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都城

中国历朝历代都城,第1张

中国历朝历代都城:

一、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1、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2、西楚 彭城(今江苏徐州) 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3、南越 番禺(今广东广州) 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二、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

1、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2、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3、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4、新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公元23年

汉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三、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1、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5年—公元190年

2、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年—公元195年

3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四、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1、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2、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21年--公元265年

3、蜀成都(今四川成都)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

1、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65年

2、、武昌(今湖北鄂州)公元265年--公元267年

3、、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67年--公元280年

五、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1、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2、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六、东晋

建康(今江苏南京) 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七、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1、成(汉)(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2、汉(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离石左国城(山西离石县北)、蒲子(山西隰县)、平阳(山西临汾西南)、长安(陕西西安西北)

3、前凉(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甘肃武威)

4、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国(河北邢台)、邺(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5、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龙城(辽宁朝阳)、蓟(北京城西南)、邺(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6、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84年):长安(陕西西安西北)

7、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河北定州)、龙城(辽宁朝阳)

8、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长安(陕西西安西北)

9、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甘肃榆中东北)、金城(甘肃兰州西北)、苑川(甘肃榆中大营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

10、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甘肃武威)

11、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广武(甘肃兰州永登)、乐都(青海乐都)、西平(青海西宁)、 姑臧(甘肃武威)

12、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甘肃高台西北)、张掖(甘肃张掖西北)、姑臧(甘肃武威)

13、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河南安阳滑县)、广固(山东益都西北)

14、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甘肃敦煌)、酒泉(甘肃酒泉)

15、夏 (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宁夏固原)、统万(陕西靖边北白城子)

16、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龙城(辽宁朝阳)

17、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邺(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18、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长子(山西长治长子西南)

19、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河南安阳滑县)

20、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四川成都)

八、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江苏南京)

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江苏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1、建康(江苏南京)公元502年--公元552年

2、江陵(湖北江陵)公元552年--公元554年

3、建业(江苏南京)公元554年--公元557年

4、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1、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

2、平城(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

3、洛阳(河南洛阳东)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邺(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邺(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长安(陕西西安西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长安(陕西西安西北) 

九、隋(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1、大兴(陕西西安)公元581年—公元605年

2、洛阳(河南洛阳)公元605年—公元619年

十、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1、长安(陕西西安)公元618年-公元690年

2、武周神都洛阳(河南洛阳)公元690-公元705年

3、长安(陕西西安)公元705年-904年

4、洛阳(河南洛阳)公元904年-公元907年

少数民族政权

吐谷浑(公元4世纪初---公元663年 约350多年):伏俟城(青海湖西225公里)

吐蕃王朝(公元6世纪--公元9世纪(877年)约300年 )

1、匹播城(西藏琼结县)

2、逻些城(西藏拉萨市)

渤海(公元669年--公元926年):东京龙泉(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

南诏(公元738年---公元902年):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大长和(公元902年--公元928年):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大义宁(公元928年--公元937年):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十一、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

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1、开封(河南开封)公元907年—公元909年

2、洛阳(河南洛阳)公元909年—公元913年

3、开封(河南开封)公元913年—公元923年

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洛阳(河南洛阳)

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1、洛阳(河南洛阳)公元936年—公元937年

2、开封(河南开封)公元937年—公元946年

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开封(河南开封)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开封(河南开封)

十国

1、前蜀:成都(四川成都)

2、后蜀:成都(四川成都)

3、楚:潭州长沙府(湖南长沙)

4、南汉:广州兴王府(广东广州)

5、闽:福州长乐府(福建福州)

6、吴越:杭州西府(浙江杭州)

7、吴:扬州江都府(江苏扬州)

8、南唐:西都江宁府(江苏南京)、东都江都府(江苏扬州)

9、南平(荆南):荆州江陵府 (湖北江陵)

10、北汉:太原(山西太原)

十二、北宋

东京(河南开封)(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1、南京(河南商丘)公元1129年—公元1138年

2、临安(浙江杭州)公元1138年—公元1276年

辽(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1、上京临潢府(内蒙古巴林左旗)公元918年—公元1007年

2、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西辽(公元1132年~公元1218年)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即唐代碎叶城)

大理(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大理(云南大理)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兴庆府(中兴府)(宁夏银川东南)

十三、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1 、 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公元1115年—公元1153年

2、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公元1153年—公元1214年

3、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公元1214年—公元1232年

4、归德府(今河南商丘)公元1232年—公元1234年

十四、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大都(元京师,北京)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十五、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1、南京 (江苏南京)公元1368年—公元1420年

2、北京(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十六、清(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

1、兴京(辽宁新宾西)公元1616年--公元1621年

2、辽阳(辽宁辽阳)公元1621年--公元1625年

3、盛京(辽宁沈阳)公元1625年--公元1644年

4、北京(北京)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十七、中华民国

1、南京 公元1912年1月1日-公元1912年4月2日

2、北京 公元1912年4月2日-公元1928年6月8日

3、南京 公元1927年4月18日-公元1932年1月29日

4、洛阳 公元1932年1月29日-公元1932年12月1日

5、南京 公元1932年12月1日-公元1937年11月17日

6、重庆 公元1937年11月17日-公元1946年5月5日

7、南京 公元1946年5月5日-公元1949年4月23日

十八、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京 公元1949年10月1日-至今

扩展资料:

都城历史沿革

后人亦将都城称国都(各国及诸侯国或封国首都)为“都城”。

现特指“首都”。

明孔贞运:“己巳,虏薄都城。公(袁可立)条上方略,密致当事。”

《东周列国志》第四回:“公子吕又奏曰:‘臣非虑失地,实虑失国也。今人心皇皇,见太叔势大力强,尽怀观望,不久都城之民,亦将贰心。主公今日能容太叔,恐异日太叔不能容主公,悔之何及?’”

参考资料:-中国历代首都

哈尔滨最大

哈尔滨,坐落于中国东北部,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带来了无尽的秀美和丰饶。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的方位赋予得天独厚的黄金时空。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外,松花江黄金水道可直达俄罗斯,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家的客货联运业务。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2004年,哈尔滨市由原辖7个区、12个县(市),调整为辖8个区、11个县(市),即撤销太平区,将其行政区域划归道外区,仍称道外区;设立松北区;撤销呼兰县,设立市呼兰区。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8个区、11个县(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2004年末,人口97023万,其中市区人口39454万,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是黑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哈尔滨辖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363立方米。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哈尔滨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83种,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其中煤炭、天然气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占有重要地位。哈尔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山参、黄柏等药用植物,蕨莱、薇菜等食用植物,猴头蘑、木耳等食用菌,松子、榛子等野生油料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出口资源。哈尔滨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较多,有东北虎、白鹳等多种国家一类和二类保护动物。

哈尔滨历史悠久,是中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女真人完颜部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了区域性政权——金朝,国号大金,定都会宁(今哈尔滨阿城白城)。1616年,建州女真领袖努尔哈赤称汉,建立“后金”政权。1 636年改国号为清,族名为满族,1644年入关。此后,哈尔滨地区属清王朝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统管辖,恢复了古地名,汉语俗称“哈拉滨”,后称“哈尔滨”。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迅速发展为近代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六五”、“七五”、“八五”和“九五”计划,提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翻两番。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哈尔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同时又拥有广大农村的现代化城市。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战略决策,给哈尔滨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哈尔滨制定了《哈尔滨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在积极的推进中,初步规划了590个项目,总投资1240亿元,其中已有17项列入国家第一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总投资额26.7亿元。

长春

长春现管辖榆树、农安、德惠、九台、双阳5个县和朝阳、宽城、南关、二道河子及郊区5个区,面积为18881平方公里,人口6028万,其中市区人口为200万。

长春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闻名中外的汽车城、**城、科技文化城和森林城。也是全国重要的玉米、大豆生产基地和全国少有的知识密集区之一。1994年被国家批准为副省级城市。是吉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全国51个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北国春城之称,她就像一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富饶的松辽平原上。

长春市地处松辽平原中部,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全年温度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46℃,冬季1月份最冷,最低气温达零下365℃,平均气温为零下172℃;夏季7月份最热,最高气温达38℃,平均气温为23℃。

长春虽然是一座新兴的名城,但据考古发现,远在4万到7万年前,松花江及支流饮马河、伊通河一带就有人类在此生存。到清代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朝廷颁布了《辽东招民开垦例》条文,这样,中原一带的流民大量涌入这里,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人口迁移,这就是俗称的“闯关东”。从此,这里的人口逐渐地多起来。

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在这儿设立了统治机构——“厅”。名之为“长春厅”,并设了理事通判,从此人口不断增加,市面逐渐繁华起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长春,成立“地方自治委员会”,设置“长春市政府”,并于1932年3月1日,宣布为伪满国成立,定长春为国都并改名为“新京”。直到1945年8月15日,长春才人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挣脱出来,获得了新生。

长春有森林城的美誉,城市绿化覆盖率近40%。列全国大城市前列,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长春到处是辽金时代的古迹。伪满时盖的一些建筑,完好地伫立在市中心,打眼一看,这儿很像日本的东京或奈良。著名的斯大林大街两侧,高大的树林整齐地排列着,街口的石阶上,种植着一畦一畦的鲜花,满街筒子飘香。

长春的“市花”是君子兰。

几乎家家户户都栽培着这种来自宫廷的名花。这种花古朴庄重,花十分端庄艳丽,有一种古雅的美,是中国花卉中少见的一族。

作为中国清朝的最末一个皇帝溥仪在此生活过的地方,今天他的寝宫和庭院已向游人开放,而且还有一系列的遗迹向人们介绍那段不平常的历史和岁月。

长春是一座历尽磨难的文化都城,也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的城市。这里有全国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有中国**事业的摇篮——长春**制片厂;还有一些全国著名的大专院校和著名的文化剧种及土香土色的歌舞二人转。

沈阳市位于松辽平原的东部,辽宁省的中部,辽河支流-浑河出山口的北部,地理环境重要,为辽宁省省会所在地,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城市。沈阳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是辽宁省的省会。因地处浑河(古称沈水)之北,中国古代习惯于把水的北面称之为阳,沈阳的名字便由此而来。境内总人口为671万人。多民族居住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满族、朝鲜族、回族、锡伯族、蒙古族等32个少数民族。沈阳市下设9个区,1个县级市,3个县。

沈阳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沈阳地区属于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为81℃左右,7月份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约240℃;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约-85℃。

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沈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代(距今约2,3O0年前)的燕国;它也是清帝国的发祥地。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后金,曾定都于此,后又迁都北京。尽管如此,沈阳一直被叫做“奉天”,而且多位历代皇帝曾经到此避难和游玩。由于这个缘故,沈阳还留下许多与清朝有关的建筑和文物,其中又以沈阳故宫最为闻名。

沈阳市的旅游景观丰富多彩,以名胜古迹最为突出。如,沈阳故宫、皇家陵寝(福陵、昭陵)、辉山风景区、辽宁广播电视塔、怪坡、“九?一八“风云(”九?一八“事变博物馆、张氏帅府 )、中街商业步行街、浑河乐园、夏宫、新民西湖、新乐遗址、沈阳植物园、运河风景区(环城运河水系)、康平卧龙湖、沈阳古陨石被评为沈阳十五大旅游景观。

在云南境内,铁路交通不是特别发达,主要依靠汽车。但是汽车车费相对比火车而言,价格要高出许多。另一方面,云南处于高原,山高并且公路上的车流量很大,所以,如果第一次来云南旅游,建议;走昆明——大理——丽江一线。一方面这里集中了云南主要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另外的一方面,就是昆明通往大理的铁路已经通车了,大大改善了交通往来。并且舒适、安全和便捷。我的老家是辽宁的,从哈尔滨来昆明需要在北京中转,在北京坐T61次 北京——昆明 北京开车时间:18:40 终到昆明时间:三日10:21

D1行程:昆明市区 花费:昆明世博园门票100元

在昆明市区,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址,昆明世博园依旧是外地来昆明后的首选旅游之地。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这里四季长春,昆明被称作“春城”。一年四季,这里的绿色植物开花不断,各种花卉应接不暇。

D2行程:昆明——大理 夜宿火车硬卧费用90元

具体铁路列车时刻表:

1、N982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2:36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6:10

2、N986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1:30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5:30

3、N992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23:17 终到大理时间:次日07:30

4、N996次 昆明——大理 昆明开车时间:09:02 终到大理时间:当日15:40

大理下关古城是原大理国都。主要景点:苍山洱海(门票:30元) 蝴蝶泉(5元) 大理古城 崇圣寺三塔(30元)。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苍山洱海是古今旅游者所向往的地方。明代著名文人杨升庵描绘它“山则苍茏垒翠,海则半月掩蓝”,“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

苍山,又名点苍山,共有十九座山峰,最高峰海拔4000多米。

苍山景色向来以雪、云、泉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最。在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点苍山顶显得晶莹娴静,不愧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水晶世界。

点苍山的云变幻多姿,时而淡如青烟,时而浓似泼墨。在夏秋之交,不时出现玉带似的白云横束在苍翠的山腰,长亘百里,竟日不消,妩媚动人。

在苍山顶上,有着不少高山冰碛湖泊,湖泊四周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还有18条溪水,泻于19峰之间,滋润着山麓坝子里的土地,也点缀了苍山的风光。苍山还是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不仅有几十种杜鹃,而且有珍稀的茈碧花和绣球似的马缨花等。

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南北长40公里,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

在洱海最南端的团山,有一座洱海公园,是观赏苍山洱海景色的好处所。

蝴蝶泉

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还有一处遐迩闻名的游览胜地--蝴蝶泉。

蝴蝶泉的出名与徐霞客在他的游记中的描述有关。他写道:“泉上大树,当4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还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确也有这样的时候,来此聚会的彩蝶多得难以数计,色泽绚丽,如霞如锦。

前些年,蝴蝶数目减少,据有关方面考察,主要原因一是当地气候转向干燥,导致蝴蝶迁徙,二是农村大量使用杀虫药物,误伤不少蝴蝶幼虫。不过,最近两三年来,随着生态平衡的逐渐恢复,加之人们有意识地对蝴蝶采取保护措施,每年聚会的蝴蝶已与日俱增。

D3行程:大理——丽江 丽江古城门票:120元。住宿可以选择住在四方街上,费用可以80元标准间。同时,在傍晚十分去大研纳西古乐会听神秘的东巴古乐。费用50元。

丽江古城四方街及丽江木府是丽江著名的旅游景点。1997年12月4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着作用。

“丽江古城”是全世界第一个以“常民生活空间”成为世界遗产的。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始建于宋末元初(13世纪后期)。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千米,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古城现有居民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千米93座。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14—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纳西话称大研古城为“英古都”,意思是江湾之地。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坐落于玉龙雪山脚下的金沙江畔,古城东南是数十里良田阔野。形状如同一块碧玉大砚,所以取名大研镇(注:砚与研同音)。

丽江古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因为古代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如果筑城墙,就犹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不吉利。古城融合了纳西、白、藏、汉各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探寻它的过去,人们发现这片曾被遗忘的“古纳西王国”,远古以来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今日的主人纳西民族,则是古代南迁羌人的后裔。在千百年的悠长岁月里,他们辛勤劳作,筑起自己美好的家园。目前,城内保存着大片明清时的民宅,均是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为三坊一照壁。居民建筑布局灵活,注重装饰,精雕细刻,庭院种植花木,摆设盆景。城内水渠密布,跨水临渠的建筑十分普遍。(见附图)

这里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古时候频繁的商旅活动,促使当地人丁兴旺,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一般认为丽江建城始于宋末元初。公元1253年,忽必烈(元世祖)南徵大理国时,就曾驻军于此。由此开始,直至清初的近五百年里,丽江地区皆为中央王朝管辖下的纳西族木氏先祖及木氏土司(1382年设立)世袭统治。其间,曾遍游云南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滇游日记》中描述当时丽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栉比”,明末古城居民达千余户,可见城镇营建已颇具规模。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见附图)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四方街为古城中心,四通八达,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开头而建。这里是历代集市中心,每日万头躜动,热闹非常。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直通东南西北四郊,又从主街岔出从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往来畅便。街道全用五彩石铺砌,平坦洁净,晴不扬尘,雨不积水。几乎每条街道一侧都伴有潺潺流水。泉水来自玉河,河至镇产双石桥,分东、西、中三股流入古城,随街绕巷,穿墙过屋。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形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扬”的独特风貌。来到这里,倏然感受到“东方威尼斯”的韵味。城内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马龙潭和多处井泉至今尚存,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保持街市清洁。

依山就水的丽江大研镇,既无高大围城,也无轩敞大道,但它古朴如画,处处透出自然和谐。镇内屋宇因地势和流水错落起伏,人们以木石与泥土构筑起美观适用的住宅,融入了汉、白、藏民居的传统,形成独特风格。当地常见的是“三坊一照壁”式民宅,即主房、厢房与壁围成的三合院。每房三间两层,朝南的正房供长辈居住,东西厢房一般由下辈住用。房屋多在两面山墙伸出的檐下,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曰“悬鱼”,以祈“吉庆有余”。许多庭院门楼雕饰精巧,院内以卵石、瓦片、花砖铺地面,正面堂屋一般有六扇格子门窗,窗心的雕刻大多是四季花卉或吉祥鸟兽。堂前廊檐大多比较宽,是一处温馨惬意的活动空间。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白沙民居建筑群形成和发展为后来丽江古城的布局奠定了基础。

纳西人家,那小桥流水、花香影映的怡静的院落里,据说一百个人里出就出了十四个大学生,可见重教尚文之结果——这是一方集智慧精灵于此的水土。

纳西族许多人,尤其是纳西男子,擅长诗琴书画。在古城多彩的节庆活动中,除了通宵达旦的民族歌舞和乡土戏曲,业余演奏的“纳西古乐”最为著名。(见附图)其中,《白沙细乐》为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大型古典音乐套曲,被誉为“活的音乐化石”;另一部丽江《洞经音乐》则源自古老的道教音乐,它保留着许多早已失传的中原辞曲音韵。

据史料记载,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是在明初至溥历时期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汉族画家,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

分布在古城及周围15座寺庙内的这些明清壁画,具有多种宗教及各教派内容融合并存的突出特点。遗存于丽江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大型壁画《无量寿如来会》,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百尊神佛像绘在一起,反映了纳西族宗教文化的特点。

白沙壁画以其别具特色的绘画艺术风格和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深深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白沙地处丽江城北约16公里,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小镇,是纳西族在丽江坝的最初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发祥地,为纳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

明朝时期,丽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时,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为显其富有,他大建宫室,建成了一批颇具规模的建筑群。现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和大定阁等庙宇均为该时期所建。其中所藏的明代壁画,是极为珍贵的文物,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宝积宫现存壁画558幅,是丽江壁画收藏最多的地方。大宝积宫和琉璃殿所保存的壁画尤为精华,这两个宫殿于199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融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道教以及东巴教等多种宗教于一身。是独特的艺术珍品。在艺术风格上,反映出汉、藏、纳西等民族传统绘画技法与风格的互相融汇。壁画内容上则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明显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经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对飞跑的骏马、盛开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鸟草虫等自然风光都有描绘,这些画都明显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见附图)

丽江一带迄今流传着一种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这种纳西族先民用来记录东巴教经文的独特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图画象形文。如今分别收藏在中国以及欧美一些国家图书馆、博物馆中的20000多卷东巴经古籍,记录着纳西族千百年辉煌的历史文化。其中称作《磋模》的东巴舞谱,包括数十种古乐舞的舞蹈艺术中,是极为罕见的珍贵文献。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对研究纳西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见附图)

附录一: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转载于“丽江纳西网”)

丽江古城的民居建筑是纳西族建筑艺术和建筑风格的集中体现。它在纳西族原始的井干式本楞房形式基础上吸收、融汇了汉、白、藏等民族建筑的一些优点而形成,在布局形式、建筑艺术等方面部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

A.平面布局与建筑特色: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 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多进套院、多院组合等类型,其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为典型。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四合五天井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厢房四坊房屋组成的封闭式四合宅院。除中间一个大天井外,四角还有四个小天井或漏间。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丽江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形式,其它布局形式都是它们的变异、演化、发展和组合。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有悬山和在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整个构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联结节点部位,根据受力的情况,分别使用“两磴榫”、“大头榫”、“平插榫”,井设暗梢等柔性节点,以利于抗震。下重(士垃)上轻(木板)的护墙体坚固实用。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B.民居庭院中的局部特色:

丽江民居非常注重房屋的装饰,其重点是门楼、照壁、外廊、门窗隔扇、天井、梁彷等。

门楼的形式有砖拱式、木过梁平拱式及木构架式三种,砖拱式门楼多为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滴水牌搂式样。木过梁平拱式门楼则是以木过梁承托、外包簿砖的三滴水牌楼。木构架式门楼多为双坡屋面,檐下用多层花板、花罩装饰。民居照壁一般有三滴水、一字平式两种,内部的外廊小照壁多用大理石装饰。房屋的门窗均饰以木雕图案,如乌禽、花卉、琴棋书画、博石器皿等,是功能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此外,对梁枋、往头、栏杆、柱础、勒脚、檐口、屋脊等木作、石作、瓦作部位也加以装饰。如大过梁的梁头雕成兽头,俗称“狮子头”,往础亦雕成圆鼓形、瓶形等。

C.民居庭院设计:

古城民居的庭院采用鹅卵石、五花石等为原料铺装,图案根据庭院大小或房主喜好而定,内容涉及花乌鱼虫、八赴阴阳、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手法古朴,布局严谨。占地大、院落多的宅院,普遍由两坊一照壁、花台、水池等构成。

附录二:束河古镇

当年徐霞客游历至此,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之古称。由此可见,早在明代,这里就是丽江的重要集镇了。

束河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被称为清泉之乡。束河民居建筑群的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束河街头有一潭水,称为“九鼎龙潭”,又称“龙泉”。潭周绿柳垂地,翠柏指天,泉水清澈,游鱼可数。从潭中溢出的流水蜿蜒于村中道旁,远近汩汩有声。村庄中心有长33米、宽27米的小小四方街,与古城四方街一样可以引水冲洗。街面上的那些被人马踩踏得光溜平滑的石板,似乎还能照见往日的繁华。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也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

束河曾以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皮革加工、竹编等手工业闻名于世。早在清朝乾隆年间,束河就开设了由政府公助的义学馆和三所私塾,近、现代又创办了小学、中学,使束河成为著名的人才之乡。过去束河村从事皮革业的有300多户,日产皮鞋500双,各种皮货远销西藏、西昌、青海等地,有的商人甚至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国。故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在宁蒗中甸、德钦,至今还有以束河皮匠聚居而成的皮匠村。1942年,束河皮匠村与国际组织合作,通过贷款、集股合资开办过“皮革合作社”。

如今,倘佯于龙泉之畔,漫步于束河古街,总能让人感受到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作为大研古城周边民居建筑的束河民居,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吸引着各种肤色的众多游客。

附录三:关于“丽江世界遗产公园”建设项目的信息

据丽江电视台2003年11月28日报道,建设中的“丽江世界遗产公园”项目进展顺利,目前正进入倒计时阶段。

规划中位于雪山中路延伸线以北的“丽江世界遗产公园”,由丽江三朵园林旅游开发公司投资,由昆明华凯园林发展公司设计施工,占地面积500亩,是丽江市近期重大建设项目之一。

“丽江世界遗产公园”是为了配合丽江市旅游“二次创业”和三项世界遗产的成功申报而规划建设的,公园内规划有泸沽湖、长江第一湾、玉龙雪山、老君山、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十多个三江并流主要景区景点的微缩景观和名人雕塑以及东巴记忆文籍展馆等主要设施。建设完工后,游客将可以在公园内直观地了解丽江市及三江并流区域的主要景区景点、民风民俗,起到宣传景区、引导游客的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该项目于2003年11月5日开工建设,计划于2004年4月30日竣工。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紧张的倒计时阶段。

附录四: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①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②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③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

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

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

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它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人《世界遗产名录》的理由。)

回答者:kinmark - 举人 五级 5-31 22:45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非常感谢,介绍的很全,我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非常感谢!~~~~

经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军队入侵之后,打造傀儡政权,扶持清朝皇帝溥仪为皇帝,借他的名义在当地进行军事、经济和文化上的占领,企图从内到外进行洗脑,将东北三省改变为日本的殖民地,在此事进程中,首要任务便是选个城市作为“一国之都”。

伪满政权成立,商议首都引发争议

1932年2月,在沈阳召开了成立伪满政权的决策会议,会议对于伪满政权的国体、国号和国旗、首都问题进行讨论。前面几项内容都进行得十分顺利,但是在定都城市上,清政府和日本军队产生了分歧,日本军队否定了定都沈阳的决议。

这样的决定让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不选择在更发达兴旺的沈阳作为首都呢?按照当时大部分的清政府遗留下来的官员来看,沈阳作为都城是最好的选择,尤其沈阳是龙兴之地,追求彩头的清朝政府觉得,在这里定都有复辟清朝的含义,是很好的兆头。

同时沈阳是东北经济和政治的一大中心,当时沈阳已经国际化,生活着大量的日本移民,还有日军的军队也驻守在这里,如果定此地为首都,肯定能够得到军事、经济和社会的三大支持。

日军坚决否定定都沈阳,背后藏有心思

如果是想要复辟清朝,那么沈阳不论是寓意上还是当地民生情况都是最佳选择。但是这一决定遭到了日本人的强烈否定,之所以要这么态度坚决地反对定都沈阳,还是有自己的小算盘。

首先按在日本人看来,他们扶持建立的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并不希望有清朝的痕迹。沈阳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难免会有瓜葛。所以一旦定都在此,在国际上看来大家都会认为日本是支持清朝复辟的,造成的舆论影响对日本很大。

另外日本人想的是借用溥仪对当地百姓的影响,弘扬日本的经济文化政治,如果被认为是支持伪满政权的建立,对于自己在当地推崇新的文化也有所阻碍。

其次,当时沈阳的军事力量被军阀占领,富可敌国的张作霖父子在这里包揽了大大小小的生意,沈阳的街道上看似普通的一家店铺,都可能是张作霖的资产。如果自己在当地建都,肯定要受到张作霖势力的影响。如果在这里建都,根本没有办法建立属于自己的政权。

为了能够顺利的在当地扩大自己的殖民程度,日军觉得在沈阳定都难度太大,所以不顾伪满政府官员的一再强调,也坚持不同意在当地定都。

沈阳、哈尔滨、大连接连遭否,权衡之下定都长春

东北三省中最繁华的沈阳被否定了,北部最大的城市哈尔滨就成为了最热门的选择。在三省中,哈尔滨并经济发达,并且拥有成熟的市政资源。又是最北部的城市,靠近苏联远东地区,可以帮助日本实现北进战略,是很好的基地。

但是有人觉得哈尔滨太靠近苏联,并且当地曾经是抗日活动的地区,难免会有后患埋伏其中。所以安全上很难得到保障。

其次还有人觉得大连也是不错的定都之地,大连有大量的日本人在此经商,拥有很完善的基础建设,可以保证伪满政权不受外来侵略的问题。但是它的位置太偏僻,和各个城市的距离都比较远,如果有重要事情传递都不能及时得知,国家的掌控落后,所以不利于伪满统治东北地区。

之后又有人提议长春,长春位于东北地区的中部,是沈阳和哈尔滨的隔壁邻居,对于各大城市的距离相差无几,十分有利于对当地各个城市的管控,是很好的中心位置。此外长春存在感不强,没有反对抗日的势力,也没有清政府的来源,如白纸一张,很适合日军推动文化经济洗脑。

另外当地的气候分明,适合谷物生长,此外它坐落在多条铁路的连接点上,加上它有靠海的优势,可以方便与日本、朝鲜等地的交流。长春的资源丰富,但是之前一直存在感不高,所以地价极低,很适合日本人移民,可以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打造全新的日本殖民地。

政治上,长春是日本殖民影响最深的一座城市,在当地有日本人开设的商户,领事馆,当地聚居了大量的日本人,当地也没有军阀威胁。是很适合日本侵略者占领的一座城市。

这场争执持续了一个月,最终日本高层同意将长春定为伪满的首都,命名为新京。

之后长春作为伪满的首都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伪满政权垮台之后,这个特殊的头衔才彻底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此后一直以吉林省会的形象存在,今天的长春并没有受到这段历史的影响,风景优美被誉为北国春城,并且大力发展工业,成为重要的工业城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477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