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获得素材的渠道多种多样,所以说素材已经不再稀缺。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可以使用那些名人事例素材呢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关于名人事例的高考作文素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
斯大林时代,屡建战功的红军大尉索尔仁尼琴只因在私人通讯中谈论了斯大林,被克格勃查获,立即被捕,判服苦役8年,后又流放3年。
1956年赫鲁晓夫执政时,索尔仁尼琴获 。其处女作《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于1962年问世,这是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的作品。小说震惊全国,被誉为“里程碑”,深受赫鲁晓夫赏识。
1964年赫鲁晓夫遭遇宫廷下台,勃列日涅夫掌权。苏联政坛在“解冻”后重又陷入“停滞”期。索尔仁尼琴的小说受到严厉批判。他的作品在国内不准发表,只得送到国外出版,成为世界畅销书。1970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当局认为是“政治挑衅”。1973年他的代表作《古拉格群岛》在巴黎出版,轰动世界文坛。1974年 以叛国罪剥夺其苏联公民权,并驱逐出境。
戈尔巴乔夫于1990年恢复了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为长期遭封杀的索尔仁尼琴作品开禁。1994年,在国外流亡20年的索尔仁尼琴应叶利钦邀请返回祖国。他虽受到新政权的极高礼遇,但依旧保持批判精神。他批评 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舞弊盛行,批评官僚集团借私有化名义掠夺国家财产,导致贫富分化。他认为叶利钦把俄罗斯经济搞垮了,还拒绝接受叶利钦颁发的勋章。
普京任总统以来,索尔仁尼琴赞赏他为俄国复兴所做的努力。他们在如何让俄罗斯重振雄风方面有许多共同语言。2007年俄罗斯国庆节,普京向索尔仁尼琴颁发2006年度俄罗斯国家奖——在获诺贝尔文学奖37年后,他终于在祖国得到肯定。与对叶利钦不同,索尔仁尼琴接受了普京的嘉奖。
索尔仁尼琴辞世后,称:“他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全心全意痛感俄罗斯人民的命运,为树立道德和精神理想而奋斗。”并签署了关于永远怀念索尔仁尼琴的总统令,决定设立以索尔仁尼琴命名的奖金,还要将莫斯科的一条街用索尔仁尼琴命名。
一生始终坚持批判态度的作家没有变,是时代发生了钜变。
二
20世纪50年代,一位名叫桑迪的美国穷小子在纽约郊外的杰斐逊港镇上,与一位叫琼的姑娘结了婚。结婚后,他们的所有财产只是妻子的3500美元陪嫁。一段时间内,他的薪水甚至无法同时支付牛奶费和购买婴儿尿布。后来,妻子把陪嫁钱拿出来,让他在镇上开一家生牛屠宰作坊,专卖牛肉。
小镇上还有一家牛排餐厅,那里的生意非常好,每天都能为桑迪的牛肉作坊销掉不少牛肉,再加上外地的订货,桑迪渐渐有了一些多余的钱。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牛排餐厅因为内部管理和经营策略上出现问题,生意越做越差,餐厅老板不想再经营面临倒闭的餐厅了,他希望有人能够买走餐厅。因为餐厅的生意不好,没有人愿意出价盘下这个烫手的山芋。
发愁的人其实还不止餐厅老板,因为餐厅的生意下降在无形当中也减少了桑迪的牛排销售量。最后,桑迪经过仔细考虑后做出了一个很惊人的决定:买下那家餐厅!
他的妻子不解地说:“你疯了吗买下那家即将倒闭的餐厅它能为你带来利益吗”
“能!而且买下它以后,我们所拥有的价值就不是 1+1=2了!”桑迪用确定的口气说。
“真是荒唐!1+1难道会等于 3”他的妻子说。
“确实不是等于3,而应该是等于 4!”桑迪回答。
几天以后,桑迪在妻子的担忧中用他们的全部积蓄——5000美元买下了那家餐厅。他对餐厅的经营做了一系列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改革,并且还聘请了最好的厨师来做牛排,渐渐地,餐厅的生意开始好转。餐厅的生意好了,牛排的销售量自然就增加了。一年之后,桑迪成了全镇屈指可数的富人。这时,桑迪对他的妻子说出了“1+1=4”的逻辑:原有的一家作坊加上一家餐厅,表面上看是“1+1=2”,但是我们经营餐厅在牛排的原材料上省去了一笔开支,节省下的成本实际上就是一种利润,这就使1+1等于3了。至于牛排卖给自己的餐厅,表面上看是收不到钱,但却是一个非常固定的销售点,再也不需要为如何才能保住这个销售点而费脑筋了,而这省下来的精力,又可以用在开拓另外的牛排市场和餐厅的经营上,这又是一种无形却又十分巨大的财富,这样一来,1+1就成为了4!
经过几年的商场打拼之后,桑迪在不断的成长中发现自己对诸如此类的资本运作特别有天赋,于是在1960年毅然卖掉了他的屠宰作坊和牛排餐厅,到纽约成立了一家西尔森证券经纪公司,在随后的数十年里,用“1+1=4”的理念运作了一连串并购和整合,而他所拥有的商业信贷公司在1992年更名为旅行者集团。1996年,凭借213亿美元的年收益和23亿美元利润,旅行者集团跻身“财富500大”前40强。1998年他又与花旗银行合并建立全球最大的金融公司——花旗集团,桑迪一人统领这家旗下有27万名员工的大企业。
没错,他就是连续多年被纽约证券交易所评为“最佳 CEO”并且素有“资本之王”称号的桑迪·威尔。美国《财富》杂志曾为他写了一篇《不可多得的管理者》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是对桑迪·威尔最巧妙而形象的概括:“1+1=4的财富人生!”
三
1953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第33任总统。为了在新总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肯尼迪煞费苦心,通过朋友的介绍,邀请当时美艳绝伦的社交皇后杰奎琳·布维尔陪同他出席新总统的就职典礼和舞会。正是那次相遇,在杰奎琳心中掀起了狂涛巨澜。面对这样一位英俊潇洒、极富魅力的年轻政治家,她怦然心动,开始了自己人生的爱情追逐。
那时,杰奎琳23岁,是《华盛顿先驱时报》的年轻记者。为了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她开始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以采访为名义,主动接近肯尼迪。
随着接触的日益深入,她对肯尼迪的爱恋也到了狂热的地步。她开始疏忽自己的工作,却抽出时间来帮助心爱的人处理工作上的一些繁琐事务,如帮助他撰写政治报告,或跑跑腿送送材料等。她还常常陪同他参加一些政治性的晚会,在他累的时候,为他提公文包。而工作之外,她会陪他到野外散步,到商场帮他选购服饰,陪他玩她并不喜欢的游艇或看他喜欢而她极为厌恶的西部片和惊险片**。总之,为了肯尼迪,她开始心甘情愿付出所有而在所不惜。
面对杰奎琳异乎寻常的狂热,肯尼迪表现出的更多的是平静、坦然和理所应当。
当杰奎琳身边的朋友知道了她和肯尼迪的关系之后,都纷纷过来劝她:一是他们年龄差距悬殊———肯尼迪大她12岁,他们看上去并不合适;二是肯尼迪政治前途不可估量,致力于政治,而且一直提倡独身主义,根本不会在个人的感情生活上多花精力,显然,他对杰奎琳的追求只是逢场作戏而已,所以“不要去碰党内最有资格当选的那个人”;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男人的私生活并不检点———从大学起,他就是个以招蜂引蝶而闻名的 。
但朋友的这些话语,不光没有阻止杰奎琳追求爱情的步伐,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场胜算不多的爱情角逐中,大家都对杰奎琳的这种危险行为而感到担忧———害怕她最终受到伤害。
后来,杰奎琳的父亲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并没有像别人那样出来阻止,而是提醒她———如果你真的喜欢他,现在这样做,是不行的。杰奎琳好奇地问父亲,应该怎么去做。父亲这样告诉她:“不要给予男人太多,要有所保留,要使人觉得可望而不可即。”
父亲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杰奎琳翻然醒悟。
之后,她改变了和肯尼迪交往的策略,开始有意无意地爽约,甚至干脆拒绝他的邀请。有时,她还会在肯尼迪需要她的时候,不打招呼地突然从这个城市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莫名其妙的改变,让一向傲慢自负的肯尼迪极为愤慨。这些做法让肯尼迪的虚荣心不断受到伤害,更增加了他的不安感,同时大大 了他的征服欲望。
当俩人的感情正如火如荼的时候,她又一次不打招呼地从华盛顿消失了。肯尼迪找不到杰奎琳,极为窝火,于是,着急的肯尼迪,开始动用所有的关系全城找寻。
几天后,在《华盛顿先驱时报》的报纸上,他终于弄明白了杰奎琳的行踪———正在英国伦敦参加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典礼,并要完成相关的采访报道任务。不久的一天,他收到杰奎琳从英国伦敦寄过来的信件。当他满心欢喜的开启来看时,信的内容却令他极为失落。杰奎琳在信中只字不提对他的思念,而是大谈她在伦敦参加了多少次舞会和酒会,遇到了多少英俊潇洒的上流社会的男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对她情有独钟。
这件事情深深刺痛了肯尼迪。不久,他便给杰奎琳回电。而电报的内容是:“文章写得好,只是思念你”。这次回电,成了这位不喜欢浪漫言辞的未来的美国总统,一生惟一一次罗曼蒂克的函电。
爱情是一场智慧的博弈。至此,杰奎琳在这场胜算不多的爱情游戏中,大获全胜。1953年6月25日,杰奎琳和肯尼迪,这对爱情冤家正式订婚,两个月后正式结为伉俪。
原本今天打算写一篇比较详细的文章来分析俄罗斯部分动员。
然而,突然间被一条突如其来的新闻吸引住了。
主角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的公子尼古拉·佩斯科夫(Nikolai Peskow,32岁)。

Peskow父子
周三,9月20号,普京刚刚宣布部分动员,将征召30万名预备役人员支持前线的俄罗斯军队。
这消息一出,在俄罗斯国内立刻引起轰动。很多不愿被征召的人连夜买机票出国,因而导致从俄罗斯去国外的机票一扫而空,最贵的机票甚至达到每张一万欧。
还有一些人,他们或许没那么多钱,甚至原本就不愿离开俄罗斯,但公然反对部分动员。据说,昨天有超过1400人被抓,其中有不少先被殴打,后被抓捕。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人意图通过另类方式避免被征召入伍,比如他们的人脉。
今天想跟大家介绍的这位公子哥来头很大。作为俄罗斯核导弹部队前士兵,他是此次部分动员的最佳候选人之一。
诚然,绝大多数人不知道他是谁,但肯定听说过克里姆林宫发言人。这位公子哥的爸爸就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i Peskow)。

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i Peskow)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一位名叫德米特里·尼索夫采夫(Dmitri Nisowzew)的人在一期 "大众政治" (Popular Politics)的油管频道直播中给尼古拉·佩斯科夫打了一通电话。
尼索夫采夫冒充俄罗斯征兵官员。
他在电话中向佩斯科夫解释说: "佩斯科夫先生,我们今天也给你发了一个电子版的征召书,但你还没有回答。" 然后又强调,他必须向军事办公室报告: "我们等你,明天上午10点。"

这位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的儿公子哥毫不掩饰地回答说:"我当然不会在10点钟去那里报道。你必须明白,我叫佩斯科夫。我哪里都不需要去。"
他向官员解释说,草案中存在“政治细微差别”,但没有说明他父亲是普京的发言人。
他在电话中表示: "如果你不能理解,我将在另一个层面处理这个问题。" 这样他就不需要服从部分动员,被征召入伍。
然后,他要求对方不要把他从招聘名单中删除。在提到普京时,他说:"我将听从命令。如果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直呼普京的名字)说我必须去那里,我就会去。"
很多德媒都有报道这条新闻,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文中的尼古拉·佩斯科夫是不是就是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的儿子。
然而,根据一家名为 nauch 的瑞士新闻平台表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本人已经确认,他就是自己的儿子,并强调,自己的儿子 "并没有拒绝到军事办公室报道。电话中的一些重要部分没有被显示出来。"
但是,哪部分内容没有被展示出来,他没说。
nauch
怎么说呢?
按理说,对俄罗斯首席战狼自居的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而言,其公子理应第一个报名,因为他完全符合征召条件。这原本就是最佳宣传素材。
《今日俄罗斯》必定会打出这样的标题: "为保家卫国,抵抗北约邪恶势力对俄罗斯造成的安全威胁,普京发言人之子尼古拉·佩斯科夫挺身而出,第一个报名。"
然而现实是,他是第一个认怂的。这似乎跟所谓的 "战斗民族" 相差有点大。
这战到底该怎么打下去?
他虽然不敢去前线,但在后方摆Pose还是可以的。

我也不想多说了,大家自行脑补吧。
苏联帮助过中国,战斗民族。
“战斗民族”来源于日本漫画大师鸟山明所绘《龙珠》,赛亚人是天生的战斗民族,好战而且越战越勇。这么形容俄罗斯人是因为他们性格都比较彪悍,天生豪放不羁无所畏惧。常常做出一些匪夷所思又啼笑皆非的事情,这是对俄罗斯人的一种调侃,并没有任何羞辱或讽刺的意思。
简介
无论男女老少,有时候会表现出如超人般的勇气,有时候又会表现得像没长大的孩子。从他们的日常举动中,能够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特质,勇敢、坚强的同时又有些幼稚和滑稽,俄罗斯人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彰显着民族的个性,我们称之为“战斗民族”。
特别是二战的影响,**《兵临城下》更是获得了很多中国人的仰慕。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伯恩斯在《领袖论》中,分析了阅读与政要之间的关系:一是阅读欧洲一些政治思想家(如柏拉图、西塞罗、洛克等)的名著,对政要的影响非常大;二是那些爱读书的政治家总是能闪烁出不一般的气质。竞选总统前,布什曾反复研读、反思上世纪60年代的《美梦与噩梦:60年代留给社会下层的遗产》,他著名的“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这一施政纲领即来源于此书。还有传记作家埃德蒙·莫里斯的新作《罗斯福王》,布什喜欢这本书,因为该书生动地再现了他与这位已故总统之间的“再生缘”。1901年老罗斯福当美国总统,离2001年布什当选总统正好100年。这两位开创新世纪的总统都面临艰巨的任务和挑战。“罗斯福王”时代是美国走向“美利坚帝国”的开始,通过此,布什的政治雄心可见一斑。1996年,克林顿接受一家杂志的邀请,列出了他正在读的12本书,包括三位前总统林肯、罗斯福和安德鲁·杰克逊的传记。他曾经对人夸口说,在牛津大学上学时,他一年读300本书。这意味着几乎每天读一本书。据说,萨特终身保持着一年读300本书的数量。普京喜欢读两类书,一类是俄罗斯和世界经典名著,契诃夫、托尔斯泰、果戈里等人的作品。另一类是一些比较实用的书籍,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和沙俄政府强硬派代表人物彼得·斯托雷平等名人的生平传记等。他认为,要多学一些与自己的工作有关的知识,俄罗斯历史上很多伟大的人物值得人们去品味。常伴希拉克的书籍中,少不了关于中国青铜器的专著。在北约的一次首脑会议上,希拉克中途“开小差”,就是为了看介绍青铜器的杂志。中国文学也深深地吸引着希拉克。中法文化年期间,希拉克曾表示,非常喜欢中国古代诗人李白和杜甫,尤其对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着特殊的感情。他还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一部关于李白的**剧本。潘基文最爱看英文版《TIME》。他读书并不挑剔,而且读完后还会反复再读。青少年时代,他为了学习英语和了解国际大势,如饥似渴地阅读每一期《TIME》,这一阅读习惯自然影响了其后来的政治生涯。资生堂创始人福原家族的福原义春,其读书范围从社会上的畅销书到原版的法国最新哲学、美学,再到美国最新思潮方面的著作等,多有涉及。他对法国历史、美术、哲学、文学的见解让人叹服。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朗大力推荐泰戈尔的诗。他说,泰戈尔给了他一生的启示。他的学术经典《伦理学和经济学》、《以自由看待发展》正是沿承了泰戈尔的信念。(摘编自《领导文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