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奥莱里《白玫瑰》爱情诗鉴赏
〔美国〕 奥莱里
红玫瑰吐露欲望,
白玫瑰低语恋情,
啊,白玫瑰是鸽子,
红玫瑰是猎鹰。
但我送你乳白的玫瑰花苞,,
花瓣的尖端微泛着晕红,
因为最纯洁最甜美的恋爱,
会有欲望的亲吻印唇中。
(西虹 译)
仅看题目,你会以为诗人捧来的是一朵“白玫瑰”;读完全诗才发现,原来诗人奉献给读者的,是一只五彩缤纷的玫瑰花环,里面编织着各种颜色的玫瑰花:乳白色的,鲜红色的,乳白色镶着胭脂花边的……当然,里面还编织着诗人美丽的感情和睿智的哲思。
盛开的红玫瑰,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它是生命的象征。它那充满活力的、骚动不安的、炽热强烈的色彩与风格,和人类情欲的某些特点——原始的,野性的,不可禁抑的等等,确实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而白玫瑰的开放,有如夜空中飘升起新月,它那宁静温馨、柔丽典雅的风韵,引人遐思,诱人神往,很容易令人联想起人间美好纯洁的爱情。所以诗人说:“红玫瑰吐露欲望,白玫瑰低语恋情”。这里,诗人运用多种手法——既有象征也有对比和拟人——把“情”与“欲”的不同特点渲染得十分鲜明。紧接着,诗人又以“鸽子”和“猎鹰”作比,进一步突现了二者的区别:“白玫瑰是鸽子,红玫瑰是猎鹰”。这里和前面,同是对比,手法上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前面借助植物的色彩,这里借助动物的动态——一提到鸽子,人们除了想到它的温良、驯顺等特点外,更容易想到它徐缓的飞旋和悠闲的漫步;一提到“猎鹰”人们除了想到它的桀傲凶猛等特点外,更容易想到它的凌空搏击和迅猛扑食。这是一种以“静”引“动”的写法,未写其“动”而让人们根据习惯的思维定势联想其“动”,这就收到了“化美为媚”的艺术效果。
在这一节诗里,诗人感情倾向的窗扉是紧掩着的,他虽然处处把“情”和“欲”当作对立物来描写,却没有区分它们的高下优劣,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褒贬之意。
第二节诗,明确地表现出诗人对于美满爱情的追求:“但我送你乳白的玫瑰花苞,花瓣的尖端微泛着晕红”。“玫瑰花苞”预示着爱情的美好前景;“微泛着晕红”点明了“欲”的地位:和“情”相比,它是次要的,它只是附丽于爱情。这里已经明显地表露出诗人对于“情”的偏重。显然诗人追求的是一种以情为主,情欲结合的爱情。诗的最后两句是议论,但议论的方式是充分“诗”化的,既生动形象,又满蕴感情:“因为最纯洁最甜美的恋爱,会有欲望的亲吻印唇中”。这里,既是对最纯洁最甜美的恋爱的赞美,也是对情人间的“亲吻印唇中”的肯定;既是对禁欲主义的批判,也是对所谓纯精神恋爱的否定;这是一种顺乎常情、合乎人性的爱情观。
在一首哲理小诗中,既有纷繁鲜明的意象,又有晓畅形象的说理,二者完美结合创造出典丽隽永的风韵,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巴西〕阿尔维斯《希伯来女郎》爱情诗鉴赏
〔巴西〕 阿尔维斯
一个遍布暗礁的海洋上的希望之鸽!
东方河谷上灿烂盛开的百合鲜花!
给漫游的牧人引路的薄暮的星星!
一枝发出阵阵芳香的桃金娘! ……
你啊,美丽的以色列姑娘……
你啊,美人,迷人的希伯来女郎……
不幸的犹太国的一朵苍白的玫瑰花
但上天并没有给你身上惠滴甘露!
含羞的黄昏在蓝色的海波上映出忧伤的颜容,
这时候你为什么脸上也苍白起来
是不是你在怀念着那些无边的田野,
怀念着约旦河上倚斜的橄榄树
夕阳西下的时候,你是否在梦想着
广阔的东方的那片神圣的土地
还有茫茫大沙漠上的骆驼队
还有在棕榈树下乘凉的朝圣香客! ……
是的,我恨不得像雅各一样,
在拉结 过的泉水旁边,
在一片如菌芳草织成的地毯上,
替你当奴隶放牧幸福的牛羊……
然后再偷偷从柳树丛里瞧着你,
瞧着你,巴比伦河上的鲜花啊,
你像苏撒拿那样在寒气中颤抖,
在润滑的河水中兰香四溢地洗浴。
来吧! ……我愿同你一起跑到荒芜的沙漠,
逃开扫罗怒气冲冲要下的毒手,
我愿做大卫——只要你是米甲
我愿弹起先知的竖琴唱出歌声……
你看见了吗 ……泪水从我的心胸滴出,
好像来自荒野的汲沦的泉流! ……
像那个朝不保夕的长者一样,
我曾努力战斗,但终于战败了。
我是一朵斜靠着岸边的荷花,
你来做灿烂明亮的东方甘露吧!
唉! 给迷途的旅客指点道路吧,
给漫游的牧人引路的薄暮的星星! ……
(亦谮 译)
这首诗写于诗人的家乡,是诗人在南美洲讲述的与希伯来女郎的爱情故事。美丽的希伯来女郎失去了家园,她的脸苍白了。她梦想看自己的家园,思念家乡的亲人。一位青年热烈地爱上了希伯来女郎,他为了美丽的女郎同一切束缚的力量斗争,但终于失败了。青年仍在苦苦期待着希伯来女郎同他一起去寻求幸福。
阿尔维斯做为巴西的浪漫主义诗人,曾以他奔发的、富于感染力的诗句为奴隶歌唱,并获得了“奴隶的歌手”的称号。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反抗束缚争取爱情的勃发的精神。
诗人在开端以四个感叹号抛出四个意象来赞美希伯来女郎:“遍布暗礁的海洋上的希望之鸽”、“灿烂盛开的百合鲜花”、“引路的薄暮的星星”、“芬香的桃金娘”。真挚、深沉、炽热的情感溢于言表。但这样纯洁、鲜艳、温柔、苍芳的形象,上帝并未给她“身上惠滴甘露”,失去家园的苦楚使她凋成“一朵苍白的玫瑰花”,这两类差异极大的意象首先为读者提供了本诗审美情感的始点:炽热爱情中苍白的忧伤。
以下两节,诗人运用了一组蒙太奇镜头,表达希伯来女郎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含羞的黄昏在蓝色的海波上映出忧伤的颜容”,这是镜头的背景,然后镜头慢慢推进:一副苍白的面容,凄凄楚楚,遥念家园;紧接着画面转换,几组镜头依次迭出:无边的田野,河边倚斜的橄榄树,广阔神圣的土地,茫茫沙漠上的骆驼队,棕榈树下乘凉的朝圣香客。家乡的一切,多么温馨迷人,失去它是怎样的不幸。“我”要以自己的爱情的力量,解除爱人的痛苦,他要为她去战斗,这便使诗的审美情感提高到新的意义上:为爱情敢于反抗、斗争。
于是诗人运用《圣经》中的典故,来倾述自己的爱情和斗争的决心。像雅各一样,在泉水边如菌芳草织成的地毯上,替你当奴隶放牧幸福的牛羊,瞧着你如美女苏撒拿般的美丽,为了这美丽不再苍白,我要与一切束缚去斗争。诗人高吟到:“来吧,我愿同你一起跑到荒芜的沙漠,逃开扫罗怒气冲冲要下的毒手”,像大卫一样去果敢地保护自己的爱情。大卫是《圣经》中的以色列王,扫罗王曾把女儿米甲嫁给他,但又妒忌他,想杀害他,米甲私放了大卫。大卫与扫罗作战胜利并娶米甲为妻。诗人以这个典故含蓄而又深沉地表达了自己为爱情而斗争的炽热情怀。
然而,爱情的炽热并未能融化希伯来女郎痛苦的心,接下来一节,诗人以跳跃的方式造成一个戏剧性转折:斗争失败了,“我”并未获得希伯来女郎的爱情。这里诗人继续运用了典故,尽管我像大卫那样战斗了,但泪水仍如“汲沦的泉流,”(汲沦河是《圣经》中的河名),于是诗人不得不叹到:“我曾努力战斗,但终于失败了”。
失败了,是否就意味着爱情的悲剧性结局呢不,爱的伟大就在于它的不可熄止,为了爱情,诗人并未悲观,以“荷花、晨露”、“星星”几个清新的意象,展示着希望,祈盼着幸福。因为诗人真挚地、炽热地爱恋着美丽的希伯来女郎。所以,诗的最末一节把全诗的审美情感定在“为爱而乐观等待”这一意义上,可谓余韵悠长。
这首诗的女主人公虽是一位失去家园的充满不幸的女郎,但诗人对他炽热的爱,为爱而不息斗争的精神,并未使全诗呈现伤感的情调。相反,诗人深刻地揭示了爱的真谛:为了爱情敢于斗争,为了爱而乐观等待。
本诗中大量描绘希伯来的景物,引用《圣经》中的典故,使全诗色彩、氛围和谐统一,更具东方迷人的魅力。
〔英国〕布莱克《病玫瑰》爱情诗鉴赏
〔英国〕 布莱克
玫瑰呀,你病了!
在风暴呼号中,
乘着黑夜飞来了
看不见的蛀虫。
找到了你的床,
钻进红的欢乐中,
他秘密的黑的爱,
毁了你的生命。
(飞白 译)
威廉·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版画家。自幼跟一位雕版画家当学徒,后来以刻制版画为生。他少年时代开始写诗,因无人出版,只好自己刻在铜版上出版。他一生的主要作品有《天真之歌》等五本诗集,他的诗以清新的歌谣体和奔放的无韵体抒写理想和生活,有热情、重想象,开浪漫主义诗歌的先声,成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布莱克是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来表达自己对人和大自然的感情。《病玫瑰》这首诗是写给他妻子的。她很爱诗人,但喜欢嫉妒,怀疑丈夫有外遇,布莱克因此写了这首诗来规劝她。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深沉的爱,他像兄长劝说小妹,又像医生劝说病人那样,婉转含蓄地道出了妻子的致命弱点。“玫瑰”一般是用来象征爱情和恋人的,诗人把妻子比作“病玫瑰”,并以此为题,可见他对妻子是一往情深、十分爱怜的,也为整个诗篇定下了基调。然后,用“蛀虫”来象征嫉妒,而嫉妒又是无影无形的,它的到来必定给妻子的心灵带来一片黑暗,使她平静的内心顿起波澜,“风暴呼号”! 这蛀虫得意于自己的栖身之所,伺机钻进了一颗深爱丈夫的赤红之心。诗到这里,可以说诗人已经很清楚明白地指出了“嫉妒”的害处——它对人的蚕噬是摸不着、看不见的。
但诗人又怕伤了妻子的自尊心,他设身处地站在妻子的角度把嫉妒看作是妻子自爱、自卫的手段,而这隐藏在内心的过分的自爱,会像人因充血而死一样反而会“毁了你的生命”。诗人小心翼翼,含蓄委婉而又情真意切地劝解了妻子,以“无我之境”尽抒“有我之情”。
整首诗用的都是比喻和象征的笔法:作者用病玫瑰来象征因爱之深而产生嫉妒和怀疑的妻子,用“风暴呼号”象征她得病之深重,用蛀虫来比喻可怕的嫉妒,用“红的欢乐”象征爱情的美满和幸福,用“秘密的黑的爱”象征因爱之深而产生的嫉妒而妻子又不能自知自觉。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因为诗人对妻子的关怀、怜爱、而不愿伤害她对他的爱情。
总之,本诗除了语句感人之外,诗人的艺术功力是相当深厚的。全诗每句话都语义双关,内涵丰富而深刻,堪称“观劝诗”中的上乘之作。而丈夫对妻子的那份宽容、理解、爱护和帮助,更是感人至深。
〔西班牙〕贝克尔《微风》爱情诗鉴赏
〔西班牙〕贝克尔
微风发出轻轻的呼唤
吻它淘气地搅碎的漪涟;
西天的云霞紫光灿烂
被落日吻得羞红了脸;
火焰毕剥地窜过树干
为了痛吻另一朵火焰。
而杨柳,柔枝低低弯垂
去回吻那多情的河水。
(李文俊 译)
古斯塔沃·阿道弗·贝克尔(1836——1870年)西班牙诗人、散文作家。十岁时成为孤儿,一生经历坎坷。著有《诗韵集》一书,在西班牙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品以精巧的构思,美好的感情,亲切而缠绵的情调,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创作中充满自我、主观的倾向,为后来的现代主义的诗歌开辟了道路。
这首《微风》是《诗韵集》中与众不同的一首。我们知道《诗韵集》中包括4组相互关联的76首诗。写的是爱情上从希望到失望,直至死亡的过程。诗文敏感压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忧伤。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以细腻的笔触,勾划出一幅精美的图画,借此表达出诗人对理想中爱情的向往,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中虚假情感的不满。
全诗都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像一幅动人的影片呈现在读者面前:微风从河面掠过,轻轻地呼唤着被它搅碎了的涟漪;西边云霞象一位少女,被落日吻过之后竟羞得满脸通红;火焰则不顾一切,忍着痛楚无所畏惧地给另一朵火焰送去亲吻:而杨柳,则舞动着婀娜的腰肢在给那多情的河水留下一个深深的回吻。多么和美、温馨的世界,一切都沉浸在爱的氛围中,吸收着爱的雨露,沐浴着爱的阳光。这样细腻感人的笔触,这样柔美缠绵的情调,为读者创造了一个美妙的环境,不由得不为之心旷神怡、梦魂向往。
细细品味这首诗,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表面看一首写景的诗,深一步琢磨,却体会出人类的情感。以景喻人,以自然景观反衬人类社会,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给自然景物以人的动作,如形容微风用的是“淘气”二字,微风掠过河面发出的声响被描绘成“发出呼唤”,落日与云霞之间,两朵火焰之间以及杨柳与河水之间都用了一个“吻”字。用字贴切、自然,既符合自然规律,又饱含情意,从而使诗人对美好爱情的描写具有了直观形象的特点,诗人对爱情的思想认识活了起来,化为形象异常鲜明的具体事物。
用词朴素而又含义深刻,是诗人创作的又一特长。诗中的关键字、词,如说微风的淘气,河水的多情,羞红了脸的云霞,都是些朴素、日常的字眼儿,在这里却具有了传神的功力。因而所描写的风景都具有栩栩如生、真切可感的特点。
整篇诗读起来情调亲切感人,所运用的比喻鲜活可感。尽管诗文含义深刻,却没有枯燥乏味之感。语言清新朴实,又不失华美;构思精巧却不隐晦。是一篇难得的好的作品。
《写给埃莱娜的十四行诗》
叶芝·龙沙
Quand vous serez bien vieille, au soir à la chandelle, 当你非常老的时候,在夜晚烛光下, Assise aupres du feu, devidant et filant, 坐在炉火边,纺线又绕线 Direz, chantant mes vers, en vous émerveillant : 吟唱着我的诗句,你就说吧,就带着惊讶说: Ronsard me célébrait du temps que j'étais belle 龙沙曾赞美我依然美丽的那些时光。
Lors, vous n’aurez servante oyant telle nouvelle, 那时,你的仆人因劳顿而进入半睡 Déjà sous le labeur à demi sommeillant, 听到这样的信息 Qui au bruit de mon nom ne s’aille réveillant, 听到我的名字一定会惊醒, Bénissant votre nom de louange immortelle 用永恒的赞美来祝福你的名字。
Je serai sous la terre et fantôme sans os : 那时我将早已入土,已是没有骨头的幻影, Par les ombres myrteux je prendrai mon repos : 在神秘的阴影下歇息; Vous serez au fouyer une vieille accroupie, 你将是个蜷缩在炉火边的老妇,
Regrettant mon amour et votre fier dédain 为拒绝了我的爱和展示了对我强烈的厌恶而后悔。 Vivez, si m’en croyez, n’attendez à demain : 假如你相信我,就好好活吧,不要等到明天: Cueillez dès aujourd’hui les roses de la vie 今天就采摘今生的玫瑰吧。
读者由此可以看到,就说话者的语气而言,叶芝的情诗的说话者口气跟龙沙的完全是一脉相承,也可以说是明显复制。
顺便说一句,龙沙的这首十四行诗的词汇和句法也很简单,韵脚安排是ABBA, ABBA, CCD, EED。此外还应当说明一下,这里出自笔者的译文虽是尽力忠实于原文,但为了使译文不至于变成晦涩难解的谜语,译者也在译文中做了他认为是必要的词语次序调整和添加。
有“诗人中的王子”之称的龙沙写的这首情诗是法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名篇。为了简化讨论,这里不妨撇开龙沙诗歌中的典故和他对其前辈拉丁语诗人的诗歌借鉴不谈,只是谈叶芝跟龙沙的诗歌传承关系。
读者在这里已经清楚地看到,龙沙的诗跟叶芝的诗有明显的传承关系。龙沙跟叶芝写情诗的情况类似(都是单相思),叶芝的第一句几乎是照搬他300年前的前辈的第一句。两位诗人在各自的诗中反复使用的修辞手法都是祈使/命令(在龙沙是“说吧”,“好好活吧”,“不要等到明天”,“今天就采摘吧”;在叶芝则是“取下这本书,慢慢读吧”,“在梦中回想吧”,“喃喃自语吧”)。
此外,龙沙诗最后一句的压轴意象和比喻是“今生的玫瑰”,而叶芝这首名诗则收入他的名为“玫瑰”的诗集中,显示了叶芝不但在其诗歌的说话者语气上,而且在其思想和诗歌意象上也是有意识地追随龙沙。
两位诗人都是拿玫瑰说事,并以此劝诱、恳求、忠告和警告对他们不来电的心上人:“你不爱我,真是太不懂事,不明智,到时候一定会后悔莫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