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田野里的庄稼是怎样的景象?

秋天田野里的庄稼是怎样的景象?,第1张

写作思路:可以写秋天田野里面的特点,比如田野里的庄稼都成熟了,一望无际的稻田,高粱涨红了脸,王米棒又大又粗;秋天的庄稼喜获丰收,硕果累累等等。

1、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放眼望去,秋天的田野是如此的丰富多彩。

2、走过火热执着的炎炎夏日;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秋季,田野变得越来越大,城市在田野里安居乐业,人们生活安详富足。

3、仲秋的田野金黄的稻谷收割了,田野里只剩尺把高的谷桩子,远远看去就像一片片矮矮的茂密的土**森林

4、一夜之间,站立的稻子都睡在了地上,像平铺了一层地毯,田野变得非常宽广。

5、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6、田野里,到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棉花白似雪,棉枝上结满了桃子般的棉花,一棵上就有几十朵,压的棉枝弯了腰;稻子都有筷子那么粗。

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2] 

根据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高于22℃时期为夏季,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

饮食提示

秋季在饮食上要多吃酸类食物,秋天气候干燥,温差不定,身体的肝脏功能需要保护。在饮食上要“增酸”,以增强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侵入。中医认为,秋季是夏冬两季的过渡时期,气温由热向寒转变,养生也应从“养阳”转向“养阴”。

忌暴饮暴食。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发胖。

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忌辛辣生冷的食物。忌吃油腻、煎炸的食物。忌吃过燥的食物。忌吃水生植物。

描写庄稼成熟的拟人句

1、秋天来了,稻子在秋风的吹拂下微笑挂在腰间,她的金发随风飘扬,仿佛在炫耀自己的丰硕果实。

2、秋风吹来,稻子脱下绿裙,披上一件金色的外衣。

3、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4、秋天的稻子成熟了,**的,像孩子在田野里奔跑,看在眼里,让人快乐。

5、沉重的稻子弯着腰,心满意足地笑着,告诉人们稻子熟了。

6、稻子披着厚厚的金衣,羞涩地垂着头。微风吹拂,金色的巨浪翻滚。

7、满地都是油油的金粟,像一个舒服地躺着的千千万万个孩子,调皮可爱地挤着小眼睛。

8、微风吹过,麦子轻轻地摇晃着,仿佛要自己精神抖擞,准备用所有的力气一跃而上!

9、一排排的麦苗稀稀拉拉的,好像在等雨。

10、田里的米娃娃穿着金光闪闪的衣服。

11、赖斯脱下她的绿色衣服,穿上她美丽的**公主裙。看!他尴尬地低下头。

12、田里高粱成熟了,见有人来,羞得满脸通红。

13、稻子熟了,谷穗重如狼尾;风吹着,向我们鞠躬!

14、秋天来了,稻子熟了。秋天来了,饭煮得像个胖胖的小胖子,脸都肿了。

15、这个季节,这里的田地里种满了庄稼,这是秋姑娘对农民的回报。

16、稻子沉重地垂下头,像一个迷途的孩子,害羞地面对大地母亲。

17、秋天来了,稻子笑弯了腰,一片金黄。

18、庄稼吮吸着大地母亲甜美的乳汁,疯狂地生长着。

19、秋天来了,庄稼穿上了新衣服。

20、秋天,重米,对你微笑,鞠躬。

21、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稻子笑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

  简历:

  1931年生于广东省普宁县,

  1953年起即师承刘传从事石湾陶艺创作,曾任石湾美术陶瓷厂副厂长兼创作室主任,

  1988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多次随国家美术家代表团出访波兰、匈牙利、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地;退休后创办“陶花源陶艺创作室”,继续从事陶艺创作。

  作品简介:51年来,他创作了许多陶塑作品,代表作有《唐太宗》、《诗圣杜甫》、 《弃官寻母》、《桂酒献擎天》、《塔吉克姑娘》、《丝绸之路》、《文姬归汉》等;不少作品获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中国工艺珍品奖等奖项,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

  人生格言:艺术家心中要记住人民,奉献是人生的目的。

  发展传统 开拓创新

  刘孟涵(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秘书长):庄稼曾就读于师范美术系,从部队文工团转业到石湾,上世纪50年代在艺坛初露头角时,作品难免有些“洋气”。组织指派他拜刘传为师,旨在抢救和恢复民间传统艺术。庄稼不负重托,刻苦钻研,终成大师。他塑造的气宇超凡的《唐太宗》和深沉激越的《诗圣杜甫》,被公认为20世纪石湾陶艺的经典之作。

  庄稼坚信“传统是活着、发展着的。”他堪称开拓石湾陶塑现代题材的先驱。上世纪60年代创作的《塔吉克姑娘》,造型简洁概括,采用高科技的结晶釉,既有石湾韵味,又充满时代气息;70年代以一尊《试针》,享誉大江南北;晚年塑造的《芭蕾之诗》,标志着艺术创新又登上了新的台阶。

  “多琢磨,多尝试,做到老,学到老。”年过70岁的庄稼大师,至今作品和人一样,充盈着如火的热情和青春的活力。

  年届73岁高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庄稼,刚刚完成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而创作的陶塑作品《伟论兴邦》,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另一巨制的构思创作中。“我的愿望是完成毕生想做的事情,回报国家。”庄稼大师正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

  现在

  奉献社会,让艺术回归人民

  日前,记者来到石湾镇弼塘乡工业区“陶花源陶艺创作室”,拜访了庄稼大师。这个由大师退休后创办的陶艺创作室,没有红墙绿瓦、豪华庭园,但有恬静、简朴的工作环境,四周摆满了大师的陶塑作品、书画名家题辞和大师与家人的合影。

  “退休后,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创作,目的是奉献社会,让艺术回归人民。”大师深有感触地说,“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艺术应是人民共同拥有,但高档的艺术品一般老百姓买不起,有价值的陶塑原作只能被有钱的收藏家买走,常常深藏不露,普通百姓无缘见面。比如,自己以前在企业创作的作品,往往刚出窑,还来不及拍照片就被收藏家取走了。因此,艺术回归人民的最好方式是把作品放在博物馆,让群众随时都可以欣赏。所以,我1993年从石湾美术陶厂退休后,就创办了‘陶花源陶艺创作室’,决心把自己创作的部分陶塑作品捐赠给博物馆长期保存展出。”

  十年耕耘,成果丰硕。庄稼大师对记者说,至今,他捐赠给各地博物馆的陶塑精品和原作已超过200件,全部是他退休后创作的力作。其中,向广州艺术博物馆捐赠了《文姬归汉》等作品43件;向石湾博物馆捐赠《唐太宗》等作品22件;向家乡普宁市艺术馆庄稼专馆捐赠价值超过100万元的作品40多件。

  谈起这些事,庄稼大师开心地笑了。他告诉记者,社会没有忘记他的奉献,去年他有三大喜事: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最高奖项“突出贡献奖”;荣获佛山文联颁发的“最高成就奖”;荣获普宁市政府颁发的该市最高奖项“铁山兰花奖”。

  年过七旬的庄稼大师虽然身体不好,但一投入艺术创作,就会进入忘我的境界。与他朝夕相处的爱人、作家关健儿告诉记者,大师的生活除了“公仔”还是“公仔”,他不属于自己、不属于家庭、不属于我,只属于艺术。几十年来,他创作了数以百计的陶塑作品,但日常生活常识却很少注意,以致常常闹笑话。比如,他用电风扇不会调快慢档,关风扇时只好将电插头拔掉;记电话号码最怕长数字,很怕打手机。

  庄稼大师对生活要求不高,对创作却十分严谨。为了突破石湾公仔造型“上轻下重”的传统,他经过10多次的实践试验,找到了最佳的支撑点,成功创作和烧制了表现少女足尖独立,婀娜多姿地跳《天鹅湖》的新作《芭蕾之诗》,开创了石湾人物陶塑依靠单脚支撑全身的先例。

  谈及今后的打算,庄稼大师深情地说:“艺术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我希望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为石湾陶艺的发扬光大付出毕生精力!”

  过去

  艺文俱进硕果累累

  从艺51年来,庄稼大师艺文俱进,不仅创作出众多名扬中外的陶艺珍品,先后参加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销活动;而且著述颇丰,发表了《宜起不宜止宜藏不宜露》等一批学术论文。由于艺术成就卓著,1988年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文化知识是艺术之母,只有文化知识扎实,艺术家才能升华艺术,在创作上取得突破。”谈及自己的成果,庄稼大师深有体会地说。

  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的庄稼从小喜欢画画,1949年秋他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便投身革命,从事部队美术活动和舞台美术工作。1953年,为恢复和发扬石湾陶艺,庄稼被派入石湾拜著名民间艺人刘传为师,肩负着抢救民族遗产的重任,从此开始了陶艺创作生涯。在陶艺名师的指导下,他如痴如醉地迷上了“石湾公仔”,从潘玉书、刘传、陈渭岩、潘跌逵等陶艺大师造诣精湛的作品,到无名艺人信手捏来的粗犷泼辣之作,都成了他临摹、揣摩的对象。这些来自民间艺术的精灵,钻进了他的心扉,烙刻在他的脑海,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很快便显露出艺术才华。1954年,他创作的陶塑作品《七仙女》被送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美术展览”,受到国际艺术界好评;1960年,他和刘传一起被邀请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讲课,登上了最高学府的讲坛,这一年他才29岁。

  然而,在陶艺创作上初露锋芒,并没有使庄稼沾沾自喜,他感到自己的作品还型不达意,感染力不强,原因是生活来源不丰富,艺术修养不足。于是,他积极深入生活,博览文学艺术名著、古今中外画家和雕塑家的文章及作品,贪婪地吮吸文化艺术营养。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开阔了他的视野,升华了他的艺术,形成了自己取材广泛、寓意深长、典雅传神等艺术特色,陶塑力作源源问世。其中,作品《唐太宗》获全国第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诗圣杜甫》、《弃官寻母》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评为中国工艺珍品,入藏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汉武帝》、《升平乐》由中国历史博物博收藏;1997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东方之子”专题节目中,介绍了他的艺术成就。

  渊博的文化知识,提高了大师的理论水平,艺术论著频频发表。1997年,国家有关部门把撰写《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雕塑分集专论《二十世纪的中国陶瓷雕塑》的重任交给了庄稼。这篇专论内容涉及我国陶瓷雕塑的历史渊源、近百年的发展概况和艺术成就、各大陶瓷产区的风格和艺术特色,知识面广、写作难度大。博学多才的庄稼大师临时放下手头的陶艺创作,日以继夜搜集整理资料,投入写作,历时一年半,圆满完成了长达一万多字的专论,真实准确地概括了我国陶瓷雕塑的发展史,受到了广泛好评。“这是我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时间最长、最难忘的写作经历。”谈起这篇得意之作,庄稼大师开怀地笑了。

庄稼的好朋友有很多种动物,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一些昆虫和鸟类。比如,蚂蚁可以帮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蜜蜂可以采集花粉和花蜜,为植物进行授粉,使它们能够繁殖下一代;蝴蝶和蜻蜓也常常出现在农田中,它们可以采取自然授粉,促进庄稼的繁殖。

另外,一些鸟类也是庄稼的好朋友。比如喜鹊和麻雀,常常在田野间飞舞,捕食那些吃掉了庄稼的昆虫,起到生态平衡的作用;黄鹂和莺鸟则可以为庄稼提供歌唱和授粉的作用。

除此之外,一些小型哺乳动物,如田鼠、野兔和树_等,也与庄稼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同样可以帮助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也作为自然授粉的重要角色。

综合来看,庄稼的好朋友主要包括一些昆虫和鸟类,它们常常出现在农田间,为庄稼的生长和繁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302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