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新婚别杜甫主旨是什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主旨
人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
原文
《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译文
菟丝把低矮的蓬和麻缠绕,它的蔓儿怎么能爬得远!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我和你做了结发夫妻,连床席也没能睡暖;昨天晚上草草成亲,今天早晨便告别,这婚期岂不是太短,太短!你到河阳去作战,离家虽然不远,可已经是边防前线;我的名分还没有确定,叫人怎么好去把公婆拜见?
我做女儿的时光,不论黑夜还是白天,爹妈从不让我抛头露面;一旦嫁了人,即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你今天就要上战场,我只得把痛苦埋藏在心间;多想跟你一块儿去呀,只怕是形势紧急,军情多变。你不用为新婚离别难过啊,要在战争中为国家多多出力;我不能随你去,妇女跟着军队,恐怕会影响士气。唉!我本是穷人家女儿,好不容易才制办了这套丝绸的嫁衣;可从现在起我就把它脱掉,再当面洗掉脂粉,一心一意等着你!你看,天上的鸟儿都自由自在地飞翔,不论大的小的,全是成对成双;可人世间不如意的事儿本来就多啊,但愿你和我两地同心,永不相忘!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诗文鉴赏 杜甫《新婚别》赏析陈才智新婚别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题解
这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别”之一,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中描写了一对新婚夫妻的离别,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形象。头天结婚,第二天新郎就去当兵,这完全违背当时新婚者不服兵役的常理和习俗。一想到丈夫就要到九死一生的战场上去,新娘悲痛得心如刀割。但她同样认识到,丈夫的生死,爱情的存亡,与国家民族命运,是不可分割地连结在一起的,要实现幸福的爱情理想,必须作出牺牲。于是,她强抑悲怨痛楚,在离情别绪中,平静而深情地鼓励丈夫,同时炽热坚定地表达至死不渝的爱情誓言。这首诗写出了当时人民面对战争的态度和复杂的心理,以及他们对正常人生和亲情的留恋,他们为国家承担责任的勇气。
句解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兔丝附在又短又矮的蓬麻身上,它的蔓儿自然不会很长。把女儿嫁给出征打仗的人,还不如把她扔在路旁!“兔丝”,一种蔓生植物,多缠附在别的植物上生长,古人用以比喻女子之依附男子。这里是新娘用以自比。“蓬麻”,两种低矮植物,用以比征夫。
开篇以“兔丝附蓬麻”这一自然现象,比喻婚后女子依附丈夫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比中有兴,贴切巧妙,恰到好处,不仅准确地把握了结婚仅一天的新嫁娘的特定身份、语气口吻、感情色彩及心理动态,也符合诗歌进程的需要。比兴意义并不局限于表示夫妇的依存关系,而是更形象深刻地表达了新娘对新郎那种依依不舍、缠绵悱恻的情意,这样婉转入笔,比开门见山效果更佳,而且从新妇的角度叙述,不宜直截了当。丈夫应征入伍,吉凶难卜;自己依托无着,生活前景难料。一想到此,她又怎能不痛断肝肠,无奈悲伤?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自从结发作了你的妻子,到现在还没坐暖你的床。昨晚成婚,今晨你就告别,这岂不是过于匆忙?这里语气由重加急,以通俗而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描画出一位爱怨交织、感情细腻的新嫁娘形象。“结发”,古时婚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因以指成婚。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你此行虽说不甚遥远,但奔赴河阳也是去守卫边防。我的身分尚未明确,叫我如何去拜见公公和婆婆?前两句的弦外之音是,守边守到了河阳,边境竟在自己的家门口。昔日强大的唐帝国穷兵黩武去开边,现在战火都打到王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这是何等辛辣的讽刺!后两句是感怨嫁与征夫为妻的痛苦。新婚竟成生离死别,本是痛不欲生,但一想到自己还是刚过门的新娘子,所以态度不免矜持,语带羞涩,备极吞吐,这是完全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和精神面貌的。“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当时为郭子仪的驻防地。“姑嫜”,即公公和婆婆,丈夫的父母。古代儿媳妇称婆婆为姑,称公公为章,“章”即“嫜”。古时礼制,女子出嫁三天,要告庙上坟,才算成婚,人妻的身分才确定。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回想父母抚养我的时候,日夜都叫我深居闺房。女儿一旦嫁了出去,无论丈夫是鸡是狗也得把他跟上。这几句娓娓道来,字字凄惋,所谓发乎情也;细细追忆,深深感人,终能止乎礼义。后两句所采用的俗语,增加了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藏”,意谓不轻易见人。“归”,指女子出嫁。“将”,跟随。“鸡狗亦得将”,就是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你如今前往九死一生的战场,怎不让人痛断心肠!我本来决心要随你前去,又怕落个事与愿违的下场。这一席话语,如泣如诉,慷慨悲凉,哀婉真挚,充分表现了这位新婚女子为公忘私,识大体,送郎参军,奔赴国难的爱国情操。元代刘埙《隐居通议》说,以下八句“沈郁顿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言也”。“苍黄”,本指青色和**。《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后因以“苍黄”比喻极大的变化或事与愿违。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请你不要以新婚为念,努力去当兵打仗。有女人在军队中,士气怕要受到影响。前两句是新婚妻子对丈夫的劝慰词,一变哀怨沉痛的诉说为积极的鼓励,为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杀敌,她表示了自己深明大义、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这是人民的呼声,时代的呼声,是诗人通过新娘之口发出的爱国号召。后两句是说,她怕触犯军队的忌讳,不能跟随前去。这一典故出自《汉书·李陵传》,李陵与单于作战,李陵说:“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陵搜得,皆剑斩之。”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可叹自己是贫家女儿,积攒许久才得到这身嫁衣裳。这漂亮的衣裳今后不能再穿,当着你的面儿洗掉红妆。由劝夫转为自劝,由慰夫转为自誓,庄重沉郁的语气,也随之转为婉曲缠绵,欲断又续,语气抑扬有致。“襦”,短衣。年轻的姑娘,又是新娘,而且还是贫苦人家的女儿,哪能不想穿漂亮的衣裳,然而积攒许久、好不容易才制成的漂亮的衣裳,却偏偏穿不上身,岂不可悲可叹?这可悲可叹却无一语直言,全是通过写实的叙述来体现,诗人真是揣摩入微,写得真是深刻而又逼真。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仰望天空飞着的百鸟,无论大小都成双飞翔。人间之事却多不如意,但愿我们的情意能地久天长。篇终仍比兴兼用,与开篇相照应。至此,将国事、家事、个人事绾成一个丝丝相扣的同心结。“永相望”三字,扣题目中的“别”字。“错迕”,杂错交迕,即不如意。
评解
《新婚别》的叙事抒情主人公是新娘,其倾诉对象为新郎。诗歌所述内容,主要是这对新婚夫妇暮婚晨别时的复杂情愫。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此诗以比体起,比体结,语出新人口,情绪纷,而语言涩。”情感与心理的发展主线上,只有悲与壮的起伏,所以,诗人的语言运用注重清淳、自然、朴实、雅正,集中体现了儒家温柔教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诗教要求。
这一首感人至深的千古佳作,其最大的闪光点就是对新娘这一叙事抒情主人公的塑造。一方面,在新娘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具体刻画上,既鲜明地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同时也运用了大胆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未必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也不可能听到新娘子对新郎说的私房话,况且洞房之夜,即是生离死别之夜,如此巧合,本是现实生活中可能有而不一定有的事。但诗中的这一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有发展,人物的语言生动而逼真,丝毫不感到勉强和抽象。她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从军,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显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
诗中一连用了七个“君”字:“君妻”、“君床”,见出聚之暂;“君行”、“君往”,见出别之速;“随君”,见出情之切;“对君”,见出意之伤;“与君永望”,见出志之贞且坚。如此频频呼君,出语沉痛,动人心魄,几乎一声一泪,充满生死离别之感。
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多次换韵,《新婚别》则一韵到底,这大概与它所采用的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倾听。
原载:《杜甫诗精品赏读》,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新婚别 新婚别
作者:杜甫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1。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2。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3。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4?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5。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6。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7。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8。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9。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10。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11。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12。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13。
1菟丝:即菟丝子,一种蔓生的草,依附在其他植物枝干上生长。蓬和麻的枝干都很短,所以菟丝子附在上面的引蔓自然长不了。比喻女子嫁给征夫,相处难久。
2无乃:岂不是。
3河阳:今河南孟县,当时唐军与叛军在此对峙。
4身:身份,指在新家中的名份地位。唐代习俗,嫁后三日,始上坟告庙,才算成婚。今仅宿一夜,婚礼尚未完成,故身份不明。姑嫜:婆婆、公公。
5藏:躲藏,不随便见外人。
6归:古代女子出嫁称"归"。将:带领,相随。这两句即俗语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7迫:煎熬、压抑。中肠:内心。
8苍黄:犹仓皇。意思是多所不便,更麻烦。
9事戎行:从军打仗。
10久致:许久才制成。襦:短袄,裳:下衣。
11不复施:不再穿。洗红妆:洗去脂粉,不再打扮。
12双翔:双双对对一起飞翔。此句写出了女子的寂寞和对那些能够成双成对的鸟儿的羡慕。
13错迕:差错,不如意。永相望:永远盼望重聚。表示对丈夫的爱情始终不渝。
这首诗写一对新婚夫妇,在结婚的次日清晨,新郎就要赴前线。诗写得回肠荡气,全诗除开始两句"特用比兴发端"(《杜诗说》)外,全是新妇赠别劝勉的独白之词,这与"三吏"的对话体有别。通过大段悲怨而又沉痛的自诉,塑造了一个承受着苦难命运、又懂得以国事为重的善良坚毅的青年妇女形象,深刻揭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巨大不幸。
杜甫“三别”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这首诗大致可分为三段,也可以说是三层,但是这三层并不是平列的,而是一层比一层深,一层比一层高,而且每一层当中又都有曲折。这是因为人物的心情本来就是很复杂的。第一段,从“兔丝附蓬麻”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她是刚过门的新嫁娘,过去和丈夫没见过面,没讲过话。所以语气显得有些羞涩,有些吞吞吐吐。这明显地表现在开头这两句:“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新嫁娘这番话不是单刀直入,而是用比喻来引起的。这很符合她的特定身份和她这时的心理状态。“兔丝”是一种蔓生的草,常寄生在别的植物身上。“蓬”和“麻”也都是小植物,所以,寄生在蓬麻上的兔丝,它的蔓儿也就不能延长。在封建社会里,女子得依靠丈夫才能生活,可是现在她嫁的是一个“征夫”,很难指望白头偕老,用“兔丝附蓬麻”的比喻非常贴切。“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这是一种加重的说法,为什么这位新娘子会伤心到这步田地呢?“结发为君妻”以下的八句,正是申明这个问题。“结发”二字,不要轻易读过,它说明这个新娘子对丈夫的好歹看得很重,因为这关系到她今后一生的命运。然而,谁知道这洞房花烛之夜,却就是生离死别之时呢!头一天晚上刚结婚,第二天一早就得走,连你的床席都没有睡暖,这哪里象个结发夫妻呢?“无乃太匆忙”的“无乃”,是反问对方的口气,意即“岂不是”。如果是为了别的什么事,匆忙相别,也还罢了,因为将来还可以团圆,偏偏你又是到河阳去作战,将来的事且不说,眼面前,我这媳妇的身份都没有明确,怎么去拜见公婆、侍候公婆呢?古代婚礼,新嫁娘过门三天以后,要先告家庙、上祖坟,然后拜见公婆,正名定分,才算成婚。“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两句,点明了造成新婚别的根由是战争;同时说明了当时进行的战争是一次“守边”战争。从诗的结构上看,这两句为下文“君今往死地”和“努力事戎行”张本。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广大地区沦陷,边防不得不往内地一再迁移,而现在,边境是在洛阳附近的河阳,守边居然守到自己家门口来了,这岂不可叹?所以,我们还要把这两句看作是对统治阶级昏庸误国的讥讽,诗人在这里用的是一种“婉而多讽”的写法。
第二段,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新娘子把话题由自身进一步落到丈夫身上了。她关心丈夫的死活,并且表示了对丈夫的忠贞,要和他一同去作战。“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当年父母对自己非常疼爱,把自己当作宝贝儿似的。然而女大当嫁,父母也不能藏我一辈子,还是不能不把我嫁人,而且嫁谁就得跟谁。“鸡狗亦得将”,“将”字当“跟随”讲,就是俗话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可是现在,“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你却要到那九死一生的战场去,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还跟谁呢?想到这些,怎能不叫人沉痛得柔肠寸断?紧接着,新娘子表示:“我本来决心要随你前去,死也死在一起,省得牵肠挂肚。但又怕这样一来,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要把事情弄得糟糕,更复杂。军队里是不允许有年轻妇女的,你带着妻子去从军,也有许多不方便,我又是一个刚出门的闺女,没见过世面,更不用说是打仗了。真是叫人左右为难。这段话,刻画了新娘子那种心痛如割、心乱如麻的矛盾心理,非常曲折、深刻。
诗的第三段,是从“勿为新婚念”到“与君永相望”。在这里,女主人公经过一番痛苦的倾诉和内心剧烈的斗争以后,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中、从对丈夫的关切中,跳了出来,站在更高的角度,把眼光放得更远了。“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她一变哀怨沉痛的诉说而为积极的鼓励,话也说得痛快,不象开始时候那样吞吞吐吐的了,她决定不随同丈夫前去,并且,为了使丈夫一心一意英勇杀敌,她表示了自己生死不渝的坚贞爱情。这爱情,是通过一些看来好象不重要,其实却大有作用的细节,或者说具体行动表达出来的。这就是“自嗟贫家女”这四句所描写的。新娘说,费了许久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备办得一套美丽的衣裳,现在不再穿了。并且,当着你的面,我这就把脸上的脂粉洗掉。你走了以后,我更没心情梳妆打扮了。这固然是她对丈夫坚贞专一的爱情的表白,但是更可贵的,是她的目的在于鼓励丈夫,好叫他放心地、并且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去杀敌。她对丈夫的鼓励是明智的。因为只有把幸福的理想寄托在丈夫的努力杀敌、凯旋归来上面,才有实现的可能。应该说,她是识大体,明大义的。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四句是全诗的总结。其中有哀怨,有伤感,但是已经不象最初那样强烈、显著,主要意思还是在鼓励丈夫,所以才说出“人事多错迕”,好象有点人不如鸟,但立即又振作起来,说出了“与君永相望”这样含情无限的话,用生死不渝的爱情来坚定丈夫的斗志。
《新婚别》是一首高度思想性和完美艺术性结合的作品。诗人运用了大胆的浪漫的艺术虚构,实际上杜甫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不可能去偷听新娘子对新郎官说的私房话。在新娘子的身上倾注了作者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另一方面,在人物塑造上,《新婚别》又具有现实主义的精雕细琢的特点,诗中主人公形象有血有肉,通过曲折剧烈的痛苦的内心斗争,最后毅然勉励丈夫“努力事戎行”,表现战争环境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丝毫不感到勉强和抽象,而觉得非常自然,符合事件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并且深受感染。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也是《新婚别》的一大艺术特点。诗人化身为新娘子,用新娘子的口吻说话,非常生动、逼真。诗里采用了不少俗语,这也有助于语言的个性化,因为他描写的本来就是一个“贫家女”。
此外,在押韵上,《新婚别》和《石壕吏》有所不同。《石壕吏》换了好几个韵脚,《新婚别》却是一韵到底,《垂老别》和《无家别》也是这样。这大概和诗歌用人物独白的方式有关,一韵到底,一气呵成,更有利于主人公的诉说,也更便于读者的倾听
历史评价:《唐诗品汇》引刘云:"曲折详至,缕缕凡七转,微显条达"。《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吴山民曰:"含几许凄恻,又极温厚。"
一、概述李杜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二、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的形成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任务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杜甫“没饭不忘君”,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三、李白和杜甫诗歌的创作方法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卓越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即所谓的“盛唐时期”,这是唐帝国空前强盛而又潜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时代特点,结合经历和思想性格,他的诗篇呈现出与杜甫迥然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而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的时代,是唐代由盛转衰的的剧变时期,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造成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把诗人也卷入了社会的底层,也使用笔描绘出那个苦难时代的生活画卷,逐步攀上现实主义高峰其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要体现在诗人的叙事诗上
首先,李白的诗歌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他的诗篇中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就是写历史人物,如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等,也往往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化身,这种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使诗增添了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让读者感到热情亲切而杜甫常寓主观于客观杜甫的诗歌,善于把主观的思想内容融于客观的事实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这是杜诗的最大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如《丽人行》,作者从头到尾都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的感情和倾向从场面,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其次,李白的诗句具有大胆的夸张“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等诗句,早已成为文学描写中夸张的典型而他的喝酒,也是“会须一饮三百杯”,“愁来饮酒二千石”他的登高,也竟然达到“连峰去天不盈尺”“举手可近月”的地步这些“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夸张诗句,在李白那些气势雄壮,豪放不羁的诗篇里,比比皆是,琳琅满目,使人惊叹不已杜甫则注重细节描写杜甫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人物本身特质和精神面貌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如《兵车行》中的“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这一细节,不仅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也揭露了封建统治的残酷压迫,深寓着作者的同情和愤慨又如《石壕吏》用“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这一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生动传神,源于作者对客观现实生活的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第三,李白的大胆夸张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因此,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想象总是那样出人意表,又是那样的天真纯洁,深深拨动读者的心弦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一些写“月”诗他喜欢明月,就想象明月可以问讯,追攀和摘揽如《把酒问月》中写到:“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又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说:“俱怀逸兴思飞,欲上青云揽明月”他又常把明月引为知己,想象明月可以伴他饮酒,送他远行,解他孤独,寓他乡情,甚至当月色不足时,也能赊些来现实的世界对李白来说,往往显得狭小,憋闷,阴暗,因此他时常展开幻想的翅膀飞向天空仙境去寻求光明和自由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人运用幻想手法,奇妙的神仙世界,有力地反衬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反映出李白对自由,解放的渴望与追求而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加工,塑造出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逾墙而逃的老翁,应急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幕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等,组成了一组人物形象画廊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而又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是杜甫诗歌的杰出贡献
最后,李白的诗富有奇特的比喻“轻面把朋友,对面九疑峰”,用山峰来比喻朋友间的猜疑,形象新奇而壮伟“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用黄河可塞的惊心比喻,来反衬阵亡士卒的的妻子那种绝望的悲哀,也真够惊心动魄的了他所写的瀑布、黄河、秋月、山峰皆雄奇壮伟、壮丽、灵活杜甫的诗句却具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他为了把人物写得生动,就以人物的语言来刻画心理,以塑造形象《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独白写出,将她送别丈夫时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强和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示无遗,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他的《无家别》,《垂老别》也都用独白写成,《新安吏》、《潼关吏》均采用对话方式这些人物的话语,通俗朴素,符合人物性格、身份、年龄,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当然,在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中,也包含现实主义的成分最能体现李白这一特点的是他的游仙诗、写景诗如《古风》(其十九),前部分写华山仙境,后部分的“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写的是血流中原的惨痛现实诗人把美丽的华山仙境与流血的中原大地结合起来,反映了诗人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矛盾,表现了诗人厌恶黑暗,追求自由的精神和关心国家民族的真挚感情《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等诗体现了这种艺术特色杜甫的诗以真实反映现实见长,但他的不少作品也透露出理想主义光芒如《望岳》中的“会将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年青时的自信与豪情《饮中八仙歌》中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浪漫主义笔调写富有浪漫色彩的人物,呼之欲出,光彩照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突出地显示了诗人的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
四、李白和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比较
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李白一方面接受了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一方面又接受了道家的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的一切的思想他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在诗歌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许多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给人以飘飘欲仙的感觉他在诗歌中用尽夸张渲染烘托拟人等手法,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都体现了诗仙的独特气质和风格
杜甫开放性的总结发扬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善于选择并概括具有典型意义的社会现象,善于选择和塑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并且寄寓自己的爱憎,使这些形象真实可感,栩栩如生,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他的诗歌多用来反映民间疾苦和国家大事表现手法上,杜甫学习民歌运动中的对话和口语,大大提高了诗的表现力,使诗歌更接近生活更接近人民群众他的乐府叙事诗,深刻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面貌,成为那个时期社会矛盾和斗争的真实写照,深刻表现了他终生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而杜甫的诗则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李白少年好学,喜欢文学“一生好人名山游”,青年时即离家漫游祖国的大江南北后被唐玄宗召为文学侍从,但当时政治日渐腐败,不满两年,便因得罪权贵,愤然离去,继续漫游各地这一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迭出安史之乱后,李白遭遇不幸,最后在贫困和漂泊中病逝他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传奇色彩,如李白的豪饮、剑术和球技,可谓德才兼备、文武两长李白,身为一唐代的诗界巨人,被后世推崇为诗仙,已经可见他的才华横溢所写的诗篇也充分的表达了他的豪迈性格
杜甫的诗风格迥异,杜甫的创作没有李白那么奔放,相反杜甫的诗很大的程度上是按照前人的经验,严格遵照各种格式来表达自己很少有象李白那样一挥而就的神来之笔杜甫对于作诗是一种严谨的态度,这也是因为他终生潦倒,颠沛流离经常为生计而奔波于权贵府邸,靠着自己做的诗词歌赋来换取一些钱财,我理解为只有结构严谨才能博取赏识的缘故杜甫的处境是非常可悲的,空有一身抱负却报国无门
五、李白和杜甫诗歌的文学艺术特色比较
李白与杜甫所代表是二种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形式,李白的诗歌运用奇特的夸张和想象,往往所表达是一种超脱自然的盛世情怀,而杜甫运用写实的手法,在意的是对于客体的一种真实的再现他们一个是浪漫派诗人的杰出代表,另外的一个是现实主义的巅峰诗人他们的风格导致了文章的基调的不同,读李白的诗,会被其豪迈的积极的心态而拍案叫绝,读杜甫的诗,忧国忧民的沉郁顿挫的感情所感动所以对于分析他们之间的艺术特色,必须从诗歌的本身还有情感出发
从李杜的感情基调上比较:
李白所体现的是一种奔放豪迈的美,所以他所折射出来的感情往往是一种壮大明朗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宛如黄河之水奔腾而下的气势磅礴,想象瞬息万变,驰骋于天地之间,穿梭古往今来,来去无踪“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人豪迈的情怀使得他的诗歌的表达瑰丽无比,奇特俊逸杜甫的诗歌往往所表达的是一种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思想,读杜甫的诗感觉他的每一个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抑郁之情,这样的一种感情基调蕴含着忧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博大深远,情感波涛起伏,反复咏叹,百转千回,“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作者思接千载,首先从洞庭湖的博大气象发笔,骤然百感交集,世事飘荡,亲朋分离,不禁感然伤喟,最后的一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足见作者沉郁之情感,每览此文,喟然伤心干
在创作题材上比较:
李杜的诗歌在艺术特色上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所用的创作方法也有很的不同李白的诗歌多有精神世界的描写,在游山涉水中,往往寄托了诗仙的旷世情怀,或积极入世,或蔑视权贵,或纵情山水,但是李白的诗歌中我们会发现他笔下的客观世界总是留下诗仙的浪漫主义情调,具有强烈的主观主义的色彩写愁“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的愁不是停留在伤秋悲春之中,而更多的是作者的积极的态度上的基础上的一种豪迈之愁,愁中更有豪气十足
而与李白截然相反的杜甫创作题材上,杜甫更在意的是一种虚的表达,杜甫会把深刻的情感隐藏在客观事物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通过对于事物的真实的刻画,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去写作,展现的是无尽之情,蕴含于有限之景中,杜甫在《丽人行》中写杨氏兄妹的奢华并没有直接斥责其荒*无度,而是对于他们的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的描述进行鞭挞,作者的憎恶之情显露无疑
从诗歌的体裁和创作的理念上比较: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乐府诗,不爱严整的律诗从他的代表作上看,大多是以这样的三种诗歌的样式出现,《古风》59首,是他的五古代表作,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李白还擅长写绝句,他脍炙人口的诗篇有《静夜思》《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历代评七言绝句的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为擅长乐府诗方面,李白运用旧乐府诗题,语言不事雕琢,浑然天成,正如他所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使之更为精炼,优美,含义深长
而杜甫的诗歌各体兼工,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另外的一方面杜甫突破了乐府旧题的束缚,创造了不少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例如“三吏”“三别”杜甫的律诗的代表作有《月夜》《春望》《望岳》《秋兴》八首,《登高》《登岳阳楼》诗文无不以沉郁稳健建昌,凝重精美著称,杜甫善于用充沛的感情驾驭精炼奇绝的文字,同时,与李白的浑然天成,不讲究炼字相比,杜甫始终坚持“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其诗歌讲究的是遣词造句,语句常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诗歌精炼严整非常人之能所能及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