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崇尚主观感情,提倡综合艺术。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理性和自然。
十九世纪初开始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崇尚主观感情,提倡综合艺术。也由于时代背景的影响,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总是富有爱国主义的情怀。譬如肖邦的波兰舞曲,譬如斯美卡那的我和我的祖国。而同时浪漫主义时期表现出音乐的幻想性。残酷现实与美好理想的矛盾与交织,只有幻想是最后的安乐乡。也正因此,标题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可以大行其道,成为名作中的大宗。
若说古典主义是版画,浪漫主义便是泼洒的水彩。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理性。典雅和端庄是以严谨。“凡是天生的事物总是符合理性的,是永恒、真实的。“浪漫主义崇尚感性,崇尚个人感情。华丽的技巧,夸张的变调,忧郁感伤的小情调。”
世纪病“即是忧郁,而音乐家们的感情比常人更加敏感。他们谱写演奏以宣泄内心。浪漫主义的风格让音乐家们的曲子小众化,变成只有音乐者自己懂的加密故事。
古典主义追求的是自然。古典音乐是为了使人理解而存在的音乐。它是有着抽象辩证思维sonataform(奏鸣曲式)。是由浅而深入的心灵冲击。它的感情明确的开端轻易让人抓到主调。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是音乐家的大声疾呼,是鲜明又不失优雅的申辩。像咄咄逼人的辩论家,像哲学家沉思的脑内。古典主义之于浪漫主义是前身,是传统,是要超越的过去。
浪漫主义在此基础上新的探索,同时亦摆脱了“理性“对音乐格式与形式的限制。音乐本就是感情的喷涌,是无法言说的悸动。褪去枷锁,我颂我所敬,怅我所失。不求世人皆知,只求知音一人。浪漫主义的核心正是自由。自由的音乐才能带着幻想在耳畔徜徉。相异说至此,也就到了结束。
而相同,真的不必多说。音乐本身的本质是永远不变的。音乐是人感情的抒发,而使人有感而发的事情,对人类而言又有几多不同?生死、孤独、爱情、离别、神明、祖国、自然、英雄、统治者。愉悦、悲伤、痛苦、挣扎、沉思、崇拜、祈祷。永恒的主题,改变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与结果罢了。更何况,古典主义音乐本身就是浪漫主义的前身,二者相同之处不言自明。
答案:浪漫主义音乐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受文学、美术、建筑等领域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而确立起来的音乐风格,其显著特点是打破古典主义音乐理性形式的桎梏,崇尚个人主观情感表达。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确立,离不开韦伯、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等人的努力,当然也离不开贝多芬的贡献。我们可以将贝多芬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实质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浪漫主义的旋律手法。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有重复、模进、主导动机贯穿、戏剧性冲突、声乐作品器乐化等。比如,歌曲《战鼓声声动地》中“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结构反复出现,显然是贝多芬交响化、器乐化旋律思维在艺术歌曲中的体现。其二,浪漫主义的曲式与和声。法国作曲家朗陶尔米曾说:“贝多芬的不同凡响与独一无二的特点在于动的力量和节奏。”相对于古典主义音乐创作技法而言,贝多芬的艺术歌曲出现了分节歌(如《五月之歌》)、乐段曲式(如《我爱你》)、并联曲式(如《阿黛拉伊德》)等多样化曲式结构,并在作品中运用主和弦之外的二级和弦、六级和弦、附属和弦等来突显作品的色彩性。其三,浪漫主义的调式调性。转调、离调、调式交替、调性并置与交融等,是贝多芬艺术歌曲中浪漫主义技法的又一大体现。比如,歌曲《悲中有喜》在短短23小节中就贯穿了五种调性,先由E大调进入e小调后转为D大调,较为阴郁的情绪,契合主题“悲”的气氛。之后转入G大调,略显主题中的“喜”。但转入D大调后,降低了其VI级音,形成了和声大调,但又流露出一丝小调的色彩,同时也为转入a小调做了铺垫。其四,浪漫主义的伴奏织体。伴奏织体是艺术歌曲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塑造音乐形象、表现人物情感等作用。贝多芬的艺术歌曲伴奏织体丰富多变、不拘一格,柱式和弦、分解和弦、齐奏式织体、动机式织体等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比如,歌曲《晚歌》中运用密集型柱式和弦与歌词“执法者在星空里”相结合,描绘出星空的灿烂景象;歌曲《阿黛拉伊德》中上下流动的分解和弦织体塑造出阳光明媚的春天景象;歌曲《来自自然的颂赞》中运用与旋律齐奏的八度音程织体来表达对“造物之神”的景仰;歌曲《战鼓声声动地》中运用三连音动机式织体模拟出战鼓声声。
一、特点:
1古典主义音乐:
主调风格为主导,音乐语言精炼、朴素、亲切,形式结构明晰、匀称,音乐中的矛盾冲突得以加强并深化。
2浪漫主义音乐:
特有的强烈、自由、奔放的风格与古典主义音乐的严谨、典雅、端庄的风格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
二、代表人物:
1古典主义音乐: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2浪漫主义音乐:
舒曼、李斯特、肖邦、门德尔松
扩展资料
初期的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主思想,它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要晚数十年。
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皆可归为浪漫派。从时代上讲,十九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全盛时期,因为欧洲通过传教等方式与其他国家进行沟通,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派的发展。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是欧洲势力的鼎盛时期,虽然浪漫主义思想逐步衰退,但它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久远的。
-古典主义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