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内江的婚俗:铺五谷豆掀盖头

四川内江的婚俗:铺五谷豆掀盖头,第1张

四川人大多都很热情大方,所以结婚的时候肯定会很隆重,所以一些婚礼习俗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些习俗让婚礼更加隆重。现在让咱们去看看四川内江结婚的时候有什么样的风俗文化吧。

四川传统婚俗

1递袋子:意思是代代相传与递袋子。首先,它要求“的青睐”传承家族,第二,它突出了新娘来到门口,愿意在地上走。递个包,绝配;过第二袋,鸳鸯好;三包,三星闪耀;递上四个袋子,四个幸福的祝愿

2铺谷豆,掀盖头:新人手捧红绣球。)在进入宴会厅的过程中,伴郎和伴娘将装满谷物、核桃、红枣、花生和硬币的托盘扔在面前。当新来者四处走动时,他们将托盘中的东西分散开来,直到他们到达主舞台。进场后,新娘跪在舞台中央,新郎拿起喜棒,掀起盖头。

3金盆洗手祈祷:伴郎伴娘给你两个洗手盆,洗干净,用红巾擦干净。仪式结束后,这对夫妇转身盯着客人,举着纸灯,和他们一起祈祷和许愿。

4交换信物:新娘和新郎交换结婚戒指,这意味着他们将终身结婚。

5拜堂:许愿后,司仪会主持仪式,拜天地,拜客人两次,转身拜父母三次,最后,新人互相拜!以示两人正式成为夫妻。

6酒的组合:两个杯子用线连接,新人各持一杯,相对而饮。酒杯一分为二,象征夫妻俩原本就是两具尸体;用线连接手柄,表示两个人通过婚姻联系在一起;第一种组合象征着夫妻两个身体虽然合二为一,但是夫妻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亲密无间。

7花月圆:象征家庭团圆、和睦、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景。

8扎头发:伴娘剪掉新娘伴郎剪掉新郎的头发然后把它包在一起,放进钱包里!这意味着结婚。

9抛绣球:上述仪式结束后,有意争抢绣球的宾客要站在台前,新娘背对宾客抛绣球。抢到绣球的人会很幸运,很幸运。

结婚为什么要撒米从前有位红花女到人间结婚,天神就派金鸡啄红花女戴在头上的红花,因为红花是此女的元气生命所在,所以红花女就用伞来挡住金鸡啄红花,而撒米的作用就是让金鸡啄食米。

结婚为什么要撒米

古代版:从前有位红花女到人间结婚,天神就派金鸡啄红花女戴在头上的红花,因为红花是此女的元气生命所在,所以红花女就用伞来挡住金鸡啄红花,而撒米的作用就是让金鸡啄食米,在金鸡啄米时,红花女趁机顺利出门上花轿,顺利嫁人。

从娘家出嫁时:送嫁人对着花轿撒谷米,同时一边撒一边口中念一撒天赐平安, 二撒早吃红蛋,三撒三元吉利, 四撒四季如意,五撒五子登科, 六撒天地人和,七撒七子团圆,八撒子孝孙贤,九撒天长地久,十撒白发到头。这称之为"撒谷米",意在祝福新娘

新娘接亲,新娘下轿车时是娶亲太太一边把米斗中的米撒向花轿一边念一撒东方甲乙木,夫妻双双永和睦。二撒南方丙丁火,夫妻同食长生果。三撒西方庚辛金,夫妻亲爱结同心。四撒北方壬癸水,幸福姻缘最和美。五撒中央戊己土,夫妻长寿赛彭祖。 我们从以上撒唱词中可以看出,均是唱喜词,以往古时的辟邪的词都不唱了,而且现在科学观明显改变了旧时迷信的说话,但老祖宗留于我们新人的美好寓意是一种美的传统,意在祝福新人夫妻恩爱,生活甜美。

结婚为什么要撒谷豆

撒谷扬豆:新娘上轿前,要请一位福寿双全的老太太,手持装有谷子、豆子等五谷杂粮的器物,到处撒播,最后一把要撒在花轿当中。当花轿来到男家时,也有人照样撒谷扬豆。这样做的含义是,女方希望女儿出嫁后吃穿不愁,享受清福;男方则希望娶新妇后带来好运,五谷丰登!也有的说这种习俗是为了避邪,撒一些粮食给那些捣乱的鬼神,阻止他们进家门。现代婚礼中有人在楼梯上撒麦肤也是取此意。

撒谷豆习俗已隐含有祝子之义。因为撒谷豆壁三煞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三煞会危害尊长,而且会造成新婚夫妇婚后无子。三煞本来是隐身在门上的,新娘入门,它们便会附身而进,造成危害。看来,新娘是最容易招致邪魔缠身的人,是不祥之人。这种观念必然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含义。许许多多婚礼辟邪仪式,都是围绕驱除附在新娘身上的邪魔而进行的,应该是出于同样的观念。后文将作详述。

宋朝,撒谷豆习俗已在民间流行。《梦梁录》:“迎至男方家门首,时辰将正,乐官妓女及茶酒等人,互念诗词拦门,求利市钱红。克择官执花斟,盛五谷、豆、钱、彩果,望门而撒,小儿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以压青阳煞耳。方请新人下车……”《东京梦华录》也说:“……新妇下车了,有阴阳人执斗,内盛谷、豆、钱、果、草节等,咒祝望门而撒,小儿辈争拾之,谓之‘撒谷豆’,俗云压青羊等杀神也……”宋朝撒谷豆的目的在于压青阳(羊),与汉代压三煞是一致的,只不过经过演化,所压对象已由三煞演变为其中的一煞青羊。至晚近,一些地方的婚礼习俗仍保留着撒谷豆的遗存形式。

民国三十三年《洛川县志》:“新妇下轿,提斗入室。另一善口技者,手执枣刺一根,满悬果食之类,高声朗唱‘拉枣歌’;放纸炮;取升了内预盛之五谷、草根,抓向新妇抛掷。”

在有些地方,撒谷豆演变为撒米。在举行撒米仪式时,还要以鸡血祭奠花轿,以加强驱邪的效果。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女至婿门外停轿,傧导新郎出,对轿赞三揖。庖者挈雄鸡抉冠血祭舆,掷于舆后,复掬米舆上,其名曰‘回车马’。谓新妇先灵随舆来者,为此厌之。”

撒米也有在女方家举行的,也为古代之遗俗,因为汉代撒谷豆,既要在男方家举行,也要在女方家举行。民国二十年《嘉禾县图志》:“花轿离女家时,洒水散米。”民国十九年《龙山乡志》:“女登舆,障以伞,以柏叶杂米撒之。”

撒谷豆遗俗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传承。湖北鄂西土家族地区就曾有这种遗俗。清同治九年《长乐县志》:“迎亲将及门,必于门外设一座,上列香、烛、酒、帛、鸡一只或蛋一元,米一升,请士人端拱祝回女家宅神。祝毕,手握米抛掷新妇轿,谓之‘拦车马’,亦曰‘回神’。”

清光绪六年《巴东县志》:彩轿“将至门,预请秀才一人,穿公服,排香案灯烛,案上置米一升,婿立秀才后。秀才迎女轿,撒米三揖,婿随揖,名曰‘拦车马’。”土家族诗人田泰斗还写了一首《竹枝词》描绘长阳撒米习俗:“回神暂驻七香车,米粒声声响轿纱,我替广寒仙子怯,惊心已入小郎家。”读其诗,如闻米粒撒到彩轿上发出的沙沙声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068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