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红包有什么讲究
一般新人们会在婚宴前一两天给厨师长送点红包或者香烟,红包的话大概400块,如果是香烟那就是2条(香烟牌子看个人情况来定了,有的是2条中华)还有一包喜糖。 领班这个有的人给,给多少的话看个人情况,有钱就给400块,少点也没关系,香烟喜糖这个还是要给的;还有的新人们会给跑菜的服务员喜糖香烟,当然这个不用给红包了,要给的话也是小额的,看新人的心情和经济了。 有的姐妹会说定酒席的钱已经很贵了,为什么还要给这些人红包呢,这个也是看情况的,不过为了让宾客们吃得好,也怕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发生,大部门人都会给厨师长红包的,领班和服务员大部分人是给喜糖香烟,给红包的则是少数。
二、婚车司机要不要给红包要给的话是给多少
婚车司机大概分2种,第一种是租的婚车,因为已经付过租车的钱了,所以红包没必要给太多,一般是18块+喜糖+香烟,18块是图个吉利,意思一下就好了。(遇到索要红包的这种情况相信应该是极少的,希望大家不要遇到)。 第二种是婚车是借朋友的,如果婚车是主婚车,那么给朋友的红包要大一些,几百块不等,其他的婚车一般是给200块。
三、婚庆公司的工作人员如四大金刚要不要上桌
一般来讲,婚庆公司都会有规定工作人员不能吃新人的酒席,都会自己解决的,当然如果婚礼上有足够空余的座位新人也可以邀请他们上桌。 婚礼当天的摄影师、跟妆、司仪这三个人是要给他们留位置了,摄影师和跟妆是全天跟着新人的,都是非常辛苦的,所以有必要给他们留位置,司仪的位置也是应该留好的 。
四、伴郎伴娘的红包什么时候给
伴娘的红包可以在敬酒结束后给,因为这个时候伴娘的职责差不多已经完成了,可以给红包啦! 也有的人因为婚礼当天很忙,会在婚后单独请伴郎伴娘以示感谢,红包也会在这个时候给,红包多少有的人会视伴郎伴娘当然的表现来给的。
五、婚礼当天还有哪些人要给红包的
婚礼当天因为各地风俗不一样,给哪些人红包也是不一样的,在这里举一些例子仅供参考,毕竟各地情况是不一样的。
1、收拾新房铺床、挂帘的红包(一定是双数的)。
2、开门的红包若干个。
3、压床的男孩给红包(最少一百)。
4、如果有乐队,那每人也要给一个红包。
5、两家重要的晚辈,如小姑子小叔子、小姨子小舅子的改口钱。
6、你们父母给对方的改口钱是个大数,如10001和9999。
7、压桌礼-订婚当日酒席红包。
8、姊妹桌礼-结婚当日姊妹桌红包。
男方应多准备一些红包交予伴郎或者伴娘预备,当男方或女方亲友有异议时,应该立即拿出红包交给对方并说:“这方面礼俗不太清楚,若有失礼之处,由这红包代替,请多包涵。”
六、结婚红包多少
红包“包”多少 第一次参加朋友婚礼的人最发愁的莫过于红包该“包”多少,包多少合适呢是包单数还是双数包多少有什么讲究吗
1、包多少看关系
“包”多少一般是取决于地域经济水平和个人人脉圈子的经济情况而定。同时,还要参考相互之间的亲疏关系、交往深浅。
2、双数最讨彩 中国民俗有“好事成双”一说,所以送礼讲究双数,忌讳单数。郑东指出,这通常取决于数字的谐音。比如6寓意着六六大顺、8是恭喜发财、9是长长久久,而300、400、700这样的金额是比较忌讳的。
3、“学生包”花样多 如果你是一名学生,还没有经济实力,好友大喜日子又不得不去,笔者就为学生提供两种“学生包”:一种是“100+50+10+5+2+1=168”,即用一百元、五十元、十元、五元、两元、一元纸币包成的“168”礼金另一种是“100+50+20+10+5+2+1=188”,即在“168”基础上再加上二十元纸币的“188”。这两种包法既实惠又讨口彩。 其实红包究竟包多少才合适,都应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量力而行。如果只是一般的同事,大家一起凑个份子钱也有足够了。千万别为了争面子,摆阔送豪礼,把结婚变“劫婚”,伤害了荷包,又让快乐结婚日变成愁苦日。
结婚当天的红包知识
堵新娘家门的红包:一个红包里面有十块钱,是十全十美的意思
进新娘屋的红包:也是十块钱,是十全十美的意思
改口费:有给666666元的,也有给888888或是999999的总之是个吉利数字,建议现场给的时候给存单,安全方便。还有给10001的取意是万里挑一。
还有当天新郎出门:婆婆应该给六百六十六块六毛六分,就是希望顺顺利利的接到新娘~
新郎在接到新娘,新娘出门的时候:新娘的家人也给新娘六百六十六块六毛六毛,讨个顺顺当当大吉大利。
给伴郎,伴娘的钱:因人而异吧,一般是一百到两百,不过给两百的多,因为是双数嘛~
如果车是自己找的,别忘了给司机师傅、摄影、摄像师傅红包、糖还有烟。
结婚红包礼节的讲究
1、结婚的前一天,新娘家一般会派送嫁妆的人到男方家,这时候男方的长辈就应该给其每人一个红包,以示酬谢。还要注意的是,给“押嫁妆”男童的红包应大些。
2、到了结婚当天,迎亲队伍到达女方家时,女方家人要给除了新郎之外的所有关迎亲人员红包,以示欢迎和慰问。
3、新娘到达男方家后,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若干小“红包”(内包硬币)撤落地上,自己则趁众人哄抢之机,迅速躲入新房。
4、婚宴开始前,在新娘给客人行“茶礼”时,客人应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放入碗内,以示对新郎新娘的祝贺。
5、在接新娘的时候,一些年轻人喜欢捉弄新郎,这时候男方应给女方派来的“伴娘”以“红包”,以示感谢和慰问。
6、婚礼上所送“红包”,不论钱数多少,一般应为双数,忌送单数,一般666或者888是最好的。
7、在有些农村地区,还流行男方在婚礼结束时给前来帮忙的人员送“红包”,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
8、在有些农村地区,结婚第二天新娘在兄嫂陪同下到本家族内各家中“认亲”时,各家应给新娘以“红包”。等等。
阅读完本文相信大家对于结婚红包的讲究、结婚红包知识以及结婚红包礼节讲究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婚的时候可不要搞错了哦。
首先,是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 「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礼车( 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盖「竹筛」以象征繁荣。)、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摸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或苹果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三朝回门(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 祭祖,甚至小住一段日子,然后再随夫婿回家。)。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不要以为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在西方国家中,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花束用蓝色,意味着新娘的纯洁及贞洁。而在进行婚礼时,西方亦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时新娘总要带着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根据民俗说法,农夫认为新娘在磨擦婚当天所流下的泪能使天降甘露,滋润家作物。后来,新娘在新婚汉天流泪,就变成她将有幸福婚姻的好兆头。而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据说,古时候,盎格鲁撒克逊的新郎必须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挥出配带于右边的剑,吓退敌人。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由此可见,西方的婚俗并不比中方简洁。 其次是在服装方面。在进行婚礼不只是有仪式习俗需要遵守,在穿着方面也有讲究。中国传统婚礼进行时新郎和新娘具着红色的礼服,象征的吉祥如意,预示在结婚后日子红红火火。而西方的新娘则穿白色的礼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其他一些地区,白色在他们的婚礼和葬礼里指示各种各样的通路典礼和意义。例如,在安达曼群岛(Andaman Islanders),白色代表一种地位的变化。“传统”的白色结婚礼服,在早期是贵族的特权。在多利亚女王时代,大多数的新娘只能穿传统的国家服装,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代表权力和身份的白色婚纱。一直到近代,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以后,白色的婚纱才成为普通新娘的礼服。而相对于西方白色婚纱的历史,中国婚礼中的大红色的凤袍的历史则较简单。龙凤在中国的神话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龙主阳凤主阴,而阳则代表男子,阴就表示女子。因此新娘就用凤表示。所以在红色的礼服上绣着凤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还有就是在一些小的习惯上面,中西方的婚俗有相似的地方。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他将很快结婚。 中西方在婚俗上面有以上种种的差异,这和中西方人在思想思维的差异有直接的联系。中国人比较保守,喜欢热闹,思维较古板,所以在中国历史几千年的时间里整个婚礼的习俗并没有多大的变化。直到近代西方的文化传入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开始向西方转化,但在很大的程度上任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礼仪。而中国人爱热闹的性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除了中西方都有的结婚晚宴以外,在中国的传统婚俗中,还有一个为新娘饯行的结婚午宴。其次在婚宴结束以后,新人的亲朋好友会去新房中闹洞房。认为在新房中越热闹,新人在婚后的生活越幸福。因此闹新房的成员们无不用所其极,用种种方法刁难新郎新娘。西方人的思想则比较开放,对于婚礼的要求也比较低,他们婚礼的高潮则是在教堂中:随着神圣的《婚礼进行曲》步入鲜红的地毯,娇美的新娘手挽着父亲捧玫瑰慢慢向新郎走去,新娘的父亲将女儿的手放在新郎的手上,将女儿的一生托付给你,所有人的目光注视着这对新人,幸福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她是今天最美的新娘。 在神圣的教堂上空,他们的誓言在回荡,带上永结同心的婚戒,只到神父说:“你可以亲吻你的新娘了…… 结婚是一生的盟约,你是要为之坚守一辈子的誓言。 主耶稣说:上帝所配合的人便不可分开。 这一生一世的爱情,因为今天而完美。”然后新郎新娘或是去晚宴地点或是去渡蜜月,并没有中国传统婚俗的种种礼节。另一个造成中西方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不同的宗教。中国是以佛教为主,而西方则是基督教为主的。所以西方的婚礼是在教堂中举行而主婚人则是神甫。中方的传统婚俗中的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天地,拜了天地以后就算是礼成了。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中国的婚礼就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很不错哦,你可以试下
v螭Уp蓼涧◎e帹n圈gРp蓼涧◎hp蓼涧◎hn圈57024681342011-08-25 上午 09:38:41
婚礼现场的色调搭配不只是单纯的色彩搭配,应该是从婚礼的主题风格出发去选择色彩。
色彩因纯度、亮度、色彩倾向不同会营造出不同的气氛。布艺的材质丝质、缎质、纱质、棉质,以及花艺主材的色彩,这些都有影响的。所以如果要追求效果,还得依靠有经验的婚礼策划。
最重要的还要考虑场地因素,大场地棚高4米以上的做什么主题都简单,如果庭较小棚高不足的,还是选温馨浪漫主题的比较好,比如红白蓝、红白粉、粉红粉紫白等效果较好。
《中式婚礼礼仪》10大婚嫁习俗。
一、婚前篇。
1清蝶
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请媒这一环节在过去显得十分重要。媒人是沟通男女双方的媒介,爷爷奶奶那一代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主张自由恋爱,所以这一婚姻习俗逐渐被淡化。即使年轻人约出来相亲,也没有过去那么讲究。
2择日
择黄道吉日拉埋天窗,是每对准新人步入婚姻殿堂的首要步骤。关于如何挑吉日、有哪些禁忌、要注意什么。
3过大礼
又称“大聘”,是订亲过程中最隆重的仪式,大约于婚前15至20天进行。男家择定吉日,便携同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方家里。所有礼金、礼饼、礼品等数量要双数,寓意“成双成对”。
4安床
俗称翻床、翻铺。大约在结婚的前/-2天,选个吉时把新床、新被单、新枕头等整理放好,然后在床上撒红束、挂圆、利是等。安床后,请男重或未婚的弟弟辈在床上翻转,寓意“早生贵子”。有些地方会专门请儿女双全的人过来帮忙把床铺好。(十里不同风,这点可能不同地方多少会有不同)。
二、进行时篇。
5三梳视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旧时女子未出嫁时梳辫子,临出嫁时把头发拢上去结成发警,叫做上头。出嫁那晚用柚子叶煮成热水擦身。听老一辈的人说,粤语中“冲身”与”冲新”同音,寓意“除旧迎新”。
6迎亲
接亲的第一关是“入门”,若想抱得美人归,必须“过五关斩六将”与新娘的姐妹们“斗智斗勇”。如何才能让姐妹们满意地开门?顺利通过一系列接亲游戏和给出丰厚的“开门利是”必不可少。而且,新郎要找到新娘的另一只婚鞋,并给新娘穿上才能把她接走。
7搬嫁妆
过大礼时,男方备好贴有”喜”宇的竹旁,装好喜饼、茶叶、香烟、猪肉和礼金等,择日送往女方家。自古礼尚往来,女方也不会让男方的竹萝空着回去,而是把空旁留在家里,等新娘出嫁当天,把新被子、新枕头、新镜子、新碗等一起放在空萝里,满满当当地挑回男方家。
8跨火盆
意义在于趋吉避凶,大家以前看古装剧里的人成亲时,都会看到这个画面,这个习俗现在依然延续着:新娘在进夫家门时有人在门口用干草点燃小火堆或点燃火盆,让新娘扬起裙子举步跨进夫家,寓意生活从此“红红火火”
三、进行时与婚后篇。
9改口敬茶
结婚时向父母敬茶,称为“改口茶”,新人来到双方父母亲桌边,问父母敬茶(或酒),改口叫爸妈,以谢养育之恩,也预示着以后大家就是一家人看。
10三朝回门
也叫“返面”,又被称为“归宁”。一般是指新娘出嫁后,于第三、六、七、八、九天,或者满月时在丈夫的陪同下带着礼物回娘家探望父母,寓意“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这时,新郎要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妈。
结婚的时候,使用大红色是非常正常的,甚至在很多的观念里,结婚本身就应该是红红火火的,那么结婚当天必须铺大红色吗?来看看!
一、结婚当天必须铺大红色吗
按照传统是的。
1、在中国,结婚的时候,家里必须是需要铺上大红色的被子,这样图个喜庆,寓意着新人婚后红红火火,因此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都会按照老祖宗们传下来的习俗。
2、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观念变了,认为这些吉利的东西都是迷信的说法,真正的婚姻幸福还是需要看两个人如何经营婚姻,因此不像铺大红色的被子,实际上也不是不可以。
3、若是新人不喜欢大红色,或者是考虑到之后不实用之类的,那么完全可以铺上其他的颜色,比如桃红、粉红等等带有红色的暖调,毕竟是结婚,可不能太暗沉了,不然会显得婚礼很不喜庆,再怎么百无禁忌。锦上添花还是要的。
二、结婚敬酒服大红色好还是酒红色好
都不错。
1、结婚的敬酒服颜色一般是红色居多,但是没有固定的格式,大红色和酒红色都是中国红的一种,都代表着喜庆,因此都是可以的。
2、至于如何选择,还是看新人的喜好以及适合度,一般来说酒红色的颜色更加低调一点,另外更能衬托新娘亮白的肌肤,通俗的说就是酒红色比大红色更加显白。
3、因此若是皮肤暗淡的新娘可以选择酒红色,当然本身就比较白的新娘,就按照自己的喜好选吧,毕竟这两个颜色都不错,大红色是长辈们都喜欢的颜色。
总结:
以上就是关于结婚当天必须铺大红色吗,结婚敬酒服大红色好还是酒红色好的全部内容了,相信大家看完本文后也对结婚敬酒服的颜色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希望能帮到你。
1 结婚摆酒给长辈敬茶要怎么做
茶壶、茶杯:茶杯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
盖碗杯:盖杯数量根据双方长辈到场人数安排,事前告诉长辈盖碗杯的使用方法,千万不要把杯托掉了。
花色:避免寿字、独龙、青松翠柏等图案,最好是素雅或喜庆的单色。
礼仪:
新人敬茶时,要用双手呈上,按辈分敬茶,先敬最年长的长辈,如家翁、家姑,以此类推。
每位受敬茶者都会送红包或首饰给新人,以表示对他们的接纳、认同及祝福。
禁忌:
茶杯切忌没有带把(耳仔),如果拿不稳打翻在地上的话,就非常失仪及不好意思。避免用减肥茶的茶叶,因为传统婚礼讲求意头,最好家肥屋润,肥是福气,减肥就等同减福,所以最好用铁观音、普洱、香片较稳妥。
材料:
红枣,代表鸿运当头;要开枝散叶,早生贵子的话,千万不要把其中枣核挑去,因为核即种子,代表子孙。
莲子,不要切开,必须是完整的,因为切开两半就有分开的意思,这都是不吉利的;更不要把它退皮(去衣),因为莲子退皮(去衣)后是白色的,跟结婚(红事)刚好相对,因此用带皮的莲子冲茶是最好的。而分量方面,正所谓好事成双,每样一对就够了。
2 婚礼敬茶的习俗
古代婚礼,行聘多用茶,谓之茶礼,亦名“受茶”。
为什么要用茶?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十四“种茶”有解:“凡种茶树必下子,移植则不复生,故俗聘妇必以茶为礼,义固有所取也。” 其实,茶用种籽、扦插或压条皆可繁殖,古人此说应是当时茶树栽培的情况。
清代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九载,淮南一带人家,男方下给女方的聘礼,“珍币之下,必衬以茶,更以瓶茶分赠亲友。”至迟宋代已有这种婚俗。
其他地方也有这种风俗。并延续到近现代。
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八载有:“今婚礼行聘,以茶叶为币,满汉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可见这是很普遍而且很严肃的。
也有一些人娶妻入门,有时不用茶,但定亲的聘礼却要叫做“下茶”,表示定亲以后不可移易。 今天甘肃东乡族,订婚前男家请媒人到女家说亲,应允后,男方送给女方一件衣料、几包细茶,即算订了亲,故称“订茶”。
的“吃喜茶”也叫“下定茶”。青海循化地区女方允婚后,由媒人三人于吉日将茯茶、衣服、化妆品以及绿头绳、红头绳送至女家,表示已经订婚。
云南 订婚当天,男女双方均须备些糖、茶、果品、米糕等招待各自的内亲。甘肃临夏 则维持“定茶”的称谓,即说亲时男家给女家送茶砖或茶叶,若女方接受即为允婚。
浙江西部地区汉族把说媒叫“走媒”。媒人说媒,倘女方应允,则泡茶、煮蛋招待,俗称“食茶”。
嘉兴一带,由媒人将男方的礼品如茶枣、糕点、首饰、衣料、礼金等送往女方,女方受礼称“受茶”,就不可再另许他人。同时托媒人将答礼带回男家,并请至亲好友吃酒,以示公布婚约,也叫吃“安心酒”。
更有趣的是,湖北黄坡、孝感一带的“行茶”。当男家备礼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时,在备办的各种礼品中,除果品外,必须有茶和盐。
因茶产于山,盐出于海,故名之曰“山茗海沙”,谐方言中“山盟海誓”之音。亦有用糖霜代盐的。
甘肃积石山的保安族,订婚时男方送给女方的礼品,一般以茶叶为主,所以叫“拿茶”。总之,不管汉族、少数民族,凡是女方接受了男方茶礼之后,一般婚姻就不能更移了。
但是,过去在贵州天柱、剑河、三穗一带却流行过一种“退茶”的婚俗。姑娘婚事由父母包办,如果姑娘实在不愿意,就用“退茶”的方式退婚。
即姑娘用纸包一包干茶叶,送到男家去,对男方父母表示:“自己没有福来伏侍老人家,请另找一位好媳妇。”说完即把茶叶放在堂屋的桌子上,转身就走。
如不被未婚夫或他房族的人抓住,婚就退成;若被抓住,可以马上杀猪成婚。因此,要事先探清男家的环境,进出路线,并要趁父母在家,又不会碰上别人。
若要退成功,既要有胆量,又要有计谋。成功者,会受到妇女们的称赞和崇敬。
虽然父母会对女儿骂或打,但还得办退婚手续。下次订婚,不得不多少尊重女儿的意见。
不单是订婚退婚离不开茶,在有些地方,有些民族中,茶贯串婚礼的始终。 司马迁的故乡韩城,把男女青年初次见面谈恋爱叫“谈话”。
谈成了女方就向男方父母倒茶相认,南方也倒茶回敬,订亲之日,女到男家,早饭与午饭的空闲时间,女方先向男方父母亲戚一一倒茶,先叫后双手捧杯敬茶。南方也像女方来宾一一敬茶,明确称谓。
新婚之夜,新媳妇由姑嫂相陪,向全家老少一一敬茶。又向同姓族内人倒茶相认。
耍房前,邻居争喝新娘子的一口香茶,都说:“喝了新媳妇的茶牙不疼”。名为喝茶,实则观看新媳妇容貌,鉴赏其举止是否文雅,叫人盯的羞涩腼腆之情态。
耍房时,夫妻要喝交臂茶。耍房人若出难题,是新婚夫妇尴尬为难,聪明的姑娘便叫新娘倒茶解围。
耍房末了,新媳妇倒茶送客。 在湖南等地的汉族中,有“三茶”之说,它是提亲、相亲和洞房前所沏茶水的合称。
媒人上门提亲,女家以糖茶甜口,含美言之意;男子上门相亲,双方目成,女子递茶一杯,男方喝茶后,置钱钞或其他贵重物于茶杯中送还女方,女方收受,是为心许;洞房前,以红枣、花生、桂子、龙眼泡入茶中并拌以冰糖招待客人,取早生贵子跳龙门之意。这三次喝茶,统称“三茶”。
青海、甘肃等地区的撒拉族,婚日,迎娶新娘途经各个村庄时,这些村庄中曾与新娘同村而已出嫁的妇女们,端出熬好的茯茶,盛情招待新娘及送亲者,表示对新娘的热情迎送,称“敬新茶”,行至靠近男家的最后一个村庄时,该村的女乡亲除了敬新茶外,还要把男家迎亲的一些情况透漏给新娘一行,使其有所准备。据说此俗由来已久,是撒拉族先民初到循化时与藏族联姻时产生的。
浙南一带的畲族,娶亲日,新娘到了男家,鸣放鞭炮,并派“接姑”二人将新娘接入中堂。这是婆家挑选一位父母健在的姑娘,端上一碗甜蛋茶(鸡鸭蛋均可,无茶叶)递给新娘吃,叫“吃蛋茶”。
按习俗,新娘只能低头饮茶,不能吃蛋。若吃蛋,则被认为不稳重,会受到丈夫和他人的歧视。
到其他客人(指陪送新娘来婆家的人)吃掉蛋茶后,新娘将一事先备好的红包放到盘上,曰“蛋茶包”,对端茶人表示谢意。
3 结婚拜天地的天地桌有什么讲究
天地桌的规格是需要一张正方形四脚四角的桌子,要平平稳稳,象征天地,东西南北四方,桌上必须铺设红布,以示吉利。具体贡品根据供奉对象的不同而不同,没有特定要求,但是焚香燃烛则是必须的。
如是结婚拜天地时铺设的天地桌:
拜天地必有香及红烛,拜前点燃。天地桌(台)上铺红布,坐北周南。男西女东,面北对天地桌(台)而站,由司仪领唱,新人跪拜,磕四个头。天地桌(台)的布置各地不尽相同,但主要东西相差不远。天地桌(台)上设天地爷牌位,牌位前放一盛满粮食的斗,斗上贴“金玉满斗”四字,斗用红纸封口,插柏枝,枝上系铜钱叫“摇钱树”。斗内插秤一杆,杆有十六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寓意吉星高照,称心如意;秤上挂铜镜,用来避邪,也寓意明白如镜;桌上放婆婆给新娘的抒,寓长住久安。再放尺一把,寓公平,品行端正;还有放红枣,花生等的。
天地桌上摆斗、秤、尺就是三媒六证的意思。
4 结婚敬茶顺序
闽南地区结婚敬茶顺序是先从内再到外,从老到幼,由新郎介绍逐一介绍,新娘逐一敬茶,新郎叫什么新娘跟着叫什么。
具体顺序先从自家开始先最年老开始敬起,比如太爷爷太奶奶(如果还在世,如下相同)、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伯父伯母、叔叔婶婶、大哥大嫂、小叔子小婶子(有的弟弟比哥哥早娶也是要敬一杯,当然辈份比新娘小的要回敬一杯以示尊敬)!再来是有来参加婚宴的夫家亲戚,比如姑父姑姑、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姨父阿姨,如没到场派代表来可看情况决定先敬后敬,再到堂辈亲戚(也是从老到幼如下也是)再来是邻居及朋友。最后是帮忙人员。
5 婚礼如何排桌
中式婚礼中婚宴席位的讲究:
Tips1喜宴要按来客的尊卑长幼排定座位,称之为“请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则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长幼和身份、地位从高到低排列座次。
Tips2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长幼对号入座。
Tips3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
Tips4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乐鸣炮开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祝酒,然后,厨房开上第一道菜来,把婚宴推向 。
Tips5各席的酒菜应该一个样,唯“男大亲”和“女大亲”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须有清蒸的猪肘子一个。而且,新郎要时刻守候在桌边,为“上亲”斟酒、送热毛巾等,以示尊敬。
Tips6喜宴结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谓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会把他的脸抹成锅底。喜宴结束后,“上亲”先到退堂屋休息一会,吃些点心,由男方尊长陪着说些客套话,待勤杂人员把席面撤去,扫了地,大亲就该起身告辞了。临起时,男家要“打发”衣料、鞋袜之类,讲究的还有红包。“送大亲”是又一个热闹场面,男家所有体面的人都要送到门口,还要鸣炮动乐,以示敬重。
作为中式婚礼中的主角,喜宴是很重要的,喜宴座位的安排也是很有讲究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对计划举办中式婚礼的新人有帮助。不过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修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