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人会怎么样?

什么是心理应激反应?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人会怎么样?,第1张

       心理应激又称心理压力,是指来自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事件,被大脑皮层接受,在认知、人格特征等因素的作用下,大脑将刺激信号加以转换成为抽象观念,并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再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各种疾病。

       应激反应综合征,是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的。据称主要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哎,都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造成的,因为之前哪有听说还有这种病呢。

       平时我们经常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尤其是在外部压力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情绪应激反应。  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人会有什么表现呢?

       1表现在情绪上。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失望、抱怨、委屈等等,情绪起伏比以前强烈。会突然地爆发。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控制不住和别人吵架。警觉性不断的提高,对外界格外敏感,很容易激怒。

       2认知的变化。自我价值感降低,否定自己的能力,会觉得自己不行。认知歪曲,对一个大家都认同观点持否定态度,偏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严重下降,无法静下心来做某件事情。想象力下降。做事情优柔寡断,即使是吃饭这样的事情也是犹疑不决。

       3行为变化。遇到事情不积极主动,选择逃避,抱着爱谁谁的态度。生活方面不再克制,比如喝酒抽烟等。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或者生活环境没办法适应。对外界事务没有兴趣,对工作产生厌倦。

       4躯体变化。情绪波动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应症状,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不稳,出汗等等。

       很多人因为压力而失去安全感失去前进的信心,从另一个方面讲,通过应激心理反应爆发出内心的情绪,也是一种发泄,会舒缓心理的障碍。所以,有这些应激反应的也不要太过于敏感和紧张。

       人体需要时间代谢不良事件带来的冲击。时间可能是一个周或者一个月甚至是一年几年,无论如何不会在一天两天内就解决的。

        正常情况下的应激心理反应会在一个周内逐步缓解。但是也有部分人出现更严重的情绪反应和躯体症状,如果持续一周以上的,且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及时向心理专业人员或者医疗部门求助。

主要临床表现:有强烈恐惧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接下来详细举例临床表现。

1、创伤事件为直接原因而急性起病,在遭遇创伤事件后立刻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本障碍常可伴惊恐性焦虑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如心动过速、出汗、脸面潮红、呼吸急促等。上述症状多为混合出现,但也可单独出现。典型的急性应激障碍可出现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态,称为心因性木僵。历时数分钟或数小时恢复正常,或进人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

2、木僵状态,临床主要表现为以精神运动抑制性为主,目光呆滞,表情茫然,情感迟钝,呆若木鸡,不言不语,呼之不应,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呈木僵状态或亚木僵状态。此型历时短暂,多数持续几分钟或数小时或数天,但不超过1周,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的可转入兴奋状态。

3、意识模糊状态,主要表现为定向障碍,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楚感知,注意力狭窄。患者在受精神刺激的情感体验中,紧张、恐惧,难以进行交谈,有自发言语,但缺乏条理,语言凌乱或不连贯,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偶有冲动。有的可出现片段的心因性幻觉,约数小时后意识恢复,事后可能有部分或全部遗忘。

4、兴奋状态,临床表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伴有强烈情感反应,情绪激越,情感爆发,有时有冲动伤人,毁物行为。此行为历时短暂,一般在1周内缓解。

综上所述,情感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以上四种。

应激反应是一种精神障碍,在面临着人员的死亡或受到巨大的刺激,比如经历灾难巨大的痛苦受到心灵上的伤害,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进行缓解。具体如下:

1、药物治疗:

在患者出现急性应激障碍,导致自身休息不良,精神过于激进、兴奋的表现时,可以使用药物来对于症状进行缓解,比如常用的药物有阿普唑仑、劳拉西泮等。需注意,这类药物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才能够服用,不可过量使用。服用这类药物主要是为了保障患者有良好的休息,减少情绪上的不安感和焦虑感。

2、专业的心灵疏导

在专业的心理医生调解下,通过耐心和真诚的交谈缓解患者的压力,重新建立对于周围环境的信任感以及修复内心的创伤。比如引导患者重新对于此类刺激进行认识,对于患者的世界观进行重塑,消除患者的不信任感等。

应激的表现

1、心理表现:

主要表现为烦躁、焦虑、抑郁,并且也会存在消极的心理,碰到事情后,情绪比较容易激动,往往难以自行控制,在调整以后通常会自行缓解。

2、生理性表现:

患者通常会出现生理性反应如血压增高、心率加快以及呼吸节奏加快等症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会发现白细胞异常增高以及炎症蛋白增高,这些都属于应激状态所引发。

如果应激反应比较强烈,出现了一些严重的不适症状,建议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与治疗,防止造成不良影响。

应激的心理学

应激反应包括应激生理反应和应激心理反应两个方面。应激心理反应分为情绪反应、自我防御反应、应对反应等。通过神经解剖学和大量观察证据证明,应激反应中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应激心理反应大体可分为情绪反应、自我心理防御反应及行为反应,互相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情绪反应中最常见的是焦虑,还有愤怒、内疚、恐惧、抑郁、习得无助等。自我心理防御反应有合理化、压抑、投身、倒退、升华、否认、补偿、抵消等,心理防御机制仅仅是一种自我欺骗,但它起到了暂时解除痛苦和不安的作用。行为反应主要表现有攻击、退缩等,按应对方式可分为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两类。问题应对多见于当事人自认为能改变个人所面临的处境或挑战;情绪应对多见于当事人自认为无力改变具有威胁性环境,从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人在不同时机兼用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应激期间产生何种心理反应,受应激源、环境因素、本身人格因素的影响。即使对同一个人同样应激源,不同时期往往也会有不同的应激反应。应激的心理反应就身心健康不同影响可分为应激阻抗者和应激障碍两种。应激阻抗者对一定的紧张性 或情境特别有耐受力,这类人的人格特点可概括为:(1)能积极参与投入相应的工作与生活;(2)自认为有能力控制生活变故及紧张的状况,能采取行动解决问题;(3)能把生活、工作的变化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应激障碍表现为因反应过度而表现出的相应的身心疾病。应激障碍的治疗策略,应着重于帮助患者正确理解自己与应激事件的关系,消除现存的心理障碍,增强应激能力。 1、应激管理:个体主动采用一定技术对付应激事件,渡过心理难关,从而减轻或消除可能导致的对自己的身心伤害。个体首先要学会识别自己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和评价自己的应激体验;其次要掌握认知行为管理技术、时间管理技术、行为松弛技术等;最后还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锻炼习惯、社会交往的自信心、学会利用社会支持等调节技术。2、应激预防训练:一种提高个体应付技能,减少焦虑情绪的手段。个体在暴露于应 境时,一旦成功地学会处理程度轻微的应激性事件,对应 境的认知和应付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或提高,渐渐地就能承受强度越来越强的应激性情境。包括三个阶段:(1)教育阶段:让个体理解应激反应的本质,阐述认知的基本原理;(2)演练阶段:个体应用放松训练法以减轻焦虑,发展有关情境多次重复的适应性自我对话或应付性自我对话;(3)应用训练阶段:鼓励个体在应 境中使用新的应付技巧,在这一阶段应付情境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也可以是模拟的,包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减轻回避行为、促进情境的应付技巧最有效,也应用于减轻愤怒、物质滥用与减轻疼痛等方面。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体育心理训练中也得到广泛应用。3、应激控制训练:一种主动减少个体焦虑情绪的控制技术,多运用于运动员竞赛。训练程序包括三个阶段:(1)理解应激反应,并将自己的应激体验加以概括化;(2)学习应对应激的心理技能,包括学习放松技术,加强深呼吸来促进放松等;(3)要求个体在应 境中实际运用控制应激的技术。在第三阶段,运动员在应 境中体验到的情绪是被诱发的高唤醒水平的反应,要求运动员想象某种应 境,并集中注意去感受,使这种感受更加强烈;通过语调强化这种应 境的信息,提高唤醒水平,以形成强烈的情绪反应。当唤醒水平较高时,要求用控制应激的技术降低唤醒水平。先仅采用放松的技术,后仅采用自我陈述句的技术,最后整合两种技术,对应应 境做出反应。同时加入深呼吸技术,呼气时设想排出紧张;或在用自我陈述句使注意力集中于任务时,缓慢地呼气,使

应激反应的应激反应的分类

当个体经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变化。这种反应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1、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可分两类:一是积极的心理反应;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反应。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这种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分的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这种反应妨碍个体正确的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应常应对能力的发挥。应源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进入时相的顺序及每一时相的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都有较大的变动性。影响变动的因素有:事件发生前对应激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期、个人经历及性格类型等。一般的顺序是: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否认与侵入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以不出现或不明显,时相顺序也可以变换。这种应激时相的划分在急性应激下较为明显,在慢性应激时则不太明显。对应激的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异常,只是在反应过度时才属病理性的。惊叫常发生于未曾预料的事件信息的突然冲击时,可表现为哭泣、尖叫或昏倒。否认则是情绪麻木、概念回避及行为束缚相结合时相。情绪麻木是缺乏正常对 作出反应的感觉;概念回避是有意不涉及应 境的概念;行为束缚是个体活动范围变窄,表现为专心致志地从事一般的重复动作而不顾周围。侵入是应激性事件的直接或信号性行为以及自发的观念性或情感性折磨再现。包括有关应激事件的梦魇、反复的自发印象,或由其他事件而派生的吃惊反应。不断修正是机体动员应对机制适应的过程,若应对成功就进入结束,如受阻或未获成功则可能转入病态。2、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Cannon从动物在紧急事例面前表现出的“搏斗或逃跑”(fightofflight)反应中发现,这种机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胆碱能)功能的抑制和异化(交感、肾上腺能)功能的激活。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保证了动物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能量的需要,从而提出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付剧变时“移缓济急”的生理原则,与此有关的各种内脏及躯体活动变化都遵循这一原则。Seyl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学说则偏重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作用。目前认为,心理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后果是因人而异的(与所处情境、社会角色、群体中的地位相关),因害怕丧失控是产生的“战斗-逃跑”的起动与杏仁核有关;而受至与群体隔离或行动受挫而致抑郁时,可能与海马及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有没有在线看动画的网站? 5分

kt250

突发事件引发个体应激最常见的心理变化包括哪些

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应激现象大致体现在三方面:情绪反应异常、生理反应异常以及行为异常。这三者之间不仅会在应激发展过程中相互转化,同时也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发生耦合作用。 由耦合的强弱程度不同,带来的后果影响也不同。情绪心理上的异常反应会引发生理或行为上的异常反应,生理以及行为上的异常反应反过来又会使心理上的应激恶化。

在生理、情绪和行为上产生过度的反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绪反应异常:焦虑、恐惧、悲伤、愤怒、忧郁、等以及丧失快乐及爱之能力。(2)生

理反应异常:心慌、气喘、恶心、肌肉抽搐、头痛、头晕、身体疼痛、疲倦、失眠。(3)行为异常:下意识动作、坐立不安、举止僵硬、暴饮暴食、攻击、强迫等

行为异常。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 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

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应激是指动物受到各种因子的强烈刺激或长期作用,处于紧张状态时发生的、以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增强为主要特征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原,如惊吓,捕捉,运输,过冷,过热,拥挤,混群,缺氧,感染,营养缺乏,缺水,断料,注射疫苗,去势,改变饲喂方法,更换饲料、环境、饲养员,高产过劳,疼痛,中毒等。

应激的危害:①细胞免疫功能降低。②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下降。③免疫应答差。④细胞缺氧死亡。⑤胃肠淤血、水肿、出血、胃溃疡。⑥胃肠道菌群失调。⑦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⑧生产力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⑨容易感染疾病。⑩严重的应激会引起猪的猝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4988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