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文学的现状

拉丁美洲文学的现状,第1张

拉丁美洲国家都经受了二、三百年的殖民地统治,民族文化受到长期压制。宗主国的文化统治了各个方面,它们甚至不允许殖民地有自己的文学。所以说,拉丁美洲的民族文学是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意识同时产生的。

拉丁美洲文学由于基础薄弱,缺乏民族传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模仿现象。但是,随着民族意识的不断高涨,民族文学也不断得到发展,形成一个接一个的文学创作高潮。特别是拉丁美洲新一代的作家,他们的创作热情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导致他们逐步摆脱了传统的障碍、轻蔑的包围和平庸的境界力,在各个时期涌现出不少的优秀作品,推动着拉丁美洲文学向前发展。

世界文学的发展,一般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三个阶段。拉丁美洲文学的古典主义时期是在十七、十八世纪。当时的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文学,都是巴罗克风格的贡戈拉主义占统治地位。因此,西班牙、葡萄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的文学,基本上也是属于贡戈拉主义的。殖民地总督宫廷里的文人学士,都是这种流派的模仿者。但是在这些模仿者之中,却出现了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民族文学特点的女诗人—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她被人称为“第十位缪斯力。她不仅是以贡戈拉风格写诗的女诗人,而且也是一位人文主义的思想家。她的四卷本全集包括诗歌、戏剧、书信、散文。象她这样的一位作家,在欧洲各国的文学界里也是少见的。

胡安娜·伊内斯的例子,说明拉丁美洲文学的第一个特点,即模仿中有创造。在十七、十八世纪,往往宗主国文学出现什么动向,在殖民地必有反应。洛佩·德·维伽的影响达到新西班牙,新西班牙就出现了一个鲁伊斯·德·阿拉尔孔。同样,克维多的辛辣讽刺,在新西班牙也有他的弟子,就是利马的胡安·德尔·巴列一卡维埃德斯。他的著名讽刺长诗《帕尔纳索的牙齿》,对殖民地社会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再如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在殖民地也有模仿者,那就是墨西哥的费尔南德斯·德·利萨尔迪的《癫皮鹦鹉》。该书于1816年出版,距法国模仿者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的出版七十年。这部作品具备了流浪汉小全部特征,然而它的场面要比《小癫子》和克维多的《骗子巴勃罗斯》大得多。

十八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的思想传到拉丁美洲,恰好与正在萌长的民族独立思潮相吻合。这种思潮被称为“克里奥约主义刀或“美洲主义”。克里奥约是在殖民地土生土长的欧洲人后裔。他们要求摆脱宗主国的束缚,成立独立国家。这种思潮在文学上的最早表现,是一本《引导盲人的小拉撒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利马》。作者署名孔戈洛柯尔伏,是印第安人卡利斯托·卡洛斯·布斯塔孟特·印加的外号。是否确有其人,现在还无法证明。这本书伪称1773年在西班牙吉洪印刷出版,实际上是1774年在利马秘密印刷的。书中写的是一个名叫阿隆索·卡里奥·德·拉·邦德拉的商人,向作者叙述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利马一次旅行的见闻。除了风土人情的描写外,还发表了许多感慨,抨击殖民制度。

拉丁美洲文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是经常出现高潮。迄今为止,在文学史上出现过四个高潮。

第一个高潮是浪漫主义诗歌。拉丁美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几乎是与独立革命运动同时开始的。代表人物为三大诗人:古巴的何塞·马里亚·埃雷迪亚,出现在西班牙浪漫主义诗人之前。厄瓜多尔的何塞·华金·奥尔梅多,以描写胡宁之战的胜利的一首长诗闻名。委内瑞拉的安德雷斯·贝约,他的诗作主要歌颂拉丁美洲的乡土风物,如《美洲的西尔瓦》和《热带地区农艺颂歌》。但是三大诗人的作品中,都还带着古典主义的痕迹。安德雷斯·贝约更是从理论上维护古典主义,所以后来萨米恩托跟他在智利展开了一场论争,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从而在阿根廷出现了一批反对罗萨斯暴政的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萨米恩托本人写的《法贡多》。这部作品既不是小说,也不是传记,写的是阿根廷草原上一个考迪罗,即军事领袖,外号“草原之虎,的法贡多·基罗哈的生平。书中写到法贡多被罗萨斯所暗杀,转而抨击罗萨斯,提出“文明与野蛮”相对抗的口号,这就是浪漫主义高潮的中心精神。

第二个高潮是现代主义诗歌运动。这个运动遍及拉丁美洲所有的国家,是拉丁美洲作家要求摆脱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束缚,创造一种现代新文学所作的努力。它受到当时欧洲文学的影响,但是创造出了民族的风格,反过来又影响到西班牙。所以多米尼加文学评论家马克斯·恩里克斯·乌雷涅写了《大帆船的归来》,把现代主义比之为从殖民地运回西班牙的财宝。现代主义运动始于诗歌,随后波及散文和小说。的确,现代主义诗歌具有新鲜的气息,但是它本身也有很多问题,如偏重于追求形式,以致缺乏感情;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又使它带有颓废、悲观的色彩。许多文学史家认为,现代主义是“西班牙美洲对世界文学的第一个具有独创性的贡献”。它以鲁文·达里奥为代表人物,在其诗集《蓝》于1888年出版之前为前期,著名的诗人有古巴的胡利安·卡萨尔和何塞·马蒂,墨西哥的古铁雷斯·纳赫拉,哥伦比亚的阿松西翁·西尔瓦。之后为后期,有墨西哥的阿马多·内尔伏,秘鲁的桑托斯·乔卡诺,玻利维亚的哈依梅斯·弗雷雷,乌拉圭的埃雷拉·依·雷西格,阿根廷的莱奥波尔多·卢戈内斯,还有在西班牙语世界首先翻译中国唐诗的哥伦比亚诗人吉列尔莫·巴伦西亚。现代主义在拉丁美洲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有许多文学史家在研究。马克斯·恩里克斯·乌雷涅在评论鲁文·达里奥时说:“……(因为)他的作品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所以是最伟大的。从贡戈拉和克维多的时代以来,没有人在更新的能力上发挥了可与达里奥相比的影响。”

第三个高潮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兴起,这个高潮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拉丁美洲的作家在要求创造的迫切愿望中忽然发现本土本民有着极其丰富的创作源泉。这主要是1911年开始的墨西哥民主革命引起的:,高潮中涌现的五大名著,即:墨西哥马里亚诺·阿苏埃拉的《在底层的人们》(1916年),玻利维亚阿尔西德斯·阿格达斯的《青铜的种族》(1919年),阿根廷里卡多·纪拉尔德斯的《堂塞贡多·松布拉》(1926年),哥伦比亚何塞·欧斯塔西奥·里维拉的《漩涡》(1928年),委内瑞拉罗慕洛·加列戈斯的《堂娜芭芭拉》(1929年),其共同的特点是描写、反映、表现了本土本民的现实情况,同时又着力渲染和强调自然背景、社会背景的特殊性和神秘性。它们有的艺术性高一些,有的差一些,然而都影响很大,以致现实主义小说形成一股潮流,遍及每个国家,一直延续到五十年代。

第四个高潮就是近年来的所谓“文学轰动”,或者译作“爆炸文学刀。原文是英文LiteraryBoom,是英美文学评论家用的词,指的是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末这二十年间出现的一批拉丁美洲小说。这些小说也着重于表现拉丁美洲的土地,拉丁美洲的人民,但是不同于第三个高潮的是,它们在艺术上跨跃了一大步,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其手法和技巧超过了当代的欧美作家,形成为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当时之所以称作Boom,据说是由于这些作品印刷数量之多和发行范围之广。其中最突出的是哥伦比亚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盖斯的《百年孤独》。但是在手法和技巧上首先超越了旧现实主义传统的,则是墨西哥的胡安·鲁尔福。他的《佩德罗·巴拉莫》不过是一本十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但是从1955年初版到现在,一直再版了二十多次。

近二十年来,拉丁美洲文学出现的新作品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用虚幻的手法描写虚构的情节,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看法的,如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

通过对人物心灵的探索以反映时代背景的,如阿根廷莱奥波尔多·马雷却尔的《亚当·布宜诺斯艾利斯》,古巴莱萨马·利马的《天堂》。 描写现实生活的神奇故事的,如古巴阿莱霍·卡彭蒂埃的《消失的足迹》,危地马拉阿斯图里亚斯的《玉米人》。 通过幻景反映现实的,如巴拉圭罗亚·巴斯托斯的《人的儿子》,秘鲁何塞·马里亚·阿格达斯的《都是血》。

以虚构的城镇借以影射现状的,如墨西哥胡安·鲁尔弗的《佩德罗·巴拉莫》中的柯马拉,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盖斯《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乌拉圭胡安·卡洛斯·奥内蒂《船坞》、《洪塔卡达维雷斯》中的圣塔马里亚。

也有把历史和现状交叉结合写成的,如墨西哥阿古斯丁·雅涅斯的《洪水边缘》,卡洛斯·富恩特斯的《阿尔特米奥·克鲁斯之死》。 此外还有一些作家比较难以归类,如秘鲁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从讽刺军队一直写到内地丛林:阿根廷的胡利奥·柯塔萨尔,主要写侨居法国的拉丁美洲侨民:埃尔内斯

托·萨巴托,写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社会问题;古巴的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方特;写革命以前的哈瓦那;智利的何塞·多诺索,写没落的庄园主阶级。

这些作品有人称之为“神奇的现实”流派,但是更多的人称之为“魔幻现实主义”。尽管它们各有特点,如果要概括一下的话i可以说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虚幻与现实相结合,过去和现在相交叉二表现的手法虽然各异,然而题材的基础还是现实。

有的文学评论家在探究魔幻现实主义的来历,据说最早使用这个名词的是意大利画家马西莫·逢登佩利,他在1938年首先在美术评论中使用这个词。

在拉丁美洲,古巴的卡彭蒂埃认为拉丁美洲的现实是“神奇的现实”,见之于1943年他到海地旅行回来写的一篇文章:

“每一步都遇到神奇的现实。而且我想,这种神奇的现实不是海地所独有,而是整个美洲的祖产……大陆历史的每一页都会逢到神奇的现实。”

逢登佩里提出的魔幻现实主义认为,艺术家在反映现实时把现实魔幻化了,而卡彭蒂埃则认为拉丁美洲的现实本身就是神奇的,与欧洲、亚洲或非洲痴同。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拉丁美洲的大自然环境,民族的构成,历史上发生的事件,都包含着出乎人们意料的神奇或魔幻的成份。因此,作家在创作的时候,必须反映这样的现实。其实在本世纪初的小说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萌芽,如《堂娜芭芭拉》里的神秘的草原,《漩涡》里的可怕的原始丛林。

当代拉丁美洲的作家认为,旧的现实主义已经是历史陈迹,它只描写表面现象或一般性的共同的东西,这是随便哪个读者自己都能看得到的,不成其为艺术,既不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也不能深刻地反映现实。用来表现十九世纪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合适的,但是用来表现二十世纪末的拉丁美洲社会,则已经显得陈旧了。

另外一种见解则认为,现实主义是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被鼓吹的一种创作方法,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这种文学在拉丁美洲曾经出现过一批,如智利特德尔包依姆的《硝石之子》,墨西哥曼西西多尔的《我们的石油》,阿根廷巴雷拉的《暗流》,乌拉圭格拉维纳的《暴风雨中的庄园》,巴西亚马多的《饥饿的道路》、《无边的土地》,以及贡萨莱斯·杜戎的诗,巴勃罗·聂鲁达的一部分诗等等。有一些作家,象亚马多和聂鲁达,后来都放弃了这样的创作风格。

拉丁美洲的当代作家,不管他写的东西如何神奇,用的技巧如何怪诞,谁也不承认自己不是现实主义者。他们认为,他们创作的目的是要反映现实,这就是现实主义,至于用什么方法,这就有许多不同的道路,但是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就是使用最高超的艺术手段以达到目的。于是有的着重于语言,有的精心于结构,有的渲染于气氛,有的采用了神话的写法,使作品具备独特的形象、奇妙的色彩。

例如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莫》,作者的主题是要反映大庄园制度下墨西哥农村的凋敝没落。他描写一个小村科马拉,以及半月庄的地主巴拉莫。巴拉莫巧取豪夺,兼并土地,纵子行凶,蹂躏村民,是一个典型的拉丁美洲庄园主。小说从巴拉莫的儿子回乡进入科马拉来向父亲要钱开始,这时科马拉已是一片废墟,没有一个活人,从三个时间平面展开情节。一个是巴拉莫的儿子的所见所闻,一个是死者之间的谈话和回忆,另一个是当时发生的事件的重演。时间的错综和生死的错综,可以看出作者构思的匠心。原来这本小说据说有二十多万字,后来作者有意删去一半,在结构上留下不少空白,出现许多跳跃,让读者自己去思考。

再如加西亚·马尔盖斯的《百年孤独》,作者描写了虚构的城市马孔多和马孔多的布恩迪亚一家一百年的历史,意图反映哥伦比亚社会一百年间的变迁。其中描写的开荒移民,建立城镇,保守党和自由党的纷争,外国香蕉种植园的掠夺,大罢工时的屠杀,都是有典型意义的历史情节。但是作者采用了神话的手法来描写,于是出现了吉卜赛人的预言,身上长尾巴的人,活了一百多岁的老妇,坐着毯子白日飞升的姑娘等等离奇的事件。作者的笔锋有时嘲笑,有时幽默,别有一种风趣。

再如巴尔加斯·略萨和柯尔塔萨尔,也都是在创作上有特点的作家。他们冲破传统的叙事方法,即作者包办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地描述情节和人物的方法,而使用许多对话,或者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一些片断,要读完全书以后联系起来,才能得到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这二十年间的文学是否都可以叫做“魔幻现实主义”,还不能定论。这些作品虽然有其共性,但是个性也十分突出,很难说是属于哪一种流派,哪一种风格。“轰动”的时期好象已经过去,然而新的作品还在继续出现,有待时间加以考验了。

拉丁美洲文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经常围绕着同一个题材出现一批作品,而且往往延续多年,不断地有作家写作同样的题材。比较重要的有:加乌乔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诗歌、矿山小说、种植园小说、独裁统治者小说等等。

特别是加乌乔文学。它从民间文学开始,成为文人写作的文学,而后又回到民间。这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例子,在世界文学中颇为少见。加乌乔是拉普拉塔河两岸邦巴斯草原的牧民,多半是混血儿。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与牛羊马匹为伍,为大庄园主放牧,生性粗犷豪放,爱好音乐,民歌十分丰富,涌现了许多游唱的民间歌手。到了十九世纪,有人开始收集这种民歌,并且模仿这种民歌写作,于是后来出现了三大加乌乔史诗,即:何塞·埃尔南德斯的《马丁·菲埃罗》,埃斯尼斯拉夫·德尔·坎坡的《浮士德》,伊拉里奥·阿斯卡苏比的《桑托斯·维伽》。其中《马丁·菲埃罗》出自作家之手,又回到了民间,在阿根廷流传极广,几乎家喻户晓。据说,没有一个加乌乔的鞍袋里没有一本《马丁·菲埃罗》,即使不认字的文盲,也能背诵几段。马丁·菲埃罗这个人物,成为加乌乔的理想的英雄。除了诗歌之外,还出现了许多以加乌乔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和戏剧。后来由于生产方式改变,畜牧逐渐现代化,加乌乔就失去了传奇色彩。等到1926年《堂塞贡多·松布拉》出版,几乎就是加乌乔精神的挽救了。

至于印第安小说,则范围更广,时间更长。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印第安人是理想化的英雄,例如厄瓜多尔胡安·莱昂·梅拉的小说《库曼达》,多米尼加马努埃尔·德·赫苏斯·加尔班的小说《恩里基约》。这些作品里所描写的印第安英雄人物,实际上是穿着印第安服饰的欧洲人,其思想感情都是欧化的。在古巴,则出现了“西包涅”派诗歌。歌唱原始森林中过着无忧无虑生活的西包涅印第安人。十九世纪末,秘鲁女作家克洛林达·马托·德·图尔内尔发表了小说《没有窝的鸟》,写出了印第安人受剥削被压迫的真实情况,使印第安文学风格大变。后来出现了玻利维亚阿尔西德斯·阿格达斯的《青铜的种族》,厄瓜多尔豪尔赫·依卡萨的《瓦西蓬戈》,秘鲁西罗·阿莱格里亚的《广漠的世界》,墨西哥洛佩斯·依·富恩特斯的《印第安人》,玻利维亚赫苏斯·拉腊的《雅纳库纳》等重要小说,强烈谴责对印第安人的压迫剥削,细致描写了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也不乏印第安人的愚昧、落后的一方面。

黑人文学则在黑人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出现。海地是一个黑人民族的国家,自不必说。在拉丁美洲文学中起重大影响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安的列斯群岛出现的黑人派诗歌。这是一种新颖的诗歌,它打破西班牙诗歌传统的格律和表现方法,采用黑人民歌、音乐、舞蹈的节奏、韵律写成,有的还吸收了黑人的语言、词汇、比喻等等,富于黑人的特色。其代表人物有:波多黎各的帕莱斯·马托斯,古巴的埃米利奥·巴利亚加斯、民古拉斯·纪廉,巴西的若热·德·利马等。

矿山小说则主要以矿山为背景。这是一种暴露矿工的悲惨生活、谴责帝国主义掠夺的作品。如智利伏洛迪亚·特德尔包依姆的《硝石之子》,玻利维亚奥古斯托·塞斯佩德斯的《魔鬼的金属》,秘鲁塞萨·巴耶霍的《钨矿》,墨西哥何塞·曼西西多尔的《我们的石油》,智利巴尔多梅罗·利约的描写煤矿工人的短篇小说等。这类作品政治倾向比较明显,但是艺术性差,到六十年代开始已不再见到。 种植园小说的情况也是如此。写甘蔗种植园的有巴西若泽·林斯·多·雷戈的《糖厂的孩子》和《班格》,写水稻种植园的有厄瓜多尔希尔·希尔培特的《我们的粮食》。最有名的是关于中美洲联合果品公司香蕉种植园的一批小说,如哥斯达黎加路易斯·卡洛斯·法雅斯的《尤那依妈妈》,洪都拉斯阿马约·阿马多尔的《绿色的监狱》。危地马拉米格尔·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的三部曲:《强风》、《绿色的教皇》和《埋葬的眼睛》,则由于其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为人称道。由于情况的变化,种植园小说已不大有人再写。

近十年来,连续出版了几种以独裁统治者为题材的小说。拉丁美洲文学中揭露独裁统治者的作品,以1946年阿斯图里亚斯的《总统先生》为嚆矢。到1969年,秘鲁巴尔加斯·略萨在《大教堂里的谈话》里写了秘鲁的独裁统治者奥德里亚,接着,古巴卡彭蒂埃写了《方法的根源》。于是,这类小说就接连着出现,有: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盖斯的《家长的没落》,巴拉圭罗亚·巴斯托斯的《我,至高无上者》,阿根廷埃尔内斯托·萨巴托的《毁灭者阿巴东》。这类小说大多手法夸张,着力于讽刺和揭露。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大众的目光中,是1988年。那一年,她和自己的恋人、艺术合作人乌雷分别从山海关和嘉峪关出发,相向徒步长城。经过三个月的行走,两人最终相会,拥抱在一起,宣布结束长达12年的恋情。这个作品名叫《情人•长城》。它真是个绝妙的暗喻:一对恋人在长途跋涉的相会后,迎来的,却是爱情的结束。号称“行为艺术老奶奶”的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她的爱情和艺术缠绵不休,也因此惊世骇俗……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于1946年生于南斯拉夫的首都贝尔格莱德,从小就受到压抑式教育,甚至经常挨打,被忙于革命的父母所忽视,因此敏感而脆弱。但同时,她的母亲丹妮卡为她安排了很多文化课程,学习法语和英语,去古典音乐厅、歌剧院、俄国芭蕾舞团,甚至在12岁那年去了威尼斯双年展,看到了众多激进的新材料艺术作品。她开始对绘画产生极大的兴趣,并因此获得母亲给予的一间工作室。

也许是童年经历和性格决定了阿布拉莫维奇后来的创作风格,她最终走了叛逆传统艺术的道路。阿布拉莫维奇虽然毕业于贝尔格莱德美术学院,受的是苏派美术教育,但她开始尝试用传统的技法画一些极端的题材,比如车祸现场的暴力性和即时性。之后,阿布拉莫维奇和几个同学组建了一个艺术小团体,并逐渐接触行为艺术。

阿布拉莫维奇长期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先后旅居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标准的“国际公民”。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探索,她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从1970年代开始,阿布拉莫维奇利用自己的身体创作,通过制造险境及各种自残的手段进行有关身心极限的思考。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节奏系列”(Rhythm)。她将自己置身于浓烟烈火之间的木质五星围栏中直至烧伤昏迷、濒临窒息,最后被抢救出来(《节奏5》Rhythm 5, 1974);或者服用下大量的精神类药物,在身体和意识陷入混沌之后等待缓慢复苏(《节奏2》Rhythm 2, 1974)……而最著名的一次行为艺术表演,是1974年的《节奏0》,她首次尝试现场互动。观众可任选包括枪、菜刀、鞭子等72种危险道具,对她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阿布拉莫维奇不作任何反击。直到有人用上了膛的手枪顶住了她的头部,她才流出了眼泪……

在这些极端的作品中,她像一个被遗忘的孩子,通过不断弄出声响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她一辈子都在求关注,各种极端的行为艺术,相当于小时候干坏事吸引大家的目光,得到关爱。或者,她希望寻找到一种生命的平衡,可这平衡又在哪里?或者,她一直在等待,那个叫乌雷的男人的出现。

1975年,29岁的阿布拉莫维奇遇到了乌雷(乌维·赖斯潘),从此在爱情和艺术上都改变方向。而也因为乌雷作为她艺术上的合作伙伴,使她的爱情和艺术一直缠绵不休。爱情的开始,带来艺术上的改变,而爱情的终结,也必将让她的艺术之路从此颠覆。

据《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传》(金城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詹姆斯·韦斯科特著)里的详尽描述,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在一次节目中相遇,乌雷被安排作她的助手。而在节目后的聚餐上,两人发现彼此的生日都是11月30日,而且日记本上的那一页都被撕去。他们都憎恶的自己的生日!神奇的缘分将他们拉到了一起。这期间,阿布拉莫维奇本有一个丈夫内沙·帕利帕维奇,但他们更像一对不居住在一起的朋友。

在跟乌雷热情的缠绵之后,阿布拉莫维奇回到贝尔格莱德,更加感觉到故乡的压抑。她感觉自己像呆在监狱,每天躺在床上给乌雷打电话。重新回到从前的艺术圈子,进行新的创作,可她一点不开心,在煲了无数的电话粥之后,他们相约再见一面,地点定在布拉格,阿姆斯特丹和贝尔格莱德中间的一个城市。他们在这里决定正式在一起,并准备了一个红色硬壳笔记本,写上两个人的名字。热恋中,他们合作了第一件作品。阿布拉莫维奇决定搬到阿姆斯特丹去,跟乌雷同居。

两人开始合作实施一系列与性别意义和时空观念有关的双人表演的作品。他们共同创作的作品主题鲜明,影响广泛。其中的一些作品被命名为“关系系列”,如:《空间中的关系》、《移动关系》《时间关系》《劳动关系》等,表演的地点则横贯欧洲的多个国家,参加了包括卡塞尔文献展、巴黎双年展、科隆艺博会在内的多种艺术活动。在《空间中的关系》作品中,他们赤裸着身体,在20米开外相对奔跑,让裸体撞击在一起。在无数次的撞击中,阿布拉维莫奇甚至跌倒在地。这种看上去像互相伤害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彼此的信任。

两人的关系犹如异首同躯的联体生物般难以分割。为了在一起创作行为艺术的理念,他们买了一辆雪铁龙篷车,把所有东西都搬了进去,生活在里面。他们开着车在欧洲旅行,一起创作行为艺术。

他们创作了一个名为《休止的能量》的作品,两人各持弓和箭的一头,倾斜站立,箭头直指阿布拉莫维奇的心脏。麦克风放大着两人逐渐加快的心跳和乌雷不均匀的呼吸声。行为持续了四分钟,如果乌雷有一秒钟不专注,箭头就会刺入阿布拉莫维奇的心脏……这种高强度的“信任”除了更多的艺术意味,似乎也在无限“升华”他们的感情。热情和压力并存,绷得太紧的爱情之绳,正在带来阴影……

谁也没想到。这对看上去无比般配的艺术家情侣,却渐行渐远。1984年,阿布拉莫维奇有了外遇。

在遭遇阿布拉莫维奇之前,乌雷是使用照片来进行行为艺术作品的,一度是宝丽莱公司的顾问。他用拍立得拍下自己的自残照片,令人震惊。在与阿布拉莫维奇走到一起之后,他们开始合作完成一些作品。但是,阿布拉莫维奇逐渐成为驰名世界的顶尖艺术家,游走于各种社交场合,而乌雷更多时候成为一种陪衬。

更多的矛盾开始出现。1982年,他们在一些作品中做禁欲试验,此后,乌雷因为患疝气进行治疗。两人不再有性生活,交流渐次疏远。这种生活给阿布拉莫维奇带来乏味感。1984年,阿布拉莫维奇到旧金山艺术学院授课,遇到了罗宾·温特斯,他们在艺术上进行合作,并走到了一起。这是一次背叛。但乌雷奇怪地原谅了她。阿布拉莫维奇再次无可救药地回到乌雷身边。

但是,到了1987年,他们终于遭遇了更为严重的现实。乌雷的儿子马克·亚历山大冒了出来,又冒出一个名叫朱利安的15岁儿子来。朱利安的出现,成为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关系的最后一击。因为从1975年相遇以来,乌雷一直隐瞒了这些真相。

阿布拉莫维奇认为自己根本不了解乌雷。他们一起相爱、生活,完成艺术作品,彼此完全信任,她认为他们应该是一种心灵相通共生关系,但乌雷隐瞒了自己最重要的秘密。

他们开始公然在客人面前争吵,甚至在对作品的处置上,比如是否出售,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因为他们要准备徒步长城的经费。之前禁欲时期短暂的外遇和背叛,再度被提起。

徒步长城的计划已经准备很久,虽然貌合神离,他们还是必须一起去完成。这注定成了这对艺术情侣12年关系的最后一站。

1988年3月30日早晨,《情人·长城》开始,阿布拉莫维奇登上山海关,向西行走。而乌雷在同一时刻登记上戈壁滩中的嘉峪关,向东行走。这种相向的徒步行走,施行者又是一对情侣,难免让人产生过度升华的,关于爱情的联想。但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这次相遇的仪式,将不是他们爱情的高潮,而是结束。

在经过90天的跋涉之后,他们筋疲力尽地在陕西省神木县二郎山的一条布满道、佛、儒三家庙宇的峡谷里相遇。他们互相拥抱,却一点不像**里的浪漫画面。阿布拉莫维奇泪流满面,那么温柔、小巧地缩在乌雷的怀里。可是,他们分手了。

这让世人感觉惊诧不已。直到很多年之后,乌雷的一个女性朋友问他:“你为什么跟阿布拉莫维奇分手?她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女人。”乌雷回答:“我想我没那么多魅力。”

当爱情被打上文艺范儿的光环时,总是给人过于浪漫的幻想。但事实上,所有的爱情在遭遇世俗困境之后,都会变成一地鸡毛。传奇而叛逆的阿布拉莫维奇也不能例外。

分手之后,乌雷拿走了他们早期共同创作的所有物件、影像与底片,阿布拉莫维奇不得不为使用这些材料而付钱。此后多年,他们都在为这些档案的保管和使用争吵不休。

阿布拉莫维奇只好中止了“二人组合”,开始单独面对公众,独自完成作品。她一度有众多男朋友,跟很多人发生关系。这些男朋友分布在欧洲各地,他们坐飞机见面,或者通过传真信件调情。阿布拉莫维奇和乌雷彼此都认为自己在12年的关系中受到了伤害,是受害者,糟糕得不能再糟糕。

在与乌雷分手差不多十年左右,她与艺术家保罗·卡内瓦里相识,并最终走到一起。2006年,阿布拉莫维奇与保罗举行了世俗的婚礼。她已经快60岁了,终于找到安全感,或者说是——爱情的归宿。保罗在自己的左臂上刺上了阿布拉莫维奇的名字。也就是在这时候,阿布拉莫维奇突然想到:“如果我还年轻,我们应该有一个孩子。”她感觉到了没能成为母亲的遗憾。

看上去,阿布拉莫维奇正在回归世俗。另一方向,她更加擅长社交,光芒四射。有人说,事实上,阿布拉莫维奇有了越来越多的媚俗的一面。但于艺术而言,这很难界定。

2010年,阿布拉莫维奇在纽约现代美术馆进行作品“艺术家在现场”的表演。这场行为艺术持续736小时30分钟,过程中,成千上万观众被邀请轮流坐在阿布拉莫维奇对面,静静地看着她的眼睛。1500位陌生人中,有些人甚至接触她的目光不过十几秒, 便宣告崩溃,可阿布拉莫维奇却没有一丝情绪流露。但是,乌雷也来了,坐到她对面。阿布拉莫维奇没能继续保持无动于衷,而是与乌雷握了手。这是在阿布拉莫维奇之前表演中从未出现的境况,强烈感情的冲击与回忆使她当场潸然泪下。

阿布拉莫维奇曾说:“一位艺术家要避免爱上另一位艺术家。”而在后来接受采访时,她却说到:“我的艺术宣言充满了矛盾。我人生中最至爱的两个人都是艺术家……如果可以的话,我们要避免爱上别的艺术家。”

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12年的合作与爱情,被称为旷世奇恋,也是一场与艺术缠绵不休的爱情。或者,正是因为艺术家锋芒毕露的才华,让他们彼此刺伤了对方。要避免爱上别的艺术家!可是,除了爱上更加才华横溢的艺术家,艺术家的爱情又到何处去寻觅?

 导语:夏天来了。天气越来越炎热!钦州难道就没有阴凉的地方给我们避暑吗

 有!当然有,一些不太远、不太累,轻轻松松,只需一两天,就将这个夏日的周末打发过去的地方。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下这些值得一游的景点。

 青葱茂密的森林、肆意盛放的花海、潺潺不断的溪流这些景色,完全可以驱散夏日的炎热,让你感受到一个缤纷、浪漫的夏日。

 我已为大家盘点好了我们钦州的十大避暑胜地了,好了,快去看看吧!

 八寨沟

 八寨沟旅游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景色优美,是新兴的优秀旅游度假地。年平均气温为213—224℃,最低温的月份在18—19℃之间,最高温月份在261—265℃之间;年平均雨量12036—2820mm,年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日照时数1783小时。

 八寨沟内,树木葱笼,小溪潺潺,景色秀丽而宁静,落差大小不同的瀑布随着山涧的延伸随时可见,流底深潭令人生畏。谷内遍布着大大小小近百个石潭,形成了一个个天然浴池,谷内空气清新,整个八寨沟俨然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炎热的夏天,进入谷内,犹如走进了一个清凉世界,呈现在眼前的尽是一片原始森林的绿色世界,炽热随之悄然而去。

 整个景区以水为主,夏季下雨较多,所以夏天无疑是八寨沟旅游的最好季节,但也因下雨较多而应选择天气晴朗之日游玩。夏日的清清泉水,给人的感觉十分清爽,是避暑的绝佳之地。

 指路牌:钦州大寺镇至上思县四级公路往贵台乡方向的路边上。从高速路口下经大寺往贵台乡走约二十余公里,路边有明显指示牌。

 清凉指数:★★★★★

 越州天湖

 越州天湖地处小江水库区,南北走向,纵距最长达52公里。湖区面积79平方公里,库容12亿立方米以上,湖内有小岛百余座。这里的湖水清澈,烟波浩渺,远近山色碧黛,环湖荔枝、芒果园已成规模。内有仙鹤岛、东坡渡、伏波滩、望夫岭、清浊湖、对歌坡、三帝庙等自然景点。仙鹤岛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白鹤,还有天湖大渡槽和香翰屏将军的故居等人文景观。故居建筑艺术中西合璧,亭台楼阁依山傍水而建。距香翰故居6公里。这是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的越州古城。越州天湖得天独厚,一日之游,不但使你能够饱览桂东南独有的湖光山色,还能让你涉足祖国1500多年的历史名城。

 指路牌:从广西浦北县城驱车南行5公里向东再行65公里,就到达越州天湖了。

 清凉指数:★★★★★

 五皇山

 五皇山,浦北八景之一,五皇山是钦州市著名的森林公园,具有集高山草地风光、南亚热带雨林风光、山村农家风情和蕉田荔园风光于一体的梯级综合生态景观。五皇山景区主要位于浦北县龙门镇境内,距离县城32公里、钦州135公里、南宁200公里、北海110公里。景区面积40平方公里,由高山草坪、高山茶园、高山梯田、溪流瀑布、亚热带季雨林、花岗岩奇石等自然景观和社戏傩舞人文景观构成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具有“山高林茂、草绿石奇、谷幽水秀、雾浓云美、民俗奇异”的特点,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风情体验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指路牌:钦州市浦北县龙门、北通、白石水、大成、张黄五镇境内

 清凉指数:★★★★★

 三娘湾

 三娘湾位于钦州犀牛脚镇东面约5公里处海湾边,距钦州市区约38公里,南临北部湾,背倚乌雷山,掩映在枝繁叶茂的红树林里的海滩洁白柔软,站在如天外流星坠落海滩的三婆石上,朝可观旭日东升,晚可赏夕阳斜照;还可拜乌雷伏波庙、游威德寺、观东汉大将风采;更妙的是登上渔船出海观光,品海鲜、沐海风,观赏珍奇的中华白海豚,尽享蓝天碧海、人欢鱼跃的情趣。

 指路牌:钦州客运站有班车直达三娘湾景区,7:00~19:00每小时一班,车票8元;景区返回市区的班车最晚到18:00。

 清凉指数:★★★★

 六峰山

 六峰山位于广西灵山县城西,由龙头、凤尾、鹤立、龟背、宝幛、冲霄六个主要山峰构成。山上古木参天,奇岩曲径,怪石嵯峨。有古庙、古坊和碑刻多处。山中岩洞大小共有60多个。六峰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以"石六锦屏"六峰山为主体的六峰公园、花石 山、凤凰山、翠壁峰、环秀桥 和江滨公园,总面积54万平方米。景区内碧水环秀,平桥卧波,山水映衬,风光旖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明朝曾先后评先灵山"八景"、"十景",这里的景点,前者占据榜上二三名,而占了后者一半席位。

 指路牌:广西灵山县城

 清凉指数:★★★★

 烟霞山景区

 烟霞山风景区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烟墩镇,其地貌是由红色砂岩构成(形成于6000万年前的河、湖中),经过百千年的流水塑造形成巍峨独特的地形,地理学称为丹霞地貌。且发育典型、类型齐全、形态丰富,具有雄、奇、秀、险、幽、奥、旷等特点。如神似老人脸庞的老子峰、阳刚奇特的擎天一柱、秀丽雄伟的花龙岭等丹霞奇观。奇山亦有妙水,如流觞曲水般的银柳瀑布,柳暗花明处的洞天瀑布,潺潺如歌的梦蝶瀑布,无一不显丹霞生态景观之美。

 指路牌:钦州灵山县烟墩镇

 清凉指数:★★★★

 仙女潭

 “石磴横铺成坦道,山泉直泻挂层岩”,是仙女岩潭的真实写照。传说上古时期,在仙女岩洞里曾住着仙女,洞里有石妆台,岩顶有一条石梁横悬。月明风清之夜,时闻笙笛之声,幽雅动听。自清雍正年以来,这里人居稠密,鸡犬喧嚣,仙女们不愿再过这样的凡间生活,回天上去了。因此石梁自断,妆台自倾故有"仙女岩"之名。又传说:仙女岩景色奇丽,花香水秀。七月初七,众仙女外出游乐,路过此地,被深深的吸引而下凡嬉戏取乐,时久忘返,直至天断其桥,逐化为戴耳环的大红鲤鱼,居于潭中,每年七月初七现回人形,翩翩起舞,曾被路过此地的路人所见而广为传诵,并立"遇仙记"碑一块作记。

 仙女潭四面环山,背靠仙女岭,东是天堂岭,西是英雄山,崖壁陡峭,一道瀑布从五十多米高的悬崖上飞流注入崖下潭中,莹珠四溅,汇成一泓澄澈见底的清泉,沿着怪石嶙峋的溪涧迂回流向山外。每当盛夏,置身崖下,倚石憩息潭畔,让那随风浮游于身旁如烟如纱的雾珠抚弄,暑热与疲劳顿然消失,因而潭畔岩石又有"无暑岩"之称,旧县志以"盛暑倚石而笙,严嚣顿消"而赞之。

 指路牌:钦州灵山县太平镇

 清凉指数:★★★★

 灵东水上乐园

 灵东水上乐园座落在灵东水库外坝下,项目区占地面积近千亩,规划总投资16亿,集水上陆地游乐园、地方特优果蔬生产基地、绿色淳朴风味农家乐、亲水别墅式畜牧旅业、大型原始烧烤场、姜太公钓鱼场等多种生态观光旅游、休闲养生乐于一体,是广西乃至全国罕有的能够尽情享受纯天然生态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指路牌:灵山县佛子镇

 清凉指数:★★★★

 椎林叠翠

 椎林叠翠位于钦州市浦北县,纵贯浦北县境中南部的五皇山山脉生长着20多万亩连片原始红椎次生林,它们躯干挺直粗大(有的要两三人才能合抱),参天耸立(有的两三丈高),枝条多而紧凑,叶子青绿密集而细长,每棵树都象一把翠绿的巨伞,遮天蔽日。从山下往上看,那葱茏翠绿的椎林,顺着由低到高、蜿蜒起伏的山势,漫山遍野,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地生长,一望无际。这一片红椎,堪称中国一绝。在这里,游人可领略到瑰丽奇伟的“椎林叠翠”自然景观。

 指路牌:钦州市浦北县

 清凉指数:★★★★

 林湖森林公园

 林湖森林公园为三十六曲森林公园(省级公园)的景区之一。在湿地生态区、游人不仅可以沿着栈道穿梭于丛林中,栈道下的风光更是吸引眼球。这里种有睡莲、梭鱼草、再力花、水生美人蕉等。崭新蜿蜒的油柏路与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给人一种舒适幽静之感,雨后的森林散发出一股清新怡人的味道。林湖森林公园就是一个“森林氧吧”。林湖森林公园规划有入口服务区、湿地游览区、活力休闲区、童话森林区、休闲度假区、森林养生区、生态保育区等七个景观区,这的确是个植被茂盛、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古朴生态休闲之地。

 整个公园景区的规划建设将以森林景观为基底,充分利用和保护原始的山水林特色的景观资源,以保护生态环境、引导低碳行为为基础,打造集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综合性近郊森林公园。

 指路牌:林湖森林公园位于325国道南北二级公路旁,距离市区3公里

 清凉指数:★★★★

 看完是不是心痒痒!有没有一壶从头顶浇下的感觉……那就不要犹豫啦!明天周末,和家人、爱人、朋友们一起出发吧!悠闲度过这个炎热的夏天。

 看山、看水、看小鸟,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让心放飞在青山绿水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246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