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梅老人记者汪承贤摄
一位故人,一生相随;一座老房,一生居住。文昌市翁田镇大福村委会新福村的杨爱梅老人就是这样一位为故人厮守一生的老人。
丈夫在南洋染病身亡
4月7日,记者来到杨爱梅老人家时,消瘦且驼背的老人拄着一根木棍缓慢地走到门外见记者。老人引着记者走进了一间泛着泥土味的旧瓦房,屋内几乎见不到一件家具。老人睡的木床已变形,床边的一扇窗户木条已脱掉,老人用塑料袋封住用来遮风挡雨。虽然房子旧,但老人收拾得很干净,可见老人平时很勤劳。
今年95岁的杨爱梅老人和丈夫结婚未有儿女,她24岁那年,丈夫只身一人就到南洋谋生了。可与丈夫这一别,就没有音讯传回。她千想万念,一有时间就望着窗外发呆,祈祷丈夫平安归来。后来她听村子从南洋回来的人讲,她丈夫在南洋生病死去了。丈夫死后,家里只剩下她和婆婆相依为命,照料婆婆到90多岁。
丈夫说走就走,杨爱梅心中对丈夫那份不舍和依恋久久萦绕。当记者问老人,丈夫走了为什么不再找个人过生活呢?老人质朴地说:“虽然丈夫走了,但进了这个家门,就应做个尽孝的媳妇。”为了照料好婆婆,杨爱梅起早贪黑,辛勤地劳作,让婆婆有饭吃。而这一照料就是几十年,婆婆活到了90多岁才辞世。婆婆去世时,杨爱梅老人也已头发花白,从此独身一人过着孤单的生活。
婆婆走了之后,杨爱梅老人就守着丈夫祖辈留下的这座房艰辛地过日子。每年的清明节,老人都要为婆婆和丈夫的祖宗扫墓。这几年,由于体弱多病,老人身体大不如从前,就没去扫墓。但老人对丈夫一家的挂念始终放在心里。
如今,上了年纪的杨阿婆牙齿都已脱落,吃东西几乎都是吞着。老人手脚也不太利落,出门都要拄着一根木棍。跟耳背的杨阿婆说话,要走得很近且大声才能听得到。年岁过高的老人眼睛也渐渐变得模糊。走进老人的厨房,只见三个石头垒成一个简易灶台,灶台上吊着一个布满锅垢的饭锅,锅里放着一碗猪油。杨阿婆说,由于没有柜子,又怕老鼠吃掉,所以就把锅吊起来了。在杨阿婆的厨房里,除了一碗油,就是一碗早上煮的一大碗稀饭。
“阿婆走路不方便,现在都是村里人帮杨阿婆挑水送米,她自己做饭的。”村长韩勇告诉记者,阿婆是一个比较朴实的老人,丈夫走了之后,自己又无儿无女,也没亲戚照料,村里人都非常同情,于是就帮阿婆申请了五保户,每月有250元的补助。每到逢年过节,在外打工的人回到村里都会来看阿婆,给阿婆带点吃的。
当记者问阿婆有什么愿望时,阿婆朴素地说:“村里人对我挺好的,我很满足了,就这么活着直到终老吧!”
根据国际自然医学会标准,“世界长寿乡”的标准为每10万人中有7位百岁老人。而据海南省老龄委办公室的统计,目前海南省有百岁及百岁以上长寿老人1371人。换而言之,海南省平均每10万人就有百岁老人1322人。省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许永建介绍,数据显示,海南省是全国百岁老人密度最大的省份,是名副其实的“长寿岛”。省老龄委根据长期的走访和搜集的数据,绘制了海南省长寿老人分布图,并通过海南特区报首次公布。 全省有1371名百岁老人 密度全国第一 据介绍,海南是个岛屿省份,人口迁移相对稳定,绝大部分长寿老人基本生活在居住地或至少生活在居住地半个世纪,人文环境、生活习惯等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特征。 海南省从2005年开始建立百岁老人档案,全省目前共有百岁老人1371人。省老龄办每年分三次(年初、年中和年末)对百岁老人进行统计。根据近5年来的统计数据,百岁老人人数逐年递增,从2006年初统计的362人增加到如今的1371人,百岁老人密度全国第一。“海南省百岁老人具有区域覆盖广、密度高、多民族等特征,且百岁邻居、百岁姊妹、百岁夫妇等特征非常鲜明”。 通过多年与长寿老人接触,许永建总结了一点:“海南省百岁老人生活形态各异,但共同的特征就是节制、勤劳”。 过半市县百岁老人数量超世界标准 据了解,海南省18个市县每个市县都有百岁老人,其中临高、文昌、澄迈、万宁、屯昌、海口、琼海、定安、儋州和五指山等10个市县,百岁老人所占该市县人口比例超过“世界长寿乡”标准。也就是说,海南省一半以上的市县百岁老人数量高于国际自然医学会制定的标准。 根据海南省百岁老人分布图,全省7832%的乡(镇、街)和247%的村(居)社区都有百岁老人,其中每10万人中有百岁老人超过9人的乡镇占52%,每10万人中有百岁老人超过50人的有石山镇、光村镇、长丰镇、瑞溪镇、博厚镇、皇桐镇等。 据了解,儋州光村镇以每10万人中有8249位百岁老人位居海南省百岁老人乡镇榜首,为全省百岁老人密度最高的乡镇。据统计,光村镇共有百岁老人12位,其中7位生活在欧宅村,欧宅村也成为全省百岁老人最多的村庄。 2009年5月,省老龄委联合省统计局、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组织开展海南省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调查显示,海南省是一个老龄化发展较快的省份。2008年,全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484万人,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2002年的1073%提高到2008年的1212%,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总数的比重,由2000年的111%提高到2008年的1396%,老龄化和高龄化水平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2%和266%。区域人口老龄化已经覆盖83%的市县,其中有7个市县老龄化水平超过12%。458%的老年人生活在城市,542%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 海南省老年人口以低龄为多数,逼近高龄化。全省老年人,60岁~69岁低龄占476%,70岁~79岁中龄占384%,80岁及以上高龄近140%;100岁及以上的长寿老年人有963人,长寿老年人遍布全省各市、县(区),覆盖76%的乡(镇、街)、214%的村(居)委会。 城市老龄化程度高于农村,但是农村高龄化已经显现。城市老年人平均年龄698岁。城市女性老年人约占513%。城市老龄化程度达143%。低龄老年人占506%,中龄老年人占365%,高龄老年人占129%;农村老年人平均年龄710岁。农村老年人女性约占533%。农村老龄化程度达107%。低龄老年人占450%,中龄老年人占401%,高龄老年人占149% 海南省是唯一一个建立百岁老人档案和健康档案的省份,海南省的百岁老人不仅分布广、密度高,还基本涵盖了在海南省长期生活的民族,汉族、黎族、苗族和回族都有百岁老人的身影。 老人长寿主要得益于独特自然环境 “海南的百岁老人和北京等发达地区的百岁老人截然不同,经济高度发达地区的老人有优厚的物质条件和医疗环境,而海南省的百岁老人很多常年生活在物质条件和医疗条件相对匮乏的地方,他们的长寿主要得益于自然环境、绿色生态以及敬老、和谐的社会环境”。许永建告诉记者,百岁老人经历了两个世纪甚至三个世纪的沧桑岁月,他们对待人生非常坦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人生的理解非常睿智,有自己的养生之道。“我们每一位百岁老人的生活习惯都不一样,比如有的喜欢喝咖啡,有的喜欢吃肥肉,有的喜欢抽烟,这与传统的养生之道并不相符,但他们就是长寿,所以说他们是自然、自在的长寿”。 许永建告诉记者,海南的百岁老人遍布全省各市县,这与海南生态环境独特,乡村植被茂密,气候适宜有直接关系,“我们的百岁老人之所以能够长命百岁,最主要的是得益于宝岛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百岁老人主要集中分布北部沿海区域 根据2009年海南省老人的分布情况,省老龄委绘制了海南长寿老人分布图,详细标注了海南省百岁老人的分布情况。“相关专家看到这个图后称这就是活生生的长寿密码”。许永建对照着长寿老人分布图分析,百岁老人分布和纬度、气候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分布图显示,百岁老人密度较高的地区主要是在北部沿海区域,“以儋州的光村镇、屯昌的南吕镇和万宁的礼纪镇三点连成的一线区分,北部区域百岁老人密度明显高于南部,这说明长寿与纬度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密度高于每10万人中有9位百岁老人的市县,除了北部沿海区域外,还有五指山市,“该市属于雨林茂密区域,气候宜人,所以那里的百岁老人密度也相对较高”。 许永建介绍,北部区域和雨林高覆盖地区的百岁老人密度均高于10万人中有12位长寿老人这一比例。沿海地区百岁老人相对内陆更密集,海口和儋州的火山灰覆盖地区百岁老人密度最高,这些地区的水、土富含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 中国第二寿星及婚龄最长夫妇均在海南省 据统计,全省共有10对双方年龄都在100岁以上的“双百夫妇”,分别分布在海口、临高、万宁、陵水、澄迈和昌江等6个市县,其中夫妻双方年龄相加超过210岁的有2对,婚龄超过80年的有4对,婚龄最长夫妇是生活在陵水县本号镇长甬村委会长埇村的张万经(男)和王玉秀(女)老人,他们已经结婚84年,“这也是全国婚龄最长的夫妇”。 去年10月,海南特区报独家报道了海南最长寿的老人——文昌翁田镇周良村的郭方姬老人,她今年119岁,这位跨越了三个世纪的百岁寿星,也是目前全国的第二寿星。 海南老年人收入水平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明显低于城市老年人,低收入老年人主要集中在高龄组。海南省城市老年人年人均收入约9953元,相当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7899%,经济收入以退休金为主;农村老年人年人均收入约32778元,相当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7465%,经济收入以生产经营性收入为主。 百岁老人是一个特殊的老年群体,但也绝对不是大家想象得那么神秘和怪异,其实很多百岁老人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比如有的百岁老人至今还在交党费,还有百岁老人没有亲人,一直由邻居照顾等等。”许永建说,他们能在海南颐养天年,除了自然环境外,和谐的社会环境也保证了这些老人的生活。 许永建介绍,海南省是唯一一个为老年人立法的省份,通过政策和地方立法保证了高龄老人的相关优待。从2006年起,我省开始发放百岁老人长寿补贴,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百岁老人能享受到省级补贴的省份。在省级补贴的基础上,三亚、东方、文昌、白沙、陵水和澄迈等7个市县还下发了市县补贴。 百岁老人大多愿与家人一起居住 百岁老人心态淡泊宁静,处世善良温顺,性格乐观旷达,且多愿与家人一起居住。在2009年5月的调查中,海南省老年人家庭户规模平均5人,两代户、三代户和四代户大家庭户合计占75%以上,其中三代户老年人家庭占多数;独居和老年夫妇户的纯老年家庭户约占210%以上。主要居住方式的年龄分布,两代户主要集中在低龄年龄组,三代户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上中、高龄年龄组,四代户主要集中在低龄年龄组,老年夫妇户主要集中在60~74岁低、中龄年龄组,独居户主要集中在75岁以上中、高龄年龄组。 调查显示,80%的老年人选择愿意与子女一起居住,主要是生活在大家庭户的老年人愿意延续与子女一起生活的居住方式。城市三代户占634%,两代户占185%;农村三代户占52%,两代户占312%。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居住在一起,可以得到经济赡养、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等方面的支持。另外,还有一部分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院或敬老院,城市占52%,农村占138%。这部分老年人家庭的居住类型,以三代户占多数,城市占634%,农村占522%;两代户其次,城市占185%,农村占312%;再次是老年夫妇户和独居户。这部分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已婚的占大多数,城市和农村分别占674%和671%;城市以丧偶为次占389%,农村以未婚为次占323%。这部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城市经济很困难的占半数以上,其次为大致够用;农村有些困难和很困难的分别占471%和411%。调查显示,这部分老年人无经济来源、无赡养人以及独居的特征并不明显,主要还是年过70岁以后自身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和经济状况恶化的原因,期盼改变居住方式,得到社会服务的支持。 为研究百岁及以上长寿老人的生命质量,省老龄委联合省医学院开展相关调查,并编制出版《海南省百岁老人影像志——长寿文化》,通过长寿老人分布图、长寿老人总体生命质量报告和讲述长寿老人的故事,揭示海南的绿色生态,独特的自然生态和敬老、爱老的和谐社会生态,海南老年人自然、自尊地长寿,老年人以对生活和生命的睿智而自在地长寿。它揭示了海南长寿密码,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一本研究海南的重要参考资料。 2010年海南省长寿老人密度均值预测 年度 年初人数 密度 调整人数 密度 年末存活人数 密度 年内平均人数 2006年 362 433 385 461 326 391 377 2007年 619 729 631 743 494 582 581 2008年 937 1084 963 1114 716 852 871 2009年 1120 1273 1163 1322 769 874 1017 2010年 (预测数据)1246 (1391) (1371) (1531) (846) (948) (1154) 图表解读: 1以户籍证明申报、长寿补助、长寿老人人数对应户籍的总数计算长寿老人与总人口数比率。总人口:2006年,83344万人;2007年,84926万人;2008年,86473万人;2009年,87956万人,测算2010年总人口89543万人。 2计算公式:10万×长寿老人数/总人口数=总人口平均每10万人与长寿老人比率。 3鉴于长寿老人人数变化频率快,依据长寿补助管理制度,分别计算年初预算、年中调整和年末结算三个统计时间的长寿老人数密度,以此求均值,即年密度。 4测算2010年海南长寿老人的密度均值达13。
稀饭(porridge rice),是以中国为主的东方人特有食物,型状、稀稠不一,各地常用材料有大米、小米、黑米、莲子、花生、银耳、薏米、红豆等,一般是佐餐。玉米面可单独作为稀饭,据说慈禧太后每日爱喝玉米稀饭一碗。一般人误称粥,其实,稀饭和粥根本不是一回事。粥是有很多花样的,如皮蛋瘦肉粥等。而稀饭是一种比粥清稀的稍粘稠状物体,通俗点就是比粥要稀。稀饭的做法很简单,他不像粥花的时间那么长,材料也没那么丰富,不过早餐多吃些稀饭可以清理肠胃,对身体还是很有益处的。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稀饭 主要食材 :大米,白面,玉米,红薯等 分类 :北方,鲁菜 口味 :口味清淡, 做法 :比较单一 22种做法,河南稀饭,粥的故事, 22种做法 1.白粥 稀饭 2.八宝粥 3.皮蛋瘦肉粥 4.莲子粥 5.牡丹花粥花瓣清洁晒干去水分(可以买到干货),然后漂洗,糯米1/4,大米3/4,泡 30分钟,下锅同煮,可加红枣,枸杞少量(注意:女士专用)。 6.菊花粥
冰糖,菊花茶水(浓),不要笨到用菊花直接煮哈,菊花不是不能吃,很多人看见嫌烦。 7.鲫鱼粥
鲫鱼熬汤,滤净。煮稀饭少加水,待开后熬10分钟加鲫鱼汤,继续熬制。加少许盐。 8.山楂粥
山楂切好,精猪瘦肉同样,加入大米熬制,胃不好的喝喝看。 9.山楂核桃粥
核桃打碎备用,山楂切片煮30分钟,把水取出来备用,再加水煮一次。两次山楂水加碎核桃仁和米熬成稀饭,少许白糖,女孩子喝了比较好,老人家也不错。 10.花生红酱粥(番茄)
花生泡好,番茄打成酱,熬煮稀饭,味道奇特,好吃哈。 11.荤什锦粥
牛肉干少量切丁,香肠(生的哈)洗净少量切丁,同大米同煮,加少盐,快好的时候下切片的白菜叶和少许糖。这是本人高中二年级琢磨出来的,味道还行,可以换成各种时令蔬菜,变化无穷。 12.黄豆芝麻粥
黄豆泡一天,同大米煮,快好的时候加买的芝麻粉,调味用糖用盐随便。 13.荷叶粥
不是用荷叶去煮,我看见过用荷叶去煮的,晕。是等稀饭煮好后马上把荷叶撕开撒在稀饭上,等稀饭变成淡绿色以后就取出来。 14.莲子百合粥
莲子少许百合少许,猪瘦肉少许切丁,大米同煮。特别给咱们半夜泡网的泡菜特别有好处哈,清心润肺、益气安神。 15.水果粥
苹果一个,切丁同米熬煮,可换成各类时令水果,加白糖或冰糖看自己喜欢。 16.羊肉粥
羊肉切小片,入滚水稍煮取出。稀饭水刚开放入羊肉,加红枣少许,生姜一大块。冬天吃了安逸的很。 17. 猪骨红豆粥
猪骨头加红豆同煮半小时才下米煮稀饭,味道好,营养也好。 18.腐竹粥
大米煮开10分钟,再放凉,加皮蛋和腐竹再熬2小时,爽的很。 19.桂圆粥
剥下桂圆皮,放进粥里,用小火煮1小时。七分熟的大米和九分热的桂圆也很好吃,不过时间要改一下,不管怎么样,糖的量、粥米的量、桂圆的量是2:20:4。女士天天吃,有助于美白,对人体的吸收也很好。 20.土豆稀饭
把米洗好,放进锅里。把土豆洗好,去皮放入锅里。加入是米和土豆总和的2倍和水。开始煮,等到30分钟左右便可。 21柴鱼花生粥
花生下锅,加水先煲;净水洗净,水沸后放入;柴鱼洗净,斩成小段,放入油锅内稍炒过,待粥煲至将好时,加入炒香之柴鱼同煲好。有利尿止血、补骨固齿等作用。对水肿、经常牙龈出血、皮下起青块(即瘀斑)者宜常食。可供给儿童食疗补钙。 22黄豆菜干粥
将黄豆和菜干洗干净,等水费后,放入米,待第二次水开后,把菜乾和黄豆同时放入锅内,等待2个小时左右便可。对于经常熬夜的上班族,钱塘江以北地区(“浙西”,包括苏南、皖南、上海)用剩饭(吴语叫“饭糍”)煮成的稀饭,称为“泡饭”或“水泡饭”,有独特焦香,是这些地区通常的早餐主食。江南人不把这种食品归入“粥”的范畴,但在北方有时混淆。浙东地区(旧绍兴、宁波两府)民俗早餐不吃“泡饭”,只吃现煮的米饭或粥。 河南稀饭 在河南,“稀饭”指一种用面粉煮成的粥,俗称“糊涂”(疙瘩是另种河南食物,通常是咸的,水煮丸子的感觉。),因为做出来的稀饭里面总会有多多少少的面疙瘩,就像一个一个小蝌蚪一样,故形象地称其为“疙瘩”。 做法:先将面粉加一定量的水搅拌成糊状,等水煮开之后就将之前搅拌好的面糊加水稀释!然后一边搅拌开水,一边将面糊倒入开水中!将它搅匀,煮开后即可食用! 按材料还有小米稀饭、 大米稀饭、 红薯稀饭、鸡蛋稀饭等等。 粥的故事 杨爱梅老人记者汪承贤摄 一位故人,一生相随;一座老房,一生居住。文昌市翁田镇大福村委会新福村的杨爱梅老人就是这样一位为故人厮守一生的老人。 丈夫在南洋染病身亡 4月7日,记者来到杨爱梅老人家时,消瘦且驼背的老人拄著一根木棍缓慢地走到门外见记者。老人引著记者走进了一间泛著泥土味的旧瓦房,屋内几乎见不到一件家具。老人睡的木床已变形,床边的一扇窗户木条已脱掉,老人用塑胶袋封住用来遮风挡雨。虽然房子旧,但老人收拾得很干净,可见老人平时很勤劳。 今年95岁的杨爱梅老人和丈夫结婚未有儿女,她24岁那年,丈夫只身一人就到南洋谋生了。可与丈夫这一别,就没有音讯传回。她千想万念,一有时间就望着窗外发呆,祈祷丈夫平安归来。后来她听村子从南洋回来的人讲,她丈夫在南洋生病死去了。丈夫死后,家里只剩下她和婆婆相依为命,照料婆婆到90多岁。 丈夫说走就走,杨爱梅心中对丈夫那份不舍和依恋久久萦绕。当记者问老人,丈夫走了为什么不再找个人过生活呢?老人质朴地说:“虽然丈夫走了,但进了这个家门,就应做个尽孝的媳妇。”为了照料好婆婆,杨爱梅起早贪黑,辛勤地劳作,让婆婆有饭吃。而这一照料就是几十年,婆婆活到了90多岁才辞世。婆婆去世时,杨爱梅老人也已头发花白,从此独身一人过著孤单的生活。 婆婆走了之后,杨爱梅老人就守着丈夫祖辈留下的这座房艰辛地过日子。每年的清明节,老人都要为婆婆和丈夫的祖宗扫墓。这几年,由于体弱多病,老人身体大不如从前,就没去扫墓。但老人对丈夫一家的挂念始终放在心里。 如今,上了年纪的杨阿婆牙齿都已脱落,吃东西几乎都是吞著。老人手脚也不太利落,出门都要拄著一根木棍。跟耳背的杨阿婆说话,要走得很近且大声才能听得到。年岁过高的老人眼睛也渐渐变得模糊。走进老人的厨房,只见三个石头垒成一个简易灶台,灶台上吊著一个布满锅垢的饭锅,锅里放著一碗猪油。杨阿婆说,由于没有柜子,又怕老鼠吃掉,所以就把锅吊起来了。在杨阿婆的厨房里,除了一碗油,就是一碗早上煮的一大碗稀饭。 “阿婆走路不方便,现在都是村里人帮杨阿婆挑水送米,她自己做饭的。”村长韩勇告诉记者,阿婆是一个比较朴实的老人,丈夫走了之后,自己又无儿无女,也没亲戚照料,村里人都非常同情,于是就帮阿婆申请了五保户,每月有250元的补助。每到逢年过节,在外打工的人回到村里都会来看阿婆,给阿婆带点吃的。 当记者问阿婆有什么愿望时,阿婆朴素地说:“村里人对我挺好的,我很满足了,就这么活着直到终老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