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与生命的对话
— — 论儿童文学教学中童心体验对学生生命成长的意义
摘要:教育的过程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将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沉而强劲的生命启迪。因此儿童文学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体验童心,引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里与儿童本真的生命一起漫步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关键词:儿童文学;童心体验;生命成长
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海伦�6�1凯勒在回忆自己小时的学习生活时,曾提到一开始老师怎么教她都没有印象,直到有一天女教师沙利文**把她的手放在水龙头下面用水冲,并不断地在她的手上写“water”,终于,海伦明白了这凉凉的、滑滑的就是“water”。海伦是这样来描述当时的感受的:“突然,我努力去回想一些模糊的事情,一种朦胧的印象�6�8�6�8就在灵光一闪的当儿,我领悟了W—a— t—e—r手势,指的正是那种奇妙的、清凉的、从我手上流过的东西。就是这个字唤醒了我的心灵,并使我的心灵得到了自由,因为这个字是活生生的。”读了这个故事,我深深地感叹于沙利文老师高超的教学技艺,她懂得运用体验来唤醒海伦的心灵。体验不仅使海伦理解了难懂的单词,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她对生命的感动,并由此体验到了生命成长的快乐。
的确,我们的教育原本就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正如著名教育家叶澜先生所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6�8�6�8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而体验则是使教育进入生命的唯一通道。体验使我们融人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明的关系之中,感受生命的艰辛与欢愉。只有体验的东西,才能内在于人的生命之中,融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教育的过程必然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是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更是生命的自我生成、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
在文学课程的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对生命的再度体验过程,而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 J,那“秋空霁月一样澄明”、“晶球宝玉一样莹澈” 的童心世界将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沉而强劲的生命启迪。因为人生初始阶段的生命包纳着远比成人生命丰厚的内涵,这个尚未人世的生命状态积蕴了美丽的童真、旺盛非凡的生机、“走向将来的成熟的不能抑止的希望”L4j。童年人生意味着率真纯洁、创造发展、理想与未来。因此在儿童文学教学中,我们应着力引导学生对童心的体验,引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里与儿童本真的生命一起漫步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一、诱发童心生命的触动
体验是以情感为核心的心理活动,它是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体验和感受,通过直觉或活动过程所产生的精神上的快感或厌恶表现出来。情感广泛渗入其他心理因素之中,使整个体验过程浸染着感情色彩;它又是触发其他心理因素的诱因,能推动它们的发展,起着动力作用。因此,对童心的体验首先要从情感着手,唤醒学生那潜埋着的童年生命感觉。当学生面对一个熟悉而陌生的过去世界,其情感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复杂性:有重温旧梦的,有补偿失落梦幻的,有逃避现实的,也有了解研究的�6�8�6�8而要使这种心理处于最健康、最积极、最有效的活动状态,就必须创设一个有助于其生命充分生长的情境,以触发学生的童心世界,把学生的生命力量引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我们可以带学生去小学体验生活;也可以师生共同交流童年的趣事;还可以开展儿童诗歌会、故事会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感觉到生命个体得到珍视,他们才会涌起参与到与文本进行生命最本真的精神对话的激情。俄国诗人沃罗申曾写道:“让我们像孩子那样逛逛世界/我们将爱上池藻的轻歌/还有以往世纪的浓烈/和刺鼻的知识的汁液/梦幻的神秘的吼叫�6�8 �6�8 ” 当学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解读人生,便会发现一个天籁般的世界:大地广阔而干净,天空清新而明朗,在美的乐园中,去寻觅生命之真。
二、感知童心生命的对接
感知是进人体验的门户。儿童文学是对童心的塑造与展示,充满了对童真童趣的描写与颂扬,显现了儿童生命令人神往的纯真、浪漫、快乐、质朴、稚拙等审美形态。要感受这些美,就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通过视、听、味、触等各种器官,将对象纳入个体的生命之中。这实际上是主体在用生命接纳客体。而客体也并非是“纯客体”,是作者生命的体现。因此,主体感知客体,实际上是生命与生命的对接。只有学生自身的生命与作家寄寓浸染在文本中的生命开始对接、碰撞,才能获得人生意义的种种启迪,才会对儿童生命诗意存在产生一种深刻而真挚的眷恋。
教学中我们可采用朗诵、阅读、听录音或观看影视片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直接用自己的心灵与教学内容对接,从而有效获取对童心的感知。对于儿童诗歌和儿童写景抒情散文,朗诵是一种获取审美感知的最佳方法。可以是教师声情并茂的吟诵,也可以是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诵,还可以是师生共同聆听配乐朗诵。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进入一种入境入神的状态,并且通过调动各种感官,学生会不自觉地用自己已有的生命体验去接纳所获得的新的形象。如李华的《小鸟喳喳》是一篇美得让人不忍释卷的童话抒情诗,通过听配乐朗诵,一幅由太阳透明的帐子,树叶翠绿的掩映,溪水淙淙的流动和沉默、慈爱、善良的大山爷爷所组成的温馨和谐的小鸟的“桃花源”图就会慢慢映入学生的头脑中。与此同时,学生的记忆库为之大开,过去有关小鸟的各种体验被纷纷调动起来,对新的形象加以选择和整合,从而产生审美的愉悦感,达到美的和谐。再如陈丹燕的抒情散文《中国少女》,教师可通过平和温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当代中国少女生命的美、青春伊始的美,感受到她们对崇高、温柔、自由、神圣等生命形态的探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