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首理查得·克莱德曼的钢琴曲

推荐几首理查得·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第1张

《水边的阿狄丽娜》

《梦中的婚礼》

《午后的旅行》

《秋日的私语》

《爱的纪念》

《蓝色的爱》

《星空》

这是楼上的,但忘了一首很有名的:<童年的回忆>

以下是他的简介:

理查德·克莱德曼

提起“克莱德曼”这个名字,我想大家一定不会陌生。20世纪90年代初,也是这样一个秋天,伴随早已在我国广为流传的《秋日私语》、《水边的阿狄尼娜》等优美的旋律,被誉为“浪漫钢琴王子”的法国著名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首次来华演出,将他那流畅华丽、让人心旷神怡的琴音直接送到人们的眼前和耳中。匆忙中十年过去,当年的“钢琴王子”如今虽然已经人届中年,但他的琴音不老,依然是那么年轻、美妙,那么流畅、典雅和明媚如春。

理查德·克莱德曼出生于法国巴黎,他从5岁开始习琴,6岁时就登台演奏,被誉为钢琴神童。少年时代,他进入巴黎国立音乐戏剧学院学习,曾得到学校颁发的音乐比赛优胜奖,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本来,他擅长演奏肖邦、拉威尔、德彪西等人的作品,是古典音乐界的一颗明日之星,但是,他偶然间对通俗音乐发生兴趣,于是不顾周围人们的反对,转而投身于通俗音乐领域。1977年克莱德曼在一部电视配乐中,以一首优美的《水边的阿狄丽娜》脱颖而出,之后,他又相继推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如《致艾丽丝》、《秋日私语》、《心曲》、《星空》等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他的知名度。他以华丽的音色、优雅的旋律和清秀儒雅的形象,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钢琴音乐风格。多年来,他的演艺足迹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唱片总销量逾8500万张,并获得了许多金唱片的佳绩,从而成为风靡当今世界乐坛的一位钢琴明星……

浪漫是一种美好的情怀,它是情意缠绵的春池荡漾,也是令人心醉的美丽忧伤,是温馨一刻的忘情微笑,又是投向未来的期盼目光。理查德·克莱德曼正是以他那真挚感人、充满激情与梦想的琴音,拨动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绪。其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更是让理查德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从音乐中就能感受到罗密欧和朱丽叶凄惨的爱情悲剧!

部分专辑:

《命运》、《水边的阿狄尼娜》、《星空》、《魅力东方情》、《星星小夜曲》等等……

日前,久违的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再次来到了中国,他此行的目的是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联手召开录制新唱片的发布会。从名称上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关系与中国传统乐曲密不可分,而理查德的加盟则意味着要将中国的民乐引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次尝试虽然还吸引了以《阿姐鼓》著称的朱哲琴,但质疑的人还是很多。大家关心的问题主要在于民乐的旋律与西方音乐结合在一起究竟会是什么样?主办方对此的回答很笼统:新唱片在旋律上将尊重中国音乐的风格,以记录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景色,乐队和钢琴家的演奏

为主要内容。本报今日刊登《钢琴王子的浪漫故事》,希望更多的读者了解钢琴王子理查德创新的故事。

作为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奏家和拥有惊人唱片销量的艺人,理查德-克莱德曼创建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事业。事实上,他所做到的是其他法国艺术家不曾做过的。

出生于1953年12月28日的菲利普-佩基斯(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法文名字)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与钢琴的不解之缘。他的父亲,一位钢琴教师,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教他如何弹钢琴,并为其子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据说,6岁的理查德-克莱德曼读起乐谱来竟比他的母语——法语还要流利。

理查德-克莱德曼12岁就进入音乐学校学习,16岁时的他在那里获得了第一名。人们预言他将成为一位前途无量的古典钢琴曲演奏家。可是在不久之后,令所有人惊奇的是,他放弃了对古典音乐的训练,而转向了当代音乐的演奏。

“我想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事情”,克莱德曼说,“于是,我和我的几个朋友组建了一支摇滚组合,那一段日子过得很艰难,我们挣得的微薄的收入都用于购买器材了。事实上,因为经常只用三明治来填饱肚子,结果17岁时我就因胃溃疡不得不动了一次手术。”

那时候,他的父亲已身患重病,无法从经济上支持他的儿子。为了生存,克莱德曼找了一份做音乐伴奏或在会议期间演奏的工作。

“我很喜欢那段日子”,他说,“而且薪水也很多。这就是我如何离开古典音乐的经历,尽管古典音乐的学习经历为我现在的演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天赋不会不被别人赏识,很快他成为了一位炙手可热的伴奏者,就像迈克尔-萨度、狄尔利-拉鲁仑和约翰尼-哈里德等众多法国明星一样。但是,当克莱德曼被问及他那时的雄心壮志时,他却说,“我真的不想当明星,我很乐意当一名伴奏者,在乐队里演奏。”

但在1976年,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法国一个著名的唱片制作商——奥立菲尔-杜塞特和其合伙人,保罗-德-塞尼威尔,当时正在寻找一位能演奏舒缓的钢琴版民歌的钢琴家制作专辑,他们便打电话给克莱德曼。令23岁的菲利普-佩基斯惊喜的是,他从20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得到了那份工作。

“我们立刻就喜欢上了他”,保罗-德-塞尼威尔说,“他那种特殊的、温柔触及琴键的方式与他含蓄的个性相得益彰,而他的外表也给我和奥立菲尔-杜塞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很快就决定了。”

菲利普-佩基斯改名为理查德-克莱德曼,单曲一上市就在38个国家卖出了惊人的2200万张。

“当我和他签合同的时候”,奥立菲尔-杜塞特说,“我对他说如果我们能卖出一万张单曲,成绩就相当好了,因为那时是舞曲的时代,我们只能在这张专辑上赌一把。然而,在西班牙它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接着是德国、法国、南非、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我们无法想象它能如此的成功。”

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著名的成功故事的开始,从那时候,理查德-克莱德曼以他特有的演奏风格而在世界上赢得了超级明星的地位。今天,他已经录制了近1000首旋律。一个德国记者写道:“(我们)有理由说,他是继贝多芬之后为将钢琴曲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而努力的人,他所做的无人能及。”通过将他原有的“商标性”的特点与古典、流行等因素相结合的一系列曲目,他创造了“新浪漫”风格,并且在全球范围内的销量已超过了7000万,据最近的统计,他不可思议地拥有了267张金唱片和70张白金唱片。

然而,“浪漫王子”(南希-里根对他的称呼)并不是一个专门录制专辑的艺术家。实际上,尽管他天性害羞、含蓄,他舞台上演奏时却全身心地投入,真情流露。一场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会真称得上是“壮观”。

“我喜欢在舞台上进行现场演奏,”他说,“因为我和我的观众有直接的交流。音乐会上,我和我的10个音乐家及交响乐队一同演奏,我喜欢将不同的拍子、节奏和风格相混合,以激起各种不同的情感。”

克莱德曼的国际成功是以走吃苦的路线为代价的,过去,他尽可能多地在250天内在国外举行200场演唱会。尽管如此,他仍是个家居男人。

“我的家庭对我来说极其重要”,他常这样说,“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克里斯蒂,我的女儿莫德和我的儿子彼得……他们是我前进的动力,当然,与我的音乐不同。”

在理查德-克莱德曼看来,作为一个国际艺人,他所付出的最大的代价就是那些与家人分离的日子——他深知这是他们共同经受的牺牲,但他把这牺牲看作是对数以百万的乐迷的责任的一部分。

最近消息:

“国乐天娇”与克莱德曼共谱浪漫

本月(06年12月)29日、30日,享誉世界的浪漫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将携手国乐天娇女子乐团,在深圳举办两场“2007浪漫新年音乐会”。当法国优雅王子遇上中国青春民乐组合,西方古典与东方古老音符的完美融合将令夜空中回荡中西合璧、浪漫绚丽的美妙音乐,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别样风情。音乐会由卓越地产提供全程支持。

跨越古典与流行的钢琴王子将与东方佳丽连续两个夜晚共谱浪漫音乐之夜,令鹏城观众领略新颖独特的视觉与艺术享受。国乐天娇是由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的独奏家结成的新民乐女子组合,青春美丽富有活力,高超的演奏技巧与靓丽的外表为传统民乐增添了活力又不失典雅端庄。二胡演奏家霍晓君、琵琶演奏家赵聪、笛子演奏家陈悦、古筝演奏家于秋璇各有所长,用最古老的乐器奏响最现代的音符,诠释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霍晓君还曾应邀担任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举办的独唱音乐会的独奏及领奏,实力不凡。

届时钢琴王子与国乐天娇或独奏,或重奏,以多种形式营造一个中西音乐对话,浪漫欢快的夜晚,成就中西乐坛音乐交流的一段佳话。现场的灯光效果与怀旧气氛,则令浪漫与时尚的感情充盈观众的心中。据主办方深圳市音协艺术有限公司介绍,音乐会的曲目新颖而丰富。克莱德曼曲目主要包括其经典浪漫钢琴作品,如《秋日私语》、《致艾德琳的诗》、《星空》等,观众将现场倾听剧场版的“私语”与“星空”,定是不一样的感受。

最近百度上有篇文章 很红 你不妨看看 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担忧

(如果您不想毁了孩子的前途,请耐心看完)

作者:北京某高校钢琴教师 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钢琴硕士(本科就读于武音)

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催生了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各种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其中不乏滥竽充数误人子弟者。有说是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的,有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 拒查,情况纯为欺骗。个别教师可能到过这些学校短期培训,于是就称自己是某某学校毕业的。对业余授课教师队伍进行规范管理,教育家长选什么样的教师,这都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事。

一 、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1、一定要看钢琴老师的实际演奏能力(自己都弹不好的人怎样教别人?)怎样叫做弹得好呢?说的俗一些首先是技术(即弹得快,弹不快的人方法上肯定有问题,家长最常犯的错误是没见老师真正弹过大曲子,许多钢琴老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的 599,740的示范,要知道这太算不了什麽了,小孩的曲子都是很简单的。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必须能够很好的弹奏譬如:李斯特的狂想曲,肖邦叙事曲、协奏曲,贝多芬奏鸣曲(黎明、悲怆等)、巴赫三部创意曲以上、等等,在技术上不应有很大负担。(老师最好是本人拿过权威性的国际国内专业钢琴赛事大奖,这样就更说明问题了),由于家长对钢琴的无知,导致见老师能弹《献给爱丽丝》《梦中的婚礼》《土耳其进行曲》就觉得水平很棒,其实这些全都是业余6级左右的曲子,根本不能体现教师水平,理查德克莱德曼流行钢琴的走红,让中国多数家长认为能演奏他的这些作品就是很棒的,其实他的所有曲子在专业钢琴演奏着手下只是初级的不能再初级的曲子,当然我不是说克莱德曼不是高水平的钢琴家,但他的实力在于与整个乐队在编曲上的造诣,(被称为流行钢琴曲)单就钢琴演奏的技巧难度上来说,实在不能体现一位钢琴老师的水平。说句俗话,不怕没好货,就怕货比货。多拿你的老师跟郎朗、李云迪等钢琴家比,水平越接近越好。另外好的老师一定是广泛接触如海顿、克莱门蒂、舒曼、拉赫马尼诺夫、德彪西、拉威尔、等古典、浪漫、现代时期的作曲家的作品的人。2、当然只有技术没有音乐算不得一个好的演奏着,要用一流的乐感和对作品的准确分析演奏出作曲家灵魂。即能把握各个作曲家的风格3、好的老师还要有非常棒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教学。4、对古今中外的音乐文化史有基本的了解,对各个作曲家的风格要烂熟于心。5、最好是大学专职钢琴教师(不要相信那些社会办学者)当然同样是大学教师也有混日子的,尤其是三四十岁的那批老师,当时钢琴教育落后,他们大多是一般的师范院校毕业,只是赶上了好机遇,占了那个位子,后来的年轻人再有才也应聘不上那个学校了,我不是打击一片,有些好学的3、4十岁的老师多年来勤奋钻研。也很称职,我只是说不要以年龄为唯一标准。6、不要认为音乐学院毕业的一定弹教俱好,好多人在考音乐学院之前还是很努力的,考上后以为万事无忧,四年时间很少练琴,这种人的教学能力你相信吗?只有大学期间甚至工作之后还坚持练琴、拜师、钻研的老师才可以信任。 7,不要盲目相信学历,目前好多人为了评职称去国外读个硕士,尤其是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乌克兰、亚美尼亚等音乐学院,实际上这些学校对专业要求很低,重要的是语言,一个学生在这些学校上学第一年往往把90%以上的精力用来学语言,第二年才开始学钢琴,研二的后半年又忙于论文答辩、找工作等杂事,真正钢琴学不到很多东西,况且这些落后国家的钢琴教育水平其实与国内相差不大,他们正是抓住了国内崇洋媚外的心理。去这些落后国家的音乐学院留学两年还不如本科毕业后在中央上海等音乐学院定期找好的老师上课进步大,一句话,出国只是为了拿个文凭

二、 ---------------学生弹得好不等于老师教得好:许多老师常用的伎俩是:我的学生在某某大赛中得了金奖,所以你应该相信我教的好。乍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其实不然,第一:他所展示的学生获奖照片真的是他的学生吗(有的老师是借用别人的学生)第二:就算是他的学生,又跟他上过几节课呢?许多钢琴老师(尤其是机构)到处挑选那种“天才”儿童免费为他们上课,定期介绍到音乐学院教授那里去上课,私底下跟家长商量说是对外称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每次遇到重大场合让学生出来表演以展示该机构的教学成果。娱乐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一个名人出名了,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一夜之间冒出来许多自称是这位名人的老师的人,小则曾经教过她,大则是他的恩师。当然其中有一些是曾经指点过他,但也就是几节课的时间,难道是这几节课造就了他的成功吗?只能说这位老师比较幸运,像中**似的遇到了未来的潜力股,这种现象多出现在某些年长的教师身上,很简单,教的年头多了,按百分比自然会遇上那么几个有才的,尤其在8、9十年代整个省里搞艺术的教师就没几个,几乎所有的人都是他的学生,就算学生不出名,学生的学生也总有那么一两个好的。然后就说是自己的徒孙,中国人是很相信权威和年龄的,艺术界按资排辈儿现象严重。家长们也不明所以,以为越老越权威,实际上大多数在8、9十年代开始教学的老教师用的一直是老教法,几十年来并无改进,反而是忙于赚钱、养家、评职称、等等荒废了技艺,这一点很容易得到例证,目前就职于大学、高中、艺术学校等各单位的老教师,无论声乐、钢琴、都比不上刚毕业的大学生,但他们在那个位子上就有学生相信,找他们上小课,这样一来最倒霉的还是学生》 不要被艺术中心的规模和优雅的环境所迷惑:这些说白了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做的很漂亮,不要看硬件,要看软件(聘请的老师),就像高档消费场所,环境做的很漂亮,同样的东西却比外面贵很多,羊毛出在羊身上。

本人不是反对跟一些水平差一些的老师学,你水平差这不是你的错,这与你的教育背景等等各方面有关,但是你出来忽悠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如果你觉得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专业道路,可以找个一般的老师学(毕竟便宜,而且必须便宜,水平差嘛)但是你必须了解他是不是值他要的这个价钱,买东西还比较来比较去呢,怎么家长找老师就随便了呢,信息这么方便,在你的城市找个价钱不贵教得又好的很难吗?

三 、--------------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内幕:当记者请德国钢琴教育泰斗凯沫林对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谈谈看法时,他非常严肃地表示:中国的钢琴考级制度差得让他不想提起,让孩子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弹琴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死记硬背几首曲子。据凯沫林介绍,欧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考级,而是经常举办学校观摩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以此检验学生们这一段时间学了哪些曲目,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演奏有针对性地发现缺点,提出改正意见。据笔者了解,一方面由于家长们的急功近利,要求孩子速成,让孩子在短期内强化学琴,只弹考级曲目,主要以背奏为主。以为只要完成考级,就等于掌握了一门技能,所以考完级,也就不再学了。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急于求成,不按照科学的进度,片面追求考级。甚至于用一年的时间准备考级曲目,造成拔苗助长。而且老师们也互相竞争,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考完级,谁的本事就最大。。由于考级已不只是纯粹的考级活动,它已经和经济挂了勾,由此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近年来,考级的单位越来越多,如今承办音乐业余考级的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地方艺术院校,还有中国音乐家协会等等机构,真是眼花缭乱,有些人投身考级,就是看中了考级带来的巨大利益。随着考级单位的频频增加,便会出现相互排斥,相互竞争。到处都是不正常拉¬考生的现象,比如,带多少学生来考级就会有多少相应的回扣,学生越多,回扣的数额也就越大,通过率越高,毕竟下来考级的单位也是要吃饭的,导致的结果是,越是规模大资金雄厚的培训机构越是通过率高,越是通过率高越是利于招生,生源越多越有话语权,你不让我的学生通过,我就参加别的单的考级,反正又不是你一家。如此循环家长们也很难判断,哪一家最权威,这直接导致了恶劣的后果。出现了降低考试标准的 “怪现象”,如八级完不成的就给七级证书,甚至是交了报名费,演奏好坏都给合格证书。比较严重的是一些小县、市的琴行,他们往往无法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但打着省里或者国家考级机构的牌子实施,其实就是在误人子弟,这样就完全失去了考级的意义。要知道,考级真正的意义应该是通过考级抓素质教育,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考级活动不能成为生财之道。“家长的心态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许多课外艺术教育老师热衷于向学生推荐考级,追求考级成绩,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加砝码。道理很简单,如果某琴行学生考级率高,自然会成为其招生的招牌。而家长又不明所以,往往是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推荐去哪里就去哪里。业内人士指出,考级已经市场化,其背后存在着利益链条,各考级机构只有争取生源,才能获取利润。据了解,每位学生考级,需要交费80~200元不等,一年下来,仅本市就是百余万元的市场。竞争的直接后果是,考级标准越来越宽松,通过率高达95%!“实际上, 目前我市有大大小小的社会力量艺校、琴行百余家,一些琴行前为卖场后面办学,其师资力量课余艺术老师的来源包括几种: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业的毕业生(有好的差的),师范类学音乐教育专业(在校期间与音乐有关的都接触,属于大杂烩那种)毕业生。劝你一句,找老师一定要找专业的,可以少走弯路,基本在各机构做兼职(尤其是做全职)的,都是教得很一般的,因为真正好的老师往往名声在外,家里根本不缺学生,不会去兼职。而干全职的更是根本就没找到正式工作,只能在琴行靠误人子弟糊口

这些年来各类媒体和专家学者都在探讨一个同样的问题,所谓音乐考级的功利性之危害以及考级该何去何从。我认为,我们不要回避音乐考级的功利性。因为,我们都是生活在世上的普通人,学习音乐和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和技能究其目的性是一样的,或是作为职业,或是作为爱好,或是作为消遣。而家长们的初衷也是这样:有的是为孩子日后的升学做准备;有的是,希望孩子多学一门技能,所谓“艺多不压身”;有的是,希望孩子将来以此为业;还有的,就是因为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以后是否作为职业,也无所谓。可是一旦考级和升学、就业挂上钩,就难以逃脱“功利”二字。笔者只想告诉家长们,如何确立学琴的目标;如何甄别好的钢琴老师;如何学琴,如何做到不半途而费,真正学下去。

我认为,解决这些基本问题,对于琴童的家长们是最迫切的。否则,不仅浪费了很多金钱,大量的精力,而且虚度了孩子们的宝贵童年。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们,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有的人看不到一点效果呢?学琴毕竟要有一个回报,才算“不虚此学”。既然花了如此大的代价,为什么不去反思一下,是否可以找到正确的学琴之路,真正掌握一门技能,终身受用。其实,只要这些家长多了解一些有关的知识,就可以避免这样尴尬的局面。

近日读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刘诗昆痛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文章中提到了现在的“钢琴热”在社会中一些不好的现象,钢琴老师不够专业,没有资格,在刘诗昆看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十年以上专业训练,这是最基本的。”刘诗昆的回答带着不容置疑。可现实远非如此。如果深入各种琳琅满目的钢琴培训班,除了正统钢琴系毕业的学生,你会发现师资队伍多是这样的分布:既有原来学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的,也有学声乐、甚至音乐理论的。某些老师,上课从不示范,拿个谱子就让学生练,上完课划个钩又让带回家练,“只求应付了事,可能自己都不会弹。” 让刘诗昆无奈的是,“钢琴老师”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赋予一些象征性——良好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轻松的自由职业状态。自然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者,冲着这股吸引力而来。琴童数量快速增长,师资却远远跟不上,专业老师经过十年学习,“好容易出来一个,又只能一对一教几个学生。这种情况下,谁也避免不了滥竽充数者。”

四、---------------机构和钢琴老师太会包装自己:名人们普遍没有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名声在全国各地办中心,实际师资情况根本不去监督,只要该加盟机构每年交加盟费管他招的老师是何水平,这个经济账很清楚:招好的老师,人家要的课时费高,相对机构赚的就少了,不如招些水平差的、没工作的,利用机构的关系跟全国各个名人合个影,包装一下,就说是某某钢琴家定期为中心老师进行指导,该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大师的称赞,这是个商业化的社会,所有的事情只要有钱就能运作,与名人拍广告太类似了,只要给钱,大腕们才不管他代言的这个东西是真是假呢,只要笑脸相迎,金元加甜蜜蜜,伸手不打笑脸人,大师们往往不会驳人家面子,合个影,写个寄语,提个词,某某大师参观某个琴行给予该机构极高的评价等等很顺利成章的就出现在官方报道上(现在发表文章只要给钱,报社哪管你的真实性,没有人跟钱过不去)大连大多数机构我都去过,深为大连钢琴界骄傲,竟然多半都是我国几位钢琴教育泰斗的学生,其亲密合影犹如家人般和谐,令我深深“羡慕”,钢琴教育大师只有几十位,而钢琴教师确有几十万之众,如果这些人都长期跟大师们学习(大师们怕要被累死了)实际情况是只上过一节课,甚至一节没上过,去拜访的目的就是合个影,不要去机构学钢琴,比如你选的老师是100一节,你把钱交给机构,他们基本是五五分的,老师只能得到50元。而真正到老师家里学这100全是老师的,这代表什么?该老师家里学生太少,闲暇时只能去机构受人剥削。为何学生会少?就是水平不行嘛。所以去机构干的就是这个情况。可怜家长的钱被两拨人瓜分。几乎所有机构都会请一位当地钢琴界权威做他们的教学顾问,该顾问的教学水平往往还不错,请他的目的一:他也教课,课时费贵得很,因为人家在家里带学生都是当地最高价比如200,在该机构一般都是300(机构要赚一部分)目的二:慌称该专家长期培训该中心教师,带领他们搞科研,实际上能混到这个档次的人根本没时间做这些工作,即便教研最多一个月一次,对中心教师水平的提高作用甚微,另外,不要以为长得老的就一定是权威,本人当年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本科毕业后,回到老家合肥,由于土生土长,对当地各办学团体了如指掌,也熟知当地所谓专家的教学水平,用我们音乐学院的理念来看,方法太成问题了。类似安徽省这种没有音乐学院的省份。钢琴教育水平很难与国际接轨,仅有的少数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难以支撑整个教育市场,天赋好的学生大都被机构忽悠去,有实力的老师只能收一般的,学生素质差老师水平再高也出不了成绩,恶性循环下去,机构越做越强,越强越有吸引力。。。。。。

五、-------------各团体与培训机构关系密切:目前以办比赛为生的单位越来越多,许多比赛金银奖比例高达30%,只要参与就有优秀奖,美其名曰鼓励小孩,其实就是怕你下回不来了,或者觉得自己小孩没天赋不学了。真是可笑至极。金银奖选手无非一个证书,一个奖牌总成本不足8元。而选手的报名费高达200---300,各培训机构乐意与他们合作,哪个机构送的人多给的金银奖比例就高,有人可能会说,我参加的比赛都是国际比赛分赛区,会不正规?殊不知只要给了承办费,给多大比例的金奖还不是承办方说了算,然后把这些选手获奖的照片放在他们中心,无疑会蒙骗大多外行的家长,许多家长看孩子拿了个金奖,以为很了不起,殊不知真正去考音乐学院附中才知道水平差得远,我不是反对孩子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孩子得到锻炼这是好事,每年参加1—2次 很有意义,要选组织得好的大的组委会,

提醒你要注意看孩子和别人的差距。不要只把眼睛盯在奖牌上,这个东西水分太大。只参加国际专业性的、全国性的、名为某某钢琴比赛的,那些名为“才艺大赛”的综合性的就没意义了-------问题的核心是:谁送的学生多,谁就有话语权,想要多少金银奖,跟主办方打个招呼就行,送学生少的老师,即使学生弹的好,也没好成绩,即使有好成绩了,也被主办方幕后把好名次给了送学生多的机构(改了)。这样家长跟风,学生多的机构学生越来越多,教学质量却停滞不前。

几乎所有上规模的培训机构的老板都是40岁左右的那一拨人,这些人当年大都是音乐教育专业出身(因为当年考音乐学院相当难),接受的钢琴教育及其粗浅,加上这些年忙于机构的日常事务,大都荒废练琴,先天不足加后天缺钙,使得他们越来越远离钢琴艺术,渐成为“商人”但这群人社会经验丰富,是新中国第一批出道的机构创始人,社会关系广泛,跟当地青少年宫、音协、歌舞剧院、等所谓政府机构关系暧昧,想要个“某某人民政府授予优秀社会办学机构”等等荣誉。简直易如反掌。于是乎他们的中心往往耀眼夺目,各种荣誉满墙都是。极具迷惑性,家长看了腿都迈不动了,往往匆忙交了几个月的学费。他们靠自己的名望往往很拽,课时费动辄跟大学教授一样:(150-----200)家长普遍有着不正常的心理,一是以为越贵越好,二是以为教师越老越好,三是以为该中心越华丽、规模越大越好。提到少年宫、歌舞剧院,你不要以为他是政府办的,可以信任,实际上目前都是被私人承包了,用啥样的老师完全老板说了算。

六、----------------各种艺术学校误人子弟:先说最好的艺术学校比如省艺校、市艺校。不要以为他们是公办学校就正规的很,其实1、学校里乌烟瘴气,早恋、网游、赌博风气严重。简直像黑社会。2、这种学校的老师大都是靠关系进去弄到编制的,多为纨绔子弟,在音乐学院上学时本是游手好闲之辈。无真才实学。没有关系而有真才实学的老师往往对这等美差望洋兴叹,私立艺校更是不能考虑,办公室贴了满墙的历年考入音乐学院的学生名单,都是在做假,校长知道没人会去查的,也不违法。不知为何那么多的人相信

七、----------------不要企图先学电子琴后改钢琴:钢琴对手型、指法等有其特定的要求。到时候改的时候非常费劲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杨峻谈中国钢琴教育现状:一个优秀的钢琴老师他是要有多年的经验的积累和对这个事业的忠诚,我觉得他才是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 现在学琴的孩子那么多,我也相信有一大批不合格的老师在那里教学,甚至有些误人子弟的教学都有,有的连五线谱上要求的知识要点都不清楚就开始教学了,让人痛心啊。居然还可以大批的教学,我觉得这个现象是严重的。 不要以为我今天买了架钢琴,然后随便找个老师来学习,再然后希望孩子有很大的成就,那些没有接受错误指导的孩子要比那些接受错误指导的孩子要好教学得多。我们应该爱护儿童特别是这些钢琴学童,让他们有一个健康正确的学习环境。

八、-----------------篇幅、时间、精力限制,各种问题不能详尽解析,文字亦没有精雕细琢,只求说明问题。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有良知的同仁的注意,揭露中国钢琴教育之弊病,弘扬正气,为了家长、更为了可怜的琴童,他们跟某些老师学许多年,一心想考音乐学院,在不断的考级通过、比赛拿金奖的幻境中度过了珍贵的少年时光,原以为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却在参加音乐学院钢琴系的考试中一败涂地,十几年的努力,一家人的希望、心血、汗水、金钱所有的一切付诸东流,我相信多数家长不是抱着花钱让孩子学着玩的态度的,都是学学看,如果孩子天赋很好,进步比别的孩子快,再做是否走专业道路的抉择,但选错了老师,孩子长时间水平停滞不前,你会误以为孩子没天赋,多么可悲,我再次提醒家长注意:“不要看广告,要看疗效”,另外本人以上所说句句属实,无夸大成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539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