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诗

徐志摩的爱情诗,第1张

  你是天上的一片云,偶而投在我的湖心……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注:写于1926年5月,初载同年5月27日《晨报副刊·诗镌》第9期,署名志摩。这

  是徐志摩和陆小曼合写剧本《卞昆冈》第五幕里老瞎子的唱词。

  能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使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的结构,充

  满情趣哲理,不但珠润玉圆,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徐志摩的这首

  《偶然》小诗,对我来说,用上“情有独钟”之语而不为过。

  诗史上,一部洋洋洒洒上千行长诗可以随似水流年埋没于无情的历史沉积中,而某

  些玲珑之短诗,却能够经历史年代之久而独放异彩。这首两段十行的小诗,在现代诗歌

  长廊中,应堪称别备一格之作。

  这首《偶然》小诗,在徐志摩诗美追求的历程中,还具有一些独特的“转折”性意

  义。按徐志摩的学生,著名诗人卡之琳的说法:“这首诗在作者诗中是在形式上最完美

  的一首。”(卡之琳编《徐志摩诗集》第94页)新月诗人陈梦家也认为:“《偶然》以

  及《丁当-清新》等几首诗,划开了他前后两期的鸿沟,他抹去了以前的火气,用整齐

  柔丽清爽的诗句,来写那微妙的灵魂的秘密。”(《纪念徐志摩》)。的确,此诗在格

  律上是颇能看出徐志摩的功力与匠意的。全诗两节,上下节格律对称。每一节的第一句,

  第二句,第五句都是用三个音步组成。如:“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在这交会时互

  放的光壳,”每节的第三、第四句则都是两音步构成,如:“你不必讶异,”“你记得

  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音步的安排处理上显然严谨中不乏洒脱,较长的音步与较短的

  音步相间,读起来纡徐从容、委婉顿挫而朗朗上口。

  而我在这里尤需着重指出的是这首诗歌内部充满着的,又使人不易察觉的诸种“张

  力”结构,这种“张力”结构在“肌质”与“构架”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

  “意向”与“意向”之间诸方面都存在着。独特的“张力”结构应当说是此诗富于艺术

  魅力的一个奥秘。

  所谓“张力”,是英美新批评所主张和实践的一个批评术语。通俗点说,可看作是

  在整体诗歌的有机体中却包含着共存着的互相矛盾、背向而驰的辨证关系。一首诗歌,

  总体上必须是有机的,具各整体性的,但内部却允许并且应该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张

  力。充满“张力”的诗歌,才能蕴含深刻、耐人咀嚼、回味无穷。因为只有这样的诗歌

  才不是静止的,而是“寓动于静”的。打个比方,满张的弓虽是静止不动的,但却蕴满

  饱含着随时可以爆发的能量和力度。

  就此诗说,首先,诗题与文本之间就蕴蓄着一定的张力。“偶然”是一个完全抽象

  化的时间副词,在这个标题下写什么内容,应当说是自由随意的,而作者在这抽象的标

  题下,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

  “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遇”之类的作

  标题,虽然未尝不可,但诗味当是相去甚远的。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

  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的相当实际的词作标题,这抽象和具象之间的张力,自然就荡然无存

  了。

  再次,诗歌文本内部的张力结构则更多。“你/我”就是一对“二项对立”,或是

  “偶尔投影在波心,”或是“相遇在海上,”都是人生旅途中擦肩而过的匆匆过客;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都以“二元对立”式的

  情感态度,及语义上的“矛盾修辞法”而呈现出充足的“张力”。尤其是“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一句诗,则我以为把它推崇为“新批评”所称许的最适合于“张力”

  分析的经典诗句也不为过。“你”、“我”因各有自己的方向在茫茫人海中偶然相遇,

  交会着放出光芒,但却擦肩而过,各奔自己的方向。两个完全相异、背道而驰的意向—

  —“你有你的”和“我有我的”恰恰统一、包孕在同一个句子里,归结在同样的字眼—

  —“方向”上。

  作为给读者以强烈的“浪漫主义诗人”印象的徐志摩,这首诗歌的象征性——既有

  总体象征,又有局部性意象象征——也许格外值得注意。这首诗歌的总体象征是与前面

  我们所分析的“诗题”与“文本”间的张力结构相一致的。在“偶然”这样一个可以化

  生众多具象的标题下,“云——水”,“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

  等意象及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

  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或组构。这正是“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易·系辞》)

  的“象征”之以少喻多、以小喻大、以个别喻一般的妙用。或人世遭际挫折,或情感阴

  差阳错,或追悔莫及、痛苦有加,或无奈苦笑,怅然若失……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一些

  “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

  忆而长伴人生。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里,总共有三个女人:

第一夫人张幼仪。这是一个典型的父母包办之下的婚姻。可它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意义上的婚姻。因为他跟张幼仪才真正具有家的概念: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中有世人的普遍的认可。从常人的眼光来看,他们俩的的婚姻应该算是美满的。虽说是包办婚姻,可他们的关系却非同寻常。特别是他们离婚之后所保持的那种深厚的友谊,更是在当今开放的时代也是难能可贵的。不过,有着美满婚姻的徐志摩和张幼仪最终是离婚了。因为徐志摩的理想是:"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访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觉得这个婚姻,虽然是个好婚姻,却仅仅是个婚姻而已。而不是他想要的爱情。

徐志摩生命中就有了第二个女人:林徽音。这是导致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的原因之一。据说《再别康桥》即是为她所做。徐志摩认为他有幸而找到了他的"唯一之灵魂伴侣",于是,他离了婚,要找他的"灵魂件侣"去了。可不幸的是,林徽音却并不是徐志摩那一类人,她是那种为婚姻而婚姻的那类。对她来说,婚姻比爱情重要。林徽音并不想为爱情做什么,她不想介入徐志摩的婚姻(这是为婚姻做出杰出贡献者),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徐志摩,并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徐志摩的恩师的儿子定下了婚约。也许他们的爱情如故(徐志摩死后,林徽音哭得最为悲切。),可林徽音却选择了婚姻,并没有选择爱情。这自然也在常理之中。选择爱情而放弃婚姻的,古往今来,都是稀有之物。徐志摩的"唯一之灵魂伴侣"的梦想看来是还没有实现了。这令立志追寻爱情(而不是婚姻)的徐志摩万分的痛苦。他还得继续寻找他的"唯一之灵魂伴侣"。

于是出现了他生命中的第三个女人:陆小曼。陆小曼与徐志摩可以说是志同道合:同样有着对爱情的共同追求。陆小曼的丈夫可以说也是一个相当出色的丈夫,作为婚姻的角色,无疑也是最称职的了。这从他同意离婚这件事上就可看出一二。在那个年代,肯放另有所爱的妻子出去的男人并不多见。我记得陆小曼请求他丈夫同意离婚时的谈话是这样说的:"我已经把生命的躯壳给了你,你就让我活一回吧。"(大意如此)最终陆小曼活了:她终于离婚成功。这回,徐志摩可算是完成了平生夙愿了。并举行了时人不认可、电视观众却欢欣鼓舞的婚礼。婚姻和爱情总算合而为一了。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故事结局啊!然而,高兴似乎仍然为时尚早:因爱情而成的婚姻却并不幸福。浪漫与现实总是相距甚远的。陆小曼改变不了她好玩、挥霍的性格。徐志摩因她而与父母不和、因她的挥霍而疲于奔命,也因生活的种种不快而常常吵架。为爱情而婚姻的结局,并没有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于是,我们不得不感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

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爱情故事:

1921年秋天,他认识了才女林徽因,徐志摩与她交往甚密,并有谈论婚嫁之意。于是,徐志摩在1922年3月向张幼仪提出离婚,认为他们不应该继续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结婚生活了。

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这是徐志摩的单纯的理想主义,他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人生,因此他为林徽因写了诸多像《月夜听琴》、《青年杂咏》、《清风吹断春朝梦》等表现爱情和人生理想的诗歌,也就构成了他这期诗歌的重要内容。

徐志摩对在英国康桥这段生活分外留恋,他因为与林徽因的恋爱不无感慨,异常兴奋,大量作诗,他这时诗情汹涌暴发的情景,在他的题为《草上的露珠儿》一首长诗中有所反映。

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他的最早的一首诗。英国康桥的生活固然使他迷醉,后来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

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体现了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直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之后,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活动,一起演戏,并常有书信来往。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之后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去了日本,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次见面的时候,已是四年之后。

这期间,林徽因已嫁给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093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