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猫科动物与小型猫科动物 猫科中大猫(大型猫科动物)指豹亚科,特点是瞳孔成圆形地发大缩小,能吼叫。
小猫(小型猫科动物)指猫亚科:特点是瞳孔成线形地发大缩小,不能吼叫。
猎豹体型够大,因此一般称其为大猫。
同体型的大猫和小猫对比,一般大猫的犬齿更长,爪子更强,力量更大。比如美洲狮的体型稍大于豹,但在犬齿爪子方面则不如豹厉害。
小型猫科动物与大型猫科动物的主要区别不在于体型,而是小型猫科动物不发出吼叫声。猫亚科成员无论体型大小,均擅长爬树,其中有些种类是在树上捕猎的高手,如美洲的长尾虎猫Felis wiedii(右图),其习性类似一些树栖的灵猫科成员,也有些成员比较常在地面活动,擅长奔跑和跳跃,如非洲的薮猫Felis seval,体型颇似小型的猎豹。猫亚科中人们最熟悉的当属家猫Felis sivestris,被人们带到世界各地。
豹亚科Pantheriinae成员又统称大型猫科动物,可以发出吼声,包括新猫属Neofelis和豹属Panthera,除了一种分布于美洲外,其余均限于亚洲和非洲,特别是亚洲。新猫属仅包括云豹Neofelis nebulosa(左上)一种,分布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云豹是体型最小的大型猫科动物,比小型猫科动物中体型较大的成员还要小些,也有人将云豹归入小型猫科动物。云豹也是现存比较原始的猫科动物,其犬齿比较发达,其犬齿的比例是现存猫科动物中最大的。云豹是树栖性动物,生活于森林地带,爬树技术非常高。豹属即5种“大猫”,每种可自成一个亚属,都是人们熟悉的大型食肉动物,是最强有力的捕食者。狮子Panthera leo有“百兽之王”之称,不仅体型大,而且合作捕猎,是顶级食肉动物,也是猫科动物种唯一群居的成员。狮子分布于除了热带雨林地区以外的非洲各地一起南亚和中近东地区,现在除了印度的吉尔以外亚洲其它地方的狮子均已经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狮子。虎Panthera tigris是亚洲最强壮的猫科肉食动物,其中包括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虎分布于亚洲东部、南部和西部,从寒冷的北方森林到热带雨林均能见到。现在西亚和很多地区的虎已经消失,其它地区的虎也均处于濒危状态。豹Panthera pardus是豹亚科中分布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一种,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适应从寒温带到热带的不同气候以及从森林到草原的不同生存环境。雪豹Panthera uncia分布局限于亚洲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是仅有的分布于高海拔地区的大型猫科动物。雪豹外形似豹而猫较长,尾巴也长,是高山上的顶级捕食者。美洲虎或称美洲豹Panthera onca是美洲仅有的大型猫科动物,体型介于虎和豹之间,花纹似豹而斑点较大,环形斑中还出现黑点。美洲虎是拉丁美洲体型最大,最凶猛的食肉动物。
《大小猫洞》
作者:金克木
作者简介:
金克木(1912~2000 )字止默,笔名辛竹,1912年8月14日生于江西,祖籍安徽寿县。文学家,学者中学一年级就失学,若论学历不过小学毕业。1935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做图书管理员,自学多国语言,开始翻译和写作。1938年任香港《立报》国际新闻编辑。1939年任湖南桃源女子中学英文教师,同时兼任湖南大学法文讲师。 1941年先生经缅甸到印度,在加尔各答游学,兼任《印度日报》及一家中文报纸编辑,同时学习印度语和梵语。1943年到印度佛教圣地鹿野苑钻研佛学,同时学习梵文和巴利文,走上梵学研究之路。1946年回国,应聘武汉大学哲学系。1948年后任北京大学东语系教授,随后娶历史学家吴于廑之妹为妻。
历任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第五届至第七届常委,宣传部部长。2000年8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临终遗言:“我是哭着来,笑着走。”
金克木是举世罕见的奇才。他精通梵语、巴利语、印地语、乌尔都语、世界语、英语、法语、德语等多种外国语言文字。他曾仅靠一部词典,一本凯撒的《高卢战纪》,就学会了非常复杂的拉丁文。他的日语也很不错。金克木学贯东西,知兼古今,学术研究涉及诸多领域,自己在生前也自称是“杂家”。他除了在梵语文学和印度文化研究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佛学、美学、比较文学、翻译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为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世人皆知金克木是人文学者,然自然科学的素养亦不低。他对天文学有特别的兴趣,不仅翻译过天文学的著作,还发表过天文学的专业文章。30年代,戴望舒非常欣赏金克木的作品,硬是将当时痴迷天文学的先生从天文学拉回文学。对此,金克木还颇有遗憾,曾在一篇随笔中,怅然道:“离地下越来越近,离天上越来越远。”数学也一直为他所好,他曾很有兴趣地钻研过费尔马大定理,临终前写的一篇文章中还涉及高等数学的问题。先生早年即同数学大家华罗庚很谈得来,华先生也是文理兼通。他还曾和著名数学家江泽涵教授在未名湖畔边散步,边讨论拓扑学的问题。
金先生一生笔耕不辍,30年代就开始发表作品,留下学术专著三十余种,主要有:《梵语文学史》、《印度文化论集》、《比较文化论集》等等。他的诗、文,文笔清秀,寓意深刻,有诗集《蝙蝠集》、《雨雪集》,小说《旧巢痕》、《难忘的影子》,散文随笔集《天竺旧事》、《燕口拾泥》、《燕啄春泥》、《文化猎疑》、《书城独白》、《无文探隐》、《文化的解说》、《艺术科学旧谈》、《旧学新知集》、《圭笔辑》、《长短集》等。翻译作品《伐致呵利三百咏》、《云使》、《通俗天文学》、《甘地论》、《我的童年》、《印度古诗选》、《莎维德丽》、《梵语文学史》等。
金先生有一颗童心,对一切新鲜的东西,总是那么好奇,85岁学会用电脑写作和传稿即是一例证。“文革”前他去北大图书馆借书都是拖着小车去拉的,“文革”后体力大不如前,但却始终关心国际学术的最新发展。在国内还少有人提及诠释学和符号学的时候,他已经在撰文介绍,并将它们用于研究中国文化。
金先生一生淡泊名利,很少谈论自己,也很少接受别人采访。晚年更是深居简出,以著述为本分。但先生却也平易近人,关心后辈。先生喜欢聊天,与后辈交流;先生始终把读者当作朋友,坚持给读者回信。金先生做教授50多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大师的风范、他的诗化的人生和他的智者的境界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原文:
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
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是:他养了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他为便利猫的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小,一大。他认为大猫不能进小洞,可不知道小猫能进大洞,开一个洞就够了。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牛顿爵士的家世并非贫寒。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道理。开一个猫洞是从人的一方面想,一洞可以两用。若从猫的一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势必大的要挤了小的。而且——
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
若是各有一洞呢那就不一样了。
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我可以让你也利用。
小猫:谢谢。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你进得去吗
双方平等了。各有所得,各霸一方。
故事里的牛顿不可笑。他是从猫一方面考虑的。洞是供猫用的,不是供人用的。对人说,一个洞的效率高。对猫说,两个洞更方便。牛顿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写威”。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国门之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晏子不肯,说,到什么国进什么门。到狗国才钻狗洞。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进大国的大门,还是进小国的小门楚国人不肯自认小国,只好请他进大门。没开谈判先吃了败仗。
当时只有三个大国:西是秦,东是齐,南是楚。既是外交访问,晏大使必非一个人。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来。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而且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没有什么道理可谈
楚人:门是供人走的。大人走大门,小人走小门。门以人为准。
晏子:门是国家的城门。大国的城大,城门也大。小国的城小。门也小。门以国为准。
这又是从两个不同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
事实上,中国历来实行的是楚国式,不是齐国式。贵宾来
到,大开中门迎接。来“告帮”的,“求情”的,普通人,都得从侧门出入,先到门房挂号等候。仆役丫环就只能走后门了。
最古的大学叫做“泮宫”。祭孔夫子的“文庙”有三个大门并列。进门便是泮水池,上有三座桥,中间的桥直对“大成殿”。只在本地有人中了状元时才能开正中的大门,由状元走过中间的桥去祭孔。不出状元,就不能开正门,无人走这“状元桥”。门的大小一直是和进出的人的名位身份相连的。不出状元。地方等级就低。
现在的北京大学的大红门是原先的燕京大学修的,仿照“文庙”的格式。不过“状元桥”上走的人不限于状元,中门大开,人人可进了。
人人走桥,未必想到是什么桥。人人知道故事,未必想到里面有什么道理。
生存在欧洲西南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猞猁是欧洲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
西班牙猞猁属于猫科、猞猁属,在体形上比生活在亚洲的猞猁小,体长在85厘米~110厘米间,其皮毛上的斑点颜色较深。生活在有植被的山区或短灌木丛林带。在夜间活动,是爬树高手,白天在树上睡觉,夜间出来觅食,视力和嗅觉十分发达。以野兔、啮齿目、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为食。
西班牙猞猁与其他绝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是独居,也独自猎食。成年期的西班牙猞猁独占10-20平方公里的领地,以尿液、粪便或树皮上的爪痕标记它们领地的边界。雄性的领地划分清晰,而雌性的领地常与雄性有重叠。
西班牙猞猁有个“毛病”,幼仔在长到半大时,兄弟姐妹之间就会爆发战争,直到其中一只把其他兄弟姐妹全都杀死为止,再加上栖息地日益缩小,野兔和啮齿类动物数量减少等原因,西班牙猞猁的数量大减。所以世界自然保护联合会将西班牙猞猁列为全世界最濒临灭绝的3种猫科动物之一。
云豹可以叫大猫。
云豹是哺乳纲的猫科、豹亚科动物,有三个亚种。体长约70-110厘米,尾长约70-90厘米,体重约16-40千克,体型在豹亚科中最小。
云豹分布于亚洲的东南部,从最西部的尼泊尔开始,一直向东到中国台湾,包括缅甸和中国秦岭以南;往南则从印度东部、中南半岛开始,一直向南到马来半岛等地为止。
虽然它的名字有豹这个字,但它不属于豹属,而是独立的云豹属。不管怎么分类,云豹就是一种大猫。
猫三千年前古埃及开始饲养家猫,猫在埃及是圣兽,夜晚时,太阳所发出的生命之光被藏在猫眼里保管。每晚太阳神拉Ra的船由死者幽魂相伴,行经阴间,毒蛇Apep阻止太阳神饮用船下的水,但大猫会现身并斩下Apep蛇首,死者幽魂便发出"喵"声为大猫喝采。埃及人因此能再得见天日,在此传说中,大猫象征疗者,蛇则代表死亡与疾病的力量。
埃及女神Bast是狮首,也是猫首,有猫群相伴,因此猫在埃及为圣兽 ,杀猫乃犯罪行为。当家猫死亡,古埃及人会举行京悼仪式。许多庙宇饲养猫,并按仪式喂食它们。在古埃及,流浪猫会受到善待,家猫则能分享家庭食物。
传统上将虎分为有八个亚种: 东北虎,也叫西伯利亚虎、阿穆尔虎(黑龙江的俄语名称为阿穆尔河)、乌苏里虎、满洲虎、朝鲜虎 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品种 巴厘虎,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最后一只巴厘虎据报导是在1937年被猎杀的,已经灭绝 东南亚虎,又叫印支虎,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柬埔寨、老挝、越南和马来西亚半岛一带,还有大约60只生活在亚洲和美洲的动物中。 爪哇虎,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最后一只目击者报导是在1979年,据信已经灭绝 苏门答腊虎,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 孟加拉虎,是现存最多的一种虎,生活在印度森林、尼泊尔、孟加拉和中国等地 里海虎,在中国分布的叫新疆虎,生活在中国新疆、伊朗、阿富汗、前苏联中亚地区和伊拉克一带,最后一只里海虎被发现是在1968年,此后再没有出现过,已经灭绝 马来亚虎,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西亚与泰国境内,是2004年新确认的老虎亚种,此前一直被归类为印度支那虎的一个种群。最近统计显示约有600至800只野生马来亚虎存在,这使其成为继孟加拉虎和印度支那虎之后第三大的老虎亚种,但依然属于濒危物种 虎的变种 白虎,虎一般为金底黑纹,应该是环境适应的结果,所以很少有其它颜色。记载或传说中白底黑纹的白虎非常的罕见。 后来一只野生猛加拉白虎被人发现,并予以人工饲养育种,结果培育出一些白虎 ,现全世界的动物园里共200多只白虎全是那只野生猛加拉白虎的后代。可能因为基数少的原因,其它虎亚种还没有白虎被发现。 据说俄罗斯分布的东北虎也发现过白色变种。 雪虎,孟加拉虎得雪白色变种,全身雪白,条纹颜色浅。全世界动物园里也仅有几十只。 金虎,孟加拉虎的金色变种,金底黑纹,但是条纹较浅。比雪虎更加稀少。 纯白虎,目前全世界仅有过两只纯白孟加拉虎诞生。全身都是白色,没有条纹。 黑蓝虎,只有传说,没人见过。有位猫科动物专家走遍全世界,只在印度找到白虎,黑虎却杳无踪影,从而认为它只存在于传说中。谁可想到,奇迹就出现在我们中国,而且具体地域是北京市密云县,却没有证据。估计为普通老虎的变种
老虎的种类有:东北虎、华南虎、巴厘虎、印度支那虎、马来虎、爪哇虎、苏门答腊虎、孟加拉虎等。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会爬树。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扩展资料:
捕食
虎最精良的攻击武器就是粗壮的牙齿和可伸缩的利爪。捕食时异常凶猛、迅速而果断,以消耗最小的能量来获取尽可能大的收获为原则。
但捕食猛兽时,若没有足够的把握绝对不干。老虎在亚洲没有天敌,由于脚上生有很厚的肉垫,老虎在行动时声响很小,机警隐蔽。它在雪地上行走时,后脚能准确地踩在前脚的足迹上。
老虎遇到猎物时会伏低,并且寻找掩护,慢慢潜近,等到猎物走近攻击距离内,就突然地跃出,攻击背部,这是为了避免遭到猎物反抗所伤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