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的意义在于能让人身心得以休息和放松,缓解工作压力和疲劳。另外,假期也能让忙碌的人们有宽裕的时间做一做工作之外的事情,比如走亲访友,陪伴孩子,孝敬老人等等
(1) 寒假期间,少年宫天天开放,但春节除外。
(2) 假期要多读点书,不能光靠看电视打发日子。
(3) 开学第一天,同学们都兴奋地谈论着各自的假期见闻。
(4) 假期里,热闹的校园一下清静了许多。
(5)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准备去泰山游览。
(6) 假期坚持写日记就行了,不再另外布置作文。
(7) 暑假期间,爸爸带我游览了黄山。
(8) 经过一个假期,教室里布满了灰尘,是该好好打扫一下了。
(9) 假期,妈妈帮我报了书法班,每天都要练字,非常无聊。
(10) 经过假期的刻苦练习,她的演奏水平显著提高。
(11) 暑假期间,爸爸带我到深圳旅游观光。
(12) 在李伟的陪伴下,我读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13) 在假期里去打工,既挣到了学费,又增长了见识,这真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14) 同学们在假期里要早一点睡觉,别疲惫不堪呀!
(15) 妈妈给我立了一些假期的规定,我觉得很合理就痛快地答应了,并且做到了。
(16) 校长同意延长他的请假期限。
(17) 十一假期过后,同学们个个都满面春风的来上课。
(18) 他可以为公事鞠躬尽瘁,牺牲所有假期。
(19) 一个假期后,他的成绩大幅提升,令我刮目相看。
放假就是假日,是指大多数人都不用上班及上课的日子,亦纪念特别事件的日子。连续数天的假日称为假期。意义在于放松休闲, 孩子们可以利用假期对学习查漏补缺。但注意做到劳逸结合。
1、现代休假
现代假日的习俗源于欧洲国家,原本是特别的宗教日子,例如主日(Holy Day,通常是星期日,也叫礼拜日)、复活节及圣诞节等。现时假期已经不局限于宗教,并且视乎不同国家的文化而有不同特色的假日。
2、法定假日
法定假日又常被称为公休假、国定假日、公共假期、法定假期、劳工假期、工厂假期、法定节假日,泛指被法律所承认的通用的假日。这种假日被立法或行政机关,依法律或法律所赋予的职权所发布的行政命令所公告。
在多宗教的国家里,通常不会将特定宗教的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但可能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例如农历春节。或是将世界通用的节日定为法定假日,例如1月1日的元旦。
扩展资料:
中国假日制多年前的汉代就开始了。当时官员休息那天,都要沐浴更衣,故称假日为“沐日”。汉代规定,朝中官员可每5天返家沐浴,所以叫“五日休”。唐朝改为“旬休”,即每10天可休息1天。在古代,除平时的休息日外,也有节假日。唐代,中秋节给假3天,清明祭祖给假3天。明代冬至放假3天,元宵节放假10天。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各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部门又规定了每周5天工作制。
大多数国家都实行节日放假和周末放假相结合的混合放假制度。放假主要针对的对象是学生、公务员和上班族,这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如果一改混合放假制,而采用单一的节日放假制,首先,确保每个月都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节日,然后,每个节日放一个星期或十天的假。
古代的假期类似于现在的寒假的是授衣假。
我国学生的放假制度源远流长,古代有旬假、田假和授衣假。
授衣假,读音为shòu yī jiǎ,汉语词语,是指唐国学每年九月的假期。
解释:指唐国学每年九月的假期。
出处:
《新唐书·选举志上》:“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
(唐)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九:“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而授衣是指:
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孔颖达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
2农历九月的别称。
3谓廷赐锦衣。
词语分解:
授衣假的解释:(唐)国学每年九月的假期。新唐书·选举志上:“每岁五月有田假,九月有授衣假。”(唐)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九:“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授衣的解释:1谓制备寒衣。古代以九月为授衣之时。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马瑞辰通释:“凡言授者,皆授使为之也。此诗‘授衣’,亦授冬衣使为之。盖九月妇功成,丝麻之事已毕,始可为衣。非谓九月冬衣已成,遂以授人也。”一说谓官家分发冬衣。
孔颖达疏:“可授冬衣者,谓衣成而授之。”唐羊士谔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宋)
假的字典解释假jiǎ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