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Amazon)一族是一个迷一样的女战士族,她们与无数希腊英雄的战斗流传在不同的传说之中。亚马逊一族发源于小亚细亚蓬托斯(Pontus)的特尔摩冬地方(Thermondon)的峡谷和森林之中。她们的首都是尤克森(Euxine)沿海的特弥斯库拉(Themiscyra)(今天土耳其黑海沿岸的特尔密)。根据习俗,男人是不能进入亚马逊人的国境的,但亚马逊人每年都会到访高加索的戈尔加利安斯(Gargereans),为的是传宗接代…在这个联婚盛会上生下来的女婴都会交由亚马逊一族养大成人。每一个亚马逊女战士长大成人时都会烧掉或切去右边乳房,以便投掷标枪或拉弓射箭。但在联婚大会上诞生的男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一生下来就会被杀死或送回父亲身边。另一说是亚马逊人会囚禁一些数目的男人,以作「播种」之用,而且这些人都是奴隶的身份,并且在任务完成后就将他们处死。相传这些可怜的男人会被砍断手、脚,以防叛乱。
无论有没有男人在亚马逊的国家中都好,确实只有女人在亚马逊的军队之中。她们不只负责保卫国家,而且还入侵相邻的国家。亚马逊军队有骑兵和步兵,她们打使时手持有新月图案的盾牌,挥舞着长矛、弓箭和战斧。她们的一生都充满了争战和为了战争的训练,要不就是训练未成年的亚马逊小战士。她们在女王的统治下,崇信战神阿瑞斯(Ares),因为她们相信自己是战神的后代;除战神外,她们也崇信狩猎女神阿尔特弥斯(Artemis)。
最广为人知的有关亚马逊女战士的故事,要算是古希腊的英雄史诗中所记载的了。伟大的诗人荷马用了很多笔墨去形容亚马逊女战士的英姿,令她们的故事流芳百世。但当古希腊史学家们找到了特尔蒙顿地区,却连亚马逊女战士的头发也没找到一条的时候,他们也只能猜测是不是海格力斯(Hercules)已经将她们屠杀殆尽呢?还是她们被赶到了其它地方呢?所以在后来的神话传说中,亚马逊族总是不断地搬离她们的故乡,但她们总是住在希腊人脑海中世界的边缘。也有人说亚马逊族有一支是在南高加索的科尔卡斯(Colchis)一带的绪提安人( Scythian)。更有人认为在非洲也有亚马逊族的支族。但不管怎样,亚马逊人在希腊人眼中都是野蛮的民族。
希波吕特(Hippolyta)和彭特西勒亚(Penthesilea)这两个亚马逊人的女王,经常出现在希腊的神话之中。
相传海格力斯要完成欧律斯透斯的12件工作,而第九件就是要拿到亚马逊女王希波吕特身上战神阿瑞斯送给她的皮带。当海格力斯到达特弥斯库拉之后,希波吕特马上被这个半神人的俊美外表所震慑,甘心交出腰带,但万神之母赫拉(Hera)憎恨海格力斯,于是变身为亚马逊人散播谣言说有一个外乡人要夺去她们的女王。于是亚马逊女战士倾巢而出,与海格力斯决一死战。首先出战的是暴风埃拉( Aella),虽然她跑得如旋风一样的快,但海格力斯还要快,并追上去将埃拉杀死。第二个亚马逊人刚一出手就倒下了。第三个叫做普洛托厄( Prothoe),虽然她有七次单挑胜利的战绩,但海格力斯还是杀了连她在内的九个女战士。发誓一生不嫁的阿尔卡珀( Alcippe)也倒下了,她并没有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违背誓言。当亚马逊人无敌的领袖墨拉尼珀( Melanippe)被俘后,其她人也四散逃去,而希波吕特也献出了一早就许诺了的腰带。另一说就是海格力斯面对亚马逊人的军队,单骑迎战,并用单手就大败亚马逊女战士,并同时也杀死了希波吕特。
比海格力斯迟了一些时候,传说中的雅典国王特修斯也与亚马逊人进行了一场战争。传说特修斯强抢了安提厄普(Antiope),她的姐姐俄瑞提亚(Oreithyia)发誓要报此仇,并带大军攻打希腊重镇阿提卡(Attica)。经过四个月的鏖战,亚马逊军被雅典军打败。有人说安提厄普在战争中丧生。但也有人说在战后,安提厄普在特修斯的婚礼上(不是与她的婚礼)咀咒来宾而被特修斯所杀,但在死前为特修斯生下希波吕托斯(Hippolytus)。
在另外的神话中,传说希波吕特在特修斯的婚礼后带兵攻打他,但是在战斗中误被其姐彭特西勒亚所杀,在复仇三女神(Furies)的追击下,彭特西勒亚不得已而投靠特洛伊(Troy)。在那里,老国王普里阿摩斯( Priam)洗净了她的杀亲之罪。为报此恩,彭特西勒亚加入了特洛伊的军队。作为战神的女儿,她作战时十分英勇,但还是在十年战争中被希腊最伟大的英雄阿卡琉斯(Achilles)所杀。但阿卡琉斯也忍不住为美丽的彭特西勒亚的死而悲叹莫名,并抑制不住对这位英勇而美丽的女王的爱情,而与她的尸体发生了关系。希腊军中最丑陋又多言好斗的特耳西特斯( Thersites)以此事嘲笑阿卡琉斯的多情和变态的情欲,被阿卡琉斯手刃于军中。这件事激怒了另一位希腊最伟大的英雄-狄俄墨得斯( Diomedes,特耳西特斯的堂兄弟),但他自知打不过阿卡琉斯也不想扰乱军心,所以一气之下把彭特西勒亚的尸体仍进了斯卡曼德洛斯(Scamander)河中。
另一个较后一些的故事是描述亚马逊女王塔勒斯里斯(Thalestris)拜访亚历山大大帝,并与其共渡13个日夜,以求一女的事迹。虽然这个故事前后有14个版本,但最终证明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已。
亚马逊族是一个绝对女权至上的文化,但她们也酷爱希腊的雕刻和绘画。在描写亚马逊女战士的最初的图画中,她们的衣着和希腊士兵无异,但通常只戴一边护胸镜。在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战争后,亚马逊女战士又多以东方的,戴帽和穿长裤的打扮出现在古籍中。而且有关只有一边乳房的描述也消失了。
根据最新的研究表明,有关亚马逊女战士的神话可以追述到古代亚洲一些专为服待某位神祉而武装起来的奴隶女兵。但最接近现实的解释则是在古希腊,人们把一些有关那些在西南亚的一些母系氏族,和一些比希腊女性生活得更坚苦的部落女性的花边新闻,加以夸大和想象的结果。但无论如何,亚马逊女战士的神话传说依然是最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之一。
在现实生活中,竟然也有亚马逊族的存在。那是在南美洲圭亚那附近的一个落后的母系氏族,她们定期地与邻族聚会,在聚会期交配,留下女孩,送回男孩。她们只囚禁俘虏,并作传宗接代之用,但最后俘虏是难逃一死的。她们奢血如命,好勇斗狠,且最痛恨外族的入侵。
“野蛮人传说”
野蛮人(Barbarian)野蛮人亦即欧洲中世纪时代的“蛮族人”,正如春秋时期华夷之间贵贱尊卑的观念很深一样,“蛮族”实际上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对邻族(日尔曼人、哥特人)以及亚洲一些民族的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他们将非希腊、罗马各族一概视为“化外之民”。然而,正是这些“化外之民”将曾经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推向了灭亡。一般意义上的“蛮族”是指推翻罗马帝国的日尔曼各部族,包括汪达尔人、西哥特人、东哥特人、法兰克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和匹克特人等。
在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的眼中,蛮族始终居住于文明社会的边缘,未曾开化,部族之间永不停息的战斗和大自然残酷的生存环境构筑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尽管他们缺乏文明人的知识,但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变化非常敏锐。他们崇拜野兽的力量,因此狼人传说常与他们联系在一起。
奇怪的是,正是这么一群“肮脏、粗鲁”的野蛮人,竟然将强大的罗马帝国推翻在地。在公元410年,罗马城被西哥特人攻陷,洗劫数日方才离去。这场“永恒之都”的浩劫震撼了整个欧洲,令罗马帝国的人民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公元476年,帝国蛮族军队统帅奥多亚克发动政变,终于终结了西罗马帝国的历史。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在《上帝之国》一书中曾经提及,罗马的毁灭是神灵对充斥于帝国内部的腐化和不道德的现象的惩罚。尽管罗马人在文明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但他们的灵魂早已堕落;在同一种族和血缘下,坚毅朴实的蛮族人能够做到紧密团结,而罗马人却始终处于一种相互倾轧的状态中,即便在敌人大兵压境之时,他们仍不愿悔悟和觉醒。
当时详细记述蛮族文化的史料只有凯撒的《高卢战纪》和塔西陀的《日尔曼尼亚志》。据这些文献记载,蛮族人在入侵罗马帝国之时尚处于氏族社会阶段,不事农业,以狩猎、掠夺为生,喜爱冒险。蛮族人的思想观念、精神个性和生活态度是所谓的“英雄式”的:好战、勇敢、忠诚、重视荣誉、慷慨、挥霍,拒绝接受软弱腐朽的灵魂。在蛮族人看来,诉诸暴力往往比辛苦平凡的劳动更有意义,因此,他们渴望军事冒险、成功的战役以及由此带来的大量战利品。
战争是蛮族人的主要生活方式,“假如本部落内并无战争,许多贵族青年便自动地参加别的部落的战争,他们厌恶呆着不动。”在征战中,勇敢和荣誉是首领与战士们最为珍视的。战士用最勇猛的战斗来保卫首领,如果首领战死疆场,而士兵们却活着回来,将是一个莫大的耻辱;同样,如果首领在勇敢方面不如自己的士兵,也会受到人们的耻笑。
蛮族人的入侵使整个欧洲的文明受到极大的摧残,“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而来的。”蛮族文化、基督教和残余的古典文化构成了此后中世纪时代文明的三块基石。
欧洲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蛮族人莫过于拥有蒙古血缘的匈奴王,他在公元五世纪以前曾横扫欧洲大陆,即便是日尔曼蛮族也无法抵挡他们的进攻。匈奴人从东方袭来,凶猛强悍,骁勇善战,个个都是优秀的骑手,来时排山倒海,去则十室九空。正是这些彪悍的匈奴人加速了罗马帝国的倾覆。
“圣骑士传说”
蛮族推翻西罗马帝国后,在其境内建立了一系列蛮族国家,其中对后来的欧洲格局影响最大的国家当数法兰克王国。三百多年以后,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的手中臻于鼎盛。查理一生南征北战,历经过五十多次的战争,将西欧大陆的绝大部分土地纳入自己的版图,并由罗马教皇加冕为“伟大的罗马人皇帝”。这样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三百多年以后,欧洲又出现了一个“罗马人”的帝国——查理曼帝国。
“帕拉丁”原本指跟随查理大帝征战四方的十二名武士,罗马教皇加冕查理大帝后,这十二名武士也自然而然地荣升为“神的侍者”,成为“圣骑士”的代名词。其实,查理曼手下的这十二名武士尚不能被称为骑士,因为他们所秉承的依然是蛮族人的战斗精神。
真正意义上的骑士是从公元八世纪下半期、欧洲进入封建时代以后开始的。由于封建君主的武士必须装备齐全,拥有良好的坐骑和一定数量的随从,因此要有经济上的支持,于是那些大贵族便通过向武士分封土地,既满足了他们对土地这一中世纪最重要的财产形式的要求,也使他们成为大贵族的附庸。越来越多的武士在对土地财产的追求下,渐渐形成了一个附庸于大贵族的特定阶层——骑士阶层。
此后骑士制度及在整个欧洲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近两个世纪的十字军运动,为西欧的骑士阶层提供了一个生存和发挥作用的广阔天地。在这一过程中,蛮族人野蛮好斗的因素与基督教的神圣信仰融合在一起,使那些破坏和平、以刀剑为生的武士一跃而成为基督的卫士。“结果,骑士最终成为受到崇奉的人,他不仅发誓效忠于其主人,而且立誓成为教会的卫士、寡妇和孤儿的保护人……以这种方式,骑士脱离了其蛮族和异教的背景,而被整合于基督教文化的社会结构中。结果,骑士像神甫和农民那样,被视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三个器官之一。”
虔诚的宗教美德,扶弱济贫的道德精神,以及原来那种武士的荣誉、忠诚和勇敢的品质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中的骑士精神或骑士理想。它是中世纪人的观念和行为的最高标准和完美榜样。
在十字军的时代还形成了一种与神圣节制的基督徒骑士理想相反、也与北方野蛮的英雄主义相距甚远的世俗骑士理想,其特征是爱情崇拜和礼节崇拜,表现为追求罗曼蒂克的爱情和高雅优美的言行。世俗骑士源于西班牙穆斯林社会,流行于法国南方世界,在这些骑士的眼中,爱情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不掺杂任何肉欲的神圣的感情,由此构成了中世纪盛期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
于是,武士的忠诚、基督教的谦恭、对理想中的女性的纯洁无暇的爱情,成为每个骑士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基督教骑士制的理想一直保持着它对西方思想的吸引力和对西方伦理标准的影响。”他们是力量与正义的象征。
“德鲁伊传说”
“Druid”一词分两部分理解:前半部很大程度上和希腊文的“drus”相关,是橡树的意思;而后半部与印欧语系的词尾「-wid」相似。而德鲁依教又以橡果为圣果,更证明其名字的古意是熟悉橡树之人。
德鲁依教士是很高级的凯尔特人祭伺、法师或预言者。而凯尔特人是一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世纪散居在高卢、不列颠、爱尔兰、欧洲、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蛮族。
德鲁依教的仪式和教义都是非常神密的,而且只依惯例口头传授。所以,虽然经过历代研究和探索,依然所知甚少。多数有关他们的资料是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献。除此之外,考古学家只能从森林、神坛、庙宇的遗迹中偶然寻得一些如图画、记号等的微小线索而已。在史书上最早有关于德鲁依教团的记载主要是见于朱理亚·凯撒和古罗马最伟大的史学家塔西佗斯的著作中。在这些著作中,多是描述德鲁依教的野蛮和恐怖!凯撒远征高卢时曾向元老院报告说:「德鲁依教教士在当地有仲裁和主祭等重要地位和权力,而且该教教士精通物理、化学;在树林中居住,用金镰刀砍伐神圣的橡树果,甚至用活人献祭!」但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德鲁依教士是公认的古代智能的守护者,有着崇高的道德修养,并对自然科学和神学有很深的造诣。
德鲁依教士精通占卜,对祭祀之礼一丝不苟,也长于历法、医药、天文和文学…同时,他们也是执法者、吟游诗人、探险家的代名词。男女皆可为德鲁依教士,同样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也有史学家将德鲁依教士与印度的婆罗门( Brahmins)、波斯祅僧(Magi)、埃及祭师(Priests)和巫医(Shamans)相等同。
在祭典中,德鲁依教士在满月的第六日收割橡果,而在过程中橡果不能堕地,并盛在纯白的布里。然后牺牲两头白色公牛,再举行宴会。他们也会献祭活人,通常这些牲人都是犯人,但如果实在没有的话,就会在平民中挑选。受难者或被关在木笼中活活烧死,或用木柱刺穿,或用利器插死,或用乱箭射死…或是执行最神圣的「三重死亡」( 只有被挑选成为德鲁依王子的人才可接受这个仪式,而死者也通常是自愿接受的)首先,用斧头将牲人打晕,再迅速用由动物肌肉扎成的有三个结的绳子将其勒杀,并同时割开其喉咙,最后面朝下地将牲人放在四尺深的水里,表示最后是淹死的,而牲人死前吃的最后的食物是撒有橡果的烤大麦饼……就是这些残忍的活人祭祀激怒了罗马政权而加速了他们的灭亡。而后世也有学者为德鲁依教士开脱,但作为主祭的高级祭伺,似乎是难以脱罪的……
在预言的过程中,德鲁依教士往往借鸟兽如乌鸦、老鹰等来占卜吉凶。有时也观察牲人的喉咙和内脏来作出预言。来节日时,德鲁依教士会举行仪式,将人催眠,然往互换灵魂,再以梦境预知未来。史书上也记载了一些德鲁依教士使用的魔法,如用草药和橡果等施放幻术和护身符;用发怒的毒蛇的吐沬浸过的魔蛋可以控制他人等……
德鲁依教徒也相信灵魂的永恒,这点有点像轮回。他们会在亲人死后将所有死者生前的物品一并烧掉,甚至跳到火中抱住亲人的尸体,以便与亲人同登极乐……他们也会写信给已死的人,甚至提高货款额以便对方可以在死后偿还……
在公元1世纪左右,罗马帝国恐怕凯尔特人势大,对其进行大举讨伐。塔西佗斯曾记载,在战斗中,德鲁依教团员身穿黑衣,跳跃在凯尔特的军队中,咆哮着天神的名字,刺耳地诅咒着罗马帝国。在罗马战胜后,不但屠杀了全部凯尔特士兵,而且也血洗了德鲁依教,并将其教士尸体遗弃在德鲁依教神圣的森林里…这一役令德鲁依教在以后的几个世纪里都一蹶不振,在以后的几代里他们的力量和地位与普通巫师无异……直至公元16、17世纪,德鲁依教仍然只存在于民谣山歌之中……
17世纪,英国古董家约翰·欧伯利指出,在罗马时期的德鲁依教可能包涵了一些更古老的信仰,相传他们兴建了著名的Stonehenge (在英国Salisbury平原上的史前时期巨大石柱群, 好像Act 1里Stonefield中的石柱群)用来献祭太阳神!虽然他的说法有误,但终在18世纪掀起了德鲁依教复兴运动。
公元1717年,人称德鲁依大祭师的威廉·史度克里和约翰·托兰重建了德鲁依教,而后的亨利·荷力恢复了其古代教条,使其成为一类似共济会的慈善团体。
有趣的是,在美国的德鲁依教团却是为了完全不同的目的而成立的。话说1963年,北美革新德鲁依教团成立,而教团的成立却只是因为当时明尼苏达州 Carleton College in Northfield的一群大学生反对学校强逼学生参加宗教服务,进而成立的组织。后来,该组织发展成为一提倡新异教信仰的德鲁依教团发展至今。
女巫传说”
“从女巫初现人世,就没有父母、儿女、配偶、家庭。她是一个魔怪、一块陨石,弄不清是从哪儿来的。上帝啊!谁敢走近她?她又待在哪里?荆棘丛生的野林、人烟不至的荒地,都有她的踪影。夜里她则栖身在一张古老的桌子下。大家害怕撞见她,这使她更加孤独。她的周围像围了一道火篱笆,谁想过她还是个女人?即使过着这么可怕的生活,她还是保持着张弛有度的女性活力、女性的吸引力……”
“巫师”( sorcier)这个字的法文原意,是指能够经由祭祀或象征的仪式去改变他人命运的人(字首“sors”在拉丁语中表示“遭遇”或“命运”)。巫师最常见的施法形式是下咒,于是它便成为“巫术”和“诅咒”两词的同义词。在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中,表示巫术的词为“fattura ”和“hechiceria”,也都意味着“包藏祸心”。从十五世纪初期开始,“巫师”的意义历经演进,更明确地意指他们的法力是源自魔鬼附身。
其实,《暗黑破坏神2》中的女巫与人们想象中的巫婆形象相去甚远,这里的女巫是一个拥有神奇魔力、并远离邪恶的奇女子形象。大家可以将她同下面将要介绍的“巫师”作以比较。
民间传说中的女巫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相传一个女人到了夜里会变成一头猛禽,发出可怖的叫声,飞进房屋里吞食婴孩。这种黑夜女巫的形象,是神怪传说的一个重要元素,经常见载于罗马文学和希腊神话中。
十世纪,日耳曼特里夫斯的勃鲁姆写了一部供主教阅读的隐修纪律指导书——《主教会规》,其中记载了几名受撒旦诱惑的妇女,与罗马女神戴安娜一起骑在某些动物背上飞行。戴安娜是跟月亮、水、沼泽地有关的女神,照顾妇女分娩,而这些都跟巫术紧密联系,以致有的专家称她为“女巫的神”。后期的文献曾提到希罗底的名字,她是罗马希律王的妻子,间接害死了施洗约翰,另外书中还提到过日耳曼万神庙的女神像霍尔达。不论怎样,魔鬼学家们根据《主教会规》确定了女巫的形象 ——她们常常在夜间骑一把扫帚或一头动物,从窗子、墙壁或烟囱飞出去参加巫魔会。
如果没有阅读过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一些史料的话,我们是很难想象到当时的猎巫活动是如何的残酷,许多无辜的女性被视为女巫活活烧死,死前还曾倍受折磨。在1580年到1670年期间,西欧各地完全笼罩在对所谓的女巫的血腥屠杀之中,当时有一位名叫雷米的法官,三十年间烧死了三千多名“女巫”,点燃了数百座火刑架。
人们之所以如此残忍地对待“女巫”,主要是由于传统中根深蒂固的反女性成见,女人使人害怕,医生不理解她们的生理,神学家将她们视为反复无常的人,必须时刻加以防范(女人犯有“原罪”,她们常被视作魔鬼的代理人)。从法律观点来说,当时的女性先受父亲的监护,只有到寡居的时候才能获得相对的独立,但寡妇的角色受到社会的普遍排斥,因此“她们想在巫术中寻求报复的满足”。
人们还常常在年老贫穷的女人中寻找所谓的罪魁祸首,受到中伤而被控为巫婆的,通常是一些有土方治病经验的妇女,她们掌握治病的秘方,于是大家便怀疑她们会诅咒。
十八世纪时期,西方国家已看不到对巫案的审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尤其是德国浪漫主义的流行,促使了女巫的形象以民间故事和传奇的形式走入文学殿堂,例如《格林兄弟童话集》里就有许多女巫的故事。而女巫的社会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平反,在许多作品中,她们成为遭受教会迫害而奋起反抗的妇女的原型。
“刺客传说”
在第三个世纪,Horazon 和 Bartuc 两兄弟成为Vizjerei部落最杰出的魔法师。他们都是同样的强大并且野心勃勃,迷恋于从恶魔手中学得魔法,但无论如何,他们对恶魔的魔法有着不同的见解。Horazon认为:恶魔是极为强大的力量之源,如果想将它发挥到极致,一定要控制一个恶魔,使它屈从于控制者的意志。而他的兄弟却恰恰相反, Bartuc虽然也崇尚恶魔的力量,但他认为应该得到恶魔之主的授权,这样,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魔法,并且他也是这样去努力的。由于两兄弟的追求不再相同,Vizjerei部落不可避免地分裂了。
当他们的矛盾升级到必须要残忍的暴力来解决时,战士们才意识到他们都被恶魔之主玩弄于股掌之间了,但一切已为时太晚。随着战争的升级,整个天空都在燃烧。当一切结束的时候,只剩下沉重的懊悔和自责。Bartuc死了,Horazon也将自己流放到无人知晓的远方,整个Vizjerei部落也得到了严厉的教训。残余的巫师发誓永远唾弃恶魔的魔法并重新修炼自然力的魔法。为了避免同样灾难再次发生,他们秘密制定了一个宗旨:修炼魔法是为了保卫整个部落,消灭恶魔。这就是后来的Viz-Jaq'taar,魔法杀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刺客的组织!
特点和能力:
刺客不直接使用魔法,他们使用具有自动功能的神奇物品来效仿自然力的效果。为了防止潜在的危机,他们精心修炼精神力和徒手搏斗的技能。刺客善于使用奇特的武器:各种刀剑和套在手腕上的刃爪。他们熟练地将这类武器用于战斗之中,如果双手同时持有武器,刺客会使出极具破坏力的双倍攻击。即使是新手也是精通渗透的高手,没有任何锁能使刺客为难,因此,刺客不需要钥匙就以打开上锁的箱子。
符文知识
每个符文单独镶嵌在装备上都有不同的用途有些很有用,看一下:
1# El 艾尔 +50 命中率,+1 光明度 +15 防御,+1 光明度,11
2# Eld 艾德 175%伤害力对不死系 +50 命中率对不死系,15%体力耗费减慢,提升抵挡,11
3# Tir 特尔 每杀一个敌人 +2 Mana,每杀一个敌人 +2 Mana,每杀一个敌人 +2 Mana,13
4# Nef 那夫 震退敌人,对远距离攻击 +30 防御,对远距离攻击 +30 防御,13
5# Eth 爱斯 -25% 目标防御,提升 mana 回复速度 15%,提升 mana 回复速度 15%,15
6# Ith 伊司 +9 最大伤害力,15% 伤害转换到 mana,15% 伤害转换到 mana,15
7# Tal 塔尔 +75 毒攻击 效果持续 5 秒,防毒提升 30%,防毒提升 35%,17
8# Ral 拉尔 +5-30 火伤害,防火提升 30%,防火提升 35%,19
9# Ort 欧特 +1-50 电伤害,防电提升 30%,防电提升 35%,21
10# Thul舒尔 +3-14 冰伤害,效果持续 3 秒,防冰提升 30%,防冰提升 35%,23
11# Amn 安姆 每次命中偷取 7% 生命,敌人受到反伤害 14,敌人受到反伤害 14,25
12# Sol 索尔 +9 最小伤害力,抵消物理伤害 7,抵消物理伤害 7,27
13# Shael沙尔 20% 提升攻击速度 20%,快速恢复打击,20% 快速抵挡率,29
14# Dol 多尔 命中后吓跑怪物概率 25%,自动恢复生命 +7,自动恢复生命 +7,31
15# Hel 海尔 装备要求 -20%,装备要求 -15%,装备要求 -15%
16# Io 埃欧 +10 活力,35
17# Lum 卢姆 +10 能量,37
18# Ko 科 +10 敏捷,39
19# Fal 法尔 +10 强壮,41
20# Lem 蓝姆 75% 得到额外金钱,50% 得到额外金钱,50% 得到额外金钱,43
21# Pul 普尔 +75% 伤害力对恶魔 +100 命中率对恶魔,30% 提升防御,30% 提升防御,45
22# Um 乌姆 25% 概率造成伤口,四防 +15,四防 +22,47
23# Mal 马尔 防止怪物治疗,抵消魔法伤害 7,抵消魔法伤害 7,49
24# Ist 伊司特 30% 提升MF,25% 提升MF,25% 提升MF,51
25# Gul 古尔 20% 提升攻击命中率,+5% 防毒上限,+5% 防毒上限,53
26# Vex 伐克斯 每次命中偷取 7% Mana,+5% 防火上限,+5% 防火上限,55
27# Ohm 欧姆 +50% 伤害力,+5% 防冰上限,+5% 防冰上限,57
28# Lo 罗 20% 概率双倍打击,+5% 防电上限,+5% 防电上限,59
29# Sur 瑟 命中后使目标失明,提升 Mana 上限 5%,+50 点 Mana,61
30# Ber 贝 20% 概率决定性打击,抵消物理伤害 8%,抵消物理伤害 8%,63
31# Jah 乔 忽略目标防御,提升生命上限 5%,+50 生命,65
32# Cham查姆 冰冻目标 +3,不被冰冻,不被冰冻,67
33# Zod 萨德 永不磨损,69
还有就是关于暗黑破坏神的绿色顶级套装的背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顾城
诗人笔下的夜色,总带着浪漫和神秘。然而,天空中发光的星星数不胜数,为什么夜晚总是黑暗的呢?
晴朗的夜空,你或许见过天空微微发亮的稀薄带状物,犹如一抹浅浅的云。这条带状物包含了构成银河系数以亿计的发光恒星,由于遥远,我们无法辨别出它们各自的星光,只看到一片弥漫的稀薄亮光。
银河系约有2千亿到4千亿颗恒星,本身直径约为10万光年。这么遥远的距离使得星光变得极其暗淡,意味着我们看见的只是这些星星的光芒共同累积形成的一片微光。
银河系 又是构成大得多的 本星系群 的大约40个星系之一,其他成员还有 大、小麦哲伦星云以及仙女星系等。 现今天文观测技术精度的进步,我们已经知道星系本身还会聚成超星系团。我们的 本星系群 又隶属于更大的 本超星系团。 我们的天空(宇宙)最远到哪里?它是否无穷大呢?我们其实并不知道。
夜色变暗的问题已经困扰天文学家好几个世纪,并且引出了一个著名的悖论—— 奥伯斯佯谬(Olbers' paradox) 。
当人们抬头凝望夜空时,可能会思考一个深奥的问题:为什么入夜后天色会变暗?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即使宇宙不是无穷大,它也大到我们无法到达其边界。当观测者从任意一个方向遥望天空时,总会看到至少一颗恒星,那么天空始终会被照亮,不管日升日落,昼夜无异。
1826年,德国不莱梅的医生兼业余天文学家 奥伯斯(Olbers Wilhelm) 提出, 如果宇宙是无限静止和均匀分布的,并且有无数平均分布的发光恒星,那么观察者每一道视线的终点必将会终结在一颗发光的恒星上,星与星之间不应有黑暗的位置。不难想象,整个天空即使在夜晚也会像白天一样明亮。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夜空依然是黑暗的。
这种理论与观察的矛盾,被称为 奥伯斯佯谬, 也称光度佯谬。
其实 奥伯斯 并不是第一个提出此问题的人。在此之前,早他一个世纪的英国天文学家 埃德蒙多·哈雷(Edmond Halley) 已经叙述过。再早一个世纪的德国天文学家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在1610年提出过。然而就连开普勒都算不上第一个写下这个问题的人。
现在我们知道,太阳也是一颗普通恒星,位于宇宙某个不起眼的平凡星系的某个旋臂外侧。几个世纪以来,越来越精确的天文观测数据帮助我们建立了现代宇宙论,也让我们明白宇宙并没有中心,而且很可能往各个方向一直延伸。然而在望远镜发明之前的天文学家没有机会得到这些知识。
突破来自16世纪英国天文学家 托马斯·狄格斯(Thomas Digges) 新的观测结论。即所有的恒星与我们之间的距离不见得都相同,较亮的星离我们较近,较暗的星则较远。虽然在今天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当时是一个革命性的想法。
当狄格斯看着无垠太空中数不尽的星星时,思索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夜空是暗的?他自认为这算不上什么悖论。 狄格斯直接假设由于遥远距离的星星过于昏暗,对天空的亮度没有任何贡献。 他没有考虑至关重要的数学计算,因此没法揭露出他对黑暗夜空的错误推论。
后来, 开普勒 在1610年重新检视这个问题,并认为夜晚之所以变暗, 是因为宇宙大小有限,否则夜晚的天空就不会是黑暗的。
在开普勒之后100年, 哈雷 再度思索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支持狄格斯的错误解答: 宇宙无穷大,但是遥远的星星太暗,以至于我们看不到。
接下来登场的人物就是 奥伯斯。 在解释夜空为何黑暗时,他知道,如果宇宙稳恒且无穷大,大尺度上均匀分布着无数的恒星,由于其 照度 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而同距离天空球壳面积上发光恒星的数量却与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这样的话,使得对全部发光恒星的 照度 的积分不收敛,黑夜的天空应当无限亮的。
换言之,天空中为数更多但较远较暗的星星所贡献的照度,与为数较少但较近较亮的星星贡献的照度是一样的,夜空理应无限亮。看来又回到了开普勒的观点:除非宇宙大小有限,否则夜晚的天空就不会是暗的。
奥伯斯 承认,根据数学计算,距离遥远造成夜色变暗并非正解。
于是, 奥伯斯 另行提出假说指出,太空中可能充满星际尘埃与气体,挡住或吸收来自遥远星星的光芒。但是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必然守恒,只要时间足够,吸收光线的物质最终会被加热到放出辐射,发出与恒星一样的强光。也即夜空仍应是亮如白昼。可这显然与现实不符, 夜空依然是黑暗的。
当时几乎没有其他天文学家注意到他提出的问题和解答。奥伯斯所犯的错误完全可以原谅,因为当时天文学家不清楚宇宙有多大,也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恒星聚集成星系,而我们的银河系只是宇宙中亿万个星系之一。
直到20世纪初,这种局面才有改变,因为一位科学家提出了空间膨胀的崭新观点。
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 是第一位证明银河系外还有其他星系存在的天文学家。他发现有些星系根本远离地球,必然是河外星系。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观测显示遥远星系正在远离地球退行而去,而且远离速度与距地球的远近有关。不论在太空的哪个方向,都能够观测到相同的现象。哈勃的这个发现证明了宇宙空间正在膨胀。
他进一步解释,既然宇宙在膨胀,那么过去的宇宙必然较现在更小。如果将时间回溯到足够远的过去,所有物质会越靠越近,直到回到宇宙创生的那一刻,也就是所谓的 宇宙大爆炸。
在哈勃以前,人们都认同稳恒静态的宇宙观念,那些意识到引力理论导致宇宙不可能静态的科学家并没有提出宇宙膨胀,而是试图去修正他们的理论。甚至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于1915年发表广义相对论时还肯定宇宙是静态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宇宙中传播的大部分光子并非来自恒星,而是远在恒星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充斥于宇宙的远古之光。大爆炸38万年后,随着原子形成,空间开始透明,由于光与辐射能够长距离自由传播,不被散射或吸收。这些宇宙的第一道光芒在传播至今的过程中,随着它所穿越空间的不断膨胀,其波长也不断拉长。这些光线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的地球时,波长已经被空间膨胀拉长到超出可见光的范围。事实上,这些光线落在了微波的频率范围,被称为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 。这样一来,宇宙有个起源已是不容置疑了。
接下来, 奥伯斯佯谬 的解答马上就要揭晓了。
前面已经提到,夜空之所以黑暗并非因为宇宙的大小有限;据目前所知,空间很可能无限延伸。也不是因为遥远的星光过于昏暗;我们看得越远,能看到的星系数量越多,累积起来的光线足以照亮整个夜空。更不是因为星际尘埃和气体的遮挡和吸收光线;只要时间够久,这些挡路的物质最终也会发出与恒星同样的亮光。
这些都不是让夜空黑暗的缘由。真正的原因其实比上述各种猜想更简单,也更深刻。 夜空之所以黑暗,是因为宇宙有个起源。
光 ,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传播,相当于每秒绕地球7圈半。这个速度是宇宙的速度极限,没有任何东西的速度可以比它更快。但是,从宇宙尺度上讲,光速又太“慢”。地球到银河系内距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 Proxima Centauri)之间的距离,大到光波必须耗时43年才能从比邻星传递到地球。
正是宇宙的膨胀和光速太慢,对我们视界有了限制,才得以揭开奥伯斯佯谬的面纱。由于宇宙年龄138亿岁,只有离地球够近的恒星光线才会最终到达地球被我们所见。宇宙膨胀则使得情况更加复杂。当一个星系在100亿光年之外,意味着它所发出的光穿越了100亿年的时空才到达地球。在这100亿年里,空间膨胀已把该星系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拉长,真正的距离早已变成这个数字的几倍。
而200亿光年外的另一个星系则不在我们的观测范围之内,它发出的光始终在前来地球的途中,但永远不能到达地球,我们永远看不到。它也无法为我们的夜空增添任何亮度。我们在太空中最远只能看到宇宙年龄所允许的范围。
我们所见的星空其实只是整个宇宙的一小部分,称为 可观测宇宙。 它是以银河系为中心,以138亿光年为半径的一个球体区域,其球体表面就是我们的宇宙学视界。宇宙学视界就是对我们观测能力的根本限制。那些在视界边缘外的恒星光线永远无法进入我们的视野,又怎能照亮我们的夜空?
随着宇宙年龄的增加,可观测宇宙会不断变大,每一年其半径增大1光年。很不幸,最终可观测宇宙的增大无法赶上宇宙空间的加速膨胀,我们能够看到的星系必将越来越少,我们的天空将越来越暗。
由此可见,在现代的膨胀宇宙模型里,奥伯斯佯谬根本不存在。回答奥伯斯的问题:“为什么夜晚的天空总是黑暗的?” 答案就是,因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且在不断膨胀。
谢谢阅读
韩剧宋慧乔主演的电视剧《黑暗荣耀》、《男朋友》、《现在,正在分手》、《太阳的后裔》、《浪漫满屋》等。
1、《黑暗荣耀》
《黑暗荣耀》是由Netflix制作,安吉镐执导,金恩淑编剧,宋慧乔、李到晛、林智妍、郑星一等主演的电视剧,于2022年12月30日在Netflix平台播出。该剧讲述了曾在高中时期惨遭霸凌而退学的文同珢,在多年后向加害者和旁观者进行彻底而凄惨报复的故事。
2、《男朋友》
《男朋友》是朴信宇执导,刘英雅编剧,宋慧乔、朴宝剑主演的浪漫爱情电视剧,2018年11月28日起在韩国tvN电视台水木档播出。该剧讲述从未自己选择过人生的酒店代表车秀贤,与拥有自由明朗灵魂的普通职员金振赫,在一次偶然相遇之后开始的浪漫又治愈的爱情故事。
3、《现在,正在分手》
《现在,正在分手》是韩国SBS电视台于2021年播出的爱情剧,由李吉福执导,诸仁编剧,宋慧乔、张基龙、吴世勋等主演,2021年11月12日播出。这部剧讲述了曾经相爱过的恋人,面对离别夹杂着酸甜苦辣的爱情故事。
4、《太阳的后裔》
《太阳的后裔》是韩国KBS电视台于2016年2月24日起播出的水木迷你连续剧,由李应福导演,金恩淑、金元锡编剧,宋仲基、宋慧乔领衔主演,晋久、金智媛主演。本剧为第一部中国与韩国同步播出的韩剧。该剧主要讲述了特战部队海外派兵组组长柳时镇和外科医生姜暮烟,在韩国和派兵地区乌鲁克之间往返相爱的故事。
5、《浪漫满屋》
《浪漫满屋》是韩国KBS电视台于2004年7月14日起播的水木剧,由表民洙执导,敏孝正编剧,郑智薰、宋慧乔、韩恩贞、金圣洙等领衔主演。《浪漫满屋》根据韩国元秀妍同名漫画改编,讲述了菜鸟小说家韩智恩与高傲的超级巨星李英宰,在种种阴差阳错下,协议结婚,并共同生活在Full House里发生的各种故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