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夏朝 前2100年 - 前1600年 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禹,夏启
2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66年 商汤,伊伊,商纣,青铜器出现,司母戊大方鼎
3 周朝 前1066年 - 前221年 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吕尚(姜子牙)天子分封制,墓穴比较多,文物保存的好。青铜器发展。百家争鸣,各路“子”你谈我说。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墨子庄子大猴子。
1 西周 前1066年 - 前771年 分封诸侯。周幽王为博美人笑,烽火戏诸侯,国人暴动,平王东迁
2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1 春秋 前770年 - 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三家分晋韩赵魏
2 战国 前475年 - 前221年 封建制度的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秦灭周王朝,统一六国。
4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秦始皇,吕不韦,焚书坑儒,陈胜吴广起义。特点暴秦
1 西楚 前206年 - 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他是英雄
5 汉朝 前206年 - 220年 汉高祖刘邦同项羽楚汉相争。灭项羽建立汉朝。
1 西汉 前206年 - 23年 刘邦,文景之治,汉武帝,我们叫汉人就是因为汉朝。前期减轻赋税。
2 新朝 8年 - 23年 王莽窜政。短暂的王朝
3 东汉 25年 - 220年 喊光武帝刘秀。特点,外戚干政,宦官专权,朝政腐败。
6 三国 220年 - 280年 天下大乱,英雄辈出。以统一天下为大志者。
1 曹魏 220年 - 265年 曹操,曹丕,曹植
2 西蜀 221年 - 263年 刘备诸葛亮,馆长找麻黄
3 孙吴 222年 - 280年 孙权,周瑜,陆逊
7 晋朝 265年 - 420年 司马懿,司马昭,司马炎
1 西晋 265年 - 316年 特点,政权不稳,国力空虚,连年的战乱,民不聊生。外族入侵,南渡。
2 东晋 317年 - 420年 北方望族和南方豪门之间的争斗,政治上九品中正制。推举人才。有志之士,收复失地。文人墨客,感怀故国。
8 十六国 304年 - 439年 外族灭西晋,北方大乱,短短100多年,16个政权在中华大地出现。乱!
1 汉前赵2 成汉3 前凉4 后赵 5 前燕 6 前秦7 后秦8 后燕9 西秦 10 后凉 11 南凉
12 南燕13 西凉14 夏15 北燕16 北凉
9 南北朝 420年 - 581年 民族大融合!
1 南朝 宋刘裕灭东晋。南北朝间互相征伐。战!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1 南朝宋 420年 - 479年 2 南朝齐 479年 - 502年 3 南朝梁 502年 - 557年 4 南朝陈 557年 - 589
2 北朝 拓跋珪 439统一北方,建立北魏,北魏后分为东魏,西魏,东魏又被北齐取代,西魏被北周取代
1 北魏 386年 - 534年 2 东魏 534年 - 550年 3 北齐 550年 - 577年 4 西魏 535年 - 557年
5 北周 557年 - 581年
10 隋朝 581年 - 618年 北周的杨坚灭北齐,篡北周,建立隋。短暂的王朝,隋炀帝。
11 唐朝 618年 - 907年 继汉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王朝。特点,繁荣,强大!李世民,武则天。科举制度,文化开放,诗作大兴。民族团结。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
12 五代十国 907年 - 979年 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经济衰退。乱!
1 五代 907年 - 960年 1 后梁 2 后唐 3 后晋 4 后汉5 后周
2 十国(902年 - 979年) 1 吴越(2 闽国 3 荆南4 楚国5 吴国6 南唐7 南汉
8 北汉 9 前蜀 10 后蜀
13 宋朝 世界大国,人口多,文化一流,科技先进。被外族压制,政治,军事上懦弱。文化继承汉唐,诗词更是空前繁荣,文化上的强大远大于军事上!一个身体懦弱的大学教授。
1 北宋 960年 - 1127年 王安石变法,包公,靖康之变
2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苟且偷生,偏安一隅,岳飞抗金。奸臣秦桧。忠臣文天祥。
3 辽 916年 - 1125年 耶律。少数民族崛起,强迫宋进贡。
4 西夏 1032年 - 1227年 李元昊。西北一霸。
5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东北游牧民族。完颜阿骨打
14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完成了宋的多民族融合。军事上的绝对强国,但政治上腐败,从未稳定过。被农民起义推翻
15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农民起义,宦官权利。特务锦衣卫,东厂。李自成农民起义。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发达。
16 清朝 1644年 - 1911年 前期强大无比,几个明君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达,封建制度的高潮。但闭关锁国,中后期被西方列强侮辱。各种不平等条约。丧权辱国!半殖民地
东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流传最广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至今没有发现确有其人的真凭实据。 故事的内容如下: 东晋永和年间,在风景秀丽的善卷山南,有一个祝家庄。庄里有一户殷实富户,人称祝员外。祝家族规,财产传男不传女。因祝员外没有儿子,为继承家产,祝员外将女儿英台自小男装打扮。英台才貌双绝、聪颖好学。到了读书年龄,祝员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鲜庵读书。在碧鲜庵读书时,有一位同学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庄,两人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引为知己,遂于善卷后洞的草桥结义金兰,兄弟共勉,相互提携。 英台与山伯在碧鲜庵同窗三载,期间曾同往齐鲁谒拜孔圣,又同到东吴游学。两人日则同食,夜则同眠,诗文唱和,形影相随。山伯不仅才高学富,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爱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终衣不解带,山伯虽屡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过去。山伯始终不知英台为女子。 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笃,祝英台对梁山伯产生了爱意。三年后,梁山伯要继续去余杭游学,而祝父因英台年届及笄,不许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舍,互赠信物。山伯赠与英台古琴长剑,英台回赠山伯镏金折扇,亲书“碧鲜”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时,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怀,暗示爱慕之情。但忠厚淳朴的山伯浑然不觉,不解其意。临别时,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许于梁山伯,并约定时日,请山伯来祝家相访求婚。 英台学成回家后,岂料其父母已将英台许配邑西鲸塘马氏。山伯从余杭游学回来,到祝家造访,英台红妆翠袖,罗扇遮面,前来相见,山伯方知其为女子。当得知英台已聘马氏后,柔肠寸断,悲痛至极。两人临别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双。” 梁祝泪别后,山伯忧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桥。英台闻讯悲痛欲绝,决意以身殉情。出阁当日,坚持要经胡桥祭奠。轿至胡桥山伯墓时,英台上前祭吊,恸哭撞碑,突然狂风大作,天空混沌,飞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堕入其中。风停雨过后,彩虹高悬,有二只硕大的蝴蝶,蹁跹起舞,传为梁祝两人之精灵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黄者即梁山伯,情侣依依,形影不离,比翼双飞于天地之间。 据说祝英台本是明代侠女,梁山伯是前朝书生,两人本来毫不“搭界”。只是祝英台为民造福,死后人们为她安葬,挖掘墓穴时发现下有梁山伯墓,遂为之合葬,才流传出“梁祝”故事来的。 梁祝是哪个朝代人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即使有其人其事,还有东晋、明代两说。持祝英台为明人说者,见于今人之著述,披露于报端。而且焦特曾目击山东嘉祥县明人为祝英台所刻的碣石拓片,加之明人有传奇《同窗记》(演梁祝故事,现存《访友》等),焉知不正是演的明代当代时事?后杭州市有关部门准备在凤凰山重建“梁祝书院”,这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传说中的“梁祝书院”所在地确为明代杭州一所著名书院。蛛丝马迹,费人猜疑,故此不能就断为祝英台不可能是明代人。 然而此说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因为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所记,元曲大家白仁甫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的剧目,可惜剧本已佚。由此上溯,北宁苏东坡的词集《东坡乐府》有词牌《祝英台》,以后辛弃疾、吴文英均有词作。据此又是可以推断,至迟在北宋时已有祝英台故事的流传。唐宋词专家龙榆生则认为此调“殆是唐宋以来民间流传歌曲”。故此梁祝究竟是晋人抑或明人?由于都有一定的文字依据,难以遽断。总之,这其间还有一些谜,需要我们去探索、破解!(刘谊人摘自《山西家庭报》)
汉朝最浪漫的可能就是刘秀和阴丽华的故事了吧。刘秀那句娶妻的娶阴丽华的名言流传至今。那个朝代说实话一点也不浪漫。反而很可怕。那些现在的电视剧里的聪明女人恰恰都是当年的蠢女人。比如窦太后。皇帝什么时候那么喜欢过她。薄太后。根本是刘邦不喜欢到连吕后都很同情的人。一个字,就是傻。所以她儿子装傻谁都认为是真的。那么傻的妈怎么可能生出来聪明儿子。大家都走眼了。卫子夫。以色上位的好女人。因为太好。没有心机。所以死的惨烈。
《西游记》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相传是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有句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人们吃饱了喝足了自然就想搞一些兴趣爱好,而咱们国家从春秋时期就开始了以诗经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创作,唐诗在各朝基础上结合国情进行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唐朝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唐朝极速的由盛转衰让类似杜甫这样的文人面对国难联想繁荣又不得不心生悲叹,这种矛盾恰是制造文学的最大动力。
唐诗的成功并不是意外,一方面我国的文学造诣发展到唐朝已经一定程度,在盛唐之下文人们大多有条件游山玩水感叹壮丽山河或者伟大抱负,自然也就用有感而发,形成了唐诗这种诗歌形式。我们看诗仙李白就盛唐的代表性诗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李白对自己和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诗发展的鼎盛还在于他的社会矛盾,无论国家那么繁盛,终会有衰亡的那一天。社会的动荡不安,与之前国泰民安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有多快乐就有多痛苦,经历盛世的诗人们面对这样的景象心里更是感慨万千,这样万千思绪到嘴边诗句就脱口而出了。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就是不停的矛盾对比,山川河海还在但是国家已经破烂不堪,春天到了但是那些昔日热闹的人家已经全是草木了。这种矛盾有时候成为了唐诗的情感来源。
总之,唐诗如此鼎盛离不开前朝的铺垫,五言七言等诗歌形式在之前的朝代也出现了不少,正好赶上唐朝有如此的学术自由,给了广大知识分子这个机会去创作,所以唐诗的鼎盛也就不足为奇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