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获得了奥运会历史上首个女单冠军,对这位运动员你了解多少?

陈静获得了奥运会历史上首个女单冠军,对这位运动员你了解多少?,第1张

陈静,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乒乓球运动员,她是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枚女单金牌的获得者;她三次参加奥运会单打比赛,三次都获得奖牌,并且是金银铜各一枚;她在获得奥运金牌后被清除出国家队,退役后又回到国家队任教。现在,陈静不仅是一位大学教授,而且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她依然在为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1986年,陈静首次入选国家队,这一年她只有18岁。1987年,陈静夺得瑞典公开赛女单亚军,女双冠军

1988年,20岁的陈静作为第三单打参加了汉城奥运会,并且和队友焦志敏、李惠芬携手闯进女单4强。当时,半决赛对阵是:焦志敏对李惠芬、陈静对捷克的赫拉霍娃。

陈静战胜赫拉霍娃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为了确保金牌万无一失,领导要焦志敏让球给李惠芬,理由是她曾负于赫拉霍娃,而李惠芬之前跟赫拉霍娃打五战五胜。焦志敏对李惠芬、陈静对赫拉霍娃的比赛同时进行,当时并不知道赫拉霍娃是否能出线。最终,当陈静打败了赫拉霍娃时,焦志敏已经让球输给了李惠芬。

如今,有许多体育明星退役后都进军娱乐圈了。有文艺细胞而且面容身材姣好的陈静为什么没在娱乐圈发展呢?对此,陈静笑著说:“是啊!我到台湾去了以后,马上就有经纪人找我拍戏,而且我在台湾还做了一段时间的主持人。其实我最想做的还是唱歌,出自己的唱片,但不知为何,找我的人都希望我演戏。因为这些原因,我没有在娱乐圈发展下去。”

同时陈静还透露,她曾为美国NUSKIN(如新)公司做过化妆品形象代言人。据说,当时这个品牌选择了6位奥运冠军作为其形象代言人,陈静是惟一的东方运动员。“我为这个牌子做了8年代言人,”她说。“那后来又为什么退出了呢?”“做代言人期间,各种商业宣传活动让我完全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因为这个原因我最终选择了放弃。”说到这段往事,陈静十分平静,略施粉黛的脸上还浮现出淡淡的笑容。

如果说真的要论天赋的话,那么陈静也一定是数一数二的,对比邓亚萍和王楠两人,陈静才是一姐,为什么这么说呢?具体理由如下:

首先呢提到陈静她的天赋以及她的战绩,曾经陈静是作为奥运会的历史上第一个乒乓球的女单冠军,而且陈静是作为中国湖北武汉出身的选手,身高呢达到了一米七。陈静的臂展呢是非常长的,而且陈静曾经在拿到了冠军之后,她也公开表示到了,其实呢她这种类型的球员呢是非常适合打乒乓球的,也就是身高、臂长都是非常具有天赋的,另外脑子也比较灵活,而且平时打乒乓球的过程当中也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足以看得出来,陈静她不仅对乒乓球,还有对自己都是非常了解的。

陈静的谋略还是比较长远,回顾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时候,陈静在半决赛面对乔红的那一场比赛中,赢了比赛后,她就表示到:“之前我面对乔红的比赛是因为放水,而到奥运会的比赛,才使出她的全部实力战胜了乔红进入到了决赛”这也能够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从中可以看得出来她的谋略还是比较长远的。直到她打进了决赛之后,面对着邓亚萍,她就表示到“如果说要找一位跟邓亚萍类似的选手来进行陪练的话,那基本上很难找得到,因为邓亚萍实在太厉害了。”但与此同时,邓亚萍有一个缺点,也就是,你跟邓亚萍打的球越多,你就越不会怕邓亚萍。

邓亚萍之所以有如今的成就,一切都是来自于她非常刻苦的训练、非常艰辛的付出。而其中真要对比之下的话,从天赋层面来看,陈静才是国乒的历史上非常有天丰富的天才选手,同时陈静也是奥运会的历史上,第一个拿到女乒乓单打比赛的冠军选手。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曾在奥运乒乓赛事上大放异彩的乔红来说,她也付出过很多,才有了多次在赛场上斩获奖牌时的飒爽英姿。

随着时间的流逝,乔红如今也已有54岁,再也不是年轻时的模样,在她退役之后,事业一直很顺利, 如今的她也已略显苍老,可是她的故事一直都没有结束,依旧是那个令人钦佩的奥运冠军。

1968年11月21日,乔红出生于湖北武汉,在她七岁的时候,进入南垸坊小学读书,那时候全国上下正刮着一股打乒乓球的风。

由于武汉无机盐厂工人严方起酷爱打乒乓球,又恰好与南垸坊小学 体育 老师王德谦是好友,他就建议王德谦在学校里组织一支乒乓球队,而此时的 董伟委 正好从 武汉 汽车 制造厂 调来南垸坊小学支教,教 体育 ,于是两几人一拍即合,就风风火火的搞了起来。

初次招生时,乔红举起了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由于乔红的接受能力强,一下就被老师看中,选入了乒乓球队,而董伟委也成了她的教练。

加入乒乓队之后,为了加强脚下力量、启动快,教练董伟委在乔红及队友的脚后跟上涂粉笔灰,让她们踮着脚训练;如发现地上有粉笔灰,那么脚后跟落地的球员就要挨罚;为了保证乔红及队友的动作规范、标准,董伟委将乒乓球台的四个脚锯掉,以适合她们的身高。

那时候的学校规定每晚九点熄灯关门,可是乔红所在的乒乓球队往往要训练到很晚,大多数时候,即便是已经熄灯了,乔红也还在摸黑训练,在训练完回不去学校的时候,她和队友甚至还为此翻过墙。

乔红从小学习成绩就好,也很招老师们喜欢,给人的印象就是听话、温顺、老实,而且她还很热心,在上学的时候,还经常和同学一起接送班上有一个双腿残疾的女生上学。

至于她小时候的听话,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一次区级比赛中,冠军本来已经是她的囊中之物了,可是在听到教练让她让给对手时,即便她心里委屈,她还是选择了听从大人的想法,让出即将到手的冠军。

奥运冠军的成长之路,注定不会如此的顺利,在乔红一边学习一边努力练习打比赛的时候,却也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有一次,在学校开完家长会之后,乔红的班主任留下来她母亲单独进行沟通,而这主要是建议乔红放弃打球,因为凭乔红的成绩,学校可以直接将她保送进外语学校,听到老师的话,乔红母亲心里也有些动摇了。

考虑到女儿训练十分辛苦,同时也害怕打球会耽误女儿的学习,乔红母亲便不让乔红继续打球在乔红听完母亲的话之后,就伤心的跑去找她的父亲乔大友, 最终还是在教练董伟委、黄庆伟的建议和劝导之下,乔大友才决定继续支持女儿练球。

不过他同样也担心练球会影响到女儿的学习,于是在做出了让步的同时,他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乔红每次考试不能低于85分,不然就得中断练习,最后乔红才得以继续她的乒乓之路。

通过一路以来的坚持,在1980年,乔红终于凭借全国业余体校乒乓球单打第二名的成绩进入了省队,开始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她的乒乓球运动生涯中。

对乒乓球,乔红也谈不上特别喜欢,当初在学校,因为老师看中了她,就从此拿起了球拍,而这只是因为启蒙教练的一句话:“乔红基础不错,一旦起来了,能坚持挺长时间”,这句话听在乔红父亲的耳里,十分的有分量,为了这句话,就让女儿乔红一直坚持了下来。

乖巧的孩子总是讨人喜欢,而乔红就是这样的乖孩子,在打球的一路上,学校老师、业余体校教练,省队冯梦雅教练都对乔红特别的好,而乔红与陈静、胡小新也被并称为“湖北三剑客”,可是后来另外两人都进入了国家队,那时只有乔红还留在了省里。

她迟迟进不了国家队,这并不是她能力技术不行,而是因为每次国家队教练看她打比赛的时候,她就紧张的不行,经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因此比其他两个人晚了些时间进入国家队。

对于乔红来说,那时的她心里的压力其实也很大,同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人都知道她在打球,如果她不能打出个名堂,那她的爸妈脸上也无光。

每次一到周末,如果乔红输了球,就特别不想回家,虽然她的爸爸从不打骂她,可是那动辄一个多小时的思想教育,也让她觉得有些沉重,在那段时间里,父母的面子成了乔红心里最大的压力。

同时,在省队里,她的教练也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她,那时的湖北省体委主任还特意找来男队员给乔红做陪练。

“堂堂一个体委主任,一个星期来看我两次,在田径场边站着看我跑步,当时我就觉得自己应该努力,但也没想太多,不知道自己究竟能打出什么样的成绩。”

他们的关心和眼中的期望乔红都看在眼里,她并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只是用实际行动来表明她的决心,好好训练,好好比赛,厚积薄发,等待机会。

“我从来不说一定能拿冠军这样的话,因为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乔红坦言她不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做事容易先想好后路。

在1987年全运会上,乔红终于迎来了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她凭借全运会上单打第二的成绩,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靠强劲的实力,成功打进了国家队,从此开始了她大放异彩的时代。

1989年,乔红第一次参加了世乒赛,就一举夺冠,成功的拿下了女单、女双两项冠军,像一匹黑马震惊了所有人。

第一次拿到如此奖项的乔红开心不已,“挺高兴的,觉得冠军就这样啊,我记得当时徐主任还说,这丫头从哪儿冒出来的,一拿还拿俩冠军。”

当乔红拿着磁卡给家里打电话报喜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爸,我冠军拿了,你们面子也有了,以后别指望我再打冠军了”。

对于乔红来说,拿冠军更多的是为了不辜负期望,不断的努力也只是不想让别人失望,本性随遇而安的她,仿佛一直是为别人活着。

“如果没我爸,我肯定打不到这个份上,拿冠军的那一刻,就是觉得满足了父母,自己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以后拿的每一个冠军,我都不觉得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无非是让家里又高兴一次,所以大家每次看我站在领奖台上,都挺平静,哪次也没哭过,还不如在下面看人家升国旗激动呢。”

1994年10月,乔红和邓亚萍在巴塞罗那取得了乒乓球女子双打冠军,比赛过后,乔红就提出要退役,可是只要领导劝一劝她,给她做一做思想工作,提到队里还需要她,乔红就不会讲任何条件留下来,好好的尽自己作为一名运动员的责任。

在为国家队效力的这9年里面,28岁的乔红成了中国乒乓球队唯一一名超龄队员,可是她却没有丝毫的后悔,“国家队选择了我,服从国家利益就是我唯一的选择。”

1993年,第4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瑞典哥德堡举行,第一次代表国家队打团体赛的乔红与队友邓亚萍一道,为中国队夺回了在41届上丢失的女子团体冠军。

此时的乔红也已经25岁了,获得多次奖项的她也算是功成名就了,按照惯例也到了该退役的时候。

回国之后,她就递交了一份要求下队的报告,但是国家体委领导在她的报告上批了这样一句话:乔红,以国家利益为重,继续留队两年。

25岁,正是外出打球赚钱的黄金年龄,很多乒乓国手都是在这个年龄退役,然后去寻求更好的机会,可是当乔红看到领导在报告书上写下的批示时,心里却是矛盾重重。

那天晚上,她彻夜难眠,又想起了当初全家人为了支持她打好乒乓球,总是将当时计划供应的猪肉留给她一个人食用;当她被冯梦雅教练选到省队后,为了培养她的男子技术风格,冯梦雅将队里的经费一点点地抠出来,为她请来男选手当陪练。

在国家队里,老教练曾传强为她改进技术动作呕心沥血,当她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出征多特蒙德世乒赛获得女单和女双冠军的消息传到武汉时,街坊邻居放鞭炮留下的纸屑将大院铺得满满厚厚的……

乔红想了很多很多,这一路走来,她带上了太多太多人的期待,最终她还是收回了申请,而她这一留,就是两年。

在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上,乔红与队友一道,击败法国、斯洛伐克劲旅;力挫罗马尼亚和日本选手,最后又以3:0战胜老对手韩国队,为中国再次夺得考比伦杯。

单项决赛中,乔红还夺得女单银牌和女双第一,事后,她说她很满足,因为她自己不辱使命尽了责任,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待在国家队的这9年里,乔红夺得过11次国际大赛的金牌,也成为了国家队的台柱之一。 

在1989年乔红成为世界冠军后,回到武汉的时候,她还问起父亲乔大友需要什么礼物,要去给他买,看着长大的女儿,乔大友很高兴,他对女儿说:

“我不需要什么礼物,只要你能做到我说的两点,我就心满意足了,一是你虽然做了冠军,但不要飘飘然,要好好做人,做个好人,二是既然你选择了打球这条路,你就要好好走下去,只有打好了球,才算为国家做了贡献。”

在那之后,每当遇到乔红有什么不顺心的事,父亲的话总是回旋在她耳际,后来乔红是在单打决赛中负于邓亚萍而获得亚军,有很多人都替她不值。

甚至有一次,乔红在北京火车站接母亲的时候,还有一位年轻人走过来说:“你是乔红吧,你太厚道了,你为什么不像邓亚萍那样凶一点呢现在邓亚萍总是排名第一,你怎么想”

乔红一笑:“ 体育 比赛总是很公平的,谁有本事谁赢,邓亚萍练的比我苦,她应该比我得到的更多。”

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总有一丝遗憾缠绕着她,在天津世锦赛输给邓亚萍后,27岁的乔红就想,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也“老”了,也应该退役休息了。

于是,她写好了一份退役报告准备交给领导,可是在她走进训练馆时,又看到了国家队面临的困境。

此时老队员就只剩下自己和邓亚萍及刘伟等,年轻队员虽然技术还行,但缺乏经验,马上就要打亚特兰大奥运会,国家队青黄不接怎么行呢而且队里没提她退役的事情,于是乔红还是选择了再顶一阵。

于是她又悄悄地撕掉了申请报告,不声不响地投入了苦练之中,为下一场比赛做准备。

一直以来,乔红都是带着各种病痛在赛场上拼杀,因为伤病,奥运会前,乔红整整两个月没有摸球拍,教练和国家体委领导都很着急。

去看望她的冯梦雅对她说,“你要好好把握住奥运会的机会啊!”

“我知道。”乔红平静地说,“冯指导,你放心,我肯定会全力以赴地去拼。”

后来在正定乒乓球训练基地,乔红病情稍有缓解,便抓紧时间训练,尽管她训练的时间不长,但练球的质量相当高,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和水平。

出征亚特兰大之前,乔红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兴奋 她给家里挂了个电话:“爸爸,我马上要到奥运会去了,我是去为中国队夺冠扫清障碍的。”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乔红一路过关斩将,为确保邓亚萍夺冠立下汗马功劳,她虽然没夺得单打金牌,但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从亚特兰大回到北京后,她陪父亲去一家商场购物,一位60多岁的老人走到乔红面前,拉着她的手:“姑娘,你是好样的,我给你鞠躬了。”说罢,她向乔红深深地鞠了一躬,面对老人,乔红眼睛湿润了。

虽然乔红拿到了很多奖项,也赢得了很多荣誉,可是在她的身上却丝毫没有骄躁之气,在她28年的人生之旅,用自己的青春换来了一块块奖牌,她无愧于父母,也无愧于国家。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后,乔红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7年之后,在王楠跌入事业最低谷时,乔红又出现在了王楠的身边,巴黎世乒赛上,王楠夺得3枚金牌,成为乒坛“全满贯”,赛后,王楠发自肺腑地说:“我很感谢乔红!”

很多人都曾好奇地问过乔红,究竟做了什么让王楠振作起来,大杀四方,面对众多人的疑问,乔红却是很淡定,她说得很简单,可是这切说到底都是源于她的那一份热心肠。

“其实,我真没什么招,就是跟她做个伴,那段时间,对王楠而言是最困难的,她身边需要一个能够信赖而且知心的人,听她说说心里话,我只是充当了一个倾诉对象,在这方面配合了她一下,努力让她有份好心情,烦心事儿少了,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自然就多一些,打球关键还是靠她自己。”

在乔红眼中,虽然她比邓亚萍先拿到了世界冠军,可那时候的她却觉得自己双打很差劲。

在和邓亚萍组成搭档打双打之后,她还很紧张,就觉得应该多想想邓亚萍,学会理解她,而且邓亚萍是进攻型,而她自己是稳健型,因此她只要负责把球弄上台,由邓亚萍负责进攻,两人就能配合好了。

都说球风在很大程度上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乔红没有邓亚萍那样强烈的好胜心,看上去倒像是个“知足常乐型”,对于她自己来说取得的成就已经很满足了。

“比较一下我和小邓的付出,我觉得自己拿第二够好了,她实在太苦,每天平均比我多练一个小时,我除了比小邓差,比其他人还好呢,说实话,我挺佩服小邓的,我没有她那种毅力,但不羡慕她,可能我们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以我的性格,觉得那样活着太累,我比较随意,不会勉强自己,先尽力,不行就算了。”

说起乔红的知足,她自己也认为自己是具有两面性的,她的知足也是两面的。

“每次拿冠军都觉得挺知足,可到了下次打比赛,还想拿,但我确实很少跟自己较劲,你说我要是容易知足,也坚持不了10年啊,双打有小邓带我打,她那口气可以影响我,可单打我也一直不错,如果说我真的很知足,可能早就下去了。”

退役后的乔红后来被公派到了日本,在松下电器公司队里面,她卸去了所有的责任和压力,在那边她边打球边教球,日子过得十分清闲。

可是却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以为她要加入海外的队伍里面去,对此乔红表示:“我决不会加入外国队来打中国人,如果国家队需要我,我还会回来为祖国效力,湖北队在明年的全运会如果需要我,我也会为家乡尽力。”

2000年从日本回来后,乔红又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体育 科学学院做起了学生,她的生活很是悠闲,她的朋友经常跟她说,想吃什么就打个电话,到家里只管伸筷子,周末朋友聚在一起玩,她难得才陪人家打打乒乓球,乔红很享受这种有朋友“照顾”的感觉。

华南师范大学的学业结束之后,乔红如愿拿到了教育专业的学士学位,并且从2003年起开始担任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2008年的她还作为奥运火炬手在家乡武汉传递圣火,后来还担任广东省 体育 运动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和乒乓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最近一次官方发布关于乔红的消息,还是在2019年8月16日,已经五十岁的她穿着一身蓝色运动衫,认真的指导着彭阳当地的小朋友关于乒乓球的技术,这次活动,其实和扶贫有关系。

照片中的她,身材管理优越,脸上虽然有了皱纹,但气质上依旧是那个昔日的世界冠军。

而后,乔红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但她昔日的搭档邓亚萍,始终没有忘记这个挚友。

2020年12月,邓亚萍在参加一个电视节目的时候,坦率的表达了和乔红的深切友情,她满怀感情的说:和搭档乔红,是对手亦是战友。

2021年,邓亚萍在参加一个关于畅聊奥运的活动之时,分享了乔红决赛前热身拿水崴了脚的趣事,她神色中的怀念和笑意,足以体现二人的感情之深。

2022年,乔红也已经54岁了,她的事业一直很顺坦,在她自己获得大大小小一箩筐的奖牌之后,还一直在为国家培养人才,在不同的岗位奉献着自己。

岁月催人老,曾经在赛场上大杀四方的乔红,也已经收敛起了自己的光芒,如今眼角的细纹也慢慢出现,早已没了年轻时的样子,可是有家人朋友以及曾经的“战友”陪伴的她,依旧生活得很开心,还是那个笑容满面的开心果,那个努力又很热心肠的大姐姐。

有人说,如今54岁的乔红已经老到认不出来了,但实际上,她的内心,充沛且炙热,她用积极的态度在面对事业和生活,顺利的背后,是乔红无数血泪的付出。

《本色乔红》《乒乓世界》20030403 夏娃

《乔红生怕“对不起观众”》《乒乓世界》 20000803 赵卫真

《记著名乒乓球运动员乔红: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湖北日报(荆楚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9852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