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故事搞笑小品 - 百度描写家乡故事的搞笑小品,有视频,也有字

家乡故事搞笑小品 - 百度描写家乡故事的搞笑小品,有视频,也有字,第1张

贝多芬:

德国作曲家父亲从小就逼迫他学琴他13岁任宫廷乐队大键琴手,14岁任宫廷管风琴师,18岁任歌剧乐队中提琴手1792年,海顿见到他,获准成为起学生1795年首次在维也纳以作曲家及钢琴家身份登台1798-1800年除教授钢琴外埋头作曲1800年4月举行作品音乐会,确立了作曲家的地位此时,听力逐渐衰退因耳聋的恐惧和,1802年欲自杀后终于克服危机,振奋精神,继续作曲。

此后10余年经历了思想和生活的激烈动荡(拿破伦称帝)至1819年完全失聪,任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第三至第八交响曲,第四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作品,反映出动荡不安和矛盾冲突 晚年生活仍多不幸,疾病缠身,经济困难,但仍写出《庄严弥撒曲》、第九交响曲等杰作。贝多芬是跨两个世纪,连接古典乐派和浪漫两种乐派的巨匠。其创作牢牢扎根于古典传统,具有音乐逻辑感,结构均匀感和宏伟音乐的气概。由于社会变革的要求和自身的才能,大大发展和改变了古典音乐,成为浪漫乐派的源头。贝多芬音乐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波恩时期;1782-1792]其作品可以看到巴赫、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并为以后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2)中期[维也纳时期;1793-1808]此时创作的奏鸣曲和管弦乐曲,大大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充分发展和完善了古典奏鸣曲式的结构和功能,显示出贝多芬的创作已完全成熟,并具独特的个性。(3)晚期[维也纳后期;1809-1827]音乐风格有明显的转变。作品规模缩小,主题带有歌唱性,增强了抒情性。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贝多芬的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首,序曲3首,钢琴协奏曲5首,小提琴协奏曲1首,弦乐四重奏19首,弦乐五重奏4首,钢琴三重奏8首,小提琴奏鸣曲10首,大提琴奏鸣曲4首,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变奏曲20首,钢琴小品24首,进行曲3首。此外,还有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弥撒曲、歌曲等。

塞万提斯

米格尔·德·塞万提斯(1547~1616年)是一位西班牙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他 是西班牙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堂吉诃德的创者 塞万提斯出生在西班牙马德里附近一个叫埃纳雷斯堡的镇子上他的父亲是名 医生,塞万提斯童年的大部分时光就是在随着父亲寻找工作而从一个镇子迁往另 一个镇子中度过的年轻的时候,塞万提斯去了意大利,成为一名在军队服役的 列兵在同希腊的海战中,他受了伤,右手落下了终生残疾在返回西班牙 的途中,塞万提斯被海盗俘虏,并被带到了阿尔及尔 塞万提斯做了5年的奴隶直到家人凑够钱把他赎出来返回马德里后,他于1580 年开始以文学创作为职业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个描写乡村生活的浪漫题材 作品,世人反响平平而塞万提斯却因为债务缠身陷入了无休止的麻烦之中他 终因债务被投入了监狱,释放后,又沦落到赤贫的境地 《堂吉诃德》的部分章节可能就是塞万提斯在狱中创作的这部小说被许多人 看作是最伟大的经典幽默作品其令人惊奇之处就在于它是塞万提斯在年近六 旬时创作的,人们所熟知的则是他屡遭不幸,终身穷困潦倒 小说《堂吉诃德》的主角是一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年迈骑士和他的仆人桑乔 ·潘沙这位老骑士骑着自己的那匹老马出门去冒险,而桑乔·潘沙则陪伴着主人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旅途中,堂吉诃德把大风车当成了巨人,把羊群看 作了军队,还将划船的奴隶视为受压迫的绅士而桑乔则被任命为一座岛屿的总督,这自然是个冒牌的头衔堂吉诃德满腔热情地要为自己虚构的美丽的杜尔西内亚献出生命,只是临终前在床上时他才承认自己以往的冒险是多么的愚蠢 人们不止一次地认为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是为了讽刺骑士制度的浪漫 《堂吉诃德》当然也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幽默以及对小说对白的纯熟驾驭“孩 子们翻看它,年轻人阅读它,成年人熟知它,老年人称赞它” 在1605年也就是《堂吉诃德》第一部问世前,塞万提斯一直非常穷困尽管《堂吉诃德》也没有使他富裕,但是给他带来了作为一名文学大师的国际声誉塞万 提斯还创作了很多戏剧(只有两部留传了下来)短篇小说和《堂吉诃德》的第 二部(1615年) 塞万提斯的影响力可以在查尔斯·狄更斯(英国作家)和古斯塔夫·福楼拜(法国作家)的作品中找到痕迹塞万提斯去世后被埋葬在马德里,当时他被誉为“非 凡的天才”

高仕錤,福州人,生物学家,化学家,著名科普作家。

高士其青年时代深受“五四”精神——“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影响,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赴美深造。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博士时,他不幸在一次实验中,感染脑炎病毒,造成终身无法治愈的残疾。但高士其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 了医学博士课程,并加入美国化学学会和美国公共卫生学会。

学成回国后,高士其曾在南京中央医院任职。他痛恨医院与 国民党官场赃官相互勾结的腐败现象,毅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高士其”,庄严声称:“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同时忿然辞职来到上海,受新文体“科学小品”的启发,从此开始科普创作,找到一条把科学献给大众的途径。

1937年,高士其孤身一人,历尽艰险,投奔革命圣地延安。1949年9月,高士其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大会,开始了新生活的里程。自1954年起,高士其当选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高士其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78年高士其与科普界人士发起筹备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这一建议迅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支持并于1979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顾问、 中国科普作协名誉主席。

从23岁到83岁,高士其在60年残疾生涯里著述数百万字。他说,他愿化作知识海洋中的一片微波、一朵浪花、一丝春风,和大家一起扬起科学的风帆,同舟共济,全速前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自1949年后,他写了大约75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数达2800余行的科学诗,著书18本。其 主要作品有:《揭穿小人国的秘密》、《生命的起源》、《和传染病作斗争》、《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眼镜》、《炼钢的故 事》、《高士其科学小品文集》、《高士其科普创作选集》等。

1955年1月20日,福州市受到来自台湾的战机轰炸,造成大火灾。1955年5月30日,高士其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的委派来到福州视察。在福州视察的12天中,高士其广泛听取了 福州市各界人士各阶层民众的意见,并就视察所得,以粮食统销、文教卫生、救灾工作、市政建设等为重点作了报告,即《视察福州市工作的综合报告》,其对故乡拳拳关爱之情溢于言表。

高士其在一九三五年,写了第一篇科学小品《细菌的衣食住行》,发表在《读书生活》半月刊上。从这时起,至一九三七年八月离开上海止,可说是他科学小品创作上的最旺盛的时期。他用有点僵硬、发抖的手,写下了近百篇科学小品。尽管此后他也写了不少科学小品和科学诗,但是,我以为他的作品最精华的部分,都是在这一时期写的。

一九三六年四月,高士其的第一本科学小品集《我们的抗敌英雄》(与别人合著),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六年六月,高士其的第一本科学小品集《细菌大菜馆》,由通俗文化出版社出版。

一九三七年初,高士其的第四本科学小品集《抗战与防疫》(该书后又曾改名为《活捉小魔王》、《微生物漫话》出版),由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

自一九三六年起,高士其在《中小学》杂志上连载《菌儿自传》,每期发表一章,至一九三七年八月写完最后一章。这些文章后来编成《菌儿自传》一书,于一九四一年一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高士其应陶行知之约,写过一本《微生物大观》;应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之约,翻译了《细菌学发展史》;他还应《开明中学生手册》、《大众科学》、《申报》周刊、《新少年》半月刊、《读书》半月刊、《妇女手册》、《力报》、《言林》等报刊杂志的约稿,写了许多科学小品文。

高士其作品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富有战斗性。他是为了战斗而写作。他的作品,象一指把锋利的匕首,剌向国民党反动派。

高士其在他的第二篇科学小品《我们的抗敌英雄》中,用极其饱满的政治热情,讴歌了白血球:

“白血球,这就是我们所敬慕的抗敌英雄。这群小英雄们是不知道什么叫做无抵抗主义的,他们遇到敌人来侵,总是挺身站在最前钱的……一碰到陌生的物体就要攻击、包围、并吞,不稍存畏缩退怯之念,真是可敬。”“血白球尤恨细菌,细菌这凶狠的东西一旦侵入人体的内部组织,白血球不论远近就立刻动员前来围剿……”在这里,不用加任何注解,读者就可以领会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

高士其的科学小品,语言生动、活泼、形象、清新。例如,高士其在科学小品《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一文中,巧妙地用凤阳花鼓调,写了蚊子的危害,写出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的痛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疟蚊子,十人倒有九人慌;

大户人家挂纱帐,小户人家点蚊香,

奴家没有蚊香点,身带疟疾跑四方。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

沟壑不修污水涨,孑孓变成蚊娘娘;

多少人家给她咬,多少人家得病亡,

卫生不把疟蚊灭,到处寒热到处昏。

说弄堂,话弄堂,弄堂年年遭灾殃,

从前苍蝇争饭碗,如今蚊子动刀枪,

大街去劳力汉,小弄哭着讨饭娘,

肚子还欠七分饱,哪有银钱买金霜?”

高士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科普文献,使我们从中领略到科学家的科学风范,是宝贵的科学遗产

霍金\史铁生 中国张海迪,外国海伦凯特

欧洲民族乐派及代表人物

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民族独立斗争蓬勃发展,民族意识日益高涨,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民族革命英雄,同时也影响了一大批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爱国主义艺术家,他们的民族觉悟达到了前所末有的高度,产生了摆脱外国文化统治,建立本国近代民族文化的强烈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崭新的音乐流派----民族乐派诞生了。

民族乐派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音乐艺术宝库。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民族独立运动兴起的欧洲,以东、北欧等国家为中心的音乐,摆脱了以德奥为主的中欧传统音乐的影响。采用自己国家的历史、传说和民间素材,颂扬美丽的祖国、英雄的人民,创作了富有民族性的音乐,开拓了新的领域。民族乐派最先在俄国出现,后发展到东、北欧等国,其代表人物有格林卡、穆索尔斯基、鲍罗丁、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斯美塔那、德沃扎克、格里格、西贝柳斯等。

民族乐派实际上是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继续或派生的分支,他们把浪漫乐派所强调的个性扩大为民族性,促使世界各民族音乐空前繁荣。

格林卡(MIGlinka 1804—1857)

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格林卡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把俄罗斯民间音乐素材与西欧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东方魅力产生了国际性影响。

格林卡1804年6月1日出生于斯摩棱斯克省叶尔尼茨基县新斯帕斯科耶村的一个贵族家庭,他在乡村度过童年,有机会广泛地接触俄罗斯民间音乐。格林卡自幼学习钢琴与小提琴,1818-1822年进入圣彼得堡贵族寄宿学校,十七岁获得“天才钢琴即兴演奏家”和“前程远大的青年作曲家”称号。1824年毕业后在交通部任职,从事业余创作。二十六岁开始到意、德、奥等地学习、研究音乐,1834年回国后进入了音乐创作的盛期。在他创作的大量民族音乐作品中,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民族歌剧《伊万·苏萨宁》和《卢斯兰与柳德米拉》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格林卡其它的著名作品还有:幻想曲《卡玛林斯卡雅》,管弦乐曲《马德里之夜》、《阿拉贡霍达舞曲》、《幻想圆舞曲》以及近80首浪漫歌曲和大量的室内乐、钢琴曲。1857年2月15日,格林卡在德国的柏林逝世,终年五十三岁。

在格林卡的音乐创作中,大量地引用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素材,着意突出了俄罗斯民族的音乐风格。他开辟了俄罗斯音乐的新时代,从而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

2006-1-5 12:45:00 王焱钢琴网组织的珠江钢琴团购正在火热进行,详情

周琳婕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

文章:2961

积分:18025

注册:2004年12月31日

第 2 楼

--------------------------------------------------------------------------------

穆索尔斯基(MMussorgsky 1839—1881)

将格林卡创建的俄罗斯民族乐派巩固继承下来的是俄罗斯音乐史上由巴拉基列夫为首的五位音乐家组成的“强力集团”(又称新俄罗斯乐派)。穆索尔斯基是五人“强力集团”中的一员,他的音乐创作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和声随意大胆,有许多超越古典音乐原则的独特手法。他的音乐预示了后来音乐历史发展的进程,对近代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穆索尔斯基1839年3月21日生于俄国普斯科夫乡村,六岁起在母亲指导下学习钢琴。他1852年到彼得堡近卫军士官学校学习,同时跟A格尔凯学习钢琴并尝试作曲。1858年他辞退军职,在巴拉基列夫指导下专心从事音乐创作,成为“强力集团”成员。穆索尔斯基不曾受过学院式的音乐教育,投身于音乐事业后,逐渐形成了俄罗斯民族主义的艺术特点。1881年3月28日,穆索尔斯基在彼得堡病逝,年仅四十二岁。

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有歌剧《鲍里斯·戈都诺夫》、《霍万兴那》,交响诗《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洋娃娃》等。他的歌剧创作富于戏剧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钢琴作品则具有独成一家的特点。而他的歌曲作品都是反映人民现实生活中的贫困与哀怨,以及对于幸福生活的渴望,在写作风格上富有巧妙的幽默感,蕴含着深刻的俄罗斯民族气质,体现了一种强烈诱人的个性。穆索尔斯基在器乐方面留下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依然对俄罗斯交响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在钢琴曲的风格上是一个革新,它开发了钢琴的表现力,在声音的对比和丰富的色彩变化方面,是从管弦乐里吸取的手法。在这组曲中,描写性还处于次要地位,而主要的是那完美自由的创造性。诚然,作曲家把音乐外部的观念体现在这部组曲中,这种对于音乐表现成分的创造(特别是钢琴)是十分有价值的。

2006-1-5 12:45:00 王焱钢琴网组织的珠江钢琴团购正在火热进行,详情

周琳婕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

文章:2961

积分:18025

注册:2004年12月31日

第 3 楼

--------------------------------------------------------------------------------

鲍罗丁(ABorodin 1833—1887)

1833年11月12日,鲍罗丁生于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他童年时就醉心于音乐,九岁开始学习长笛、大提琴,并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化学感兴趣,求学期间他又学会多种乐器的演奏,并开始作曲。鲍罗丁于1855年毕业于彼得堡医学及外科学院,以行医为业。1862年任医学院化学副教授。鲍罗丁自从结识了音乐家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音乐评论家斯塔索夫等人之后,对他们所倡导和发展的俄罗斯民族乐派十分赞赏,决心加入“强力集团”,为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而努力创作。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子》、《第二交响曲》、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两部弦乐四重奏,还有《夜曲》、声乐浪漫曲等。

这位“强力集团”的主要成员,只有用业余时间从事音乐创作。鲍罗丁的音乐创作独具特色,吸取了德国许多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继承了格林卡的俄罗斯音乐传统,将浓郁迷人的俄罗斯民族音调和风格融汇在他的作品中。雄浑的英雄性、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是他作品的主要内容和风格,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和广阔胸襟。作为一位卓越的化学家,尽管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数量有限,但他的每部作品都是精美的艺术珍品。从1872年起,鲍罗丁在他创建的妇女医科学校讲课,直至1887年2月27日,在彼得堡逝世。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NRimsky-korsakov 1844—1908)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44年3月18日生于俄国诺夫哥罗德一个贵族家庭。他七岁学钢琴,十岁作曲,十二岁进入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十八岁毕业授海军准尉军衔。在学校里,他没有放弃对音乐的学习和研究,在这期间他广泛接触了一些著名的作曲家、艺术家,提倡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并加入“强力集团”小组,开始进行音乐创作。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写出了许多具有俄罗斯民族风格的作品。

1865年,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71年应聘在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作曲与管弦乐法。经多年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他终于成为一名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为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从事音乐活动长达三、四十年,教学经验丰富,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如格拉祖诺夫、斯特拉文斯基等世界闻名的作曲家。还写出了《和声学实用教程》、《管弦乐法原理》等具有深远影响的音乐理论著作。在创作教学之余,他对穆索尔斯基等同时代作曲家未完成的作品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和整理。1908年6月21日,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因心脏病在卢本斯克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作品甚多,不少作品是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他的创作重点在歌剧领域,共创作歌剧15部。代表作有歌剧《五月之夜》、《萨特阔》、《沙皇的新娘》、《金鸡》等。他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德》、《西班牙随想曲》等也非常受欢迎。同时他还创作了许多室内乐曲和声乐曲。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创作的音乐题材与“强力集团”前几位作曲家不同,他的作品多从俄罗斯民间童话故事和寓言中寻找灵感,不太注重表现历史和现实,不是用音乐去具体地表现原著中的故事情节,而是用音乐的气氛来感染听众,让听众自己去联想,因此他的作品更富于幻想和传奇的色彩。

2006-1-5 12:46:00 王焱钢琴网组织的珠江钢琴团购正在火热进行,详情

周琳婕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

文章:2961

积分:18025

注册:2004年12月31日

第 4 楼

--------------------------------------------------------------------------------

斯美塔那(BSmetana 1824—1884)

19世纪中叶,波西米亚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推动了民族文化复兴运动,促进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和民族歌剧的兴起,以斯美塔那、德沃扎克为代表的捷克作曲家异军突起,成为自立于欧洲音乐之林的新生力量。

斯美塔那1824年3月2日生于捷克一个酒商家庭,四岁开始学习音乐,六岁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八岁创作第一部音乐作品。1843年,他去布拉格学习音乐,师从捷克卓越的音乐家普罗克什,斯美塔那从他身上得到了很深的教诲。1848年,捷克暴发了反抗异族压迫,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年青的斯美塔那投入到布拉格革命中,创作了大量讴歌革命和自由的合唱曲、进行曲和钢琴曲。革命失败后,民族文化的发展面临困难局面。1856年,斯美塔那去瑞典歌德堡,1861年回国后,他全力投入到发展捷克民族音乐的事业中,从事音乐创作、指挥、教学、评论等社会活动,为扶植捷克的民族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74年,斯美塔那不幸失聪,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斯美塔那创作了8部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最为著名。他最受欢迎的作品是:六首交响诗组成的套曲《我的祖国》、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小提琴钢琴二重奏《我的家园》等。

斯美塔那是一位爱国主义的音乐家,他的作品激发了捷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他的音乐创作突出标题性,形象生动而富有激情,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之父”、“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1884年5月12日,斯美塔那病逝于布拉格。

德沃夏克(ADvorak 1841—1904)

德沃夏克1841年9月8日生于捷克布拉格近郊一个小肉商家庭,乡村歌手、民间艺人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他自小在父亲店中帮工,并逐渐显示出演奏小提琴的才华。14岁从利赫曼学中提琴、管风琴、钢琴和对位法。1857年进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两年后以名列第二的优异成绩毕业。1866-1873年在布拉格歌剧院乐队任中提琴手。此间,他广泛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充分吸收民族民间艺术的营养,并尝试创作,第一部歌剧作品是《艾尔弗雷德》。三年后康塔塔《赞美诗》取得首次成功,他于是放弃乐队工作转而从事音乐创作。他两次获奥地利国家奖,他结识勃拉姆斯后,勃拉姆斯将他的作品推荐给出版商,使他很快成为令人瞩目的著名作曲家。1878年,他创作的第一套《斯拉夫舞曲》获得成功。

八十年代,德沃夏克创作了多种体裁的作品,如《d小调交响曲》(1885)康塔塔《幽灵的新娘》(1885)、清唱剧《圣柳得米拉》(1886)等,并多次指挥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他曾多次出访英国,他创作和演出在英国受到了热烈欢迎。1891年,剑桥大学授予他音乐博士学位,同年被布拉格音乐学院聘为作曲教授。1892年,德沃夏克到美国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并以自己杰出的音乐活动,推动美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著名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这是欧洲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美国交响曲。这部作品抒发了他对美国这个新大陆的印象和感受,并倾注着对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交响曲中的主题既有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旋律和节奏特色,又有捷克民间舞蹈的因素。他1895年回国后,在布拉格音乐学院执教。1896年,他根据捷克诗人爱尔本的叙事诗写了4首交响诗:《水妖》、《午时女巫》、《金纺车》、《野鸽》。1900年,创作了他的最优秀的歌剧《水仙女》。1901年他被任命为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1904年5月1日在布拉格病逝。

德沃夏克是一个多产作曲家,作品题材广泛、体载多样,涉及音乐艺术的各个分支。他创作了10部歌剧、9部交响曲、20部室内乐重奏曲和大量的钢琴曲、序曲、狂想曲、歌曲等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第六弦乐四重奏》、《狂欢节序曲》和歌剧《水仙女》等。德沃夏克毕生的创作活动与祖国人民和民族解放斗争密不可分,这一点,在他的大型作品的题材上表现尤为突出。无论是歌剧、室内乐、交响乐等各种作品,他始终把民族和人民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与捷克的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植根于祖国和民族土壤之中。

德沃夏克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也体现在与民间音乐的关系中,他所写的全部作品中都可以找到民间音乐的因素,他把民间音乐的典型音调用精炼的艺术手法加以处理,在曲调和节奏上力求充分理解民间歌曲和民间舞曲的感情,与民族音乐语言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德沃夏克是一位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并带有自己个性的作曲家,他的许多作品表现了祖国美好的大自然,再现了捷克民间风俗和生活画面。德沃夏克的创作以曲调优美流畅、节奏丰富多变、和声色彩浓郁、配器简洁生动而著称,他的音乐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2006-1-5 12:47:00 王焱钢琴网组织的珠江钢琴团购正在火热进行,详情

周琳婕

等级:超级版主

威望:1

文章:2961

积分:18025

注册:2004年12月31日

第 5 楼

--------------------------------------------------------------------------------

格里格(EHGrieg 1843—1907)

19世纪中后期,民族文化艺术复兴,挪威不仅以文学上的成就引起全欧洲的注目,在音乐上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民族乐派。第一位获得全欧声誉的北欧作曲家,就是格里格。

格里格1843年6月15日出生于挪威卑尔根城一个商人家庭,母亲是位才华出众钢琴家。他6岁随母亲学习钢琴,并显露出音乐才华。1862年进入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毕业后去丹麦学习作曲,回国后,决心为发展挪威民族音乐而奋斗终身。他经常深入民间,搜集音乐素材,在创作了许多富于民族特色作品的同时,格里格还进行了广泛的音乐活动。他创办了挪威音乐协会,任音乐协会爱乐乐团和卑尔根“和谐”合唱团指挥,介绍欧洲古典音乐和挪威民族音乐作品,多次到英、法、德、意举办作品音乐会,努力提倡和发扬挪威民族音乐文化等。在挪威,格里格无论生前或死后,都受到人民给予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多次获政府奖励,1874年授予政府终身年俸。1890年,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获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授予的名誉音乐博士衔。1907年9月4日逝世时,挪威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格里格的创作回避歌剧和交响曲等大型曲式,但在他选定范围内,他的音乐总是诗意盎然,格调高起,歌曲更是热情洋溢。他的创作具有强烈的个性,他所用的民族主义语汇超越了本乡本土的界限。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最富艺术魅力要数他的钢琴曲,而他的钢琴曲又以“小”而著称,因此又有“小品大师”的美誉。在他为数不多的大型音乐作品中,两套《培尔·金特》组曲最为著名、流传最广。原著是挪威著名作家易卜生的同名诗剧,通过青年农民培尔·金特所经历的光怪陆离冒险生活(如战胜山魔,掠财致富,异国漫游等),嘲讽了追求权力与金钱的私欲,讴歌了纯朴、自然的生活理想。

格里格一生的后30年是他音乐创作的高峰时期,其主要作品有:《A小调钢琴协奏曲》、戏剧配乐《培尔·金特》、弦乐《霍尔堡组曲》、小提琴奏鸣曲3首、大提琴奏鸣曲1首、钢琴《抒情曲》10集、歌曲120多首以及许多室内乐等作品。格里格的创作实践,始终坚持了爱国主义的艺术思想,为挪威民族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其它民族的作曲家也起过较大的影响和典范作用。

西贝柳斯(JSibelius 1865—1957)

19世纪末与20世纪上半叶,在国际乐坛上只要提到芬兰音乐,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把西贝柳斯的名字和它联系起来。西贝柳斯1865年12月8日生于芬兰一个外科医生家庭,九岁学习钢琴,十五岁学习小提琴。中学毕业后,他遵从母亲的意愿,于1885年考入了赫尔辛基大学的法律系,同时入音乐学院跟从匈牙利教师奇拉格学习小提琴,并从学院院长韦盖柳斯学习作曲、音乐理论。1886年西贝柳斯终于放弃了法律,完全转向音乐专业。

1889年西贝柳斯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他得到政府资助和获奖学金,到维也纳、柏林等地深造。1891年回国,受聘母校任作曲教师及学院四重奏组的小提琴手,同时将所学理论技巧结合芬兰民族音乐开始创作,写出一百多首具有爱国主义感情,又富于民族特色的作品,获得很高的荣誉。1957年9月20日,西贝柳斯在赫尔辛基去世。

西贝柳斯最初的作品主要是室内乐,他真正的才能和兴趣是在管弦乐方面。他的管弦乐作品独树一帜,多取材于民族史诗或民间传说。1899年是芬兰人民反对沙皇俄国的斗争更加尖锐的一年。这一年,西贝柳斯完成了几部富于爱国热情并给芬兰人民以鼓舞的作品。其中一部是《芬兰颂》,该曲最初是一部配乐的终曲,在巴黎博览会曾以《祖国》为名演出。1717年芬兰独立后才以《芬兰颂》命名。这部作品把芬兰人民的民族苦难和必胜信念熔于一炉,是芬兰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国际声誉,为世界各国交响乐队经常演奏的杰作。

西贝柳斯的作品涉及众多的体裁与形式,代表作除有世界广为流传的交响诗《芬兰颂》外,还有7部交响曲及《小提琴协奏曲》、戏剧配乐《暴风雨》、小提琴与钢琴曲、大提琴与钢琴曲、声乐与钢琴曲、合唱曲等。在他的交响作品中,将古典主义的优秀传统,浪漫主义的丰富感情及强烈浓郁的北欧民族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获得了世界的公认。

在世界音乐史册中,西贝柳斯的地位是十分引人注目的。西贝柳斯是芬兰民族音乐运动的拓荒者和播种者,他用音乐描绘了芬兰的历史、传奇故事和人民的生活,启发了人民的觉悟,唤起了人们为维护祖国尊严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西贝柳斯倍受芬兰人民的崇敬

  楼主似乎是在写论文

  看了大家答的,所说的就是那个意思,我现在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1浪漫时期交响乐的发展及特点

  浪漫早期:1810~1830年 浪漫中期:1830~1850年 浪漫的仿古典主义1850~1900 三个阶段,一般都从舒伯特开始算。虽然舒伯特的音乐仍然有很浓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遗风,可是也洋溢着小巧、温和、刹那间诱惑、感奋和几近不真实的幸福感,是古典之后第一股令人陶醉的浪漫气息,所以大家习惯称他为“古典的浪漫者”。韦伯也是浪漫派的代表,在经受贝多芬、莫扎特的影响后,这两位作曲家特别表现出浪漫风格的纤巧、细腻的一面。

  中期的代表是门德尔松、舒曼,两人都在主观的特殊风格之外,共同传达这个浪漫时代精神,秉承了贝多芬的纯粹、绝对,发展了具有优美形式的交响曲。到了勃拉姆斯,浪漫的本质更加精密浓缩。如:在舒伯特的作品中,“浪漫的痛楚”只是在情绪上反映出来,到了勃拉姆斯则已经是感官的伤痛了。

  柏辽兹及李斯特则选择性的领悟贝多芬标题描绘的启示,而发展了丰富内容的交响诗,“大自然”对浪漫时期的影响是很深的,连一向重视形式美的交响曲也不例外,这种反映有时较为直接(如:门德尔松的《苏格兰》、《意大利》交响曲),有时则较抽象(如舒曼的《春》、《莱茵》)。而强调大自然的同时、也为日后的民族主义的兴起播下了种子。

  仿古典主义(也叫后浪漫主义)著名作曲家首推布鲁克纳和勃拉姆斯。布鲁克纳交响音乐的两大特色是宗教情操以及“拟管风琴声响”。主要是因为奥地利天主教19世纪过度封建保守,所以才会有布鲁克纳的清秀寡欲的交响世界之呈现。他对教义不曾疑惑的信仰,简直就是个任劳任怨的老农民,无论何种情况都没埋怨过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是说他没有矛盾,而是他懂得如何将它埋藏在心底,永不冒出。

  对布鲁克纳影响最深的是瓦格纳,尤其在和声及管弦乐方面,可布鲁克纳一向习惯闭着眼睛听瓦格纳的乐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把乐剧的音乐灵性化了。勃拉姆斯虽然跟布鲁克纳同住维也纳,但二人感情不甚融合。勃拉姆斯来自德国北部的基督教家庭,他矛盾的性情是无法深埋心底的,他对燃烧在心中的烈火,因无法熄灭而感到恐惧,他寂寞而且动漾不定的心灵无法安顿,这都能从他贯有的摇摆、沉重、模糊的节奏中感受得出。

  维也纳交响乐在经历了布鲁克纳及勃拉姆斯之后,唯一能将其整合并推向高潮的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马勒。马勒身处颓废思潮弥漫的世纪末,现实的冲突、摩擦(生)及隐退的回忆往昔美好的时日(死),是他作品里不断交替出现的主题,那濒临神经质边缘的音乐美,一方面把后期浪漫的狂喜与炙痛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为现代音乐的新任务勋伯格铺垫好了出场的红地毯。

  2新浪漫主义音乐

  (对于这个时期的音乐我听得不多,就听了巴伯的《为弦乐而作的柔版》、《交响曲》等)

  新浪漫主义是在20世纪70年代起出现的一种流派,通常这种音乐有调性,但此时的调性并不等同于“共性写作”时期的和声、结构和调性,而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结合,用新颖的音乐语言对50、60年代盛行的过于理智和抽象音乐的序列音乐进行否定,音乐中开始强调情感的表现,以不同的程度来应用调性,注重浪漫主义风格。这就是新浪漫主义音乐。

  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意大利的贝里奥和他的《交响曲》、美国的克拉姆和他的《大宇宙》、《夏夜音乐》,巴伯《弦乐柔版》、《交响曲》,罗奇伯格《交响曲》、《钢琴组曲》,德国的亨策和他的《雅各布之梦》等。

  查到一些资料:

  卢恰诺·贝里奥Berio, Luciano

  (1925年生于意大利的奥内利亚,现在的因佩里亚)。意大利作曲家。在米兰学院师从盖迪尼(Ghedini)至1951年,然后在坦戈伍德(Tanglewood)从达拉皮科拉(Dallapiccola)学习序列技巧。1955年与马代尔纳(Maderna)在意大利广播电台共建电子音乐实验室,在该室工作至1961年。1963年赴美,在加利福尼亚执教,1965年起在朱利亚德学校执教,1971年返回意大利。作品受到序列主义、电子手法和随机音乐的影响。他独特地发展了“拼贴”技巧,借用其他作曲家的音乐片段或模仿他们的风格特征。如在《交响曲》(Sinfonia)中,贝里奥摘用了马勒第二交响曲,瓦格纳的《莱茵的黄金》(Das Rheingold),拉威尔的《圆舞曲》(La Valse),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中的素材。在《迷宫Ⅱ》(LaborintosⅡ)中,街头叫卖声、惊叹声和牧歌、爵士乐的因素混合在一起。另外一首拼贴作品是《独奏会Ⅰ》(Recital Ⅰ)(献给卡西Cathy),这是为他前妻,女高音卡西•伯布里安(Cathy Berberian)所作的几首作品(如《主显节》(Epifanie)和《顺序3》(Sequenza 3))中的一首。为不同乐器所作的一系列《序列曲》(Sequenza)基本上是机遇音乐。在《圆圈》(Circles)中,歌唱者可以唱谱上标明的音高,也可以唱相近的音高,任她自选。贝里奥年青时曾在米兰一个小型巡回歌剧团中任指挥,因此,对戏剧音乐始终抱有热情,虽然他创作的戏剧作品迄今为止都是别出心裁的。

  塞缪尔·巴伯Barber, Samuel

  (1910年生于宾夕法尼亚州西切斯特;1981年卒于纽约)。美国作曲家。6岁时弹钢琴,7岁作曲。14岁时作为第一批特准学生进入费城柯蒂斯专科学院,1925-34年师从斯卡莱罗学习作曲,1926-31年从伊莎贝尔·文吉罗娃学习钢琴,1926-30年从埃米利奥·德戈戈尔扎学习声乐。1928年与吉安·卡洛·梅诺蒂(Gian Carlo Menotti)相识后,其友谊持久而富于成果。1933年起他的作品开始公演,最值得注意的是为阿诺德的诗《多佛海滩》(Dover Beach)配乐(他本人演唱其中的男中音声部)和他的大提琴奏鸣曲(他本人演奏钢琴部分)。1935年获普利策奖学金,1936年获美国学院的罗马大奖。同年他的第1交响曲于罗马首演,指挥莫利纳里。托斯卡尼尼于1938年指挥巴伯的《弦乐柔板》(Adagio for Strings)(原为弦乐四重奏的慢乐章)和第一首《随笔》(Essay for Orchestra),随后几年他的作品在纽约、波士顿和费城由瓦尔特、库谢维茨基、莱因斯多夫、米特罗普洛斯、奥曼迪和梅塔指挥首演。他的四幕歌剧《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台本作者泽菲雷利,是纽约林肯中心的新大都会歌剧院为了于1966年9月举行开演典礼而约写的。

  巴伯的音乐具有欧洲传统风格,而不是特殊的“美国味”。音乐语言比较保守,富于旋律性、优雅和华丽。在《伐奈莎》和女高音和乐队曲《诺克斯维尔:1915年之夏》(Knoxville:Summer of 1915)中可以最清楚地听出他的抒情性,他的浪漫主义则充他显示在《多佛海滩》、大提琴奏鸣曲和第1交响曲中。他钢琴奏鸣曲由霍罗维茨首演,是一首辉煌的炫技作品。几部歌剧最初反应冷淡,但听众态度逐渐转变,而协奏曲和歌曲效果极佳。

  乔治·克伦姆Crumb, George

  (1929年生于西弗吉尼亚州查尔斯敦)。美国作曲家。1959-64年在博尔德的科罗拉多大学教授钢琴与作曲。1965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任教,并于1983年成为该校人文学教授。音乐极有个性。早期受威伯恩影响,后对新音响感兴趣,并采用有时支离破碎、有时全凭机遇的作曲技巧,但并不追求畸形效果,他表达的思想仍然是清晰易懂的。如在1972年的一组为扩间钢琴用的幻想曲《大宇宙》(Makrokosmos),其中用不了许多特别的钢琴手法,效果十分富有诗意。

  乔治·罗奇伯格Rochberg, George

  (1918年生于新泽西州帕特森市)。美国作曲家。1939-42年于纽约曼内斯音乐学校随曼内斯和塞尔学作曲;1945年就学于蒂斯专科学院,师从斯卡莱罗。1948-54年任柯蒂斯专科学院教师;1961-68年任宾夕法尼亚大学音乐系主任,1968年起任音乐教授。他曾受马勒和勋伯格的影响,其音乐发展为独特的序列主义风格,但后来又回到有调性上来。写过许多评论文章。

  汉斯·维尔纳·亨策Henze, Hans Werner

  (1926年生于威斯特法里亚的居特斯洛)。德国作曲家、指挥家。1942-44年在不伦瑞克国立音乐学校、1946年在海德堡求学。1946-48年间私人从师于福特纳(Fortner);1948年在达姆施塔特跟莱博维茨(Leibowitz)学习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1950年在威斯巴登任赫塞国家歌剧院芭蕾舞团音乐指导。1953年定居意大利。60年代中在政治上走向极左,此后的作品很多都反映了他的激进理想与信条。音乐风格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表现出他天赋的丰富想象力和不拘绳墨的性格。他不仅是一位德国作曲家,也可说是一位法国和意大利作曲家。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或机遇音乐的风格他用来都是得心应手。创作的主要特征是抒情而富声色美。具有丰富而细腻的声音色彩和娴熟的合唱写作技巧。

  电脑里有篇有关罗奇伯格的文章(多元音乐风格的冲撞与整合

  罗奇伯格钢琴组曲——Carnival Music, IV “Sfumato,” 之解析)

  如果需要,可以传给你

  《行星》组曲是一部庞然巨著,整个作品分为七个乐章,并以九大行星中的七个星球(地球和当时尚不为人类所知的冥王星除外)命名。而且乐队编制也异常庞大,启用了一般很少登台的低音长笛、低音双簧管、低音单簧管、低音大管、次中音大号等管乐器,以及管风琴和众多的打击乐器,在最后乐章中还加用了一段六声部的女声合唱(有时亦以两支独奏长笛取代)。如此众多的乐器的组合产生了丰富的音响色彩,如在“火星”乐章的一段音乐中,乐队的全奏展示出了地震山摇的气势。但也许正是由于《行星》组曲本身及其乐队编制过于庞大,这部作品一般很少全曲演奏,而通常仅演其中的三五个乐章,有时则是单独演奏一个乐章。

  就《行星》组曲的意义来说,该曲与天文学无涉,而仅仅是建立在古代迦勒底人、中国人、埃及人和波斯人所熟悉的占星术之上的,关于这一点,霍尔斯特在1920年全曲公演时是这样对记者说的:“这些曲子的创作曾受到诸行星的占星学意义的启发。它们并不是标题音乐,也不与古代神话中的同名神仙有任何联系。如果需要什么音乐上的指引,那么,尤其是从广义上来说,每一曲的小标题便足以说明问题了。例如,木星带来通常所说的欢乐,以及与宗教的或民族的庆典活动有关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土星带来的不仅是肉体的衰退,它也标志着理想的实现;水星则是心灵的象征。”

  第一乐章 火星——战争使者

  霍尔斯特是在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完成这一乐章的,因此有人认为,作曲家的这段音乐是对当时迫在眉睫的战争的预言。确实,这一乐章的音乐,尤其是由打击乐器和弦乐器弓杆击弦奏出的蛮横、激昂的渐强节奏型,给人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紧迫感,并暗示出军队在行进。乐章的第一主题压抑而带有挑衅性,由大管和法国号奏出。

  音乐开始时富有特征的弱奏(p)节奏型随着这第一主题的嘶鸣而逐渐增强力度,当它达到极强(fff)时,在铜管乐器上迸发出乐章的第二主题。这种效果可以概述如下:两支充满杀机的军队在相互逼近,到处是刀光剑影,而当它们终于接触时,一场短兵相接的厮杀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战争在继续,管风琴的加入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这时,B调大号和C调小号奏起了进军的号角。

  然而,这并不是胜利的号角,随着木管乐器与弦乐器以低沉压抑的、呜咽般的音响在第二主题上的展开,以及各主题的残暴蛮横的再现,展开了一幅更为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第二乐章 金星——和平使者

  由于上一乐章凶残的战争音乐的对比,这一乐章越发显得宁静安谧了。它使人想起了一个没有电闪雷鸣、远离战争喧嚣的世外桃源,这里到处呈现出一派和平安乐的景象。乐章一开始,法国号呈示出一支上行旋律,长笛和双簧管则以一串串和弦与之应答。

  音乐的发展是极其富有诗意的:长笛与法国号上的延音犹如秋天的蝉鸣;两架竖琴的一串串和弦仿佛是清澈的溪水在流淌;钟琴与钢片琴的下行音型宛若喷涌的清泉。在这种氛围中,独奏小提琴唱起了一支动人的情歌,整个乐章随后的发展也就是建立在这个主题之上的。

  第三乐章 水星——飞行使者

  据说,水星是带有翅膀的信使的象征,也是窃贼的保护神,因而,这一乐章的音乐异常机敏灵活,是一首急板诙谐曲。乐章以带弱音器的弦乐器和木管乐器上快速进行的音型开始,接着,双簧管和英国管呈示出第一主题那轻捷而俏皮的旋律。可以说,这就是信使的写照,他正忙碌于走家串户,为人们带来福音与欢乐。

  第二主题的旋律带有民歌风格,表现出人们为飞行使者的光临与他所带来的信息而欢庆歌舞的情景。

  第四乐章 木星——欢乐使者

  与其他乐章相比,这一乐章构思宏大,篇幅也较长。整个乐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小提琴快速的碎弓中开始,在它的引导下,第一主题带着极大的热情喷薄而出,其欢乐的气势异常浩荡,似乎把天庭也震动了。

  欢乐的情绪犹如一幕幕场景,此起彼落,绵亘不绝。而在这些“场景”之间,每每有一个铜管乐器奏出的欢乐的固定乐思,它像号角一般,宣告着新的欢乐的降临。乐章的第二主题是一个歌唱性旋律,由六支法国号及弦乐器组奏出。

  第三主题是一支端庄的民间舞曲,先由法国号奏出,随后在木管乐器组、弦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之间传递。

  进入第二部分后,速度由快板转为行板,音乐也变得格外庄严,并充满着霍尔斯特所说的那种“礼仪性的欢乐”。整个第二部分由一首虔诚的颂歌构成,它那侃侃而述般的进行,使人想起教堂里唱诗班吟唱的赞美歌。

  第三部分又回复到快板速度,开始三个主题的简短再现再度掀起民间节庆般的高潮后,乐草以一个雄伟的短小尾声作为结束。

  第五乐章 土星——老年使者

  “土星”乐章是《行星》组曲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较常单独出奏的段落。乐章以长笛、大管和两架竖琴奏出的由两个邻音的交替构成的固定节奏作为开始,它象征着老年人瞒珊、滞重而单调的步态,同样这也是时光消逝与体力趋向衰退的写照。在这个背景上,低音提琴奏出了哀叹般的动机,它逐渐发展成由次中音长号奏出的乐章中唯一的一个主题。正如霍尔斯特明确指出的那样,这个主题不仅表现“肉体的衰退”,同时还意味着“理想的实现”。

  在这个主题的基础上,乐曲展开了富有层次的变奏。这里有深沉的思虑与希望,也有葬礼进行曲般的节奏和晚祷的钟声,还有对往昔的美好幸福的追忆。

  第六乐章 天王星——魔术师

  这段音乐也是《行星》组曲中的精彩段落。霍尔斯特在这里运用了变幻无常的调性和配器色彩,以及力度的突兀变化等现代作曲手法,从而达到了扑朔迷离的魔幻般的效果。音乐一开始是铜管乐器奏出的一个动机,这是魔术师的形象——神秘而难以猜度,恐怖而带有不祥之兆。

  乐章的主要主题是大管断奏奏出的一个中邪般跳跃疾走的旋律,它吸引了其他各乐器组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

  在这个“跛足行进”的背景上,又出现了两个主题,前者忙碌不堪,后者趾高气扬。

  音乐逐渐进入高潮,忽然又戛然而止,化作短笛、长笛和单簧管上一连串琐碎的下行音型。走音鼓亢奋的节奏似乎是魔术师的新咒语,它带来了一个新的乐段,并把音乐推向了新的高潮。

  忽然,管风琴上响起了一个怪诞的滑音,就像是一道闸门挡住了音响的巨流,使节奏变得低沉迟缓,使高潮化作了几个单薄的长音。这个乐章就是在这种令人不安的氛围中结束的。

  第七乐章 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海王星”这最后一个乐章在给人以娴静温柔之感的同时,又表现出神秘莫测与朦胧的太空景象,乐章的第一主题就是以这种色调构筑起来的。

  霍尔斯特以钢片琴、竖琴和小提琴琶音的大量运用,成功地渲染出一种迷茫的神奇景象。音乐从行板转入小快板后,在人声与弦乐器和声的伴奏下,单簧管非常柔和地呈示出第二主题。

  为了取得他所需要的效果,霍尔斯特在总谱上特地注明了对合唱队的安排:“合唱队应置于舞台边邻近的房间内,房门要开着,直到全曲的最后一小节,这时门要轻轻地、静静地关上。合唱队、门,以及可能需要的任何一些副指挥,都要用屏幕与听众隔开。”

  (未完待续)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595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