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应该怎样写?

儿童诗应该怎样写?,第1张

1、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宋代: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初夏,日光变得悠长。这天诗人在家美美地睡了一个午觉,午睡后精神还没完全醒过来,无精打采,恍恍惚惚中,随意拿起果盘里的梅子吃了几个,酸酸甜甜的,唇齿留香。这时院子里跑来几个小娃,嘻笑着追捉柳絮,诗人顿时有了精神,悠闲地观看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快活地追逐着,嘻笑着,捉着柳花,心情变得愉悦。

2、池上 唐代: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夏日炎炎暑气难消,池塘里美丽的荷花开了。一天,大人们都在忙碌着,谁也没注意到,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孩,已悄悄地独自一人撑着小船去荷塘采莲纳凉。他开心地在荷塘里玩呀玩,玩累了,偷偷地采了一些白莲,放在小船上,然后又撑啊撑啊,独自一人撑船回来,心里特美。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娃,以为自己的行踪人不知,鬼不觉,但他却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他可没注意到,在他撑小船划过的地方,浮萍已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3、《村居》清代: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份,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青草发芽生长,黄莺在天空飞来飞去,东风微微地吹拂着大地,柳树轻摆,随风吹拂着堤岸。村子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看到天气东风正好,就赶紧拿出风筝到村子里空旷地方,放起风筝。孩子们跑啊跑,风筝放到高高的天空,村子里到处都是孩子们开心的笑声。

4、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人那天投宿在新市徐公店,那里离乡村不远。正值晚春,春光尚好,树木吐出了嫩芽,他信步到村子里走走。村子边,在稀稀疏疏的篱芭边,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村落。诗人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着乡村美景,诗兴涌动。此时,几个小娃嘻笑着跑出来,追赶着那翩翩起舞的黄蝶,可是**的蝴蝶却隐入了**的菜花之中,分不清黄蝶还是菜花,找不出黄蝶了。

大多儿童诗有韵可压,节奏感强,旋律优美,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很容易记诵。在跟他们年龄相当的时刻,抓住时机让学生多读儿童诗有很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很有好处,能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小学阶段,在语文教材中穿插了很儿歌儿童诗,这些有的是用优美简洁的文字描绘自然景物的,用声情并茂的声音演绎,配合挂图插图,结合画面想象诱发联想,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优美。

一 儿童诗欣赏内容

(一) 语言美

儿童诗采用的语言浅显易懂,凝练简洁。有的诗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童真童趣,有些诗让我们感到儿童眼中世界的独特,有些诗让我们充满深刻的记忆和感动。这些生动优美的句子,同样然我们能感受语言强大的魅力。如高洪波的《我想》: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一串花苞,/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简单几个字就把一个阳光灿烂温暖的春天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用牵字极其巧妙,阳光居然是可以牵的,就像一个听话的宠物,写出了儿童与春天的熟悉、和谐、亲密无间。再比如《春分》:凹面镜般的天宇/紧扣着大地/ 这块不透明的玻璃/太阳用光焰的扫帚/扫除着冰雪那冬天的足迹 蓝天在孩子眼中是一块纯净的玻璃,太阳扫射出的光芒就像是扫帚,比喻恰当且又很独特。

(二) 韵律美

儿童诗歌在形式上,很重视韵律美,主要表现在押韵、节奏。整齐的韵脚就像是缝制精美的衣裳,这些诗琅琅成诵,记忆深刻,深受小读者的喜欢和好评。轻快的节奏,错落有致的句式,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例如:高洪波的《我想》, 林焕彰的《影子》等诗歌中那鲜明的节奏感,都给人以读诗如唱的明快感觉,使儿童在读诗之时就摇头摆尾,翩翩起舞。

(三) 建筑美

建筑美的要求虽然不是那么严格,在字的数量与排列上整齐、渐变首先给人视觉上就形成一种雷电般袭击般深刻的印象。在字的数量与排列上整齐、渐变会容易琅琅成诵,这实际上要求作者也是有一定的功底的。如:俄罗斯诗人马依科夫的《摇篮歌》。

(四 )想象美

儿童天真烂漫,好奇聪敏。春天能唤醒枝头的花苞;太阳会开出灿烂的花;夜晚能在睡梦中长翅膀;能坐上月亮船看星星。想象是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很好的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事物,场景,情感。能很轻而易举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所描写的情景中,甚至意境中。这也是为什么想象越奇妙的儿童诗,儿童越感兴趣,越喜欢的原因。 如诗歌舒兰《 虫和鸟》:我把妈妈洗好的袜子,/一只一只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了一只多足虫,/在阳光中爬来爬去。//我把姐姐洗好的小手帕,/一条一条夹在绳子上,/绳子就变成一群白鹭鸶,/在微风中飞舞,飞舞。诗人紧紧抓住本与喻巧妙构思,大胆想象,极力夸张,一句句生动有趣的诗句奇特,想象丰富,充满童趣。

(五)人情美

儿童诗歌不仅仅只是靠形式或者描绘美丽的风景叙述美好的生活来吸引读者。很多儿童诗在塑造儿童身心,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品德教育爱国教育上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变成风》如果我变成风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替妈妈把脸上的汗珠一颗颗吹干。再比如《心灵上的一颗美人痣》:妈妈贴一颗美人痣在女儿五岁的额头 /同时也贴进了自己的心灵/小女孩突然让老太弯下腰/她取下额上的美人痣贴在老太的额头 /并说了声奶奶‘六一节快乐’ 。

二 儿童诗欣赏方法

儿童还处在学习语言的重要阶段,学习理解感悟上都不及成人。在学习一般性的文章时有时都不能准确恰当。是不是在小学阶段儿童就不能够和不适合去欣赏儿童诗呢?当然不是。儿童诗歌教育是通过优秀的儿童诗歌促进儿童智力发展,陶冶儿童高尚情操,培养儿童良好个性特长的一种教育活动,是一个儿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美育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儿童诗歌语言表现力的重要学习过程。怎样才能较好的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诗儿童诗的内容,喜欢甚至深深爱上儿童诗呢?(一)多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老师在指导欣赏时在读字上也要费点心思。通过自读、合作读、教师泛读,提高小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组诗中一首《句号》清晨的风吹过这片草地/草叶儿摇过来摇过去/ 摇落趴在上面睡觉的 /一只瓢虫 /这只瓢虫太困了/ 趴在草根旁/还在呼呼大睡着/ 动也不动 用优美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幅自由自在安逸舒适的自然之境。教学时,教师利用轻淡淡的语气,缓慢轻松的节奏,声情并茂的演绎,用声音再现自然之境,诱发他们去想象,感受自然之美。能逐渐培养出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二)多观察,调动多种感官

大多数诗通过朗读吟诵就能较好的理解,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但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有限,很多自然之物都没有见过,更别提有些思想性的抽象性的概念性的东西。在儿童诗歌中有些时候也会采用象征这样的写作方式,要想让小读者较好的理解哪又该怎么办呢?这就要多观察,观察是对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一种查看体验活动。观察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获取对外界事物认识的一种途径。它简单,直接,深刻。在观察中较好的指导,把握事物的属性,就能对一些有深度意义的诗有一个准确的理解。如观察蜜蜂是勤劳的,蝴蝶是优美的,苍蝇是丑恶肮脏的,菟丝子是贪婪的。拓展到其他的感官,认识下水沟的水是臭的,梨子李子橘子是甜的,草地是软软的,风是柔柔的。如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呀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邮票是传递的感情媒体,船票是离开一地到异地的凭证,坟墓是亡的代表。一步一步学生已经能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了,虽然还不是那么深刻。

(三)创设感兴趣的活动和激发想象

尝试着用画、想象、交流、游戏的方法,来加深对儿童诗的理解,这要比光读光听的效果更好些。在欣赏散文诗的探索过程中,注意教材的设计,设计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感兴趣的活动。在充分了解每个儿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把小学生放在主体位置精心设计活动,孩子们才能主动参与活动。例如:我在设计欣赏学生自创诗《清晨》活动时,活动的每个环节我都注意从怎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一点考虑。一开始,我就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来讲述清晨的一些景。紧接着,我就在不出现,不作任何暗示的情况下,让他们完整欣赏诗歌两遍,让幼儿充分地整体地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激发他们的欣赏兴趣。然后,借助自己的认识和想象,让他们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认识欣赏所得把诗歌中描画的景说出来,画出来。甚至有些诗歌还可以配乐编成舞蹈,让学生来跳一跳。等等这样的活动,达到了不给学生们任何负担,让学生在玩中学,实现了玩与学的统一。让孩子对欣赏儿童诗活动越来越感兴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儿童诗歌的创作

儿童诗是指结合儿童成长发育特点和心理特点,为适合儿童的阅读欣赏学习,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诗歌。儿童的心理和年龄决定了儿童诗有着自己的个性特点。儿童诗,措词简洁明白,语句精炼易懂,内容丰富多彩,写作方式灵活自由。因此,可以引导儿童仿编创作儿童诗 。(一)摘抄

摘抄可以积累语言,帮助打开诗的大门。我曾设计过这样的课外教学活动。活动课上,孩子们都带来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小诗。在摘抄诗句中,学生能够对儿童诗的段式,句式,写作方式让有更多的认识。我们要引导孩子们多欣赏童诗,熟读童诗,在日积月累中为写诗打好基础。

(二)儿童诗常用修辞方法练习

儿童诗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诗歌又不比一般性的作文那么通俗详细。要想儿童写出较好的充满童真童乐活泼有趣的作品,应该让他们学会使用前面提到的修辞方法。

例如写拟人句:下雨可以说哭泣;向日葵绕着太阳转可以说是追逐。写排比句:我想――我想一年四季是春天,我想成为天上的一片洁白的云,我想带着爸爸妈妈去游玩,我想为困难孩子伸出一双手等等。

(三)走近诗模仿、改编、写作

模仿的敏感程度和相应的吸收能力构成可塑性,儿童在这方面是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儿童模仿和吸收能力的惊人。《假如我有马良的一支神笔》孩子们最在理解原作品的基础上,要想提笔创作,可以尝试在句型上改词,还有用诗歌的原有结构继续发挥,或者向孩子提供一个想象线索,引导儿童自己完成诗歌的创编。儿童远远要比我们想到的要活跃,在诗歌的创作的原野上他们更能够自由驰骋自在飞翔。一旦打开孩子想象的闸门,孩子们天真的想象如浪涌动如云翻滚。

要想让孩子真正学会写诗,仅仅靠模仿还是远远不够的,儿童是阅读大自然的忠实读者,是能够与事物对话沟通的使者。生活的色彩斑斓多姿多彩是孩子们良好的创作园地。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特的想法,会创造出许多生动、鲜活的形象。教师如果及时引导发展儿童创作诗的才华,很有可能他们就是未来伟大的诗人。例如,观察秋天,带孩子们在校园里散步去田野看看。让孩子们发现秋景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你第一次新鲜的发现。当时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一景一物用优美字句组织成一首诗;也可以回到课堂或家里把自己的亲身体验跟想象的意象或创造的意象结合,描绘出比自己观察到的更美的意境。生活中处处是诗,一草一木一事一感,都可以表达。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教师要善于挖掘和激发。诗也是生活中的日记,成长的脚步,让我给孩子们一片广阔的天空,让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遨游。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是这个国度里萌发的一株崭新的绿植。在诗歌的欣赏和创作中国我们看到了他们的理想,他们的道德要求,他们对未来的展望。

1关于爱的儿童诗

爱是什么

爱是让花朵永久开放

爱是让蝴蝶自由飞舞

爱是让小鸟飞回鸟妈妈身边

爱是老师的教导

爱是父母把我带大

爱是父母的劳累

爱是我受伤时,同学们对我的关心、关爱

爱是我上姥姥家时,开公交车的叔叔或阿姨

爱是导游的带路和耐心的讲解

爱是公交车让坐的人

爱是指挥的交通警察

爱是主持人为我们主持不同的节目

爱是父母着急的泪水

爱是我生病时,父母的着急

爱是为了朋友,牺牲自己

爱是妈妈为了我,却忍着疼痛

爱是父母的劳动让我们幸福

爱是把快乐和别人分享

2有关爱孩子的诗句

1《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母别子》唐白居易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3《慈母爱》元杨维桢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4《墨萱图》元王冕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5《灵芝篇》魏晋曹植灵芝生王地朱草被洛滨荣华相晃耀光采晔若神古时有虞舜父母顽且嚚尽孝于田垄烝烝不违仁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娱亲慈母笞不痛歔欷涕沾巾丁兰少失母自伤早孤茕刻木当严亲朝夕致三牲暴子见陵悔犯罪以亡形丈人为泣血免戾全其名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岁月不安居呜呼我皇考生我既已晚弃我何其早蓼莪谁所兴念之令人老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袆抱乱曰圣皇君四海德教朝夕宣万国咸礼让百姓家肃虔庠序不失仪孝悌处中田户有曾闵子比屋皆仁贤髫齓无夭齿黄发尽其年陛下三万岁慈母亦复然。

3母亲爱孩子的诗句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黄景仁《别老母》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杜甫《石壕吏》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 李商隐《瑶池》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 王安石《十五》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 王冕《墨萱图·其一》

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 黄景仁《别老母》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 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蒋士铨《岁暮到家》

霜陨芦花泪湿衣 —— 舆恭《思母》

镇时贤相回人镜,报德慈亲点佛灯。 —— 李洞《感恩书事寄上集义司徒相公》

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 —— 王建《古从军》

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 李白《豫章行》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 蒋士铨《岁暮到家》

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 ——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提出西方白帝惊,嗷嗷鬼母秋郊哭。 —— 李贺《春坊正字剑子歌》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 蒋士铨《岁暮到家》

父母皆艰辛,尤以母为笃。 —— 徐熙《劝孝歌》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 王建《短歌行》

父怜母惜掴不得,却生痴笑令人嗟。 —— 卢仝《示添丁》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 王建《渡辽水》

儿身将欲生,母身如在狱。 —— 徐熙《劝孝歌》

袴襦砧动地,父母歌闤闠。 —— 贯休《上孙使君》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 诗经《小雅·蓼莪》

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 欧阳修《画地学书》

父母吞声哭,禽鸟亦为啼。 —— 孟郊《尧歌(一作舜歌,赏郑氏庄。》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王昭君《怨词》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 诗经《小雅·蓼莪》

无父何?无母何恃? —— 诗经《小雅·蓼莪》

明朝甑复空,母子相持哭。 ——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描写孩子活泼可爱的诗句

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涉及儿童的诗句:“童子佩觿”(《卫风·芄兰》)西晋诗人左思所作280字的《娇女诗》可说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较早的专门写儿童的诗篇之一此诗极力描绘诗人的两个女儿——大女“蕙芳”与小女“纨素”逗人喜爱的娇态,给读者以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之感

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无论是涉及儿童的诗句,还是专门吟咏儿童的诗篇,大都写得富有诗意,颇具童趣涉及儿童的诗句,出色的有:

宋·叶绍翁的“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以儿童挑灯篱边捉蟋蟀的无忧无虑反衬诗人客居在外的愁思;

宋·雷震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用牧童短笛的袅袅余音渲染村居生活的意趣和山村迷人的暮景;

清·高鼎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拿放纸鸢上蓝天的活泼儿童来衬托春光的明媚这些涉及儿童的诗句,在全诗中主要起衬托作用,诗中的儿童尚不能算是主角

南宋·杨万里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的行动更为具体,反映儿童的心理也更为传神,儿童在诗中已成为主角这里,诗人借儿童扑蝶、蝶戏儿童的描写,使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可谓妙趣横生,妙不可言

唐·施肩吾的《幼女词》:“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寥寥数语,便使一个弄巧成拙、天真烂漫的幼女形象活现于读者的面前明·毛铉的《幼女词》:“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写幼女学小姑成婚时拜堂,既知“着新衣”,又知“羞见人”,并懂得以“双手结裙带”来掩饰自己的羞态,就使一个情窦初开而稚气未脱的幼女形象栩栩如生这两首诗都是以儿童的稚态见其童心唐·崔道融的《牧竖》:“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

唐·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农村男孩学钓鱼,突出“专心”二字,他怕“鱼惊”,专注于钓,其“侧坐”、以草隐身的形态显得天真、机灵,而“路人借问”、他“遥招手”而不应答的细节则使此儿童应急的情态更为逼真如画,个性也更为鲜明这首诗可谓以儿童的智态见其专心

5关于热爱儿童的古诗句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风鸢图诗(其一) 徐渭 柳条搓线絮搓棉, 搓够千寻放纸鸢。 消得春风多少力, 带将儿辈上青天。

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⑴骑黄牛, 歌声振⑵林樾⑶。 意欲⑷捕⑸鸣⑹蝉, 忽然闭口立。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花影》宋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初夏睡起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田家》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相同之处:都写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稚子弄冰》《村晚》这三首古诗描写的都是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之处: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的是繁忙的劳动场面引出儿童学种瓜的可爱场景。

《稚子弄冰》从稚子的心理出发,重点描写“脱冰作戏”。

《村晚》先写乡村晚景,再写牧童,构成了乡村晚景图。

云阿!

是个会变魔术的小淘气,

把它的身影,

随意的变幻,

让我仰视它的眼睛,

看得发花发迷。

云阿!喜欢变成小鸟,

在晴朗的蓝天,

悠悠的歇息。

云阿!喜欢变成小鱼,

在清澈的水底,

悠然的闲逛。

云阿!喜欢变成小狗,

在青青的草地,

快乐的打滚、嬉戏。

云阿!

喜欢变来变去,

变成汽车、飞机,

只要它愿意,

它就可以变成任何东西。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注释

 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欲:想要。

 捕:捉。

 鸣:叫。

 立:站立。

  创作背景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2812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