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名人传》读后感800字,不要网上的那些,最好是新文章,急急急急急。要给学生讲解作文

求《名人传》读后感800字,不要网上的那些,最好是新文章,急急急急急。要给学生讲解作文,第1张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述,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早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名人传》就由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译成中文,一流的传主、一流的作者加上一流的译者,使这部作品很快即成为经典名著,时至今日仍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二十世纪的前半期是人类历史上风云激荡也苦难深重的时期,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傅雷先生翻译《名人传》,都是有感而为,是要从这些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傅雷先生说,“在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的时候”,他从《名人传》中得到的启示是:“惟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浪漫底克的幻想的苦难;惟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才能挽救一个萎靡而自私的民族……”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名人传》读后感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翻开《名人传》,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我从贝多芬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崇高的精神,特别使我佩服的是他那种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冯•贝多芬”贝多芬的童年是痛苦的人生对他来说就好像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当他稍长大一些,恶运又一次降临到了贝多芬的头上:他失去了最亲爱的母亲,贝多芬悲痛欲绝,只有写信向朋友哭诉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也是幸运的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时,贝多芬曾遇见莫扎特,并相互交流接着,又拜海顿为师后来,贝多芬开始崭露头角就在贝多芬初次尝到成功的甜蜜的时候,痛苦又一次降临慢慢地,贝多芬耳朵的听觉越来越衰退,他的内脏也受着剧烈的痛苦的折磨但他还是瞒着所有人,直到他再也不能隐瞒了,才写信给韦格勒医生和阿曼达牧师这两位好友贝多芬耳聋的程度是逐渐增加的,但没有完全聋,可以说,几乎贝多芬所有的作品都是耳聋后写的

人们在贝多芬那青春洋溢的脸上看到了天才的目光:从那目光里人们又可以看到他悲惨的命运之后的岁月里,性格过于自由暴躁的贝多芬也不止一次的遭到了爱情的否绝在遭受这些肉体痛苦之时,贝多芬又必须承受着另--种痛苦

不但如此,他的身体也“背叛”了他,先后得了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尽管如此,但他从未放弃过音乐要知道面对这么大的困难,贝多芬却毫不动摇,这需要用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 生命的沸腾掀起了音乐的终曲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愿相信自己的不幸是不可医治的:他渴望治愈,他渴求爱情;他充满着希望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最终成为名人,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贝多芬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曾说过:“只有道德才能使人幸福,而不是金钱”

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那么,《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我想,只有克服苦难的壮烈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受残酷的命运,努力向前。 除了这一点外,本书的作者罗曼•罗兰也想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考验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当我们遭受挫折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些忍受并战胜痛苦的榜样,不再怨天尤人,要坚定自己的信仰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罗曼•罗兰 就像有时候我们听到一支过去唱过的歌会引起很多回忆一样,有时看到一本过去读过的书我们会莫名的感动。一想起《名人传》中那些伟大而高贵的灵魂,我就不由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在我身体中碰撞。虽然也许我并不能真正读懂这本虽然单薄,分量却很重的小书。然而我相信,每一个接触到它的人,都会多多少少的体验到书中那种迫人的激情,那种对于生命的丰满和崇高的追求。 在生活海洋的波涛和风暴中,总有一本书在陪伴着你,心情沮丧的时候,面对挫折的时候,怀疑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的时候,就找出来翻读一下,它会安慰、鼓舞你,使你洗掉疲惫,抹去忧伤,重新上路。对于我,这本书就是《名人传》!它我是精神和力量的源泉。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于对名人们的生平做任何夸耀的叙述,也没有像大多数传记家们一样追溯名人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伟大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罗曼•罗兰称他们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承受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伟大的命运之歌。 “我的体能和智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增无已……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才刚刚开始。我已经隐隐约约看到目标在前,虽然尚不清楚,但正在一天天地接近……啊!如果我能摆脱这种疾病,我一定能拥抱整个世界!……除了睡眠,我不知道有其他的休息。可惜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睡觉。但愿我能摆脱疾病,哪怕一半也好,那时侯!……不,我不能忍受下去。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永远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啊,如果能活上千百次那就太好了!”——《贝多芬传》 惟其痛苦,才有欢乐!——贝多芬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国古典主义最伟大的音乐家,是这样一个不幸而坚强的人:在青年时期就开始耳聋了。对于一个以音乐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不幸的呢?谁又能想象他在漫长的酷刑中的心情和痛苦?上帝真是残忍,把最美的音乐赋予了贝多芬却剥夺了他欣赏音乐的权利,他听不到自己的音乐,人们都在尽情享受他的音乐带来的欢愉的同时,他却必须独自忍受无声的折磨!而就是这个人,写出了那样大量的乐曲,而且往往是欢乐的乐曲——从天国发出的,传播到人们内心的欢乐!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苦斗的成果,是胜利的标志。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的:“惟其痛苦,才能欢乐!” “他是孤独的。——他恨人,也遭人恨。他爱人,但无人爱他。人们对他既钦佩,又惧怕。最终他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一种宗教般的崇敬。他凌驾于他的时代。于是,他稍稍平静了一些。他从高处看人,而人们则从低处看他。他始终是单身。他从不休息,连最卑贱的人都能享受到的温柔他也尝不到,他一生中连一分钟都不曾在另一个人的温柔怀抱里入眠。他从未得到过女人的爱。在这荒漠般的天地里,只有维多利亚科洛纳的友情,曾闪过一道纯洁而冷峻的星光。周围是一片黑夜,只有他炽热的思想流星——他的欲望和疯狂的梦境——飞驰而过。贝多芬从未经历过这样的黑夜。因为这黑夜就在米开朗基罗的内心。贝多芬的悲愤是社会的过错,他本人却天性快活,且渴望快乐。

米开朗基罗则忧郁成性,令人害怕,使人本能地躲开他。他在自己周围造成了一片空虚。”——《米开朗基罗传》 大卫用他的弹弓,我用我的弓箭。——米开朗基罗 贝多芬的痛苦来自病痛的折磨,米开朗基罗的痛苦来自他充满矛盾的灵魂:他既无残疾,也不贫穷。他出身高贵,是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但他的祖国多灾多难,外族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心血之作一次又一次被毁于战乱。他非常富有,每完成一部作品,他都会获得一大笔酬劳,但他却过着像穷光蛋一样的生活,只吃面包,喝点葡萄酒,每天只睡几个小时;他惊人的长寿,一生渴望爱情,写出大量火热纯洁的十四行诗,但他却终身未婚,孤单到老;他的家族从未给他任何温暖,总是一次又一次从他身上榨取金钱,利用他的名誉到处炫耀,而他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和光宗耀祖思想却使他出手大方;他骄傲固执,目空一切,他在艺术上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不惜和教皇闹翻,但他又软弱可笑,总是在关键时刻选择妥协投降,做出种种与他名誉不符的可笑举动;他的艺术天分惊人,雄心勃勃,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但他又不得不为教皇奔波卖命,这个任务还没完成,又有新的任务在催促着他,因此他计划中最伟大的作品都半途而废。他一生都在超负荷的工作,同时还要为那些没完成作品忍受内心的谴责;到了老年,他已经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艺术大师,人们对他像对上帝一样敬重,无人敢于挑战他的权威,但他却越来越虔诚,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尽管米开朗基罗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尽管他一直没能实现自己最伟大的计划,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艺术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精神,从大卫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严,人的意志;从摩西和奴隶身上看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米开朗基罗塑造的是神灵,但他表现的却是现实中人的苦恼和感情!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纹,白色的双眉异常浓密,一部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苍老的面庞变得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从二十岁时的粗野豪放、塞瓦斯托波尔从军时的呆板严肃,到现在的他改变有多大啊!但明亮的眼睛仍然锐利深沉,显得坦白直率、胸无城府却又明察秋毫。”——《托尔斯泰传》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他是贵族出身,地位优越,衣食无忧;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的妻子儿女;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评如潮,他是巍然耸立的文学高峰,他不仅为读者展示了俄罗斯近代历史的广阔画面,还精彩地谱写了俄罗斯民族之魂,他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都让人们点点头说:“是的,俄罗斯人就是这样的。”总之,他是一个一般人看来什么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镇静,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为自己不忍心摆脱家庭羁绊去过苦行生活而苦恼……总之,他的博爱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难,他渴望天下大同,人民昌盛,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他的理想,他首先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让自己和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他在自己的庄园里实行改革,解放农奴,把土地分给佃户,他推行“爱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甚至提出“敌人要打你的左脸,要把右脸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变本加厉,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财产,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绝之后,他以八十二岁高龄离家出走,最后孤独地死于出走途中。 罗曼罗兰说:生活是严酷的,对于那些不安于平庸的人来说,生活就是一场无休止的搏斗,而且往往是无荣誉无幸福可言的,在孤独中默默进行的一场可悲的搏斗。这大概就是对于托尔斯泰行为的最好注解。 在《名人传》的开头,罗曼罗兰大声疾呼:“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他称之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中国人苏轼的名言: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 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能寻找到前进的动力!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罗曼.罗兰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展开恢复20世纪文学崇高德人道主义传统,恢复其丰富多彩的人物性格。贝多芬从刹那光辉享受的名誉鼎盛到人生谷底的贫苦交加,从童年时悲惨到老年时对欢乐的追求的曲折人生,正如罗曼.罗兰形容的“他整个一生都像是一个雷雨天”。从中,我体会到了贝多芬一直都在与命运抗争,与思想斗争,尽管他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然而他内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坚强,是不了解他的人无法挖掘的。对于创作完美歌曲的热情,对于寻觅欢乐的执著,对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与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间的那种交战,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就欢乐,“用苦痛换来欢乐”就足以浓缩了他的人生。米开朗琪罗又何尝不是呢?“他有力量,他有幸生来就是为了奋斗,为了征服的,而且他也征服了——他不要胜利。那不是他所企望的。”他是精神贵族,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扰,连他的精神与心灵也无能为力。这种疯狂的激发存在于一个过于柔弱的躯体和心灵中无法控制它的可怕的生命。从中我看出,他的一生是神圣痛苦的,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而一味沉沦,那么就一定会冲破精神上的束缚,他在斗争和舍弃中,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托尔斯泰,这位大地上火光闪亮的俄罗斯的伟大灵魂,在十九世纪末那阴霾浓重的日暮黄昏时抚慰人的星辰,他用他强而有力的笔杆写出一部部能让我们一步一步地紧跟着托尔斯泰那冒险生涯的矛盾经历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描写除了当时社会的阴暗,对神的信仰是他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人间播撒爱的种子。我深深地体会到,他为真理和正义坚持信念,为真理和正义谱写人生。

是的,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们享受着他们的天才创作出来的作品,同享受我们先辈的伟绩一样,不再去想听他们流出的鲜血,这无疑是使我们尴尬的事情,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不是的,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们将在那里获得更大的启示。《名人传》就犹如向我们谱写了一首“英雄交响曲”。我们从中得到的启发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降临苦难与灾害,我们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努力奋斗,与其羡慕伟人,不如学习伟人人格的伟大,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意义,与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不如坚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义,让自己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

只要我们体会到《名人传》给我们心灵崇高的升华,使英雄的鲜血呈现在我们面前,英雄的红旗在我们的头顶上飘扬,我们就慢慢地感受到,在这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我们的灵魂也被所升华为一种崇高。

俗话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寒假中,我看了许多有意义的书籍,如:《简爱》,《名人传》,《环球发明》……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名人传》。

《名人传》这本书讲述了许多对世界有贡献的名人。看了这本书,我体味出一个道理:有些事如果认真去做,可能难事就会变成易事;如果不去做,易事也可能变成难事。纵观历史上的许多有重大成就的名人都是能够正确对待这一问题的

例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他是近代力学,光学,天文学的奠基人。也许你认为他从小一定是聪慧超群的神童吧?其实不然,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智力迟钝,呆头呆脑的,曾经还留过级,被老师认为是不可造就的人。但牛顿并不因此而自暴自弃,他以坚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勤勤恳恳地做科学研究。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别人用一倍时间做一件事,我就用十倍时间去做。”终于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大物理学家。

我国的大画家齐白石,他的画之所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和他一生辛勤地练画是分不开的。正如他在一首诗中所说的:“苦把时光挽画禅,功夫深处见自然。”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如:爱迪生,爱因斯坦,李时珍,居里夫人……他们都是如此,可见与其不做,还不如认真地做好啊!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成才的条件总比别人好,虽然他们也想到过事业,但往往缺乏认真做的行为而功亏一篑。反道有些人虽然条件差一点,却能够持之以恒的去作,终于在逆境中发奋成材。我觉得像他们这种人,长大才有出息,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我们的学习中,应该大力提倡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一切从我做器,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名人传》读后感

古今之成大事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

——题记

用苦痛换来欢乐

世界上曾经有一位音乐家,由于不出众的外表,他不常与人亲近,但由于他特有的性格和那属于他的思想方式,造就了一位世界级的音乐大师——路德维希•冯•贝多芬。

回想起他的音乐,悠扬而深情,充满着忧郁气息的色彩:有轻快舒展的,像《田园》;有深情浓郁的,像《命运》;有悠扬振奋的,像《英雄》……每当听起这些蕴藏深长的交响曲,不由地感叹贝多芬那超乎常人的思维与独特的理解,就因为这些才缔造出那么多发人深省的旷世音乐。

这位音乐大师却是在那鲜为人知的过去中磨练出来的。他的童年可谓悲惨,他的命运可谓坎坷。在创作名曲时,他几乎都是呆在黑暗的小阁楼。内心的孤独,生命的苦楚,这些都成为他的创作来源,不是吗?在生命中挣扎,在痛楚中创作,谱写着非同于凡人的命运,讴歌着苦痛换来的欢乐。贝多芬大师的一生,只是为了艺术牺牲罢了。让人铭记于心的是久传于世的乐章。

愈使我痛苦就愈让我喜欢

米开朗琪罗,这位大师的一生都在忍受着政治、教皇、家庭的胁迫,性格上的优柔寡断更使得他无力反抗。自闭,使得他无法主宰自己,而且否定了自己,摧残自己。他的天才与一个在背叛他的心灵结合在一起。性格上的脆弱造成他一生的悲剧情节。然而他用一种极为谦卑的爱来爱着自己的亲人。但,终生陪伴他的只有永远的孤独。回望过去,他创作许多应该给他带来希望与自豪的作品,但他无法聊以自慰。他做了他可能做的一切,但他觉得自己虚度了一生。可怜白发生!

怀着怎样一种沉重的心情读完他的一生,我知道他一定要用一种轻蔑的眼神注视着我想要对他表示关怀与同情。悲悯的一生。他以怎样一种勇气叩问这个丑陋的世界。也许值得同情的是像我们这些卑微的以他人的伤痛搜刮快乐的根本不懂得生命的人。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在我小学的读书生涯,列夫•托尔斯泰这位老先生可谓我的指明灯:史诗般的恢弘气魄与明亮诗意的《战争与和平》,波澜与不安骚动的《安娜•卡列尼娜》,还有悲天悯人的《复活》。

这位老先生坚持不懈地用笔尖向世人播撒爱的种子,然而讽刺的是他为了寻求真理客死异乡,且无亲朋好友在他的身边。为什么他会在耄耋之年独自踏上火车之路,尔后不治而逝?哎,还不是他的思想与家人之间的不同,使得其沟壑越来越深,终于……

漫天花雨,是你们高贵灵魂的祭。

个人觉得还是这个比较好,不知道你的口味怎么样。

看哪个和你口味就用哪个吧

《名人传》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著《名人传》,受益非浅。书中三位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改变了我胆小、懦弱、怕苦的性格。

我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贝多芬出身贫寒,13岁辍学,17岁挑起家庭的重担,25岁他在乐坛崭露头角,耳朵却开始失聪。他呕心沥血创作的乐曲,常常拿不到分文报酬总之他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然而所有的磨难只是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不趋炎附势;他从未享受过欢乐,却创造了《欢乐颂》奉献给大家。他终于战胜了痛苦!战胜了疾病!战胜了所有磨难和障碍,攀上了生命的颠峰!

米开朗琪罗出生于佛罗伦萨颇有声望的艺术家庭,从小接受精英阶级的教育,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功底,然而他在精神上受折磨:他眼见外族入侵,人民受奴役,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他的家族只想从他身上榨取利益。更可悲的是,他的处境与奴隶相差无几。他没有自由,他不得不依附他所不愿依附的教皇,不得不为教皇劳碌终身。他们剥夺了他的自由,拿他当牛马使唤。他是沐浴着文艺复兴的春风长大的,没有人比他更深刻的领悟到这思想运动的精髓,他比同时代的艺术家更不满足于宗教艺术,更醉心于表现人的力量,尊严与意志。他的艺术理想是巨人式的。这就决定了他与那些只关心为自己树碑立传的教皇们永远不能达成一致,决定了他将终身为实现不了理想而痛苦。

托尔斯泰是名门贵族,地位优越,衣食无忧,既不需依附任何人,也不必像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那样终日劳碌;他身体健康,婚姻美满,有深爱他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他有很高的文学天赋,几乎没有经历过艰难的习作阶段就获得了成功;他蔑视已经拥有的一切,包括他的文学声誉,惟独渴望拥有他所未知的——生命真谛,于是他以毕生的精力去求索,去探寻。他对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震惊,为农民的贫困和愚昧而痛苦,为难以摆脱家庭的羁绊而烦恼。他若像旁人一样心安理得地享受命运的安排,也许就没有烦恼了,然而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在于不肯安享富贵,不肯虚度年华,他想要通过造福于人类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于是烦恼接踵而至:他因为执著于自己的信念而受到来自压迫者和被压迫者的压力,甚至得不到家人的认同和理解。

常言道:“开卷有益”。《名人传》中的三位主人公成为我人生路途的明灯,启迪我懒惰的思维,鞭策我在漫长的人生中奋进。

~~~~~~~~~~追加给我

在众多圣诞颂歌中,《平安夜》大概是最知名最经典的一首了。

平 安 夜

Stille Nacht,heilige Nacht

Libera英国天使之翼童声合唱团版本(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这首宁静安详的乐曲,在路德教会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抚慰了无数人的心。2011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强调了其作为全球和平歌曲的地位。迄今为止,这首圣诞歌曲已被翻译成超过300种语言及方言,众多流派的歌手都演唱录制过这首优美的《平安夜》。

《平安夜》第一次唱响是在199年前,1818年12月24日,在奥地利萨尔茨堡附近小镇Oberndorf的圣尼古拉教堂里。而它的第一批听众,就是当年来到这个小镇教会,参加简单聚会的船工和他们的家人。

最初的德语歌词出自奥地利助理牧师Joseph Mohr,写于1816年。当时的欧洲刚刚结束数十年的拿破仑战争,元气大伤,还在慢慢恢复当中,人们无比渴望安宁与和平。

1792年12月11日,Joseph Mohr作为编织女工安娜·朔伊贝尔和当地驻军的一个步兵的私生子在萨尔茨堡出生,父亲因害怕而逃走。今在萨尔茨堡Joseph Mohr出生地墙外刻有纪念石牌,立于19681224《平安夜》诞辰150周年之际,现为普通民居,不可参观。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地址:Steingasse9,Salzburg,就在奥地利 | 跟着**去旅行——《音乐之声》中提到的萨尔茨堡文艺摆拍胡同: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公众号内文章截图)

原址处曾有座平安夜博物馆,现已被拆除。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google map截图)

1818年圣诞夜前夕,Mohr找到邻村的小学教师兼管风琴师Franz Xaver Gruber,请他为这首歌谱曲并编一个给童声合唱队的吉他伴奏谱,好在圣诞弥撒上演唱。

至于为何要用吉他伴奏没人清楚,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教堂的管风琴风箱被老鼠咬坏了。由于战乱,使当时维系萨尔茨堡州主要经济来源的盐贸易中断,人民生活十分困苦,甚至没有钱来修补教堂中被老鼠咬坏的管风琴。

(源自网络)

然而第二天,演出就被人们忘记了。当时参加圣诞弥撒的教徒之中,谁也不曾料到,这首歌竟会风靡世界。

第二年春天,从齐勒塔尔来了一位风琴修理师卡尔·毛拉赫,闲聊中提起了这曲子,修理师看着曲谱,提出要带回家乡看看的请求,自此,开始了它远播世界的历程。

回到家乡的卡尔马上将这首歌介绍给自己教会的唱诗班演唱,结果大受欢迎。教会的Strasser家庭经常要去外地集市做买卖,就把这首歌带到了奥地利其他地区,这首歌在民间的传播影响越来越大。到了1822年,他们居然被当时的奥地利国王请去,在皇宫里为来访的俄国沙皇演唱这首歌。1832年的一天,莱比锡的一家报纸报道了他们的故事,使这首歌更加广为人知。

这首歌作为民间音乐,从奥地利传到了德国。1839年,它越过国界,随着德国移民和传道士远涉重洋,传进了美国。1859年,弗罗里达州教区的第二主教约翰·弗里曼创作出这首歌的英语版本。

到了1864年,这首歌的影响之大,使得腓特烈专门通告全国,今后每年庆祝圣诞时,都要把唱《平安夜》放在圣乐第一位。直到今天,奥地利国家的正式官方网站都会把它作为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瑰宝,慎重对外加以介绍。

之后《平安夜》多次被灌录成唱片,录制次数多达数百次,并被翻译成超过300种语言和方言传唱。如今,每当圣诞佳节到来之际,在世界的不同地方、用不同的语言响起这首歌的旋律更是奠定了它在圣诗乐坛中的不朽地位。

附几个不太常规的版本:

关于《平安夜》的诞生,可以看下1997年德奥合拍的**《Das ewige Lied》,类似纪录片的形式拍出了两人怎么遣词雕琢,最后完成了这部不朽名篇。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YouTube**截图)

这首歌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的平安夜,交战双方临时停火,战线两边的士兵打开收音机,收听国际广播电台播放的歌曲,其中有奥地利歌剧明星奥莉丝·舒曼演唱的《平安夜》。而此时,她的两个儿子就在战场上,一个在联军,一个在德军。战士们在战壕里同时用德语、英语和法语唱起了《平安夜》,这是唯一一首所有士兵都会唱的圣诞歌曲。本来紧张敌对的两方因为圣诞颂歌慢慢放下了手中的枪,英德两军官兵纷纷爬出战壕处理尸体,然后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互相握手彼此交谈,交换食物、香烟及纪念品,祝贺圣诞快乐,甚至还踢了一场球赛。比完之后他们纷纷表示:你要是明天不开枪的话,我们也不开……在喧嚣战争中这简直就是童话般的场面,战争史中的奇观。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诞节休战”(Christmas Truce)。推荐一部相关**: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来自:豆瓣截屏)

2014年,英百货公司Sainsbury's也以这场休战为背景做了一支圣诞广告 ,被称作史上最感人的圣诞广告。

(视频来源:腾讯视频)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1918年《平安夜》百年诞辰纪念卡(源自网络)

1943年奥地利流亡人士Hertha Pauli为这首歌写了一本书《Silent NightA Story of a Song》,在这本书里他给美国小朋友解释了这首歌是怎么来的。这本书后来由Fritz Kredel改编为画册,并由Alfred AKnopf出版发行。

二战后,玛丽亚·冯·崔普(音乐剧**《音乐之声》中家庭教师玛丽亚的原型,戳:奥地利 | 跟着**去旅行——《音乐之声》)还曾在华盛顿白宫前演唱这首歌为奥地利募捐。

如今,萨尔茨堡内城里最著名的敲钟演出会在每年的12月24日的7点、11点和18点演奏平安夜,在教堂里也会依照传统为圣诞弥撒演唱原始版本的《平安夜》。

《平安夜》的原始手稿已经遗失,不过1995年发现了Mohr的一份手稿,经鉴定应该是1820年左右所写,现保存在萨尔茨堡Carolino Augusteum博物馆。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网络)

初版歌曲曲调受当地乡间音乐的影响,旋律类似于奥地利民间音乐和岳得尔歌(Yodel),听起来与我们今天熟知的沉静的版本完全不同。

历史上曾有过把曲作者归到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亨德尔这些“大牌”名下的时候,1854年12月30日,格鲁伯在哈莱茵撰写了《圣诞颂歌作曲的真实契机》,其中他说明了自己是《平安夜》的创作人以及歌词与旋律的来源,这也澄清了世界各地对这首颂歌的所有错误猜想。至此,莫尔和格鲁伯才被公认为是这首歌曲的创作者。他们当时什么都没有得到,死时仍和生时一样贫穷。不过格鲁伯那具古老的吉他琴已成为传家宝,被格鲁伯家代代相传。现在,每逢圣诞夜,人们便要把这吉他琴带去Oberndorf小镇,来自世界各地的教徒再次齐唱这首圣诞颂歌。

奥地利这座Orberndorf小镇总共只有六千人,却一直是最独特的圣诞节游览胜地之一,人们依旧纪念着这首歌的诞生,那里有原始的平安夜小礼堂、平安夜博物馆,还有自己的圣诞市场,每逢圣诞前夜,当地人都会表演特别版的《平安夜》,年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访。

《平安夜》发源地

Oberndorf bei Salzburg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网络)

这座Oberndorf小镇位于奥地利北部萨尔察赫河畔,距离萨尔茨堡18公里。萨尔察赫河河面很窄,河上有一座桥,走过桥去就进入了德国境内。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网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后文平安夜博物馆内展示的示意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德国开进奥地利方向,过了这座桥,也就进了奥地利了。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这是过桥见到的第一座教堂,也是现镇中心教堂,教堂前竖有《平安夜》词曲作者的铜像及介绍《平安夜》历史的牌子,并引导游人找到平安夜小教堂。小镇原本在下图平安夜小教堂所在地,因不堪多年洪灾侵袭,镇中心已搬至河上游部,距平安夜小教堂11分钟脚程。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google map截图)

《平安夜》第一次演出的地方、Oberndorf镇上的圣尼古拉教堂在1798年新建后落成,但不久后就不得不因为洪灾而被封锁起来,在经历了1897年和1899年两次毁灭性的洪水灾害后,这座教堂损毁严重,无法修复,于是在1906年被拆除。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网络)

人们为纪念《平安夜》的诞生,经过12年的建设,完全由捐赠资助,终于于1937年在新桥岸边的原址上修建起了这座小小的平安夜纪念堂。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平安夜纪念堂前竖有词曲作者的铜像、《平安夜》介绍,以及原圣尼古拉教堂遗留下来的墙体部分。

纪念堂周边耸立着高大的松树和枞树,周围是古老的房屋、店铺、磨坊、水塔和树木,呈现着古色古香的氛围。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网络)

一年四季景致不一,个人认为下雪时节前来最是浪漫,可提前看着天气预报灵活安排。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平安夜纪念堂背面(摄于20161218·阴)

另附几张网上极美雪景图作对比: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网络)

当年圣尼古拉教堂的原始装饰幸免于难,也保留到了现在的小教堂中,祭坛可追溯到1915年。纪念堂内两侧是词曲作者Mohr与Gruber的画像,彩绘玻璃上也有着他们两位的画像。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纪念堂的参观者一年四季络绎不绝,他们在雕像的脚下放下一束束鲜花,表示对词曲作者的崇敬。每年的12月24日傍晚五点整,纪念堂内外分外热闹,穿着节日盛装的小镇居民聚集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圣诞纪念仪式,镇上的唱诗班拿着光亮的蜡烛在门口的雪地上齐唱《平安夜》。世界各地赶来参加仪式的游人很多,以怀念给他们带来这首圣诞颂歌的词曲作者。有着与芬兰圣诞老人村(戳:芬兰 | 离圣诞老人最近的地方)一样的套路,自2002年12月起,Oberndorf圣诞庆典的整个过程也会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要不要也加进你圣诞夜放映豪华大礼包?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网络)

Webcam live pictures:http://wwwstillenachtinfo/en/webcam/silent-nightasp

Webcam 1224 17:00起直播:http://wwwstillenachtinfo/en/silent-night/celebrationasp

除去圣诞庆典,平安夜礼拜堂还提供婚礼服务。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官网截图)

详情参见官网:http://stillenacht-oberndorfcom/hochzeit

地址:Stille Nacht-Platz 1,5110 Oberndorf bei Salzburg

开放时间:每日9:00-16:00,在团队注册导览期间(大约20min)无法进入。

旁边Joseph Mohr曾作为助理牧师于1817-1819年所居住的旧教区,被改建成了一座平安夜博物馆。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源自博物馆官方视频截图)

博物馆官网:

http://wwwstillenachtinfo/de/stille-nacht/museumasp

博物馆内除按惯例介绍外,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还有间卡拉OK房。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博物馆商店部分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地址:Stille Nacht Platz 5,5110 Oberndorf bei Salzburg

开放时间:10:00-18:00

2017年12月8日,Oberndorf的Bruckmannshaus圣诞邮局刚刚开幕。

每年11月底,圣诞市场陆续开放,凛凛寒冬,听着平静悠扬的圣诞颂歌,与爱人相拥,喝一杯暖洋洋的热红酒,是一年中最温馨幸福的时刻之一。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附近萨尔茨堡的圣诞市场曾被评选为德语国家最美的圣诞市场之一,戳:奥地利 | 跟着**去旅行——《音乐之声》,可安排一同前往。关于圣诞市场,在这里不作过多介绍,之后单开一篇写。

顺便说一句,继 特产 | 路边的栗子你别捡 中提到的路边自助花田、自助草莓摊,Oberndorf开去Salzburg的路上,会途经一片圣诞树园,种来供给圣诞前家家户户对圣诞树的需求,真的是按时令来给你惊喜。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平安夜广场离岸边很近,这座镂空铜牌是为纪念在Oberndorf小镇出生的哲学家和国家经济学家Leopold Hohr,对面就是德国了。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附上《平安夜》三版歌词

德语原版

(这版德语发音非常清晰,适合跟学)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英文版本

(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歌手,无伴奏,发音清晰,适合跟学。)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中文版本

(范晓萱版本,前后段为英文,中段为中文。)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明年就是这首圣诞颂歌200年诞辰了,奥地利观光局为庆祝2018年《平安夜》200周年纪念日,现募集全球不同语言版本的《平安夜》,计划是在其到来之际收集到不同语言的300个视频。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一等奖:“在萨尔茨堡度过一个惬意周末”(四五星酒店的双人间2晚);

二/三等奖:“平安夜礼物篮”(Pralinés平安夜果仁糖、Orange Jelly平安夜橘味果冻、Punch平安夜潘趣酒);

并有机会邀请到Oberndorf现场参加2018年200周年庆典。

有意者可透过YouTube上传表演视频,报名截止日为2017年12月12日 12pm(奥地利时间,即中国时间1213 7:00),网上投票截止至2017年12月14日 12am。

活动官网:

http://songconteststillenachtmanufakturat/de/die-idee/

最后奉上一版《The best of Silent Night》,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帕瓦罗蒂、多明戈等美声演唱家和众多通俗歌手同台用法语、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德语共同演绎的《平安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12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