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当时宋朝伐辽,当时的宋朝大将种师道就谏劝过:“今日之事,有如盗入人家,既不能救,又从而分其宝也,毋乃不可乎?”
文臣王庶还曾对种师道讲:“国家(宋)与辽,百年之好,今视其败亡而不之救,毋乃基女真之祸。”
另一个文臣宋昭对当时情形也有清楚、中肯的分析:“比年以来,北虏(辽国)为女直(女真)所困,势已穷蹙。顾谓与女直合从,腹背攻讨,则扑灭之易,易于反掌,此亦不思之甚。夫灭一弱虏,而与强虏为邻,恐非中国(指宋朝)之福,徒为女直之利。北虏(辽国)足为夷狄,然已久沾圣化,颇知礼义,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不敢妄动者,知信义之不可渝也。今女直刚悍善战,茹毛饮血,殆非人类。北虏以夷狄相攻,尚不能胜。倘与之邻,又将何求以御之乎?”
此外,宋朝大臣如孙尧臣、蔡元长等皆上书极谏,劝宋徽宗不要轻启兵衅,“以百年怠玩之兵,当新锐难败之虏;以久妄闲逸之将,而角逐于血肉之林。”
宋徽宗皆不听,好大喜功,以图全复燕云十六州旧地。
五代、辽、宋、夏、金、元分别的灭绝如下:
1 后梁:923年,李存勖建立后唐,灭亡后梁。
2 后唐:925年,李存勖去世,李从厚继位,936年,石敬瑭建立后晋,灭亡后唐。
3 后晋:946年,契丹灭后晋。
4 后汉:951年,刘知远建立后汉。
5 后周: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灭亡后周。
6 辽朝:1125年,辽朝被金朝所灭。
7 北宋: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8 西夏: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灭。
9 金朝:1234年,金朝被蒙古所灭。
10 南宋:1279年,崖山海战,南宋灭亡。
11 元朝:1368年,元朝被明朝所灭。
徽钦二帝 靖康二年(1127年),金国南下攻取北宋京城汴梁,掳走徽钦二帝、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享国167年的北宋王朝灭亡。 北宋灭亡的导火索,却是宋徽宗「 ”联金灭辽”之国策点燃的,目的是想收复燕云十六州。按说,像宋徽宗这样一个胸无大志、只会搞搞书画、热爱花天酒地的昏聩之君,怎么就打起了宋金联合灭辽、收复燕云之地的算盘呢?这还得回到十六年前宦官童贯出使辽国说起。 一,马植高估宋徽宗,以致判辽投宋,献灭辽策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随使团出使辽国,其阉人身份被辽帝侮辱说「 ”南朝人才如此”。暗讽宋朝无人,派一个生理不健全之人为使臣,有辱国格。童贯归国途中,一位名叫马植(后改名赵良嗣)的辽国 忽然夜深来访,说是要献「 ”灭辽之策”。 童贯正为受到辽国羞辱而愤懑不平,听说可以灭辽,立马来了精神,赶紧吩咐随从将马植请进来。马植见到童贯说:「 ”大宋乃天朝大国,皇帝也圣明,心中向往已久。如今辽帝荒*无道,辽国是奄奄一息,金国人对其也是恨之入骨。如果宋朝派使臣从登州、莱州渡海同金人结盟,与之相约,南北夹击共灭辽国,辽指日可图!”俩人经过一番交谈,童贯就被马植这如簧之舌打动,喜出望外,当即让马植改名李良嗣,并将其带回国。 据史料记载,马植,祖籍河北北部,自辽国占据燕云之地,马氏便成为辽国的 大姓,世代都在辽国为官。马植在辽国为光禄卿(相当于地厅级),负责皇室膳食及宫内生活用品的采购,虽说级别不算高,但却很有实权并且油水多。按说混得也不差,为何要叛辽投宋呢? 按照《宋史》的解释,马植「 ”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意思说做人差劲,人际关系不好,所以才投宋。但从马植游说童贯之言论以及后来的表现来看,他全然不像宋史说的那样,而是一个有思想头脑之人。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马植追求理想和抱负,但辽帝荒*无道让其失望,希望投奔一个明君实现个人抱负。 但可惜的是,他高估了宋徽宗。虽然他对辽统治者的判断与结论是对的,但他想当然地以为宋朝政治一定清明,则是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大错。辽帝无道,但宋徽宗也好不到哪儿去,两个皇帝半斤八两。 马植随童贯从辽境归来,上言契丹可图,给宋徽宗造成了一种错觉:不费吹灰之力便可「 ”复中国往昔之疆”。马植很受赏识,被宋徽宗授予朝议大夫、秘阁待诏之官职,并赐国姓,叫「 ”赵良嗣”,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的特使。 燕云十六州 二,宋廷内部关于联金灭辽的争吵 宋徽宗考虑到联金灭辽乃重要军事机密,决定绕开外廷,由赵良嗣具体负责相关事宜,其所行之事不受宰辅制约,只听他与童贯等少数几人秘密指挥。宋徽宗和童贯决意以买马为借口,与女真(金国)联络。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朝野上下一片哗然,爆发激烈的争吵。 以蔡京、童贯、王黼为首的赞同派认为:「 ”中国与契丹虽为兄弟之邦,然百年余来,彼常开边衅慢我者多矣。且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今我不取燕云,女真必强,中原故地将不复我有。”因而主张「 ”夹攻论”。 而以太宰郑居中为首的反对派则认为:「 ”澶渊之盟后,两国百年和平。今若毁约背盟,自当仔细计议。何况用兵之道,胜负无常,即使获胜,府库乏于犒赏,编户困于供役,也是蠹国害政之举。如果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了。” 大将种师道也发表了看法:「 ”今日之事,有如盗入人家,既不能救,又从而分其宝也,毋乃不可乎?”强盗去你朋友家抢劫,你不帮着赶走强盗,还趁火打劫。 朝散郎宋昭的话更是一针见血,他说:「 ”灭一弱国,而与强国为邻,恐非中国之福,徒为女真之利耳。”把你的弱国邻居灭了,与强国为邻,强国再打你就更方便了。 由此可见,即便是奸臣当道的宋徽宗时代,朝中也不乏有远见、卓识之士,他们对形势有着清晰的认识。但是,在一片反对声中,宋徽宗经不住童贯、奸相蔡京、王黼的蛊惑,还是做出了联金灭辽的决定。 公元1117年,辽人高药师等泛海至登州附宋,说「 ”女真与契丹战争累年,女真已占领大片契丹境土。”八月,宋廷命登州守王师中差将吏和高药师同行,与女真联络。但他们还未登岸就回来了,徽宗很生气,将使臣进行了处罚,总之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与金国结盟。 让童贯专注于联金事宜,并下诏:「 ”通好女真事,监司帅臣并不许干预。如违,并以违御笔论。” 宋、辽、金分布图 三,宋与金外交上的反复交涉 1118年四月,宋廷再次遣马政及高药师自登州渡海出使金国,但未呈递国书,而是口头说明宋廷有意与金国「 ”共伐大辽”。 由于金国从未与宋朝打过交道,不知道啥情况,金主完颜阿骨打遣使臣李善庆等与宋使一同赴宋都汴京,主要任务是探听虚实,只看、只听,不说。 宋徽宗见谈判没有结果,再派使臣出使金国。完颜阿骨打仍然没有表态,只是对宋使说,回去告诉你们的皇帝,如果想修好,就正式出示国书,不要使用什么诏书。大金不是宋朝附属国,诏书对我们不起作用,下次如果再使用诏书,就别怪我们不客气了。 原来,金使李善庆在汴京呆了十多天,已经窥出了宋朝的虚实,金国完全有能力与宋朝平起平坐。因此,完颜阿骨打说话的语气,并没有像上次那样客气。 几个来回,宋金没有达成协议。蔡京、童贯建议再派人出使金国。这时,高丽国王王熙也捎来口信劝宋徽宗说:「 ”听说天子将联合女真攻打辽国,恐非良策。契丹尚存,尚足以为中国捍卫边疆。女真虎狼之辈,切不可交往,还是早做防备的好。”在这个历史的关键时刻,一个附属国的国王尚且有此认识,作为天朝大国的皇帝更应高瞻远瞩,提早做好防御金国的军事准备。但可惜,宋徽宗不具备这样的眼光。 宋徽宗考虑到金国也正与辽国和谈,再加上高丽国王的口讯,宋徽宗就暂停了与金交涉,先等辽金两国谈判的结果出来再说。 当时辽帝于三月遣使至金,并于六月遣辽太傅册封完颜阿骨打为「 ”东怀国皇帝”。但是阿骨打将册书弃之于地,他认为自己是金国,直接称为大金即可,为何要称东怀国呢?而且,册书中也没有提「 ”辽称金为兄”的事情。金主对于册文极为不满,册封之举遂不成。 辽金间的谈判既已触礁,宋金之间的交涉乃又恢复。宋朝遣使臣赵良嗣(马植)至金商议燕京和西京地,金主完颜阿骨打口头上允诺将燕云之地归还,但是要求宋廷给予岁赐五十万。宋朝答应了金主的要求,「 ”允将辽岁币转送金人,而拟取燕云地”。将原本给辽国的岁币转送给金国,以换取燕云十六州。 当时,当宋使抵达金国准备签约时,金国人又反悔了,阿骨打「 ”不许西京及平、滦、营三州,许以燕京并所管州镇,书载若不夹攻,难应已许。今若便要西京,只请就便计度收取”。换言之,如果宋人无力与金国合作夹击,收复西京;而让我金国取得西京,就不打算交还给宋朝了。 当时童贯正在南方征讨方腊,宋徽宗对于联金的交涉颇有悔意,宋金谈判暂告中止。而金国已经开始攻打辽国,并占领了辽上京、中京等大片领土。 虽说宋金盟约未正式签订,但两国还是有书信往来,盟约应该怎么写,视双方军事行动进行的情况和占领的地盘大小而定。金军负责攻打燕云十六州以外的三个都城上京、中京和东京;宋军负责攻打西京和燕京。后来,金军很快就打下了三座都城,还顺手把西京也打了。 鉴于此,宋朝也不得不于次年对辽采取军事行动。宋徽宗命童贯挥军北伐燕京,其指示还算谨慎:「 ”如燕人悦而从之,因复旧疆,策之上也;耶律淳能纳款称藩,策之中也;燕人未即悦服,按兵巡防,全师而还,策之下也。”如果能逼辽军投降,最好;不投降,向我们称臣,也可以接受;实在不行,那就武力解决。 四,金国漫天要价,宋朝得了七座空城 宋徽宗想的挺美,辽军可不像他想的那么不堪一击。童贯率15万人攻打燕京,刚一交手,宋军便望风而逃,几乎全军覆没。战争的结果让金国大吃一惊,虽说对宋朝军力略知一二,但没想到脓包成这样,这哪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禁军,简直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从这时起,本身就觊觎宋朝之繁华的金国,更有了非分之想。 宋军两次攻燕失败,徽宗对童贯大为不满。童贯大惧,密遣使至金主军前,请金兵夹攻燕京。 当金人兵临燕京城下时,燕京城内的辽军立马开门投降。大局演变至此,在外交谈判上,自然对宋朝更加不利。当宋朝遣使向金国求取燕云之地时,金国并未答应,并在国书中指宋人违约,「 ”未相应夹攻”。反而提出新的要求:宋人每年致送岁币外,加付燕地赋税。 经过一番交涉,宋朝答应了金国的条件,遣赵良嗣「 ”前往议定燕京赋税数目”,几经折冲,确定为每岁另送一百万贯给金国。金国同意交还西京,但需要一点给金兵的犒赏。此事不载于金国复书中,而附于国书后的「 ”事目”中: 「 ”今来又令良嗣等计议西京,一就收复。虽贵朝不经夹攻,而念两朝通和,实同一家,必务交欢。笃于往日,特许与西京、武、应、朔、蔚、奉圣、归化、儒、妫等州,并地土民户。” 但在后来订立的盟书中,并未约定归还西京及武、应等八州;仅将燕京及六州所属县及民户交与宋朝。此外,双方应严守疆界,不得侵犯对方土地人户,亦不得招诱边人,这些规定都是沿袭过去宋辽间的条约的。 根据之前的约定,金国同意西京诸州原则上归属宋朝,而宋朝则给与收复西京的金军犒赏。可是,已降金的辽宰相左企弓对宋恨之入骨,特意向完颜阿骨打献诗说:「 ”君王莫听捐燕议,一寸山河一寸金。”唆使金统治者不要将燕云之地归还宋朝,已经取得重大军事胜利的阿骨打,自然也不愿将燕云归还,因此在谈判中漫天要价。最终金国只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六州归还宋朝,而且在归还之前,先对这些地区大肆洗劫,将富户、财物与人口席卷而去,留给宋朝的只是几座「 ”废墟”式的空城。 五,张觉事件,金人南下灭北宋 宣和五年(1123年)四月,宋军进入燕京,童贯上复燕奏。宋廷以收复燕云,大赦新收复地区。蔡京进贺表,其中有「 ”万国来同,一方底定;乾坤动色,庙社用光”及「 ”扬厉无前之伟绩,铺张不世之宏林”等夸大词句。童贯、王黼、蔡京等一帮「 ”功臣”加官进爵,开庆功大会,就差没有赴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了。 宋徽宗为首的统治者,不去反思收复燕京等几座空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遭受的耻辱,反而为一些虚假的胜利所陶醉。宣和七年十月,刚即位不久的金太宗以宋朝败盟毁约为借口,悍然发动了对宋朝的战争。原来,辽平州节度使张觉反叛金人,投奔宋朝。宋朝接纳了张觉,违反了上述条约的规定。 于是,金人以毁约为借口,兴师问罪。而宋朝全然毫无防备,上下顿时惊慌失措,像黄河这样的重要天险竟无人把守。金兵轻而易举便打到了汴京,事后金兵将领大发感慨说,宋朝真可以说是无人啊,哪怕黄河有一两千人把守,我辈岂得渡哉? 靖康之变 六,从以上史实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要点: 第一点:联金之议虽然很早就提出来,但是几经谈判,实际协定的成立是在辽与金和谈破裂及金早已出师破辽之后。换言之,宋朝于观望二虎相争,一方已稳操胜券之后,才决定从败者手里夺取燕京。 第二点:每当宋朝知悉辽有意与金议和,就中止夹攻之议。同时,若从《金史》记载来看,灭辽完全是金军独立作战的结果,这一点显示金灭辽的必然性。但是也显示了宋联金与否,对于辽的存亡大势没有影响。宋辽名义上是兄弟之邦,但宋人受到辽的压力甚久,而且收复燕云是宋开国以来的愿望,所以宋绝对不可能出师助辽抗金。 何况,即使是帮助辽也未必能扭转大局。既然如此,则联金取燕云以巩固北边,并非失策。因为当时大势全由金人主动,并非宋人改变外交政策即能挽救。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宋论》中指出;「 ”夹攻也,援辽也,静镇也,三者俱无以自全。盖宋至是而求免于女真也难矣。”宋朝采取上述后两种政策的任何一种,都不会对宋有利。 第三点:在联金灭辽的军事行动中,宋朝出力很小,两次出兵攻打燕京都遭到失败,暴露了很多弱点。在军事上无力收复实土,不断的请求金人向燕京和西京进兵,使金人对宋人十分轻视。当时办外交的马扩,对于借金人之力来破燕京,有如下的意见: 「 ”何得自示懦弱,尽露腹心,倾身倚以为助?金籍彼兵,直许之入关?如此则大事去矣。” 宋朝既依赖于金人收复燕京,自然必须付出代价。金人一步步提高价码,减少交予宋人的疆土,并且在最后订立条约时,其内容和文字都由金人拟定。 第四点:不得容纳叛亡是宋金条约中一再申明的重要事项,北宋对辽从未违反这一点,却容纳金国叛将张觉,给了金人入侵的口实,是一大失策。因为金国灭辽后并无立即吞并燕云、席卷中原的企图。 结论: 联金灭辽的国策在原则上是正确的,因为无论作何选择,金灭辽是必然。与其坐看燕云入金手,不如趁机图之。如果北宋君臣有自知之明,不被偶然的成功冲昏了头,未必不能像南宋与金对峙百年。错就错在三点:1,军事行动中,自曝弱点,北宋之弱至此表露无遗,让金人生出野心;2,宋人未固守盟约,张觉事件成了金人南下的导火索;3,对自身军事实力没有清晰的认识,未积极从事河北防务的巩固。 因此,仅两年时间,金国这个建国只有12年的奴隶制国家,竟奇迹般地攻陷了汴京,俘虏了徽钦二帝,灭亡了北宋,创造了蛇吞大象的神话。
参考资料:
北宋与辽之间:澶渊之盟 ,后西夏向北宋称臣,但北宋要给西夏岁币.北宋与金联手灭了辽,后来并存了两年(北宋,金),金又灭了北宋.同年,南宋建立.后来元先灭金,后灭南宋.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 (907 - 1368 年 )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在经济上,重心南移,封建生产方式逐步向边疆地区扩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政治:本阶段的政治局面经历了封建国家的再度分裂——局部统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全国重新统一的过程。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但在全国的版图上还存在着辽、大理等发展政权,后来更陆续出现了西夏和金。因此北宋只是局部统一的朝代,而区别于大一统的汉唐。北宋亡后,又出现了南宋与金的对峙。直至 1279 年,元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使全国重新归于统一。本阶段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阶段。主要体现在北宋和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统治,本着“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解除中央和地方大将的兵权,使地方行政权和财政权分开,又在中央组织强大的禁军。这些措施避免了地方分裂的再现,使北宋在政治上出现了稳定的局面,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又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和军队数量的激增,造成北宋政权长期积贫积弱的局面。至北宋中期,已出现严重的财政、政治和边防危机。为缓和矛盾,富国强兵,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他制定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保甲法等措施,力图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缓解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但由于用人不当,特别是新法损害了官僚地主的利益,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遭到特权阶层的反对,新法没有成功。 元朝统一全国后,为有效治理广阔的国土,实行行省制,初步奠定了后世省区的规模,并通过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等机构,有效地保证了中央对包括西藏、台湾在内的广大边疆地区的管辖,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经济:本阶段,在农业和手工业繁荣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显著发展。商业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已打破了唐朝“市”、“坊”的界限;货币种类繁多,尤其是北宋在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在民族政权的边境上,还兴起了“榷场”贸易。 本阶段南方经济持续发展。南宋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至元朝,为解决“南粮北运”的问题,还大力兴办漕运和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足以说明南方经济的重要地位。 本阶段中国古代纺织业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南宋时,棉花种植推广,棉纺织工艺水平提高。到元朝棉花种植地区进一步扩大,棉纺织业逐渐取代丝织业成为纺织业的重心。民族关系:本阶段民族政权长期并存,战争连绵。尽管这些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但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这突出表现在战后的议和活动上,例如北宋和辽订立的“澶渊之盟”,有利于满足各族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增进了各族人民的友谊,加强了边疆地区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因此和平共处仍是本阶段民族关系的主流。特别是元朝统一后,又一次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并出现了汉族外迁、形成新民族等新特点。对外关系:本阶段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重心发生明显变化。由于汉族政权相对弱小,控制区域有限,与外国的内陆贸易受阻,“丝绸之路”不复畅通。南宋时期,由于政府大力扶植,加之造船技术的进步,经济繁荣等便利条件,海路成为对外交流、贸易的重心。元朝时期,陆路交通和海上贸易均很发达,再次出现了对外交往繁荣发达的情况。 文化: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继续领先于世界,在天文历法、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活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均在本阶段外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宋宣与游燕之战前的疑惑
公元1115年,童贯率领20万大军攻打西夏。本来形势大好,但童贯急功近利,逼迫大将刘发北攻。当他不得不的时候,刘发派出了军队。结果,他遭到伏击,宋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退。
失败可以不要阻止童书蜜他渴望做出贡献。他谎报战功,化败为胜。但童贯知道真相和道理,官员也知道。童贯知道,要想超越前辈,超越自己的地位,需要更大的胜利。
这场胜利应该是史无前例的,惊天动地的,这样别人才能不要说脏话!但对于宋朝来说,什么兵役才算合格?当然是收复十六郡啦!
一切都是从四年前的一个晚上开始的。郑和元年,公元1111年,童贯奉命前往辽国。在回来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叫马志的汉族人。据今日的说法,马谡是宋朝辽国人,他的家族是,马谡本人是辽国光禄勋。
它现在是十月,永定河仍然满是水。在这里,马谡以辽国特使的身份派童贯出国,突然马谡告诉了童贯一个令人震惊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将彻底改变宋和廖的命运。
我先介绍十六个都道府县。包括燕、冀、应、莫、朱、谭、顺、云、儒、桂、吴、辛、魏、应、桓、朔十六州。大致来说,妮可没有今天漂亮北京南部、天津、山西和河北北部。公元963年,为了争取辽太宗的支持,石敬瑭割十六州给契丹。从此,石敬瑭永远被打在了汉奸的耻辱柱上。
十六州的获得给了辽国良好的农业基础,促进了辽国的封建化进程。同时,辽越过了中原最重要的屏障,可以南驱中原腹地,北退草原。当然,这篇文章只是针对南方的中原王朝,宋朝的统治者知道它的强大。
公元979年,在消灭了辽国的藩属北汉之后,宋太宗乘胜进攻幽燕。没想到在高梁河被辽军打败。两年后,宋太宗再次发兵,又被打败了。此后,宋辽两国陷入拉锯战,直到1004年双方签订了唐元之盟。
这就说明同盟者诚信的重要性了,宋金联盟确实顺利地灭掉了共同的敌人辽国,但北宋万万没有想到,金国这个盟友,在灭掉辽国之后,居然枪头一转,挥师南下。再加上在猪一样的宋徽宗领导下,北宋的军事判断不仅是错误连连,而且还纠结反复,最后北宋就被金人轻而易举地给灭了。
宋金辽的关系说起宋金,起初关系还是不错的,虽说金人也是盘踞在北宋边境的少数民族,对北宋是有威胁的,但好在那时候金人刚刚崛起,且北方还有辽国契丹人这个大佬,时刻打压着金人,于是金人根本顾不上南下袭扰北宋,毕竟他们眼前的契丹人,才是他们生存的最大敌人。
而北宋呢,从建国之初,就与辽国战争不断,别看仗是打了不少,可最后的结果就是燕云十六州丢了,即便是曾打过江山的宋太宗御驾亲征,最终也只是以雍熙北伐的失败而告终。所幸当时北宋的综合国力甩辽国几条街,之后北宋用些钱财贡品买了一个与辽国兄友弟恭的和平盟约。
自此以后北宋与辽国就相安无事多年,看似很是和谐。但在历代北宋君主心中,都有一个执念,就是从辽人手中收回燕云十六州,因此北宋对辽国也就有了个复仇梦。
宋金联盟也就是说金人与契丹人是有着生存较量这般解不开的死仇,而北宋与契丹人就是个面子与旧仇的问题,所以仇人的仇人,那就容易成为朋友。按理说应该是金人率先找到北宋,然后拉着北宋狠狠地打契丹人一顿,顺便灭掉辽国。可事实上,宋金联盟最初是北宋去找的金人,要求小弟金人跟着自己去打契丹人。
其实当时北宋朝堂之上,也是很多人反对与金国联盟去灭辽国,一是因为宋徽宗时期,北宋的国力空虚,确实耗不起这么一场大战。再者就是北宋与辽国之仇,那都是多少年前的旧怨了,北宋已经适应与辽国的和平相处,何必要灭了辽国,扶持金人强大?
但宋徽宗根本听不进去,他一心就想着做成一件大事,一件他之前的皇帝都没做成的事,那就是把燕云十六州给抢回来,可这位主又是个怂货,害怕打不过辽国,毕竟之前北宋与辽国的战争,结局都很让北宋受伤,这位主就想到群殴总比单挑胜算大。而金人当然乐意有人帮忙灭掉仇人,于是在宋徽宗的一意孤下,宋金开始联盟,共同出兵攻打辽国。
神一样的敌人,猪一样的宋徽宗要说宋徽宗做个文艺咖那还真没什么话说,字写得好看,自成一派,画也不错,文化造诣极高,可惜就不是个做皇帝的料,尤其是军事能力,简直就是渣中战斗机。刚跟金人联盟打契丹,宋徽宗就瞎指挥,让金人看到了北宋的军事实力。说好的,大哥带着小弟打契丹人,可金人怎么看,都是他们是主力,宋兵就跟没头苍蝇似的,哪哪都找不准方向。
基本上在灭辽的过程中,金人是节节胜利,而北宋则是节节败退,最后辽国灭掉后,好处都让金人拿走了,北宋就得了一座被金人洗劫一空的燕京。当然宋徽宗还是很满意的,毕竟他好歹还是拿回点什么,总是让他面上有光的。可金人却不是十分满意,北宋的懦弱,以及不堪一击的军事能力,让金人看到了南下劫掠北宋的希望。
于是金人也不讲武德,更没啥同盟精神,大军就挥师南下了。整得宋徽宗都有些蒙,说好的同盟,怎么就变成敌人了,宋徽宗很生气,先是牛气冲冲地要跟金人打一场,可他们同盟共同作战之时,金人早就摸清了北宋的军事信息,不费吹灰之力,金人就打得宋军毫无还手之力。宋徽宗一慌,就想着和谈,原本金人不过就是想抢点财物,所以很快他们就欣然答应。
还是宋徽宗这主,不知道怎么想的,后来觉得吧,跟金人和谈有点丢份,最后还是打吧,这下金人彻底火了,不让北宋瞎胡闹了,一下子就打到了北宋都城外,宋徽宗又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让皇城将士放弃抵抗。之后金人就把整个北宋皇族给一窝端了,北宋就这样被金人华丽地灭掉。
简单点说,北宋的灭亡很大一部分责任出自金人的不讲诚信,当然宋徽宗的神操作也是一个硬伤。所以偌大的北宋,才会这么轻易被金人灭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