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庆祝元宵节散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张灯结彩闹元宵在我的老家,有着过完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的习惯,元宵节无疑把从除夕开始的喜庆气氛又推向一个高潮。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据资料记载,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赏灯活动兴盛。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写道:“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写了元宵夜赏灯的繁华景象。到明清时期,元宵节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元”指月亮正圆,“宵”是夜的意思,所以元宵有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的意思。元宵节,民间多吃元宵(汤圆)来应节,象征家人团圆。此外还有挂花灯、猜灯谜、迎紫姑、踩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娱乐活动,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
元宵张灯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不仅有大量脍炙人口的元宵咏灯诗,而且也留下了无数情趣盎然的元宵吟灯联。北宋时,有个叫贾似道的人镇守淮阴(今扬州)时,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牶“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历代都有人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不仅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的内容。
被称为“父子双学士,老小二宰相”的清代安徽桐城人张英、张廷玉,皆能诗善对。有一年元宵,张府照例张灯挂彩,燃放鞭炮。老宰相出联试子“高烧红烛映长天,亮,光铺满地。”小廷玉思索时听到门外一声花炮响,顿时领悟,对曰“低点花炮震大地,响,气吐冲天。”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堪称妙对。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是北宋王安石妙联为媒的故事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唐代诗人张悦也曾用诗赞道“花萼楼门雨露新,长安城市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把元宵节赏灯的情景描述得淋漓尽致。李商隐则用“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的诗句,描绘了当时观灯规模之宏大。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宋代的元宵夜更是盛况空前,灯市更为壮观。苏东坡有诗云“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范成大也有诗写道“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诗中的“影灯”即是“走马灯”。大词人辛弃疾曾有一阙千古传诵的颂元宵盛况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花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元宵节,往往与爱情连在一起。历代诗词中,就有不少诗篇借元宵抒发爱慕之情。北宋欧阳修词“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抒写了对情人的思念之苦。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的喜庆关键就是在“闹”字上。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所居住的矿山为丰富矿区居民的节日生活,每年元宵节矿里都组织职工开展迎紫姑、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灯等娱乐活动。一听到锣鼓响,全矿的孩子们都跟在长长队伍后面,满矿区的跑。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放鞭炮迎接整个矿区都图腾,成了矿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网络信息的迅猛发展,各种娱乐活动的多样化,矿里已好多年没有举办舞龙灯活动了,节日里的矿山一下子冷清了很多。在看够了电视里娱乐节目的荒唐恶搞后,人们更加流露出对传统民娱活动的喜爱,爱他的热闹,爱他丰富的文化底蕴。
元宵佳节除了观灯游艺之外,还有吃元宵的食俗。元宵又名汤圆、说团、圆子等。元宵节吃汤圆,最早见南宋诗人宋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煮食浮阔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宋时的浮圈子,亦名汤团。到南宋,仅临安的上元节食品,便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珍珠圆子、澄沙圆子、金桔水团、澄粉水团和汤圆等。记得小时候物质贫乏吃顿汤圆还挺难,母亲往往用小米磨成粉做成圆子,然后把圆子放入稀饭锅里煮熟给我们吃,虽然这种圆子寡淡无味可在物质贫乏的当时吃起来同样挺甜。现在条件好了超市里各色时尚汤圆都能买得到。有思念、稻香村、三全、好利来、湾仔三等,品种齐全,有清香怡人的黑芝麻汤圆、爽口润滑的麻蓉汤圆、酸甜开胃的山楂汤圆、口感细腻的豆沙汤圆、甘香可口的莲蓉汤圆以及香糯醇甜的枣泥馅汤圆。还有时尚的巧克力汤圆、叉烧汤圆、莲香汤圆、五仁汤圆……
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白白的、圆圆的汤圆,取的就是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的好彩头,象征着团圆、象征着幸福。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元宵节已不仅是个吃和玩的节日,更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文化的传承。
篇二:花灯满街闹元宵秦岭深山里的人们,把传统节日看得很重,特别看重四季之首、新年后第一个盛大节日。
五天年如闪电一样快,“破五”一过,就开始张诺起来,准备闹元宵。真佩服一个“闹”字,可谓画龙点睛,一字传神。人如潮,车如龙,车水马龙在大街上蠕动,什么比肩接踵,什么挥汗如雨,什么人山人海,仿佛总是辞不达意。吵闹声,喊叫声,在吃腻了大鱼大肉后,变成更清脆更如婉转黄鹂鸣叫一般,磁性陡增。今天这闹市上,主角已换性别,是妇女们在一手遮天。
长长的大街,成了红彤彤的花灯海洋,海洋里人头攒动,花灯出奇的漂亮,惹得挑选花灯的人们,步子难以迈快,仿佛只有停留在这样的行列中,才能将新年留住,将元宵节捧起,将一个新春天一下子揽进怀里一样过瘾。花灯有动物植物人物飞禽走兽“装”的,有花鸟鱼虫“变”的,有梅兰竹菊“长”的,有米老鼠唐老鸦孙悟空猪八戒唐僧“走”的,今年的花灯,更是格外吸引孩子。孩子们总想久久驻扎在新年气氛里,永远也不要长大,如童话故事动画片人物那样,永远可爱无比。从那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童稚脸上,能找到准确答案。
要知道,花灯对于女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她们大多来自乡下,乡下女人是为年前办年货没有逛够城,找下的这一趟进城美差。既来之则安之,她们就不打算急着回家,反正太阳还高呢,现在交通这样方便,上了通村公交车,一屁股就坐到了家,再说,最后的末班车还早哩。花灯品种琳琅满目,要在花灯海洋里挑一对儿既经济实惠又结实耐用更称心如意的,还真不容易,女人们是天生的当家理财能手,她们在比较与鉴别中遂家筛选,直到筛选出最中意的花灯,才肯掏腰包下钱注。
花灯乡俗,如巍巍秦岭般屹立在百姓心中。女儿添了第一个孩子,外婆一定要“送灯”的。外婆送花灯,寓意让孩子长命百岁,福禄寿喜相伴一生;这花灯,一送就是三年,第一年买一只花灯,第二年也是一只,到了第三年,叫做三年灯满,一定就要送上一对儿花灯,寓意圆满。送花灯还须配上花馒与蜡烛。眼前这个中年妇女,想必是给外孙送花灯的吧,你看她挑得多仔细!
**们抱着牵着拽着怀揣着甚至像袋鼠妈妈一样,将孩子装进肩膀上的“袋子”里,在人群里随波逐流,甚至有孕妇怀着宝宝,照样在人群里拥挤,仿佛不拥挤就不算闹元宵,不拥挤浑身的力气没法散似的。花灯摊子前,差不多成了密不透风的人墙。好奇的小孩,越是够不着高挂的花灯,越要双脚掂起,非用手去够不可,结果却非常失望,所幸孩子们最健忘,一会儿又将眼光投向另一处花灯摊子。孩子转移了注意力,大人就得格外小心,稍不留神,他们就不知道被挤到花灯海洋那一个角落。
在花灯的海洋里,乡下女人们任性挑选,使劲砍价,正月天,闹元宵,她们有备而来,有的是时间,有的是精力,有的是智慧。新年的美食、男人的伟岸,新年的喜气,滋润得个个精神饱满,开发得人人睁眉豁眼,底气实足。如果遇上花灯摊主是个大男人时,尽管秀色可餐,美女养眼,为了生意红火,那经得起美女死缠硬磨?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乘早打发掉眼前“销魂”者,横一心,牙一咬,干脆将花灯压到最低价,卖给精明的女子,罢罢罢,薄利多销嘛。乡下女人自然美滋滋的乐,暗自高兴,却不肯露出一线白齿,天机不可泄露啊。
一旦遇上的花灯摊主是个十分精明女子,话就不好说了。女人对女人,针尖对麦芒,旗鼓相当,犹如重量级别相当的举重选手相逢一样,不说狭路相逢,至少是半斤对八两,总会来一番掰手腕般暗暗使劲价钱较量,反正孩子看上这一对花灯了,这会儿,即使给对儿金花灯,孩子也不肯换,乡下女人只好硬着头皮砍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剥千层,层层有理。
孩子早已等得不耐烦了,妈妈还在一味的砍价。总算将花灯弄到手了,还需摊主简单“培训”一番,怎样开关花灯,怎样换电池,这电气化时代的花灯,一切都让电气化给OK了,再说又没有使用说明书,不作简单培训,行吗?昔日那纸糊的花灯,不知何时早已悄然退出了花灯闹市。再说,那纸糊的花灯,是经不起大折腾的,稍不留神,或大风狂吹,花灯里点燃着的蜡烛一旦倒了,马上就会引着花灯,花灯立马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孩子的本能反应是立马灭火,火球虽迅速被熄灭,那样的花灯还能打上,继续四处疯张吗?
篇三:说元宵节很小就知道正月十五闹元宵这个传统节日,但从小到大,也没有体会到正月十五这个“闹”。小的时候,生活艰苦,城里人不太注重过元宵节,到正月十五了,家家户户买些元宵回来,或清水煮着吃,或过油炸着吃。条件好些的家庭,还有春节剩的年货,都拿出来,做几道好菜,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说是过节,但在幼小的意中心里,就是告别。告别节日,向春节说再见。
过了十五,一切就恢复正常了。所谓恢复正常,下乡回家过年的哥哥姐姐们要返乡了,大鱼大肉欢呼雀跃的日子亦告一段落了。生活又要恢复到平常了,一年一个全家相聚的春节结束了。所以每年正月十五这个元宵节,与其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节日,不如说是又一次告别的开始,离别的意味非常浓重。大家虽然彼此心照不宣,并极力回避即将离别的话题,但那份悲伤,在语调低沉的交谈中,还是有迹可循的。所以说,小时候的元宵节,对意中来说,是伤痛,是所以节日中最不乐意过的一个节日。
生活条件差一些的人家,那就只是在平常菜饭之上,加些元宵。虽然平淡了些,但也少了刻意隐藏的悲伤。
为春节准备的鞭炮基本告罄,就是有,也就是三五个二踢脚,四五个炮打灯而已。所以,吸引孩子们的玩意不多。不过晚饭过后,孩子们还会人手一个自行制作的灯笼,或玻璃罐头瓶做的,或红纸糊的,不论什么样式的,里面都燃一支蜡烛,用根棍挑着,四处乱照,尤其是阴暗的角落,嘴里还不停地反复念叨:“照,照,照毛虫,照的毛虫脑袋疼。”据说这样一照,一年不生虫子。这,应该是元宵节唯一的乐趣、“闹”吧?
后来从大人的嘴中了解到,正月十五在农村,那可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舞龙灯、跳秧歌、办灯会、唱大戏,节目繁多,一连三五天不停,热闹非凡,那才称得上一个“闹”字。虽然羡慕、向往,但因为没有置身其中,无法体会到那个闹,也就随遇而安地过起比较安静的元宵节。
说到元宵节,就不能不说说元宵。那个时候的元宵,品种单一,样式单一,圆的,白的,没有包装,都是散着卖,人们只能到饭店购买。每到元宵节,各个饭店提前就会集中人力物力,大量生产元宵,供市民购买。
意中多次购买元宵,并有幸亲眼观看过元宵的制作过程。所谓制作元宵,就是把切成方块的元宵馅放到装满面粉(黏米粉)的容器中不停地骨碌,随着转动,元宵馅就蘸满了面粉,那就是元宵了。好一些的元宵,沾上一些面粉,薄薄的一层皮,吃起来馅大皮薄;次一些的,面粉裹了一层又一层,一口咬不到馅。甚至人们在享用元宵的时候,经常吃到没有馅的元宵,挺沮丧的。但不要埋怨,那绝不是造假。那个年代还没有造假一说。之所以能够出现“假元宵”,那系个别面粉在滚动过程中粘在一起形成了面疙瘩,被当做元宵买回来了,纯属制作工艺原因。
小的时候没有吃过汤圆,甚至到挺大了才听说过汤圆这种食物,与元宵一样是元宵节专属食品。后来经常吃汤圆,觉得比元宵好吃,最起码个个都有馅,再后来了解了汤圆制作工艺,才知道汤圆之所以个个有馅,是一个一个似包饺子般把馅包进去的,当然不可能没馅。
现在元宵节,意中依然选择汤圆,与有没有馅关系不大,与汤圆柔软爽滑有关。现在的人们,置身于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劳心劳神的,偶然闲暇,谁不希冀多一些熨帖、宽慰呢?
汤圆好,现今汤圆的馅更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而且,汤圆已经成了大众家常食品,常年在超市销售。
汤圆有诸般好处,但意中没有听说过谁人炸着吃汤圆。这应该是汤圆逊于元宵的地方吧?小时候过元宵节,稍微讲究些的人家,都会特意炸些元宵吃。炸元宵可是个技术活,随着油温攀升,元宵在油锅里逐渐加热、膨胀,有些包裹不严实的元宵馅就会从炸开的口子迸溅出来,高温下的糖稀,沾上肢体,就是严重的烫伤。所以,每年元宵节都会发生炸元宵烫伤人的事,但人们年年依然冒险炸着吃,美味的诱惑无穷啊。故人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真的很有道理呀。
现在过元宵节,虽然国家唯一没有把正月十五这个民俗节日列入公休日,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亦呈现攀升趋势,各种庆祝形式层出不穷,可称得上一个“闹”字。
闹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消费。商家造势宣传,市民跟风抢购。这个抢购不仅限于食品,甚至食品已经被某些人剔除了抢购这个行列,而把目光投向了衣饰,还有奢侈品,甚或文玩等物品。国人已经把过去过年过节抢购食品的习俗延续并转到抢购其它商品上来。意中虽然不在这个行列,且永远也不会进入这个行列,但并不排斥这样的抢购与消费。当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攀升之后,总要给个由头让人们痛痛快快体验一下消费后的满足感,并由此而带来的对国家、对社会的感恩。利用闹元宵这个节日,不是很好吗?
闹的形式之二,就是燃放烟花。现在元宵节燃放烟花,已经逐步从个人行为向法人行为转移。尤其是那些民营企业,效益好的,今年想更好;效益差的,今年想翻身。所以,面临烟花燃放时限的最后一天,就会在通衢大街上,燃放那些个头超大的烟花炮竹。那礼花达到的高度,绽开的大小,耀眼的程度,丝毫不逊于专业礼炮燃放的效果。当然了,人民币也是大大的。要的就是一个抢眼、就是一个惊艳。而且,这个势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一些繁华商业区,元宵节这一天,经常因为人们在大街上燃放烟花而阻塞交通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人们不再因为拥堵而烦恼,反倒驻足观看,喜欢的就是这个闹;
闹的形式之三,是政府组织的庆祝节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政府转变观念,亦把与民同乐的观念植入工作之中。所以,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组织个花车、秧歌队、舞龙灯、办灯会等传统节目,甚至是过去城市所没有的喜庆节目,都在经过精炼之后请进了城,一同闹元宵。
随着元宵、汤圆愈做愈精,人们的生活亦会愈来愈精致。意中以为,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生活在灯火辉煌、灯光彻夜不熄的城里二十一年了,总是无法忘记前十九年生活于乡间、点不起灯或者灯光昏暗的情景。
小时候,晚上点灯,是点水火油,就是煤油。那时,水火油很金贵,和其他商品比如红糖白糖、布、粮油一样,凭票供应。那时候,我最羡慕的人,就是供销社的售货员,他手里一年四季都有水火油和水果糖。我就打算,自己长大了,就要当一个供销社的售货员,每天自豪地给人家卖水火油,把光明送给千家万户,给爱吃糖的孩子们和女子卖水果糖和红糖,叫他们嘴里心里都甜蜜蜜。
那时候去供销社买水火油,经常是我去。供销社在李家庵村,过了“扬背凹”山凹、李家庵坝埂,穿过一片庄稼地,就到了。李家庵是怎样的一个庵,我不知道。那时候,不是晚饭前后急急忙忙去买水火油,家里等着点灯,就是急急忙忙去供销社买盐巴,家里早已吃了几天淡菜。李家庵应该是乡村风景很美的,我那时候,来去匆匆,还是记得一路上或者是苞谷林立、豆棚瓜架、稻香扑鼻、莲花闪烁,或者是麦浪滚滚、菜花如锦、蚕豆飘香……有时候,急急忙忙走过狭窄泥泞的田埂或者乡间小路,一不小心,我会跌倒,就马上被吓破了胆,几乎要灵魂出窍,不敢低头看油瓶是否打破了。很快发觉油瓶并没有打破,那一秒钟,内心幸福无比,感动无比,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天爷照顾我,谢天谢地,没有叫我闯祸。不要说是打泼一瓶油,就是打泼一点点油,都是闯祸,会被母亲狠狠责骂甚至抽打。几滴油,对于那时候的农家来说,就是一个晚上的灯光啊!无论我有多小心,我童年还是多次因为跌破了油瓶,打泼了水火油,而被母亲狠狠责骂抽打过。
制作油灯,不容易,但是很有意思。一般是用一个小一点的铁皮油漆桶,比大人的拳头大一点,不过不能太大,太大,就没有那么多油倒进去,费油。但是那时乡间找到这样的油漆桶很不容易。我们家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样一个小油漆桶,父亲、二弟和我,极其小心地用钉子在顶盖上打了一个洞,用旧铁皮卷成一根细细的灯管,然后把棉线穿进去,插进制作好的简易油灯里。我曾经用墨水瓶制作过两盏油灯,方法也很简单,用铁钉在墨水瓶盖子上打一个洞,然后再用牙膏皮卷成一根灯管,穿进墨水瓶盖上打好的孔洞里,再把作灯线的棉线穿进去。这样的煤油灯很好制作,因为那时的乡村里找个墨水瓶还不是很难。但是,这样的煤油灯容量很有限,倒满一瓶油,点不得几天,而且这样的灯太小,火苗太小,灯光太暗。端着这样灯光昏暗的小煤油灯,离开客厅,离开大人,到厨房里去舀洗脚水,爬上咯吱作响、摇摇晃晃的楼梯,到楼上去找东西,到堂屋门外去做事,到院子里去做事,我们看着灯光昏暗闪烁,物影晃动,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如果忽然之间,灯油点干了,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漆黑的物影,如恶鬼一般突然逼近来,我们立刻浑身发毛,心惊胆战。晚上如果不是要离开客厅去别处做事,我们不愿意点这样的小油灯,我们还是愿意点用小油漆桶制成的大煤油灯,点起来很亮堂,灯油又不容易点干,倒满一瓶油,可以点好几天。有的晚上,我们不愿意点用墨水瓶制作的小煤油灯,要离开客厅去做事,比如到厨房里打水洗脚,就只好端着油漆桶煤油灯去,那样,客厅里就暂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忽然之间,不小心,跌翻了油灯,或者灯火被风吹灭了,漆黑的物影,如恶鬼一般突然逼近来,我们也会立刻浑身毫毛倒竖,心惊胆战。
往这样的油灯里滴水火油,要极其小心,随时要注意灯是否漏油,还要注意手一点都不能抖,不能分心,心不在焉。如果我们滴落了几滴油,自己心疼,父母亲更心疼,可能要责骂甚至责打我们。
点水火油灯,在灯边做作业,也不是很看得清,于是我们只好把身子尽可能靠近油灯,把脑袋倾近油灯,油烟就直冲鼻子,直燎眉毛,做上一会儿作业,脑门就很热,鼻孔里就敷满油烟,很干很黑,眉毛上也敷满黑黑的油烟,一不小心,还可能被灯火燎光眉毛,就有了叫人误以为是人的担心。
点煤油灯,灯光是**的,冬天的夜里觉得很温暖,但是夏天就感到很闷热,灯光又总是昏暗,乌突突的,很伤眼睛。风吹灯火苗,灯光摇动,在煤油灯的灯光照射之下,人的身影晃动,如鬼魅一般恐怖。父母亲都还未回家的深夜里,我们点灯也害怕,不点灯更害怕。
有时候,灯油用尽,水火油瓶里的油也没有了,又没有钱或者没及时去供销社买油,就只好像古人一般点松明子火把来照明,好在那时候家里做饭是烧柴的,不缺松明子柴。那时候,每年隆冬,母亲每天都会上山砍一背柴背回来。做饭时候,划柴,划到了松明子柴,就留下来,收藏起来,作为将来引火之物。松明子其实是富含松脂的柴,颜色肉红,味道芳香,很像一块肉红色的火腿肉,很好引火。阴雨连绵的雨季,土黄天,找不到干松毛枝叶引火,就可以用松明子柴来引火,此时如果没有松明子,就无法生活做饭。
我们还自制过许多蜡丸灯烛。那时候,我爷爷奶奶经常吃大丸药,我父母亲偶尔也买吃大丸药,比如清眩丸、上清丸、六味地黄丸等等,其中最多的就是腾冲制药厂生产的清眩丸和六味地黄丸,看着那么小巧玲珑,精致美丽的一颗颗丸药壳,我们都舍不得丢,更让我们舍不得丢的原因,是丸药壳是用蜡做成的,可以积攒起来,制作蜡烛灯。每当积攒够了一支蜡烛灯的丸药壳,我们真的很高兴,就用这些丸药壳小心地捏制成蜡烛灯。那时候,腾冲制药厂的丸药壳,用的蜡很好,丸药里的蜂蜜也很好,丸药香甜,丸药壳也很香,丸药壳捏造蜡烛灯,也很好。当天晚上,天还没黑定,我们就急不可耐地、很骄傲很幸福地点上我们自己积攒丸药壳制成的蜡烛灯。
后来家里有了电灯,灯是很短小的日光灯,只有八瓦,每天晚上,打开灯,乌突突的,冷冷的,不过比起煤油灯亮得多了。我们家的老房子是两层的瓦房,日光灯吊在客厅顶上,很高,做作业,做其他事,都看不太清楚。我就想,将来我长大了,有钱了,我一定要安装一盏一百瓦的灯,让屋子里亮堂堂的,看书写字,都不用眯着眼睛,都不伤眼睛,如果可能,我还要在村子中央点上一盏五百瓦或者一千瓦的大灯,叫全村内外都亮堂堂的。
据说,我刚生下来,母亲就没有奶水,只好擂米浆,或者搅麦面糊给我吃。每天晚上,我都要吃东西,一醒过来,就大哭,父亲就在屋里里接了一盏灯,外线灯,没有经过电表,晚上村里统一关了电,就依然可以开灯起来煮面糊或者米浆给我吃。后来,村里发觉了此事,批判了父亲,切断了我们家的电源。有一天深夜,父亲起来搅面糊给我吃,我饿得呜呜大哭,年轻的父亲心烦透了,慌乱中,打翻了煤油灯,灯花爆裂,一粒火星溅进了我的眼里,烙伤了我的左眼,我的左眼大眼角里至今还有一个黑黑的疤痕。父母亲那时候的愿望,就是将来要过上想接几盏灯就接几盏灯的日子,想怎么点灯,就怎么点灯。
我进了城工作,有了媳妇孩子,因此就一直喜欢点很亮的灯,一百瓦的,很亮,而且喜欢点灯泡,灯泡发出的光,比较像我们小时候乡村里点的煤油灯,比较像一盏温暖的火,深夜里,疲惫而归,心里感到很温暖,冬夜里,风尘仆仆或者满身霜露而回,也能立刻感到全身和满心温暖。点灯泡,不仅很温暖,而且价格很便宜,几角钱就能买一个,乡村人家,图的就是这些,便宜又实惠。灯泡,牵着一根藤蔓模样的灯线,灯线爬在墙壁上,灯泡挂在天花板上,楼板下,就像一个圆溜溜的葫芦,挂在天空里,十分好看,十分温馨,人坐在灯光里,就像坐在一蓬葫芦下,就像坐在一蓬蓬豆棚瓜架下,很幸福很惬意。
后来,我的小孩回来说,老师说了,家里要点节能灯,反复回来跟我说。我尊重孩子,更尊重老师,只好买来节能灯,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统统换成了节能灯。但是,我媳妇很反对用节能灯,她说,节能灯冷清清的,没有点金黄的灯泡那么温暖。我媳妇也出生于乡村人家,点习惯了灯泡,看不惯冷冷清清的节能灯。灯泡圆溜溜的,像个会发光的葫芦,像个会着火、有火苗的葫芦,更像个太阳,发出金黄的光,更像乡村里的老南瓜,至于金黄温暖的感觉,很能让人想到金秋的田野,金黄的稻谷一望无际,金黄的烤烟叶蒲扇一般连到天边,金黄的苞谷长成森林,金黄的辣椒豆子满布山坡。我深有同感。
但是,为了支持我的孩子,为了支持老师的教育,我们还是把家里的全部灯都换成了节能灯,虽然没有了金秋、太阳、葫芦、南瓜、红辣椒、金黄稻谷、金黄苞谷的温暖美丽感觉,没有了田野乡村的诗意空间,但是节能灯确实很亮,一盏四十瓦的节能灯,大概就有一个一百瓦的灯泡亮,而且节能灯还越点越亮。我们童年那一个要点亮晃晃的灯泡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辅导晚自习,深夜回家,一路都有很亮的灯光,楚雄简直成了个不夜城,街上都可以毫不费劲地看书,在路灯下甚至在街边任何一处都可以看清楚书上的小字。想一想,我们童年时,只要日落西山,楚雄城里就一片黑暗,那时候,城里几乎没有路灯,谁敢想今天透明得如同一枚硕大无际的白玉的城市夜空?
有时候,深夜里,我还喜欢和三五个文友,一起去爬西山。西山上铺了水泥小路,一条路边都安装了圆溜溜的节能灯泡。夏夜里,走在幽幽深林里,沐浴着梦一般清丽的灯光,浑身凉爽如浴凉水;冬季里,走在山间深林里,有一种在葫芦蓬里、豆棚瓜架下、乡间村里闲游的温暖惬意感觉。
1趣事闲谈——迷路
我有个缺点,当然,比起其它的缺点,这个缺点更让我哭笑不得。
好像是第一次离家之后,我就深刻地体会到这个缺点带给我的困扰。我从不认为自己是个聪明人,但作为一般人来说,我也不是很笨。然而就是在一般然和聪明人的缝隙里,我好像更具备笨人的资格。
我学不好地理,因为我的脑海里没有方位。记得我刚开始记东南西北的时候,别人轻易就能回答的问题,我是决计不会的。就连现在如果一个人告诉我,到某地去要朝东走,我肯定是站在原地分辨好久,末了,还不一定会走对路呢。瞧,很笨是不。
因为不辨方位,我常常闹出了不少笑话,也生出不少困扰。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期末会考,考点不在本校,而是在相距不到20分钟的X中学。我去过那所学校,因此我认为自己是可以找到那所学校的,所以我还很自信地告诉别人应该怎样怎样到达。到了考试那天,我由于疏忽没带齐证件而落了后,但当我取完证件再赶去考试时却发现自己怎么也找不到原来的路了。后来还是靠好心人的一路指点,终于是有惊无险地赶到考场了。
有时我也真想尽量记住我身旁的事物,但越是努力,越是困扰。我越是想要记住某条街,结果在我眼里,每一条街都是那么相似或相同,我上一刻钟记住的东西好像都能在下一秒找到重合的。我越是想要记住某一个人的脸,结果我感觉每个人的脸和其他人的也是没有多大的差别。过这样的时候,我像发现重大秘密似的指着两个人说:你看她们长得多像双胞胎呀。结果换来当事人的尴尬一笑,旁人的几句抢白。最不可原谅的是我还很坚持,因为我看到的确实是好像的呀。
例如在生活中,我可能刚刚上了一幢楼,下楼后就忘了来时路,常常是站在楼角不知所措。所以我常常会走错路,朋友们都开玩笑说,和我在一起时要想不迷路的话就一定要朝我说的反方向走。
其实我真的好想走对路,也很想记住一条路。但很困扰的就是同样都是眼睛看出去,为何我的眼眸里的每一条街,每一个人都是那么的相似呢?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我直到现在也回答不了。我还是会经常走错路,但所幸的是,走错后我还能找到正确的路。所幸的是,在我走错的时候,都有善良的人群为我指路。
2记一次失去了的情缘
不知是因情感小说看多了,还是因爱情电视剧看多了的缘故,很早就渴望着一个美丽的爱情,一个美丽的女子。我爱她,她爱我;我珍惜她,她珍惜我。可是命运总是作弄人,不给我一个很好的情缘,大好的青春在等待和渴求中白白地失去了。并不是因为我不主动的缘故,也不是因为我没有热情,真的是因自己不够优秀,条件很差的缘故,生怕人家看不上我,给人带来痛苦而造成的恐惧心灵。
我就像高粱一样,在那个赤热、焦黄、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过早的把成熟的身子举过头顶。
我曾深深的暗恋过一个女子,她是那么的优秀、美丽而善良,长长的头发,清澈的大眼睛,就像画里的一样。我真的像望月亮、盼嫦娥那样,望着她、盼着她。我不知我异样的眼神和举动,她是否察觉,是否打动她,我的情意就像一只蜡烛,一直燃着、燃着。我不敢表白,也不敢直视她,伪装着自己,担心她的拒绝,也担心会伤了她,还有我那可怜的、小小的自尊,也被包了起来。一直暗恋着,苦心的经营着。
记得在一次小小的聚会上,有人邀请大家跳一支舞。她是一个很文静的人,那天我就坐在她的旁边,她鼓励我去跳,可是我真的不会跳,担心闹出笑话,我犹豫了。多好的一次机会啊,如果那天我拿出了男子汉的气概,我跳了,可能我与她会有一个好的开始,可是我失去了。
我爱的人,你是我心中的神,我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爱你,我还需要提升自己,才能给你带来美满和幸福。
可是自那以后,便失去了联系,也没了她的消息,就像一根针丢入了大海,但扎在了我的心里。
二十年了,可能她已嫁人,也可能她已变老,但当初那个模样,一直留在我记忆的脑海里,好似保留着一张永不暗淡的照片。
3街上流行花裙子
阳光灿灿的白,而那些花一样的女人们都穿起了花裙子。
蝶儿是心痒的,只是她很少穿。
阳光灿灿的白,而那些花一样的女人们都穿起了花裙子。
蝶儿是心痒的,只是她很少穿。
假如是钱少买不起,她会努力赚钱,她会奔着她的理想飞奔。这样也许有人会猜,那肯定是长得胖或者矮,穿上裙子比穿周正的套装还难看,那就没有必要穿且正剩下羡慕的份了。
只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也或者没有身体的原因,而是心理的因素。
刚记事时父母的戏言她还记得少许,就是东家的二姑,西家的二姨稀罕她,说要不就跟去吧,其实她知道父母更期望她是个男孩子,而她事实是粉嘟嘟的女娃,几岁的时候有过沉进水里,死过一次的经历,同龄的孩子们总是取笑她“呀,那个孩子呀,差点淹死了!”这一句话在她耳边萦绕了好多年。十几岁的时候,有过一次叫所谓非礼的遭遇。那是一个大几岁懵懵懂懂较成熟的坏孩子在她不注意的时候抱了她,她哭着告诉父母,父母找了他的家人,也吓唬他不许再非礼,同时父母也叮嘱她事事要小心,从此她再也没有恣意过。
那年高中刚毕业,在家期待成绩的她,焦虑,烦躁,寂寥,邻家的姐姐看着她可怜就喊她一块逛超市,在五彩缤纷的花裙子里她打眼看上了一条白底子细碎青花的连衣裙,美滋滋的买回家,父亲大怒,不许,必须退,只好换了纯白的细线牛仔裤,一条薄薄得红绸无袖衫,父母也唠叨了好长时间,她一直想做一个乖孩子,父母能留她在身边,她的心里早已下决心好好报答他们,并且不让他们生气,父母真的不易,供她吃穿读书,父母是她的天。
因为读书和工作,该嫁的时候已经错过了好多姻缘,在别人提亲时她不想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只想了三个条件:个子比自己高,年龄比自己大或者同岁,再就是文凭最差也一样。说到眼前的正好符合,再没有了别的理由,只好应了,第一次见面她和他聊着聊着,哭了,哭得说不出话,他呆呆的立在那儿也不知道那儿出了错,其实他哪里知道,她的话是说给自己的,那是一次和那个小小的自己做别,当提亲的`人追问到底咋样的时候,她沉默了,“不说话就是同意了!”就这样她又一次懵懵懂懂的做了新娘,在出嫁的那个晚上,是伯母陪她睡得,她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婚车来了,穿着洁白婚裙的她颤颤巍巍上车,头“吭哧”一下撞到了车顶,她疼的两眼昏黑,白裙子惨白惨白的印在记忆里。
先生是个严肃严谨的人,出身好,家庭好,而这不是她在别人眼里是“攀爬”的本意,真的不是,当初嫁只为去掉父母的心事而已。不知在怎么样个状况,先生让别人猜度自己的日子,而她这个大难不死的人总是多了些优势,生活的历练已经把她的处世为人打磨的玲珑剔透,而不变的依旧是她的身材,她一直记得好多人说起来都说有一种人的身材叫魔鬼身材,而她是沾边的。每一个女子都有爱美的情结,她也不例外,只是习惯了小心行走,即使最亲近的人,她也顾忌,喜欢逛超市,喜欢在那些花裙子里来来回回穿梭,偶尔也买,她的眼光总是很独特,看上眼的裙子总是在她的身上泛着魔力的光彩,而那种内心的欣喜一点一点蔓延,那是一种很奢侈的感觉,因此只要逛超市就喜欢在琳琅满目的花衣群里流连忘返,让那种愉悦从一点到一线到一面网,让自己罩在那种窃喜的意境里。
每每翻开衣橱,一件一件裙子旗袍立在那儿,淡雅,安静,就如自己站在那个角落,怯怯地笑,在安静的晚上,拿一件穿上,仰起脸走几圈,自己就羞红了脸,再换一件,低头看着摆动的裙裾,一种痒爬进心里,这样的时候性情总是无比的兴奋。
只是每天的早晨出门前,伸进衣橱的手总是缩回来,不需要穿的理由一下盖过来:上班,在办公室,不方便。公共场合:自己总不想进入别人的视线,也无需要。偶尔,晚上宴会需要,却已经累了一天了,没有了力气和心情。
又到绚烂的夏天,街上流行花裙子,依旧羡慕,很多时候站在窗前,安静的看着白花花的光线里,养眼的裙子飘动,好看的不好看的人都随着裙子飘动情绪飞扬,心里的虱子总是千军万马般得涌动,痒的很。想起张爱玲的话:人生是一件华丽的旗袍,却生满了虱子。每每这样的时候总是一半笑,一半恼,总是左抱着惆怅,右抱着希望品味日子。
4理解需要一个过程
在生活中,当我们与人交往时,你与对方的观点得到了彼此的认同后,我们往往会说:理解万岁。看似短短四字,却反映了你与对方在沟通上实现了某种契合,或者说彼此的交流在心灵上保持了一致。其实,这种契合和一致是建立在对彼此长期的一个理解过程之上。家庭的理解是如此,职场社交中的理解亦如此。
在家庭中,理解需要一个漫长的自我认识过程。从我们懵懂无知到长大成熟,从我们求学深造到立业成家,父母为我们的成长成才可谓含辛茹苦,可我们在这个漫长的成长之旅中,对于父母的理解又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认识过程呢,我想每一个人,当回忆起那一段段与父母相处的生活时,这种理解肯定是在历经了无数次岁月的打磨和锤炼才愈见其永不退色的光泽。
年幼时,当我们屡次犯错时,是父母关切的唠叨催我们改过自新,而我们却总是无法理解父母为什么事无巨细都要管。
上学时,当繁重的课业压得我们总想寻求解脱时,又是父母绝不给我们偷懒钻空的机会,而每每这个时候,我们不止一次的叛逆和顶撞不知是怎样伤透了他们的心,让他们渡过了多少个心怀失望的不眠之夜,而我们却浑然不知,总是难以理解父母为什么如此情薄义寡?
而当我们有一天也踏上工作岗位,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少了一份轻狂时,我们始才把关注的目光移到了父母身上,看到父母双鬓那银霜般的白发时,我们恍然所悟,理解了原来父母那唠叨催促中竟蕴藏了多少放心不下的关爱,理解了原来父母那杜绝我们偷懒钻空的时光里竟隐含了多少担心我们误入歧途的焦虑。
后来,当我们也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时,再转身细滤那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我们才明白父母曾对我们多次扼腕叹息的“父母的心在儿女身上,儿女的心在石头上。”那句话的分量是何等的深重啊,我们才了悟到原来理解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自我认识过程。
在职场社交中,理解同样需要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社交,但在社交中我们要做到游刃有余,实非不易。你工作水平的高低,既要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历练,又要在长期的工作成效中见分晓。
领导对你真正的器重,不是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也不是短时期内就对你做出一个令你自我满意的评价,它需要你长期一贯的用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脚踏实地的干劲以及富于智慧的才干去赢得和换回,从这个层面上说,领导对你的理解和信任是建立在长期的理解过程之上的。
说近点,你的同事对你工作上的赞同和人品上的认可理解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你长期以来工作靠前,成绩出色,同事自然会对你投来钦佩的目光,你一如既往的坚持为人厚道,坦率秉正,你身边会多一些支持和信任你的职场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争取同事的认同和理解也绝非易事,它确需要你有一颗正直不偏私的心和一种始终不渝的理性坚持。
理解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一颗常怀感恩的心,需要睁大一双经常擦亮的眼睛,需要一次次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为他人予以关爱的行动,惟有如此,我们方能在理解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和人格,让自己永远也不会生活在失去理解的自我烦恼中。
5爱情是什么?婚姻是什么
一段时间以来我总在思考,思考爱情,思考婚姻。我在想爱情到底是什么?婚姻到底是什么呢?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什么才是真正的婚姻呢?
有人说婚姻就像一座城墙,城外的人想进城,城里的人想出城。
我问过许多单身的朋友爱情是什么?总结就几句话,你愿意,我愿意,你开心,我开心,大家一起快乐。简单而粗暴。
很多进入婚姻的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有人说婚姻就是两个人在一起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还有人说婚姻就像冬天里的小棉袄,穿在身上行动不便,但是却很温暖。
前几天我问我老婆,你说婚姻是什么?她的回答怎一个简单了得。她说婚姻就是两个人结婚了,呵呵。
婚姻难道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那么爱情又是什么呢?
其实早在2400多年以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问过他的老师苏格拉底这样的问题。他问老师爱情是什么?大哲人苏格拉底让他穿越一片麦田,去摘一株最大最金皇的麦穗回来,要求他只能摘一次,并且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可结果他却两手空空的走出了麦田,老师问他为什么空着手回来?他说当我走在田间的时候,曾看到过几株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或许会有更大,更好的呢,于是就没有摘,走到前面时又发觉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好的早已经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有摘。听完他的描述,苏格拉底意味深长地说,孩子,这就是爱情。
是的,这就是爱情,你们懂了吗?能理解吗?
那婚姻又是什么呢?
柏拉图同样问过苏格拉底这样的问题,苏格拉底让他穿越一片树林,去砍一颗最大最茂盛的树回来,告诉他同样只能砍一次,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于是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颗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却也不算差的树回来。老师问他为什么带了这么一颗普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次的经验,当我走到大半路还两手空空的时候,看到这颗树还不错就砍了下来。免得错过之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苏格拉底说,孩子,这就是婚姻。
是的,这就是婚姻,我想我懂了。
我想能读懂这两段故事的人,一定能收获幸福。你读懂了吗?
作者┈伱芡莪の冭茤的文集
6被岁月催熟的容颜
再一次见她,她已经初为人母了。她抱着自己还不到一岁的孩子在大街上乘凉,夜才刚刚开始,她抱着孩子在小区的石凳上坐着。昏黄的灯光照在她已经发胖的身体上,显出臃肿的样子。头发也不如之前鲜亮,随意挽起来扣在头上,倒像个贤妻良母了。我在她身后走过去,她正低头给孩子整理衣服,一边整理还一边用埋怨的语气教训孩子:你看看,弄的身上这么脏。仔细一看,小孩手里握着一把不知从哪里抠来的泥巴,怪不得她会生气。我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没有和她打声招呼,就急忙的逃走了,生怕被她发现一样。临走时,耳边竟然一直响起妈妈说过的话:只要她不上学了,你们的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
是啊,才几年的时间,我还在读大学,她却已经嫁人,并且当了母亲。
她叫晓月,是我初中两年最好的朋友,但是她在初三的时候选择去北京打工,没有和我一直走到高中,走到大学。其实她的成绩挺好的,人也很聪明,又很勤奋,只要坚持读书,说不定还会比我有潜力。但是她却在我的遗憾里离开了。那个时候我特别伤心,因为她父母并不支持孩子读书,并不认为读书了就会有出息,他们会用以后挣多少钱来定义你过得好不好。晓月比我大三岁,却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她本是四川人,生在四川,但是妈妈改嫁,跟着来到了济南。后来妈妈在这里又有了个小妹妹,她也就整天看孩子,做家务。她的生活并不是很好,但是她很乐观,即使在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不喜欢她,甚至孤立她,我也一样和她玩,因为我能懂她的不容易。她很坚强,除了最后她跟我道别的时候哭了,我就没有见她哭过。她的离开,对我的打击很大,我一直把她当做一个依靠,后来这个依靠没有了,我就成了一个人了,一个人上学,一个人放学。她也成为了一个人了,一个人在北京打拼,一个人承担起所有,一个人独立的成长。
对于她的离开,我的家人倒显得很淡定。因为两家人都很熟悉,我爸妈很了解他爸妈。我的爸爸和他的爸爸是小学同学,又是一个村子的,算是从小一起长起来的玩伴。她的爸妈没有文化,也不懂孩子上学读书才有出息,他们只能用金钱来衡量眼前的一切。孩子读书要花钱,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更为实在。虽然我不懂他们的价值观念,但是我心疼在这个家庭背景下生活的晓月,失去了多少同龄人应该拥有的关心和疼爱。我作为她在学校里唯一的好朋友,却不能为她做点什么,每次想来我都很愧疚。她刚开始离开的时候我很想她,每天都在等她的电话,有时候遇到她的家人也迫切的想知道她的消息,但是生活里好像就失去了这个人的消息一样,我不知道她在北京做什么,过的好不好,没有人知道她的消息,包括她的父母。我知道她是怀着怨恨和无奈离开的,她将这里的一切想尽办法的忘记,就是为了更好的开始。她的生活都是她自己的努力,朋友、家人都帮不上她。渐渐地,她也淡出了我的世界。
我继续上高中,没有她的世界仿佛也没有太大的改观。好朋友的空缺被另外两个死党占据了,我继续无忧无虑的读书,偶尔也会想起她,想知道她的情况。但是除了每个月定期的往家里寄钱,她也不会往家里打电话,也不会给我电话。我妈妈就说,只要她不上学了,我们的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以后渐渐地就没有了共同语言,渐渐地彼此越走越远,一开始认为的坚固友情,也慢慢的消失了。每当听到妈妈说这些的时候,我都会不相信,我并不觉得时间和距离会改变什么,但是过了两年的时间,她回来了,还特意来我家找我玩。那个时候的她,已经变成我不认识的样子了。
两年里,她已经浓妆艳抹,穿着成熟,说话语气与口音已经变得完全不是我认识的那个她了。她大方的和我妈妈聊天,我却只能坐在一边默默的,因为我不知道说什么,也插不上什么话。她们聊得都是挣了多少,上班怎么样,人怎么样。我只想知道她是怎么过的这两年,然而在她和我妈妈欢畅聊天的时候,我并没能说上几句话。她们得出的结论是,我还太小,幼稚,什么也不懂。送走了她,我有点恍如隔世的感觉。妈妈倒是很轻松,又说了她一直给我说的话:只要她不上学了,我们的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之前我不相信,但是看到她的样子,我沉默了。她变了,变得我不再认识。她已经变成之前她最不屑的样子了,她已经完全成为了现实的奴隶,她和我,真的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
那一面之后,每年的正月,我还会去她家里串串门。聊不了几句话,我就在她家里看电视。她家里还是老样子。她的妹妹长大了,妈妈还是如此。只要她在家,家里所有的家务还是她的。她也坐不了多久,就去烧水、洗菜准备做饭了。她在我眼中一直是能干的,看着她忙来忙去我还是会心疼她。记得去年我要上大学走的时候,听我妈妈说她怀孕了,我还不相信,特意跑去她家看她。其实那个时候我也没看出来,就看到了她将要结婚的对象,人看上去挺老实,对她也是百般呵护。我想,终于有个人能看到她的辛苦了,愿意来爱她,理解她,保护她。我为她感动。只是她结婚那天刚好是我报道的那天,就这样错过了。我还记得初中的时候,我们约好做彼此的伴娘,时间一走,恍如隔世。现在,她已经成熟,我却还在成长。
我上大学后,就有一个在网上给她聊过一次。她兴奋的给我分享给孩子取的名字,如果是女孩,就叫心如,如果是男孩,就叫亚霖。看着她甜蜜幸福的样子我也替她开心,奔走了这么多年,她终于可以停下来,认真的为自己过生活了。
又是一年过去了,我又见她,却不敢上前说话了。她已经有了小孩子了,当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母亲的时候,我却还和之前一样,还像个孩子一样。在她的面前,我一点都没有长大。我不能和她谈论我在大学里的种种,我怕她心里会有落差,我也听不懂她说的柴米油盐,我们的世界,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想起过去的事情,那些怎么也复原不了的朦胧岁月,对她来说就像是一场美丽的梦吧。梦醒之后,她依旧在现实中摸爬滚打。在我眼中,她还是个孩子呢,但是,她已经有了自己的孩子,要为自己的孩子奋斗了。我不知道她现在的生活是否幸福,她吃了这么多的苦,应该有自己的甜蜜的。
她成熟了,是被岁月催熟的。不管在这其中有多少遗憾,多少坎坷,她自己走来,一个人挺过。我并没有参与其中,但我愿意用真心祈祷,她的以后,会好过一些。
7故乡的湿地
一块绿茵茵的湿地,滋润盈满了我思乡的情感。至今,还在我的梦中浸透着干枯的心田。
我爱故乡_______肥城。爱那片绿茵清香的湿地。
在我游走他乡的足迹中,曾经目睹过无数处湿地风光。东北的湿地,虽然辽阔浩荡。但是,似乎有些僵硬的样子。南方的湿地,却常见潮雾迷茫,更显得有些娇羞。这些异乡的景色,终不能让我感到亲近,如同墙壁之画,属于他人的水彩之笔。我,只是一个游客而已。
去年夏天,我因堂侄结婚,故而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当我面对陌生的城市,当我听到了熟悉的乡音,我,一个童年离家的孩子,泪流满面。
故乡啊!您还能认出那个曾经背着竹筐打猪草的小男孩吗?您可否还记得回荡在山坡上的那一声声哭喊吗?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贺知章的诗,就是我回家的真实写照呀!少年记忆中的痕迹,如今已是烟消云散了。呈献在我面前的是青山绿水,田肥果香。
因为堂侄的挽留,因为我眷恋故乡难离,故而迟迟未能返回。在我游遍了肥城市内的景点后,堂侄说:伯父,咱市郊新开发了一处绿色湿地,有空您去瞧瞧。
湿地。这个名称,对于我来说,能在肥城听到,的确感到惊讶。因为,在我们山乡就跟本不会有湿地。
我第二天匆忙吃过早饭后,便走出家门。
湿地在哪儿?面对高楼林立的城市,面对即熟悉又陌生的痕迹,我问路人,湿地的方位就出现在我记忆中了。原来,湿地的所在,就是我儿时常去打猪草的康汇河湾处的荒滩。好奇让我不由地加快了步伐。
向西大约走了三华里,就看到了:垂柳浓荫深的绿色景色了。顺幽静,绿草茵茵的小路,我向水歌花舞深处走去。登玉桥而望,我看到了芦苇青翠,碧草欲飞的湿地。我听到了蛙鸣如鼓,蝉声似歌的音乐。我感觉到了,凉风细细的衣纱,我触摸到了清水柔柔的皮肤,闻到了浓浓花香。
远望,蓝天白云下,绿波翻滚。近视,水清如镜,微波粼粼。在稍显宽阔的水面上,荷花绽放,如杯杯溢香的牛奶,让绿色碧盘把它们高高举在空中,如天使照水。轻风吹拂,那素雅轻盈的舞姿,香风浸透了阳光空间。有草团茵茵,在草团窄狭处,有水仙花的神韵,有水葫芦花的藏羞。它们盈盈的,娇媚的笑着,点点风骚,让草团更加精神。
再望,水面上花色纷呈,姹紫嫣红。有的如白蝶轻飞,又似玉片散落。有的红如火焰,有的黄如碎金,有的紫的如秀缎。它们在水韵绿色舞台上争奇斗艳,绚丽多姿。这种绝美的野色,给人一种幸福的遐想。让一颗心的空间,充满五彩缤纷的美丽。
我被阳光点燃了,我被清风拂醉了。他乡招摇的风景,他乡朦胧的思绪,都被这片真实而纯净的湿地所覆盖。
啊!这块如绿色珍珠般的湿地,让我醉如梦境。故乡泥土的芳香,盈满了游子的心房。
故乡啊!请让我化做一尾小鱼,沐浴在这片没有渔船的湿地中……
街道的两旁是高高的槐树,浅夏的五月,正是槐花顠香的季节,银铃般一串一串的,象风铃一样在枝头摇曳,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当轻轻的微风漫吻花颜时,那轻盈的花瓣象是天上的仙子抖落的素雅丝绸般的裙的碎片,又象是冬日里如梦雪花……素雅的花瓣,淡淡的花香和着你的秀发随风起舞,一切都是那么曼妙,那么温馨……
那是一条窄窄的青石板铺就的街道,窄的只容得下两人并肩而行,任何车辆是进不得的,仿佛是上帝特特的安排了一般,这儿容不得半点纤尘,只有淡淡花香,鸟鸣喈喈……此处,手牵了手的人儿啊,心贴的是那么近,又那么净……
街的尽头是一条一小溪,透过清清的溪水,下面细细的沙石历历可见,偶尔会看见几只小鱼自在可爱,遇到大一点的沙石,也会泛起沽沽的浪花,轻轻地掬一捧入口,纯凉甜润,舒爽清心;溪水的两侧是些不知名的水草夹杂着些个不起眼有小花,**的、兰色的、还有紫色的……但也各争奇斗艳,竟相怒放着自己的生命,草丛中黄蜂戏闹,彩蝶翩跹,草香、花香、混着泥土香温婉可亲;溪边间或有高高的垂柳抚水,象在水之湄伊人的裙般依依可人,也不知当年霸桥的杨柳可不可以和这儿的杨柳相媲美……再远些的地方是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稻田,天际远山如黛,微云细抹……
小溪的尽头是公园,公园里又是另一番景色,假山怪石,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名卉异草;湖中,碧波荡漾,莲荷清雅,鹅追鸳嬉,游挺穿梭;那边长廊名画,丝竹清脆,戏迷们咿咿呀呀,有板有眼,字腔圆润……
然而今日,一切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暗淡,那么渺小,街的尽头拐角处——小溪的旁边,棕色的仿古木屋咖啡厅,这儿才是今日的主旋律……
轻轻地推开木门,里面一片漆黑,然,顿时,随着缓缓的轻音乐《我心永恒》的轻轻响起,摆放成心形同心结的九百九拾九支蜡烛赫然亮起,烛光摇曳,婉如白昼,蜡烛的中间是用九百九拾九朵玫瑰摆放成的心形同心结,红色的玫瑰在摇曳的烛光的映衬下格外耀眼夺目,最中央是一个素色的塔形奶油生日大蛋糕,还有红酒和各种水果,花香和着果香——清香四溢……空中无彩蝴蝶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缤纷绚丽的'气泡曼纱轻盈,迷彩缭绕,一切的一切是那么温馨、美妙而浪漫,他被眼前的这一切惊呆了……
男孩和女孩携手走进同心结的中央,来到生日蛋糕前,他们席地而坐,女孩用叉子轻轻地叉起一块奶油,在男孩的脸上堆了个同心结,接着又拿起红酒,倒了满满两杯,然后女孩又为男孩点燃了生日蛋糕上的小蜡烛,女孩说许个愿吧,男孩闭上眼睛,默默许了愿,许愿毕,两个人才一人一口慢慢地品尝着生日蛋糕、各种水果和红酒,品尝着那种独特的美妙的幸福,就在男孩喝完最后一口红酒时,倾刻,五彩斑斓的各样花瓣和着各色大大小小的千纸鹤凌空旋舞,那是她亲手为她从郊外采摘回来的不染任何纤尘的原生态的野花瓣,那是她亲手用各色彩纸精心为他折叠的九百九拾九只千纸鹤,每只千纸鹤上都有她亲手画的同心结和他亲手写的他的名字及生日快乐字样……
这是女孩为他精心策划的生日礼物……
男孩迷醉了,陶醉了……
此刻,仿佛若大世界就有他们两个,也只属于他们两个……
“生日快乐,永远快乐……”女孩深情地望着男孩。
男孩说:“我不愿意让你为我破费……”他看着女孩的眼睛,他知道她收入微薄。
“如果能为真爱付出一次,留下一生最美的回忆,破费一些也值得……”女孩真诚的回答。
男孩一把把女孩拽过来,揽入怀中,女孩就这样迷醉地半躺在男孩怀里,男孩深情地望着女孩,抱着女孩,女孩眼睛惺忪,脸颊绯红,一身素裙,更显得格外楚楚动人………,女孩从没有今夜这么漂亮过,幸福过,男孩轻轻地亲吻了下女孩的额头,又用手轻轻地梳理着女孩的秀发,女孩知道,男孩最喜欢她的长发……
“长发飘飘绾君心,绾得住吗?”女孩问。
“绾住了……”男孩答。
“永远吗?”女孩问。
“永远……”男孩答。
此时女孩好想站起来为男孩跳支舞,但是这些天她太累了,她生怕她跳不好那惊鸿一瞥,她生怕破坏了那种美妙,她不想今夜有任何的瑕疵……
“抱我紧些……”女孩凝望着男孩炯炯的眼睛,深情地说。
于是男孩紧紧地把女孩抱在怀里,紧得女孩几乎喘不过气来,女孩好想在男孩怀里就这么静静里睡着……睡着……永远不要醒来,女孩好喜欢这种感觉,生怕男孩稍松一些,这所有的一切就会滑落,就会成为刹那芳华,就会瞬间烟消云散……
“抱多久?”女孩问。
“抱一晚。”男孩说。
“不累吗?”女孩问。
“喜欢就不累……”男孩说。
“以后每年都在这儿为你过生日,好不好……?”女孩深情地注视着男孩……
“好……”男孩脸上洋溢着幸福……
今夜,月光淡淡,星光闪闪,霓虹迷离;今夜,音乐缓缓,烛光摇曳,花香阵阵,韾香绵绵……
就这样,女孩幸福地睡在了她心爱的男孩的怀抱里,一身素裙面带微笑静静地睡着……睡着……
第二年女孩没来,只有男孩自己……
第三年女孩没来,也只有男孩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