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求荐经典的电影

(高分)求荐经典的电影,第1张

  就我看过的来说,有

  《勇敢的心》

  在威廉·华莱士还是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格兰的英雄马索·华莱士在与英军的斗争中牺牲了。幼小的他在伯父的指导下学习文化和武术。

  光阴似箭,英王爱德华为巩固在苏格兰的统治,颁布法令允许英国贵族在苏格兰享有结婚少女的初夜权,以便让贵族效忠皇室。王妃伊莎贝拉是个决断的才女,她知道这道法令会让英国贵族有意于苏格兰,但更会激起苏格兰人民的反抗。年轻的华莱士学成回到故乡,向美丽的少女梅伦求婚,愿意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然而梅伦却被英军无理抢去,并遭杀害,华莱士终于爆发了。在广大村民高呼“英雄之后”的呼喊声中,他们揭竿而起,杀英兵宣布起义。

  苏格兰贵族罗伯想成为苏格兰领主,在其父布斯的教唆下,假意与华莱士联盟。华莱士杀败了前来进攻的英军,苏格兰贵族议会封他为爵士,任命他为苏格兰护国公。华莱士却发现这些苏格兰贵族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丝毫不为人民和国家前途担心。爱德华为了缓和局势,派伊莎贝拉前去和谈。但由于英王根本不考虑人民的自由和平等,只想以收买华莱士为条件,和谈失败了。伊莎贝拉回去后才发觉和谈根本就是幌子,英王汇合了爱尔兰军和法军共同包围华莱士的苏格兰军队,她赶紧送信给华莱士。大军压境之下,贵族们慌作一团,华莱士领兵出战,混战一场,短兵相接中,他意外发现了罗伯竟与英王勾结,不禁倍受打击。

  伊莎贝拉为华莱士的豪情倾倒,来到驻地向他倾吐了自己的真情,两人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之中。英王再次提出和谈。华莱士明知是圈套,但为了和平着想,他依旧答应前去。在爱丁堡布斯设计了阴谋抓住华莱士,并把他送交英王。罗伯对父亲的诡计感到怒不可遏,华莱士终于被判死刑。伊莎贝拉求情不成,在英王临死前,她告诉英王她怀的不是王子的血脉,而这个孩子不久将成为新的英王。

  华莱士刑前高呼“自由”震撼所有人。几星期后,在受封时,罗伯高呼前为华莱士报仇的口号,英勇地继承华莱士的遗志对抗英军。

  《海上钢琴师》

  一九零零年的第一天。邮轮维珍尼亚号载着熙熙攘攘的欢呼人群在纽约港靠岸。在梦想的鼓动下黑压压的人流涌下船,迎接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喧嚣过后,船上除了船员所剩无几。添煤工人Danny Boodman于是偷偷跑到餐厅搜罗客人遗落下的贵重物品,结果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在钢琴架上发现一个漂亮的婴儿。他抱起婴儿,看见他的目光清澈,皮肤白净。Danny Boodman对这意外收获十分惊喜,于是收留了这个孩子,起名叫1900,纪念这孩子在新世纪的第一天被他收养。

  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爱小1900,教他读书,不让他受苦。但因为没有任何出生证明之类的文件,Danny Boodman害怕1900会被别人抢走,不许他离开船舱一步。

  在1900八岁时,Danny Boodman死了,在懵懂的1900于生离死别前迷茫时,突然听见远处传来美妙动人的声音,他回过头,身边一个亚洲女人告诉他,这是音乐

  几日后,1900在夜里偷偷溜进餐厅,来到白天船属乐手演奏娱乐上等乘客的钢琴前,弹起了自己即兴发挥的曲子。歌声吵醒了许多乘客,他们好奇的想去探个究竟,却都陶醉在这小家伙如天籁般的音乐中。直到音乐停下来,船长才过去对他说,“1900,你不可以弹琴,这完全不合规矩。”年幼的1900任性的回答说:“让规矩全都滚蛋。” (fuck the regulations)

  几年后,成人的1900成了维珍尼亚号乐队的钢琴师,虽然他从未下过船,但是已经名声远扬。在一次暴风雨中,他巧遇了正在晕船的Max,两个人十分投缘。从此,max成了他一生的知己。

  Max十分欣赏他的音乐才华,但也同时对他固执的不肯下船等上陆地感到困惑。他希望1900能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得到世人的承认,名利双收,过上好的生活。但对1900而言,世人向往的生活对他而言太过遥远,无法理解,也因此根本不具备诱惑力。

  即使弹琴胜过爵士乐的始祖Jelly Roll Morto,让1900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他的内心依然平静,安于生活和音乐带给他的快乐。直到他遇到一个朴素而迷人的女孩。那一天他正在录制唱片,女孩顺着窗子向里看,和他四目相对,他立刻爱上了她。随兴而发弹奏了一曲为爱情的柔情似水的曲子。(那个女子就是手风琴匠的女儿,老人走出了自己的天地,来到了美国。开立了一家鱼店。建立了属于自己新的世界。而1900却始终不能释怀。直到最后一刻。)

  在女孩下船的几周后,1900十分的痛苦,他想去找她。Max的劝说和对爱情生活的憧憬打动了他,他最终决定下船,登上陌生的陆地。那天所有的船员都和他挥手告别,他穿着max送给他的大衣,缓慢的走下船梯,走到一边时,他茫然的看着诺大的纽约市,凝视了一阵,他突然拿起礼帽抛向远方,然后回头,返回了船上。他对Max说,我再也不下船了。

  直到许多年后,大战结束,早已离开维珍尼亚号的max偶然发现破旧的维珍尼亚号就要被炸掉,他坚信1900在船上,几经周折,最终找到了他。但是1900执意不肯下船,世界太广阔了,让他陌生得害怕,这个船对他就是一切。Max最终悲伤的离去,在远处目送维珍尼亚号和1900一同被炸弹粉碎。

  那天他告诉曾对之提起过1900的传奇故事的乐器行老板1900死了,老板也感到惋惜,于是把max因为窘迫卖掉的小号还给了他,对他说,一个好的故事比一个旧小号值钱。带着仅值旧小号的1900的故事,Max离开了,从此,很少再有人会记起那一生不会踏上陆地的天才钢琴师和他传奇的一生。

  [编辑本段]3影片解析

  关于**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整部片子随着Max回忆中的1900,与现实中Max追寻1900的下落这两条主轴,交互穿插,紧紧牵动着观众的心,而当Max从乐器行老板口中得知,Virginian号即将被拆解时,故事也达到了最高潮。

  从战前离开Virginian号之后便未曾听说过1900消息的Max坚信,1900必定还在船上,他努力延阻了船只拆解的时间,来到这艘已残破不堪的废船上欲寻找1900最后的踪影。1900还会在船上吗?还是如Max的期望,已经找了个地方,娶了老婆、生了小孩,并在茶余饭后之际同她们提起Max这个好友……

  除了曲折的情节,几个精彩的桥段更是令人吟咏不已,包括Max初识1900时,两人在海上狂风暴雨之际松开了钢琴的固定栓,坐在钢琴前随船摆动着,一边弹琴一边在大厅里四处滑动,像极了跳着华尔滋或探戈的舞者;而面对傲慢的Jelly来势汹汹的挑战,1900如何展现出他过人的钢琴天赋,让与会者由轻蔑转为震惊;以及那个不知名的女孩(曾与1900用手风琴合奏的老人的女儿。),如彗星般的散发出耀人光芒却又快速离去,使得1900淡淡的忧愁,回忆的感伤,在片里充斥的偏**系影像中,益发显得鲜明。至于移民怀着梦想乘船来到新大陆,在看到自由女神像之际惊叫“America!”的喜悦,却也与孤寂的1900看着旅客上上下下的冷漠相映……

  1900这个角色,因为孤寂落寞的经历,使其更能敏锐的看透人心,并藉此弹奏、创作出感动人心的乐曲。但一生面对海洋、面对钢琴,陆地上的一切,对他来说有着太多的不确定性,使他一直对陆地踯躇不前。正如他所说:“我看不到陆地的尽头”,或许对1900而言,海天一色的景致看得到地平线,往返多地的邮轮也有靠港停泊的时候,88个琴键是有限的,他可以据以创作无限的乐章,然而陆地上绵延不绝的大城市,是他所看不清也无法掌握的。

歌特音乐的主流定义范畴之内:

从后朋克衍生出来的歌特和继承了中世纪精神的黑浪潮。许多人称这是歌特音乐的两个分支或流派,这显然是不恰当的认识,它们的源头,不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相去甚远,我宁愿将它们看成毫无关联的音乐。如BAUHAUS 、SISTER OF MERCY、MISSION这样的歌特巨擘,实际上和JOY DIVISION开启的后朋克音乐一脉相承:传统的四件套、简约有力的配器、空前突出的贝司和鼓,追求音乐的狰狞和机械,以及沉重压抑的IAN CURTIS式嗓音。他们的音乐仍然传达一贯的朋克主题:城市青年的恐惧、工业文明的压抑、人与人之间疏离的痛苦以及青春的躁动和不安。这些乐队是朋克歌特风格的先行者也是保持者,除了THE CURE乐队外,我们很少见到哪支乐队对自己的音乐风格尝试过重大的突破。

黑浪潮则发端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之异于后朋克正如黑天鹅和蓝树精的丛林异于钢筋水泥混凝土的都会。无疑他们追求的是一个更飘渺的音乐情景,他们从现实中脱离出来,到中世纪精神之中去汲取虚幻的歌特风光。黑浪潮是真正的厌世者,不象后朋克们仍然在离弃之中透露出无限的尘世情结,他们否定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一切人文情怀:人性应当被压抑,对神性的渴求和尊崇才是高尚的。这种精神上对黑暗世代的回归强烈地体现在音乐形式的复古倾向上:黑浪潮大量使用弦乐和钢琴以及古典吹奏乐器的音色,组织音乐以旋律为核心,注重丰富的层次感和气氛的铺陈,对人声,特别是女声的锤炼达到圣咏式的高度,并在音乐构造手法上表现出强烈的自我克制。与摇滚乐一贯的张扬奔放截然相反,黑浪潮在新音乐中的节制和冷静达到了顶点。从这里他们和朋克、乃至整个摇滚乐划清了界限。也正是基于此点,他们更多地被评论界称之为“新古典”。

虽然后朋克的黑暗乐队们在先以歌特被命名,但黑浪潮乐队冠以歌特一词似乎更为合适。后朋克的“歌特”是评论的结果,他们的音乐动机与此无关,歌特在这里不过作为一个简单的形容词存在,如SISTERS OF MERCY,虽然被尊奉为歌特三巨头之一,却从来不曾承认自己是歌特乐队。而对黑浪潮音乐而言:歌特时代是他们直接的出发点,他们的音乐灵魂就寄托在那些尖顶大教堂、神迹圣歌和古堡幽冥之上。所以当美国校园枪杀案发生后,歌特音乐因对少年精神的负面影响遭受舆论指责时,虽然矛头指向不相干的MASON,PROJEKT的发起人兼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的核心人物SAM还是站出来为歌特辩护了。

我总以为许多中国乐迷对两种音乐风格同时付出同等程度的热爱是毫无理由的,是“歌特”这个暧昧的概念将两者混为一谈了,实际上二者的源头、器材、表现手法、构造方式乃至精神内核都是大相径庭,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关联。黑浪潮发端时,原始意义的歌特运动已经走向没落,也很少见两派音乐的创造者彼此间相互欣赏。也许喜欢音乐的确不需要理由,只有感觉是最真实的。但是如此多的人不约而同地选择迥异的两种音乐风格,并如此集中、心无旁骛地将热情投注其上,不能让人不怀疑:这感觉是一种伪饰,是分类学以及模糊定义的恶果,而根源是盲目的歌特崇拜和狭隘的另类欲望。

歌特=黑暗?

也许许多乐迷对我上面的问题还有以下的答案:黑暗是他们同时喜欢这两种音乐的唯一理由。而且黑暗,也的确成为我所见到的大多数歌特乐迷的选择标准。然而,当将一种音乐用一个视觉概念来限定时,我们已经先失一着了。我们在讨论音乐时的一个巨大问题就是不用音乐本身来解释音乐,而必须归结到文字或形象上,所以有人说中国人对音乐的理解大多数还处在卡拉OK的水平上,仿佛它不是独立自足的艺术,而是必须依赖其它形式才能被表达的寄生物。

我们可以说黑暗是一种象征,是压抑、神秘与庄重的象征,在某些方面这个词的确极好地解释了歌特音乐。但是,许多名噪一时的歌特乐队绝对没有达到这种高度而被黑暗爱好者们尊崇备至;还有一些歌特乐队从黑暗以外的途径达到了同样高深的艺术境界,譬如NICK CAVE,他依靠的是音乐中强烈的戏剧化冲突和锐利恶毒又不失高度的叙事态度,加上他的诗人情怀,成就了他的音乐艺术,在他的音乐,尤其是中后期的作品中,我们如何在SHEP SONG和INTO MY ARMS这样的歌曲中觅到黑暗的痕迹呢? 黑浪潮”,这是一个被引起更多误解的音乐名词,它在这类音乐发生之初被固定下来,但已远不能涵盖它走过十几年历程后衍生出的所有音乐类型,现在它的功能仅仅是一个偏离了原始意义的便利通用语。我们以为某些乐队黑暗也许仅仅是因为它附属的流派、它所在的厂牌,或者仅仅是它名字中的一个“黑”字和乐队人物的特异举止。实际上,黑浪潮乐队中,中世纪情结最深的往往偏执于宗教观念,表达高洁和神圣的意图在他们的音乐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因此音乐也不失明朗和开阔;而在世俗化一些的乐队,又经常会出现温馨恬静,类似民谣和夜曲的作品,对这类音乐,与其说是黑暗,不如用MURK形容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的一个词更合适:“典雅的忧郁”;而如MIRA这样的乐队,发掘民歌更成为他们的重要目的,那些凯尔特民族曲风,又能和黑暗有多少亲缘?HYPERIUM的“仙音”,又有几个达到了优美与沉重并备的境地?

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初听歌特者的困惑:在听过朋友热情推荐的“黑暗音乐”之后,本来打算迎接黑暗吞噬的他却为音乐摇篮曲般的甜美和安详而大感意外。是他没有领略到黑暗的精髓还是歌特迷们在先入为主的黑暗观念之中欺骗了听觉呢?我宁愿相信那双没有受到任何资讯污染的纯洁的耳朵。“黑”浪潮中实际不乏静谧的谣曲、仿古典或氛围音乐,与黑暗并无瓜葛。然而资讯力量的强大竟然压垮了音乐本身,“黑暗”们一词被严重地泛化和曲解了,那些泛滥成灾直至腐朽的普通悦耳旋律一概被封为黑暗,冠以仙音。实际上厂牌成为衡量黑暗的标准,而黑暗又成为衡量音乐的标准,乐迷对厂牌前所未有的倚重和偏执使歌特成为一个狭隘和孤僻的黑暗领地,虽然这黑暗的感觉经常源于自我的伪造。

歌特,没落中的神殿

从产生的那一天起,歌特一直就是意识大于技术的一种音乐形式,然而从JOY DIVSION起,歌特乐队们一直是摇滚乐形式突破和创造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朋克的叛逆指针从社会转到音乐本身,以撼动和颠覆传统为乐。后朋克引爆了全面的音乐革命,曼彻斯特撒下的种子也在欧美遍地盛开邪异的花朵。

但是,颠覆一旦成为传统,结出的将是更无味的果实:歌特音乐的低技术成分决定了他们只适于充当伟大的破坏者——意识惟有通过突破性的创造才能开花,因此而导致其极易被复制的特性也为无数的效仿者大开了方便之门。那些在开端极富生命力的重复乐句和段落在给将要窒息在重金属和弦中的摇滚乐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后竟迅速地被自我所禁锢,简约成为单调,冰冷成为机械;蜂拥而起的低能投机乐队更加剧了传统歌特的腐朽,使之变成枯燥乏味的公式化催眠工具。

黑浪潮进一步拉大了技术和意识之间的差距,一个不会任何乐器的人想做音乐?可以从黑浪潮开始——这绝非戏谑。黑浪潮中电子乐占了绝对的主角,电子乐本身的冰冷气息以及一些极方便采用的音效甚至使阴暗成为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音乐气质,也使实验成为一种本能。而大部分此类电子乐的制作技巧和音色要求甚至比舞曲还要简单得多。虽然他们被称为“新古典”,其实大部分只是指他们运用的音色和和声而言,在作曲结构上,虽然体现出了同样的自我克制和深思熟虑,但黑浪潮中极少有具备真正古典音乐观念和高度的作品。尽管很多黑浪潮音乐家不乏古典音乐的背景,有人亦能请到古典乐团或音乐家与之合作,但却走不出嫁接和翻版的尴尬境地,直接翻奏古典曲目已令人称奇,更遑论创造和突破。所谓的“黑暗交响”除了少数的伟大作品外,更多的是成为大众古典和金属及电子的庸俗结合品。四平八稳的特效旋律氛围背景,悦耳的钢琴和弦乐音色交织,间或夹杂一些唾手可得的“工业”音效,几乎成为黑浪潮经典的创作模式,它比后朋克更易被效仿和复制的特性也决定了黑浪潮音乐中天才的比例更低:黑浪潮只能有一个BLACK TAPE FOR A BLUE GIRL,正如后朋克只能有一个JOY DIVISION一样,而如GOETHES ERBEN这样奇思迭出、才华横溢的乐队更是难得一见,我们更多地听到的是平淡无奇的旋律流行乐,绝对的地下姿态虽然增加了他们的神秘孤傲的色彩,却难以提升他们音乐的光辉。

当然,歌特在形式上的腐朽决不意味着其精神的没落,此刻我们更应该期待的是特立独行的创作者的出现和下一场形式上的革命,将歌特音乐带出这让人昏昏欲睡或只限于精神亢奋的沉寂之地。

歌特,生命还是死亡?

我的回答绝对是前者。

一切音乐皆源于旺盛的生命力和激越的本能,当生命萎靡的时候,音乐也就死亡了。对歌特音乐而言,谁能说BAD SEEDS压抑中蕴藏的暴戾和激情少于那些嚣张的前朋克?真正的低调音乐同一切艺术一样意味着天才的爆发,惟有蓬勃的精神与生命才能支持这澎湃的才情,即便这才情释放的是无尽的痛苦。NICK CAVE说,他在JOY DIVISION的音乐中听到的是快乐;而IAN在死前不久听过了德国的实验电子,他对乐队的成员说:“这是我们以后的方向”——他的精神一直未曾停止过探索。他死了,JOY DIVISON也就不复存在,因为真正的JOY DIVISION需要的是充满生命力,连癫痫也无法阻挡的IAN。而决不象有些自欺欺人的煽动者一样,说IAN活着做出了死人的音乐。

我们不会回避歌特中众多的死亡主题,但这死亡一向是用生命来支撑的,我们看到NICK CAVE在吟唱地狱和死亡时高傲的强者姿态,就能明白优秀的艺术家从来都不是感情的沉溺者。他们裁减生命的片段并予以强化和放大,但他们的音乐绝非就是他们的生命本身,而是打磨雕琢之后的产物。正如RADIOHEAD的吉他手说:他们从来不会悲丧,相反,享受工作,精力充沛,随时愿意尝试新的东西,没有时间来烦恼。但他们同样做出了抑郁沉沦、催人泪下的音乐。

音乐是艺术,不是生活,正如鲁迅所言,戏台上的关公决不会拖着青龙偃月刀一路咿咿呀呀唱到家里去。歌特音乐的创造者们绝非嗜血者,绝望者、濒死者,那是他们对生命的诠释方式,而音乐向来都是情感的高度放大和扩张。所有这些决不应该成为听者萎靡和堕落的借口,但可悲的是那些懦弱无聊、顾影自怜的城市畸零青年们,幻想着自己的生活与偶像的音乐重叠,成为自欺的剧中人,竟相攀比着颓废和堕落的速度,玩弄生命衰弱的障眼术。

歌特,从来就不是生命的真相。

以上是电脑上存有的资料,具体的出处忘了~!以下是自己的理解:

哥特金属被阴暗,不断喧吵的哥特摇滚的冰冷气氛和重金属侵略所包围,发现了在戏剧意识和用宗教,惊骇来装饰的抒情诗般的吸引力两种风格中存在着的中间立场。像前朋克般居先的哥特金属,暧昧的仿古,金属乐队般如Rainbow, Dio和Judas Priest般已被被形容为哥特的次要的嗓音,如果没有更多的特征,那么除了真正的哥特金属总是被哥特摇滚直接影响之外,缥缈的合成器效果和幽灵般的感觉同样和吉他重复段一样重要。因此哥特金属常常保留请求听众站在天平的两端。哥特金属最先在80年代中期前段浮现,以洛杉矶为中心,所以也常被叫做“死亡金属”,这个以Christian Death为首的发生地。很多哥特金属乐队自从在美国和欧洲跳跃起来之后,便通过tongue-in-cheek Type 0 Negative在90年代更广的另类金属听众中爆发了。在后10年期间,哥特金属同样被认为在黑色金属乐队寻找新的使他们的嗓音更低沉的道路上起了很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我所知道的哥特金属乐队:

Anathema

Buckethead

Coal Chamber

Evanescence

Godhead

Lacrimosa

Lake of Tears

My Dying Bride

Nightwish

Samael

Theatre Of Tragedy

Virgin Black

我个人还是最中意Nightwish

介绍几首他们的歌听听你会对歌特有更深的感受

over the hill sand far away

nemo

Sacrament Of Wilderness

WishIHadAnAngel

还有蒂姆·伯顿导的**里面的建筑风格都属于歌特式的,不知道他的**你看过没,这里给你介绍几部

《剪刀手爱得华》《大鱼老爸》《艾德·伍德》《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

相信看过影片之后,你会更加了解歌特的!

preparedness, the bird and the bee

brutal hearts, Bedouin soundclash (feat Coeur de pirate)

we can’t be friend, Lorene Scafaria

girls aren’t supposed to, Lorene Scafaria

betray, son lux

funbags, Rod Thomas

gentle floss, Rod Thomas

giggle stick, Andrew Willingale

ready steady flow, Andrew Willingale

(the last 4 songs aren't available for sale yet)

全部在这了哥们,看看是哪一个。

  北方的纳努克

  剧情梗概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弗拉哈迪花16个月远赴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南努克一有一起生活,完美地用摄影机再现了用梭标猎杀北极熊、生食海豹等原始的生活场景。虽然对本片有过“摆拍”是否纪录片的争论,但毫无疑问本片仍是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更是世界纪录片的光辉起点。

  [编辑本段]影片赏析

  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

  上世纪20年代,拍摄北极或南极甚至非洲土著的探险**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爱斯基摩人的家庭,表现他们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

  拍摄纳努克一家

  1884年2月16日,罗伯特·弗拉哈迪出生于美国密歇根铁山脚下,父亲是位探险家。弗拉哈迪回忆说:“当我长到十几岁时,总盼望着同父亲一起探险,我们常常一走就几个月,夏天划着小船,冬天穿着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随父亲来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区开采金矿,他喜欢这里天然的原始状态。后来,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矿产学院,但没能毕业。据说学校认为弗拉哈迪没有成为专业矿业者的资格。大学时代也并非没有收获,他学会了拉小提琴——这是陪伴他一生的爱好,也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弗朗西斯·哈宾达。 后来,弗拉哈迪三次去北极探矿,旅程的最后弗拉哈迪确实发现了一些铁矿,但开采价值微乎其微。他获得的唯一奖赏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处小岛。他想把探矿中拍摄的胶片剪辑成一部探险影片。就在将要完成的时候,从桌子上掉下的烟头把胶片点燃了,弗拉哈迪也被烧伤。唯一幸运的是,他保住了生命。胶片烧掉了,他决定等到春天再一次去北方。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拍摄计划直到1920年才在法国皮毛商雷维永兄弟的赞助下实施。这一年,他已经36岁。 哈德逊港的一间小屋是弗拉哈迪的住所,他找到优秀猎手纳努克一家作为主要拍摄对象。第一场拍摄的就是猎海象,拍摄前,弗拉哈迪对纳努克说:猎捕海象时如果有任何情况干涉了我的拍摄计划,一定要放弃捕杀;记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镜头而不是它们的肉。 其实,当时爱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经不用鱼叉,而是用步枪。为了拍到更为原始的场景,纳努克才用他爸爸的方式猎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后来的影片中一再重复这种拍摄方式,让人们用父亲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业的侵入、人与人的矛盾都被他挡在摄影机镜头之外。**史家称弗拉哈迪为浪漫主义者。

  把戏剧性引入纪录片

  拍出第一批胶片,弗拉哈迪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冲洗,他的敌人是寒冷的天气。如何过滤混入水里的狗毛和爱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样是个难题。 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块砌成的,叫伊格鲁。冰屋通常大约为12英尺宽,弗拉哈迪需要的却是25英尺。纳努克没造过这么大的冰屋,花了几天时间实验,却一次又一次塌下来,每一次倒塌,同伴们都轰然大笑。 因为冰屋是黑的,纳努克用冰做窗户,还借用太阳的反光照明,这是爱斯基摩人在生活中的创造。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动人,祖辈传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出父子亲情。 冰屋在拍摄时被迫削去一半,因为没有照明,拍摄只能在露天状态下进行,纳努克一家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风里表演起床。结果要真实,为了真实不惜搬演,这是弗拉哈迪的信条,他把悬念和戏剧性引入了纪录片。 弗拉哈迪在北极生活了16个月,胶片已经用完,准备动身回家,纳努克惘然若失,依依不舍。弗拉哈迪指着身边河床的石子说:“会有像石子一样数不清的人看你的**。”几年之后,弗拉哈迪为一些杂志撰写探险游历的系列文章,并在妻子的协助下,于1924年出版了《北方纳努克》一书。弗拉哈迪在他的书中记录了爱斯基摩人在北极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在拍片过程中的种种趣事。影片拍完后,第一批观众就是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弗拉哈迪在书中这样描绘:“他们(爱斯基摩人)一直向后看放映机的光源,就像看银幕一样,我以为这次放映不会成功。突然一个人大喊:‘抓住它,抓住它。’他们以为海象真的会跑掉。当时屋子里一片混乱。爱斯基摩人在胶片中看到了自己和同伴的影子,他们开始互相耳语,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容。忽然之间,他们仿佛理解了我所做的一切。” 弗拉哈迪先把片子给派拉蒙公司,看完样片后经理走过来,和蔼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非常抱歉,让观众去看这部片子是勉为其难的,“你到北方去历尽了辛苦,却落得这般结局,实在令人惋惜。”几经周折,最终还是法国百代公司同意发行。 1922年6月11日《北方纳努克》在纽约首都剧场公映,一炮走红,观众如潮,一位评论家将《北方纳努克》比作古希腊悲剧。《北方纳努克》是弗拉哈迪三次北极探险的结晶,它不仅开创了用影像记录社会的人类学纪录片类型,也为记录**提供了一种至今仍在使用的拍摄模式。《北方纳努克》是世界记录**史光辉的起点。

  听从灵感,再现往昔

  派拉蒙公司失去了《北方纳努克》,现在想弥补,派人找到弗拉哈迪说:您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自己提个预算,请再给我们带回一个《纳努克》。弗拉哈迪认为在北方过了许多年,现在应该去相反的方向。1923年,弗拉哈迪带着妻子女儿和一个红头发的爱尔兰女佣,来到太平洋小岛一个只有百户人家的波利尼西亚村庄。由于传教士和商人的努力,岛上人已经开始穿西装。弗拉哈迪找到村里的酋长,要求他们穿上民族服装。为了制造高潮,特地让一个男孩纹身——当地人称为刺青,这种成人仪式几十年前就已经失传了。仪式前的舞蹈庆典和化妆活动也都是弗拉哈迪按照当地民族古老的风俗习惯搬演的。 在这部名为《摩阿拿》的片子的拍摄过程中,弗拉哈迪开始尝试使用摇镜头去跟拍一个主体对象,当时还没有人用过这种拍摄手法。不仅如此,长焦镜头和特写镜头在他的影片中也同时被使用。在刺青一场中,当针扎进男孩的身体时,弗拉哈迪用特写镜头记录下了他脸上的痛苦神态,并把摄影机摇向他身边的母亲,把母子间的亲情在一幅画面中表现得至真至善。 弗拉哈迪拍片有一个特点,就是毫不遗漏地记录下他感受到的一切,拍《摩阿拿》时,他的素材已经达到14万英尺。但他并不在乎,只要他的灵感存在,那么他的机器就不会停止。拍完的素材弗拉哈迪会不时地拿给村民们看。他们在椰子树上绑起银幕,放映工作样片,看完后,岛上的居民立即把感想告诉他。特别是那些还记得岛上古老仪式和生活习惯的长老们,不仅帮助弗拉哈迪再现往昔,还来检查他的片子是否有错误。 《摩阿拿》并没有为派拉蒙公司赚到钱,即使采用“南海群妖的爱情生活”这样夸张的广告语。格里尔逊在《太阳报》发表评论说,“我不应该说哪些镜头是漂亮的,因为所有的都是那么美”。这里,他第一次使用documentary这个词称呼纪录片,从此纪录片自立门户,直至今天。 格里尔逊邀请弗拉哈迪拍摄一部反映英国工业化进程的**。拍摄前,英国政府的某个上层人士想要看看稿本,可是弗拉哈迪从来没有写过剧本,他只好回到旅馆像隐士一样呆了几天。最后,他给了格里尔逊一打纸,第一页写的是:关于手工业者的**,导演罗伯特·弗拉哈迪。第二页写的是:**剧本——工业化英国的场景。此外什么都没有。 弗拉哈迪非常喜欢伦敦。在英国拍片时,傍晚他常常去小酒吧喝上几杯,并讲述他早年在北极遇到的事情。尽管故事有时很荒谬,弗拉哈迪讲故事的天赋却无人能比。 因为《北方纳努克》,弗拉哈迪获得了善于拍摄边缘人群的名声。1932年,高蒙公司制片人贝克决定冒险投资1%的公司预算在弗拉哈迪身上,拍摄《亚兰岛人》。弗拉哈迪来到爱尔兰西海岸三个岛屿中最大的一个,这里距离伦敦只有15个小时的车程。由于水源充分,他们决定把这里作为拍摄地点。岛上没有摩托车,没有**院,也没有任何奢侈的东西。但土壤对于当地人来说比金子还宝贵。 为了拍到亚兰岛人本来的生活面貌,弗拉哈迪从伦敦请来一位专家教居民用鱼叉捕鲨鱼。亚兰岛人的祖辈曾经这样捕鱼,但弗拉哈迪拍片的时候早已改用蒸汽轮船了。弗拉哈迪想把《亚兰岛人》拍成另外一部《北方纳努克》,但没能如愿,也许他没想到,《北方纳努克》是他十年探险与爱斯基摩人交往的结果,而《亚兰岛人》是为了拍摄而结识这些陌生的人们,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北方纳努克》是他无法超越的高峰。 这部**给亚兰岛带来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岛上人把曾参加过弗拉哈迪**拍摄作为向旅游者炫耀的资本。 《亚兰岛人》高超的摄影技艺赢得**理论家保罗·罗沙的赞叹,但罗沙说,影片中的人物是“表演祖辈生活的蜡人”。

1,魔法灰姑娘〔超级推荐〕 (安妮海瑟薇主演)

2,贱女孩〔超级推荐〕(林赛罗汉主演)

3,灰姑娘的玻璃手机〔超级推荐〕

4,美人鱼〔超级推荐〕 (里面音乐也很好听)

5,舞出我人生〔超级推荐〕 (励志的!刚出了第二部)

6,录取通知书

7,水瓶座女孩

8,倒霉爱神 (2006林赛罗汉主演)

9,儿女一箩筐

10,冰雪公主〔超级推荐〕

11,我的朋友是明星〔超级推荐〕

12,辣妈辣妹〔超级推荐〕 (林赛罗汉主演)

13,物质女孩〔超级推荐〕

14,疯狂金龟车 (林赛罗汉主演)

15,平民天后〔超级推荐〕

16,公主日记(不用说勒)〔超级推荐〕(还有第二部哟!)

17,歌舞青春〔超级推荐〕[很热的**!](Ⅰ和Ⅱ都喜欢)

18,律政俏佳人

19,麻辣宝贝〔超级推荐〕

20,恋爱刺客

21,美少女啦啦队〔超级推荐〕

22,12月男孩〔超级推荐〕 (哈利波特演的哟)

23,足球尤物

24,魔法双星

25,超完美男人〔超级推荐〕

25,劲歌飞扬〔超级推荐〕

26,纽约时刻

27,奶牛美女

28,穿PRADA的恶魔〔超级推荐〕

29,天生一对

30,高校天后〔超级推荐〕

31,像乔丹一样

32,牛仔裤的夏天〔超级推荐超感人~〕

33,初恋的回忆〔超级推荐 欣慰~〕

34,甜心辣舞〔超级推荐〕

35,花豹美眉

36,女兵报道

37,女生向前翻〔超级推荐 很立志!〕

38,**好辣

39,欧洲任我行

40,留级之王

41,风云才女(希尔顿酒店继承人之一尼克�6�1希尔顿首部主打影片! 这是一部有关大学女生校园生活的喜剧,影片描述大学校园里一群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蠢蠢欲动的特权阶层少男少女平日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有点点SEX)〔超级推荐I LOVE HILTON SISTERS〕

42,谁领风骚〔超级推荐 女生的可怕和可爱〕

43,SAVED

44,疯狂有理

45,初露锋芒

46,美丽坏宝贝〔超级推荐(很有教育意义)〕

47, 新欢乐满堂

48,几乎正常

49,总统千金欧游记

50,辣妹保镖

51,我爱猫头鹰

52,朋友一场

53,偶像有约

54,彻夜狂欢

55,窈窕美眉

56,第1女儿〔超级推荐〕

57,被拯救者

58,对此承诺〔超级推荐〕

59,魔法保姆

60对面恶女看过来

61,变装拍档〔超级推荐〕

62,虚拟偶像

63,新丁驾到

64,怪女孩出列〔超级推荐〕

65,一吻定江山

66篮球兄弟

67,流行教母

68,魅力四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3798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