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里,哪个单元的故事最让你印象深刻?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里,哪个单元的故事最让你印象深刻?,第1张

我和我的父辈真的值得一看,四个小单元,不同的故事,大都表达了后来我成为你的那个人,也像是当时的你们。从你眼中接过了星辰,交给每一个新的青春。”有欢笑有感动。我最喜欢的还是吴京和吴磊主演的第一个故事:英雄的父亲为了救老百姓,故意放出假信号弹,引诱敌人进入自己儿子执行任务所在地,导致吴磊演的儿子英勇牺牲,当镜头出现驮着儿子出去执行任务的马,背上没有儿子只有儿子的遗物,吴京走到马前,抚摸着马上的血迹,独自走进玉米地默默哭泣,我已是泣不成声。为这位大爱无私的父亲,也是为前辈的浴血奋战得来的幸福感动。

**《我和我的父辈》第二个单元就是章子怡执导的《诗》,看完我还挺喜欢这个单元的。女导演拍摄的角度真的很不同,细腻的视角下写到人们熟悉却又陌生的职业。感情烘托的篇幅也用得恰到好处,没有故作煽情,所以在观影的过程中的确赚取了我最多的泪水,影片中最后的信件加上后期中国航天发展的映像,更深刻地体会到祖国科技发展的艰辛。抛开有色眼镜,章子怡的这一部分真的很细腻很饱满。

故事讲述得细腻自然,孩子点亮孔明灯照亮了内心、现实与未来。章子怡演得情感饱满,几次哭,几次控制,都很到位。章子怡,第一次当导演的她真的给了观众一个大大的惊喜。无论从画面还是进内容,章子怡都展现出了远超新人导演的水准。她对剧情的把控和细节的刻画十分到位,她的镜头有女人独有的细腻,看完之后意犹未尽。与其他单元截然不同的女性视角,把航天比做孔明灯比做在天上写诗。独有的浪漫,温柔和轻盈。

我和我的父辈4个故事,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期间父辈们艰苦奋斗的故事。

该片由《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单元组成,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历史坐标, 通过“家与国”的视角描写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 。

四个故事,四种风格,以家写国,家国同构,**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时间坐标中,铺展开父辈的奋斗画卷。**为我们推开了时光的旋转门,父辈,不再是模糊的“背影”,而是如山伟岸、如水温柔的群像。

相关信息

《我和我的父辈》的逻辑主线不再仅仅是时空的历史闪回或空间的地理分区,而是在人物情感逻辑中,找到了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中国式表达。那是亲情中的互相信任与彼此成就,也是代际间的价值认同与精神传承,是我们的国家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接续奋斗。

取材于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诞生的背后故事。生长于上海的徐峥再次聚焦上海的弄堂生活,以此致敬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敢为人先的父母一辈。徐峥饰演的赵平洋(鸭先知)将和韩昊霖饰演的儿子“冬冬”一起成为这场创新浪潮的关键人物。

作为国庆三部曲之一,**《我和我的父辈》,红色主旋律再加上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等大咖,已然有很可观的保底票房。事实上,红色主旋律**的成功,也是中国红色文化推广的成功表现。现在,老百姓愿意走进**院,有心情跟着明星大腕,回顾共和国、家乡、父辈的往事,因为生活正变得越来越好,昔日的奋斗精神才能称之为信仰,正可谓: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相比于前面两部国庆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父辈》浓缩成为四个单元,简练且有深度。四个单元的导演都是演员出身,虽然在剧情把握和表现力方面,水平参差不齐,但基本上都完成了任务:表达出父辈之信仰。

四个单元的名字分别是《乘风》、《诗》、《鸭先知》和《少年行》,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展开叙事,从抗日战争,到建国初期,再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最后又弄出一段来自2050年的科幻喜剧。毫无疑问,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父爱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影片把不同类型的父亲凑到一起,除了能丰富**的故事维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让观众理解父爱和信仰,应该与时俱进。

《乘风》和《诗》,为国捐躯的大爱

影片的前两个章节,基调比较沉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要建立一个崭新的国家,就要杀死一个旧国家,势必要通过战争和流血来完成。为国捐躯的父爱,天然具有高尚之情操,但更多地是一种无奈。毫无疑问,主旋律**常常把“高尚情操”演绎、渲染到极致,而把人性的无奈“隐藏”得非常好。笔者自然不敢否认这类父爱的伟大,但更希望人间不再有罪恶的战争,亦能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来完成极危险的任务。

第一个篇章《乘风》,讲的是冀中地区抗日武装故事,由吴京自导自演,自然是“含京量”十足。自《战狼2》爆红之后,吴京军人、硬汉的荧幕形象就深入人心,而在《乘风》中的表演也是上乘之作,包括骑兵团绕后冲击日军阵地的大场面,马匹撞人的力量感,收割人头的酸爽通透,都令观众大为震撼。而且,首次执导的吴京,也不忘致敬经典,《战狼2》、《亮剑》、《杀破狼》的一些经典镜头,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乘风》之中,比如《亮剑》中骑兵连和日寇对抗的惨烈画面,就再次于国庆献礼,平心而论,如此经典场面,致敬100次都不为过。此外,按照一般父子情影视套路,做出牺牲的往往是父亲,但《乘风》却 “反其道而行之”,父亲做出的选择不利于儿子。显然,这是为了渲染“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愫,是真正伟大父爱的内涵之一。如此父亲,给不了儿女丰富的物质条件,却能交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优良的信仰。

如果说《乘风》的父爱是抗日战争中的视死如归,那么,《诗》里面的父亲,则是建国初期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向女儿传递出一种正能量价值观:笑看风云、苦难又充满诗意,唯有如此,才能于物质匮乏的年代完成使命。

第二篇章《诗》,一如片名所指,有着较为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主要讲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故事。火箭、卫星这些事业总有浓浓的神秘感,记录成册的故事也更加新鲜,非常具有审美性,但其中必然有牺牲。《诗》的前半部分是苦情戏,父亲是一位“被牺牲”的角色,一位火药雕刻师。相关史料显示,我国发射首颗卫星时,火箭所用的助推火药是用人工雕刻出来的,一些危险的测试无法用相机来捕捉,只能由雕刻师用眼睛在现场查看记录。如此工作极度危险,不仅要求超高的职业技能,还需要强烈的奉献精神,而这样的精神也是那个时代的必需品,唯有具备如此精神的父亲,才能驾驭类似火箭发射之类的崇高任务。

据说直到现在,这种“炸药堆”里的工作,依旧广泛存在于我国的航天事业中。或许,有些特殊的观众会突然意识到:父亲可能正从事神秘事业。

和平年代,你就是这样的英雄父亲

《乘风》和《诗》里的父亲都是英雄,燃烧自我,为国捐躯,他们有着天然的优势,给到儿女们最优质的价值观和信仰。相比之下,和平年代的父亲,就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大概是为了中和氛围,影片后两个章节《鸭先知》和《少年行》的导演,由徐峥和沈腾两位喜剧人来担当,一下子就把观众拉进轻松、愉悦的氛围之中。作为经验更丰富的导演,徐峥在叙事节奏和力道方面,把握得更好,故事也更加紧凑、流畅,而沈腾则太依靠肢体语言,笑料比较多,但一如开心麻花的小品,总有堆砌笑料之嫌,比如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无邪,就是非常生硬的笑点,有一定概率会导致观众“消化不良”。

《鸭先知》的故事背景是改革开放之初,父子俩拍摄中国第一支广告的尴尬事儿,地点则选择了走在前沿的上海,是典型的徐氏喜剧。

和《乘风》一样,《鸭先知》也有大量的致敬,比如父子俩在公交车上拍广告时,不明所以的群众挤在车厢一端,这个场景来自于《疯狂的石头》,更大的致敬则来自于滚动播放的经典广告。或许,此前在电视里看广告时,比较厌烦,如今重回大荧幕,再对比现在直播卖货的模式,就会感觉此前的广告简直都是经典,对于80后来说,还有一点儿“回忆童年”的美好感觉。《鸭先知》故事发生的时间点也颇为特殊,正处于中国经济全面复苏的阶段,父亲要创新,要第一个吃螃蟹,给父爱的内涵又多加了一层“赚钱”的含义。

中国文化渲染的父爱,大都是:贫穷者付出自己的一切,供养孩子读书等等。其实,这样的父爱虽然深沉,但并不值得提倡,最起码,这不是健全的父爱,也正因如此父爱,大多数的儿女只是尊重父亲,而非钦佩父亲。贫穷之所以应该遭遇诅咒,正在于,它不仅让物质生活变得拮据,就连精神世界也变成了贫瘠的荒漠。所以,一个合格的父亲首先应该是一个会赚钱的父亲,而主旋律所渲染的父爱之中,也应该加多一层“经济”的含义,钱理应成为父亲的信仰之一。( 科技 新发现 康斯坦丁/文)

影讯《我和我的父辈》是由黄建新监制,吴京、章子怡、徐峥、沈腾联合执导的剧情片,该片是继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2020年《我和我的家乡》后,“国庆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该片由《乘风》《诗》《鸭先知》《少年行》四个单元组成,以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为 历史 坐标, 通过“家与国”的视角描写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中国人的血脉相连和精神传承,再现中国人努力拼搏的时代记忆。影片于9月30日上映征战国庆档。

昨天抽时间看了点映场,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谈谈观感。章子怡导演《诗》单元最感人,《诗》以1969年我国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为背景,以一个普通航天家庭为切口,展现父母一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以此向中国航天人致敬。章子怡深得恩师张艺谋对年代剧拍摄的精髓,在这部影片中既有张艺谋式家国情怀,又有王家卫式浪漫,李安式诗意。

黄轩饰演的父亲文艺气质颇佳和章子怡饰演的母亲CP感十足,只可惜是黄轩的戏份有些少。故事中主人公一家四口,儿子其实并不是他们的孩子,是同事的儿子,同事为了研究人造卫星,试验过程中牺牲,后来养父和养母也先后牺牲。妹妹后来也选择航天事业沿着父辈的方向继续前进,父辈与子辈的传承表现的非常好,陈道明客串的成年哥哥也是一个亮点。另外剪辑方面采用回忆倒叙手法呈现,将父亲和母亲最浪漫的场景放在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回忆的地方,让人更觉得惋惜和不舍,观看这个单元过程中几度落泪,如果把《诗》这个单元单独拍摄成一部独立**评分会更好,有可能会受邀参展**节。

徐峥导演《鸭先知》最 娱乐 ,《鸭先知》取材于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诞生的背后故事。生长于上海的徐峥再次聚焦上海的弄堂生活,以此致敬改革浪潮中敢为人先的父母一辈。徐峥饰演的赵平洋将和韩昊霖饰演的儿子“冬冬”一起成为这场创新浪潮的关键人物。有徐峥的单元喜剧是主色调,故事以儿子“冬冬”在讲台朗读作文为开场,赞美父亲是一位聪明能干的鸭先知,老师表扬作文写得棒。就在这时同学胖子揭穿“冬冬”作文就是吹牛撒谎,胖子是冬冬家的邻居知道底细。

徐峥饰演赵平洋人称“鸭先知”面临 养生 酒销售停滞的问题,费尽心思寻找销售方案。在公交车上和儿子上演广告,这里有向《唐伯虎点秋香》周星驰和郑佩佩致敬的含义。表演了无数次广告,终于有人准备买两瓶时,邻居小胖爸爸登上公交车再度揭穿鸭先知,为了给酒找销路让“儿子喊他叔叔”再度泡汤。很多人尤其是做销售或者当讲师的朋友为什么害怕见熟人,就是担心揭老底。期间碰上电视台为重阳节采访老人的工作人员,进而了解到广告,最后说服摄影助理帮他拍摄广告。广告的成功播出为 养生 酒成为畅销品,成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首选。这个单元有彩蛋童年记忆中的广告都能看见!

沈腾导演《少年行》最温馨,《少年行》机器人“星一浩”肩负特别使命从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怀揣科学梦想的少年小小,两人意外组成了一对临时父子。在机器人老爸的影响下,少年小小将坚定地追求科学梦想,少年强则国强,伟大梦想、 科技 创新精神在这对“父子”间实现传承。这部影片中少年父爱缺失,每次都给同学编造父亲的形象,因此被同学视为不诚实的人。机器人“星一浩”出现填补他对父爱的渴望,借助机器人父亲在校园竞赛中缕缕获胜,这些桥段有黄百鸣《开心鬼》式的校园式的影子。

最重要的阶段少年改装的飞机却未能如愿升空,这对少年的打击非常大,这时机器人参演严父的角色对少年进行鼓励。一个成功的机器人是经历5000次的失败换来的,少年的父亲经历5次失败把自己搭进去了,少年接棒父亲继续努力。最温馨的一点是机器人产生感情,冒着危险救援少年,非常!最后李雪健客串的角色出场惊鸿一瞥,宣布穿越时空实验圆满完成!原来机器人是少年研究出来的产品,却穿越回少年的生活参演父亲的角色,机器人却说少年才是他父亲。这一单元虽然作为穿越题材而言有逻辑漏洞,但是作为喜剧片而言非常不错,温馨、感动和励志都得到充分体现!

相比之下吴京导演《乘风》最失败,完全就是抗日神剧模式,“战狼”附体白刃大战机关枪,手握白刃的骑兵团完成。徐峥和沈腾的喜剧效果绝佳。《诗》和《少年行》中孩子都是父爱缺失者,《乘风》中孩子是母爱缺失,《鸭先知》中父母感情危机!如果让我评分章子怡导演8分,徐峥导演75分,沈腾导演75分,吴京导演5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5277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5
下一篇2023-08-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