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找到这些了,如果想知道更多的话,可以提高悬赏分,吸引更多的人的注意
1862~1922)
日本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
本名森林太郎,号鸥外,别号观潮楼主人、鸥外渔史。1862年7月9日生于日本石见(今岛根县)鹿足郡一藩主侍医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国学、汉学和兰学(江户时代中期以后由荷兰传入日本的西方学术)教育。1882年毕业于东京第一大学医科学校,曾任陆军军医。1884年赴德国留学,广泛涉猎欧洲古今名著,深受叔本华、哈特曼的唯心主义影响,哈特曼的美学思想成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的理论依据。1888年回国,历任军医学校教官、校长、陆军军医总监、陆军省医务局长等职。晚年担任过帝室博物馆馆长、帝国美术院院长职务。1922年 1月19日逝世。
森鸥外留学归来,以启蒙家的姿态开始文学活动。他翻译西方著名作家歌德、莱辛、易卜生等人的作品,同时创办《栅草纸》等文学刊物,介绍西方美学理论,开展文艺批评,并致力于戏剧改良、诗歌革新活动,在日本近代文学中产生过较大的影响。1890年发表的处女作《舞女》,连同他的《泡沫记》和《信使》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舞女》的主人公是一个留学德国的日本青年官吏,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纯洁的爱情,他曾爱上一个德国穷舞女,但在日本专制官僚制度和封建道德的压力下,终于遗弃了她,酿成爱情悲剧。作品反映了个性解放的要求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最终却与现实妥协。一般认为它是日本近代文学初期的代表作品。
1910年前后,森鸥外写了《青年》、《雁》等取材于现代生活的小说。《雁》是作者这一时期创作的艺术成就较高的作品,描写明治年间一个贫苦的少女沦为高利贷主的情妇;她渴望摆脱这种屈辱的境地,暗自爱上一个每天从门前经过的大学生,但由于一个偶然的原因,失去了表白爱情的机会,她追求幸福的努力终于化为泡影。作者怀着同情写出一个普通妇女的不幸,但却把这种不幸归结为偶然性的恶作剧,最后用一只碰巧被飞石击毙的雁来象征她的命运。日本评论家认为,作品的心理刻画细腻,人物、场景描写逼真。
1910年日本政府制造了所谓“大逆事件”,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界的专制统治,森鸥外开始转向历史小说的创作。他把自己的历史小说分为“遵照历史”和“脱离历史”两类。前者完全依据史料写作,后者则借助历史
事件的描述来表达作者的理想和信念。第一篇历史小说《兴津弥五右卫门的遗书》,赞美武士殉死行为。但紧接着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短篇小说《阿部一家》,却客观地抨击了这一封建道德行为。阿部一家由于未被允许为
藩主殉死而受到歧视,终致满门被杀戮,揭示了封建殉死制度的虚伪、腐朽和惨无人道的实质。这两篇倾向不同的作品反映了作者世界观上的矛盾。短篇小说《高濑舟》属于作者所谓“脱离历史”的历史小说。作品写一个犯人在囚船上讲述自己的经历。他的弟弟不堪贫病折磨,自刎未死,他在弟弟的恳求下帮助弟弟结束了生命,因而被判罪流放。他认为囚徒的生活比他原来的境遇还优越,所以处之泰然,这就更加深入地揭示了封建幕府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惨状。
作者晚年埋头于史料的考证,也写过几部人物传记,如《涩江抽斋》等。所传人物多为专心学术、不问世事的学者,表现作者晚年企图摆脱世俗的心境。
森鸥外的作品侧重于体现他的伦理道德观,反映了明治时期上层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矛盾。早期作品文笔优美,抒情气氛浓郁。后期大多数作品,特别是历史小说,往往采取冷峻客观的笔调。
日本作家,评论家,翻译家。本名森林太郎,别号鸥外渔史等。1862年1月19日生于石见(今岛根县)津和野町的一个藩主侍医家庭,卒于1922年1月19日。幼年习汉学。少年随父赴东京学习德语,后考入东京大学医学部。1881年毕业后,任陆军部军医。1884年被陆军部派往德国留学。留学4年中,接触了大量西方古典文学作品,研读了哈特曼的哲学和美学著作。归国初,他创办了评论杂志《栅草纸》,出版了译诗集《面影》,先后发表了留德生活三部曲:《舞姬》、《泡沫记》、《信使》。这3部作品被誉为清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舞姬》以抒情的笔调描写了一个留学柏林的日本青年与德国舞女之间的不幸恋情,反映了个性解放、自由恋爱与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和觉醒的灵魂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无奈。一般认为这部作品是森鸥外的代表作,也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1899年森鸥外迁至小仓任军医部长,暂时中止了创作,但仍继续翻译安徒生自传体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907年又升任军医总监和陆军部医务局长。1909年,日本文坛自然主义的兴起和夏目漱石活跃的创作激起森鸥外的创作欲望,他很快写出了《半日》、《性欲生活》、《青年》和《雁》等一批现代小说,其中最成功的是《雁》,作品用一只被飞石击中的雁象征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暗示作为高利贷者的情妇的女主人公虽然不甘于屈辱的地位,向往自由美好的爱情,但她和自己挚爱的医科学生之间永远不会有结果,爱的希冀只能是美丽的幻影。
1910年后,森鸥外把自己的创作转向了历史小说。1912年创作的历史小说《兴津弥五卫门的遗书》问世,翌年又创作了《阿部一家》,两部作品都选用了武士殉死的题材,但前者赞美了殉死行为,后者则通过阿部因未为藩主殉死而招致满门抄斩的悲惨遭遇 ,否定了殉死制度。1916年创作的《高濑船》,以德川时代为历史背景,探讨了知足常乐和安乐死问题,客观地展示了幕府时期下层人民的凄惨境遇。晚年森鸥外主要致力于史传体小说的写作,作品有《涩江抽斋》等。
森鸥外是日本近代文学的先驱者,他在小说、评论、翻译等方面的贡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新人。
森鸥外(1862—1922)在54岁时写了《寒山拾得》一书。他曾撰文提及他写作此书的诱因,他的孩子不能读汉字本的《寒山拾得》,而又十分想了解有关他们的事情,于是他尽力而为之。其实,根因恐怕还在于《寒山拾得》的诗在当时甚为流行,以至老幼皆知。由于《寒山拾得》的诗有不少阐发了禅理,日本禅僧不仅吟读,而且对其进行研究并加以释注。临济宗现在还提倡此风,白隐著《寒山诗阐提记闻》成为研读之范本。寒山诗在中国历代都有刻本,现今通行的《寒山子诗集序》是现今了解寒山生平的重要依据。《太平广记》卷五十五有《寒山子》一条,记载了他的简略生平。其所述实出于唐咸通(860—874)以后,北宋太平(1021—1031)以前的道家著作《仙传拾遗》,由后人托名唐朝台州刺史闾丘胤加以改编,并和国清寺、寒山寺发生了联系。自此,《寒山子诗集》又成为佛家典籍,舶载入日本后与《唐诗选》一样广为传颂。寒山诗通俗易懂,又富有禅机佛理。如:“生前大愚痴,不为今日悟,今日如许贫,总是生前作。今生又不修,来生还如故,两岸各无船,渺渺难济渡。”另一首:“欲识生死誓,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反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森鸥外还将自己比作没有人来参拜的文殊菩萨(据说寒山即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这真假参半的玩笑话,不仅说明他对寒山的理解,也表明自己同样有菩萨心肠,以及“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的羡慕佛家出世的思想。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589472htmlsi=5,http://postbaiducom/fkz=10786783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