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败命煞

八败命煞,第1张

第1章  八败命煞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农历三月初三。

鄂西边陲恩施县城关镇。

“哇啊------哇啊------"

一阵宏亮的婴儿啼哭声传出,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分外响亮 。在客厅里焦急地踱来踱去的茶商马大虎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这也难怪,马大虎年近四十,中年得子,几十年来,风里来,雨里去,苦心经营了大半辈子,挣下的万贯家产总得有人继承吧!

"恭喜老爷!夫人生了,还是个大胖小子哩!"接生婆抱着初生的马公子匆匆赶来向马老板贺喜。

"哈哈哈,我也当爹啰------"马大虎喜滋滋地接过儿子,仔细端详,只见他轮廓分明,口正鼻直,一对乌黑的眼珠像两颗晶莹的葡萄,一闪一闪的,格外惹人怜爱。只是比较奇特的是前额上竟然有一个发漩,再加上脑顶的两个,他一人赫然有三个发漩。 马老板惊奇之余也没多想,忍不住地在他粉嘟嘟的小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囗,可能是粗硬的胡须扎疼了小家伙,小家伙立即哇哇地哭了起来。

正当马大虎沉浸在天伦之乐中惬意无比时,突然婢女秀姑慌慌张张地跑来禀告:

"老爷,不好了!夫人大出血,怎么也止不了,快不行了。"

马老板一听急了,令人赶快去请 郎中,自己则一路小跑到夫人房间,只见马夫人脸色苍白如一张白纸,气若游丝,已说不出话来。马帮主揭开被褥,倒吸一口凉气,只见血水已将垫被完全浸湿。

“夫人啊,医生马上就来,你一定要坚持住啊!"马老板紧紧地握着马夫人的手呜咽道。

一会儿,罗管家领着恩施城最有名的匡老郎中匆匆赶来。马老板忙迎上去,紧紧地抓住匡老郎中的手,急切地说:

“匡先生,你 一定要救活我夫人啊!我马大虎求你啦!"

匡老郎中摆摆手,示意大家先别说话。然后快速走到床前,为马夫人切起脉来。片刻匡老郎中站起来,长叹一声,说:

"夫人血已耗尽,老朽医术浅薄,实在无能为力了,还是早点准备后事吧!"说完,不顾众人的挽留,自行离去。

匡老郎中出生在医学世家,行医几十年,什么样的疑难杂症没见过他说人不行了,那就是被阎王爷判了死刑,外公死儿一一一没舅(救)了。

秀姑抱着马公子来到床前,哭着说:

"夫人啊,不要走!你睁开眼,再看看小少爷吧!"

马夫人不知是心灵感应还是怎的,努力睁开眼,想说点什么但什么也说不出。最后眼角慢慢地渗出了两颗晶莹的眼水,惨然一笑,就此魂归瑶池。

马府顿时哭声一片。

将马夫人安葬后,马大虎终日闷闷不乐。

原来马大虎和罗管家都是革命党人,他们早就秘密加入了反清的会党------燕子帮。受帮主沈大昌之命,他俩平时以做茶叶生意作掩护,暗地却在搜集情况,筹集军费,正在秘密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一日马大虎隐隐约约听到儿子在哭,想起几天没见儿子了,遂决定到厢房去看看。刚走到房门口,就听秀姑正在埋怨儿子:"你命怎这么硬呀!一出生,就把妈妈克死了。一天到晚就只晓得哭!哭!哭!"

"儿子 一出生,夫人就去世了。莫非他命太硬,把夫人克死了"马大虎被自己的这一想法吓了一大跳。但自从心中有了这个结,就再也挥之不去。为释心中疑惑,马大虎遂叫罗管家去把算命先生罗瞎子请来。

罗瞎子是恩施城最负盛名的算命先生,精通阴阳五行,周易八卦。在恩施城,无论是达官贵人、富贾客商;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碰上拿不定主意的事时,总爱找他算上一卦。

罗瞎子来了,一阵寒暄后,便叫马大虎报上儿子的生辰八字。罗瞎子端坐在太师椅上,微闭双目,嘴角欷动念念有词,掐指推算起来。众人屏住呼吸,紧张地盯着罗瞎子,盼望他早点指点迷津。

一会儿,罗瞎子忽然睁开眼睛,露出惊恐的神情。罗瞎子天生是个青光眼,睁眼闭眼本来都是一回事,但人们分明从罗瞎子的眼中看到了恐惧。

"马少爷的生辰八字没报错沙"罗瞎子追问

道。

"绝对没错。怎么啦"马大虎不解地问道。

"唉!不算了,我要回去。"罗瞎子摇着头,竟然要走。

马大虎忙拦住罗瞎子:"先生请留步。想必是犬子命中有劫,抑或是有煞,但无论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还望先主据实告之。"

经过一番思虑,罗瞎子长叹一声:"天机不可泄漏,泄漏天机必遭天谴。我平日多受马老板恩惠,无以回报。今日就斗胆冒犯天意,据实相告,令公子乃八败命也。"

"八败命!"众人倒吸一口凉气。饶是马大虎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也只是闻其恶名,未知其详情。

于是罗瞎子便娓娓道来,命书上说的"八败命"又叫"丧门星",是命学三大恶煞之首。据金源相书里记载:“八败命乃大凶大恶之命,男性逢之,克妻克友克父母,任你多努力,一生劳碌命,一事无成"。常言说"八败命,还怕个拚死做,荒年成,饿不死个瞎眼睛"。

听完罗瞎子讲解,马大虎顿觉万念俱灰,绝望的问:"还有解么"

"没解!除非……除非和另一个八败命的人结婚。但这样的人在哪里去找呢"罗瞎子苦笑道。

大家都明白罗瞎子的弦外之音,一个人身犯八败命,克妻克友克父母,这样的人哪有存活的机会退一万步讲,万一有这样的人活下来了,又在哪里去找一个同样犯八败命的女性结成夫妻

常言说瞎子见钱眼晴开,平时罗瞎子算命特别在意酬劳,锱铢必较,能多得一文就绝不会少要一文,这次他竟然不要马老板的分文酬劳,在众人的不解中踉踉跄跄地走了。

第2章  马彪得名

罗瞎子走后,众人面面相觑,既使想劝慰一下马老板,也不知从何说起。

"不好啦------罗瞎子死了。"屋外忽有人大喊。

众人一阵骚动,马大虎急忙叫罗管家去探个究竟。

一会儿,罗管家气喘吁吁地赶回来禀告:情况属实。原来罗瞎子在回家的路上,不小心从清江桥上掉下去,淹死了。

众人又是一惊,想起罗瞎子刚才说的“天机不可泄露,泄露天机必遭天谴"的话,一个活生生的人,莫非就因为给一个八败命煞的孩子算了一命,转眼间就命归黄泉想到这里,众人不由惊恐地瞥向马公子,特别是秀姑,惊恐地抱着马公子,想扔又不敢扔,腿像筛糠似的不由自主地抖起来。

"来人!将这孽子丢到望城坡去。"马大虎痛苦而又坚定地命令道。

众人哗然。罗管家、秀姑等人虽觉这孩子来路透露出种种玄机,令人惶恐不安,但要将这孩子丢到深山老林处死,又觉得太过残忍。于是大家纷纷劝阻马老板不要做出草率的决定。

"这事就这么定了!你们不要劝了,执行!"马大虎撂下这句话后,踱进了书房。

大家都知道马大虎的个性,说一不二,一旦作出决定,就是八匹马都拉不回来了。罗管家叹了一口气,只好照办。

望城坡是恩施城北的一座大山,高耸入云,终年积雪。站在山顶,举目一看,恩施城尽收眼底,故曰望城坡。望城坡是恩施城的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川蜀入湖北恩施的最后一道关隘。

这天傍晚,一队盐贩子从四川回来在望城坡歇脚。领头的是个约莫三四十岁的汉子,身材魁梧,虎腰熊背 ,鹞眼鹰鼻,他正是燕子帮帮主沈大昌。沈帮主招呼众人先卸下马背上的盐巴,让马吃点草 ,然后大伙拿出干粮、包谷酒畅饮起来 。反正恩施城近在咫尺,前面再无险境了。

"嘶一一"突然在林子边吃草的一匹马发出痛苦的惨叫声,众人扭头望去,只见一条似狗模样的动物在马屁股后一闪,就向山顶跑去,眨眼功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大家走近一看,大吃一惊,只见马屁股鲜血直流,半截肠子还耷拉在外而一甩一甩的,马早已瘫倒在地死了。

"马彪,这是马彪!"有人惊呼。

马彪是恩施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神秘动物,据说它个头不大,但跑起来速度惊人,特别是它的前爪锋利无比,它特别爱吃马、牛这些大型动物的肠子,往往瞅准时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用前爪伸进马、牛的肛门,抓住肠子往外一拉,马牛立即丧命。马彪就可以慢慢地享用胜利品了。

"畜生,纳命来!"沈帮主大喝一声,提着霹雳刀,展开轻功,急速向山顶追去。

沈帮主武功高强,内外兼修,上十个普通汉子根本近不了他的身。所以大家也不担心沈帮主的安危,只在原地等候即可。

过了一会儿,沈帮主回来了,令人惊奇的是,他怀里抱的不是马彪,而是一个酣睡的婴儿。众人忙问是怎么回事。

原来马帮主顺着血迹一路追踪到山顶,在一棵大树下发现了马彪的踪影,正当马帮主准备迎上去大开杀戒时,却赫然发现马彪似正在给两个小马彪喂奶。母马彪发现有人来了,虎视眈眈地瞅着沈帮主,随时准备发动致命一击。马帮主也不敢大意,抢先进攻,把刀舞得雨泼不进,一步一步地朝马彪挪去。母马彪几次想发动进攻,无奈沈帮主全身都被一团刀光环绕,无懈可击。最后母马彪孤注一掷冒险进攻,结果被刀刃划伤,险些丢了性命,这才慌不迭地逃走。马帮主走到大树下一看,一个小马彪应该是才出生不久,但已死去。另一个小马彪竟然是一个人,严格说是一个穿得严严实实的婴儿。马帮主忙抱起婴儿,擦去婴儿脸上的奶水,见他眉清目秀,小小年纪颇有几分英气,不由喜欢上他。

"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出现在这荒郊野岭呢"沈帮主百思不得其解。至于母马彪给孩子喂奶,沈帮主望了一眼死去的小马彪,略一思忖就想通了:母马彪自己的孩子因某种原因死了,正值哺乳期的母马彪因奶水无法排泄憋得难受,所以就把这来历不明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喂奶,以缓乳房憋堵之痛。

大家听完马帮主的讲述,人人震惊。既对错过了观看这场人畜大战感到惋惜,又对这孩子的来历充满了好奇。

“先进城,在马大虎那歇息。孩子的事,容后再议。"沈帮主命令道。

一行人马快速向恩施城奔去。

马大虎听说帮主等人驾到,亲自在大门外迎接。一阵寒暄后,听说沈帮主在望城坡捡了一个孩子,孩子头上还有三个发漩,马大虎心里一动,有种强烈的预感,忙接过来一看,正是昨天让罗管家丢在望城坡的儿子。

"真是阴魂不散啊!来人,快把这个妖孽扔出去。"马大虎高声嚷道。

"慢着,怎么回事"沈帮主挡住马大虎。

"唉,家门不幸,出了这么一个妖孽。"见帮主询问,马大虎只好将孩子一出生,就克死生母,罗瞎子算命,死于非命,原来孩子身犯八败命煞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给沈帮主讲了,最后说,"我们都是干着掉脑袋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带来无法估量的后果。所以我只好狠心将他丢在雪地,以免他将来破坏我们的大计。原认为他必死无疑,没想到今儿又被帮主您给救了。"

"你糊涂!我们打拚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我们的儿子女儿们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常言说虎毒不食子,你倒好,把自己的儿子丢到荒郊野外让他自生自灭。"沈帮主狠狠地训斥马大虎。

"他,他身犯八败命嘛!"马大虎嗫嚅道。

“放屁!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八败命你不是说他克父母吗那我现在就认他做干儿子,看他怎么克我这个干爹说不定我们今后行事还要靠他呢"沈帮主说道。

沈帮主说话从来就是说红不绿的,因此也无人敢反驳。 昨天还是人见人嫌的马公子,今天就成了香饽饽。原因固然是他因机缘巧合成了燕子帮帮主沈大昌的干儿子,身价顿时金贵起来。

"前几天比较忙,还没来得及给犬子取名。今受帮主抬爱,请帮主帮忙取个名吧!"马大虎请求道。

"你姓马,子随父姓,他当然还是姓马,"沈帮主沉呤道,"名就取一个单字,彪,就叫他马彪吧!"

沈帮主又进 一步解释道,这孩子虽然出生才几天,但发生在他身上的怪事太多了,生母死了,为他算命的人死了,头上还有三个发漩,被丢在荒郊野外一天一夜竟然毫发无伤,连人见人怕的母马彪都为他喂奶,可见他乃一奇人,绝非平庸之辈。为他取名,就不必学常人按派行取,取名"马彪"既有感谢马彪的哺乳之恩,也有马彪乃是一种比较神秘的动物,凶猛异常,往往能一招致敌于死命,比轻符合燕子帮现悄悄从事的活动。

"好,马彪,这名字响亮。"

"好名字,威猛。"

"还是帮主有学问,取的名不同凡响。"

众人纷纷附会。

(未完待叙)

今天,日历网为您精选了一批富有诗意的女孩名:杜!希望能帮到你。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要给孩子起个好名字。他们这里姓杜,女的。那么这个名字怎么起呢?其实很简单。只要说出一些有诗意的东西。下面小编为你收集了一些,家长们可以借鉴一下。文末有专家点名。如果对名字五行八卦和分数有要求,可以试试。祝大家命名成功!

杜于斯/《趋翰苑遭诬构四十六韵》/沈李/鱼干思雨,冻燕望。

杜沂蒙/《庄器之贤能良居镜湖上作吾亦爱吾庐六诗见》/张子/萧艺和石军、叶仪的爱情爱情爱情

杜/《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韵二首》/苏轼/铅膏染胡髭,露霜雪根。

杜英杰/《水龙吟》/曹迅/但圆而空,清而净,如混生机。

杜万芳/《春日》/陆游/终其一生,万,晚收其心,与世相悖。

杜水雪/《诉衷情》/何竹/吴门春水雪融

杜/《念奴娇》/李清照/糟蹋柳花寒食,各种讨厌的天气。

杜岳/《沁园春》/陆圣基/问隋隋向真,怎么中断,岳梅年年如此,又是为什么?

杜新春/《城东早春》/杨巨源/诗人景清春节到了,绿柳才半黄。

杜/《天仙子》/何宁/洞口春红飞逝,仙气满怀惆怅。

杜飞翔/《清平乐》/姚贵/菲菲香雪

杜《古意》/昌建在窑洞的井底,琥珀滑轮和绿丝绳。

杜梅清/《长相思》/吴倩/这是梅花和杏花盛开的时候。

杜白秋/《导引》/无名氏/卧房松柏,秋风起,笛声吹似一生。

杜幽兰/《赠崔融二十韵》/杜/太西幽兰紫,老哥奇奇树黄

杜清玄/《赠朐山孙明府》/李忠/县衙似山退,长满青苔。

杜/《奉和立春日侍宴内出剪彩花应制》/宋/金各庄,琼燕农。

杜/《送陈萧县》/黄庭坚/花柳明鲜,树前天枯。

杜云丽/《宴清都》/曹迅/龚云丽笑,每一天都要度过,都要庆祝结婚。

杜青瑶/《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李白/宋风青瑶社,西岳绽放尊

杜/《锦浦》/郑谷/不想花追水,雪化为泥。

杜/《江亭玩春》/白居易/江亭清晨阅尽香花,一草一木美不胜收。

杜宜丰/《乐语》/王一山/偏向龙池宜丰沼泽

杜/《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白居易/林萧索、江平绿咪咪

杜欣荣/《哨遍》/苏轼/看着一草一木,我感到孤独,所以我可以生活和休息!阅读表格需要多长时间?不知不觉,皇帝要的是什么?谁来决定我的心是否会留下?神仙在哪里?财富不是我的野心。

杜/《温泉宫礼见》/钱起/凌雪瑶落,朝霞挂明。

杜/《六歌》/文天祥/有风姿绰约的女子,年纪大的学,年纪小的能大声念词。

杜青山/《哀王孙》/杜甫/背心下有一枚罕见的绿珊瑚戒指,是一个在街角痛哭的王子

杜苏月/《秋浦歌十七首》/李白/他的十三个月净水,白鹭飞明朝。

杜/《听歌鹧鸪辞》/许魂/我不知道我有多远,但我仍然梦见玉簪。

杜碧玲/《虞神歌》/无名氏/端门碧,金碧辉煌。

杜/《减字木兰花》/陈如希/试闻的味道

紫薇/《入直》/周必达/回到玉堂,睡不着,紫薇花月初上钩。

杜/《更漏子》/毛文喜/小吴三、小、双

杜嘉思/《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睡到天明,什么也说不出来。

杜雪艳/《南乡子》/李石/夺梅魂斗雪艳

杜仙林/《苏武慢》/凌/花上莺声,云里犬吠,偶访洞仙。

杜风/《南山有高树行赠李宗闵》/韩愈/无人凤凰,如瞿安学

杜玉兰/《鹊桥仙》/匿名/谈笑风生孙岚一起喝醉了

杜新泽/《秦中初霁献给事二首》/楚广西/渭水集黄昏雨,处处新泽多。

杜子魁/《和胡西曹示顾贼曹》/陶渊明/叶烨刘明西园容子魁

杜翠松/《好事近》/程大昌/人文冰雪林中有青松鲜竹。

杜秋凌/0755-

杜/《七夕》/何竹/有点伤,春回黄昏,柳暗花明又阴,碍了游丝。

杜尧/《喋恋花》/乐府/李秀鼎居,献辛酉币。

杜淳安/《郊庙歌辞祭神州乐章送神》/薛/焦路淳安,一个乌烟瘴气的国家。

杜翠微/《塞下曲》/岳飞/多年来,尘满衣襟,寻香上翠微。

杜/《登池州翠微亭诗》/柳永/帝都信抗,天涯断,云草开黄昏。

杜/《其二》/李之意/凤庆,自然韵,是闺秀。

杜雪的诗/《鹊桥仙》/周鹤的/一首新诗变成了雪夜。

杜一休杜伊稀杜华英杜碧婷杜金红

杜杜杜茜亲吻杜怡婷杜宣蓉。

杜萧艺杜杜丽梅辛秀杜元秋杜秀轩

杜林龙都尹禅都颜回都邵文都千千

杜宗美杜希英杜关颖杜永义杜益谦

杜宗芬杜全荣杜嬴政杜世杰杜京燕

杜宗英杜早琴杜浩文杜胡娟杜孟瑶

杜任莹杜宇文杜长琼杜秦怡杜延贤

杜洪仁杜英琼杜那敏杜文生杜克琼

杜胜华杜晏婴杜姚辉杜罗燕杜以玲

文琪凌俊易慧范悦艺兮

杜冬雪杜启平杜明禅杜益铭杜陈一

杜毕丽杜东夏杜易浩杜范静杜艺兮

杜任丽杜晏婴杜瑞英杜余一杜春元

杜张宗为杜易慧杜如意杜一帆杜肖琼

杜任芳杜林若杜文婧杜易经杜星美

任莹杜宜津杜如意杜玉荣杜子美

杜任莹杜文怡杜如意杜美美杜亚红

杜仁彦杜文子杜如意杜碧玉杜方圆

杜叶弘杜美华杜姐姐杜碧眼杜傅莹

杜洪杜寒梅童瑶闻仲嬴政

肖如都韩文都益谦都兴平都方帅

杜宣燕都梅文杜倩娟杜青燕杜晓丽

杜容晖杜文琪杜玉玉杜琳琳杜敬培

杜海玲杜滋龄杜钟芳杜小燕杜曼琳

杜杜永利诺文杜秀玉杜慧英杜裴欢

杜席绢杜范文杜西域杜林飞杜子佩

杜于雪杜芬芳杜杨月杜芬芬杜凤杰

文婧孟静杜凤杰的艾芳

杜平杜文华杜郭萍杜宇文杜夏宝

杜爱梅杜文英杜学荣杜近芳杜夏薇

杜文哲杜梅文杜夏越杜九燕杜夏露

杜修文杜安华杜久平杜夏霞

杜瑞红杜梅文杜方盈杜巴彦杜夏达

杜晓梅杜梅文杜西林杜巴琼杜夏回

杜丽华梅文杜雪梅杜八平杜夏贵

杜家坪杜秀梅杜思燕杜兴琼杜石霞

杜魏宏杜玲娟杜翠华杜锁文杜夏婷

杜凌雪杜津伊杜小燕杜方群杜吴瑕

杜庆宇杜清华燕文杜明玲杜德芬

杜灵修杜西陵杜简一杜殷飞杜夏甫

杜恩学杜程依娜杜范颖杜青蓉杜夏邑

杜凌薇杜一英杜范颖杜白雪杜秦侠

杜英杜燕燕杜余云杜李越杜夏曦

杜秦亮杜李颖杜夏回杜岳影杜夏邑

莲花李颖杜艳梅岳影赵霞

杜丽丽杜小燕匪警岳影夏雯

杜凌镇杜林霞杜静宁杜小英杜大侠

杜继宏杜林霞杜瑞英杜岳影杜大亭

杜叶莉杜林轩杜瑞瑶杜云丽杜大文

杜琼杜天英杜浩然杜英丽杜桂文

新妹妹杜嘉仪杜月升杜苏烟杜吴婷

杜敬远杜岳跃杜梅清杜兴平杜廷富

杜新远杜尤兰杜淑娜杜应星杜廷毅

杜亭山杜新亭杜文婷杜新亚杜秦婷

杜晓婷杜邵平杜益谦杜夏军杜廷喜

杜翠婷杜刘秀杜延朗杜朱华杜廷易

杜少娥杜燕娟杜钱莹杜伊彦杜赵婷

小渡厄直营杜多静杜韩毅杜文婷

杜培杰杜娜秀杜玉京杜韩影杜武侠

杜敬义杜俊娟杜栓霞晏婴吴婷

杜新杰杜丽婷杜燕明杜于颖杜武文

杜杜钰戚颖杜郁秀杜晏婴杜伏夏

杜应劭杜廷雅杜佩霞杜晏婴杜福庭

杜宝琴杜乔伊杜玉京杜晏婴杜文赋

、杜守礼、杜、杜、杜怡霞

杜陈艳杜海亚杜小英杜晏婴杜秦侠

杜春丽杜英丽杜蔚茹杜晏婴杜秦婷

杜修昌杜平绣杜于谦杜晏婴杜怡霞

杜夏青杜岳薇杜清洁杜月妍杜怡婷

杜先娟杜左立杜艾雪杜正如杜赵婷

杜新丽杜钱乙杜柏亚杜晓文杜赵文

李杜杜钱乙杜卓然杜燕姿杜文英

杜英丽杜宝元杜颜回杜学芳杜玉洁

杜英丽杜保亭杜卓妍杜怡霞杜裴毅

杜一秀杜赵蓉杜闫冰杜一万杜报乙

杜英丽杜易蓉杜建华杜子娟杜薛倩

杜英丽子怡杜杜芮林杜桐英杜沁源

杜英丽杜少梅杜林蔚杜青毅杜博文

杜英丽杜邵婷杜林炜杜青毅杜清源

杜英丽杜兴庭杜耀然杜金燕杜禅心

杜原华杜欣婷杜钱文杜玉燕杜振英

杜秀杜新亭杜尹霞杜李沁杜莽瑶

杜坤娟杜新婷杜友娟杜李沁杜婉佩

伊彦杜兴庭杜青娜梅颖李玲

杜英杜欣婷杜燕燕杜琪雅杜夏玲

杜杜青林官厅杜李鹏杜范格杜聚美

杜金霞杜星月杜燕燕杜红燕杜伊美

杜梅杜星月杜明娜杜玉燕杜朱娟

杜梅杜心悦杜俊梅杜蔡平杜娟飞

杜白洁杜心悦杜俊梅杜心如杜娟飞

杜娜杜月娇杜俊梅杜慧娟杜靖宇

杜严蓉杜胡岳杜俊梅杜岳影杜婉容

杜尧杜李雪杜秀芬杜姚娟杜程琳

杜童玲杜伊彦杜利娟杜西苑杜若雪

李杜杜希言杜志岳杜曼玲杜国盈

杜敬义乐毅奕_小霞颜宁

杜君立杜乐毅杜巧芳杜弘毅杜艳芳

杜君立杜金华杜伊美杜兴杰杜罗燕

杜华英杜欢婷杜杜林山

杜杜宣瑞友杜孟新杜婉婷杜新宇

杜余云杜于霞杜轩瑞杜林轩杜赞儒

杜汉仪杜青石杜姚辉杜子非杜向哲

林青杜晏殊杜蔚茹杜临猗杜燕琪

杜菲杜一伦杜培文杜凤茹杜贺飞

杜丹杜云阳杜尤雅杜树杰杜树新

韩杜云杜杜如青

杜南杜桂婷杜小燕杜翰宇杜雪婷

杜蔡溪杜林跃杜秦沛杜陈晖杜文佩

杜杜文林杜云燕杜宁诗杜翰宇

杜秦玲杜润琴杜寒飞杜林轩杜余伟

杜余伟杜惠惠杜乔伊杜韩若杜韩曙

杜寒杜济致杜欣荣杜嘉仪杜文满

杜瑞宇杜廷儒杜依桐杜徐文杜韩晶

杜谭杜禺期杜宇轩杜馨子杜李煜

姚云奕_蔡皋余一安如

杜廉孟信杜东通

杜晓渡姚娜渡秦怡渡舒欣渡汉源

杜一柔杜云友杜宋轶杜运喜杜尤因

杜姚澜杜于慧杜晓楠杜伊彦杜新文

杜新宇杜云贤杜万英杜舒窈杜云珍

杜盛蕾杜淑芝杜怡雅杜翰乐杜宜欣

杜景峰杜新丽杜魏晨杜梅辛杜徐_

杜燕月杜袁宁杜宜欣杜令义杜燕文

杜震杜新杜尧杨妃杜晨Xi杜徐丽

杜东艺杜淑茹杜嘉贤杜杜丽云前汉

蒙文伊稀何晶亦舒鲁曼

都燕文都杜子曰都玉蝶都易浩都心舒

杜、杜一天、杜、杜嘉宁和的想象

杜齐家杜东寒杜颜夕杜伊辛杜夏勇

中国历史,就从文献最少的夏代起计,每一个朝代,大抵都有些特出的女人。“特出”,

指其本身的姿色美丽以及和政治的关连;任何一个朝代的美丽女人,倘若没有强烈的政治陪

衬,便不会享大名,流传后世。

举例来说,最古老的夏代,末代帝王桀的妻子妹喜;其次,商殷的纣王妻子妲己;周的

幽王之妻褒姒。被列为亡国的美女,是祸水!虽然褒姒并未使周亡,但丈夫被杀,王都东迁,

人们也就含糊地将之列入亡国祸水类中。

这是中国史上可考的最早的三个朝代,便已如此了。往后去,文明进化,政治权力兴替

间,总会有一些美丽的女人出现,组织和构成所谓的“历史悲剧”,于是乎,有所谓“女

祸”,有所谓“红颜薄命”等等说法。

那些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大致是少有“福寿全归”的。长春不老的夏姬下落不明;西施

是否被淹死不知道,后人珍惜一名美人,把她送给范蠡作结,聊以自慰而已;其余如楚霸王

的虞美人,汉高祖的戚夫人,死得都很惨。王昭君虽然嫁得很好,丈夫死了,丈夫的儿子再

娶她(不是她的儿子),一样有崇高的地位,但在汉民族的心理上,这样的远托异国,又总

是可悲的。再往下数,历代美女,几乎脱不了悲终。而从青春华茂到悲辛收场,有史以来,

集其大成而又奇诡多变,故事流传最广最久的,要算唐朝玄宗皇帝的贵妃杨玉环。

我处理中国历史,以夏禹为有史之起点,以前自然有,但只是一些传说,完全不能称为

史,此后,我的大划分代为:秦始皇帝统一中国;南北朝的大混乱;唐玄宗天宝之乱;蒙古

人统治中国;孙文创中华民国。

这个大划分,以唐玄宗天宝之乱为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自天宝之乱以后,中国就长期向

衰了,这是从文治教化整体的辉煌而言,一时的武功或疆土扩大,是不足道的。

天宝之乱,主要人物或代表人物,自应是当时的皇帝李隆基,但史家和文学家们,把天

宝之乱的重点落在马嵬坡事件上,于是,杨贵妃便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代表人物。

这其实是很荒唐的,但把一个并非政治性的女人来承担有史以来最大的政治包袱,又是

中国趣味——中国哲学的奥妙所在。

把这个大包袱让杨贵妃背上,在当时就已如此了,在此,可以引二十八字为证;唐僖宗

朝宰相郑畋有诗如下:肃宗回马杨妃死,云雨虽亡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

人。

这一首诗后面十四字去掉也不妨,前面十四个字,写尽了大唐皇朝由危亡到复兴的关键

所在:“杨妃死”,危亡的厄运解除,“肃宗回马”,即太子李亨离开父皇而领一军奔灵武

自立为帝,展开反攻,收复失土,中兴唐皇朝。亦即“云雨虽亡日月新”七个字所表现的,

“云雨虽亡”是杨贵妃的,“日月新”则是唐肃宗的,那意思是:杨贵妃虽然遭难但唐皇朝

终于复兴。

这一首诗包含的意义很广,对杨贵妃之遭难,寄予同情——一死而中兴国家,死亦得所。

——中国的旧诗,作得好的,常能用极少的字包括叙事和评论在内;但毛病在于这需要

熟知史实的人才能了解,即以上举郑畋这首诗,后来被人改(或抄误)成“玄宗回马杨妃

死,云雨难忘日月新”,本意全失,且成俗唱了。

我引此,用以证唐朝人把本朝的兴亡之际的大包袱推到杨贵妃身上。而这一段历史,又

是中国史的转型期,是以越到后来,杨贵妃所背的包袱也越大了!从夏禹开始到现在,四千

零数十年间,没有一个女人身负的包袱有如此之重大的!

平时,我们泛泛而道杨贵妃,一个美人,自霓裳羽衣舞至宛转蛾眉马前死,繁茂悲辛的

故事,乃至情天长恨,属于儿女情的,但是,扩大了来看这一个故事,所包含的实在很多。

以上是杨贵妃故事政治、历史的方面。

而在文学上,杨贵妃其人更张广大,自公元七五六年杨贵妃死(官定的死期)到如今,

杨贵妃其人其事,成了中国文学创作最大最广的共题。

唐朝,是中国史上文化、政治、经济最发达的一朝,也是特出的有言论自由的朝代。唐

朝人虽然有不少文字上和语言上忌讳,但忌讳的范围以私人之间为主,一般的,可以放言无

忌。批评皇帝,拿皇帝的故事作诗作文,甚至讲得很不堪,亦不会遭祸。在杨贵妃生前,文

人对她品评有之,对杨氏家族讥嘲也有之,到她在马嵬驿遭难后,她的故事迅速地发展成为

文学创作上的主题,并且随着时间而更加深广,渐渐,唐朝的文人把歌咏杨贵妃故事当作一

种“考试”式的共题。白居易的《长恨歌》自然考得了古往今来的第一名。但在“长恨歌”

出现之后,文人依然热心于自这一个“共题”而孜孜不倦于“考试”,借此来练习和表达自

己的史才,诗笔,议论,想象……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商隐,对咏杨贵妃故事是极为热衷者之一,李商隐所作不及《长恨

歌》,李又好在字面上作评断,而且多局限于儿女情,不过,从李商隐的作品中,却让我们

得知了:唐人对皇家的言论自由到了可惊的宽容程度,举例:

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

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华清宫)

这首诗是讽刺的,但力求在“考试”中作惊人语,结果却不伦不类了,褒姒“使”她的

王死,杨贵妃没有“使”她的皇死,这成了什么话?但由此可见言论自由的放任程度。另

外,李商隐最出色的一首咏杨贵妃的诗:“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这两句

虽没沿袭《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的提示,但翻了新意,作为杨贵妃在海外得知玄宗

皇帝被废被囚。这对杨贵妃逃亡到日本传说,有进一步的传播作用。同诗最后两句:“如何

四纪为天子,不及芦家有莫愁”,再加“君王若道能倾国,王辇何由过马嵬”,那是直接批

评皇帝无力护全一名女子以及“有情”的虚假,亦属于言论自由的顶端了!更有一首:“骊

山有感”咏杨妃云: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这首诗一些也不见好,但却赤裸裸地写出了玄宗皇帝夺取儿媳为妻的事实,再道出寿王

以后处境的尴尬。诗虽然不见佳,但总是有新意在。

上面,我零乱地取了一些诗句,为了引发杨贵妃故事的若干特出点。

唐朝人就此完全不避讳的,杨贵妃先为李隆基的儿子、封寿王的李瑁之妻,后来父皇取

儿媳为妻。

这是杨贵妃故事的第一阶段,当中国的社会道德律更变之后,有许多“卫道”之士,拼

命要否定这一故事,有的人以事实俱在,无可否定,求告和恫吓兼施,命人们不可提及此

事,甚至搬出孔夫子,“春秋为尊者讳”,唐玄宗是尊者,千万不可说他这一宗**的丑事

啊!到了清朝,中国自南宋以来积累起来的社会道德律,几乎比泰山高,比长城固,如朱彝

尊其人,想尽办法来遮掩杨贵妃先事子,再事父的故事,他“考证”杨贵妃虽寿王妃,但却

是处女入宫,所以,唐玄宗虽有丑闻,并不太严重。

这是可怜亦复无知的新道德保卫者的自我欺骗。唐朝人自己不以为是违反道德律的;官

文书记载,至今仍存,后人为了后起的对妇女的道德律而大叫,其陋可知,从而也可见中国

的文化的向衰。为此,在讲故事之前,特别将它提出来。

关于杨贵妃的婚姻,现存“唐大诏令集”(按即皇帝命令,俗称为圣旨的东西)卷四

十,“诸王册妃”类,及“王妃人道”类,有两封诏令,直接提到,一封诏令,间接相关,

摘要如下:册寿王杨妃:“维开元二十三年,岁次乙亥,十二月壬子朔,二十四日乙亥。皇

帝诏曰(中略)……尔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玄璬长女,公辅之门,清白流庆……今遣使户部尚

书同中书门下李林甫、副使黄门侍郎陈希烈持节册尔为寿王妃……”

“同中书门下”,即是宰相。册杨玉环为寿王妃,有年月日可查考。册妃,等于现在的

订婚。“册”后,尚有不少繁文褥节(见开元礼),大约需要半年或一年才能结婚。估计:

杨玉环嫁到寿王李瑁那儿,应在开元二十四年夏秋,再推迟些,或开元二十五年初春,要再

迟,便少有可能了。(按:旧、新两唐书的杨贵妃传,对杨玉环出身,似有故意的错乱或隐

蔽,旧唐书连杨贵妃的父名都弄错,且完全不提先嫁寿王事,新唐书主修者不敢太抹煞事

实,加入先为寿王妃语,但对杨玉环的父叔,却蒙混过去,因为新唐书取旧书资料,二传皆

乱采传说,荒唐不经,不必深信。)

寿王的亲母武惠妃,为皇帝所极宠,她的女儿咸宜公主嫁杨洄,据史书载:杨洄与岳母

武惠妃同谋,陷害三位皇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李隆基于开元二十五年四

月,将这三个儿子废为庶人,随后又赐死于城东驿。武惠妃这样做,据说是为她亲生的儿子

李瑁夺取太子地位,这是可信的。然而,武惠妃本人,却在同年十二月死了,死时才四十

岁。史书说,武惠妃是被三位皇子的鬼祟而死的。

至于杨玉环入宫,中间有一个转折,并不是名义上直接由寿王妃变成贵妃的,“唐太诏

令集”卷四十有“道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中曰:“……寿王瑁妃杨氏,……属太后忌

辰,永怀追福,以兹求度,雅志难违……宜度为女道士。”

此敕文不曾留下年月,但仍可以考据的:第一、度杨玉环为女道士,必然是皇帝先和她

奸好之后的事,据《新唐书》本纪第五玄宗纪,开元二十八年条下云:“十月甲子幸温泉

宫。以寿王妃杨氏为道士,号太真。”

度寿王妃为女道士敕,虽缺了年月,但参照本纪,我们可以定出:皇帝和儿媳杨氏奸

好,当在开元二十八年十月(或稍早,但以十月赴温泉宫时带到骊山以供*乐的可能最

大)。如此,则度为女道士的正确时间就容易考出了,李隆基的亲母窦氏(太后)死忌在正

月初二。敕文中“属太后忌辰”,当是开元二十九年的正月初二。(公元七四一)

杨玉环做寿王的妻子,应当有三年多或四年多,结婚至四年,岂有再是处女之可能?何

况,唐朝人又并不重视处女膜的。

杨玉环入宫为女道士(在内宫的太真观,不是长安市的太真观),过了四年多,才被册

立为贵妃。

父、子之间共妻夺妻,以“女道士”作为过渡,说起来,也可以算避了一下,父亲娶的

是女道士,并非儿媳。儿子则在这四五年间没有正式妻子了。天宝四年(公元七四五)七月

二十六日壬辰,皇帝再为儿子寿王册韦氏为妃,册韦氏为寿王妃诏,亦存,同见“唐大诏令

集”卷四十,皇帝为儿子再册妃后,八月六日壬寅,即册杨太真为贵妃。两册时间头尾在内

共十一日。双重喜事来得也真快。

杨贵妃入宫问题,自南宋末年起,就成了中国历史、文学、乃至社会上的大问题,卫道

之士,竭尽心智要缝补一个古人的处女膜。以现代观念看,这是很无聊之事,但在过去六百

年间,此事关系社会风教,大得很。

南宋以后,中国女人裹小脚,等于半废了二分之一的人口,而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知识

分子也自行在思想上裹小脚,使中国长期不能进步,这是因,而此因又可以说出在杨贵妃的

身上。

除了政治包袱之外,杨贵妃又背上了一个社会道德的包袱。

在此,先交代了属于正派的有关杨贵妃的大事,这属于严肃和沉重的一面。下面,我再

作一篇引言,讲讲马嵬坡事件的来龙去脉。读者们将来看故事,可以有一个概念,同时,也

轻松一些,把杨贵妃可能没有死而逃到海外说一说,考一考,事属渺茫无稽,但很有趣,至

少比使杨贵妃背着上面所说的包袱为幽雅和风趣一些。

二、马嵬事变和杨贵妃生死之谜

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传播最广和久远不衰的叙事长诗:《长恨歌》,作者白居易以杨

贵妃的故事串连成此巨制,他写杨贵妃在马嵬坡事变时: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这是文学作品上记杨贵妃的死,是记实。只小有考证上的错误:杨贵妃死于马嵬驿时间

为:天宝十五载(即至德元载,公元七五六)六月丁酉(十五日),其时,天子只四军,据

旧唐书玄宗皇帝纪:“六月壬寅(二十日)次散关,分部下为六军。”

“六军”是在杨贵妃死后五日才建制的。马嵬坡事变,只可称“四军不发”。不过,文

学作品上这样的小误,实无损记实,因为有不少专家编著的史书,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等,也一样系错了时间,甚至,连旧唐书本身,也前后错记,六军建制,玄宗纪系时和肃宗

纪系时亦各记一日。

我先引白居易的《长恨歌》,那是为了简单明白,只用十四个字注出了杨贵妃之死。

旧唐书本纪第九,记马嵬兵变:“……丙辰(按:辰应为申字之误)次马嵬驿。诸卫顿

军不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奏曰:‘逆胡指阙,以诛国忠为名,然中外群情不无嫌怨,今国

步艰阻,乘舆震荡,陛下宜徇群情为社稷大计,国忠之徒,可置之于法。’会吐番使二十一

人遮国忠告诉于驿门,众呼曰:‘杨国忠连蕃人谋逆。’兵士围驿四合,乃诛杨国忠,众方

退。一族兵犹未解,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

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新唐书本纪第五,记马嵬兵变云:“……丙申,行在望

贤宫,丁酉次马嵬;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杀杨国忠及御史大夫魏方进,太常卿杨暄;赐贵妃

杨氏死……”

(按:杨暄为杨国忠之子;二书所记载,以新唐书确。)

又:旧唐书五十一,列传卷第一;后妃上:“玄宗杨贵妃”云:“……从幸至马嵬,禁

军大将军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

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得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

道侧……”

新唐书杨贵妃传所载略同,文字稍有出入,有如下数语:“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

去,缢路祠下。”

司马光资治通鉴引实录记马嵬事变较祥,录如下:“……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

之。因东宫宦者李辅国(此时名李静忠)以告太子,太子未决。令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

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或射之中鞍,国忠走至西门

内,(搏按:马嵬驿之西门。)军士追杀之,屠割支体。以枪揭其首于驿外门。并杀其子户

部侍郎暄,及韩国、秦国夫人……军士围驿,上闻喧哗,问外何事?左右以国忠反对。上杖

履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

不宜供奉,愿陛下割爱恩正法。’上曰:‘朕当自处之。’入门倚杖倾首而立。久之,京兆

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因叩头流血。上曰:‘贵妃

常居深宫,安知国忠谋反?’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

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陛下则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人入视之。玄礼等乃免胄释甲,顿首请罪。上慰劳之……”(搏按:

秦国夫人已早死,资治通鉴误。)

根据以上的记载,杨贵妃缢杀于马嵬坡的佛堂(依唐实录),应该无疑的了。杨贵妃死

于马嵬,葬于马嵬,在官文书中,应已确定无疑。同时,我们只从上举简单的官式纪录,即

可明白:马嵬兵变,实在是李亨(唐肃宗)所发动的。唐代皇位继承权,自来就不稳定,李

亨虽为太子,但能继承与否,不到最后,实无由知。因此,李亨集团乘乱发动兵变,其真正

目的,并不是杀杨贵妃,乃在于杨国忠,因为杨国忠是一个有权力的宰相,如果不能去国

忠,即无法弑帝或迫帝李隆基(唐玄宗)逊位。是以马嵬兵变发生,杨氏兄妹俱死,李亨在

后队得讯,即不再随驾赴蜀,而自帅所部趋渭滨,走奉天而赴朔方,至平凉,再转灵武,便

自为皇帝。

资治通鉴卷二一八,唐纪三十四,据唐实录述马嵬事件发生之后,李隆基等待太子不

来,有如下一段记载:“……上总辔待太子,久不至,使人侦之,还白状。上曰:‘天

也!’乃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从太子,且谕将士曰:‘太子仁孝,可奉宗庙,汝曹善佐

之。’又谕太子曰:‘汝勉之,勿以吾为念。西北诸胡,吾抚之素厚,汝必得其用。’……

又使送东宫内人予太子。”

这是经过修饰了的篡位之情况,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这里看得出李隆基无可奈何的心

情。

由于目的只在除去杨国忠,国忠死后,新的事太多,迫杨贵妃死,旨在损李隆基的尊

严。因此,验尸云云,陈玄礼决不会认真。再者,陈玄礼为了将来自存,以一个军人,叛迫

皇帝之后,如再认真验看贵妃遗体,亵渎之罪大矣。这方面,史书所载,亦已很明白;四军

将士闻杨贵妃死讯,即欢呼,陈玄礼免甲胄而拜,那是说明了他们并未去验看杨贵妃的遗

体。于是乎,杨贵妃生死之谜,就由此而起——其后,又有一连串故事发生。

李隆基自蜀中返长安,为太上皇,权力已失,他欲改葬杨贵妃而不能公开进行,乃使内

侍秘密进行,旧唐书杨贵妃传云:“……上皇密令中使改葬于他所,初瘗时,以紫褥裹之,

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内官以献,上皇视之凄惋,乃命图其形于别殿,朝夕视之……”

新唐书杨贵妃传略同,但无“以紫褥裹之,肌肤已坏”之句,只言:“启瘗,故香囊犹

在。”

以上两种唐书,皆根据唐实录,文字太简略了,且不提改葬事,但强调香囊仍在,这记

载便引人玄想,其一:由文句引致之错觉,只剩香囊;其二:李隆基返长安之后,本身处境

极劣,改葬杨贵妃为秘密进行,不见尸体,自将引出大事来,甚至会影响到李隆基的生命,

于是乃为之讳。至“尸体已坏”说,乃是饰词吧?

因为,杨贵妃不曾死的传说,在当时即已有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当

是据传说而将杨贵妃故事神化,不会是完全受汉武帝李夫人故事所影响,李夫人故事被白居

易作《长恨歌》时引用衍化,自有其可能,但必然先有传说而才会联想及之。再者,《长恨

歌》中记临邛道士入海上仙山访杨贵妃,是基于:一、“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

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里应已点出了杨贵妃葬处无尸体在;倘若未有

民间传说,白氏应不会如此写;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碧落是天堂,

黄泉即地府,人死,不入天堂,即归地府,临邛道士既能通鬼神,则“两处茫茫皆不见”,

又进一步说出了杨贵妃的未死;三、“忽闻海上有仙山”以下云云,在白居易时代,中、日

交往已久,且极为频繁,“海上仙山”,无疑是指日本,实是人境,并非仙山;白居易这样

的写法,是文学的而非历史的,在文学作品上,倘若指明人境,那就索然无味了。然而,白

氏《长恨歌》用“海上仙山”,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当能明其所指。再者,陈鸿所作《长

恨歌传》,对于《长恨歌》中的传说“仙话”,作了很有力的结语:“世所不闻者,余非开

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

在此,陈鸿把历史及民间传闻分割了开来。可是,民间传说,有时却比较历史更吸引人

和令人愿意相信。

于是,杨贵妃不死于马嵬之说,便流传开来。不但在中国如此,在日本国,杨贵妃逃出

中国,卒于日本之说亦甚。而且,在近年间,杨贵妃故事又泛起来。

先说日本的近事:一九六三年,一位日本少女出现于电视,自称是中国杨贵妃的后裔,

而且还展视古代文件作佐证。

此一事件曾引起小小的轰动,竹内好主编的日文杂志《中国》,并详记其事。我在那时

也曾为此而赴日搜找一些材料。

在日本,有关杨贵妃死于日本的材料,的确有一些,伪真自然无法鉴定(说老实话,伪

的多)。但存在久远则是事实。

其所谓遗迹而使人感到兴趣的是:杨贵妃在日本有两个坟墓,一在荻町的长寿寺,又一

在久津。两墓皆为石塔,但形状不同,我没有亲至墓地察看,所见到的只是杨贵妃二墓的照

片。

此外,又有杨贵妃的像(不知是玉是铜),亦传有二,一在山口的荻町长寿寺,据说是

杨贵妃死后,日本人所琢;一在京都,为唐使送往,而两像至今尚存。我到京都几处,俱未

曾见到“真迹”,人们指一尊佛像谓为即杨贵妃像,其地似在三十三间附近,我不能相信它

是真的,或为导游者任意指点而敷衍。

虽然如此,杨贵妃二墓及二像,又都有典籍记载。我看到好几种有关杨贵妃的文字记

载,是古之好事者虚构,或是传奇小说类,亦无由辨别,也不欲认真去辨别。各种文件记载

不同,一说杨贵妃东渡,侍女从口,大多死去,杨本人抵日后不久亦死;另一说,杨贵妃受

到日本礼遇,还有一些繁茂的故事留下。亦有说杨贵妃到了日本之后,仍有信息托遣唐使带

入中原与李隆基……

凡此,如认真去作史料看,那应是无稽的,但是,作为传奇故事看,却有其意趣。

再者,由于上述种种,我们应该从“故事”的角度去推测:杨贵妃是否不死于马嵬坡?

是否能东渡日本?

从史书的缝隙中找线索,这两者都有可能——故事性的可能,不是历史的考据。

首先,杨贵妃不死于马嵬的可能性很大。

综合旧、新两唐书及实录与通鉴等记载,马嵬之变的经过如下:第一阶段:唐天宝十五

载六月辛卯(初九),安禄山部众攻陷潼关。

——按:唐天宝十五载七月,李亨夺权,即位于灵武,改元至德,因此,天宝十五载又

称至德元载。

潼关失守,河东、华阴、冯翊、上洛等城防御使、兵吏皆逃散,是夜,长安城即因“平

安火”不至而知事态严重——“平安火”是唐代一种通讯方法,每三十里设戍所,每日暮,

放烟一炸,报告平安,下戍所见前戍所举烟,便随之而举,如此,在很短促的时间内,讯息

即可传数十里。

六月初十日,皇帝知大事不妙,上朝之前,密召宰相杨国忠议事,决定出奔。继而上

朝,百官惶惶,对时事皆无所指陈,在紧张中的朝会,毫无结果而散。

此日,宫中已秘密从事出奔的准备。

六月十一日,宫中在准备出奔中观望,而朝中则已大乱,杨贵妃的姊妹韩国夫人、虢国

夫人入宫,与皇帝相见,商量出奔巴蜀之事。由于杨国忠遥领剑南节度使,因而杨国忠力主

赴蜀。是日下午,市中已乱,有人逃难。

次日(六月十二),不敢在朝中宣布出奔之事,反而扬言御亲征,自然,官员对此是不

会相信的,因为哥舒翰在潼关的大军二十万人已崩溃,长安及近郊已无可战之兵,皇帝不可

能亲征也。

其次,皇帝发表了人事命令,以京兆尹(以现在官名,即长安市长)魏方进为御史大夫

兼置顿使;京兆少尹崔光远升为京兆尹。充西京留守将军边令诚,掌宫闱管钥,并命剑南节

度大使颖王李璬赴镇,令本道预备接待皇帝西奔。

——在此,尚有一项不同的记载,旧、新唐书及实录等皆言奔蜀出于杨国忠之谋。但

《幸蜀记》文则称:杨国忠力主坚守都城勿逃,宰臣韦见素主逃亡,与之力争。并且争执甚

烈,韦见素还说出杨国忠通敌,所以不愿皇帝走云云。最后,皇帝接纳韦见素的意见逃蜀。

(杨国忠通敌之说,绝对无稽,因安禄山起兵,以诛杨国忠为号召,杨国忠绝无通敌可能。

《幸蜀记》此说,应不可靠。)

十二日傍晚前,皇帝自南内(兴庆宫)移居北内——唐皇宫以太极宫(最旧),称西

内,大明宫称东内(为主要宫城;大典、大朝皆在大明宫宫城),北内,在地方上应是玄武

门西内苑禁区;不过,唐玄宗在位的中后一段时期,以兴庆宫为起居,大明宫在兴庆宫之

北,因此,移居北内,也可能是入居大明宫,因为兴庆宫独立孤处在市区中间,安全防卫不

及其它宫城,所以移居,是为了安全。

移居后,皇帝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调双禁军,厚赐钱帛,并选了九百匹马。

——这些事,都是在宫城内秘密进行的。

六月十三日(乙未)黎明前,大唐天子与东宫城之内的皇子皇孙、部分嫔妃以及杨贵妃

与其姊妹、亲近宦臣、宫人,以及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等,悄悄出延秋门而逃。

——按:长安城九门,东三门曰:通化、春明、延兴;南三门曰:启夏、明德、安化;

西三门曰:开远、金光、延平。

其北为皇城,越皇城而北向为宫城。皇城东南西共七门,北面通宫城三门,宫城北通西

苑、禁苑,为定武门、重玄门,定武门即前时之玄武门。延秋门之名不见于吕大防长安城

图,永乐大典及程大昌宫城图亦阙其名,仅李好文《唐三苑图》志之,延秋门实在是唐宫城

之外,并在西内苑之外,为西北宫外禁区的外苑城门,其地为汉时古宫城所在,亦即汉未央

宫之西城,此西边墙城,自北而南,有三门,曰:雍门、直城门、延秋门。

皇帝一行人黎明时从延秋门禁区逃出,则前夕之移居北内,当是住玄武门禁军中,非如

前人所谓住大明宫也。

我特别指明逃走的地方,是为着这次逃亡是极秘密的,也不道德的。皇帝逃跑,连住在

宫城以外的皇族诸王及皇族百官,皆不通知。

皇帝在黎明时逃走了,皇城中人当时亦未知,是日,官员们依然入朝,等到宫城开启,

内宫宫人逃奔而出,始知皇帝已弃城而逃,于是,城中大乱,诸皇族中人及百官士民四出逃

窜;流氓宵小,出动偷窃抢劫。长安城于一日之间,陷于空前大乱中。而此时,安禄山部,

尚在潼关,距长安有数百里之遥也。

至于逃亡的皇帝一群,派内侍监宦官王洛卿先行至咸阳望贤宫准备午饭。结果,王洛卿

与咸阳县令都私自逃走了,皇帝出奔,走了四十里至咸阳望贤宫,已日中,大家都没有饭

吃。杨国忠去买了一些胡麻制的蒸饼供皇帝充饥,未曾逃走的民众,以粗饭、麦豆献给这一

行逃难者。皇子皇孙皆以手掬之而吃——逃亡才走了四十里,狼狈相立刻显露了,此去多

艰,可以由此而想见。——这顿午饭,先是狼狈,后来,还是由随行的御膳

我在四个月内完成<消失中的江城>的初稿。我没有理由写得这么快,没有合约或截稿日期催促着我。我原来可以慢慢来,享受久违的美国生活。但是每一天,我早早动笔,晚晚收笔。记忆驱使我加速写作,因为我担心会失去涪陵生活的即时感。此外,未来也驱策着我:我想记录我对于一个即将面临巨大变化的城市印象。

在过去二十年,这种转变感──经常的、无情的、势不可挡的变化感──一直是界定中国的一个特色。你很难相信,中国曾经给人恰恰相反的印象:根据十九世纪德国历史学家里奥帕德.范.兰克(Leopold Von Ranke)的说法,中国是“永远停滞不前的民族”。现在,这是一种最不正确的说法,而作家所面临的一项挑战就是:笔根本跟不上改变的脚步。在<消失中的江城>的第一页,我写道:

涪陵没有铁路,这里向来是四川省一个贫穷的所在,而道路路况十分恶劣。如果你想去哪儿,只能搭船,但是你多半哪儿也不去。

但是,当本书在二○○一年出版时,一条通往重庆的超级高速公路已经完成了,几乎再也没有人搭船沿着长江前往涪陵了,而一条铁路干线正在兴建中。涪陵欣欣向荣,来自终将被三峡大坝淹没的低洼城镇移民刺激它的成长。我以前经常去用餐的小面馆经营者黄家已经开了一间网咖。我教过的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西藏、上海、深圳、温州。但是<消失中的江城>──一部永远停滞不前的书──并没有提到这些。

在一九九九年春天回到中国后,我一年至少去涪陵一趟。由于有了高速公路,现在去涪陵比以往容易多了,而我在北京的作家新生活使我可以自由旅行。我经常去拜访涪陵,然后沿长江顺流而下,前往三峡的核心。

在我加入和平工作团的那两年,三峡大坝一直像是一个抽象物──一个模糊的应许、一个遥远的威胁。但是每次我回去,它就变得稍微更加具体。到了二○○二年,移民城已大有进展,地貌明显地划分成过去和未来,在江岸附近,旧的滨江城镇和村庄几乎没有任何改善的迹象。尽管中国其他地方都在一股脑儿地进行兴建,在江水必然会上涨的地方建造任何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当局任由这些低洼城镇和村子衰败,直至一切都荒废了:破损的砖、肮脏的瓷砖、布满尘垢的街道。注定毁灭的城镇和新城形成一个对比,新城是由水泥白瓷砖建造而成的,高高坐落于河流上方的山丘上。每当我搭船朝长江下游而去,我可以在一系列的水平带状结构中,一眼看出地貌的演变史:江边属于过去的阴暗村落、一段将被水库淹没的绿色农田,以及上面高处一簇簇展望未来的白色建筑物。

我在水坝完成之前的最后一趟旅行,是在二○○二年秋天展开的。我和一位朋友带了帐篷和睡袋,沿着将近一百年前凿在江边峭壁上的古老小径徒步旅行。天气好极了,而小径上的风景令人屏息。有时我们高高位于长江上方,我们所在的峭壁垂直落入三十公尺下的江水之中。每走一段路,我心里就想:这将是我最后一次看见这条小径。

我们朝长江上游前进,而且不急着赶路。在小径走了一星期后,我们参观了正被拆毁的滨江城镇。旧城巫山刚刚被拆除,我漫步于瓦砾中,拾荒者在那儿拣任何可能卖钱的东西:砖和铁丝、草和木头、钉子和窗框。一群人聚集在一堆营火旁边,周围是一栋大型建筑物的破墙,然后,我认出了一块半毁的招牌:他们正在红旗旅馆的大厅扎营,一九九七年我第一次前往长江下游时,曾住在这间旅馆。

所有我最喜欢的滨江城镇都处于各种不同的毁灭阶段。大昌的四分之一已消失了,裴市只留下回忆,大溪已走入历史。有时,我在拾荒者搜刮过后经过一个村子,在寂静中,我审视被留下来的东西。在大溪,我看到一张加了相框的富士山照片,照片的前景是一大片盛开的樱花。在清市,我经过了一张垫料加厚的红椅、一个旧的篮球框,以及一块残破的石碑,上面的刻文是上个世纪完成的。一栋被拆去屋顶和窗的房子仍然有一扇闩上的门。在裴市,我向一对夫妻买矿泉水,他们所住的临时棚子完全是由拣来的门和窗框搭成的。也许这是一个道教的谜语:住在一间由门搭成的房间意味着什么?

当我到达涪陵时,旧城区大部分已被拆毁,新建的住宅区挤在高高的山顶上,城市庞大的堤防差不多已完成了,而乌江对岸的师范专科学校也正在扩张和改变。老干部们已退休了,新干部对外国人比较开放。几年前,我和亚当抵达涪陵时,最先迎接我们的那位友善年轻人亚伯特,现在已是英文系的系主任。当我去他的办公室拜访他时,他拿出我一年前送给学校的精装本<消失中的江城>。

“你可以看出许多人读了这本书,”他说。书的封面已经破损,且沾满茶渍;翘起的角落已经难以压平,翻书的手指留下了脏兮兮的灰色痕迹。在我手中,这本书显得十分沈重,像是一个手工制品。我怎么可能写出一本看起来如此陈旧的书?

就某方面而言,改变的步调似乎让当地人比较容易接受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所描绘的世界已经显得十分遥远。我的中文家教老师孔明在暑假时把这本书读完了,使用字典一字一字地读,因为他不太会说英文。他告诉我,读到许多勾起美好回忆的那部分时,他笑了。在我拜访涪陵期间,当学校的官员在当地一家餐馆设宴款待我时,他们把我对于昔日宴会的描述取笑一番。“我们不想让你喝太多酒!”一个干部说:“你在你的书里提到我们强迫你喝太多酒。”

“那不是一个大问题,”我说。

“我们当然不想再那样做!”另一位干部说。但是另一个人插嘴:“你要不要再喝点白酒?”

在那几天,我在城里逛,拜访老朋友。在银行那儿,我停下来看钱曼丽,那位我住在涪陵时,唯一与我“约会”过的漂亮年轻女人。那是一个短短的插曲,因为约会一小时后,我就发现她已经结婚了。现在她已经有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她说了每次我回到涪陵时一定会说的话。

“你不认得我了,对吗?”她问:“我比以前胖多了。”

我说:“你看起来和以前一模一样。”

当书中的一个人物变胖了,作者该怎么办?“你看起来很好,”我说,然后我就不再说什么了。

当三峡大坝的第一阶段工程完工,而闸门终于关闭时,我回到巫山。那是在二○○三年六月,在<纽约客>里,我发表了一篇文章,描述一个家庭对于河流上涨的反应。他们已经尽可能地等待了,等在江水上涨之前采收了蔬菜。

二○○三年七月。

傍晚六点,在周家终于将电视、一张书桌、两张桌子和五张椅子搬到路旁的南瓜田里,我在江边立起了砖柱。在新的巫山地图上,这一片水域叫作滴翠湖。但是,这些地图是在湖出现之前印制的,事实上,水呈混浊的棕色,而所谓的湖其实是长江的一个入口,在过去一星期,这个入口已涨到三峡大坝后面。周济恩下一回从他家的竹架棚屋出来时,背上扛着木造的碗橱。他是一个个子矮小的男人,有一个漂亮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在最近之前,他们一直住在龙门村。新地图上并没有这个村子。接下来,周家的一个朋友抱着周家那座以电池供电的时钟走出来了。和我的腕表一样,那时时钟指着六点三十五分。砖柱周围的水已经上升了五公分。

看着江上涨就像追踪时钟短针的进度:几乎是无法察觉的。没有明显可见的水流,没有奔腾的水声,但是每过一个小时,水就上升十五公分。这种变动似乎来自内部,在某种程度上,对于逐渐缩小的江岸上的每一个活动而言,这是一件神秘的事。甲虫、蚂蚁和蜈蚣从江边成群呈辐射状散开来。水包围住砖柱后,一群昆虫狂乱地爬上干燥的柱顶,在它们的小岛被水淹没时,拚命地试图逃脱。

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水以每小时十五公分的速度上升。这些细节吸引我,直至我把相机的焦距调准了,把镜头缩小了:我分分秒秒注意着砖柱上的昆虫的动静。当一切都结束时,我登上船,离开巫山。河流已变成湖。

自此我就不曾回去了。这不是我的计画,而我不确定我为什么耽搁。也许这是因为我想完成我的第二本书,我担心旧地重游会让我分心。或者,也许三峡大坝的不可改变性让我感到难过。

但是,我看得出对于异国产生怀旧之情的危险,当这个地方曾被称为“永远停滞不前的民族”的家乡,这种怀旧之情尤其危险。如果当你看到一片地貌改变了,让你认不出来了,你会感到难过,那么,当你待在一个不会改变的地方,你会感到更难过。我以前的学生威廉杰弗逊佛斯特在毕业后离开他偏远的家乡,就像中国各地一亿多个乡下人一样,他变成一名移居者。他前往东岸繁荣的城市,当一所私立学校的英文老师,步上成功之途。有一年,在假期中回去控望他的父母后,他写给我一封有关他的家乡的信。威廉那一代的人几乎都离开了,他的村子似乎毫无生气。

回到家时,一切都一如往昔,道路依然崎岖不平,人们都变老了。我感到很难过,因为我找不到我以前认识的熟人或朋友。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如果不选择经常性的改变,就得选择贫穷、恶劣的道路和慢船。我是一个在一九九六至一九九八年期间学会喜爱涪陵的外国人,所以,我很感激我有机会为那两年留下纪录,而我怀念我认识的地方。但我也因为大部分的涪陵人对于未来都感到十分乐观而心怀感激。再度航行于长江之上将是一件愉快的事,即使旧日江水的湍急水流已变成回忆。

--二○○五年十月于北京

“五世其昌”是什么意思?学习交流

五世其昌_成语解释

拼音:wǔ shì qí chāng

释义: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为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

大同的风土人情故事

大同民俗:

大同风俗之一--婚俗 古代的婚姻,青年男女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结合在一起,其婚姻礼节也是相当繁杂的。正如《大同县志》所述:“媒妁通言两家父母,既许诺,然后送庚帖合婚、卜日、下聘,名曰:换帖,即古问名,纳彩礼也;迎娶有日,行纳币礼,名曰:下茶;即以请期书附之,名曰:通书,即古纳吉、纳征。请期礼也;迎娶之前一日,婿家备肉、面纳于女家,俗谓其肉曰:离娘肉,面曰:离娘面,名曰:催妆;女家即以所资妆奁纳于婿家;及期,婿家备肩舆,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以迎女,名曰:娶亲。女家也择女眷中娴礼者二人舆至婿门,名曰:送亲;绅士家行亲迎礼,庶人多不亲迎,仅以女眷摄之,婿则俟于门外而已;既迎入于中堂,外设香案行礼,婿拜,女不拜,名曰:拜天地,行合卺礼如古制;次日,新夫妇同拜先祖及父母及长族亲,名曰:拜堂,即古庙见舅姑礼也;是日,女家俱酒馔送于婿家,即古馈舅姑礼也;婿见妇之父母,有于三日行者,有三五日后卜吉行者,女也随婿省亲,名曰:回门;至弥月也如之,女住一月乃还,名曰:住对月。此则俗礼也。” 解放以后,随着时代变迁,大同地区的结婚礼节也比以前简化多了,但为了取结婚吉利,迎亲时,新郎一般要戴红花。傧相由新郎的姐夫或者好友担任,新郎要给新娘带去一根红布裤带,名曰:“喜结良缘”;带去一个瓶子,瓶中插一棵葱,名曰:“生根立后”;还要带五根肋骨的猪肉一块,叫做“离娘肉”,名曰:“五方吉庆”。新娘上车时,女方家中定要送给新郎家中一盘饺子,上面盖著纸剪的大红喜字,名曰:“合家欢乐”;与此同时,女方家中要将“离娘肉”劈出几根肋骨来交给新郎带回,表示婚后夫妻和睦,名曰:“筋骨不离”。新郎与新娘在举行婚礼时,院中悬挂五星红旗。 其结婚典礼程序是:(司仪一人唱礼)

一、结婚典礼开始;

二、新郎、新娘和来宾入席就位;

三、向新郎、新娘献花撒彩;

四、鸣炮、奏乐;

五、证婚人讲话(宣读结婚证书);

六、主婚人讲话(家长向来宾致谢);

七、介绍人讲话;

八、来宾讲话;

九、新郎、新娘向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以及来宾行三 鞠躬礼;

十、新郎、新娘互相行一鞠躬礼;

十一、新郎、新娘介绍恋爱经过;

十二、临时动议:凡是参加婚礼的人,都可向新郎、新娘提出各种玩笑难题,多属“娶妻生子”之类的玩笑,新郎、新娘无论多么难堪,也不能发脾气;

十三、礼成;

十四、宾客入席就餐,新郎、新娘分别逐一向来宾恭敬喜酒。 婚联: 张灯结彩办喜事、龙飞凤舞喜盈门 春光练出鸳鸯谱、月夜香斟琥珀杯 诗题红叶同心句、酒饮黄花合卺杯 举案齐眉称乐事、雀屏中目证良缘 喜事喜筵斟喜酒、新成新屋迎新人 新屋喜新居绵延福海、佳期迎佳妇美满姻缘 合卺且行夫妇礼、调琴喜奏凤凰音 出水红莲开并蒂、向阳彩凤喜双飞 横联: 关睢雅化、鸾凤合鸣、百年之好、喜结良缘、福寿鸳鸯、五世其昌、举案齐眉

大同风俗之二--丧俗 古代大同的丧俗,礼仪相当繁琐。

一般可以分为小敛、大敛、烧纸、送灯、辞灵、出殡、复三等程序。正如《大同县志》所述:“亲始殁,擗踊哭泣无数,小敛毕,讣于戚友,大功以上皆以麻括发,名曰:散头;家人裂布裹首,三日成服齐哀,以下各服其服,始大敛;殡于中堂,朝夕奠;每饭必祀。是日,亲戚、僚友,悉以楮纸吊慰,名曰:烧纸;是夜,哭讣于城隍庙,名曰:送灯;七日亲友赙奠,名曰:盛函,又曰:开吊;尤必延礼生行家奠;庶民之贫者多有七日、九日葬者,其富者也有经年而后葬者,非礼也。惟绅士家及庶民之知礼者,于百日内卜日治葬。葬期之前数日,讣期于亲友之,当会葬者。前三日亲友赙奠,名曰:辞灵;延礼生如开吊,及葬也如之,凡置>>

昌字成语故事及昌姓名人录

成语:五世其昌

释 义: 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成语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为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陈国内乱,太子御寇被杀,公子敬仲逃到齐国。齐大夫懿仲想把女儿嫁给敬仲,妻子占卜后说陈的后人在齐国第五代就要昌盛,地位和正卿一样高,于是他们就成婚。敬仲的第五代世孙陈桓子在齐国做大官,第八世孙陈成子取得齐国政权。

昌姓名人录:

昌绍先(1809~1928)革命先烈。湖北仙桃大昌湾人。曾任苏维埃 、皖北工农红军总指挥。牺牲时年仅29岁。其父昌石磷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曾任北京民国早期火车站站长。

昌炳桂(1911-1978)男,汉族,1911年12月23日生,江西省安福县泰山乡社上老村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5月起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6团参谋长。1947年10月至1948年4月任中原地区鄂豫军区副司令员。1949年2月18日至9月任中国人民 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第18军副军长。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1949年10月至1952年2月任中国人民 陆军第18军副军长。1957年6月至1963年4月任中国人民 陕西省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8年7月12日因病在西安逝世。

常溪萍(1917—1968) 原名昌德兰。山东莱阳莱西东王屋庄人。1938年3月加入中国 。1941年1月以后,历任胶东区委秘书长、南海专员公署专员、西海专员公署专员。1949年3月任胶东区党委秘书长。建国后,曾任 中央山东分局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1954年6月,任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1964年11月至1965年6月,任北京大学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党委副书记、 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部部长。“文革”中受迫害,1968年5月含冤去世。1978年4月26日,经 中央批准,上海市委为其 昭雪。

昌彼得(1921—) 图书文献学专家,湖北孝感人。1921年1月24日出生,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历任中央图书馆特藏组主任,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处长,1983年起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并先后在台湾大学、辅仁、淡江、东吴,东海等大学兼任教授。主编《故宫学术季刊》。著有:《说郛考》、《中央图书馆宋本图录》、《中国图书史略》、《台湾公藏族谱题解》、《陶宗仪生年考》、《图书版本学要略》(与屈万里合著)、《跋宋乾道本宣和奉使高丽图经》等书。长于版本目录学,精于鉴别赏订,知名海内外。曾在台湾主持《四库全书》索引编纂工作。

昌旭东中将。固始县黎集镇南元村人。现任第二炮兵某基地常委、总工程师。第二炮兵指挥学院(武汉)院长。

昌业廷陕西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副军级)大校、军旅作家。

昌沧,谱名学禹,笔名谢梅。资深编审。上海同济大学毕业。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 特殊贡献(新闻出版)专家津贴; 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老干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详见名录)。

昌增益 1985年通过CUSBEA项目被公派赴美留学,在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1992年2月至1995年底为美国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助理研究员。 1995年底回国,现为清华大学生物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生化与>>

五喜其昌。是什么意思

五世其昌 词目 五世其昌 发音wǔ shì qí chāng 释义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为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于京。” 示例 乃培养天下元气,天之报施善人,岂止~。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0回 用法 作谓语;用于祝颂人新婚 没有五喜一说,希望采纳为答案,谢谢

来自成语故事的成语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室中雕文尽以为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拖尾于堂。叶公见之,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神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夫似龙而非龙也。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自 相 矛 盾

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翻译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著龙,柱子上雕著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著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于在座位上。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著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著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著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English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

谁知道这是什么铜钱?

一种花钱 不过是假的 现在工艺品而已

五世其昌 另一面应该是 三星在户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陈国内乱,太子御寇被杀,公子敬仲逃到齐国。齐大夫懿仲想把女儿嫁给敬仲,妻子占卜后说陈的后人在齐国第五代就要昌盛,地位和正卿一样高,于是他们就成婚。敬仲的第五代世孙陈桓子在齐国做大官,第八世孙陈成子取得齐国政权。

齐鲁风俗是什么?

齐鲁风俗--家族文化

发布日期:2007-08-08

一、构成  山东的家族,在从前是典型的“九族”制。“九族”制的重要标记是丧服制的“五服”,按“五服”制,丧服分“斩”、“齐”、“大功”、“小功”、“缌麻”,以此确立由本人高祖至本人玄孙之间九代血亲系统,以出不出“五服”来论亲族远近,“五服”之内,称为“本家”,又称之为“本家本当”,然后才推而及之于同宗同姓。  一姓或一族,往往在家谱中事先标定字号,名为“排辈”。男子起“大名”时,必须取预定的某字为名字的一部分,此字放全名三字的中间或最末,各辈并不尽同,也有俗传定规。某辈人该用某字,称为“犯”某字,问人辈分是“你犯什么的”同辈人称为“×”字辈。山东省孔、孟、颜、曾4个古代有影响的大家族,全国一姓同谱,4姓排辈字号相同。  山东一些大户人家还有起“堂号”的习俗。此风到三四十年代仍很流行。“堂号”的命名多取吉语与雅语,如荫福堂、浮吉堂、安书堂、三槐堂、积善堂、福德堂、庆余堂之类。富家或镌匾额悬“客屋”内,一般人家不过将“堂号”写在口袋上、板凳上、帐本上、褡裢上。唯有过年过元宵节时,富家与一般人家都用朱笔书“堂号”于灯笼之上,擎以上街,以为体面。“堂号”之外,在乡间家族外号也很盛行。有以其先人事迹为外号的,如四进士家、三先生家、官儿家、乡约家、地方家等;有以其家族中某一代家长相貌为外号的,如刘大个子家、牟二黑子家、三疤子家、花脸家等;有以其某一代人职业为外号的,如铁匠家、花线刘家、二木匠家、馆子家等;也有以其某一代家长性格为外号的,如大猴子家、山鸦鹊家、二虎家、三小鬼家等,对于此种外号,家族内的人常常讳莫如深,但在村中往往传布甚广。  山东的家庭有夫妇一代家庭、双亲子女两代家庭、祖孙三代家庭、四世同堂家庭、五世同堂家庭等类型。传统观念崇尚“五世其昌”、“五代同堂”、“家大业大,人多财多”,所以旧时数世同堂的复合式家庭较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男女平等、家庭成员平等的要求,数世同堂的复合式大家庭愈来愈少,家庭逐渐向小型化发展。在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单一家庭占的比例更大。城市中“从妻居”的习俗渐渐成风。  二、称谓  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各地不尽相同,且书面、口语、对人、当面又有许多不同,举要如下:  子女称父母曰双亲、二老、老人家等。  子女称父亲,书面或对人称家父、父亲、老爹、老爷子,当面叫爹、大、大大、爷,近年通行叫爸爸。  子女称母亲,书面或对人称家母、母亲、老太太、老妈,当面叫娘娘、娘。  称祖父为爷爷,称曾祖父为老爷爷,称高祖为老老爷爷、太老爷爷。  称祖母为奶奶、婆、嬷嬷,称曾祖母为老奶奶,称高祖母为老老奶奶、太老奶奶。  父之兄,书面称伯父,当面称大爷、大大、×爹(大爹、二爹等),或称伯伯。荣成地方称“伯”前冠以小名甚至绰号,如六儿(小名)伯、和尚(绰号)伯。  父之弟,书面称叔父,当面称×叔(二叔、三叔、小叔等)、叔叔,或称×爹(三爹、四爹等)。莱阳地方称叔为爹,但若父辈兄弟甚多,则最小的叔叔称“×达”(如五达)。  伯父之妻,书面称伯母,当面称大娘、大妈或×娘(如三娘、四娘等)。荣成有的地方称母,又在母前冠以名或绰号,如六儿母、和尚母。  叔父之妻,书面称婶、称×娘(如三娘、四娘等)。莱阳地方称最小的婶为小娘。  姐妹,统称为姊妹,当面称姐姐,妹妹、妹儿。  兄弟,统称为兄弟、哥们,当面称兄为哥哥、称弟为兄弟、×弟、老×(如老三、老四等)。  夫称妻,书面曰贤内,对人曰贱荆、贱内、内人、老婆、屋里的、家里的、做饭的、>>

    在“万里古茶道”第一镇——河口古镇,还保留着一条5华里长的老街。这条老街,人们把它叫做“明清古街”,文物保护部门行文的名称则是“铅山县河口镇临河古街道”。清《续文献通考》载:“河口估舶自所聚,商务勃兴,人口五万”。可见,明清时的河口城市规模已是相当大。就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河口镇仍然保留着“九弄十三街”的格局和风貌。可是,只在近短短20多年间,千百年形成的一座著名古镇就被“发展”到只留下一条“老街”的残局了。今天的人,也只能从这有幸遗存下的老街和“九弄十三街”的残存而“窥斑见豹”了。

    老街和信江河平行,青麻石板铺就的路面两侧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木结构店铺都是前店后坊。从上街的一堡街、二堡街直到三堡街尾。这里有一段三十几米长的街道只有半边店铺,靠信江的一侧没有房屋,站在半边街上可直接观看到对岸的九狮山峰,和中间一段山坳里的千年古寺——天乳寺。庙宇里的香客活动看得一览无余,念经诵读的声音也能飘扬过江,随风悠扬。半边街的这一奇特现象传说是葛仙翁为救一户人家男孩出的圣招。

    那是明末清初,在三堡街尾有一家店铺取名字叫“元昌”字号,经营着铅山特产的关山纸、连史纸、毛边纸等,店老板系本地的陈坊乡人,姓余名元昌。随父母亲来河口时的余元昌才15岁,父母带在身边帮工。20岁时自己创业,开始小打小闹,小本经营着一家纸店,经过近20年的打拼,由于他经营得法,诚信为本,为人和气,带来了财气。纸店由原来一个小店铺发展到一个年经营几十万刀土纸的大纸号。所在位置也拆除祖上的土墙陋室,新建造一栋坐南朝北、库门式样的砖瓦大屋。取名“元昌纸行”。前厅的一边是一排高柜台的帐房屋,另一侧摆放了几条大师椅和茶几,大门外边左边库房,存储纸货。库房直对江码头,生意火爆时,码埠边停靠着几艘帆船接货、装船发运。元昌纸号的街对面几家是铁匠铺、南杂货店、烟花爆竹和裁缝店。

    余元昌虽是商人,但不惟利是图,他谦虚诚信,乐善好施,豁达大度,常做善事。余老板不论谁家有急事难事,他都会尽力去帮助他,常常不计较金钱。久而久之,于是,人们给了一个尊号:“余善人”,他的陈夫人是虔诚的佛教信徒,“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常挂嘴边。余夫人与邻里街坊关系处得很好,笑容常挂嘴边,在这一条街上深受赞誉。

    有一年深冬的上午,天气寒冷。元昌老板来到二堡街,忽然看见金利合药店的台阶上,靠壁坐着一个年过花甲、衣裳破烂、脸色冻得苍白的叫花子,伸出干枯的左手向往来路人乞讨施舍,走上走下的人流,少有人去理会。余老板看到顿生怜悯之心,他急忙去不远处一家包子店内,买了10个大包子,返回身送到叫花子手上说:“你不要走,我回家去拿几件衣服给你穿!”他将要办的急事也抛开了,急急忙忙地赶回家里,对着夫人说:“赶紧找几件我穿的好衣服来,送给一个可怜老人!”夫人一向温柔贤慧,听从丈夫的话。她即刻找到几套半新的冬装,还拿了一双洗净的胶鞋,用一块旧布打成一个大包裹,和丈夫一道来到二堡街,将包裹送到这个素昧平生的叫花子面前。乞丐老头两眼睛突然一亮,炯炯有神的看着他们夫妻俩足有几分钟。街上路人看到都围了上来,纷纷赞扬元昌老板扶贫济困的义举。

    话说余家家族三代单传,传到元昌这代,夫妻俩结婚10多年后才喜得贵子,中年得子自是高兴的不得了,取名余传宝,其意就是余家有香火代代相传了。传宝这孩子出生后身体健康,看不出有什么毛病,直到了二岁多后才逐渐发现传宝不会学说话,走路也跌跌撞撞。夫妻俩产才开始感觉到了不正常,于是着慌了起来,事不宜迟,元昌老板开始到处求医问药,也请最好的郎中上门看病,几个月下来治疗效果都不好,传宝的病情日益见重,夫妻俩甚是着急。余夫人更是到了附近庙宇求香拜佛寻求菩萨保佑。

    后来左邻右舍劝他赶快到“葛仙山”去求求葛仙翁保佑。为了赶在这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葛仙山”开山门的日子,余老板只留下帐房先生看店,带着夫人,儿子传宝和伙计、学徒20多人六月二十日就出发了,为得是能抢到“葛仙山”开山门后的第一柱香。伙计学徒们推着10多辆花车,载着几十斤上等茶油和许多香烛鞭炮、上等毛边纸等进香物资,浩浩荡荡从河口出发。沿着赣闽道去名扬四方的著名寺院葛仙山进发。余夫人抱着儿子坐在另一辆花车上。余老板则全程走路陪伴在儿子左右。经过10多个小时的赶路,他们在“葛仙山”脚下的杨村投宿。第二天的半夜三点钟他们就开始爬山了。终于赶到了早上六点的开山门,向葛仙翁敬献香油烛纸等。夫妻俩跪在大雄宝殿的葛仙翁脚下,一拜再拜恳求葛仙翁救救他的儿子,并许愿以后每年会带儿子进山拜望葛仙翁。在主持和尚灵秀大师的指导下余老板夫妇抽签。几番拜托后他抽到了101签。灵秀大师高兴地说,这是葛仙翁显灵了,本来只有100签,葛仙翁另加了一签给你,赶快按菩萨的指意去做。他带着从“葛仙山”抽来的签请帐房先生解签。

    101签,曰:“红日东升江水平,北扬佛经早晚聆。破悔出气心生纯;指日云开定如前。”帐房先生对余老板说:“这是葛仙翁送的专签,因为寺庙里的签最多只有100签,加出来的这一签是葛仙翁给的专签。说的是:红日东升江水平,说的是家门前的信江河,朝迎旭日升起河水平缓流淌,这是葛仙翁的一句安慰话,意思是说小孩子的病会好的,不要怕。第二句北扬佛经早晚聆,说的从北边传来的念经诵佛的声音早晚都要听。聆听了净化心灵的念经诵佛的声音,破除悔气心中正气上升,纯洁灵魂。这是第三解。第四句说:指日云开定如前,就是说要不了多久你的儿子就能恢复正常生活。老板元昌大喜,连连说谢谢葛仙翁。

    又一年初冬的一天早晨,元昌打开店门,见一须眉花白的老者已坐在店门口,伸手乞讨。元昌老板二话不说,吩咐伙计给老人端来了早餐,临出门还交代夫人关照。待他傍晚回家了,老人还没有离开的意思,夫人说:”老人吃了早饭就没离开,就端出一把大师椅让他坐,中、晚饭都端给他吃了。“元昌满意地点头道:”既来之则安之,就请老者进屋吧!“却被老人谢绝了。

    第二天上午,这位老者又来了,元昌从衣着上已经看出,这位老者就是两年前在二堡街被他救济过的老人,今天特意穿着元昌送给他的衣服来见元昌老板。他说:”你家公子的病,我可以帮助治疗,好人应该得好报!“说罢他就从口袋里拿出来一段木炭,蹲在地上,就着石板写起字来。几行歪歪扭扭字不像字,符号又不像符号的文字让大家看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见元昌疑惑不解的样子,微笑说:”你去药店请人来,他能看得懂!照着药方连续服一月,但小孩要每天早晚要在自家门口耳听佛门念佛诵经的经声,同时配合服药,二、三个月后你家公子病情定会好转,再过半年就可康复。“元昌夫妻俩大喜过望,千恩万谢的感谢老人!离别时,元昌拿出银元20块相送,被老人谢绝了。老人只要了一刀连史纸说是要画佛像便辞别而去。

    心情激动的元昌夫妇,不敢怠慢,急忙前往金利合药店,将店主何老板请到,何老板认真看了看石板上的字符,点点头说:”这是三国时期的华陀发明创造治病专用的药方文字,我懂一点,可以试试看。“何老板根据地上木炭字体,翻译开出方子,共有10多味中药材,金利合药店都有。并告诉元昌另外需要三味药引子:”五年以上的老番鸭心一个、生虫吃空绿豆的壳一钱三、深山岩壁上的苔藓一两五。待中药买来后,元昌店里的伙计分头负责去寻找三味药引。

    药剂和药引子很快准备好,惟有最难办的事情,就是早晚要让儿子在门口去听信江对岸寺庙里传来的念诵佛经的声音。因为街对面有房屋挡住,很难听到对岸的念经诵佛的声音,只有刮西北风时才能断断续续听到一点“天乳寺”传来的晨钟暮鼓和念诵的佛经声。家人每天早晚抱着传宝坐在门口,对面房屋挡住了声音的传播,大部分时间听不见念经声。为此,元昌夫妻十分焦急,又不好意思说出来。此情此景,不久被对面的几户老邻居知道了,他们经过商议,提出了一个令元昌老板全家既惊讶又感动的做法,纷纷主动要求拆迁房屋,空出地方好让“天乳寺”信徒每天的念经诵佛的声音直接传播到元昌家里。

    张铁匠最是积极,他说:“我家得到过余老板的资助最大。那年大热天,我90多岁的娘突然病故,我又因故在外地做事,一时半刻赶不回来,是佘老板资助寿枋帮忙料理后事。今天余老板有困难,我得一定帮忙。我们搬到下面一点的地方再建新房,一点也不影响生意”

    其他几户邻居都说,余老板是个大善人,乐善好施,做了不少的善事,我们都得过他的恩惠,这样的好人,家里出现了难事,我们街坊们不帮忙还有谁帮。于是,五、六户街坊在下游一点的地方另择地址重建新房,重新开业做生意。余老板全家感动不已,给了每家一笔厚重的拆迁补偿费。并一再对邻居表示感谢。

    从此以后,这段街就变成了只有南边有房屋,北边空旷,直面信江河,面对千年“天乳古寺”的半边街了。每天早晚时刻,元昌夫妇都要把儿子传宝抱到家门口,吟听“天乳古寺”传来的悠长念经诵读的声音。从此,传宝一听诵经声,便会立刻安静下来,不再躁动,心态也慢慢平静,加之配合吃药,传宝病情日见日好。半年后,余传宝的病情终于痊愈,像正常小孩一样活泼可爱,元昌夫妻俩高兴地合不拢嘴,左邻右舍都为元昌老板高兴。后来有人说,这位老者就是葛仙翁的化身。全心全意帮忙好人脱困。

    同时,元昌纸号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起来,一天到晚要接待几拨来自省内外的客户,他们都是冲着纸号的连史纸、关山纸而来。大量的纸品在门前的信江河上装船发运。山西一带的来的晋商说,他们那里有一个老画家,专画“如来佛像”,十分慈祥。谁家把佛像请回家准能保平安早生贵子。于是在当地出现了一股疯狂的“佛像难求”的场面。老者告诉大家,只有江西铅山河口镇三堡街大昌纸行出产的“连史纸”画的佛像才会显灵。于是乎在山西出现了“洛阳纸贵”“连史难求”的场面。晋商纷纷来铅山进货。一时间元昌纸行门庭若市,连史纸、关山纸销售量倍增。加之余老板为人诚信,货真价实,客户越来越广,生意越做越好。元昌夫妇做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就更大了,建桥修路,建码头,救济穷人等做了许多好事,老百姓交口赞扬余老板是菩萨心肠。

    从此以后,在河口古镇的三堡街上有一段街被称为“半边街”,就这样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088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19
下一篇2023-10-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