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这几年的变化

日照这几年的变化,第1张

日照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奋发图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建立地级市15年的发展,日照已成为黄海岸边一颗闪亮的明珠,跻入山东半岛都市群行列。
经济实力迅速壮大。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已达到31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74倍,年均递增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74亿元,增长了38倍,年均递增65%;第二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增长了766倍,年均递增19%;第三产业增加值11493亿元,增长了354倍,年均递增155%。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56元增加到2003年的11211元,年均递增114%。
进入八十年代,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后,国家明确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取得长足发展。2003年,全市非公有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国有经济占109%、集体经济占71%、股份合作及股份制经济占557%,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占25%;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其它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152%、420 %、111%和10 %。2003年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发展到31517户;私营企业发展到3763户;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045万人。
工农业生产阔步前进,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产条件显著改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产品供应大幅度增加,由以种植业为主,发展成为多业并举全面发展的局面。2003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42万吨,比1949、1978年分别增长13倍、145%,油料总产量达1956万吨,比1949、1978、1989年分别增长73倍、19倍、177%,水产品产量达534万吨,比1949、1978、1989年分别增长693倍、113倍、55倍,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了18089万千瓦。
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在抓好粮食作物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茶叶、水果、蔬菜、蚕茧、烟叶等经济作物,取得了丰硕成果。南茶北移在日照获得成功,日照绿茶成为地方名产、特产,2003年全市茶叶产量已达2460吨,比1993年增长34倍,成为我市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水果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2003年总产量达到了2079万吨,比1949、1978、1989年分别增长1289倍、17倍、187%。蔬菜生产近几年来得到长足发展,2003年蔬菜产量达13936万吨,比1993年增长14倍。成为全省重要的蚕茧和烟叶生产基地,2003年产量分别达到9212吨和115万吨。
多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带动和工业强市战略,以招商引资膨胀工业规模,以技术改造优化现有工业,大力培植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已形成了以冶金、粮油加工、液体化工、木制品加工、浆纸、能源为主的六大临港支柱产业,工业产品结构得到优化,出口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消费产品产量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工业完成总产值38284亿元,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13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5%,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812倍,比1989年增长132倍,年均分别增长193%和209%。
投资规模日益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建国55年来,特别在日照升格为地级市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建国初期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很小,1949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仅有百万元。1989年日照升格为地级市后,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化经营城市理念,大力改善投资软硬件环境,积极引进内资、外资,启动和激活民间投资,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投资总量增加,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以256%的速度递增,到2003年达到了13124亿元,1989-2003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8984亿元。
交通设施水平提高,综合运输能力增强。2003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6公里,是1993年的19倍,其中国道2094公里,是1993年的14倍,省道4334公里,是1993年的15倍。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日东高速、同三高速贯穿我市,通车里程达到1396公里。港口建设成就显著。我市成功的组建了日照港(集团)有限公司,推进了港口资源和市内外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2003年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45065万吨,是1993年的32倍,港口集装箱运量962万标箱。邮政、通信、电力事业快速发展。2003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096亿元,完成电信业务总量636亿元。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2003年末全市建成区面积4977平方公里,自来水供水总量5390万立方米,集中供热面积539万平方米,比1993年增长77倍,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892公顷,城市公共绿地面积60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平方米。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成就辉煌。建立地级市以来,我市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基础教育,加快普及高中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2003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高等院校5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25万人;普通中学157所,在校学生21万人,小学576所,在校学生1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科技事业蓬勃发展。随着科技体制的深入改革,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03年申请专利146项,比1998年增长947%;科技成果102项,比1998年增长378%;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1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6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38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45项。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城乡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2003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3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广播电台1座,转播电台2座,电视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8907%,电视人口覆盖率93%,比1993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不断扩大。2003年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344个,比1978、1989年分别增长28倍、977%;医院病床5387张,比1978、1989年分别增长17倍、981%;卫生技术人员6793人,比1978、1989年分别增长18倍、679%。体育事业取得新成就。2003年末全市有业余体育运动学校4所,在校学生365人,专职体育教练31人;全年共获得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奖牌80枚(金牌36枚,银牌17枚,铜牌27枚),其中,全国性比赛13枚,全省性比赛67枚。
建国55年来,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对日照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建立地级日照市15年来,全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建立地级市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984亿元,其中2003年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3124亿元,为我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投资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在全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投资规模日益扩大,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国55年来,日照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有了长足发展,为日照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建设领域抓住机遇,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得以迅速发展,建设规模日益扩大。55年来,全社会投资由1949年的100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13124亿元,1989年以来年均增长256%,增幅超过同期GDP112个百分点,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业投入成效显著。建国初期,全市仅有几处小型工业企业和部分手工业,年工业总产值仅为500万元。通过55年来的投资建设,全市工业总产值2003年已达38284亿元,是1989年的143倍。55年来,我市化工、纺织、机械制造、造纸等很多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特别是建市以来发展起来的钢铁、浆纸、电力、粮油加工、木制品加工等行业,已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到2003年底,全市基本形成了门类较齐全、技术装备先进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工业体系。2003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3695亿元,是1989年全社会投资的68倍。工业的高投入保证了工业的高增长,2003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89年的194%提高到2003年的365%。
投资主体日趋多元。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对外开放政策,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取得了长足发展。2003年,全市国有经济完成投资5744亿元,外商港澳台完成1886亿元,个体私营完成548亿元,其他各种经济类型完成2194亿元。各种投资主体形成了全市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新格局。政府投资在城建、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外商投资已成为我市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的主力;个体私营经济投资规模虽不大,但逐渐成为全市民营经济崛起的生力军。
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我市的房地产开发活动起步于80年代,作为一个新兴行业,近年来,投资发展迅猛,至2003年底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已超过80家。2003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17亿,其中住宅投入达903亿元,经营收入达951亿元,我市房地产业成为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在工业投资领域,一批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日照,将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加速工业化步伐,伴随一批企业的巨资投入,一个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正在崛起。
大手笔带来大变化
建国55年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近年来,我市继续加大投入,加快城乡环境建设步伐。特别是建市以来,修建了北京路、山东路、沿海路、德州路、临沂路、迎宾路、山海路等大量城市道路,并对老城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市容市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个现代化城市的轮廓初步形成。新建、改建银河公园、万平口生态公园、森林公园、人民广场等多处设施,营造了城乡绿色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改善了投资环境,美化了人民生活。住宅建设不断加强,城市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1993年的129平方米增至2003年的205平方米。
城乡公路四通八达。建国以来,我市加大公路建设力度,到2003年底,新建高速公路1396公里,一级公路31公里,二级公路1021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2406公里。各级政府积极拓宽、改造镇村公路,把城市和镇村连在一起。随着日东和同三高速公路日照段、国道省道建成改道以及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建设,我市将形成四通八达、便捷畅通的公路网络,为日照发展增添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建市以来,大学经济成绩显著,普通高校从无到有,全市高等院校在校生数达25万人。随着一佳合作学校、日照实验高中等相继建成,我市普通中学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由建国初期的几处发展到2003年的157处,在校生数由1989年的1339万人增到2003年的2109万人,2003年,全市教育完成投资1157亿元;卫生事业蒸蒸日上,2003年全市有医疗机构344处,病床床位达到5387张,市人民医院、中医院扩建和即将建成的卫生防疫大楼将大大改善我市的医疗条件;体育事业上,体育场、馆修建一新,一些国内、国际赛事相继在我市举行;有线电视网遍布城乡,宽带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兴起,大大提高了我市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铁路、港口建设成就斐然。建市以来,日照的交通事业建设步伐加快,迅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2003年,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达21亿元,是1989年全社会投资的39倍。修建并改造了复线兖石铁路,修建了胶新铁路日照段;港口建设连上新台阶,不断发展壮大,全市新建、扩建了日照、岚山两大港口,到2003年底拥有泊位39个,其中万吨级20个。2003年全市港口吞吐量达45065万吨,是1989年的5倍。
园区显现龙头效应。建市以来,我市园区建设成就明显,开发区投资项目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投产快,外向型经济增长迅猛,尤其是日照经济开发区、日照高科技工业园、岚山开发区等园区投入大、发展快,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480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