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内容简介

《绿山墙的安妮》内容简介,第1张

《绿山墙安妮》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这是一部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是一本感动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心灵读本。马修和玛瑞娜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

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一脸雀斑、整天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安妮·雪莉。小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

在她的想象中自己是个美丽的姑娘,还有古怪的名字,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玫瑰会说话,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是自己的两个知心朋友,可以诉说心事。

然而,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露西·莫德·蒙格玛丽(1874~1942)1874年11月30日出生于加拿大的爱德华王子岛的克利夫顿。她两岁时,母亲克拉拉·伍尔纳·麦克内尔·蒙格马利死于肺结核,作为商人的父亲休·约翰·蒙哥马利不久便再婚并搬离了爱德华王子岛,后定居于加拿大的西部地区。

小露西则交由外祖父母抚养。从小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在卡文迪许村一所老式的四周都是苹果园的农舍里,参与各种农活的小露西,接受着外祖父母严厉和无情的教育。

可幸的是,爱德华王子岛是加拿大最美丽的省份之一,它培育了小露西对大自然的终身热爱,这一点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强烈的诗意表现。

参考资料:

-绿山墙的安妮

这本是讲述了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孩,一个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闭塞的农舍乡村。这个红发小精灵般的女孩叫安妮,天性活泼乐观,想像力极为丰富。她的天真和幻想使她闹了不少笑话,但她的善良和直率也使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爱生活、爱自然、爱周围的每一个人。这种爱使她随时得到回报,因而生活得快乐充实、生气蓬勃。人生世间,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这少女纯真的爱。安妮最拿手的就是梦想,她梦想远大的成功,也梦想秘密的白马王子。但她不像别人,长大了就把梦想丢进垃圾筒里,而是将它变成了对平庸现实的包容和超越。她聪明而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莉拉,她又放弃了学业。令人十分感动。

 《绿山墙的安妮》中,安妮天真、善良、感情充沛并富于幻想,善于发现生活的闪光点。但是,也正是因为她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在平淡的生活中酿成了无伤大雅的差错,闹出了一些小小的喜剧,使故事更加妙趣横生。以下是我整理的故事梗概,欢迎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故事梗概1

 《绿山墙的安妮》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这是一部甜蜜的描写儿童生活的小说,是一本感动家长、老师和孩子的心灵读本。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整天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安妮·雪莉。小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象。在她的想象中,有古怪的名字,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玫瑰会说话,会给她讲很多有趣的故事;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是自己的两个知心朋友,可以诉说心事……

 然而,由于酷爱想象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wwwlz13cn)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作者的语言清新自然,笔触生动幽默,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马修和玛瑞娜兄妹对安妮发自肺腑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感人至深,而安妮纯真善良、热爱生活、坚强乐观的形象更让人掩卷难忘。马克·吐温高度评价这部小说,称“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形象”。由于本书的世界性影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各国游客慕名前往加拿大爱德华王子岛探访安妮的足迹。

 《绿山墙的安妮》,一本让两位英国首相都为之着迷的美妙故事,这部加拿大儿童文学名着自一九零八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数十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达几千万册,并在加、美、英、法、德等国相继被搬上银幕或拍成电视剧,风靡欧美。

绿山墙的安妮故事梗概2

 红红的长发,伶俐的眼睛,魔鬼的身材,可爱的雀斑,无暇的想象,蒙格玛丽这位加拿大著名作家轻轻几笔就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孩儿,她就是安妮。雪莉。

 绿山墙里有一个小姑娘,她活泼可爱,富有想象力。你想跟她做朋友吗赶紧来看看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马利的作品吧。

 这本书生动有趣,讲述了一个小姑娘安妮凭借自己超强的想象力与她的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绿山墙农舍的卡斯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着做田里的农活。令人大吃一惊的是,孤儿院送来了一个爱幻想、喋喋不休的红发小女孩,一个小精灵。这个小精灵像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平静的农舍乡村。这个红发小精灵般的女孩叫安妮,天性活泼乐观,是想象天才,那么平常的景色经过安妮的诗意命名就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比如紫罗兰溪谷、柳池、情人巷。领养安妮的马修家不是很富裕,安妮虽然也渴望像别的女孩那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她不抱怨。没有漂亮的衣帽,她就用丰富的想象来让自己光彩照人,用想象让自己的房间动人起来。她的天真和幻想使她闹了不少笑话,但她的善良和直率也使她赢得了友谊和真挚的爱。她最好的知己戴安娜,漂亮聪明并且雅致。两个小姑娘在一起尽情的享受着多彩的生活。她爱生活、爱自然、爱周围的每一个人。这种爱使她随时得到回报,因而生活得快乐充实、生气蓬勃。人世间,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这少女纯真的爱。安妮最拿手的就是想象,她想象远大的成功,也想象自己的身世。但她不像别人,长大了就把想象丢进垃圾筒里,而是将它变成了对平庸现实的包容和超越。她聪明而勤奋,凭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但为了照顾玛利亚,她又放弃了学业。

 这是一个孤儿长大成人的故事,朴实而绚丽,充满着童心和梦幻。这里的安妮,将会成为你的好伙伴。

绿山墙的安妮故事梗概3

 红红的长发,伶俐的眼睛,魔鬼的身材,可爱的雀斑,无暇的想象,蒙格玛丽这位加拿大著名作家轻轻几笔就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可爱的女孩儿,她就是安妮。夏利。

 安妮是《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的主人公,她聪明、善良、坚强。书中最令我令我难忘的就是安妮在蒙受不理解之冤之后不计前嫌,机智勇敢的救助戴安娜小妹妹的那段故事。戴安娜是安妮最要好的朋友,应安妮之约,戴安娜去安妮家喝茶,安妮盛情款待她的好朋友,她们像大人一样的喝茶、聊天。可是由于玛瑞娜的不小心,安妮误把果子酒当成果汁给戴安娜喝了。由于戴安娜的喝醉以至于她的爸爸妈妈认为安妮是个坏孩子,再也不让她俩一起玩了。安妮很痛苦,可她没有怨恨他们。巧的是几天后一个寒冷的夜晚,戴安娜的小妹妹得了喉炎,情况非常危急,可大人们都去镇上参加活动去了。于是安妮勇敢地承担起大人的责任,凭着过去照顾双胞胎的经验,在戴安娜和另一个孩子的帮助下,使小妹妹转危为安。赢得了戴安娜父母的信任。

 安妮是想象天才,那么平常的景色经过安妮的诗意命名就令人产生丰富的想象,比如紫罗兰溪谷、柳池、情人巷。领养安妮的马修家不是很富裕,安妮虽然也渴望像别的女孩那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她不抱怨。没有漂亮的衣帽,她就用丰富的想象来让自己光彩照人,用想象让自己的房间动人起来。

xtnj

《绿山墙的安妮》马修和玛瑞拉兄妹俩在绿山墙过着平淡从容的生活。为了给患有心脏病的马修找个帮手,他们打算从孤儿院收养一个男孩,不料阴差阳错,孤儿院送来的竟是一个满头红发、喋喋不休的十一岁女孩安妮。小安妮天真热情,满脑子都是浪漫的想像。在她的想像中,顽皮的小溪在冰雪覆盖下欢笑:如果玫瑰会说话,一定会给我们讲很多有趣的故事;她还把自己的影子和回声想像成两个知心朋友,向她们诉说心事……然而,由于酷爱想像以及“爱美之心”,安妮给自己惹来了一连串的麻烦,她不断地闯祸,也不断改正错误。在朋友、家人和老师的关爱中,小孤女安妮渐渐变成了绿山墙里快乐成长的小主人。    

      《绿山墙的安妮》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小说,主要是讲了“孤儿”安妮的成长与蜕变的故事。作者所塑造的安妮这一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潜移默化影响着我的学习和生活。

       一般人们会对孤儿产生一种刻板印象:觉得他们孤独和寂寞,事实并非如此的。安妮就是这样一位个性鲜明的"孤儿":她虽然长着一头的红头发,脸上有小雀斑,偶尔也会因此而烦恼,但是大多数时候依然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她内心深处是十分渴望有一个幸福而完整的家庭的。所以当她知道她被别人收养时内心也是很开心的。当马修见到她时感到大失所望时,她也没有很失落。而是很积极和马修沟通交流:“我一点都不会害怕,月光下,睡在一棵开满白花的洋樱桃树中,将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你觉得呢?你可以想象成正躺在一座大理石建成的城堡里,不是吗?而且我确信你早晨一定会来接我,如果你今晚不来的话。”

       当安妮被马修一家收养的之后,她的内心深处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在绿山墙生活的这段时间是她人生中最重要且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因为她的豁达和真诚,她也从刚开始的不被他人所接受到后来的逐渐被他人所接受,所喜欢。

      安妮是一个“乐天派”。好奇心强和想象力丰富。她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给自己喜欢的事物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她刚来到绿山墙的路上就取了很多好听的名字。她和马修的对话是这样的有趣:“但是人们绝不应该把那个可爱的地方叫做林荫大道。那样的名字一点寓意也没有。人们应当叫它—— 让我想想—— 喜悦白路,这是不是个充满想象力的好名字?。”

     安妮的生命是一条虽然激荡却依然澄澈的溪流,仿佛直接从源头涌出,既积蓄了很大的能量,又尚未受到任何污染。她的善良实际上是一种感恩,是因为拥有生命、享受生命而产生的对生命的感激之情。因为感恩,她善待生命和他人,也善待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木。她的生命力如此健康蓬勃,到处绽开爱和梦想的花朵,释放快乐的香气。安妮身上最吸引人的点就在于: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最终,她活成了自己最想活成的样子。

第一章 雷切尔·林德太太的惊讶

雷切尔·林德太太就住在亚芬里大街向下斜伸进一个小山谷的地方,山谷四周长满桤树和凤仙花,一条小溪从中穿过大街。溪水源自远处的老卡思伯特家的树林中。流过林中的那一段小溪以其蜿蜒曲折、湍流迅疾而著称,一潭潭池水和小瀑布阴暗隐秘;但是,流到了林德太太家附近的山谷时,水流却逐渐缓慢下来,变成了一条安静规矩的小河。因为哪怕是一条小溪,只要经过雷切尔·林德太太的家门口,都会放慢脚步,谦恭而有礼貌地通过。也许连它都知道,雷切尔太太这会儿正坐在窗前,注视着门前过往的一切呢,从小溪到孩子,要是被她发现了任何古怪或不同于平常的事儿,她可一定会想法子探个究竟,不找出其中的原委是绝不罢休的。

在亚芬里内外,有许多人特爱关心邻里的家务事,却不管自家的事;雷切尔·林德太太却是一个能干的人,无论是自家事还是邻里事,她都特别关心,并总能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她是一位有名的家庭主妇,家里家外拾掇得井井有条。她组织了一个缝纫小组,帮助管理主日学校,她还是教会救助协会和对外传教辅助机构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尽管有这么多的事,雷切尔太太仍能抽出大量的时间,好几个小时地坐在她家厨房的窗前,一边绗缝着棉被,一边留意地盯着门前那条穿过山谷蜿蜒伸上远处陡峭红色小山的大路。亚芬里的家庭主妇们常常用敬畏的口气告诉别人,说她已经绗了十六条那样的棉被了。由于亚芬里占据了一个三角形的小半岛,一直延伸至圣劳伦斯海峡,两边环水,任何进出亚芬里的人都得经过那条山路,因此谁都逃不脱雷切尔太太能看到一切的眼睛的无形检验。

六月初的一个下午,她像往常一样坐在那里。阳光照进窗内,温暖而明亮。房前斜坡上的果园里攒动着粉白色初放的花朵,泛起新娘般的红晕,群群蜜蜂翩跹起舞。托马斯·林德——一个温顺的小个头男人,亚芬里的人习惯把他称做“雷切尔·林德的丈夫”——正在谷仓那边的山地上播种晚萝卜种子,而马修·卡思伯特也应该在远于绿山墙边小河旁的那一大块红土地中播撒他的种子。雷切尔太太知道马修也应该在播萝卜种,是因为前一天晚上她在卡莫迪那里威廉·布莱尔的店里听到他告诉彼特·莫里斯说,他打算第二天下午就去播萝卜种。当然是彼特主动问他的,因为从未听人说过马修·卡思伯特一生中曾主动和别人说过什么事情。

可是马修·卡思伯特却出现了。一个繁忙日子的下午三点半钟,他驾着马车正不慌不忙地穿过山谷上山坡。他戴着白衣领,穿着最好的西服,这清楚地证明他要离开亚芬里出远门;他驾着栗色马拉的两轮车,说明要走很长一段路。那么,马修·卡思伯特到底去哪儿呢?又为什么去那里呢?

如果是亚芬里的其他人,雷切尔太太只要把各种线索巧妙地凑在一起,就可以对这两个问题猜出个八九分了。但是马修很难得出门,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紧急事情。马修生性害羞,不喜欢和陌生人来往或者去任何他得和人讲话的地方。他戴着白衣领,穿着整齐,驾着马车可是不常有的事。任凭雷切尔太太怎么去猜,也毫无头绪,而她也因此整整一下午都闷闷不乐。

最后,这位了不起的女人决定:“喝过下午茶,我就去绿山墙找马瑞拉,去打听一下马修去哪儿了,去那儿干什么。这个季节他一般不会进城。他从不探亲访友。就是萝卜种子用完了,他也用不着穿戴整齐、驾着马车去买呀。他驾车的速度并不快,所以也不像是去请医生。不过,昨晚以来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才会让他动身的。我可真糊涂了。到底是什么事呢?不查出个水落石出,我心里一刻也不得安宁。”

于是喝完下午茶,雷切尔太太就出发了。她不用走太远的路。卡思伯特家那栋零散的大房子四周是果园,从林德家的山谷沿路走去还不足四分之一英里,但是那条窄长的山间小路却使路途变得远得多。和他的儿子一样,马修的父亲也是一位害羞、沉默寡言的老人。当建好家宅时,他虽不算真正隐退到树林中,但却尽可能地远离了其他的住户。绿山墙建在他开出来的这块土地最远的边缘处,直到今天,从大路上几乎望不见它,而沿亚芬里大路两旁的房屋却是一座紧挨着一座。在雷切尔太太看来,住在这样的地方根本就不能算是住。

“一点不错,只能算逗留。”说这话时,她正沿着那杂草丛生,两边长满野玫瑰,路面留着深深车辙的小路走着。“两人远远地住在这个地方,难怪马修和马瑞拉都有些古怪。树做不了多少伴。天知道要是树能做伴的话,这里树倒不少。我可宁愿看人。不过,看上去他俩还挺满足。依我猜,他俩只是习惯了。爱尔兰人常说,人什么都会习惯的,哪怕是被吊起来,时间久了,也会习惯的。”

正想着,雷切尔太太跨出了小路,走进了绿山墙的后院。院子里苍翠一片,收拾得干净而整齐,院子一边是古老的大柳树,另一边是整齐的白杨树。地上看不见一根枯枝或一块碎石,要是有的话,无论如何也逃不过雷切尔太太的眼睛。她心里暗暗想,看来马瑞拉常常打扫这个院子,就像她经常打扫她的房子一样。院子里干净得就好像有人就地大吃了一顿,风卷残云,一点东西也没有剩在地上。

雷切尔迅速地叩了叩厨房门,门开了,她走了进去。绿山墙的厨房是一间非常宽敞、明亮的房间,被收拾得异常整洁,看上去倒像是一间从未被使用过的客厅。它的窗户分别是向东、向西的,从西边的窗户向后院望去,是一片柔和的六月阳光;而朝东的窗户被团团葡萄藤缠住,像是披上了一件绿装。透过它,可以瞥见左边果园内初放朵朵花苞的白樱桃树,还有那溪边山谷上摇曳生姿的白桦树。马瑞拉·卡思伯特就坐在那儿,每当她静静地坐着的时候,总是对阳光感到有一丝怀疑,在她看来,阳光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似乎显得过于跳跃,不太可靠,而这个世界是应当被严肃认真对待的。这会儿,她正坐在屋内做着针线活,身后的桌子上已摆好了晚餐餐具。

进门的那刻,雷切尔太太就在脑子里记下了桌上的每一件东西。一共有三只碟子,因此马瑞拉一定在等和马修回来的那个人一起吃晚餐;但是那只是些平常用的碟子,而且桌上只有沙果酱和蛋糕,所以到访者不会是什么特别人物。但是,马修为什么戴着白衣领,还驾着马车呢?雷切尔太太更加困惑了,一向安谧、平静的绿山墙忽然在她心里变得神秘起来。

“晚上好!雷切尔,”马瑞拉轻快地打着招呼,“快请坐。今晚天气真不错。家里人还好吗?”

朋友间的直呼其名也许可以被称做是友谊的体现,而马瑞拉·卡思伯特和雷切尔太太之间尽管有着差异,或许就是因为这些差异,她俩之间才一直保持着友谊。

马瑞拉长得又高又瘦,身材缺少女性的曲线美,一头黑发总是用两只发夹卡住,牢牢地盘在脑后,几缕银丝夹杂其中。她看上去像是一个经历贫乏、刻板、严厉的女人,事实上她也确实是这样一个人。不过她的嘴巴长得倒是有点意思,如果能再纤小些,就会显得有点幽默感了。

“我们都不错。”雷切尔太太说,“不过,今天我看到马修出发的时候,很担心你的身体。我想他可能去请大夫了。”

马瑞拉会心地笑了一下。她早就料到雷切尔太太会登门的,她知道马修的出门对于她的这个邻居来说显得实在是太罕见了。

“哦,不,我身体还不错,虽说昨天还有点头痛。”马瑞拉说,“马修到布赖特河那边去了。我们打算从新斯科舍省的孤儿院里领养一个小男孩。他乘今晚的火车来。”

如果马瑞拉说马修到布赖特河那边是去接一只来自澳大利亚的袋鼠,雷切尔太太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吃惊。整整五秒钟,她惊讶得说不出一句话。很显然,马瑞拉没有在和她开玩笑,可是雷切尔宁愿相信马瑞拉是在说笑。

“你这是真的吗?”雷切尔太太终于缓过神来了。

“当然是真的。”马瑞拉说道,就好像从新斯科舍省的孤儿院里领个男孩回来只是亚芬里任何一个管理有方的农场中很平常的一件春季农活,而绝非什么闻所未闻的稀罕事。

雷切尔太太感到大为震惊,她在心中惊叫:天哪,男孩!马瑞拉和马修·卡思伯特要领养一个男孩!从孤儿院里!疯了!简直是疯了!再也不会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令她感到吃惊了!再也不会!

“究竟是什么使你们产生了这样的怪念头?”她不满地问道。

这么重要的决定事先居然没有征询雷切尔的意见,她当然感到非常不满。

“我们考虑这件事有一段时间了——其实整个冬天都在考虑这件事。”马瑞拉答道,“圣诞节的前几天,亚力山大·斯潘塞太太到我们这儿来过。她说她打算春天的时候从霍普顿的孤儿院里领养一个小姑娘。她的亲戚住在霍普顿,她也去过那儿,所以对那里的情况比较了解。自她走后,我和马修就一直在商量这事。我们想要一个男孩子。你知道,马修年岁逐渐大了——他已经六十岁了,走路、干活都不如以前那么轻捷了。他的心脏也不好。你知道,在这里,想雇个人帮忙实在是太困难了。能雇到的尽是些蠢笨的、未成年的法国男孩。他们在你这儿千段时间,掌握些技术后就溜走,要么去了食品加工厂,要么就去了美国。起初的时候,马修提议领养一个当地男孩,但是我坚决不答应。他们也许不错——我不是说当地的孩子不好,可我不想要那些生在伦

敦街头的阿拉伯人。至少得是个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其实不管我们领养谁,都会有风险的。但是,如果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孩子,我会感觉踏实些,担心也会少些。所以,最后决定请斯潘塞太太去那儿领她的女孩时也帮我们选个男孩。上周我们听说她就要动身去霍普顿,就托住在卡莫迪的理查德·斯潘塞的家人捎了口信给她,请她帮我们选一个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的男孩,十或十一岁。我们觉得这样的年纪最好,来了以后可以马上就帮咱们干些农庄的杂活,而且这么大的孩子也正是受教育、长技能的时候。我们打算好好地把他安顿下来,并送他上学接受教育。今天,我们收到了邮差从车站带来的斯潘塞太太的电报。电报上说他们乘晚上五点半的火车来。所以马修去接他了。她会在布赖特车站留下那个男孩,而她自己还得接着赶去白沙站。”

雷切尔太太平时总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感到自豪;这会儿她已渐渐适应了这条惊人消息带来的巨大震撼,于是接着说道:

“马瑞拉,恕我直言,我认为你正在做一件非常愚蠢的事——一件非常冒风险的事。你根本不知道会领到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们要把一个陌生的孩子领进家来,对他却一无所知。无论是他的性格,他的家庭,还是他将来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你们什么也不知道。就在上周,报上还登了一条消息,本岛西部的一对夫妻从孤儿院领养的一个男孩居然在夜里放火烧了他们的房子——是故意的,他俩差点被烧死在床上。我还知道另外一件事,有个孤儿过去常常吃生鸡蛋,被领养后,任凭领养人怎么教育,也改不了他吃生鸡蛋的坏习惯。如果你之前问我关于这件事的意见的话,我一定会说,看在上帝的分上,千万别做。就是这样。”

听了这番话,马瑞拉一点都不生气,更没有惊慌。她仍然坐在那儿平静地织着毛线。

“我不否认确实发生过你说的那类事情,雷切尔。我也有些疑虑,但是马修对这件事的态度特别坚决。所以我就让步了。马修平时很少打定主意做什么事,而每当他下定决心要做的时候,我总觉得我应该做出退让。说到风险,其实任何人做任何一件事都存在风险。有了自己的孩子,也会有风险——不是所有的孩子将来都会争气的。新斯科舍省就靠着爱德华岛,我们又不是从英格兰或美国领养孩子。他不会和我们有太多差别。”

“哎呀,我倒希望真能如此。”雷切尔说话时的语气分明显示出她对这件事的怀疑。“将来哪一天,他要是放火烧了绿山墙,或是在井里投下马钱子碱,到时可别说我事先没警告过你——我可是听说过新不伦瑞克省的一个孤童在井里投下马钱子碱毒死了领养她的一家人。不过那是个女孩。”

“我们可不打算要女孩。”马瑞拉说话时的口气就好像只有女孩才会干出往井里投毒这类事。“我从来没想过要领养一个女孩。实在搞不懂斯潘塞太太为什么要领个女孩。不过,就算收养整个孤儿院,只要她决定了,她就不会改变主意的。”

雷切尔太太很想留下来等马修带着那个孩子回来,但是看上去他们至少还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家,所以她决定先去罗伯特·贝尔家,将这条新闻告诉他们。这实在是一条爆炸新闻,而雷切尔太太向来喜欢传播此类消息。雷切尔走了,马瑞拉稍稍舒了一口气,因为她感到自己原先的怀疑和担心在雷切尔悲观情绪的影响下似乎要复苏了。

“天哪,居然会有这种事!”雷切尔太太在小路上叫道,“看上去我真像是在做梦!哎,我真为那可怜的男孩感到遗憾。马修和马瑞拉对孩子一无所知,他们还指望这小孩将来变得又聪明,又稳重,如果真是那样,他早就有自己的爷爷了。他是否有爷爷,这一点还值得怀疑呢。不管怎么说,想到绿山墙会有孩子就觉得古怪。那里可从没住过孩子,新房子盖好的时候,马修和马瑞拉都已经长大了——就算他们曾经是孩子的话,也难以相信会有人把他们当做孩子看待。无论如何,我是怎么也不会领养孤儿的。不过,我还真同情这孩子。”

雷切尔边走边自言自语着,路边的野玫瑰仿佛也能感觉得到她的激动心情。然而,如果她见到这会儿正在车站耐心等待马修的那个孩子,恐怕她会更失望的!

有一个叫做安妮的孤儿,被马修和玛利亚兄妹从孤儿院领回。他们本想领回一个男孩帮助农场干活儿,却阴阳差错地领回了一个骨瘦如柴、一头红发、满脸雀斑、父母双亡的女孩。她差一点就被退回去了,但又凭她丰富的想象力把兄妹俩迷住了,留了下来。安妮给绿山墙的所有景点都起了优美的名字,如:闪光的小湖;白色的欢乐之路等;她还与一位名叫黛安娜的黑发小姑娘结成了知心朋友。安妮在朋友、老师、马修和玛利亚的爱和关怀中幸福地生活着,直到马修的悲惨死亡。但是她还是坚强地活了下去,成了一名乡村教师。这是什么书的主要内容呢?答对了,这就是《绿山墙的安妮》。

一个满脸雀斑、模样不算好看的11岁女孩,装了满脑子的天马行空,在一个美丽的黄昏闯进亚芬里。从此,这座美丽淳朴、务实保守的村庄迎来了一轮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朝阳。

这个女孩叫安妮·雪莉,是《绿山墙的安妮》书中的主人公,阴差阳错被单身兄妹马修和马瑞拉收养,居住在偏僻、朴素但充满幻想的绿山墙。在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笔下,安妮在绿山墙的成长是一个治愈的故事,故事里没有坏人,只有怪人,没有坏事,只有怪事。你可能担心这样一个线索单一、缺少冲突的故事会枯燥乏味,但恰恰相反,它的精彩,会让捧读它的人如饥似渴,欲罢不能。

想象力,让生活焕发诗意

《绿山墙的安妮》的想象力不属于脑洞大开的那种,而是用初见的美好去讴歌和赞美生活。无论是故事里充满想象力的安妮,还是蒙哥马利充满想象力的笔触,都把生命写成了诗,清新唯美,温柔如水。

作家周国平说:“安妮拥有两种极其宝贵的财富,一是对生活的惊奇感;二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想象力。”安妮刚到亚芬里车站的时候选择待在外面,而不是站长建议的女士候车室,因为外面有更多想象的空间。看到路边缀满白花、从田埂上斜垂出的洋樱桃树,她马上想到了一位戴着美丽面纱的白衣新娘。在安妮看来,亚芬里的一切都能令她浮想联翩,住在绿山墙、走在亚芬里的小路上,她都能挥着想象的翅膀,浪漫地度过一分一秒。

面对古板的没有一丝美感可言的裙子,安妮可以想象着自己喜欢:“幸运的是,我可以把其中的一件想象成是用雪白的麦斯林纱做成的,缀着漂亮的蕾丝花边,袖子的三边都蓬松地鼓起来。”卧室简陋,安妮就通过想象,为窗户挂上真丝窗帘,为地面盖上天鹅绒地毯,把冷冷清清的小卧室打扮成“做梦的地方”。在安妮看来,生活中的不尽人意,大多都可以通过想象变的完美,这种“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在世俗眼中或许可笑,但在安妮心里,却是享受生活的秘方。

安妮的想象力,在热爱生活的人眼中是舞动的精灵,在刻板保守的人眼中,就是出格的怪物。奇妙的是,安妮能够让刻板保守的人逐渐爱上她的想象力,甚至爱上她。

被安妮想象力征服的第一个人是马修。马修是亚芬里出了名的怪人,木讷迟钝,腼腆害羞,不敢和马瑞拉、格林太太以外的女性说话。他驾着马车去火车站,是为了接他们即将收养的男孩,但偏偏搞错了,火车站只有一个女孩,这让马修如何开口呢?

不过,安妮没有让马修为难,因为还没等马修想好开场白,她已经说了一连串的话:“很高兴见到你,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正担心哪!我想像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刚才我还想,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来的话,我就到对面铁道拐角,爬到那棵大樱花树上一直等到天亮,一点儿也不用害怕。隐藏在盛开的樱花中,沐浴在月光下睡觉,不是很浪漫吗?就如同睡在用大理石砌成的客厅里一样。如果你今天晚上不来,我想明天早晨也肯定会来的。”

铁路站长口中的“怪女孩”,正好对上了“怪人”的胃口。这番充满想象的喋喋不休,撞开了马修封尘已久的心扉。像绝大多数安静的家伙一样,马修也喜欢健谈的人,而且安妮可以滔滔不绝,也不介意他是否做出回应。相比亚芬里有教养的女孩斜着眼、羞怯地从他身边偷偷行而过,安妮和她们不同,她能和马修大大方方的聊天,而且像个小鸟一样咋咋呼呼,一点都不扭捏。有了安妮的日子,马修的世界明亮了许多,虽然腼腆害羞一点没变,但整个人却充满了人情味。他会偷偷给安妮买最时髦的泡泡袖,还会一改往日的沉默,尽力说服马瑞拉让安妮做她喜欢的事。那个曾经眼里只有农活和农具的人,越来越享受安妮随时蹦出来的奇思妙想,如果坐在没有安妮的餐桌上,他会觉得盘子里的烤肠和面包一点都不浪漫。

和马修相比,刻板沉闷却勤劳善良的老姑娘马瑞拉要严肃很多。刚刚见到安妮的时候,她认为这个女孩话太多,并不想收养她。但是,她很快就被安妮的想象力吸引了。当安妮说刻薄的布卢伊特太太像个锥子时,马瑞拉的心是愉悦的,因为她“竭力忍住了笑”,或许绿山墙,乃至这个小镇都不曾有人对她说这样生动形象且大逆不道的话。虽然安妮第一次睡前祷告的“浪漫祷词”把马瑞拉吓的面色苍白,而且安妮想象力泛滥时,马瑞拉经常无奈地插不上话,但她越来越爱上了安妮“有趣的叨叨”,她很清楚,自己心里那座刻板的冰山正在一点点消融。当马瑞拉听到安妮失去戴安娜后的“遗言式”哭诉时,她彻底被安妮的想象力融化了,她试图掩藏自己抽搐的脸,但是没有用,随即瘫倒在椅子上尽情地放声大笑,那是马修从来没有听过的,反常的,响亮而持久的笑声。

在亚芬里,那些瞬间被安妮的想象力吸引的,几乎都是亚芬里的孩子们,比如安妮最要好的闺蜜戴安娜、还有学校的同学。把安妮当异类的,都是成年人。想象力对于务实的成年人来说,往往一文不值,他们习惯了思虑再三,渐渐失去了与美好事物的直接感应。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写过一句话:“我时常回到童年,用一片童心来思考问题,很多烦难的问题就变得易解。”安妮的想象力,就是那片童心,让亚芬里的成年人寻回了儿时的自己,开始发现身边显而易见却总被忽视的美丽。

从安妮的生命中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像阳光和雨水一样滋养着这棵闪闪发光的小树。而蒙哥马利富有想象力的文字,也“滋养”着每个读故事的人,让他们的眼睛,为了那些如沐春风的语句变得贪婪。“这种改变对安妮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的,就好像无法改变溪流浅水中的一丝跳跃的阳光一样”。“每年都会有一朵希望的玫瑰被织进一顶不朽的花冠中。”“海螺光洁盘旋的内壁仿佛依稀可见海上西下的斜阳”……细腻而优美的想象,赋予文字跳动的灵魂,一定是对生命充满了热爱,才能写出这样赏心悦目的文字。或者说,它们更像是一首歌,用奇妙的能力,唤醒读者脑中所有的旋律,不断回味,如痴如醉。

最本真的善良,是对生命的感恩

安妮来到绿山墙之前,有过两次收养经历,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读出她在两个家庭的生活并不幸福。但在马瑞拉询问的时候,安妮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反而充满了理解和感激。

安妮确实是一个善良的女孩,但不要误会,她并不像童话故事里的主人公那样完美。她虽然热情奔放、坦诚直率,但脾气火爆,做事也不够专注,总犯小错误。读安妮的故事,就像看着邻家小女孩成长,亲切真实。

如果说富有想象力是安妮最显著的优点,那么赋予她想象力的,就是她热爱生活、善待生命的纯良之心。她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捕捉到生活中所有的快乐,并嚼成良药,治愈每一处受伤的心灵。因为感恩生命的赐予,安妮始终小心翼翼地保持着善良,尽最大努力原谅所有的恶意,并毫不吝惜地释放天性,把淳朴和热忱传递给身边的每个人。

在亚芬里,安妮几乎爱所有人,对马修、马瑞拉、戴安娜、艾伦太太和斯泰西**,安妮会毫不费力地立刻爱上他们,因为他们也拥有和安妮一样善良美好的灵魂。而其他人,像林德太太,安妮也选择爱他们,虽然“得花点工夫”。对曾经害她摔断腿的乔西·派伊,安妮也能始终保持友好。乔西·派伊编织的花边得了一等奖,安妮为她感到高兴,她对马瑞拉说:“而且我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而高兴,因为这说明我在进步。”

看吧,安妮就是这样,不仅善待帮助过她的人,还能善待伤害过她的人。就连身边的一草一木,她也能倾注真挚的情感。

在安妮心中,草木同样拥有着可贵的生命,所以,她和所有的草木、河流做朋友,用最大的热情称赞他们,用最丰富的想象力为他们起名。白色苹果花遮天蔽日、被暮色余晖映了绯红的林荫大道,叫“喜悦的洁白之路”;色彩斑斓、清澈幽长的巴里家池塘,叫“闪光之湖”;卧室外挂满洁白花朵的樱桃树叫“白雪皇后”,木桥下的小溪叫“树神的水泡”……马修的老马叫“贝尔”,门前的老鹳草叫“邦妮”……安妮与她的草木朋友分享着成长中的喜怒哀乐,陪伴它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四季。

马克·吐温说过:“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聋子闻到。”安妮用善良回馈带给她新生的绿山墙,用春风化雨的青春活力滋润着死气沉沉的亚芬里,她就像一道光照进了灰暗,让这里的生活变得富有生机。她用不染纤尘的赤子初心坦然期待着明天,也从不怕盼望落空,因为她已经从盼望中享受了一半的喜悦。

弯道附近,一定有最美的景致

安妮来到绿山墙的5个岁月,弥补了她苦难的童年。勤奋的安妮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女王学院,又全力以赴获得了埃弗里奖学金。带着对美好前途的憧憬,安妮回到了绿山墙,马瑞拉摆在窗台上的玫瑰、窗外开着白花的洋樱桃树、清香的薄荷、诱人的香水月季,在安妮看来,都如“一首歌、一个希望、一句祷告。”

如果是成年读者,读到这里,一定知道太过美好的东西必然不会长久。蒙哥马利在描绘美好的同时,也埋藏了伏笔。比如马修频发的心脏病,马瑞拉越来越严重的头痛,和存款银行的破产传闻。

乌云是在一个普通的清晨飘进绿山墙的。报纸上登载的银行破产消息像一柄剑刺入马修的心脏,要了马修的命。可怜的绿山墙已经充满了悲痛,但乌云还没飘走,马瑞拉的眼睛也被医生警告不能再读书、做针线活,否则就会失明。

这是安妮第一次感受到失去亲人的痛,也是她第一次感受到责任的沉重。从女王学院回到绿山墙的那个晚上,她是那么快乐,她的未来是那么光明,但一夜之间全都化为乌有。苦难,是爱的沉淀,是生命的升华。安妮思考未来的这几天,仿佛过了好几年。但她认真计划好了每一件事情,决定用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来报答马瑞拉的养育之恩。

安妮放弃了奖学金,放弃了去雷德蒙德读大学的机会,选择在亚芬里做一名老师,在绿山墙陪伴马瑞拉,为她读书,帮她料理家务。

如果说去雷德蒙德读大学是一条笔直的梦想之路,那么留在绿山墙自学大学课程就是梦想之路上的弯道。对于这条弯道,安妮依然选择用乐观来解读:“我不知道弯道附近有什么,不过我相信那里一定有最美的景致。”

事实上,安妮很快就在弯道上收获了惊喜。为了让安妮留在亚芬里,她的“死对头”吉尔伯特让出了亚芬里唯一的教师岗位,安妮也与吉尔伯特“一笑泯恩仇”,收获了这份可贵的友谊,而这份友谊,又在蒙哥马利后面的书中发展为爱情。

热爱生活的安妮,也热爱着她人生中的弯道。这个通透的姑娘明白,人生该走的弯路,一步也少不了。就像自然界的河流,没有一条是笔直的,因为前进过程中,总要遇到无法逾越的障碍。对于人生来说,那些无法逾越的障碍就是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和苦难,绕不开,也避不了。但正因为这些障碍,河流才激荡出壮观,人生才收获了精彩。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安妮就是一个有趣的灵魂,像彩虹一样拥有不同的色彩。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对安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她“是继不朽的爱丽丝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的儿童形象”。如果你认识了安妮,相信你会和她一样,用善良去感受世界的温暖,用想象去治愈人生路上的悲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058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