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纲存的帮夏津建成第一家棉厂

黄纲存的帮夏津建成第一家棉厂,第1张

黄纲存时刻惦记着家乡夏津。他几次回老家发现,家乡的棉花是很多家庭的主要作物,因为那里的土地更适合种植棉花。虽然大面积种植棉花,棉花卖不上好价格, “银夏津”并不富裕。他觉得,要想让家乡百姓脱贫致富,只种植低廉的棉花原材料不行,要搞棉花深加工产业,增加棉花的附加值。因此,建设棉纺厂势在必行。当时,夏津还没有一家棉纺厂。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地的领导后,得到了人们的积极响应。但令人头疼的是,当时建厂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尤其是资金问题解决不了。了解到百姓的困难之后,黄纲存利用自己在青岛的人脉资源,引进外资、又从外地请来了技术专家来夏津指导。没多久,夏津的第一家棉纺厂建成了,老百姓的棉花源源不断地运进工厂,高产值的棉纺织品生产出来,市场上销量大增。黄纲存还定期安排棉纺厂的厂长和技术工人到外地考察、学习、培训,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加工。来夏津的外地车辆多了起来,夏津的棉纺织红火了,开始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家乡老百姓的生活在提高。

酱是烹调的主要佐料,其既能调合菜肴的滋味,又能调合菜肴的颜色。在鲁西北及冀东南一带“夏津甜酱”为其佼佼者。

夏津甜酱为本县“三古”之一,以小麦面粉制成,为邑中名品,所谓“恩(原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瓜夏(津)酱(甜酱)”者即指此(见民国《夏津县志·杂志》)。“夏津甜酱”如粥,色红,咸甘适中,以油烹之,其味异香,以汤和之,其味微甘。若以春葱(夏津俗称羊角葱,即隔冬不刨,翌年春天萌发的新葱)蘸食甘辣适口,人们多以为春令佳食。当地还有常年以葱蘸甜酱佐餐者,因而以大葱蘸甜酱卷薄饼(烙烤的面饼)为当地之名吃。久居外地的本籍人及外地慕名者多以食夏津“薄饼卷酱葱”为欣慰。据民国《夏津县志·杂志》载:城内有一“三山井”,水味极苦“银工镀金用此水特发宝光,作甜酱别有异味”。原夏津“永泉居”酱园即设在“三山井”南侧,其“永泉居甜酱”即以此井水制做,产品畅销附近数县,人们多以为馈赠礼品,然因生产规模小,产品常出现脱销。

信息来源:夏津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暂无,欢迎提供。)

2011年3月29日1018分大云寺举行了重建奠基仪式,庆云海岛金山寺齐素萍居士捐款100万元,一些居士、企业家纷纷捐款,仪式圆满成功。重建大云寺位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腹地,项目总投资 3亿元,占地 232 亩(含僧田),建筑面积 16000 平方米,汉唐建筑风格,资金由民间主导,观音山广济寺、庆云海岛金山寺等大力支持。 2011 年 3 月 29 日开工,分期进行, 2011 年完成山门、大雄宝殿、钟鼓楼、放生池、僧房及停车场等设施建设, 2012 年完成天王殿、(千佛殿)观音殿、法堂、藏经阁等建设, 2013 年 6 月底全面完成,大云寺将成为一座集禅修弘法、观光旅游为一体,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处远离喧嚣、放松身心的学佛净心的祈福求平安的休闲胜地。

银城国际小区住的可以去读胜利希望小学。银城国际小区的周边学校:夏津胜利希望小学、夏津县技工学校、阳光会计培训学校、新艺培训学校(夏津分校)、夏津县华夏中心小学,,银行:中国工商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德州分行夏津支行双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李楼营业所)、德州银行(夏津锦纺小微支行)、中国工商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新市支行)、中国建设银行24小时自助银行,购物商场:纪芹精美时装店、百佳超市(金都店)、津客隆超市(崔公街店)、家家利超市。

据《夏津县志》载,大云寺系“唐古刹,元末圮,明朝洪武建”,位于“县城东北30里许”, 即今东李镇张法寺村。民间传闻,明初莱州郎中张福广从小立志悬壶济世,医术精湛,洪武廿四年(1391年)来此,见此处地势平阔轩昂,只是寺院已破烂不堪,香火冷落,并有感于医术“只医身体不医心”,于是皈依佛门,普度众生,誓将大云寺恢复往日盛状。张法师虔诚修造,募化重修,陆续收徒达30余人;法师圆寂后,弟子继其遗志,先后相承,历经60余年,明朝景泰年间大云寺已然成为规模宏大的佛寺。整个寺院占地450多亩,“六进四配”,殿宇层接,规制壮丽,建有三佛、护法、五百罗汉等诸多殿堂;主体建筑为寺院北部的千佛阁,占地19亩,高七丈二尺,特立云表,欐拱檐飞,流丹焕彩,被誉为“东省诸刹之冠”,明天顺时,被列为“夏津八大景观”之一。

大云寺因靠近明清时官道,香火隆盛,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与八月十五的两次香火大会。会期,男女老幼,携带供花供果,拎着香烛纸马,进千佛阁前来许愿。寺院大道两侧、千佛阁周围的摊棚店铺鳞次栉比,人涌如潮,摩肩接踵,商贾云集,买卖兴隆,一片升平景象。清朝乾隆年后,寺院见衰,香火冷落;民国初年,愈加破败,多数房屋被拆。后来,砖瓦逐年散失,连破败的影子也见不到了,周围十里八乡的百姓在言谈中,经常流露出对大云寺的惋惜之情。

大云寺历经千年,随着王朝兴替,其间几盛几衰,见证并影响了夏津历史。夏津县位于鲁西北、冀东南交界处,不仅有佛教文化,而且黄河、会盟、运河等多种文化并存,和谐发展,传统文化积淀很深。由于多年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许多传统文化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甚至几近消失,为“深挖历史文化、保护民间文化”,群众加大民间文化发掘和保护力度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开发建设后,通过名胜古迹的保护和修复重建,赋予无形文化以有形载体,恢复和增加文化内涵,已成为各地游客与夏津群众的共同向往。于是,县旅游和民族宗教部门的同志联系,主动争取国家佛教协会等有关单位的支持,几经努力,新大云寺的规划、设计、选址、资金筹集等工作已经就绪。建成后的大云寺,有钟鼓楼、弥勒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僧舍斋房各一座;院内栽种侧柏、银杏、玉兰、金银木,院外栽植旱柳、苦楝、白蜡、毛白杨。林木幽深、烟云缥缈的大云寺,以旅游、观光为主,通过庙会、佛事等活动吸引周边游客。在这个新时代,大云寺等昔日名胜必将重新焕发光彩,再次成为夏津新景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979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