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门女将蒋英的家世背景是什么样的,家中还有什么名人?

豪门女将蒋英的家世背景是什么样的,家中还有什么名人?,第1张

民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奇人异士,其中不乏优秀的女性楷模,如林徽因,冰心,张爱玲等等,这些人有的是作家,有的是建筑学家,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独占鳌头,在我国近代史上留下了一抹鲜艳的色彩。

在这其中有这么一位女子,她出身豪门,父亲是著名军事家蒋百里,文学家徐志摩和金庸都和她有亲戚关系,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是她的丈夫,这位奇人就是蒋英——一位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奇女子。

出身名门,嫁与"干哥哥"钱学森

蒋英1919年出生在浙江海宁,她的母亲是一位名为佐梅的日本女性,在其和蒋百里结婚后,先后生育了5个女儿,蒋英排行老三,这5个女孩长大后被称为蒋家的五朵金花

父亲蒋百里是清末的秀才,先后在日本和德国留学,是我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留学归来后担任了保定陆军学校的校长,为我国培养了很多军事人才。

蒋百里全家福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百里是至交好友,当时钱家只有钱学森一个儿子,他们非常迫切希望有个女儿,于是蒋百里便把蒋英过继给了钱家,并起名为"钱学英",这样一来蒋英和钱学森就成了兄妹,蒋英喊钱学森"干哥"。

蒋英小时候就体现出了过人的艺术天赋,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便给她买了一架钢琴,此后蒋英便在音乐的道路上蓬勃发展。1935年时,父母带16岁的蒋英前往欧洲访问,那里的艺术气息和氛围,使得蒋英深深沉迷其中。

幼时的蒋英

蒋百里借此便有意将她留在德国深造,于是19岁那年,蒋英进入了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在这里蒋英的艺术天赋得以被最大化地体现出来,在校期间蒋英成绩优异,还曾经在1943年前往瑞士参加了万国音乐会,并在女高音比赛中夺得头名。

据蒋英后来回忆,大学生活是她人生中最难忘,也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虽然那段时间她整日忙于练声练琴,学习语言等,但是蒋英却说:"在音乐学院时,我仿佛掉到了音乐的海洋里,她就像海涛一样阵阵向我冲来。"

毕业后的蒋英打算回到心心相念的祖国,但是由于战争的原因,直到1946年底,她才踏上了阔别近10年的祖国大陆。回国后的蒋英,在舞台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记者评价道:"她是一颗在东方冉冉升起的音乐明星。"

蒋英和钱学森的结婚照

正当蒋英处在事业上升期时,她却突然选择了结婚,结婚对象正是自己的干哥哥,钱学森。当蒋英在欧洲留学时,钱学森同样在美国深造,1947年秋天钱学森和蒋英结婚时,他已经是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了。

两人的结合,说起来也十分有趣,钱学森1947年回国时已经36岁了,但一直未娶,在见到青梅竹马的蒋英后,便打趣道:"你未嫁,我未娶,不如咱俩结婚如何?"就这样,这对昔日的干兄妹在见面不到一个星期后,便成为了结伴同行的夫妻。

夫妻相濡以沫,数十年相敬如宾

结婚后钱学森和蒋英一同去了美国,并在1948年生下了长子钱永刚,后来又有了一个女儿钱永真。婚后钱学森送给蒋英的第一件礼物,就是一架黑色的三角钢琴,这架钢琴在钱学森经常忙于研究而不在家的时候,陪伴着蒋英度过孤单的生活

1955年回国时一家的合影

1949年,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决定回国投身于祖国建设中来,但是这样一个人才,美国方面怎么会轻易放他回国,钱学森的回国之旅充满了艰辛和阻拦,甚至他还因此度过了5年的牢狱生活,但蒋英始终没有放弃,陪伴着钱学森度过种种艰难,终于在1955年回到了祖国怀抱。

回国后的蒋英进入了中央音学院任教,钱学森投入到了我国国防事业的建设中来,并且成为了举足轻重的大科学家,而蒋英同样兢兢业业,在三寸讲台上谱写自己的人生篇章,她的执教生涯桃李满天下,著名歌唱家章亚伦、祝爱兰等都是蒋英的得意门生。

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者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会邀请钱学森前去听,而且后者也会带着身边的同事一同来欣赏,从忙碌且枯燥的科研工作中脱身来,放松身心感受艺术的魅力。

有时钱学森由于工作忙无法前来,蒋英便会把歌声录制下来,然后放给他听,在蒋英的影响下,钱学森对文学艺术也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87年蒋英和钱学森在德国

1991年10月,中央决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在这次颁奖仪式上,钱学森满怀深情地提到了蒋英,他说:"我和蒋英结婚已经44年了,这期间我们的生活十分美满幸福。

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知,让我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才能够使我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表哥徐志摩,表弟金庸,一生桃李满天下

出身豪门的蒋英,在生活中扮演者一个教书育人和贤妻良母的形象,其实蒋英不仅自己出身名门,还和许多民国名人都和着亲戚关系,如文坛巨擘徐志摩和金庸。徐志摩的姑姑,嫁给了蒋百里的一位堂兄,这样一来,蒋英便称呼徐志摩为表哥

徐志摩

蒋百里本人和徐志摩是感情深厚的好友,曾经一同创办了新月社,而且在徐志摩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蒋百里还曾把北京的一处住房送给了徐志摩,帮助他度过了危机。

后来蒋百里曾经被牵连入狱,徐志摩也陪着蒋百里一同入狱,两人虽然隔着一辈,但是并没有阻挡两人成为好友。

而金庸则是蒋英的表弟,他本名查良镛,蒋百里的原配妻子名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而且金庸的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父亲徐申如最小的堂妹,所以徐志摩、蒋英、金庸三人是表兄姐弟的关系。

金庸关系图谱

除了蒋英,钱学森的出身同样不俗,他是吴越王钱缪的第33代子孙,同为钱缪后人的名人还有钱三强,钱伟长、钱玄同、钱穆、钱钟书等等,这么看来,蒋英和钱学森的结合真是门当户对,天造地设。

可能是由于钱学森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蒋英的成就往往被人所忽视:自1955年回国开始,蒋英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歌剧系副主任等职位,并且先后著有西欧声乐艺术发展史,翻译了《肖邦传》、《舒曼传》等等。

歌唱中的蒋英

此外,蒋英因为钱学森工作的原因,还曾特地举办了歌唱航天人的大型音乐会。在音乐学院45年的执教生涯中,蒋英一对一亲手培养了26个学生,其中有将近一半都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如赵登营、傅海静、多吉次仁、姜咏等国际著名歌唱家。

自1947年和钱学森结婚后,两人一共携手走过了62年的漫长时光,直到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而就在此前一个多月的9月5日,蒋英还参加了她的学生们专门为她举办的"桃李满天下,音礼答诗恩"音乐会,这也是学生们献给她的90岁祝寿音乐会。

结语

2012年2月5日,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但蒋英却没能等到那一天,于这一天11时磕然长逝,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等亲人都陪伴在身边,终年93岁。

蒋英90岁祝寿音乐会

回顾蒋英的一生,出身豪门经历过富贵家的大**生活,也陪丈夫忍受过屈辱和磨难,作为一个妻子来说,蒋英无疑是不可多得的贤妻良母。

作为艺术家,蒋英同样不负盛名,培养了诸多声名显赫的歌唱家,桃李满天下,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前辈。虽然蒋英的身边围绕着一群优秀的人,但这并不妨碍蒋英发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在我国的声乐史上,留下一抹亮丽的色彩。

音乐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它无地域、无国籍,甚至没有时间界限。歌唱家们用自己的歌声承载所要表达的情感,辅之各种喜怒哀乐,给人们带去心理慰藉。

对于蒋英来说,音乐就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她理解音乐的语言,也更加热爱音乐之美。而作为我国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她善于用歌声表达自己,也善于将情感注入音乐中,与听众进行精神交流。

而后来,蒋英也因为音乐找到了与自己相守一生的伴侣,也因为音乐拥有了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并在此"发光、发热"。后来,还是因为音乐,她拥有了一群可爱、优秀的学生。

追寻音乐之路

音乐于蒋英而言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一生的"挚爱",更是指引她前进的方向。在她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几乎都有音乐的陪伴和指引,让她不孤单、不迷茫。

1936年17岁的蒋英跟随自己的父亲到欧洲游历,被柏林当地的音乐所震撼,加之其自小便极为热爱音乐,第二年便直接进入了柏林音乐大学开始了为期4年的音乐研习之路。

于柏林音乐大学毕业时,她又凭借优异的成绩被柏林德国大剧院特聘,并数次受邀参与演出。之后,德国某著名音乐公司更是一口气与她签下了10年之久的唱片合同,这也让她正式踏上了歌唱家的道路。

后来,24岁的蒋英又到瑞士参加音乐比赛,并在此赛事中荣获女高音组第一名,成为国际公认的女高音歌唱家。至此,她又到瑞士路山音乐学院进行学习,继续提升自己的音乐造诣。

1947年,学业有所成就的她回到国内,并在上海举行了自己归国以后的第一次演唱会。这是她第一次在国内举办个人演唱会,但这也是一场非常成功的演唱会,不仅被当地人所称赞,还成功登上了报纸的头版头条。

1955年,她同钱学森回国之后,逐渐将自己更多的时间放回家庭生活中,于是她接受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聘任,成为一名大学音乐教师,兢兢业业的教授学生们音乐知识。

因音乐与钱学森喜结良缘

音乐是蒋英一生的"挚爱",是她的"天赋",也是她前行的方向。音乐为她带来了欢乐、成就,更为她带来了一个可以携手一生的伴侣——钱学森。

她与钱学森的相识源于父辈的交情,二人认识时她还是一个几岁的孩童,但就已经俨然一个"小歌手"的模样,非常喜欢唱歌并且歌声也极为动听,她也因此成为了钱学森的干妹妹。

后来,钱学森即将出国时,她跟随长辈到钱家拜访。她为钱学森带来了两件礼物:一件是即时演奏的钢琴曲,另一件则是一册唐诗。钢琴曲成为了钱学森最美好的记忆,而唐诗则成为了陪伴他漂洋过海的"伴侣"。

钱学森出国不久,蒋英也开始到欧洲学习了近10年的音乐,在这期间二人之间的联系变少。不过,这后来又随着1947年蒋英的回国而发生了改变。那时,恰逢钱学森也在国内,于是二人的联系又变得密切起来。

在钱学森看来,此时的蒋英早已褪去幼稚的脸庞,歌声也变得更加动听、迷人,而他也再次被她的歌声和性格所打动,决定正式追求蒋英。

年少时的钱学森对蒋英的爱是直接、热烈的,他喜欢蒋英也是丝毫不加以掩饰的。蒋英曾回忆说,当时的钱学森老往自己家里跑,也很喜欢听她唱歌、逗她开心……

但后来,钱学森很快又要回到美国继续学习。蒋英以为,他们二人的关系可能也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就此作罢。但没想到,钱学森却邀她一起去美国。

原本,她决定回绝,并多次对钱学森表示,二人可以试着书信往来,这样也可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对方,但钱学森却还是执意邀请她一起去美国。

于是,她终被钱学森的诚意所打动,之后不久,二人便在国内喜结良缘,又一同前往美国。直至1950年,二人准备回国,却屡遭美国政府的扣留,音乐则成了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的好帮手。

回国任教,培养了李双江等大批优秀歌唱家

蒋英与钱学森结婚之后,蒋英也依然继续追寻着自己的音乐梦想。1955年,二人正式归国,各自展开了自己在国内的事业,蒋英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参加巡演,然后邀请钱学森到现场听她的歌……

但她渐渐发现,自己一度追寻的音乐事业似乎对家庭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如钱学森为了听她的巡演,工作、生活节奏一定程度被打乱,而她有时候也好久见不到钱学森一面……

所以后来,她决定放弃部分演出机会,专心到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她认为,这样既能兼顾家庭,又能继续自己的音乐事业,可谓一举两得。

但也因此,蒋英遭遇到了风波。当时,她想与学校的同事一起参与"下放",但***告诉她,为了音乐,她必须学会等待、忍耐,熬过这个"寒冬",音乐还会有"绽放"的机会。

所以,在特殊历史时期她一直留在学校,等待音乐重新"绽放"。"寒冬"结束之后,她重新成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歌唱家,而李双江便是众多优秀学生中的一个。

师从蒋英的李双江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之后,曾参与过国内的多场比赛,并揽获诸多奖项。同时,他又参与了春晚、红博会、举办了个人音乐会……成绩斐然。

小结

在被美国政府扣留时,蒋英真正感受到了身处异国他乡的痛苦,但也真正体会到了音乐带来的力量。在被扣留的日日夜夜,都是音乐一次次给予她和钱学森力量,让他们熬过了那段灰暗的日子。

在蒋英的人生中,音乐从来都是必不可少的。她一生的成就离不开音乐,她的爱情、婚姻离不开音乐。即便是不再巡演、不再参赛,她仍然还是成为了一名大学音乐教师,继续将音乐播撒人间,温暖世人。

而于钱学森而言,蒋英的音乐就是他的"阳光",总能在他遇到困难、感到烦闷的时候让他豁然开朗,看到希望。

Compared with money, lov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money Love makes our world warmer The gentle love in our hearts is great love in various forms

For example, Qian Xuesen, a famous Chinese scientist, regardless of the superior living conditions abroad, returns home to carry out new construction Trivial love, like the romance between a pair of lovers, can bring their hearts closer A young and beautiful girl may choose the man she loves

Although the man is not rich enough, I think it means true love Therefore, from the above example, we can see that love makes our life better and noble It is usually those who value love rather than money

Remember that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翻译:

与金钱相比,爱情比金钱更重要,爱情使我们的世界更加温暖,我们心中的温柔之爱是各种形式的大爱,例如,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不顾海外优越的生活条件,回国进行新的建设,琐碎的爱,就像一对恋人之间的浪漫,可以拉近他们的心。

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可能会选择她所爱的男人,虽然这个男人不够富有,我认为这是真爱的意思,因此,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爱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高尚的人通常是那些看重爱情而不是金钱的人记住钱不是万能的。

人物爱情: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蒋英也跟随父亲远赴欧洲,在德国柏林上学,两人相互的书信传情,更加深了两人的情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蒋英到了美国,当时钱学森已经三十多岁,蒋英也有二十四岁了,为了各自的事业,他们再次推迟了婚期,直到1947年,他们才在上海举行婚礼。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那些岁月中,家境状况很糟糕,作为大家闺秀的蒋英,毅然辞退了女佣,一个人包揽了所有的家务,从而也放下了她热爱的歌唱事业。正是这段时间,钱学森完成了他的著作《工程控制论》,这是他们的爱情结晶。

目前还健在。比钱老小11岁 钱老的去世真的是我国科学界的一大损失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两人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

蒋英是蒋百里的三女儿。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均夫仗着同蒋百里的特殊关系,直截了当地提出要5岁的蒋英到钱家做他的闺女。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是非常正式的,蒋钱两家请了亲朋好友,办了几桌酒席,将蒋英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

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非常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去。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得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钱学森和蒋英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蒋英儿时喜爱唱歌,颇有音乐天赋。1935年,蒋英随父亲到欧洲考察。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从此开始了她在欧洲学习音乐的漫长旅程。

而钱学森,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热爱。书法、绘画、写作、小品尽显才艺。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的海洋之中,10多个年头,钱学森与蒋英彼此没有来往,只有艺术的种子孕育在各自的心田。

然而,当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那动人的微笑和儿时就依稀可见的美丽,在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微澜。

这年的旧历七月初七,是钱学森刻意选择的良辰吉日。钱学森终于下定决心,向蒋英求婚。

钱学森来到蒋家,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12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还要相逢,我们却一别12年,太残酷了。这次我回来,就是想带你一块儿到美国去,你答应吗?”

的确,两个人虽无书信来往,但是,长久的分离,并没有封冻两颗相爱的心灵,相反,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思念。他们都在无言地等待着对方。

1947年,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良缘。

这年9月26日,钱学森与蒋英赴美国波士顿。他们先在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座旧楼房。在新家的起居室里摆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钢琴,为这个家平添了几分典雅气氛。这架钢琴是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

多年之后,当蒋英忆及往事,依然回味无穷地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听音乐,看美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始终充满着艺术气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

在软禁中相濡以沫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8月,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

整整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弹一把吉他,两人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虽然说竹笛和吉他的声音并不那么和谐,但这声音是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它是一种力量,它代表了这对不屈的夫妇的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他们从这音乐中领悟到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信心和动力。

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承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在回国以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在中国的历史上,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贡献和名字,注定会跨越时间,超越同时代的所有人,是所有人,永远被后人所尊敬。这时作者突然想到了一句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作者是个历史领域的爱好者,一直以来都发现一个问题。在我国历史上,为何出名的女人那么少?难道真的是女人不如男人聪明?没有男人能干吗?好不容易出一个武则天,还被人黑的要死。如果武则天是男人,选宫女还会被人讽刺和嘲笑吗?这就是儒家思想,这就是男权社会,这就是……而钱学森的夫人,在国际上出名的时间远比钱学森要早得多,这有人知道吗?

·钱学森的夫人是谁?

钱学森,全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的缔造者之一。他曾经在少年时期有个妹妹,名字叫钱英,后来这个妹妹就做了钱学森的夫人。看到这里不要惊讶,这里面有着很多故事。钱英,原名叫蒋英。是民国著名军事专家和外交官蒋百里的女儿。蒋百里青年时曾留学海外,妻子是一位温柔漂亮的日本女士。后来这位夫人为蒋百里生了四个精灵剔透的千金,是名副其实的千金大**,而蒋英就是最小的女儿。于此同时,钱学森和蒋英两家都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又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而此时钱家就钱学森自己,钱母看到精英如此漂亮精明,就向蒋家表明心意,想抚养蒋英。在征得蒋家同意之后,蒋英就来到了钱家,成了钱学森的妹妹。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由于种种原因,蒋英又回到了自己亲生父母身边了。

·钱学森夫人的家世

同为孩子,不错,是出生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有的孩子是坐着直升机出发的,有的孩子是背着三座大山起跑的,这个道理,不随历史的改变而改变。蒋英绝对属于名门闺秀,这几乎奠定了她今后整个人生的前程和方向。由于父亲常年公办生活在德国,蒋英从小就会一口流利的德语,这也是她后来选择去德国留学的原因之一,毕竟那里是她生长的地方。很多人说著名**明星赵雅芝女士有三分貌似蒋英,但蒋英的气质是由内而外的。无论学识、见识、还是出身和修为,看看民国时期蒋英的照片就明白了。而蒋英还有几个老表,分别是:徐志摩、金庸、林薇因……

·钱学森夫人为什么能比钱学森更早在国际上出名?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贫穷限制了我的思维。这话虽然很讽刺,但绝对是大实话。不同阶层的人,永远无法彼此理解。曾经在一个历史群里,自称是某那啥企业东北区三省董事的高端人才,自称双博士学位,在群里大力鼓吹屠农理论,当时我很生气,和他吵了很久。但时间过去了一年后,我再想想他的言论,可能他说的都是心里话,是我的思维太片面了吧。钱学森的夫人蒋英,从小就留学西方,脑子里是标准的西方思维。加上她出身名门,从小到大接触和见识的东西,可能即使现在,绝大多数的女孩子还是攀比不了的。当蒋英在德、美留学时,就在拿到了音乐界的国际大奖,是当时整个亚洲女性的唯一获奖者。无论钢琴,还是女高音,都被世界所认可,这就是层次。而此时的钱学森,还是一位名不见传的实习生。

·钱学森和夫人的爱情

我们很多人根本想不到,钱老在追女孩子方面绝对是真正的高手。虽然后来夫人蒋英曾多次和人开玩笑说她和钱学森是标准的“娃娃亲”,但每次谈到他们二人的爱情故事,知道的人都忍不住为之赞叹。当初是兄妹,如今两个孩子都长大成人,并都留学归来了。这时钱学森看到蒋英的第一眼,就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就是他未来的夫人。钱学森毫不磨叽,当场在他们二人偶然碰到的舞会上就向蒋英求爱了。两个人都刚从西方留学多年回国,思想还停留在国外的环境中,加上那时对婚姻和爱情还没有严加管制,他们就很快坠入了爱河。本来蒋英还想再出国深造一次回来再结婚,但比她大很多的钱学森等不及了,就直接拉着蒋英拍婚纱照去了。看看他们民国时期的摄影,你能不为之赞叹吗?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

当我们千声万语赞美钱老时,有没有想过蒋英为他付出过多少?在那个年代,钱老为建设祖国,一出去就是好几年。而留在家里的妻子蒋英,还差点被强行发放到农村进行再教育去。幸好后来有人帮忙,她才被特赦留在了城里。即使这样,她依然艰难度日。在那个特殊时期,那个人好过呢?蒋英作为新中国音乐界教父级的教育家,她要一边带孩子,照顾家,一边去学校教书。想想她童年、少年、青年时的生活,再对比那时的她,会什么感受呢?但即使这样,蒋英对钱老也是无怨无悔,并大力支持。让钱老一心搞研究,不要担心家里的孩子和她。正是由于蒋英的默默付出,钱老这才能和同事们一起安心钻研,终于研制出了国之重器:两弹一星。我们今天仍为之骄傲,难道不应该含有钱夫人的一份功劳吗?

另外,请身边的每一位男性,都能平等地看待身边的每一位女性,也是从内心深处平等地看待自己。对于钱学森和蒋英女士的爱情故事,读者您读后有什么感受呢?

1955年5月的一天,接到电话订单的中国城快速准备好了来电的那位夫人所需要的菜蔬,并安排人送去。

送菜的中国人敲开了那户人家的房门,面容憔悴却遮掩不住其典雅气质的夫人接过菜篮返回屋中。她取出篮中的菜蔬,发现在最底下被人特意藏了一件自己没有购买的东西,那是一本《人民画报》。

正是这本看起来十分普通的《人民画报》,在接下来成功帮助了一位对新中国建设极其重要的科学家避免了美国政府的迫害,安全地回到中国。

他的名字,是 钱学森

说起“两弹一星”钱学森,相信所有人都不会陌生,他是我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系统科学家,也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之一,更有一个响亮的别称——“航天之父”。

1991年,中央因钱学森的突出贡献,授予其“国家杰出科学家”的荣誉称号,而钱学森在获奖致辞中提及了自己太太 蒋英 ,他说:“我们结婚44年的生活非常幸福,我要感谢我的爱人蒋英。”

蒋英就是文章开篇的故事中,向中国城购买菜蔬、发现《人民画报》的那名妇人。

那么,蒋英的来头有多大呢?

她的父亲 蒋百里 是民国时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表哥是家喻户晓的民国诗人 徐志摩 ,表弟是武侠小说名家 金庸 ,丈夫则是“两弹一星”钱学森。

在这些殊荣加身的亲人中,蒋英却没有因此显得黯淡无光,面对别人在提及她时冠以的“钱学森夫人”这一称号,她不卑不亢地说道:“ 我自己就是艺术家、声乐教授。

而她与钱学森这段“科学艺术在爱情上最完美的结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一辈人之间的情分。

钱学森的父亲 钱均夫 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早在少年求学时就已经结交,而后同在北京就职,数年过去,两人的情谊非但没有被时间冲淡,反而关系愈加密切。

以至于后来,仅有一个儿子的钱均夫“眼馋”蒋百里那几个花儿似的女儿,撺掇自己的夫人问蒋夫人讨一个女儿回来,而被他们相中的就是当时排行老三的蒋英。

大人们议定后为过继做了十分正式的准备,他们摆了几桌酒席宴请亲友,在席上公开宣布了这个消息。钱均夫为蒋英改名为 钱学英 ,带回自己家中。

有一回,蒋钱两家聚在一起,钱学森与蒋英就合唱了一首《燕双飞》。两人虽然年纪差了七八岁,更不是一母同胞的亲生兄妹,在唱这首歌时却默契而和谐,引得大人们纷纷鼓掌称赞。蒋百里看过两人的表演,对好友调侃道:“ 你钱均夫要我的女儿,恐怕不单单是缺一个闺女吧?

恐怕当年的蒋百里也不会想到,自己玩笑话竟然有成真的一天,三女儿蒋英会同“哥哥”钱学森结为夫妻,犹如歌曲《燕双飞》中那两只同心相协、穿空凌云的燕子一般,无论面对何种境地都携手进退,相扶相持地度过一生。

但那时候的钱学森与蒋英之间差了些岁数,玩不到一块儿,蒋英在钱家又住得很不习惯,再加上蒋百里夫妇这时候也醒过神来,舍不得三女儿在别人家中生活,于是蒋英顺理成章地又回到了蒋家。

但钱均夫对这小姑娘还是十分喜爱的,蒋英便认钱均夫夫妇作干爹干妈,喊钱学森干哥哥。不久后,蒋百里前往德国时带走了女儿,蒋英也因此与“干哥哥”钱学森分别,两人间断了来往。

蒋英来到德国后,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歌唱之路。

蒋英早在上海读中学时就报了钢琴班,父亲更是为了鼓励她买了一架钢琴,等她随父抵达德国后,德国的老师却认为蒋英身体外貌条件十分出众,比起钢琴家更适合做音乐家。在老师的建议下,蒋英试了试唱歌,她的嗓音得到外国专家的高度赞扬。从此,天赋被发现的蒋英专注于歌唱艺术。

1937年,蒋英考入德国柏林大学声乐系,后来更是前往瑞士,向多位知名音乐大师拜师学艺,她因此掌握了大量德国、法国艺术歌曲、清唱剧、受难曲、弥撒等室内乐作品,而对于古典、浪漫时期及近现代的歌剧她也有深刻的理解。

另一边,钱学森于1935年赴美留学,攻读航空机械理论。令人惊讶的是,身为一个标准“理工男”的钱学森对艺术同样有着很大的兴趣,在课余的时候他总会去听听音乐会放松心情,在学习上,他除了钻研专业相关的书籍,也常常阅览艺术方面的著作。

艺术就像冥冥之中的一根红线,跨越海洋,牵连身处两片土地上的钱学森与蒋英。1947年,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

蒋英回国后,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办了自己的第一场个人演唱会,就是这场演唱会上,蒋英出色的发挥让观看的民众深受震撼,一同被震撼的还有坐在观众席中的钱学森。

音乐会之后,钱学森开始追求蒋英。在最后挑明时,钱学森率先向蒋英说:“ 你和我去美国吧。 ”面对这个提议,原本蒋英还有些犹豫,只是钱学森倔强,这种倔强让她心软,也叫她心动,蒋英便投降了。

妹妹却不赞成两人结婚,她向蒋英说:“姐,你真嫁了他是不会幸福的。”妹妹在美国时就听说过钱学森曾经把别人给他介绍的女孩子弄丢这件事,在她看来钱学森木讷又不懂浪漫,很难给蒋英幸福。

因为钱学森的一句邀请,蒋英决定和他结婚,两人在上海国际饭店举行了婚礼。婚礼之后,他们携手前往美国波士顿,并在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座旧房子,算作正式安家落户。

家中的摆设虽然简洁朴素,起居间内却摆有一架昂贵的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与周围陈设不相符的钢琴是钱学森送给妻子的第一份礼物。在两人艰难地返回中国后,也设法将这架德国制造的钢琴带了回来,摆在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宿舍区的家中。

在美国生活的那段时间,钱学森忙于科研之余,也会帮助教导初来美国、英语使用还不熟练的蒋英,他在教授中时不时拿英语说俏皮话,逗妻子开心,而蒋英也尝试地将一些德国歌曲翻译成英文哼唱,小小而温馨的房屋中时常传出二人的欢歌笑语。除此之外,两人要是有空,也经常一起去听音乐、看画展。

他们对音乐也好,对画作也好,所喜好的类型都惊人相似,在蒋英看来,丈夫像是自己命中注定的知己。就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下,两人的婚后生活幸福而安定。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了!

这个消息传到海外求学的中国学子们的耳朵里,大家欢欣雀跃,钱学森更是兴奋异常,他多年客居异国,心中满怀对故土牵挂与依恋,在美国求学的过程中,唯一能算作心灵安慰的只有陪伴在侧的爱妻。

而现在日月换新天,正是他回国为国家建设奉献自己力量的时候。他和蒋英商量后,决定夫妻二人即刻回国,报效国家。钱学森购买了前往加拿大的机票,又辞去学校职务,家中的蒋英则收拾行李,将大的家具托付给搬家公司。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回到中国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对当时的钱学森而言,却是艰难至极的。

毛泽东 曾经这样评价过钱学森:“ 美国人把钱学森当成5个师的兵力,但是在我看来,钱学森比5个师的力量要大多啦! ”美国政府自然也不会轻易放具有极高价值的钱学森离开。

钱学森对回国的困难是有预料的,购买飞机票后,为了保证顺利出行,他要求去华盛顿拜访海军次长 金贝尔 ,金贝尔毫不客气地给出回答:“你不许离开美国。”

钱学森得到这个不容抗议的答案,经过考虑,他决定让妻子带着他们的两个孩子先回去,而自己暂时待在加利福尼亚。蒋英却没有认同这个处理方案,她紧紧握住丈夫的手,坚定地说道:“ 我不同意,我要和你一起呆在这里。

不久后,移民局来人带走了钱学森。美方给出的解释是钱学森是***人,前来美国属于非法入境。他们以此为借口,将钱学森扣押,拘留在特米诺的一个四面临海的小岛上。

蒋英在外设法营救钱学森,她找到律师打官司,美方提出要蒋英上交15000美金的高额保释金才同意释放钱学森。对于身为教授的钱学森而言,15000美金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幸而当时钱学森学生的夫人主动找上门来,提出自己可以援助蒋英。

但即便如此,钱学森也在那个满是非法过境人员和犯罪人员的监狱里被关押了整整15天。等蒋英见到被释放的丈夫时,他肉眼可见地瘦了一大圈,她试图与钱学森说话,却发现由于这些天的监狱生活,钱学森暂时性地失声了。

美方收了钱后,并没有撤去对钱学森的监管,只是让他离开“监狱”这个地方。他们告知钱学森不能离开美国,并规定其能够活动的范围只有自己居住地30公里之内。

钱学森一家就在美国特工的监视下生活了整整五年,为了防止丈夫和孩子们发生意外,蒋英不敢请保姆,需要一手包揽所有的家务,她原来学习钻研的时间都被这些家庭琐事占用,每天只能挤出一些空闲坚持声乐的锻炼。

除此之外,蒋英遭受的还有来自特工肆无忌惮的恫( dòng )吓与威胁。他们时常闯入家中进行搜查,但蒋英却坚强地承担下了这一切,保护着自己的家庭,她的外表是柔弱的,内心却十分刚强。

钱学森与蒋英整日整夜被人监管,他们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也被监听,没有半点隐私可言,没有半点自由可言。

这种恐怖的日子,他们过了整整五年,但是五年的煎熬并没有动摇这个家庭回国的信念,甚至在此期间,钱学森依旧沉下心进行学术研究,写出《工程控制论》与《物理力学讲义》两本著作。

在漫长而压抑的等待后,钱学森与蒋英终于看到了回国的机会。

那一天蒋英打电话去中国城买菜,让他们将自己需要的菜送到家中,没过多久就有一个中国人就把东西带来了。蒋英购买的白菜和粉丝被随意地装在篮子里,她起先没有注意,直到在拿出东西时才看到了一本《人民画报》藏在下面。

画报上刊载了一张开国大典上的照片,上面除了毛泽东主席,还有一位她非常熟悉的老人—— 陈叔通 。陈叔通在求是书院里做过老师,曾经教导过钱学森与蒋英两人的父亲,更是钱学森和蒋英的“太老师”。

蒋英根据画报的提示,在和丈夫商量之后,决定设法和陈叔通联系上。但当时他俩寄出的信件都是要被美国特工检查的,为了躲避检查,钱学森写好信件后,蒋英使用左手模仿孩子拙劣的笔迹誊写信封的封面。

两人当天偷偷开车去往一个有许多黑人的超市,蒋英没有将信直接寄往中国,而是寄往生活在比利时的妹妹 蒋华 手中。蒋华非常聪明,她在收到信件后就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将信转寄给身在中国的钱均夫。

如此几经辗转,信总算到了 周恩来 总理的手中。此时 王炳南 正在日内瓦与美国举行中美大使级会谈,在谈话中美国大使坚决地否认了美国政府方面对钱学森一家的迫害,但是非黑白容不得他颠倒,这封信作为证据被王炳南出示。

在中国方面设法援救下,被软禁的钱学森夫妻接到了一个电话:“你们可以回去了!”两人正将信将疑,不久又收到了一封信件,上面同样告知了他们可以回到祖国的消息。

钱学森与蒋英大喜过望,他们立即订购了船票预备坐船回国。但美方此时并没有放弃对钱学森回国一事的阻挠,他们觉得以钱学森的身份地位不会愿意坐三等舱,就在电话中告知一等舱没有票,如果钱学森执意乘坐这班轮船去往中国,就只能坐三等舱。

然而美方没有料到,钱学森恐怕夜长梦多,毫不犹豫地购买三等舱的船票,准备立刻回到中国。那是1955年的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人顺利地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

邮轮出发没多久,住在一等舱的人里有一名极有声望的女权运动***,她找到船长,对钱学森竟然住在三等舱一事提出质疑:“ 你们怎么能让一位如此有名的教授住在三等舱呢?

船长迫于无奈,准备在邮轮抵达夏威夷时,将钱学森一家请去一等舱。但钱均夫给他们发去一封电报,告诫他们不要在中途随意下船,因为在离开美国国境后,无论出了什么事情,美方都是不承担责任的。

两人就在这种紧张的形势中随船一路抵达九龙,直到他们坐小船到了罗湖桥,看到岸上的红旗与迎接他们的人,才彻底放下心来。

9月18日,国外多家报纸杂志报道了有关钱学森回到红色中国的消息。

回国之后,蒋英在中央实验歌剧院里工作,当时她的普通话并不好,为了能够重新回到自己热爱的舞台,她勤学苦练,更是向老艺人拜师,但她回归舞台放声歌唱的事情却并不顺利。

这个家庭中,上有三位老人需要照顾,下又有一双儿女,钱学森更是经常为了研究需要亲临一线基地,他每回去基地,往往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

甚至有一回,钱学森离家出差后,蒋英整整一个多月都没得到丈夫的消息,她无法遏制心中的担忧,到国防部五院询问钱学森的近况,五院的同志明白她的焦虑,虽然安慰了她,但能说的信息也只有钱学森外出出差暂时无法回来。蒋英知道事关国家机密,于是没有再问。

也因为这种情况,一家老小生活只能靠蒋英一人操持,要她再去外地进行巡演是不可能的,领导也考虑到这个情况,觉得她实在不适合在歌剧院工作,提出将她调去稳定的音乐学院教书。

那时的蒋英是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在知道自己即将离开舞台这个消息后,最开始她是无法接受的。但是她也明白这是中央领导在照顾她家的困难,于是她压下了自己对舞台的向往,转去幕后,成为了一音乐教育家。

但蒋英并没有因为无法登台就放弃自己的艺术事业,只要是遇到合适的机会,如学校的毕业演出,她都会登台。而在这时,钱学森会尽可能到现场观看妻子的表演。但钱学森毕竟工作繁忙,在实在无法到场时,蒋英会把自己的演出录制下来,等钱学森闲暇时观看。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投身音乐教育事业的蒋英做出的成绩同样斐然,她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历任声乐系教授、教研主任、歌剧系副主任,亲手栽培出了傅海静、祝爱兰、姜咏等在国际乐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杰出音乐家。

他们夫妻二人,一个专注于科学研究,另一个则专注于艺术,这种工作方向的差异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的夫妻生活,相反,他们表现出了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的最完美模式。比如,钱学森出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这本书的英译名就是蒋英定下的,而蒋英也耗费了几个月的辛苦,参与组织指导《星光灿烂》音乐会,她将这场音乐会献给航天人,也借它歌颂航天工作者的艰辛与伟大。

在“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活动——艺术与科学研讨会”上,钱学森本要亲自到场,但他由于身体不适无法出席,他写下发言稿,委托自己的女儿在会上进行宣读,在发言中,他毫无避讳地表达了自己对蒋英的爱意与敬重。

他将自己科研生涯中所作成就一半都归功于爱妻,就好像2001年,香港霍英东奖评奖委员会授予钱学森“霍英东杰出奖”时,钱学森对蒋英调侃了一句:“奖归我,钱归你。”

这话表面上看是在说奖项与奖金的分配,但却俏皮地用了谐音,钱学森真正在说的,是“蒋(奖)英是我的,钱学森是你的”。 他们夫妻一体,是地上生出的连理枝,也是水中长出的并蒂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这两位分别在科研与艺术上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日常生活中却秉持简朴不张扬的态度。两人回国后过着和普通人家没有差别的生活,所住的房子是50年代时建起的红砖老楼,家中的摆设与家具也是简单而低调,除了那架从美国带回来的名贵钢琴,最有价值的应该是那些摆放整齐、数量繁多的书籍。

有关部门曾经多次提出要给钱学森和蒋英安排更舒适的住宅,但他们不想因为个人生活给国家添任何麻烦,于是辞谢了国家的美意。在简朴生活中积攒下的金钱,他们也没有打算保留,而是拿去扶贫济困,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

他们就这样平凡而纯粹地携手共度完这一生,2009年的10月31日,钱学森先生过世,而三年之后,2012年的2月5日,蒋英也离开了人间。他们相濡以沫62年,同经苦难,同迎盛世,用生命共同奏出了一曲科学与音乐的长歌。

钱学森夫人蒋英到底有多漂亮

钱学森与夫人蒋英堪称科学和艺术完美联姻的爱情故事

堪称科学和艺术完美联姻是“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的结合。

1991年,中共中央在为钱学森举行的颁奖仪式接近尾声时,钱老忽然话题一转,谈到了他的夫人蒋英:“我们结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在1950年到1955年美国政府对我迫害期间,她管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与我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正是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钱老对夫人一往情深的这一番话,得到在场人的热烈掌声。

过继的妹妹,曾改名钱学英

钱学森的父亲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均夫提出要蒋家三女儿、5岁的蒋英到钱家做闺女。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是非常正式的,蒋钱两家宴请了亲朋好友,蒋英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但不久,蒋英父母舍不得,又要了回去,钱家提“条件”———“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

蒋英颇有音乐天赋,1935年随父到欧洲考察,1937年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钱学森1935年赴美留学,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 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世界。

十余年未见,回国喜结连理

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的海洋之中,10多个年头,钱学森与蒋英彼此没有来往。1947年,钱学森和蒋英不约而同回到祖国。年已36岁的钱学森开始了对蒋英的追求。

1947年夏天,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良缘。当年9月26日,钱学森与蒋英赴美国波士顿。

蒋英来到美国的头几年,钱学森去美国各地讲学或参观的机会比较多,每次外出他总忘不了买一些妻子喜欢的礼品,特别是各种新的音乐唱片。在他们家中,各种豪华版经典的钢琴独奏曲、协奏曲,应有尽有。多年之后,当蒋英忆及往事,依然回味无穷地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学森还喜欢美术,水彩画也画得相当出色。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听音乐,看美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始终充满着艺术气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

五年软禁中相濡以沫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8月,得知钱学森要回国,美国当局将其软禁,特务时时监视。整整5年失去自由的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而蒋英则像一名忠诚的卫士,和联邦调查局的特务进行无畏的斗争,全力保护钱学森,让他有个研究科学的小天地。

整整五年的软禁生活,并没有减损钱学森和蒋英夫妇回国的决心。在这段阴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则弹一把吉他,共同演奏17世纪的古典室内音乐,以排解寂寞与烦闷。虽说竹笛和吉他所产生的音响并不和谐,但这是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为了能随时回国,当然也为躲避美国特务的监视与捣乱,他们租住的房子都只签一年合同,五年之中竟搬了五次家。蒋英回忆那段生活时说:“为了不使钱学森和孩子们发生意外,也不敢雇用保姆。一切家庭事务,包括照料孩子、买菜烧饭,都由我自己动手。那时候,完全没有条件考虑自己在音乐方面的钻研了,只是为了不致荒废所学,仍然在家里坚持声乐方面的锻炼而已。”

在蒋英和亲朋好友的关怀劝慰下,含冤忍怒的钱学森很快用意志战胜了自己,他安下心来,开始埋头著述。一册《工程控制论》和一册《物理力学讲义》,便是蒋英与钱学森贫贱不弃,生死相依的笃爱深情的结晶。

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成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而他们的结婚“信物”——— 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

在回国以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钱学森曾说:“几十年来,蒋英带给我的这些艺术作品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丰富了我对世界的认识,艺术的熏陶开阔了我的思维。”

蒋英和钱学森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了艺术情趣,他们努力把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每逢星期天,如果天气好,他们总是带着孩子一起去郊外野游,到公园散步。香山、碧云寺、樱桃沟、颐和园、景山、北海,以及故宫、天坛、长城、十三陵,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和身影。

1999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隆重举办“艺术与科学——纪念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及由蒋英的学生参加演出的音乐会等,88岁的钱学森因身体原因不能出席,他特意送来花篮,写来书面发言,让女儿代为宣读,以表达他对蒋英的深深的爱意。

在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走进这个家,满眼都是藏书,在屋中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架德国制造的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琴记录了这对夫妻挚真的情感、至诚的追求、至上的奉献…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两人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

蒋英是蒋百里的三女儿。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均夫仗着同蒋百里的特殊关系,直截了当地提出要5岁的蒋英到钱家做他的闺女。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是非常正式的,蒋钱两家请了亲朋好友,办了几桌酒席,将蒋英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

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非常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去。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得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钱学森和蒋英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蒋英儿时喜爱唱歌,颇有音乐天赋。1935年,蒋英随父亲到欧洲考察。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从此开始了她在欧洲学习音乐的漫长旅程。

而钱学森,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热爱。书法、绘画、写作、小品尽显才艺。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的海洋之中,10多个年头,钱学森与蒋英彼此没有来往,只有艺术的种子孕育在各自的心田。

然而,当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那动人的微笑和儿时就依稀可见的美丽,在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微澜。

这年的旧历七月初七,是钱学森刻意选择的良辰吉日。钱学森终于下定决心,向蒋英求婚。

钱学森来到蒋家,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12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还要相逢,我们却一别12年,太残酷了。这次我回来,就是想带你一块儿到美国去,你答应吗”

的确,两个人虽无书信来往,但是,长久的分离,并没有封冻两颗相爱的心灵,相反,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思念。他们都在无言地等待着对方。

1947年,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良缘。

这年9月26日,钱学森与蒋英赴美国波士顿。他们先在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座旧楼房。在新家的起居室里摆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钢琴,为这个家平添了几分典雅气氛。这架钢琴是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

多年之后,当蒋英忆及往事,依然回味无穷地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听音乐,看美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始终充满着艺术气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8月,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

整整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弹一把吉他,两人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虽然说竹笛和吉他的声音并不那么和谐,但这声音是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它是一种力量,它代表了这对不屈的夫妇的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他们从这音乐中领悟到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信心和动力。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在回国以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一枝独秀秀春情,绿叶青枝枝含金;

几经秋雨点春色,又逢才子逐蝶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7697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1
下一篇2023-10-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