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小伙伴来问我一个问题。因为她在争论同志是白天最短的晚上还是白天最短的晚上最长。
地理小智:冬至,白天最长,晚上最短,还是白天最短?
作为地理老师,有必要趁着冬至熟悉“冬至”的地理常识。
何为冬至?
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结束,阳气开始出生,日南开始,日短,日影长。”
说白了当太阳直射点照亮地球上最南地点时,这个最南的点就是南回归线。冬至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而南半球白天最短。冬至认为白天最短,白天时间短,太阳直射点在最南边,自然阳光比其他时候少,所以我国古人认为这一天是阴气最旺的一天。不少地方也把冬至当成“鬼节”,阳气不足,制服不了小鬼。据说,随着冬至的过去,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长,冬至开始了阳气。
冬至有什么习俗,如上所述,冬至北半球白天最短,白天最长,阴气旺盛,因此冬至有特定的习俗。比如在北方吃水饺,因为饺子像耳朵,吃饺子也不会冻耳朵,所以《芈月传》里石墨国的方式——让我想起那里特别冷,街上的鼻子和耳朵都结冰了。
南方呢,吃汤圆。还有喝羊汤的地方,因为羊汤很暖和,所以可以御寒。我家冬至要吃面条。因为吃了同志面,所以一天很长。”冬至过后一天会越来越长。
冬至这一天为什么不是最冷的?因为冬至白天最短,太阳高度角最小,为什么这一天不冷呢?因为,大气变热,气温下降需要时间。当天太阳辐射最弱,但气温不最低。经常再待一会儿,到了一月,是最冷的时期。一天中气温最高的好像不是12点,而是下午2点。
所以冬至那天,北半球白天最短的夜晚最长,冬至过后,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短。冬至的知识科普结束了,那么问题来了。你家冬至吃什么?
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被称为“活节”。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月21日冬至。
民间又以冬至日到来之先后,及当天天气的好坏,推测往后的天气。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出现雨雪天气。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
夏至:夏至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减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会逐日降低。
秋分:秋分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24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地球绝大部分地区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冬至: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一般都在每年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中 “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2021
冬至
是哪天开始冬至是几月几日几分几秒2021
2021冬至是12月21日18:02:12开始,农历时间是冬月十八,星期二。
冬至,每年公历12月21——23日左右,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即为冬至节气。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冬至,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对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一天。冬至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约50%。
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则完全换成冬季星空,并且从今天起开始“进九”。而此时的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的介绍
冬至过节开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相传到现在,《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这一天是十分重视的,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福气。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在这一天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在这一天官府成员都会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意味着这一天朝廷官员上下都是要休息的,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古人认为,随着冬至的即将到来,从这一天开始白天就回来时慢慢变长,夜晚就会开始慢慢变短,也就意味着春天就快要到来了。从地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冬至的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种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
这一天是北半球得到阳光最少的时间,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天达到最短,并且越往北白天就会越短。
冬至一般是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左右,冬至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个地方都有自己传统的庆祝方式。我国北方冬至的这一天都要吃饺子,而在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习俗,而在山东则有喝羊肉汤的习俗这寓意着驱寒保暖。各地庆祝方式虽然是不同的,但都大同小异,寓意也都是为了讨个好的彩头,日子会越来越好。
冬至这一天的风俗习惯
吃冬至肉
在中国的古代南方比较大户的人家冬至都要扫墓,扫墓之后会为同姓宗族的人分发“胙肉”。
分发时也有讲究,原则上按学历的高低来进行分发,学历越高的家庭则分到的“胙肉”越多,以示鼓励;而又格外照顾老人,如若家中有老人则按年龄的大小分发,年龄越大则分到的“胙肉”越多。
九九消寒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冬至也是尤为的讲究,在冬至入九之后,文人和士大夫的这类人就会举办消九活动。所谓消九,就是相约好友者九人饮酒,桌上放九碟九碗,因九与酒同音,便有了九九消寒之意。
捏冻耳朵
其实这里的冻耳朵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饺子,冻耳朵是饺子的俗称。饺子的由来是古代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之后,回到故乡看到乡亲衣不蔽体饱受风寒,更甚者耳朵都被冻烂了,所以叫弟子将羊肉与一些驱寒药材处理之后,用面皮包成饺子模样,分发给乡亲食用。病愈之后的乡亲对此食物大为喜爱,故每逢冬至都争相模仿做着吃,并流传至今。
2021-2022年数九时间表
一九:2021年12月21日-2021年12月29日
二九:2021年12月30日-2022年1月7日
三九:2022年1月8日-2022年1月16日
四九:2022年1月17日-2022年1月25日
五九:2022年1月26日-2022年2月3日
六九:2022年2月4日-2022年2月12日
七九:2022年2月13日-2022年2月21日
八九:2022年2月22日-2022年3月2日
九九:2022年3月3日-2022年3月11日
嗯,两种说法都对,因为按照一般的情况是22日为多,但是冬至日是我国农历中的节气,而农历日期与我们现在通用的公历日期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就像每年的传统节日并不是固定同一天一样。虽然有出入,但是通常只差一两天,因此说是22或23号,完全是可以的。不过你要是答试卷,还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写吧,一定不会算你错的啦~
看太阳直射地球的哪个半球,直指北则是夏至日,反之是冬至日。在地球较远于太阳的时候,且太阳直射赤道,就是春至,反之是秋分(以北半球为例)。
冬至:太阳到达黄荆270度时开始,公历12月22日左右或农历11月15日(满月)前后一天,共30天。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北半球极夜最短,南半球极昼最短,然后太阳直射的位置向北移动,白天越来越大。
秋分是秋季三个月(约90天)的中点。”“秋分”中“分”的意思是“一半”。在秋分,大约公历9月23日,太阳达到180度。在这一天,太阳几乎直接照射在地球的赤道上,相当于全世界白天和黑夜的长度。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日是春季90天的中点,通常在每年的3月21日左右。太阳的直射点在赤道上,整个世界昼夜均匀分布。
在这段时间里,太阳在黄经0度到15度之间的位置是在3月20日到4月5日之间。但实际上,它通常是指太阳真正位于黄经0度的那一天:3月20日或3月21日。春分日是世界各地在6点钟日出日落的日子。
夏至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夏至当天,除南极点和南极圈的极夜区外,地球上所有地方的日出方向都从东北方向开始,以西北方向为起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