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士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

亮剑士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第1张

都梁的《亮剑》 改编的

(一)出版信息

作 者: 都梁 著 封面

出 版 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3-1 字 数: 432000 页 数: 570 开 本: 16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03311864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 小说 >> 军事 定价:¥2800

(二)小说简介

《亮剑》是一篇新派作家退伍军人都梁的处女作,开创全新概念战争小说之先河——“市场化风格的战争故事”,一经推出就博得了广大读者的称赞,成为当代最畅销小说之一[1]。 《亮剑》是一部战争艺术和传奇色彩融会贯通的主旋律作品。剧中,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故事内容是讲述我军优秀将领李云龙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从他任八路军某独立团团长率部在晋西北英勇抗击日寇开始,直到他在文革期间受到迫害自杀,到1980年予以平反为止。“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句话就是李云龙,这位“草莽英雄”式的将军的一生写照。 作者都梁,军人出身。《亮剑》后来改编为电视剧,主人公李云龙由李幼斌扮演。这部戏曾创下央视2006年收视率最高。

(三)小说书评

电视连续剧《亮剑》的热播激发了人们对《亮剑》、《历史的天空》等战争题材作品的阅读热情。一度并没有得到高度青睐的长篇小说,其精华部分在电视剧中得到了极度的强化和酣畅的倾泻。 《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两部作品的最大突破在于:把社会潜藏着的传统审美心理变成了现实,把战争题材领域呼唤了几十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掘出了中国式的“巴顿将军”。 关于“李云龙究竟是土匪还是英雄”的质疑,《亮剑》中的李云龙和《历史的天空》里的姜大牙(又名姜必达)这两位共和国将军,和过去战争题材的英雄塑造大大不同。他们有血有肉,辉煌战绩与个性棱角共生;他们的优点有多少,缺点就有多少;他们参加革命的动机起点很低——很难想像,姜大牙当初瞧不起新四军,一心要投奔“国军”,只因“一顿好吃的面疙瘩”和一见心动的漂亮女人,才留在革命队伍中。李云龙更是问题成堆:过草地违反少数民族纪律,枪毙战俘,为给老婆报仇,私自发动一场“战役”。他多次抗命,两次降级,三次复出。 书中主人公身上的草莽匪气,部分抵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光环,但却给21世纪的观众与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真实感。从表面上看,李云龙、姜大牙的性格起点,降低了社会认知和接受的门槛。但实际上,《亮剑》和《历史的天空》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一个具有草莽行为的农民成为英雄的历史过程。姜大牙、李云龙的成长历程,是中国农民对红色革命与战争的理解过程。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自己,从而成为信仰坚定的革命者,但是,他们的个性并未消失,反而更加鲜明。他们不是“绅士般的巴顿”,而是“中国农民式的巴顿”。农民的思维方式,农民性格的成长过程,使两部作品获得极大了历史真实感。 之所以称李云龙、姜大牙为中国式的“巴顿将军”,因为他们身上,明显地具有中国传统绿林英雄行侠仗义的影子。他们的部分性格特征,带有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印迹。他们不会惜命退缩,察言观色,随波逐流;他们对性情相投的战友肝胆相照,相濡以沫。对世俗小人的狗苟蝇营,则嫉恶如仇。即使脱去了军装,李云龙、姜大牙们也是生活中的好汉,他们符合中国传统的英雄审美标准。 鹰飞得再低依旧是鹰。人们不会接受土匪和草莽,却会接受带有匪气的英雄。在李云龙和姜大牙的性格中有一种天生的基因,他们仿佛为战争而生。裹藏在匪气和草莽中的,是他们对战场超人的感知力。对于稍纵即逝的战机,他们有警犬一样的嗅觉和土匪般的野蛮果决。战争中过人的生存能力和取胜能力,使得李云龙、姜大牙的形象带有一种货真价实的传奇色彩。 战争把这群军人塑造成职业军人。他们的事业就是消灭对手,取得胜利。他们在战场上进行残酷的厮杀,他们之间的较量,不仅是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较量,更是狡猾与更狡猾、机警与更机警、勇敢与更勇敢、野蛮与更野蛮、坚强与更坚强、幸运与不幸运的之间的格斗。这是以往军事战争题材作品中很少出现的。 李云龙、姜大牙们是战场一号,他们不按军事教科书的教条行事,他们使战场更具有偶然性,也深深打上了战场指挥官的性格烙印。从这个意义上讲,李云龙、姜大牙可以说是战争的王者,“战争之神”。

(四)作者简介

都梁简介: 都梁,50年代出生,做过教师、公务员、公司经理、石油勘探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自由撰稿人。 主要经历: 2000年1月出版长篇小说《亮剑》,同名电视连续剧由海润影视传播公司拍摄,2001年12月发表26集电视连续剧剧本《血色浪漫》,由润亚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拍摄。

(五)最终结局

第四十四章 尾声 李云龙斜倚在沙发上,双眼睁着,似乎还在沉思,勃朗宁手枪掉在地板上,空气中迷漫着浓浓的火药味儿,一缕鲜血从他左面颊上流下来,像一条红色的小溪汨汨流淌,染红了他肩章上那颗金色的将星,马天生几乎没有犹豫,他一个箭步冲到那面墙前,迅速地挖出了那颗弹头,仔细地端详着,李云龙说得没错,那弹头的确变了形,他的颅骨还真硬。马天生默默地把弹头放进自己的上衣兜里,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客厅。一个细心的战士发现,马政委的脸色惨白,在他转身的一刹那,他的眼中竞闪出了一丝泪光。 两天以后的一个深夜,田雨在狱中割腕自尽。看守人员为此受到严厉的训斥,他们始终没搞清楚,那块小小的保险刀片是怎样躲过严密的搜查带入狱中的。看守人员私下里议论说,这女人是做好赴死的准备来到监狱的,她根本没打算活着出去。看她手腕上的那个伤口,割得像个孩子嘴,啧啧,这女人,真下得去手。看守人员从田雨的遗物中发现一张信纸,这是狱方发给她写交待材料的。这张信纸马上被送到马天生的办公桌上,那上面很潦草地写着南宋词人陈与义的一首《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 座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 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 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 马天生默默看了很久,始终没说一句话。 同日,负责看守李云龙遗体的两个战士,突然遭到几个不明身份的人袭击,使他们昏迷了整整四十八小时。事后检查,除了少了军礼服肩章上的将星和那三枚勋章,别的什么也没动。 郑波因为立场问题,去海防团当政委的任命被取消,他被发配到部队农场劳动改造。那天他正在围海造田工地上背石头,对面敌占岛上那功率强大的广播站又开始广播了。一股宏大的铺天盖地的音乐声像飓风一样掠过海峡,郑波的心脏猛然收缩起来,这是贝多芬英雄交响乐的第二乐章,那首著名的《葬礼进行曲》,肃穆、悲哀的音乐过后,往常那娇滴滴的女人声音没有出现,一个声音浑厚的男广播员缓慢的声音传来:“驻岛全体国军将士对李云龙将军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 民国三十一年冬,李将军率部与倭敌激战于野狼峪,白刃战中手刃侯寇数百余,日军闻风丧胆。民国三十三年,李将军于晋西北全歼装备精良之日军山本一木特种部队,凭血肉之躯及劣势装备与敌浴血奋战,实乃中国军人之楷模。……现在广播在抗战中曾与李云龙将军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原‘国军’第二战区上校团长、现役‘国军’陆军中将楚云飞的悼念文章,楚将军引用南宋词人刘克庄《满江红》词作为开始: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极……”郑波把背上的石头狠狠地扔进海里,禁不住泪如泉涌。 李云龙去世几个月后,中苏边境战争在珍宝岛地区爆发,整个世界的目光都投向这个位于黑龙江虎林县境内,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面积仅为0.74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在这一地区进行了一场有限的边境战争。双方的军人在战斗中都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牺牲的决死姿态。孔捷将军指挥的重炮群与苏军炮群激战数日。是役,苏军比金边防总站战时总指挥列昂诺夫上校,总站长扬辛中校饮弹身亡。战斗结束后,孔捷将军在作战室里独自坐了很久,他想起十几年前南京军事学院丁伟将军的论文,他的重组战略大格局的构想,他的战略预见性。继而想到老战友李云龙早逝,孔捷将军不禁热泪纵横,难以自抑。 李云龙的野战军也奉命调防,作为战略预备队调往可能爆发战事的地区。而马天生到底没当上这个军的1号首长,李云龙死后,他的精神似乎也垮了,变得沉默寡言起来,后来他主动要求调走,被调往北京的一所军事学院。据说,还是干他的老本行搞政治工作,再往后,就不清楚了。 这年的7月,在美国佛罗里达洲东部的卡纳维拉尔角的宇航中心发射场上,一枚巨大的运载火箭喷出耀眼的火光冲天而起,以第二宇宙速度飞向远方。这艘名为“阿波罗ll号”的载人宇宙飞船载着人类的希望穿过黑暗的茫茫太空,第一次将人类送上月球,从这一天起,人类向宇宙进军的新纪元开始了。在这个躁动的、喧嚣的,充满暴力、鲜血和争斗的地球上,各种不同肤色、不同政治信仰的人群都暂时停止了争吵和厮杀,全人类都怀着庄严肃穆的情感迎接这伟大的新纪元, 这是人类的骄傲,人类的希望。 伟大的、举世无双的贝多芬,他把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和对人类的无限爱恋和希望溶进了一曲响彻天宇的颂歌。在这伟大的时刻,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响起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中那辉煌的第四乐章。那规模宏大、气势磅碍的大合唱《欢乐颂》,把全人类的情感都推向了极致。 拥抱起来,亿万人民。让全世界接着吻! 此时,在这个喧闹、杂乱无章的地球上,只有少数人类的智者能够以窖智的眼光透过重重迷雾,预见到在不远的将来,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将席卷全球。人类和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的结构将随之而引起巨变。这场在量子电子学、信息论、分子生物论、海洋工程、核子学、生态学和太空科学的综合科学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新工业浪潮将要使人类从此步入辉煌的时代。不仅如此,还要深刻改变人们赖以行动与处世的信息结构。改变人类对思考问题、综合情况、预测行动后果的方法,改变识字在生活中的作用,甚至改变自己大脑的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 这一年,与中国毗邻的日本及后人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都展动起日渐丰满的羽冀,开始了后来令世人瞩目的经济起飞。 时间又匆匆过了十年,公元1978年。在李云龙将军恢复名誉、平反昭雪的大会上,在大会将要结束人们即将散去时,从门外匆匆赶来三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者,他们都穿着便衣,腰板挺直,动作敏捷,与会的人们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曾是职业军人。这三位老者刚刚走进会场,猛地看见李云龙将军的遗像。他们突然像遭到雷击般地僵住了,顷刻间三人跌跌撞撞地扑倒在遗像前,为首的老者发出一声凄厉的喊声:“老首长,我的老首长啊,我们来看你啦……”说罢泪飞如雨,三人都发出一阵撕心裂肺的号陶,久久的、不间断的痛哭声使在场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他们离去时留下一束鲜花,在花束的红丝带上没有任何署名,只别着一颗金星,由于年深日久,金星的镀金层已经氧化褪色,变得暗淡无光。与会的大部分人都不识此为何物。只有几个退役离休的老军人一睹此物,都不禁老泪纵横,烯嘘不已,老人们告诉年轻人,这是1955年解放军授衔时代表将军军衔的将星。 又过了二十年,这个城市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临海滨的一座哥特式小楼前,来了一群中年男女军人,他们按响了门铃。小楼的主人是个来大陆投资的台湾商人,他曾在军中服役过,认得军衔,他发现这些军人的军衔都不低,其中有一个少将,其余都是大校、上校。军人们很有礼貌地提出请求说,他们曾经在这座小楼里度过了童年;今天是特地从四面八方赶来故地重游,不知主人能否满足他们的请求。 商人是个好客的人,既然是此楼的前住户,当然有权利参观一下故居,这和他也是一种缘分,更何况这些人都是一些有身份的高级军官。 主人热情地领着军人们参观了楼上楼下所有的房间。军人们又提出能否去后院看看。主人说当然可以,他把客人领到后院时,客厅里的电话铃响了,主人抱歉地请客人随意参观,自己匆匆去接电话。电话是有关合资项目的事,主人谈的时间稍稍长了些,当他放下电话匆匆赶到后院时,不由被眼前情景惊呆了,这些穿着笔挺的毛料军服的军官竟齐崭崭地跪在院墙前,抚摸着墙面的点点斑痕,正哭得像一群孩子…… 商人静静地站在那里,没有打扰这些正在痛哭的军官。他知道军人一般是不喜欢流泪的,看来这座小楼里可能发生过一些令人辛酸的故事。

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消音器其原理基本上是通过降低火 药燃气冲出枪口的速度和流量来降低最大峰值来消音。具体的措施是,在消音器内装上若干带有小孔的消音隔板或钢丝,或在枪口安装一个口径比子弹小的橡胶消音器等等来降低枪口的最大峰值(也就是提前将火 药燃气要做的功倾泻掉),同时使用低于音速的枪弹(低速弹)降低子弹在空气中飞行的呼啸声。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来降低枪的声音,总是要牺牲枪的一些性能,同时使自动机工作不正常。所以不加消音器威力大。

用可乐瓶做消音器,原理上是没问题的,金属的膨胀式消音器的尺寸还没这么大,可乐瓶的空间是够的,就是耐用度不够,要考虑到温度的问题,也许几发后就熔化变形了,再说单纯的膨胀式消音器的效果也不是太好的~~~

具体做法参照血色浪漫

梧龙村就在西铜公路南侧,说来惭愧,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山人,我去过梧龙砂矿,也在梧龙村边的大排档用过餐,却从来没有走进梧龙村。这次东山作协组织部分作者到梧龙村采风,正好提供了机会。我甚至心生期待,想早一点去看看这座从未谋面的村庄。

其实,我和梧龙村早有神交。几年前,我编写《东山华侨志》,到档案局找资料,其中就有梧龙村林氏族谱,我还为梧龙村一百多年前的起义首领林美圆立传,把他作为东山华侨历史人物的第一人。

我们在祠堂对面的水泥路下车,抬头一望,祠堂面前的长条状埕地修饰成花圃,相当气派。大埕两侧是硬山式屋顶、燕尾翘脊的古厝建筑群。岁月侵染,原本的红瓦白墙变成斑驳的灰黑,透露出古老的厚重。资料显示,梧龙村从明永乐二年(1404)开基立村,至今有六百多年的村史。这片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面积达27000平方米,是重点保护区域,也是梧龙村深感自豪的地方。

我们在祠堂前大埕逗留拍照,阅读展示文字。一位长者告诉我,祠堂内外共有立柱二十四支,对应二十四个节气。他又指着古厝说,山墙屋脊形状各有差别,是根据水木金火土五行设计的,大圆弧属金,直窄高属木,三弧曲线属水,尖锐曲线属火,平直线属土。我感觉到他说话时的神情,有种揭示了奥秘的自满。

原来如此,每个细节都有含义,不说还真不知道。在山墙屋脊呈现阴阳五行图腾,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梧龙的先人用心良苦啊!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达到天地人和谐的目的,用这种方式契合传统,别出心裁。

我们参观了林氏祖祠作求堂,整栋建筑为典型的“七包三”样式,中间天井,两边的过水回廊连接前后开间,寓意承前启后。“作求”二字用典,出自《诗经》的“世德作求”,意思是希望子孙的言行符合儒家的道德规范。门内高悬“中宪大夫”匾额,明朝崇祯年间,先祖林震任南直隶太仓府同知,相当于地级市副市长,朝廷赐赠五品中宪大夫。

祠堂的立柱门框贴着许多先人流传下来的对联,其中一对:“大树荫多人勿忘祖宗培植,合米煮有饭宜戒子孙分居”。煮有饭,指能煮出更多的饭,这是东山方言。哈哈!方言入诗成联,并不多见,可我喜欢这种浓浓的乡村泥土气息。它强调了宗功祖德的庇荫和传承,又告诫子孙不要分散居住,要聚居一起才有力量,就像合在一起的米,才能煮出更多的饭。

要求各房子孙团结是祖宗的训诫,只有拧成一股绳,才不受外人欺负。从前,东山岛是四战之地,岛上多出豪杰义士,练武是古代东山的优良传统,梧龙一带特别有名。据说明代梧龙村有一大汉,力大无比,能挑两只石狮过水沟。有一次进城误揭擂台榜,被迫打擂台,把台主撕成四段。

这是历史传说,然而,咸丰年间的林美圆义兴会农民起义却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我问村民,现在还有没有人练习武功?他说,现在没有了,以前各房都有人练武。我又问他,知道林美圆吗?他说知道,不过只有模糊印象,具体事迹要到族谱找。

义兴会是东山历史上唯一一次农民起义。林美圆从小父母双亡,吃米圆仔长大。他喜欢耍枪弄棒,结交英雄豪杰。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各地出现了许多反抗清朝统治的组织,林美圆的义兴会应运而生。

据记载,林美圆把会址设在苏峰山瓮底坑,以梧龙庙为据点。他聚合了钱岗、康美、城垵、探石等村武馆师徒和广东宗亲共五百多人,在广阔的沙滩上练兵习武。那时的梧龙村摩拳擦掌,空气中洋溢着血色浪漫,以梧龙为中心的反清复明的战斗豪情,扩散到四方八乡。

农历四月十二日,林美圆率领起义军攻打铜山城,因城防坚固,连攻三次未克。入夜,林美圆召集诸位首领商议,定下利用阳光斜照的“反光计”攻城。第二天下午四时许,阳光斜照,起义军奋力猛攻,守城官兵还击时阳光刺眼,目标模糊,城终被攻克。起义军占领了参将衙门,夺取中军府,烧毁火药局。

后来,起义军进攻诏安县城半途失败,林美圆仓促退回梧龙,追兵将至,他不得已率兄弟们出海下南洋。据说在新加坡登岸时,新加坡总督铺地毯恭迎。林美圆在新加坡成立“义兴公司”,这是一个会党组织,地址在新加坡中国街4号。林美圆在新加坡继续活动十几年,使得“义兴公司”成为新加坡华人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势力之一。林美圆完成了从起义首领到华侨领袖的蜕变,这是我为什么在《东山华侨志》为他立传的原因。

多数村庄面临一个问题,旧村落因破旧逼促,巷道狭小,有能力的村民都从老家搬出来,在村边建新楼房居住,久而久之,旧区逐渐变成居家稀少的“空心村”。有意思的是,梧龙村林书记不是带我们参观崭新的楼房,而是参观经过治理的旧村落。

我们走进小街,拐入巷道,有的巷道仅容身过。横平竖直的布局给了我中正平和的感觉。修整过的街面红砖铺地,石板镶边。比较大的空地种植花草,沿边搭建木质回廊,还修建了漂亮的卫生间。我问林书记,这要花费很多钱呀!他说,向省政府申请了专项基金150万,全部用于古村落修缮。

小巷寂静,一拐一弯,仿佛通向久远的从前;古厝无语,一砖一瓦,似乎蕴含沧桑的幽思。我们有扰人清梦的嫌疑,觉得叽喳的谈话声也格外喧闹。这些老房子多数门窗紧闭,破败不堪,无人居住。林书记指着一面墙皮剥落、沙灰土裸露的老墙说,省里的专家最喜欢这种。又指着水泥填缝的乱石墙说,这样的也喜欢。其实,这些并非明清时期的建筑,从墙上的水泥材料看,应该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物。当然,像祠堂和一些大宅古厝是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经过多次修缮而成为今天的模样。

专家们喜欢并要求保护的,是这些古民居的建筑风格,还有整片古村落呈现出来的历史气韵。任何建筑物都有一定年限,而建筑风格却是源远流长的传承。梧龙村保护古民居,说到底是保存了一段历史,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实证,尤为难能可贵。

我踮起脚跟,透过粗糙的水泥窗棂往里张望,什么也看不到。我知道,里面昏暗潮湿的生活空间,代表着逝去的生活方式。里面曾经有过锄头、镰刀和铧犁,有过稻谷、地瓜和萝卜,有过猪牛和鸡鸭,还有安身立命的欢乐与艰辛。一代又一代的梧龙人在此繁衍生息,他们在田间耕种粮食,又在海上捕捞鱼虾。他们敬天法祖,顶礼膜拜,如同演戏一样,每逢年节,独特的风俗礼仪隆重上演。

我们走走停停,来到村前,水泥路南侧是狭长的池塘,和上方的祠堂遥相对应。从风水学的角度看,村前池塘有聚财纳气的功能。池塘修葺一新,块石砌岸,白石栏杆绕水环列,地砖甬道顺势延伸,池边绿树点缀成行,是休闲的好地方,将来可以建成小公园。

不远处是下埕古井,1453年开凿。井好大,水质甘甜,水量丰沛,常溢出井墙。据介绍,烧开水不留水垢。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这是全村最主要的水源。一位长者打了一桶清澈的井水,站在井边高声大喊,好水!好水!那种可爱的决断表情惹人发笑,好像不这样不能打消外人的疑虑。看得出来,他非常爱惜这口水井。

我们又到虎头山参观了天开文运石刻,那是嘉靖年间朝廷重整东南军备,巡海道蔡潮视察东山时留下的墨迹,据说梧龙村从此魁星照耀,文士辈出。其实,东山各地出文士,都集中在明朝后期,这是一个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梧龙村并非特例。

梧龙人引以自豪的是龙山寺,这是全县最大的寺庙,素有“梧龙庙岐下祠堂”的说法。庙宇是多种工艺荟萃的地方,我特别欣赏龙山寺的精美石雕和剪瓷雕。大门横匾“龙山保障”,笔法苍劲有力,这和当年铜山外城的“铜陵保障”取意相同,即保护一方平安。龙山寺是林美圆起义的重要据点,庙志应该记载一笔,让子孙回顾历史,重现当年林美圆铮铮铁骨的忙碌身影。

最后,我们登上村后的庵山,观赏有五百多年树龄的白桂树。上山的小径隐约可辨,大家互相帮扶着。沿山树木葱茏,绿色飞扬。林书记看大家气喘吁吁,开始设想如何不花太多钱而铺上台阶,方便人们上山。

我们坐在山上休息,周围许多石头憨态可掬,有的竟长出苔藓状的石花,有的风化相当严重。一位同行拿起石头敲打风化石,陪同的村民就说,别敲了,就让它那样子。我望着他,心里相当感动,他们很爱自己的村庄,连一草一石也刻意呵护,更不用说那些古民居了。梧龙村是一个缩影,我好像看到,千万个村庄,无数的人们,每个人都深爱家乡,都在用心建设家乡。

                                                20190305

近日,在最新一期的《演员的诞生》预告中,章子怡和刘烨两位导师疑似互相抬杠,争吵不断。刘烨更是在节目现场摔了手机,引得章子怡发声:“刘烨你除了拍手机还会干什么”。节目中,章子怡眼神犀利,刘烨则是双手叉腰,怒发冲冠,两人中间散发着浓浓的火药味。

刘烨,1978年3月23日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中国内地男演员,吉林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协会会员、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2000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1999年,刘烨因主演**《那山那人那狗》饰演山村男孩步入影坛,该片获蒙特利尔国际**节最受观众欢迎故事片奖。2001年,刘烨凭借**《蓝宇》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2002年主演《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代表法国入围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2003年,在海岩剧作《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饰演龙小羽走红。2004年,主演**《美人草》获得中国**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2005年,主演电视剧《血色浪漫》饰演钟跃民。2008年,主演**《硬汉》,饰演“老三”,获得第3届大学生影像节最受瞩目男演员奖。

2011年在**《建党伟业》中饰演毛泽东,该片获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与成龙合作**《警察故事2013》,打破中国内地警匪片的票房纪录;6月27日,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4年主演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饰方孟敖;2月5日,获以色列旅游部长乌齐·兰多授予以色列旅游亲善大使。2016年,在悬疑片《追凶者也》中饰演宋老二,他则凭借该片获得第19届上海国际**节最佳男主角(即金爵奖影帝)。

章子怡,1979年2月9日出生于北京市,华语影视女演员、制片人,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1996年,出演个人首部**《星星点灯》,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1998年,在剧情**《我的父亲母亲》中饰演女主角招娣,并凭借该片获得第23届大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1999年,在武侠动作**《卧虎藏龙》中饰演玉娇龙,并凭借该片获得了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女配角奖、第13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佳新人奖等多个奖项。2004年,其主演的古装武侠**《十面埋伏》上映,并凭借该片获得第11届中国**华表奖优秀女演员奖。2005年,凭借**《2046》获得第24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凭借剧情**《艺伎回忆录》入围第63届美国**电视金球奖**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奖。

2008年,获得第11届上海国际**节华语**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得第14届亚洲**博览会最杰出女演员奖。2011年,凭借剧情**《最爱》获得第20届上海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女演员奖。2013年,其主演的动作**《一代宗师》上映,并凭借该片获得第50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第33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第32届大众**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个奖项。2014年,获得第八届亚洲**大奖最佳女主角奖。2015年,担任科幻喜剧**《从天儿降》的制片人。2016年,其主演的谍战**《罗曼蒂克消亡史》上映。2017年,主演灾难**《哥斯拉:怪兽之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493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