—1894年 亚历山大三世 1894—1917年 尼古拉二世

  编辑本段帝王大事年限

  1彼得一世·阿列克谢耶维奇(大帝) 1682——1721年为俄罗斯沙皇,1721——1725年为俄国皇帝。打败瑞典和土耳其。1721年加冕为全俄皇帝。他积极改革,是俄罗斯社会面貌向西方靠拢。他在涅瓦河上建立了新京都圣彼得堡。1725年死于尿毒症。皇位传给续妻叶卡捷琳娜一世。 2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夫娜 1725——1727年在位,遵照彼得一世的志愿,建立了俄罗斯科学院。 3彼得二世·阿列克谢耶维奇 1727——1730年在位,在位期间,罢黜彼得一世的宠臣阿·缅希科夫,首都迁回莫斯科。1730年死于天花,此后,罗曼诺夫王朝绝嗣。 4安娜·伊万诺夫娜 1730——1740在位。俄国女皇,伊万五世沙皇和普拉斯科维亚·萨尔特科娃皇后的女儿。 5伊万六世 1740——1741在位。登基时还不到1周岁。他的母亲是安娜·伊万诺夫娜女皇的外甥女。1741年被推翻。 6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1741——1761年在位。彼得大帝最后的继承人和最小的女儿。她发动政变,l囚禁了摄政女皇和伊万六世。女皇知书而不识礼,为人乖戾暴躁。她参加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帮助普鲁士保住了西里西亚。还参加了七年战争。1761年死于圣彼得堡,王位传给外甥彼得·乌尔利希。 7彼得三世·乌尔利希1762年在位。彼得大帝的外孙。霍斯丁公爵卡尔·腓特烈的儿子。1742年从霍斯丁回到彼得堡成为大公和皇储。1744年娶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公主索菲娅·腓特烈·奥古斯塔为妻。1762年继承王位,荒疏政务,而且狂热的模仿普鲁士的制度,他憎恶妻子, 结果招来了1762年的政变。他本人被囚禁在彼得—保罗要塞。1762年离奇死亡。 8叶卡捷琳娜二世(大帝)1762——1796年在位。俄国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生于安哈尔特—采尔布斯特。1744年成为大公夫人。1762年发动政变成为女皇。叶卡捷琳娜奉行扩张主义政策,发动了两次俄土战争、一次俄瑞战争和三次波兰战争。她和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一起瓜分了波兰的领土。在这些战争中,俄国完全获得了黑海和波罗的海的出口,领土扩大了67万平方公里。 9保罗一世·彼得罗维奇 1796——1801年在位。俄国皇帝,官方说法是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独子。1796年即位之后废除了大部分母亲所建立的制度。他狂热的仿效普鲁士的军事制度,遭到了贵族们的反对。1801年,保罗一世死于一次政治谋杀,罪魁很可能是他的儿子和继承人亚历山大大公。 10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 1801——1825。俄国皇帝保罗一世的长子。出生在圣彼得堡。1801年策划了谋杀父亲的政变,同年成为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与拿破仑皇帝签订了《提尔西特和约》,但仍然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反法战争。1811年亚历山大在莫斯科击败了拿破仑的60万大军,1814年和1815年分别在莱比锡和滑铁卢打败法军,迫使拿破仑两度退位。此后亚历山大一世成了欧洲的保护者和英雄。他信仰神秘主义,受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影响很深。1825年与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皇后到塔甘罗格疗养,结果离奇的死在那里。亚历山大娶巴登公主路易莎·玛丽娅·奥古斯塔(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夫娜)为妻,他们只有两个女儿,他的王位由弟弟尼古拉大公继承。 11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1825——1855。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驾崩,尼古拉大公遂向王兄康斯坦丁大公宣誓效忠,但康斯坦丁自愿放弃王位,尼古拉就成了沙皇尼古拉一世。尼古拉一世为人残暴,对革命和起义采取坚决镇压的态度。他洞察到了农奴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一个强大的封建帝国,但他的改革还仅限于不损害地主阶级的利益的范围内。尼古拉一世把俄罗斯引进旷日持久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在这场战争中没捞到什么好处,而是损兵折将,经济崩溃。1855年,尼古拉在战争的硝烟中去世。尼古拉一世是俄国第一位迎娶普鲁士王族的皇帝,他之所以违反祖制的娶了一位一等大贵族的女儿,是因为他当时并不知道会成为君主。他和妻子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卡·路易莎·夏洛特·威廉明娜(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夫娜)共生有7个子女,长子亚历山大继承王位。 12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 1855——1881。尼古拉一世死后,亚历山大二世顺应时机的结束了克里米亚战争(1856),战争结束之后,面对国内愈演愈烈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于1862年颁发敕令,解除了农奴对农奴主的义务,但他们须得用大量的金钱“赎身”。尽管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根本没有减轻农奴的负担,但它毕竟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革命,并为二月革命打好了基础。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十二月党人的未遂政变中被刺杀。亚历山大二世娶黑森—达姆斯塔特的马克西米连娜·威廉明娜·奥古斯塔·玛丽娅为妻,子女均夭折;后娶叶卡捷琳娜·多尔戈卢卡娅女大公,有数个子女。王位由次子亚历山大大公继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6666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8
下一篇2023-10-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