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主要人物及事迹简介

名著主要人物及事迹简介,第1张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阅读感受: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孙悟空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 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 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 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唐僧 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

主要内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是一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阅读感受: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所以本书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智深(花和尚)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 松(行 者) 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 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 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 冲(豹子头) 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 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 逵(黑旋风) 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 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 江(及时雨)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 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 志(青面兽) 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 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骆驼祥子》

作者老舍,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人民艺术家”。

主要内容:本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

阅读感受:①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地批判了这个黑暗的社会;②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怵目惊心的、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的人物画与世态图;③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④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使通俗朴素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新鲜、活泼有力,充满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祥 子 从农村来到北京后,选择了拉洋车。为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但是三起三落后,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自暴自弃

虎妞 管理车厂工人,大胆追求祥子 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

刘四 残忍霸道

《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笛福,英国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本书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逊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在那里坚强地度过了28年孤独时光的生动故事。

阅读感受:①故事精彩离奇;②小说表现了鲁滨逊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性格;③小说对鲁滨逊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④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⑤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鲁滨逊 自己搭建房屋,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还搭救并训练了一个野人“星期五”,使他成为自己的忠实奴仆。就这样,他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格列佛游记》

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主要内容: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阅读感受:①小说充满了奇异的想像和童话色彩;②辛辣、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是小说的灵魂所在;③小说的讽刺饮包含某些对人性及人类社会的悲观见解,但在尖刻与悲观的态度背后,却隐藏着一种苦涩而热切的忧世情怀。④小说作者借游记、借外人之眼来评议自己国家的现状。

主要情节及对应寓意:

1、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讲述小人国利里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征战。

2、在大人国,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大人国制度古朴、民风淳朴,他们认为英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欲、阴险和野心”及其产生的恶果。

3、小说第三卷,通过对飞岛国等五国的描述,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怀疑,并严词痛斥了殖民统治。

4、第四卷更是以恣肆的笔调,展示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格列佛和慧骃之间的对话成了对“人类”社会的无情鞭笞。

《名人传》

作者罗曼•罗兰,是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阅读感受:①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②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③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贝多芬 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他们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地抗争。真实的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米开朗基罗 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了传世的杰作

托尔斯泰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

《童年》

作者高尔基,是前苏联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本书通过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阿廖沙 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外祖母 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

外祖父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前苏联著名作家。

主要内容:本书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阅读感受: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④小说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也相当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保尔•柯察金 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使自己越来越坚强。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时,他仍不向命运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繁星春水》简介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小诗组成。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除了挚爱自己的双亲外,冰心也很珍重手足之情。她爱自己的三个弟弟。她在后来写作的一篇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三》里,还把三个弟弟比喻成三颗明亮的星星。冰心赞颂母爱,赞颂人类之爱,赞颂童心,同时她也赞颂大自然,尤其是赞颂她在童年时代就很熟悉的大海。歌颂大自然,歌颂童心,歌颂母爱,成为冰心终生创作的永恒主题。

《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同样是在《晨报副镌》上最先发表,不过《春水》的问世要比《繁星》晚三个月。

在《春水》里,冰心虽然仍旧在歌颂母爱,歌颂亲情,歌颂童心,歌颂大自然,但是,她却用了更多的篇幅,来含蓄的表述她本人和她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烦恼和苦闷。她用微带着忧愁的温柔的笔调,述说着心中的感受,同时也在探索着生命的意义,和表达着要认知世界本相的愿望。

#高二# 导语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 无 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助你金榜题名!

1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2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人,元代戏曲家。本色派代表,其代表作有《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

 2、元曲四大家及各自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和郑光祖的《倩女幽魂》。文采派的代表作家是王实甫,他的代表作品是《西厢记》。另外,纪君祥的

 《赵氏孤儿》是中国在西方影响深广的一部元杂剧。

 3、元曲的组成包括两类文体:散曲和杂剧,其中,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元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有些四折之外还有楔子,它起序幕或过渡的作用。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角色由末、旦、净三大类组成。

 4、曹禺,原名万家宝,现当代剧作家,解放前著有《雷雨》、《日出》、《原野》、《蜕变》、《北京人》等话剧,其中《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5、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被称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代表着他艺术的顶峰。本·琼生曾如此评价莎士比亚: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6、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北宋时期词人。因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又称为柳屯田。他的词集名叫《乐章集》,流传下来的有二百多首。“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合称“苏黄”。词上,扩大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先河,词风与辛弃疾相近,合称“苏辛”。苏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8、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与苏轼同为豪放派代表,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9、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北宋末、南宋初期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著有《漱玉词》。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10、词,诗歌的一种。又称长短句、曲子词、诗余。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至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成婉约和豪放。

 1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张衡传》选自范晔的《后汉书》,前四史指《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

 12、蒙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思想家、散文家,著有《随笔集》。帕斯卡尔,17世纪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他的名言是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3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2、《老人与海》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

 3、《蜀道难》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风飘逸豪放,素有“诗仙”之称。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我国文学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沉郁顿挫。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称誉杜甫是“诗圣”。

 5、《琵琶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倡导“新乐府运动”。

 6、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7、《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及哲学、教育思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8、《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9、《过秦论》贾谊:世称贾太傅、贾长沙,也称贾生。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

 10、《师说》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散文家,诗人。和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文集》。

4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尝不临文磋悼,不能喻之于怀。

 译:我每看到前人发生感慨兴叹的原因,发现都像符契那样相同相合,我曾对前人的文章嗟叹伤情,但往往不能明白为什么会如此。

 ②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译:何况人的寿命随着自然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都要完结!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④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⑤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⑥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XX伴奏。

 ⑦其孰能讥之乎

 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⑧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5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而

 (1)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连词,表修饰:倚歌而和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而问客

 (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1)助词,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哀吾生之须臾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苟非吾之所有/吾与子之所共适

 (4)代词,它、它们: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3于

 (1)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

 (2)介词,从:月出于东山之上

 (3)介词,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语气词,表示疑问: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又何羡乎

 (2)介词,在:相与枕藉乎舟中

 (3)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6高二语文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1)投笔:弃文从武

 (2)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3)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4)楼兰:边境之敌

 (5)折腰:屈身事人

 (6)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7)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9)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10)尺素:书信

 (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2)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13)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14)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15)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16)五柳:隐者

 (17)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18)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19)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0)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21)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22)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23)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24)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25)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26)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27)明月:乡愁

 (28)青云:高的地位

 (29)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下面是的我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从地狱到天堂的旅程 神曲

必读理由

中世纪文化的艺术总结

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的曙光

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

人类历史最优秀的史诗之一

具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经典

影响人类文化的杰作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作者:但丁

国别:义大利

型别:诗歌

成书年代:1321年

阅读时间:青年

推荐读本:《神曲》,田德望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背景搜寻

但丁•阿利盖里1265~1321是义大利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也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得到大学者拉丁尼的垂青,遍览群书,勤奋好学,逐渐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加入医生和药剂师行会,曾亲赴战场,出使外国,还担任过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执行官。1302年但丁被代表罗马教会的反动势力放逐,过了近20年的流放生活,最后客死在腊万纳。

⊙内容提要

大约在1307年,但丁开始了《神曲》的创作。这是一部长达14233行的叙事诗,是但丁最伟大的作品,分为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诗人在民歌的格律基础上创造出三韵句的形式,运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手法,采取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诗人在35岁那年,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了路,正想向一座秀丽的山峰攀登时,忽然出现三只野兽:豹、狮、狼。他以森林隐喻人类的迷途,三只野兽分别象征*欲、傲慢和贪婪,代表天主教推崇的三大美德禁欲、谦逊、贫寒的死敌。危难之际,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贝阿德丽采之托来营救但丁从另一条路走向光明,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最后,贝阿德丽采引导但丁游历了天堂。

⊙作品影响

《神曲》大量运用象征、比喻的手法,并在文字意义之外蕴含神秘的寓言意义、哲学意义。它被称为“中世纪的史诗”,它以极其广阔的历史画面,反映出义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显示了人文主义的光芒,为文艺复兴时代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对后世的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创作《十日谈》的义大利文学大师薄伽丘对《神曲》推崇备至,在作品前加上“神圣”二字。后世的众多诗人、画家、音乐家都从《神曲》中吸取营养,创作出辉煌的作品,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在总体构局上是对《神曲》的模仿,歌德的《浮士德》多少也带有《神曲》的影子。

⊙精彩阅读

这里,叹息声,抱怨声,悲啼声,在没有星光的空气里面应和著。我一阵心酸,不觉泪下。千奇百怪的语言,痛苦的叫喊,可怕的怒骂,高呼或暗泣,拍手或顿足,空气里面骚扰不已,永无静寂,好比风尘卷沙,遮天蔽日。那时我毛发悚然,问道:“老师,我所听见的是什么发出这样痛苦呼声的又是什么人类呢”他答道:“这都是无声无息的懦夫,还混杂了一些卑鄙的天使;他们对于上帝既不反叛,也不忠实;他们是只知自私自利的骑墙派,这一班幽灵为天国所摈斥,因为天国要保持他的纯洁,又不为地狱所收容,因为罪恶之徒尚有自夸之点呢。”我说:“那末他们受了什么刑罚,使他们这样痛苦呢”他答道:“我可以极简单地对你说几句,他们既没有寂灭的希望,只是过著盲目的平庸生活,也没有改进的可能。世界上对于他们没有记载;正义和慈悲都轻视他们:我们也不必多说他们了,看看就走罢。”

⊙延伸阅读

《失乐园》的作者为弥尔顿1608~1674。他是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作品描述魔鬼撒旦发动叛变,被基督打入地狱,他为了报仇雪恨,不惧艰难困苦的历程。这部书被文学评论家视为17世纪进步文学的基石。

…………………………………………………………………………………………

 穿越时空的爱情经典 西厢记

必读理由

曲辞最美、流传最广、结构最完整的中国古典大型戏剧

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影响中国人生活观念的千古绝唱

中国六大才子书之一

中国古典喜剧的奠基之作

一部完美绝世的伟大艺术品

⊙背景搜寻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是元代最著名的杂剧家之一,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今北京市人。他由金入元,与关汉卿活动于同一时期,生卒年大约是1260至1336年,主要创作期在元成宗元贞到大德1295~1307年间。早年为官,仕途坎坷不平,流连于勾栏瓦舍、行院教坊之间,擅长写“儿女风情”一类的戏,在当时的士林中有很高的声望。晚年归隐园林,吟风弄月。王实甫创作有杂剧14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另有《芙蓉亭》、《贩茶船》仅存一折曲文。使王实甫名垂不朽的,是他的《西厢记》。明朝贾仲明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排剑戟,翠红乡雄赴赴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的故事来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西厢记》的框架结构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经过王实甫的修正创作,优美而富有表现力,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内容提要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二月,宦家子弟张君瑞赴京赶考,途经普救寺,偶遇与母亲送亡父崔相国灵柩回乡、暂住寺中西厢房的少女崔莺莺,顿生爱慕之情。于是,张生改变赶考的计划,也在寺中租下一间房屋。从此以诗暗通音信,互表倾慕。此时,叛军首领孙飞虎闻听莺莺美色绝艳,统兵包围寺院,想夺莺莺为妻。崔家郑老人没有办法,许下诺言:谁有良策退兵,就将莺莺嫁与他。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驻兵在附近的故交白马将军。白马将军顺利解围。郑夫人备下酒宴,当堂变卦,要张生和崔莺莺以兄妹相称。张生愤然辞去,一病不起,莺莺牵肠挂肚,派红娘前去探望。红娘成人之美,极力撮合,两人终于私订终身。不久,此事被老夫人识破。郑夫人拷打红娘。红娘沉着机辩,指责老夫人背信弃义,将老夫人驳得哑口无言。郑夫人只好答应亲事。同时,她要求张生赴京赶考,没有功名不许归来。张生与莺莺在十里长亭洒泪离别,赴京赶考。郑夫人的侄子郑恒欲骗娶莺莺,说张生已在京做了卫尚书的女婿。郑夫人改变主意,崔莺莺伤心悲痛。正在这时,张生考中状元,得官归来,在红娘和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骗局。郑恒无地自容,撞树而死,崔莺莺和张生结成姻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作品影响

《西厢记》的美学水平和思想水平都达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他善于描写男女恋爱的心理特征,成功塑造了莺莺、张生、红娘等多个艺术形象,合理安排了戏剧的各种矛盾,热情歌颂了男女青年突破礼教追求幸福的勇敢,并以诗情画意的笔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自成书以来,一直是最受民众欢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版本最多的杂剧,虽一再遭禁,仍畅销不衰,各种改编本层出不穷。可以说,它是元代杂剧的压卷之作,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戏曲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西厢记》的出现,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仿效之作不断产生,甚至男女青年都以此书为爱情宝典。清代著名评论家金圣叹更是将它与《庄子》、《楚辞》、《史记》、杜诗、《水浒传》并列为中国六才子书。直至今天,它的一些曲目依然是广受传唱的经典剧目。

在国外,它的译本在19世纪中期出现。它被俄国人称为完美的剧本,《法国百科全书》评之为浪漫主义杰作,《美国大百科全书》称赞它堪与《天方夜谭》等世界名著媲美,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精彩篇章

夫人、长老上,开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蛑。马儿行,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红娘呵,你哪里知道我的心哩!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著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什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衫儿、袖儿,溼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惶惶的寄。

——《西厢记•草桥店梦莺莺》

⊙延伸阅读

《窦娥冤》是“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创作的杂剧中最出色的代表作。它通过窦娥一生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极恶势力专横的情况,是元代悲剧中的不朽之作。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名著。全剧共有五十五出,讲述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曲文典丽,语言华美,是一部浪漫主义杰作。

《桃花扇》由清代戏曲家孔尚任所作。它通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演绎了南明王朝的兴亡史,构思独特,结构缜密,是明清传奇戏剧的压卷之作。

………………………………………………………………………………………………

 最受中国人推崇的英雄传奇 水浒传

必读理由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农民起义的史诗画卷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文学书

影响最大的古典小说

清代金圣叹所列的才子必读书

构筑和展示中华文明的杰作

作者:施耐庵

国别:中国

型别:小说

成书年代:元末明初,14世纪

阅读时间:一生

推荐读本:《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背景搜寻

《水浒传》创作的历史根据是北宋徽宗宣和1119~1125年间的宋江起义。《东都事略•侯蒙传》说:“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官年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东京、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关于起义的结局,说法不一,有的说被招降;有的说去讨方腊,宋江还被封为节度使。

南宋时,宋江起义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茶坊酒肆间艺人说唱的重要内容。宋元之交,画家龚开以《宋江三十六人赞》第一次完整地记录下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与此同时,《大宋宣和遗事》用说书提纲的形式展示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和大体轮廓。施耐庵就是在宋元以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话本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性、综合性的再创作,写成了《水浒传》。施耐庵1296~1370,江苏兴化人。元至顺辛未1331中进士,闭门著书。据传,元末张士诚起兵时,曾邀他入军,施耐庵以家事婉言谢绝。

⊙内容提要

《水浒传》讲述北宋宣和年间以宋江为首的108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九纹龙史进结识少华山首领神机军师朱武等3人,事发被追捕,投奔外乡,遇到鲁提辖鲁达。两人在楼上饮酒,听见女子啼哭,得知卖唱的父女为镇关西郑屠欺凌迫害。鲁达送走父女二人,三拳打死镇关西,弃职逃亡,巧遇卖唱父女。之后,鲁智深在五台山为僧,酗酒,坏山门,破金刚。无奈之下,寺中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当职事僧。鲁智深结识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两人甚是投机。高太尉之子高衙内设计陷害林冲,幸得鲁智深护送,才保无恙。林冲最后被迫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的保正晁盖伙同吴用约集了三阮兄弟在黄泥岗劫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杨志没法回去交差,与鲁智深一起占了二龙山。

山东郓城的呼保义宋江怒杀阎婆惜,逃至小旋风柴进庄上,得识武松。后来武松在景阳岗打死老虎,成为阳谷县都头,杀了私通西门庆并谋害兄长武大的潘金莲。事后他主动自首,被发配孟州。他在那里醉打蒋门神,愤杀张都监,投奔二龙山。宋江发配江州误题反诗,被判斩首。梁山兄弟齐劫法场,宋江辗转投奔梁山。之后,经过三打祝家庄,救柴进,梁山势力强大,并接连击败朝廷数次进攻。最后,梁山108将排定座次。不久,朝廷招安梁山,宋江带将士北征辽国,南讨方腊,最后108条好汉只剩下了27人。宋江、卢俊义在受赏后都被害死,李逵也被宋江拉去陪葬,吴用、花荣自缢身亡。一场梁山好汉事,就此成为过眼烟云。

⊙作品影响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标志着白话文的成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它也是世界小说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成就显著的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它的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常常寥寥几笔,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此外,它还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引人入胜的情节、完整而富有变化的结构和明快凝炼的语言。它对后世的小说、戏剧、民间文艺等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说唐》、《杨家将》、《说岳》、《隋唐演义》、《水浒后传》、《义侠记》中,可以明显看出它的影子。

《水浒传》在政治思想上的作用使它成为历朝的禁书。从明末的李自成起义到太平天国、义和团起义,甚至天地会,无不受其影响。

在国外,它的流传度超过《金瓶梅》、《红楼梦》等名著。美国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赛珍珠将它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反映了它的世界性。法国人称《水浒传》是“中国的圣经”,地位犹如《荷马史诗》之于希腊。在世界其他国家,梁山好汉为各国人民熟知,已有拉丁文、英、法、德、意、日等50多种译本。《水浒传》给中国灿烂的文化赢得了尊重,它也成为世界文学名著中最受欢迎的一种。

⊙精彩篇章

林冲听得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侯,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侯叫声“饶命!”吓得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侯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哪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在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便去陆谦脸上搁著,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著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陆虞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遣,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倒来害我,怎不 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的歹!且吃我一刀。”又早把头割下来,挑在枪上。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自从那日窦娥含冤赴刑,许下三桩誓愿,至今已有两年的光景了,六月飞雪,血溅白练当场应验,而这楚州土地也已旱了两年,庄家颗粒无收,百姓怨声载道。这怪异的三桩誓愿也震惊朝堂。

“哦?这楚州大地竟发生了这等怪异之事?”一袭龙袍裹身的九五至尊听说后也十分诧异。

一臣子走上前,微弯身道:“禀告陛下,臣已派人查证,楚州等地确有此事。”

“看来这女子的确蒙受了冤屈。”皇帝双目微闭,“也罢,既已如此,朕能做的也只有彻查此事,还她一个清白了。诸位爱卿,你们有谁愿意担此重任?”

“这……”众臣子犯了难,谁都知道,重翻两年前的旧案实属难事,且这誓愿应验也非祥和之事,再加上这楚州已旱了两年,到处民不聊生,翻案是小,受苦是大。所以,他们一个个面露难色,对这“重任”避之不及。

这时,臣子中走出一人,他身披五品官服,全身上下透出一股书生才气,看年纪约莫四十岁左右,面容平静,手指关节却已微微泛白。

“禀陛下,臣愿担此重任,亲赴楚州,查清此事,还窦娥一个清白。”

“窦爱卿……”皇帝微惊,这窦爱卿为官时间并不长,也从未插手案牍之事,如今却主动要求去查一个两年前的旧案,恐怕不能胜任,但又无人肯去,便也只好应允。

“既然窦爱卿自告奋勇,那朕也不多说什么了,下令,封窦爱卿为钦差,即日赶赴楚州,还那女子一个清白。”

此时的山阳县,正是饥荒之时,百姓没有足够的粮食,一个个在饥饿中死去。

这日,蔡婆婆准备了一些酒食,想要去窦娥的坟头祭奠,不曾想,还没迈出家门,却已经被迎面走来的张驴儿拦下了。

“怎么,又要去看你那孝顺的儿媳妇?”张驴儿依旧一副市井无赖的样子,三桩誓愿并未让他感到恐惧,他深信这世上除了赛卢医之外无人可以指责他有罪,而这赛卢医也早已不知去向,于是便更加猖狂起来。

“让开。”蔡婆婆一脸嫌恶的表情,这张驴儿害死她儿媳,两年来又几乎把她的家底挥霍一空,她自然是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

“怎么说你也与我家老头子有个夫妻的名分,我本该让开,但如今这楚州大地已经旱了两年,庄家颗粒无收,你也只不过凭着家底厚才勉强度过这两年,如今又何必拿着救人命的酒饭去祭拜一个死人呢,所以说,你还是把东西给我吧。”

说完,张驴儿就要去抢蔡婆婆手里的竹篮,蔡婆婆自然不愿意给,但无奈张驴儿正值壮年,力气比她大得多,她一个老妇人怎敌得过,眼见竹篮就要被张驴儿抢了去,蔡婆婆干脆一用力把篮子扔到了一边,饭菜洒了一地,还冒着些热气,饭菜的香味立即招来了周围的人,这些人早已被饥饿磨光了尊严,见到饭菜便如饿虎扑食一般,哪还管什么其他的。

蔡婆婆怒视着张驴儿,道:“张驴儿,你不要欺人太甚,我听说朝廷已经派人下来彻查窦娥蒙冤一事了,到时候我看你还能得意多久!”蔡婆婆说罢便转身离去。

张驴儿站在原地,心里憋着一团怒火却又无处发泄,他看了一眼地上争夺食物的灾民,极不屑的吐了一口唾沫。

说到那窦钦差,张驴儿自然是有几分畏惧的,于是在窦钦差到达山阳县那天,张驴儿特意到县衙附近的茶棚喝茶,想目睹这窦钦差到底是何许人也,顺便打探一下情况,可不曾想,喝了一上午的茶,却连钦差的半个影子也没看见。心情烦闷之时,正欲转身离去,视线里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的身影,竟是那日卖与他毒药的赛卢医。张驴儿心里泛起了嘀咕:这赛卢医消失了两年,怎么突然出现?张驴儿惊恐万分,怕这赛卢医的出现和钦差有关,急忙跟在了赛卢医身后。

待赛卢医拐进一条巷子里,张驴儿急忙喊住了他。

“赛卢医可是好久不见了,今日怎又重游这山阳小县?”

赛卢医闻声回头,看见身后站了一陌生人,细看来,这人竟有几分面熟,但一时又记不起是谁,便问道:“敢问先生是……”

张驴儿看着一脸疑惑的赛卢医,连忙笑道:“看来赛卢医的确是贵人多忘事,也难怪,走南闯北这些年,记不得乡人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我可是一直记着您赛卢医呢!”

“何来此言!”

“看来您老真是的忘记了,不如我们找个茶馆边喝边聊?”转眼之间,张驴儿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也好,”赛卢医没有多想便应允了。

“这么说来,我曾经救过你的命?”到了茶馆,赛卢医便又陷在张驴儿精心编造的谎言中。

“可不是,当年,若不是您医术高明,我这条命早就被风寒给折腾死了。”张驴儿已断定这赛卢医忘了自己讨药的事情,便了个谎言糊弄赛卢医。

“原来如此,”赛卢医虽然心里很怀疑自己当年的医术,但看在张驴儿一脸诚恳的表情上便也没做多想。

“到时您,外出游历两年,怎么又回到这山阳县?”张驴儿斟着茶,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

“说来惭愧,我这点医术不过是糊弄人罢了。有一次我得了重病,无人能医,幸得一位江湖郎中的妙药才得以恢复,痊愈之后便跟那位老郎中学了点医术,想回来回报咱这山阳县的父老,再说了,这人老了,总要落叶归根的。”赛卢医已然不似当年那般,现在的他随着年龄的增大也多了些沉稳。

“此言极是,此言极是……”

就在张驴儿与这赛卢医闲聊间,窦钦差带领一队人马已经到达了山阳县衙,推掉了新任太守的接风洗尘宴,从到来之时那窦钦差便一直在翻阅两年前的卷宗,那专注的神情让新任太守心生敬仰,所以他一直在旁等候,以便询问。

“新任太守,我问你,这蔡婆婆可曾阻拦张驴儿娶窦娥为妻?”虽是问话,窦钦差的眼睛却没离开卷宗丝毫。

“回钦差大人,据微臣所知,那蔡婆婆从未阻拦,只是那窦娥生性刚烈,不愿嫁与张驴儿为妻,所以张驴儿才认为是蔡婆婆从中作梗……”新任太守把自己了解的旧案细节如实说出。

“如此说来,那张驴儿对蔡婆婆心生怨恨,想要对蔡婆婆不利也在情理之中?”窦钦差打断了新任太守的话,反问道。

“这……”新任太守也犯了难,他刚调来不久,对旧案的一些细节实在是不了解,所知道的情况也只不过是听说要有钦差来查旧案而临时抱的佛脚而已,对一些情况又怎敢妄下推断。

眼见新任太守面露难色,窦钦差也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挥了下手:“罢了,你先下去吧,明天一早,传唤张驴儿。”

第二天一早,衙役便来到了蔡婆婆家敲门。

“开门开门。”

“谁啊,”蔡婆婆一脸疲惫的开门,显然又是一夜未眠,看到门外站着两名衙役,不禁心虚起来,“差大哥,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们不找你,张驴儿在家吗?”

“敢问两位差大哥,找他有什么事吗?”

“是我们新任太守要找他问话,你把他叫出来。”

“好好好,我这就带两位差大哥过去。”

此时的张驴儿正坐在屋子里悠闲地吃着早饭,看到蔡婆婆带着两名衙役出现,心中不免一身怒气:“好你个老太婆,竟然带了衙役来抓我,看我不收拾你。”

说着,便要对蔡婆婆动手,却被其中一名衙役拦了下来。

“我们是来带你去见新任太守及钦差大人的,现在就跟我们走吧。”还不等张驴儿反应过来,两名衙役已经将他拽出了蔡婆婆的家。

蔡婆婆站在原地,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我的好儿媳,终于可以给你洗刷冤屈了。”

公堂之上,面对钦差,张驴儿依旧一副市井无赖的模样。

“堂下所跪之人可是张驴儿?”

“正是草民。”

“那好,我问你,两年之前孛老儿之死与你是否有关?”窦钦差倒也不怕打草惊蛇,相反,他正是想要借此来使张驴儿感到惊恐以致露出一些马脚。

“钦差大人明鉴,草民虽然平日游手好闲,可从来不干这伤天害理之事啊,请大人明察。”为了增强信服力,张驴儿还特意多磕了几个响头以示自己的“清白”。

“可我这里……”窦钦差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让张驴儿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罢了,张驴儿,你父亲的死当真与你没有关系?”窦钦差没有接着刚才的话说,而是换了个话题。

“还望大人明察。”此时的张驴儿已没了先前的镇定,但他仍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慌乱。

“那好,你先回去吧。”窦钦差的目的已经达到,便放张驴儿离开。

“谢大人。”张驴儿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出了县衙。

一连几天,查案的事都没了动静,这让张驴儿更加不安,每晚做梦梦见窦娥喊冤,窦钦差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像是知道些什么,以及赛神医的出现,一连串的巧合,都让他极为不安。

他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可以使自己不被获罪的办法。

这天中午,张驴儿来到赛卢医的住处,寒暄了一番后,张驴儿说道:“前几天我在山上发现了一株很是奇怪的药,想必是一味草药,不知赛卢医是否愿意和我前去看一下?”

“你这说得哪里话,既可以治病救人,又何来不去之理?”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山上。张驴儿在观察了四周确定无人之后,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直直的刺向了赛卢医。

赛卢医看着眼前面目狰狞的张驴儿,腹部一阵湿热。

“为……。。为什么要……。。”

“哼,怪就怪你两年前买与我的那副毒药。”张驴儿看着赛卢医瞳孔一点一点放大,最后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此时的张驴儿,早已是丧心病狂,他扔掉那把带的匕首,急匆匆的逃回蔡家。

事隔两日,张驴儿再次被传唤到县衙。

这次,张驴儿确信自己不会被发现,便一口咬住是窦娥下的毒,却不曾想……。

“张驴儿,你看看你身后是谁?”钦差依旧那般严肃。

张驴儿这一回头,却被吓了一跳,背后站的竟是那活生生的赛卢医。

你以为我赛卢医没见过刀伤吗?虽然我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可也不至于被这小小的刀毙了命。”赛卢医越说越气愤,若不是他随身带有治疗刀伤的草药,恐怕他真就要驾鹤西去了。

张驴儿听完这话,只觉得双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一月之后。

午时三刻,法场被围观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听说张驴儿伏法,窦娥是清白的,都觉得甚是欣慰。

不多时,张驴儿便人头落地。

血溅到地上的那一刻,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滂沱,这是楚州旱了两年的土地,终于有了生机。

至于那钦差,仍旧很神秘,只有少数人知道,他姓窦名天章。

自从那日窦娥含冤赴刑,许下三桩誓愿,至今已有两年的光景了,六月飞雪,血溅白练当场应验,而这楚州土地也已旱了两年,庄家颗粒无收,百姓怨声载道。这怪异的三桩誓愿也震惊朝堂。

  “哦?这楚州大地竟发生了这等怪异之事?”一袭龙袍裹身的九五至尊听说后也十分诧异。

  一臣子走上前,微弯身道:“禀告陛下,臣已派人查证,楚州等地确有此事。”

  “看来这女子的确蒙受了冤屈。”皇帝双目微闭,“也罢,既已如此,朕能做的也只有彻查此事,还她一个清白了。诸位爱卿,你们有谁愿意担此重任?”

  “这……”众臣子犯了难,谁都知道,重翻两年前的旧案实属难事,且这誓愿应验也非祥和之事,再加上这楚州已旱了两年,到处民不聊生,翻案是小,受苦是大。所以,他们一个个面露难色,对这“重任”避之不及。

  这时,臣子中走出一人,他身披五品官服,全身上下透出一股书生才气,看年纪约莫四十岁左右,面容平静,手指关节却已微微泛白。

  “禀陛下,臣愿担此重任,亲赴楚州,查清此事,还窦娥一个清白。”

  “窦爱卿……”皇帝微惊,这窦爱卿为官时间并不长,也从未插手案牍之事,如今却主动要求去查一个两年前的旧案,恐怕不能胜任,但又无人肯去,便也只好应允。

  “既然窦爱卿自告奋勇,那朕也不多说什么了,下令,封窦爱卿为钦差,即日赶赴楚州,还那女子一个清白。”

  此时的山阳县,正是饥荒之时,百姓没有足够的粮食,一个个在饥饿中死去。

  这日,蔡婆婆准备了一些酒食,想要去窦娥的坟头祭奠,不曾想,还没迈出家门,却已经被迎面走来的张驴儿拦下了。

  “怎么,又要去看你那孝顺的儿媳妇?”张驴儿依旧一副市井无赖的样子,三桩誓愿并未让他感到恐惧,他深信这世上除了赛卢医之外无人可以指责他有罪,而这赛卢医也早已不知去向,于是便更加猖狂起来。

  “让开。”蔡婆婆一脸嫌恶的表情,这张驴儿害死她儿媳,两年来又几乎把她的家底挥霍一空,她自然是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

  “怎么说你也与我家老头子有个夫妻的名分,我本该让开,但如今这楚州大地已经旱了两年,庄家颗粒无收,你也只不过凭着家底厚才勉强度过这两年,如今又何必拿着救人命的酒饭去祭拜一个死人呢,所以说,你还是把东西给我吧。”

  说完,张驴儿就要去抢蔡婆婆手里的竹篮,蔡婆婆自然不愿意给,但无奈张驴儿正值壮年,力气比她大得多,她一个老妇人怎敌得过,眼见竹篮就要被张驴儿抢了去,蔡婆婆干脆一用力把篮子扔到了一边,饭菜洒了一地,还冒着些热气,饭菜的香味立即招来了周围的人,这些人早已被饥饿磨光了尊严,见到饭菜便如饿虎扑食一般,哪还管什么其他的。

  蔡婆婆怒视着张驴儿,道:“张驴儿,你不要欺人太甚,我听说朝廷已经派人下来彻查窦娥蒙冤一事了,到时候我看你还能得意多久!”蔡婆婆说罢便转身离去。

  张驴儿站在原地,心里憋着一团怒火却又无处发泄,他看了一眼地上争夺食物的灾民,极不屑的吐了一口唾沫。

  说到那窦钦差,张驴儿自然是有几分畏惧的,于是在窦钦差到达山阳县那天,张驴儿特意到县衙附近的茶棚喝茶,想目睹这窦钦差到底是何许人也,顺便打探一下情况,可不曾想,喝了一上午的茶,却连钦差的半个影子也没看见。心情烦闷之时,正欲转身离去,视线里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的身影,竟是那日卖与他毒药的赛卢医。张驴儿心里泛起了嘀咕:这赛卢医消失了两年,怎么突然出现?张驴儿惊恐万分,怕这赛卢医的出现和钦差有关,急忙跟在了赛卢医身后。

  待赛卢医拐进一条巷子里,张驴儿急忙喊住了他。

  “赛卢医可是好久不见了,今日怎又重游这山阳小县?”

  赛卢医闻声回头,看见身后站了一陌生人,细看来,这人竟有几分面熟,但一时又记不起是谁,便问道:“敢问先生是……”

  张驴儿看着一脸疑惑的赛卢医,连忙笑道:“看来赛卢医的确是贵人多忘事,也难怪,走南闯北这些年,记不得乡人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我可是一直记着您赛卢医呢!”

  “何来此言!”

  “看来您老真是的忘记了,不如我们找个茶馆边喝边聊?”转眼之间,张驴儿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也好,”赛卢医没有多想便应允了。

  “这么说来,我曾经救过你的命?”到了茶馆,赛卢医便又陷在张驴儿精心编造的谎言中。

  “可不是,当年,若不是您医术高明,我这条命早就被风寒给折腾死了。”张驴儿已断定这赛卢医忘了自己讨药的事情,便了个谎言糊弄赛卢医。

  “原来如此,”赛卢医虽然心里很怀疑自己当年的医术,但看在张驴儿一脸诚恳的表情上便也没做多想。

  “到时您,外出游历两年,怎么又回到这山阳县?”张驴儿斟着茶,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

  “说来惭愧,我这点医术不过是糊弄人罢了。有一次我得了重病,无人能医,幸得一位江湖郎中的妙药才得以恢复,痊愈之后便跟那位老郎中学了点医术,想回来回报咱这山阳县的父老,再说了,这人老了,总要落叶归根的。”赛卢医已然不似当年那般,现在的他随着年龄的增大也多了些沉稳。

  “此言极是,此言极是……”

  就在张驴儿与这赛卢医闲聊间,窦钦差带领一队人马已经到达了山阳县衙,推掉了新任太守的接风洗尘宴,从到来之时那窦钦差便一直在翻阅两年前的卷宗,那专注的神情让新任太守心生敬仰,所以他一直在旁等候,以便询问。

  “新任太守,我问你,这蔡婆婆可曾阻拦张驴儿娶窦娥为妻?”虽是问话,窦钦差的眼睛却没离开卷宗丝毫。

  “回钦差大人,据微臣所知,那蔡婆婆从未阻拦,只是那窦娥生性刚烈,不愿嫁与张驴儿为妻,所以张驴儿才认为是蔡婆婆从中作梗……”新任太守把自己了解的旧案细节如实说出。

  “如此说来,那张驴儿对蔡婆婆心生怨恨,想要对蔡婆婆不利也在情理之中?”窦钦差打断了新任太守的话,反问道。

  “这……”新任太守也犯了难,他刚调来不久,对旧案的一些细节实在是不了解,所知道的情况也只不过是听说要有钦差来查旧案而临时抱的佛脚而已,对一些情况又怎敢妄下推断。

  眼见新任太守面露难色,窦钦差也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挥了下手:“罢了,你先下去吧,明天一早,传唤张驴儿。”

  第二天一早,衙役便来到了蔡婆婆家敲门。

  “开门开门。”

  “谁啊,”蔡婆婆一脸疲惫的开门,显然又是一夜未眠,看到门外站着两名衙役,不禁心虚起来,“差大哥,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们不找你,张驴儿在家吗?”

  “敢问两位差大哥,找他有什么事吗?”

  “是我们新任太守要找他问话,你把他叫出来。”

  “好好好,我这就带两位差大哥过去。”

  此时的张驴儿正坐在屋子里悠闲地吃着早饭,看到蔡婆婆带着两名衙役出现,心中不免一身怒气:“好你个老太婆,竟然带了衙役来抓我,看我不收拾你。”

  说着,便要对蔡婆婆动手,却被其中一名衙役拦了下来。

  “我们是来带你去见新任太守及钦差大人的,现在就跟我们走吧。”还不等张驴儿反应过来,两名衙役已经将他拽出了蔡婆婆的家。

  蔡婆婆站在原地,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我的好儿媳,终于可以给你洗刷冤屈了。”

  公堂之上,面对钦差,张驴儿依旧一副市井无赖的模样。

  “堂下所跪之人可是张驴儿?”

  “正是草民。”

  “那好,我问你,两年之前孛老儿之死与你是否有关?”窦钦差倒也不怕打草惊蛇,相反,他正是想要借此来使张驴儿感到惊恐以致露出一些马脚。

  “钦差大人明鉴,草民虽然平日游手好闲,可从来不干这伤天害理之事啊,请大人明察。”为了增强信服力,张驴儿还特意多磕了几个响头以示自己的“清白”。

  “可我这里……”窦钦差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让张驴儿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罢了,张驴儿,你父亲的死当真与你没有关系?”窦钦差没有接着刚才的话说,而是换了个话题。

  “还望大人明察。”此时的张驴儿已没了先前的镇定,但他仍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慌乱。

  “那好,你先回去吧。”窦钦差的目的已经达到,便放张驴儿离开。

  “谢大人。”张驴儿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出了县衙。

  一连几天,查案的事都没了动静,这让张驴儿更加不安,每晚做梦梦见窦娥喊冤,窦钦差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像是知道些什么,以及赛神医的出现,一连串的巧合,都让他极为不安。

  他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可以使自己不被获罪的办法。

  这天中午,张驴儿来到赛卢医的住处,寒暄了一番后,张驴儿说道:“前几天我在山上发现了一株很是奇怪的药,想必是一味草药,不知赛卢医是否愿意和我前去看一下?”

  “你这说得哪里话,既可以治病救人,又何来不去之理?”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山上。张驴儿在观察了四周确定无人之后,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直直的刺向了赛卢医。

  赛卢医看着眼前面目狰狞的张驴儿,腹部一阵湿热。

  “为……。。为什么要……。。”

  “哼,怪就怪你两年前买与我的那副毒药。”张驴儿看着赛卢医瞳孔一点一点放大,最后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此时的张驴儿,早已是丧心病狂,他扔掉那把带的匕首,急匆匆的逃回蔡家。

  事隔两日,张驴儿再次被传唤到县衙。

  这次,张驴儿确信自己不会被发现,便一口咬住是窦娥下的毒,却不曾想……。

  “张驴儿,你看看你身后是谁?”钦差依旧那般严肃。

  张驴儿这一回头,却被吓了一跳,背后站的竟是那活生生的赛卢医。

  你以为我赛卢医没见过刀伤吗?虽然我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可也不至于被这小小的刀毙了命。”赛卢医越说越气愤,若不是他随身带有治疗刀伤的草药,恐怕他真就要驾鹤西去了。

  张驴儿听完这话,只觉得双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一月之后。

  午时三刻,法场被围观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听说张驴儿伏法,窦娥是清白的,都觉得甚是欣慰。

  不多时,张驴儿便人头落地。

  血溅到地上的那一刻,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滂沱,这是楚州旱了两年的土地,终于有了生机。

  至于那钦差,仍旧很神秘,只有少数人知道,他姓窦名天章。

600字字数太少,不能展示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下文较长,可供参考。

  自从那日窦娥含冤赴刑,许下三桩誓愿,至今已有两年的光景了,六月飞雪,血溅白练当场应验,而这楚州土地也已旱了两年,庄家颗粒无收,百姓怨声载道。这怪异的三桩誓愿也震惊朝堂。

  “哦?这楚州大地竟发生了这等怪异之事?”一袭龙袍裹身的九五至尊听说后也十分诧异。

  一臣子走上前,微弯身道:“禀告陛下,臣已派人查证,楚州等地确有此事。”

  “看来这女子的确蒙受了冤屈。”皇帝双目微闭,“也罢,既已如此,朕能做的也只有彻查此事,还她一个清白了。诸位爱卿,你们有谁愿意担此重任?”

  “这……”众臣子犯了难,谁都知道,重翻两年前的旧案实属难事,且这誓愿应验也非祥和之事,再加上这楚州已旱了两年,到处民不聊生,翻案是小,受苦是大。所以,他们一个个面露难色,对这“重任”避之不及。

  这时,臣子中走出一人,他身披五品官服,全身上下透出一股书生才气,看年纪约莫四十岁左右,面容平静,手指关节却已微微泛白。

  “禀陛下,臣愿担此重任,亲赴楚州,查清此事,还窦娥一个清白。”

  “窦爱卿……”皇帝微惊,这窦爱卿为官时间并不长,也从未插手案牍之事,如今却主动要求去查一个两年前的旧案,恐怕不能胜任,但又无人肯去,便也只好应允。

  “既然窦爱卿自告奋勇,那朕也不多说什么了,下令,封窦爱卿为钦差,即日赶赴楚州,还那女子一个清白。”

  此时的山阳县,正是饥荒之时,百姓没有足够的粮食,一个个在饥饿中死去。

  这日,蔡婆婆准备了一些酒食,想要去窦娥的坟头祭奠,不曾想,还没迈出家门,却已经被迎面走来的张驴儿拦下了。

  “怎么,又要去看你那孝顺的儿媳妇?”张驴儿依旧一副市井无赖的样子,三桩誓愿并未让他感到恐惧,他深信这世上除了赛卢医之外无人可以指责他有罪,而这赛卢医也早已不知去向,于是便更加猖狂起来。

  “让开。”蔡婆婆一脸嫌恶的表情,这张驴儿害死她儿媳,两年来又几乎把她的家底挥霍一空,她自然是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的。

  “怎么说你也与我家老头子有个夫妻的名分,我本该让开,但如今这楚州大地已经旱了两年,庄家颗粒无收,你也只不过凭着家底厚才勉强度过这两年,如今又何必拿着救人命的酒饭去祭拜一个死人呢,所以说,你还是把东西给我吧。”

  说完,张驴儿就要去抢蔡婆婆手里的竹篮,蔡婆婆自然不愿意给,但无奈张驴儿正值壮年,力气比她大得多,她一个老妇人怎敌得过,眼见竹篮就要被张驴儿抢了去,蔡婆婆干脆一用力把篮子扔到了一边,饭菜洒了一地,还冒着些热气,饭菜的香味立即招来了周围的人,这些人早已被饥饿磨光了尊严,见到饭菜便如饿虎扑食一般,哪还管什么其他的。

  蔡婆婆怒视着张驴儿,道:“张驴儿,你不要欺人太甚,我听说朝廷已经派人下来彻查窦娥蒙冤一事了,到时候我看你还能得意多久!”蔡婆婆说罢便转身离去。

  张驴儿站在原地,心里憋着一团怒火却又无处发泄,他看了一眼地上争夺食物的灾民,极不屑的吐了一口唾沫。

  说到那窦钦差,张驴儿自然是有几分畏惧的,于是在窦钦差到达山阳县那天,张驴儿特意到县衙附近的茶棚喝茶,想目睹这窦钦差到底是何许人也,顺便打探一下情况,可不曾想,喝了一上午的茶,却连钦差的半个影子也没看见。心情烦闷之时,正欲转身离去,视线里却突然出现了一个人的身影,竟是那日卖与他毒药的赛卢医。张驴儿心里泛起了嘀咕:这赛卢医消失了两年,怎么突然出现?张驴儿惊恐万分,怕这赛卢医的出现和钦差有关,急忙跟在了赛卢医身后。

  待赛卢医拐进一条巷子里,张驴儿急忙喊住了他。

  “赛卢医可是好久不见了,今日怎又重游这山阳小县?”

  赛卢医闻声回头,看见身后站了一陌生人,细看来,这人竟有几分面熟,但一时又记不起是谁,便问道:“敢问先生是……”

  张驴儿看着一脸疑惑的赛卢医,连忙笑道:“看来赛卢医的确是贵人多忘事,也难怪,走南闯北这些年,记不得乡人也是人之常情,只不过我可是一直记着您赛卢医呢!”

  “何来此言!”

  “看来您老真是的忘记了,不如我们找个茶馆边喝边聊?”转眼之间,张驴儿已想好了应对之策。

  “也好,”赛卢医没有多想便应允了。

  “这么说来,我曾经救过你的命?”到了茶馆,赛卢医便又陷在张驴儿精心编造的谎言中。

  “可不是,当年,若不是您医术高明,我这条命早就被风寒给折腾死了。”张驴儿已断定这赛卢医忘了自己讨药的事情,便了个谎言糊弄赛卢医。

  “原来如此,”赛卢医虽然心里很怀疑自己当年的医术,但看在张驴儿一脸诚恳的表情上便也没做多想。

  “到时您,外出游历两年,怎么又回到这山阳县?”张驴儿斟着茶,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

  “说来惭愧,我这点医术不过是糊弄人罢了。有一次我得了重病,无人能医,幸得一位江湖郎中的妙药才得以恢复,痊愈之后便跟那位老郎中学了点医术,想回来回报咱这山阳县的父老,再说了,这人老了,总要落叶归根的。”赛卢医已然不似当年那般,现在的他随着年龄的增大也多了些沉稳。

  “此言极是,此言极是……”

  就在张驴儿与这赛卢医闲聊间,窦钦差带领一队人马已经到达了山阳县衙,推掉了新任太守的接风洗尘宴,从到来之时那窦钦差便一直在翻阅两年前的卷宗,那专注的神情让新任太守心生敬仰,所以他一直在旁等候,以便询问。

  “新任太守,我问你,这蔡婆婆可曾阻拦张驴儿娶窦娥为妻?”虽是问话,窦钦差的眼睛却没离开卷宗丝毫。

  “回钦差大人,据微臣所知,那蔡婆婆从未阻拦,只是那窦娥生性刚烈,不愿嫁与张驴儿为妻,所以张驴儿才认为是蔡婆婆从中作梗……”新任太守把自己了解的旧案细节如实说出。

  “如此说来,那张驴儿对蔡婆婆心生怨恨,想要对蔡婆婆不利也在情理之中?”窦钦差打断了新任太守的话,反问道。

  “这……”新任太守也犯了难,他刚调来不久,对旧案的一些细节实在是不了解,所知道的情况也只不过是听说要有钦差来查旧案而临时抱的佛脚而已,对一些情况又怎敢妄下推断。

  眼见新任太守面露难色,窦钦差也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挥了下手:“罢了,你先下去吧,明天一早,传唤张驴儿。”

  第二天一早,衙役便来到了蔡婆婆家敲门。

  “开门开门。”

  “谁啊,”蔡婆婆一脸疲惫的开门,显然又是一夜未眠,看到门外站着两名衙役,不禁心虚起来,“差大哥,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们不找你,张驴儿在家吗?”

  “敢问两位差大哥,找他有什么事吗?”

  “是我们新任太守要找他问话,你把他叫出来。”

  “好好好,我这就带两位差大哥过去。”

  此时的张驴儿正坐在屋子里悠闲地吃着早饭,看到蔡婆婆带着两名衙役出现,心中不免一身怒气:“好你个老太婆,竟然带了衙役来抓我,看我不收拾你。”

  说着,便要对蔡婆婆动手,却被其中一名衙役拦了下来。

  “我们是来带你去见新任太守及钦差大人的,现在就跟我们走吧。”还不等张驴儿反应过来,两名衙役已经将他拽出了蔡婆婆的家。

  蔡婆婆站在原地,脸上露出欣喜的神情:“我的好儿媳,终于可以给你洗刷冤屈了。”

  公堂之上,面对钦差,张驴儿依旧一副市井无赖的模样。

  “堂下所跪之人可是张驴儿?”

  “正是草民。”

  “那好,我问你,两年之前孛老儿之死与你是否有关?”窦钦差倒也不怕打草惊蛇,相反,他正是想要借此来使张驴儿感到惊恐以致露出一些马脚。

  “钦差大人明鉴,草民虽然平日游手好闲,可从来不干这伤天害理之事啊,请大人明察。”为了增强信服力,张驴儿还特意多磕了几个响头以示自己的“清白”。

  “可我这里……”窦钦差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让张驴儿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罢了,张驴儿,你父亲的死当真与你没有关系?”窦钦差没有接着刚才的话说,而是换了个话题。

  “还望大人明察。”此时的张驴儿已没了先前的镇定,但他仍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慌乱。

  “那好,你先回去吧。”窦钦差的目的已经达到,便放张驴儿离开。

  “谢大人。”张驴儿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出了县衙。

  一连几天,查案的事都没了动静,这让张驴儿更加不安,每晚做梦梦见窦娥喊冤,窦钦差一副欲言又止的神情像是知道些什么,以及赛神医的出现,一连串的巧合,都让他极为不安。

  他思来想去,终于想到一个可以使自己不被获罪的办法。

  这天中午,张驴儿来到赛卢医的住处,寒暄了一番后,张驴儿说道:“前几天我在山上发现了一株很是奇怪的药,想必是一味草药,不知赛卢医是否愿意和我前去看一下?”

  “你这说得哪里话,既可以治病救人,又何来不去之理?”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山上。张驴儿在观察了四周确定无人之后,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直直的刺向了赛卢医。

  赛卢医看着眼前面目狰狞的张驴儿,腹部一阵湿热。

  “为……。。为什么要……。。”

  “哼,怪就怪你两年前买与我的那副毒药。”张驴儿看着赛卢医瞳孔一点一点放大,最后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此时的张驴儿,早已是丧心病狂,他扔掉那把带的匕首,急匆匆的逃回蔡家。

  事隔两日,张驴儿再次被传唤到县衙。

  这次,张驴儿确信自己不会被发现,便一口咬住是窦娥下的毒,却不曾想……。

  “张驴儿,你看看你身后是谁?”钦差依旧那般严肃。

  张驴儿这一回头,却被吓了一跳,背后站的竟是那活生生的赛卢医。

  你以为我赛卢医没见过刀伤吗?虽然我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可也不至于被这小小的刀毙了命。”赛卢医越说越气愤,若不是他随身带有治疗刀伤的草药,恐怕他真就要驾鹤西去了。

  张驴儿听完这话,只觉得双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

  一月之后。

  午时三刻,法场被围观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听说张驴儿伏法,窦娥是清白的,都觉得甚是欣慰。

  不多时,张驴儿便人头落地。

  血溅到地上的那一刻,天上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顷刻间,大雨滂沱,这是楚州旱了两年的土地,终于有了生机。

  至于那钦差,仍旧很神秘,只有少数人知道,他姓窦名天章。

因为古人认为,杀人是“阴事”,而午时三刻,在古代是阳光最强,“阳气”最重的时刻。

被斩首的人,就算罪有应得,可还是会有一口怨气,死了之后会去纠缠刽子手,或者下令的官员,所以古人就将斩首时间定在午时三刻,借阳气抑制阴气,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护行刑者或者下令官员。

还有另一层意思,人的精力在“午时三刻”,处于“伏枕”的边缘,就比如我们很多时候,站在中午刺眼的阳光下,不过多久,眼睛就会泛酸,意识就会有些朦胧。

所以此刻斩首犯人,犯人也会有些昏昏欲睡,脑袋落地的瞬间,可以减轻几分痛苦,如此说来,也不失为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

还有后来神鬼小说中常用的概念:

在午时三刻开刀问斩,阳气最盛,阴气遇则消散,如果要斩首的是罪大恶极之犯,或许"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再说明确点儿,就是说让他无法接触到阴气,死了就死了,连鬼都让这个犯人做不成。

所以这跟上边所说的人道主义相反,属于对罪犯的加深惩罚。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说斩刑在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

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

皇城的午门附近毫无遮挡物,阳光直射,阳气最盛。

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其实说白了,都是一种震慑作用,用这些神鬼玄说,让世人对大刑本身产生恐惧,从而抑制犯罪,就古代的封建迷信大环境来看,这种做法其实很奏效。

最后补充一点,午时三刻的确切时间,应该是在清朝有了具体规定:

即相当于现在的11点44分到12点之间,这大约16分钟的时间内,统称为:

午时三刻。

————————

《水浒传》 中经常有午时三刻杀人的描写,如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里,宋江、戴宗被押到法场,“报道一声:‘午时三刻!’监斩官便道:‘斩讫报来’”。又如第六十二回“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卢俊义要被处斩,也是“午时三刻到了”一声喊,刽子手就要动手。其他的古典小说里也常常会有“午时三刻”行刑的情节。

那么,是不是古代法律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的呢

并非如此。比如唐宋时的法律规定,每年从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每个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杀日(即每逢十、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执行死刑。而且还规定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执行死刑。按如此规定,唐朝一年里能够执行死刑的日子不到八十天。在行刑的时刻上,唐代的法律明确规定,只能在未时到申时这段时间内(大约合今下午一时到五时之间)行刑。并不是“午时三刻”。而明清的法律只是规定了和唐代差不多的行刑的日期,对于行刑的时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既然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明清小说里“午时三刻”行刑的说法就应该只是当时官府的惯例,或者是说书人、写书人的普遍看法。那么写书人为什么这么写呢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百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 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小说误人!实际上古代法律有规定是秋后,但没有规定必须是午时三刻。

那为什么是秋后问斩呢?

而且古时候以农业为主的 社会 ,秋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刻,避免天地间怨念太多,影响秋收,所以秋后问斩。

唐宋时的法律更是明确规定:每年从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祭祀日、大斋戒日、二十四节气日、每个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每月的禁杀日皆不得执行死刑。而且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执行死刑。

行刑的时间也并不是午时三刻。

明史上有“申酉(下午三点到七点)行刑”的说法。

唐代则是规定未时到申时(下午一点到五点)行刑。

清朝小说《醒明花》中有说:

五更时分,也不是午时三刻。所以午时三刻是误传。

其实这个有多种解释,有法律说啊,有迷信的阴阳说啊,也有根据生理规律来解释的。

比较流行的是“阴阳说”。

我们知道古人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午时就是11点到13点的时候,午时三刻就正好是中午12点左右。12点是一天当中,太阳正当空的时候,也是阳气最盛的一个时候。

选择午时三刻,是因为古人有封建迷信在里面。觉得杀人这件事毕竟是要跟阴曹地府打交道,那么在午时三刻砍头,可以抑制住来自阴曹地府的阴气,利用这个最盛的阳气抑制住犯人的哀怨之气。以免变成厉鬼跑来索命什么的……真是令人一阵背脊发凉啊。

此外,午时三刻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十二点四十五。一天当中阳气最旺的时候不是正午时分,而是十二点四十五。在这个时候砍头的人,连鬼都没得做,属于罪大恶极的那种罪犯才有的待遇。感觉有点残忍呀……

另一种说法则以“生理规律”为依据。

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我们看古装电视剧,读明清小说,经常有“午时三刻开斩犯人”的情节。为什么古代要选在“午时三刻”行刑呢?究竟有什么讲究?

古代一昼夜划为十二个时辰,又划为一百刻。“刻”原来指的就是计时的滴漏桶上的刻痕。一昼夜滴完一桶,划分为一刻。“时”和“刻”实际上是两套计时系统单位,换算比较麻烦,平均每个时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午时”一般约合今天的中午十一点至十三点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说起来中国文化的宗教色彩不浓,可是实际上鬼魂因素却总是在民众乃至于官府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文学作品中“午时三刻”杀人时辰,就是这种鬼魂因素起作用的例证之一。

那么,是不是古代法律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的呢?并非如此。唐代的法律明确规定,只能在未时到申时这段时间内(大约合今下午一时到五时之间)行刑。并不是“午时三刻”。而明清的法律只是规定了和唐代差不多的行刑的日期,对于行刑的时刻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既然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明清小说里“午时三刻”行刑的说法就应该只是当时官府的惯例,或者是说书人、写书人的普遍看法。

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点,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他的鬼魂总是会来纠缠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等和他被处死有关连的人员。所以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应该是习惯上“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在午时三刻钟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是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然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思。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也许痛苦会减少很多。这样看来,选择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有体谅犯人的考虑。 (摘自《廉政瞭望》)

编辑点评:午时三刻处斩的原因,“不许做鬼”说要比“体谅”说靠谱些,毕竟大限将至,哪怕困得抬不起眼皮了,犯人当时也会睡意全无吧。

监斩官说,窦娥午时三刻快到,你还有什么话说。窦娥说我死后第一曹州大旱三年。监斩官,哈哈,这不是痴人说梦话。第二么,我死后,我的一腔热血将要喷在高挂的白练上。监斩官,哈哈哈。第三啊!我死后,天要降大雪,将我的清白之身掩盖。监斩官,六月天那来的雪。

这就是六雪。

午时三刻到,行刑。

窦娥冤,窦娥真的被冤死了,窦娥冤死后,她说的三件事都应验了。

这么冤枉的冤案,要不放在午时三刻行刑,屈死的冤魂不找监斩官和刽子手的事才怪呢。

古代的五时三刻应该是中午过一点,这时的太阳正是午时高照的时候,无论你是屈死的冤魂也好,还是怎么死的鬼魂都不敢在太阳底下胡作非为。

民间传说,鬼到鸡打鸣的时候,必须要到阎王爷那里签到,否则会被打进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所以鬼魂白天不敢胆大妄为。

午时三刻是大白天的白天,这样才是行刑的无妨时刻。

首先介绍一下“问斩”,就是将犯人的头颅砍去致死,这种刑法风靡于全球,方便实用,大家都都说好。

斩首有多种形式。第一种是用斧头斩首,受刑人将脖子搁在木砧上,重重的斧头用力砍下; 第二种,受刑人或跪,或站,或坐在脚后跟上,双手经常被绑在前面,低头,下巴放在胸部,这样,行刑人可以看到他的颈部(影视中最常见的方法)。第三种,受刑人站着受刑,一人在前面拉住犯人的头,一人负责行刑,这是最少也是最难的斩首法。

斩首示众是统治者常用的手段,中国古人在对斩首的过程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于一般人,午时三刻,推于菜市问斩,对王公大臣采用午门问斩,这是很有讲究的。午时即现在的11:00-13:00,一刻约为15分钟,午时三刻即11:45分左右,此时烈日当头,人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按封建说法是午时阳盛,三刻盛极,能瞬灭阴魂,致使被杀头者魂飞魄散,连鬼也做不成。

还有一种说法执行死刑是“阴事”,被杀者的阴魂会出来纠缠判决官、监斩官和刽子手,而午时三刻可压制阴魂不敢出现。午门斩首对皇帝来说是占据天时地利,午门在风水学上是阳盛之地,加上午时为阳时,此时此地,砍人毫无顾虑,不管你是该死还是冤死,龙椅上那位都可以高枕无忧,如果皇帝仍然觉得心惶惶,那就顺便灭个九族。

但是,按照史学家的研究,古代的行刑时间确实是有规定的,但是从来没有规定“午时三刻”

在可以行刑的月份上,比如唐朝,是正月,五月,九月,闰不行刑,即所谓的“断屠月”

在可以行刑的日期上,一般是,节日,节气,祭祀,朔望,上下弦以及"十直日"不行刑

在可以行刑的时间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必须哪个时刻行刑,一般是天未明,雨未晴,不能行刑,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明史上就有“诏自今以申酉行刑”(下午三点到七点)这样的说法

从春秋时期开始就有“赏在春夏,刑在秋冬”的说法,中国 历史 上的朝代一般用的也是秋冬刑然后又有冬至后不杀,秋分前

所以,午时三刻的说法很可能只是出现在小说里。

根据古时阴阳学说,午时三刻阳气最旺,即便有阴气出现也立即消散。在被 午时三刻问斩的罪犯一定要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不可存于三界。让其死后阴气不能相聚,没有做鬼后投胎转世的机会,就是要消灭灵魂。

事实上"午时三刻″行刑并不是古代的法律规定。唐宋时期的法律只规定了不得执行死刑的时间,即每月的禁杀日为(每逄初一、初八、初十、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都不得执行死刑。每年从立春到秋分,以及正月、五月、九月、大斋戒日、大祭祀日、二十四节气日、每个月的朔望和上下弦日也不得执行死刑。甚至还有"雨未晴、夜未明″的情况下也不得执行死刑的规定。那么古代在什么时间段执行死刑呢?事实上古代行刑的时间段并不象戏里演的书上写的"午时三刻″,而是定在可以行刑日子里的未时至申时这段时间内(13点一一17点之间)行刑。明清时期的法律也只是规定了行刑的日期,并没有明确规定行刑的时刻。所以本人认为"午时三刻″行刑与迷信有关。古时候的人认为,杀人是"阴事",不论被杀的人是否有罪,他的鬼魂都会来纠缠判官、监斩官、行刑的刽子手和其它有关联的人员。所以只有选择"午时三刻"阳气最盛的时侯行刑,可以压抑阴魂,使死刑犯的鬼魂不敢出来纠缠。这也就是古代"午时三刻″开刀问斩的原因吧!

午时三刻,白天午时三刻是阴气跟阳气交换的时刻,那个阳气最旺盛时刻又是阴气最旺盛时刻,刚刚死的人就是新鬼,能让新鬼魂飞魄散,能让老鬼出来采阴补阳时刻,所以在农村说什么一般碰到鬼一般就是这个时刻,碰到鬼人一般是那个时刻晦气太重又走到聚阴之地了再又是午时三刻,这三条件具备就会碰到鬼,具备两个条件就容易看到鬼,一般就说是眼花了产生幻觉,经常叹气的人,晦气比较重,为什么你一叹气老人就会说你经常叹气不好,就是这个道理,

1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马克吐温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哈克贝恩费恩历险记》《百万英镑》,短篇小说《竞选州长》。

 2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逍遥游》。

 3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人独立创作诗歌的开始,他创造了一种新诗体叫楚辞,又叫骚体诗。他用这种诗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另有代表作《九歌》《九章》《天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他的纪念日。

 4我国战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教育家是荀子,原名荀况,代表作是《劝学》

 5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全书共130篇。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八种体例,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年间约两千多年的历史,既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巨著,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因此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战国策》是西汉文学家刘向编订的国别体断代史。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由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8《出师表》《隆中对》的作者是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9“三曹”是指东汉建安时期的父子诗人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曹丕的代表作有《燕歌行》,曹植的代表作有《七步诗》《白马篇》。

 10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散文有《桃花源记》,诗歌有《归园田居》《饮酒》。

 11我国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南朝宋代小说家刘义庆写作的《世说新语》。

 1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13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

 1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迥、卢照邻、骆宾王。王勃的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15唐诗《回乡偶书》《登鹳雀楼》《凉州词》《春晓》《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分别是贺知章、王之涣、王之焕、孟浩然、王维。

 16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静夜思》《望天门山》《行路难》《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17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其中韩愈为首。

 18杜甫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9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是韩愈和柳宗元。韩愈的代表散文有《师说》《马说》《祭十二文》,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捕蛇者说》《童区寄传》《黔之驴》。

 20白居易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倡导者,代表作有《卖炭翁》《钱塘湖春行》,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1《阿房宫赋》和《清明》诗的作者是杜牧,“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

 22宋词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柳永和南宋的李清照(我国第一个女诗人),代表词作分别是《雨淋霖》、《声声慢》。豪放派的代表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号东坡居士,代表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名作有《赤壁赋》;辛弃疾号稼轩,代表词作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我国第一部也是的编年体通史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24《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六国论》《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的作者分别是北宋的范仲淹、欧阳修、苏洵、王安石、苏轼。

 25,我国第一部科学作品集是《梦溪笔谈》,由北宋沈括用笔记体写成的。

 26《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词人姜。陆游的代表诗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钗头凤》。

 27元杂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高祖还乡》的作者分别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睢景臣。

 28“明清四大奇书”(又称中国小说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29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水浒》,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

 30我国第一部神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明代小说家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

 31明代传奇剧《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清代传奇剧《长生殿》《桃花扇》的作者分别是洪、孔尚任。

 32“三言”小说是指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编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是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33我国第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

 34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作者是清代的小说家曹雪芹。其中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

 35“晚清四大谴小说”是指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的《XX》、曾朴的《蘖海花》。

 36中国古代“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7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内容上分“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38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是《国语》,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楚辞》,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是南朝梁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39“乐府双璧”指的是北朝民歌《木兰辞》和东汉民歌《孔雀东南飞》。

 40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是指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是指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

2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词类活用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5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无论高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知道文章的停顿,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象这样罢了。

3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4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趣舍万殊(通“取”。教材注释为:趣,趋,趋向,取向。)

 2一词多义

 (1)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一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老年)

 况修短随化(寿命的长(短))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

 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驰)

 所以兴怀(使……兴起)

 二、文言虚词

 1以

 (1)介词,把。引以为流觞曲水

 (2)介词,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连词,用来。亦足以畅叙幽情

 2于

 (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介词,对或在。暂得于己

 (3)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当其欣于所遇

 (4)介词,到。终期于尽

 3为

 (1)动词,作为,当作。引以为流觞曲水

 (2)动词,成为。已为陈迹

 4之

 (1)结构助词,的。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仰观宇宙之大

 (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动词,到,往。及其所之既倦(所之:所喜爱的事物)

 (5)代词,它。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

 当其欣于所遇

 及其所之既倦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5高三语文下册必修二知识点

1、《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他是法国文学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2、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故都的秋》文笔简洁、优美,是郁达夫抒情散文代表作。

 3、陆蠡(1908--1942)现代散文家、翻译家。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鲁滨孙飘流记》等。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原本只称为“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共305篇,故又称作“诗三百”。《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间有杂言。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章法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采薇》即是一例。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叠字来状物、拟声、穷貌。

 5、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诗赋,由西汉刘向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地方色彩浓厚,故曰《楚辞》,也称“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6、《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原是西汉的一个官署的名称,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部分)。其特点是继承了《诗经》的写实传统,叙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体和骚体,形成了在我国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杂言诗和五言诗。

 7、《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8、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与其子曹丕、曹植均以诗文闻名,被后人称为“三曹”。

 9、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辞赋《归去来辞》等。

 10、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1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他的书画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1079年,被贬黄州,其间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赋,课文所选为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12、《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13、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525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