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名曲:加沃特舞曲、德沃夏克幽默曲、托赛利小夜曲、阿莱城姑娘、舒伯特小夜曲、梦幻曲、土耳其进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蓝色多瑙河圆舞曲、致爱丽丝、F大调浪漫曲、野蜂飞舞、匈牙利田园幻想曲。
中名曲:牧童短笛、在内蒙古草原上、幽思。
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现代音乐时期——霍尔斯特行星组曲(火星 金星 水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14世纪 文艺复兴
15世纪 牧歌——弥撒曲——经文歌——杜飞〈1400~1474〉
16世纪 拜德尔〈1543~1623〉 吉本斯〈1585~1625〉 泰利斯〈1585~1625〉
17世纪 巴洛克时期
歌剧
普塞尔〈1658~1695〉
韩德尔〈1685~1759〉
18世纪 古典时期——浪漫时期——清唱剧——〈神剧〉
19世纪 国民乐派——现代乐派
艾尔加〈1857~1934〉
戴流士〈1862~1934〉
佛汉威廉士〈1872~1958〉
霍尔斯特〈1874~1934〉
20世纪
班杰明—布瑞端〈1913~1976〉
英国音乐的历史虽然也像其他国家一样,反映国家的经济,社会,宗教生活,却有些倾向是特别属於英国的经久不变的因素之一是保守主义,这种态度即使在讲求试验的时期仍保存古老的传统当强大的外来影响力来临时,英国的保守传统仍坚强把外来的风格与曲式改变成适合本土的表达方式而后可
英国民间的合唱传统甚早,民谣很盛大英博物馆中有一篇手抄本的「夏天来了」(Summer is icumen in),据说是十三世纪写成的,是现存最早的多声部音乐(六部合唱卡农)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音乐史上,有几位重要人物,如拜德尔,杜飞,泰利斯等,主要作品都是一些经文歌,宗教歌曲或声乐作品接下来的普赛尔(Henry Purcell 1659~1695)则是英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不过在他死后,英国音乐便一直走下坡,直到韩德尔的出现,才又重振英国乐坛,成为巴洛克后期唯一可以和巴哈分庭抗礼的音乐家
二十世纪之交,英国现代音乐开始复兴从1880年到1966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代表人物是艾尔加(Edward Elgar 1857~1934)他的作品带有丰富的英国本土情感,曲风抒情第二时期是国民乐派时期,代表作曲家有戴流士(Deilus1862~1934),佛汉威廉士,霍尔斯特等,著名的乐曲如佛汉威廉士的《绿袖子幻想曲》,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等第三时期最出众的音乐家是班杰明—布瑞顿(Benjamin Britten 1913 ~ 1976),布瑞顿的歌剧被认为是继普赛尔之后唯一具国际声望的,他的其他重要作品有《为青少年的管弦乐入门》,《简易交响曲》等等
一,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涌现出一批杰出作曲家,如泰利斯(1505-1585),拜尔德(1543-1623),吉本斯(1585-1625)等文艺复兴末期,伊莉莎白一世时(1558-1603),英国国势鼎盛文艺上有莎士比亚,思想上有弗朗西斯培根音乐上,牧歌(madrigal)作者(如Weelkes, Morley, Gibbons)与弥撒曲(mass)作者(如Byrd, Tarverner)都很有名泰利斯(Thomas Tallis, 1505-85)的经文歌(Motet) Spem in alium有四十声部
二,巴洛克时期
到了16世纪后期,英国宗教界出现了一股清教主义运动潮流(清教主义者认为应当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影响而得名)清教思潮反对人文主义思想,排斥尘世的娱乐,认为音乐舞蹈等艺术是有罪的17世纪前半期,清教徒在政治上逐渐得势他们多代表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骨干宗教,政治的纷争,清教主义的兴起使得18世纪前半期的英国音乐呈现出近乎空白的局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主要由清教徒组成的政府取消了宗教仪式上的音乐,封闭了所有的歌剧院,英国的音乐界沉默了
1658年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复辟这一历史的倒退却成了英国音乐得以发展的转机17世纪后期英国最重要的音乐家是普赛尔(Henry Purcell,1659-95)普赛尔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宗教音乐,歌曲,话剧配乐,最重要的贡献是晚年的歌剧,带有明显的英国市民趣味和民族特色,他的歌剧Dido and Aeneas,如今还偶而演出普赛尔去世后,英国歌剧发展再度陷於停顿,意大利正歌剧充斥英国剧院1714年,韩德尔定居英国,为沉闷的英国歌剧界带来了活力他的正歌剧《里纳尔多》等在英国大受欢迎
18世纪二十年代末,传统的意大利正歌剧因为其沉闷的脚本,空洞的内容和雷同的剧情不能适应市民阶层的口味,逐渐失去了市场这时一部针砭时弊的《乞丐的歌剧》(约翰·盖伊词,佩普什曲)在伦敦上演,它取材於日常生活,采用通俗幽默的对白和流行的曲调,赢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剧中对以韩德尔为代表的意大利正歌剧作了无情的讽刺,使意大利歌剧在英国受到了沉重打击,韩德尔经营的歌剧院最后因亏损而关闭这时韩德尔把精力转向了清唱剧的创作清唱剧(oratorio)是一种大型宗教性声乐形式,内容多取材於圣经,所谓"清唱"是指没有舞台动作和服装布景的变换韩德尔把这种形式推向了顶峰他的《所罗门》,《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都大获成功,1641年他的《弥赛亚》成了这一体裁的巅峰之作,其中的《哈里路亚》堪与巴赫的《b小调弥撒》倂称为巴罗克声乐艺术的最高成就 韩德尔逝世后,英国每年为纪念他都要举行清唱剧专场演出但在他之后,英国乐坛再也没出现堪称伟大的音乐大师
三,现代音乐时期
英国一直有很多高水准的听众,也有第一流的演出团体,至今伦敦仍然是西洋音乐的重镇但普塞尔之后二百年,忽然没有了国际知名的英国作曲家十八世纪伦敦音乐几乎是德国人韩德尔的天下,十九世纪则由德国的交响曲与意大利的歌剧分享廿世纪初,世界级的英国作曲家才开始大量涌现
艾尔加&戴流士
第一个「英国的骄傲」是艾尔加(Edward Elgar, 1857-1934)他的「威风堂皇进行」(Pomp and Circumstance #1)因为在毕业典礼上常奏,成了耳熟能详的名曲他的曲风受德国影响很大比较「英国味」的是他的弦乐小品——以弦乐表现合唱式的和音,是廿世纪英国的音乐特产之一;与他同时的戴流士(Frederick Delius, 1862-1934)则受到法国印象派的影响
国民乐派时期
1898年,成立了「英国民歌协会」,很多年轻的音乐家随后加入其中有两人:佛汉威廉士(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与霍尔斯特(Gustav Holst, 1874 - 1934),在这里发现了英国民谣的丰富此后他们又研究伊莉莎白时代的古乐,创造了很特出的英国风格霍尔斯特的管弦组曲「行星系」是极受欢迎的大众名曲
佛汉威廉士则成就更高作品既多,品质也精,或许是廿世纪英国作曲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九首交响曲,很受推崇弦乐「塔里斯幻想曲」是他公认的杰作之一,最富彬彬有礼的英国味
班杰明—布瑞顿
稍后一代的班杰明—布瑞顿(Benjamin Britten, 1913-76)是天才型的作曲家1945年,他的歌剧「彼得格兰姆斯」(Peter Grimmes)使英国人觉得终於普塞尔有了后继者二次战后,他的「战争镇魂曲」(War Requiem, 1962)成了和平的象徵他的作品众多,以声乐的居多
更近的英国作曲家中,塔维纳(John Tavener, b1944)颇有名他信奉东正教,作品中几乎都有宗教意涵,而且技法很大胆
古斯塔夫 霍尔斯特
一,基本介绍
古斯塔夫 霍尔斯特(Gustav Holst)於1874年9月21日出生在格洛斯特郡(Cheltenham)霍尔斯特的父亲阿道弗斯(Adolphus) 继承了家族的音乐传统,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并在霍尔斯特双手大到可以正式接受指法训练时,教授他钢琴他从12岁尝试作曲,但他父亲因为想要他成为一位钢琴演奏家因而反对他的创作!霍尔斯特只好趁父亲外出时偷偷在钢琴上接触它们并从阅读白辽士《现代乐器法及配器法论文》学到初步的作曲原理后来,从指挥一个小唱诗班以获得实际经验尽管霍尔斯特很早就显露出极高的天赋,但他右臂的神经炎却日趋严重最后,他的父亲只好面对现实:古斯塔夫永远不能靠娴熟的演奏维生一了解到此点后,便允许儿子参加为期两个月,在牛津举办的和声 及对位法讲座此后,又决定让他到伦敦皇家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二,创作原由
1913年春天,霍尔斯特到马约卡岛(Majorca) 度假,这是一次逃避现实的难得机会,因为《云之使者》在伦敦首演失败令他非常沮丧马约卡岛之旅,埋下了创作《行星》的契机这次度假带来了极大的成就
三,灵感来源
他在早期生涯中,就对印度哲学和文学产生兴趣,甚至自学梵文以便能够翻译透过星象学,霍尔斯特发现每一颗行星都有非常独特的个性,他决心以音乐全是这些特性这首大型管弦乐组曲的框架於焉形成
行星组曲
在聆听乐曲前知道了天上的行星概况我们或许可以发挥想像力,更能体会各乐曲的意境,如火星呈红色名叫战神「马尔斯」(Mars),乐曲充满活力;金星呈白色名叫爱神「维纳斯」(Venus),乐曲优雅安逸;水星名叫信使神「麦丘利」(Mercury)公转太阳很快,乐曲表现轻快;木星名叫宙斯「朱比特」(Jupiter)是行星中质量体积最大的,乐曲也是组曲中规模最大的,洋溢著欢乐;土星名叫「撒旦」(Saturn)也叫恶魔之星,乐曲阴郁苍凉,天王星名叫统治天空的大神「乌拉诺斯」(Uranus),越取充满魔法的乐章;海王星名叫海神「涅普顿」(Neptune)是那时所之最远的行星,乐曲充满神秘
一,火星—战争发动者
《火星》是以定音鼓和小提琴奏出简单,敲击的节奏作为开始(col legno,以弓杆敲击琴弦)此后,低音管和法国号奏出低沉,令人感到威胁的三拍乐句锣的敲击使音调升高达到尖锐的渐强,然后设法从G调转D调,再转到降D调这一段落反覆多次,低沉的铜管忽高忽低,迭宕起伏法国号吹出的三拍乐句声音更高,企图使这一乐章达到更高的音区,但未能成功小号嘈杂的高音增添了几许恐慌气氛开场节奏加快,彷佛铜管乐在猛烈地吹奏在三小节激烈的音乐后,长号和法国号奏出一段新的主题直到弦乐达到较高的音区,并加上密集板状和弦加强新的节拍为止此时,长号奏出一段带有华彩乐句的新旋律,以加强乐章的持续重复小提琴强有力地扩展了新主题,然后,小号和次中音土巴号交替演奏尖锐的五音动机旋律,从而达到更高的音域,法国号声起而与之抗衡此时,管弦乐的一段急奏使音乐进入强有力的持续和弦,很快又恢复了恐怖的气氛当低音弦乐和低音管重复前面长号和法国号演奏的二拍阴郁的基础低音时,小鼓以5/4的平稳节奏象徵著远处战火的声音当所有的乐器都在演奏这段阴郁乐句时,一个渐强使人感到战火越加逼近弦乐全奏5/4节奏开场的G,D和降D调的旋律又以更新的力量返回当人们回想起前面的狂暴音乐时,断断续续的鼓声时时传来低沉的不和谐和弦似乎对人类的骚乱提出抗议在激烈的鼓声结束之前,弦乐做了回应但在最后的和弦上,也没有向低音区的特强力度妥协
二,金星—和平的使者
霍尔斯特以法国号独奏出的四音音组,很快就一扫《火星》乐曲中的愤怒情绪,使人联想起一个完全不同的空间,光和宁静冷漠的长笛已渐弱作为回应法国号,长笛和竖琴的和弦轻声摇曳,出现在长笛的旋律中然后,独奏的法国号渐强,长笛音渐弱弦乐和长笛奏出的持续高音和大提琴表现的独奏活力,将我们引入一段美妙的木管和弦独奏的小提琴在这段和弦里出现,旋律十分甜美
例1:
所有的小提琴反覆演奏,扩展著旋律,许多渐弱的二拍旋律听来彷佛是满意的叹息当小琴独奏重新开始时,双簧管加入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弦乐乐句所有的弦乐以更大的激情重复双簧管的乐句当演奏这一乐句时,大提琴的独奏给他最后的抚慰
轻声摇曳的和弦再起,它们优雅的摆动带来一种平和,宁静的气氛人们又再次听到独奏法国号的四音音组加了弱音器的小提琴最后一次奏起例1的曲调,而大提琴再次柔情地加以抚慰在轻声摇曳的法国号和竖琴演奏的尾声中,出现了长笛的渐弱直到此时,这首旋律清晰的乐章结构才更加丰富最后,钢片的叮当声和小提琴极高音域的段续音符使《金星》(Venus)的结尾极为巧妙
三,水星—带翼的信使
在上一乐章《金星》的音乐平静下来之后,《水星》却是全然不安活跃的它以急速的颤音演奏某些片段作为开始音乐在管弦乐团周遭千变万化的灯光和乐器发出的闪光中回荡《行星》全曲是以竖琴和钢片琴奏出的轻声来表现与天界的绝妙的结合而此音乐却在嘈杂中出现,并引入第一支「曲调」双簧馆和英国管开始演奏,管弦乐奏出一段像鼓号声般极短的结束小提琴独奏使旋律表现出一种随心所欲,欢快的情绪而后,各种乐器都演奏此一曲调此时,乐对齐鸣全奏,很快就到达乐曲的高潮这是《水星》中唯一的特强音(fortissimo)高潮降下之后,又回到了起始时无休止的音乐,然后变成了伊莫经(霍尔斯特之女)比喻为「与气流搏斗的声音」—加弱音器的弦乐,其轻弱音和断奏音像风一样地掠过总谱当木管乐器加入并出现种组合及强,弱段落的变化后,有一断充满激情的快速演奏出现音乐嘎然停止,随后是一阵紧张的鼓声,钢片琴奏出了第一主题的缩影,尾声全以长笛和短笛演奏而后小提琴独奏又回到第二个「轻柔」的旋律上,钢片琴和竖琴简洁地以音乐再现了场景全套的木管乐器奏出丰富多彩的音乐,以小提琴延长的高音作为结束倍低音管和低音提琴奏出极短的鼓号声带翼的信使和最简洁的和弦一起消失的无影无踪
四,木星—欢乐使者
与上一乐章《水星》一样,《木星》(Jupiter)呈现出骚乱和喧闹的场景在弦乐快速修饰之后,法国号,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切分音的弦律,使人忆起史特拉汶斯基早期芭蕾舞曲中的节奏此时,这一主题立刻重复,并加上了尾声在短小的尾声乐句中加上小号吹奏的华彩乐句然后,小号和木管乐器试著奏出鼓号声事实证明,这具有诙谐的效果,此时,加入更多的乐器开始演奏降速(ritenuto)使我们对旋律悠扬乐章中第二个真正的曲调有所准备法国号奏出标有「极厚重」(molto pesante)的旋律木管乐器和钟琴随之演奏,又回到切分音的起始主题小号奏出的乐音为我们引出下一个主题在这一主题中,2/4拍让位给3/4拍,每一小节的节拍使旋律带有凝重,富表现力的特徵当速度加快时,法国号再次领奏,木管乐器和小号也演奏这一旋律此时,作品的结构突出,达到强有力的高潮当这一切消失时,管弦乐团轻奏一段鼓号声,似乎要唤起所有人的注意,彷佛有什麼大事即将要发生速度开始降到行板,弦乐及法国号开始奏出霍尔斯特最钟爱的旋律
旋律形成的高潮未曾达到最后的结束,因为促急的号声可望再现一切在庄严肃穆的乐曲之后,音乐恢复到从前听见的三个旋律此时,钟琴银铃般的声音及铃鼓的敲击声使接下来的第三主题变得生动活泼管弦乐和竖琴的交替演奏,产生一种戏剧性的关键变化,也使速度加快,彷佛置身印象派的海景画当中爱国主义的主题彷佛透过迷雾再现当最后的急板把庄严肃穆的气氛一扫而空时,迷雾很快就消散了
五,土星—老年使者
《土星》(Saturn)是霍尔斯特在七个乐章中最喜爱的一首,甚至连伊莫金都写道:「这是霍尔斯特自己的音乐」但经过很长一段时日后,音乐家及听众才理解它的意义重大不过《土星》乐章中对权力和苦行的渴望正是日后霍尔斯特后期作品所出现的特色
「老年使者」以适中的慢板(adagio)和弱奏(piano)作为开始长笛和竖琴代表者时间无情的跨越速度
例2:
缓慢低沉的低音提琴乐句在第四小节开始(后来体现出更大的意义),表明暮年悄然而至小提琴和双簧管一次演奏这一乐句与加上弱音器的法国号合为一体长号奏出一曲悲壮的挽歌在长笛,鼓和低音提琴拨弦的弱奏中,恢复了时空的跨越弦乐,竖琴和管乐带来了逼近的死亡幽灵,恐慌出现了:急促的铃声及「金属敲击物」发出的声音宣告著青春的消失整个管弦乐团奏出更快的节奏此时再次听到低音提琴演奏起始乐句,曲调极哀惋凄凉但当铃声使悲剧性的喧闹降低时,竖琴平静和谐的旋律是极为独特的,抚慰人心的尾声低音提琴乐句的不祥之音,逐渐被弦乐不断重复的宁静和弦所代替最后,所有的恐慌和畏惧都随著音乐的结束而烟消云散,被平静的无形世界所取代
六,天王星—魔法师
魔法师马上以四个长音组成的嘲弄咒语介绍自己
例3:
低音管奏出的嘹亮段音描绘出魔法的气氛然后,法国号和木琴断奏出一段优美的舞曲,而后,管弦乐齐奏比低音管更欢快的法国号引入一个新的主题,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著,声响越来越大,配器也越来越活泼,最后低音号演奏与开头同样的四个音符与之抗衡,使它嘎然停止,定音鼓励用暂时的建些开始独奏高音的木管乐器在他人的嘲笑中一个个偃旗息鼓但两个定音鼓决心显示他们也能奏出一种旋律,遂以他们为主奏出了一段舞曲不久,铜管乐和铃鼓也加入其中带力量补充之后,又开始了一场疯狂的追逐木琴增添了一种使人狂燥的感觉当喧嚣声令人无法忍受之际,管风琴的滑奏(glissanda)将一切一扫而空此时,音乐突然变的相当平稳,弦乐的和谐表现出远离「失灵魔法」造成的一团混乱局面竖琴令人回想起例3中的乐曲但此时,其震撼力已消失殆尽,低音号试图重新恢复乐曲的情绪,但未能成功所有的铜管乐也仿效低音号,但例3中的最后音符融入了巨大,不协调的和弦它的回音消失在弦乐平静的满足之中,魔法世界让位给神秘世界…
七,海王星—神秘主义者
《海王星》(Neptune)是所有乐章中最具梦幻色彩的一首乐曲它是霍尔斯特管弦乐印象主义的经典之作总谱中的标题注明「管弦乐团应该自始至终使用极弱力度进行演奏」霍尔斯特在自己的总谱上补充说:死寂的旋律,除了第五分段后面的竖笛例外」伊莫金评述说:「这不是令人绝望,死一般的寂静,而是无限伸长凝视的强烈关注」
三支低音长笛拉开第一乐章的序幕,音乐迂回经过长而广的空间,最后停在双簧管和短笛的和弦上不和谐的长号和弦彷佛来自天外不过,人间的和弦再《海王星》中没有一席之地在这个乐曲中,所有的声音并存,因为他们都不具情绪责任更多的管乐器和竖琴演奏形成一种闪耀的特徵但其中不带什麼感情钢片琴发出空灵恐怖的声音,从万籁俱寂的空间飘过,冷漠得无一丝暖意所有这一切都是朦胧,无形的主题并未使音乐定型,似乎在往外退缩,超出行星,宇宙和思维的范畴最后,我们可以意识到某种细微的变化弦乐开始奏出低沉的音符双簧馆和英国管的音乐从它上方迂回飘过远处传来保持在高音B上的女声合唱无词的声音不属於人类,即使竖琴奏出标有「如歌式」(dolce)的曲调,也未受到霍尔斯特注明的「死寂旋律」的束缚,但曲折的乐谱表现不出人间的旋律声音停息了,小提琴接著演奏竖笛演奏的音乐,然后是对位式的合唱,直到突然出现的和弦中断了此段音乐竖琴和钢片琴重新演奏,准备结束全曲低音长笛和竖笛渐弱下来,竖琴的滑奏彷佛波浪声般阵阵掠过,当神秘的声音消在遥远的宇宙时,音乐终於静止
http://wwwukhhfcouk/
http://wwwvisitnorthumberlandcom/
http://mobiledjscouk/
在文艺复兴时期,英国音乐也迎来最辉煌的时代。15和16世纪之交,一部重要的音乐作品集———《伊顿合唱曲集》出现,它是当年供伊顿教堂各种仪式使用的,其中科尼什(Cornyshe,约1465-1523)的作品最为重要。这位跨哥特和文艺复兴两个时代的作曲家,创作了飘逸迷人的音乐,他的《圣母悼歌》和《圣母颂》等经文歌,体现了英式的甜美风格。
到16世纪上半叶,英国最杰出的复调大师塔弗纳(Taverner,约1495-1545)登上历史舞台。他共作有8首优美的弥撒曲,多以16世纪早期丰满华丽的英国风格写成,最著名的《圣三位一体弥撒曲》,绝美而精致,所营造的共鸣效果异常丰润,极高的女高音声部直抵天籁,达到感天动地的效果。他所作《西风颂弥撒曲》,还将世俗歌曲引入宗教音乐。
16世纪中期,泰利斯(Tallis,约1505-1585)进一步发展了英国风格。他是一位个人特质和品位相当突出的作曲家,以富有新意和技巧精湛灵活而闻名。他的经文歌《寄希望于他人》竟然使用了40个声部,是一部结构复杂的宏伟之作。而所作12首《英国赞美诗》,直到20世纪仍被沃恩·威廉斯的《泰利斯主题幻想曲》所引用。
进入文艺复兴全盛期,泰利斯的弟子伯德(Byrd,1543-1623)又创作了三部杰出的弥撒曲,分别以三、四和五声部写成。它们所呈现的复调结构在当时几乎独一无二,所表达的情绪也十分多样化;在谱曲时,伯德只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文字,以求音乐充分与歌词相符合。伯德的弦乐曲《幻想曲》与《圣名曲》还开创了英国器乐风格。
伯德之后,吉本斯(Gibbons,1583-1625)延续了前辈开创的英国风格,写下了诸多华美的教堂音乐,其中特别是赞美歌,如《这是约翰所记》和《献给大卫之子的和撒那》等,都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吉本斯还是杰出的牧歌作曲家,所作《银天鹅》乃是英国牧歌精品中的精品。
参考资料:
交响乐团 不管是 市级 省级 貌似都要专业的科班出身,这只是一个条件
关键是去剧团还是要重新考核的,过程很麻烦 比考专业院校还要严格,而且黑的紧!
不知道你是喜欢还是想把它只当做一个职业,
我想说的是 乐团和剧团都是看其本身的经营效益,没演出即没收入,当然闲暇时间可以教授自己的学生。不主张去乐团
优势条件是 你要有一定的舞台经验,熟悉乐队演出,对国外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 浪漫时期的管弦乐有研究,尤其要注意与整个乐团的配合,这个与自己独奏有很大区别,即使有时候长笛有自己的SOLO。
基本不会去看你的考级什么的,工作单位要你,最好是 来就能上台贡献效益,来之能战。
中国的音乐,没有那么的纯,基本都是在糟蹋艺术,真正去诠释音乐的没几位大师,专业团体就更少之又少。
考师范院校吧,好点的,以后还有个稳定的工作。
人生就是这样,很平凡的。可能自己有很多的壮志,可一触及现实,什么都可妥协的。
早期浪漫主义音乐
“浪漫歌剧的创始人”——韦伯
德国作曲家韦伯(1786—1826)出生在一个旅行剧团领班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热心的戏剧和音乐爱好者,有一副漂亮的歌喉,母亲是一位德国女高音歌唱家。
韦伯从小常常随着父亲率领的小剧团,沿着德、奥两国的小城镇流浪演出,受到剧院、舞台气氛的熏陶。这种流浪生活使他广泛地接触到了社会和民间音乐, 他的歌剧《自由射手》被公认为德国第一部民族歌剧。歌剧上演后,很快地传遍每个偏僻角落。著名诗人海涅在给友人的信中饶有风趣地描写了《自由射手》在群众中流传的盛况:清早从他窗户下走过的小学生用口哨吹着《出嫁时的花环》;理发师上楼时也唱这首歌;在他外出作客时,一位姑娘在钢琴上弹的也是这支歌。德国甚至还出现了“自由射手”牌啤酒,“自由射手”式女装。它也为欧洲浪漫主义的歌剧奠定了基础。
欣赏:
《邀舞》又名《华丽回旋曲》[柏辽兹配器](8:46)提示:
引 子:描写一位绅士风度的男宾在舞会开始前,向一位青年贵妇人发出的邀请。
第一段:描写各种不同的舞蹈形象。基本主题雄健有力,表现热烈的舞会气氛和兴致勃勃地翩翩起舞的形象。 第二段:描写轻盈妙曼、回旋飞动的舞姿。
第三段:描绘轻若飞燕的舞步和眉笑目语、脉脉含情的意态。 第四段:描绘舞会进入了高潮和结束。 尾 声:描绘舞伴们相互致谢和告别。
15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歌曲之王”—— 舒柏特
舒柏特(1797—1828)出生于维也纳近郊一个小学教员家庭。他8岁开始学习音乐;16岁担任助理教师,教授私人钢琴,以此谋生。1813年,当他毅然离家去维也纳作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但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欧洲处于反动王朝复辟的时期。
他一生共写下了1500首作品。包括14部歌剧、9部交响曲、100多首合唱曲及600多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交响曲《未完成》、钢琴五重奏《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他创作的中心是歌曲,有“歌曲之王”的美称,他的歌曲优美、质朴而深刻,充分体现了诗歌的意境。作品中折射出那个时代小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压抑、欢乐与痛苦,成为浪漫主义艺术的典范。
欣赏:
1、小提琴独奏曲《小夜曲》(2:46) 歌词大意:①“我的歌声穿过深夜,向你轻轻飞去,在这幽静的小树林里,爱人,我等待你!”
②“你可听见夜莺歌唱,她在向你恳求,它要用那甜蜜歌声,诉说我的爱情。”
2、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鳟鱼)第四乐章(7:35)创作背景: 1817年,舒伯特创作了著名的歌曲《鳟鱼》,歌曲用二段体写成。第一段描写鳟鱼在清澈的小河中欢畅地戏游,第二段描写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得以浑水摸鱼。后来,创作《A大调钢琴弦乐五重奏》时,采用了这首歌曲的曲调,故又称《鳟鱼五重奏》。
16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标题交响乐奠基人”——柏辽兹
柏辽兹(1803——1869)是法国浪漫乐派音乐的创始人。1803年12月11日,出生在法国里昂近郊的一个医生家庭。童年时学习过长笛和吉他,182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830年,获罗马大奖赴意大利留学,一年后回国进入创作的全盛时期。于1869年3月8日病逝于巴黎。
他的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推《幻想交响曲》,还有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罗马狂欢节》序曲、《拉科奇进行曲 》等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此外,他撰写了著名论著《配器法》,还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评论,对高尚音乐的鉴赏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音乐热情奔放,富于幻想。他开创了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先河。他首创了“固定乐思”的手法,在配器方面他是管弦乐大师,他大胆创新,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使管弦乐队的色彩焕然一新。
欣赏:
1、“拉科奇进行曲”(4:55) 又名《匈牙利进行曲》,是戏剧康塔塔《浮士德的沉沦》第一部分的选曲。作品取材于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诗剧《浮士德》第一部。内容为:浮士德独自漫步在匈牙利原野上,天色破晓,田野上响起农民的合唱和民间舞曲。突然,远处传来雄壮的号角声,出征的匈牙利军队列队走来。
2、《幻想交响曲》一至五乐章片断(14:10) 演奏: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 指挥:伯纳德-海廷克
17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最幸福的音乐家”——门德尔松
德国著名作曲家、浪漫乐派的杰出代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父亲是大银行家。4岁随母亲学习钢琴,12岁开始作曲,17岁成名,20岁时开始以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的身份游历了欧洲各国,从此名声大振。1843年,创办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由于常年过度劳累,损害了他的健康,加上亲人逝世的打击,使他心力交瘁,不幸于1847年11月11日逝世,年仅38岁。
他的作品旋律流畅、结构完整、温柔舒适、极少矛盾冲突、富于诗意幻想。由于生活经历所限,音乐难免缺乏深刻的思想表达,但其幽雅、宁静、精致、诗意的音乐境界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的。他的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序曲《芬格尔山洞》、《仲夏夜之梦》及《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著名作品。除此之外,由于他的发掘、推崇和亲自指挥,巴赫的作品才受到重视。他还独创了“无词歌”的器乐体裁,他也是早期标题音乐的代表。以他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对19世纪德国音乐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欣赏:
1、钢琴独奏曲《春之歌》[巴伦勃依姆](以)(2:02) 这首小品于1842年创作的。是他的四十八首《无词歌》中最流行的一首。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春的图画。它将永远唤起我们对春天的眷恋和向往。
2、《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 [海费兹](11:00)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热情的快板,e小调,2/2拍。 第一主题:独奏小提琴首先奏出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单簧管奏出的一首幽静的抒情诗,显得有些多愁善感,随后独奏小提琴用更温暖、更美丽的声音来歌唱它。
18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德国浪漫乐派领袖”——舒曼
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德国浪漫乐派的领袖。他出生于一个书商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7岁学习钢琴,1834年他创办了音乐杂志《音乐时报》,1840年与他钢琴老师车尔尼的女儿克拉拉结婚,幸福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一系列创作上的灵感。在创作的同时他开始写音乐评论,他是第一个肯定柏辽兹、肖邦、李斯特、勃拉姆斯的音乐才华的人。1854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他由于只看到革命的败局,看不到未来的革命曙光,内心非常痛苦,以致精神失常,自投莱茵河。他虽然被救起来,但最后还是在精神病院中悲惨地死去。
他的主要作品有:钢琴曲《狂欢节》、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交响曲四首、协奏曲及歌曲集等等。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他大量深刻生动、尖锐泼辣的评论,对引导社会音乐思潮的健康发展,抨击庸俗落后的音乐观念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欣赏:1、《梦幻曲》选自《童年情景》[格鲁米欧](2:39) 它刻画了一个童年的梦幻世界,表现了儿童天真、纯洁的幻想。乐曲分三段,第一段是主题的呈示,宛如已坠入沉思的梦境,接着梦中出现美丽的世界。然后梦幻升腾,像是进入一层比一层更美、更奇异的梦境。 中段没有新的音乐素材,仅是主题旋律的变化反复,节奏与第一段相同,因而仍然保持了幻想的情绪。但由于旋律有了一定的变化,仿佛在梦幻中从一幅图景又转入另一图景。
音乐进入第三段时,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最后以无限深情而富于诗意的乐思结束了全曲。
2、《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片断(5:45) 演奏:弗兰兹、维也纳爱乐乐团 指挥:伯恩斯坦
19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钢琴诗人”——肖邦
肖邦(1810——1849)波兰钢琴家、作曲家。生于华沙附近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是侨居波兰的法国人,并是一位长笛演奏家,母亲是波兰贵族世家的女儿,钢琴弹得很好。他从小喜欢音乐,6岁接受严格的钢琴教育,9岁就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出。16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跟随院长艾尔斯纳学习音乐理论。1830年,20岁的肖邦出国作旅行演出。他来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是群星荟翠的艺术之都。他在这里以作曲家、钢琴家的身份获得了盛誉。1849年10月17日,他在巴黎病逝。
他的音乐潇洒、飘逸、含蓄、柔情,而这一切又都是在浓郁、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热烈、深沉的富爱国热情中表现出来的。,人们称他为“钢琴诗人”。他为后世留下了二百余首钢琴珍品,有以《c小调革命练习曲》为代表的27首练习曲,有富于民族风格的51首玛祖卡舞曲,有着阳刚之美的《降A大调波兰舞曲》(也叫波罗涅兹舞曲),而他的21首《夜曲》更是钢琴音乐中的精品,另外还创作了许多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等。
欣赏:
1、《降D大调一分钟圆舞曲》 (小狗)(1:51)
2、《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15:06)演奏:伦敦交响乐团、钢琴:鲁宾斯坦 、指挥:安德列-普列文
(注)安德列-普列文(1929--)出生在德国的柏林,犹太人。二战期间随家人到了美国,从1963年开始指挥生涯,先后担任过美国圣路易斯交响乐团、休斯顿交响乐团、匹兹堡交响乐团和英国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
20 第五讲:浪漫主义音乐(中、晚 )
“钢琴魔王”——李斯特
李斯特(1811——1886)是19世纪欧洲乐坛上声名显赫的匈牙利钢琴家和作曲家。1811年生于匈牙利的雷丁,父亲是贵族庄园的管家,业余音乐家。他6岁起学习钢琴。8岁开始作曲。9岁已成功地举办了钢琴独奏会。10岁时,全家迁往维也纳,他跟车尔尼学习钢琴,跟萨列埃里学习作曲。13岁创作了歌剧。40年代末,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1886年7月31日逝世。
他在作曲方面,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这一体裁(注:一种单乐章的表现诗情画意和文学性内容的管弦乐曲)。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交响乐作品,如《浮士德》、《但丁》等等,此外,还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12首高级钢琴练习曲、13部前奏曲等作品。
做为一代钢琴巨匠,他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发展到了顶峰。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被称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因此获得了“钢琴魔王”的美称。
欣赏:《匈牙利狂想曲第二号》(钢琴版)[希福](9:07) 这首作品写于1851——1854年。它运用了匈牙利的民间舞曲《查尔达什》(这种舞曲的前半部称“拉索”,速度缓慢;后半部称“弗里斯”特点是速度迅急,常用切分节奏)写成的。 第一段:缓慢的第一部分全是匈牙利的歌曲,委婉的旋律充满内在的激情,它唱出了匈牙利人民的悲痛、苦难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许多奇特的音响效果,都是模仿匈牙利民间乐器在演奏的情景。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出现了舞曲部分,描绘了民间节日里,身着盛装的人们在欢欣起舞的热闹场面。
21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新古典主义者”——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19世纪新古典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业余乐师,母亲是裁缝,家境非常贫困。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7岁学习钢琴,10岁开始学习作曲。20岁时,舒曼发现了他,并在《音乐时报》上发表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新的道路》,热情赞扬了这位青年音乐家。
当时德国音乐界有两种流派,一派是魏玛乐派,他们主张标题音乐,提倡综合艺术,代表人物有李斯特等人。另一派是以门德尔松、舒曼组成的莱比锡乐派,他们搞无标题的纯音乐,不写歌剧,只写器乐作品。因为勃拉姆斯固守传统,有人说他是生活在浪漫主义盛行时期的一个“古典主义者” 。
他的代表作品中以《c 小调第一交响曲》(1876年)最引人注目(曾被称作贝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1881年)和管弦乐曲《匈牙利舞曲》21首等,都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喜欢的作品。
欣赏:
1、《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14:20)VCD 演奏:波士顿交响乐团 指挥:小泽征尔
注:小泽征尔(1935--)生于中国的沈阳。第二年他们全家迁到了北京,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全家才回到日本东京。他是卡拉扬和伯恩斯坦的学生。从1962年先后在日本广播协会、美国芝加哥、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旧金山和波士顿交响乐团担任音乐指导和常任指挥。他与印度指挥祖宾-梅塔一起誉为世界级东方指挥家。
2、《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队)[阿巴多](2:22)
22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俄罗斯音乐巨匠”——柴科夫斯基
柴科夫斯基(1840—1893)生于乌拉尔一个采矿工程师的家庭。自幼学习钢琴,10岁考入法律学校学习,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1862年进入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后与他的学生米留科娃结婚,这不幸的婚姻使他极度失望,从而陷于绝望。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富孀冯-梅克夫人给予了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援。1893年,柴科夫斯基染上霍乱,同年11月6日在彼得堡去世,终年53岁。
他广泛地吸收意大利的歌剧、法国的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的精华,他的音乐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温暖的抒情性,旋律和配器都极富表现力。 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曲:第四、五、六(1878、1888、1893年);管弦乐:《罗米欧与朱丽叶》(1869年);歌剧:《奥涅金》(1878年)、《黑桃皇后》(1890年);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年)、《睡美人》(1889年)、《胡桃夹子》(1892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等。此外,还有序曲、室内乐、歌曲等大量优秀作品。
欣赏:
1、《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6:35 第一段:由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是原民歌主题,抑郁、沉静。第二主题含有祈求和疑问。
第二段:在情调上更加忧郁。诉说性的主题发展到高潮时,已成为哀告式的了。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不完全再现,在它后面加了一个尾声。音乐不像原来那样平静了,而表露出一些激动而愤怒的感情。但结束是平和的,有如把憧憬寄予梦幻之中。
2、芭蕾舞剧《天鹅湖》选段DVD(1:00:56、1:23:30、1:26:30)剧情:描写的是一位王子齐格弗里德和一位被魔法师罗德伯特变成天鹅的公主奥杰塔的恋爱故事。他们两个忠诚坚贞的爱情终于战胜了魔法师,公主恢复了人形,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3 回复:交响音乐赏析(一个抠门er老师的讲义)
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马勒
马勒 (1860——1911)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生于波西米亚(捷克)的一个犹太小商人家庭。6岁时参加钢琴比赛,被誉为“钢琴天才”。15岁考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学习钢琴、作曲、指挥,成绩优异。19岁时开始了他的指挥和创作生涯,他受聘于维也纳皇家歌剧院。1907年他侨居美国继续他的指挥和创作活动,但每年都回到维也纳度假。1911年5月18日,因心脏病死于维也纳。
他开创了音乐的新形式——声乐交响曲(注:艺术歌曲与交响乐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他的代表作品有10部规模宏大交响曲,晚年根据中国唐诗谱写的《大地之歌》(注:马勒称它是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等。 作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音乐家,马勒在创作手法上进一步强化了浪漫音乐的发展方向,如在音乐语言上更加个性化,感情表现更加激烈夸张,和声方面极度半音化,这些对20世纪的现代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欣赏:
1、《大地之歌》第一乐章《愁世的饮酒歌》(8:23) (一部男高音、女低音和乐队的交响曲) 唱词是李白的《悲歌行》的诗句(“悲来乎,悲来乎主人有酒且莫斟。”)写的是诗人热爱生活,向往自然,但“悲哀来到,心灵的花园一片荒凉”,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音乐以颂赞生活开始,而以悲痛欲绝告终。
2、《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片段[伯恩斯坦,维也纳爱乐] 14:16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