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说明欧洲和伊斯兰这两大园林体系起源于何处?它们又分别发展出了哪些流派?

简要说明欧洲和伊斯兰这两大园林体系起源于何处?它们又分别发展出了哪些流派?,第1张

公元前三千多年 ——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 。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国土的其余部分都是沙漠地带。沙漠居民把在一片炎热荒漠的环境里有水和遮荫树木的“绿洲”作为模拟的对象。尼罗河每年泛滥,退水之后需要丈量土地,因而发明了几何学。于是,古埃及人也把几何的概念用之于园林设计。水池和水渠的形状方整规则,房屋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是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设计。 公元前五百年 ——古希腊的雅典城邦及罗马别墅园宅园 1、古希腊的雅典城邦 古希腊由许多奴隶制的城邦国家组成。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完善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文化、科学、艺术的空前繁荣,园林的建设也很兴盛。古希腊园林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供公共活动浏览的园林:早先为体育竞技场,后来,为了遮荫而种植的大片树丛逐渐开辟为林荫道,为了灌溉而引来的水渠逐渐形成装饰性的水景。到处陈列着体育竞赛优胜者的大理石雕像,林荫下设置坐椅。人们不仅来此观看体育活动,也可以散步、闲谈和游览。政治学家在这里发表演说,哲学家在这里辩论,为此而修建专用的厅堂,另外还有音乐演奏台以及其他公共活动设施。但这种颇似现代“文化休息公园”的公共园林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随着古希腊民主政体的衰亡而逐渐消失。第二类是城市的住宅,四周以柱廊围绕成庭院,庭院中散置水池和花木。第三类是寺庙园林即以神庙为主体的园林风景区,例如德尔菲圣山( The Mountaiin Sanctuary of Delphi )。 2、罗马别墅花园 罗马继承古希腊的传统而着重发展了别墅园( Villa Garden )和宅园这两类,别墅园的修建在郊外和城内的丘陵地带,包括居住房屋、水渠、水池、草地和树林。当时的一位官员和著作家Pliny 对此曾有过生动的描写:“别墅园林之所以怡人心神,在于那些爬满常春藤的柱廊和人工栽植的树丛;晶莹的水渠两岸缀以花坛,上下交相辉映。确实美不胜收。还有柔媚的林荫道、敞露在阳光下的洁池、华丽的客厅、精制的餐室和卧室 …… 这些都为人们在中午和晚上提供了愉快安谧的场所。庞贝( pompei )古城内保存着的许多宅园遗址,一般均为四合庭院的形式,一面是正厅,其余三面环以游廊,在游廊的墙壁上画上树木、喷泉、花鸟以及远景等的壁画,造成一种扩大空间的感觉。 公元七世纪 ——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大帝国(412—1998) 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东起印度河西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广大地带,建立一个横跨亚、非、拉三大洲的伊斯兰大帝国,虽然后来分裂成许多小国,但由于伊斯兰教教义的约束,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仍然保持着伊斯兰文化的共同特点。阿拉伯人早先原是沙漠上的游牧民族,祖先逐水草而居的帐幕生涯,对“绿洲”和水的特殊感情在园林艺术上有着深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受到古埃及的影响,从而形成了阿拉伯园林的独特风格;以水池或水渠为中心,水经常处于流动的状态,发出轻微悦耳的声音。建筑物大半通透开畅,园林景观具有一定幽静的气氛。 公元十四世纪 ——伊斯兰园林的鼎盛 印度莫卧儿园林 公元十四世纪是伊斯兰园林的鼎盛时期。此后,在东方演变为印度莫卧儿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水渠、草地、树林、花坛和花池为主体而成对称均齐的布置,建筑居于次要的地位。另一种则突出建筑的形象,中央为殿堂,围墙的四周有角楼,所有的水池、水渠、花木和道路均按几何对称的关系来安排。著名的泰姬陵即属后者的代表。 公元十五世纪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 欧洲西南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几个伊斯兰王国直到十五世纪才被西班牙的天主教政权统一。由于地理环境和长期的安定局面,园林艺术得以持续的发展。伊斯兰传统吸收罗马的若干特点而融冶于一炉,格拉那达的阿尔罕伯宫即为典型的例子。这座由许多院落组成的宫苑位于地势险要的山上,建筑物除居住用房外大部分为马蹄形券洞,甚至可以看到苑外的群峰。再加上穿插引流的水渠和水池,整座宫殿充满了“绿洲”的情调。宫内园林以庭院为主,采取罗马宅院四合庭院的形式,其中最精彩的是拓溜园(C out of Myriles )和狮子院( Court of Lions )。拓溜园的中庭纵横一个长方形水池,两旁是修剪得很整齐的拓榴树篱。水池中摇曳着马蹄形券廊的倒影,显示一派安详安谧亲切的气氛。方整宁静的水面与暗绿色的树篱对比着精致繁荣、色彩明亮的建筑雕塑,又给予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狮子院四周均为马蹄形券廊,纵横两条水渠贯穿全院,水渠的交汇处即庭院的中央有一个的喷泉,它的基座上雕刻着十二个大理石狮像(伊斯兰教的教规禁止以动物作装饰题材,这十二个狮像是后来加上去的)。阿尔罕伯拉宫的这种理水手法给予后来的法国园林以一定程度的启示。 公元十五世纪后期

——欧洲意大利半岛的理水方式和园林小品的产生

十五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的上升期,意大利出现了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商业城邦。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从中世纪宗教中解脱出来,摆脱了上帝的禁锢,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创造力。“人性的解放”结合对古希腊罗马灿烂文化的重新认识,从而开创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高潮,园林艺术也是这个文化高潮里面的一部分。

意大利半岛三面濒海而多山地,气候温和,阳光明媚。积累了大量财富的贵族、大主教、商业资本家们在城市修建华丽的住宅,也在郊外经营别墅作为休闲的场所,别墅园遂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类型。别墅园林多半建立在山坡地段上,就坡势而做成若干的台地,即所谓的台地园。园林的规划设计一般都由建筑师担任,因而运用了许多古典建筑的设计手法。主要建筑物通常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沿山坡而引出的一条中轴线上开辟一层层的台地,分别配置保坎、平台、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高耸的丝杉、黄杨、石松等树丛作为园林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过度。站在台地上顺着中轴线的纵深方向眺望,可以收摄到无限深远的园外借景。这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园林形式。

理水的手法远较过去丰富。在高处汇聚水源做贮水池,然后顺坡势往下引注成为水瀑,平濑或流水梯( W ater Stair ),在下层台地则利用水落差的压力做出各式喷泉,最低一层平台地上又汇聚为水池。此外,常有为欣赏流水声音而设的装置,甚至有意识地利用激水之声构成音乐的旋律(W ater Organ )。

作为装饰点缀的“园林小品”也极其多样,那些雕镂精致的石栏杆、石坛罐、保坎、碑铭以及为数众多的、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大理石雕像,它们本身的光亮晶莹衬托着暗绿色的树丛,与碧水蓝天相掩映,产生一种生动而强烈的色彩和质感的对比。

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中还出现一种新的造园手法——绣毯式的植坛 (Parterre),即在一块大面积的平地上利用灌木花草的栽植镶嵌组合成各种纹样图案,好象铺在地上的地毯。

公元十七世纪

——法国的中轴线对称规整的园林布局

十七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园林传入法国。法国多平原,有大片天然植被和大量的河流湖泊。法国人并没有完全接受台地园的形式,而是把中轴线对称均齐的整齐式的园林布局手法运用于平地造园

公元十七世纪末。

——法国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威

十七世纪末,欧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加速进行着,君主专制政权成了资产阶级和贵族共同镇压农民和城市平民的国家机器。法国在当时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国家,国王路易十四建立了一个绝对君权的中央政府,尽量运用一切文化艺术手段来宣扬君主的权威。宫殿和园林作为艺术创作当然也不例外,巴黎近郊的凡尔塞宫(Versallei)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凡尔塞宫占地极广,大约有六百余公顷。是路易十四仿照财政大臣副开的围攻园样式而建成的,包括“宫”和“苑”两部分。广大的苑林区在宫殿建筑的西面,由著名的造园家靳诺特( Andri Le Notre )设计规划。它有一条自宫殿中央往西延伸长达二公里的中轴线,两侧大片的树林把中轴线衬托成为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自西向东一直消逝在无垠的天际。林荫大道的设计分为东西两段:西段以水景为主,包括十字型的大水渠和阿波罗水池,饰以大理石雕像和喷泉。十字水渠横碧的北段为别墅园“大特里阿农” (Grand Trianon), 南端为动物饲养园。东端的开阔平地上则是左右对称布置的几组大型的“绣毯式植坛”。大林荫道两侧的树林隐藏地布列着一些洞府、水景剧场( Water Theatre )、迷宫、小型别墅等,是比较安静的就近观赏场所。树林里还开辟出许多笔直交叉的小林荫路,它们的尽端都有对景,因此形成一系列的视景线 (Vista) ,故此种园林又叫做视景园 (Vista Garden)。中央大林荫道上的水池、喷泉、台阶、保坎、雕像等建筑小品以及植坛、绿篱均严格按对称均齐的几何格式布局,是为规整式园林的典范,较之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更明显的反映了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原则。它所显示的恢弘的气概和雍容华贵的景观也远非前者所能比拟。 公元十八世纪初期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盛行

英伦三岛多起伏的丘陵,十七、八世纪时由于毛纺工业的发展而开辟了许多牧羊的草场。如茵的草地、森林、树丛与丘陵地貌相结合,构成了英国天然风致的特殊景观。这种优美的自然景观促进了风景画和田园诗的兴盛。而风景画和浪漫派诗人对大自然的纵情讴歌又使得英国人对天然风致之美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思潮当然会波及园林艺术,于是封闭的“城堡园林”和规整严谨的“靳诺特式”园林逐渐被人们所厌弃,而促使他们去探索另一种近乎自然、返朴归真的新园林风格——风景式园林。

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兴起于十八世纪初期。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树木,摒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为了彻底消除园内景观与园外景观的界限,英国人想出一个办法,把园墙修筑在深沟之中即所谓“沉墙”。当这种造园风格盛行的时候,英国过去的许多出色的文艺复兴和靳诺特式园林都被平毁而改造成为风景式的园林。

风景式园在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但物极必反,却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极端即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这种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感。因此,从造园家列普顿 (Humphry Replom) 开始又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甚至有在园林中故意设置废墟、残碑、断蝎、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这就是所谓的“浪漫派”园林。

这时候,通过在中国的耶苏会传教士致罗马教廷的通讯,以圆明园为代表的中国园林艺术被介绍到欧洲。英国皇家建筑师张伯斯 (William Chambers) 两度游历中国,归来后著文盛谈中国园林并在他所设计的丘园 (Kew Garden) 中首次运用所谓“中国式”的手法,虽然不过是一些肤浅和不伦不类的点缀,终于也形成一个流派,法国人称之为“中英式”园林,在欧洲曾经盛行一时。 公元十八、十九世纪

——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的平行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是靳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的并行发展、互为消长的时期,当然也产生许多混合型的变体。

公元十九世纪中叶

——植物研究成为专门的学科,大量花卉开始在景观中运用

十九世纪中叶,欧洲人从海外大量引进树木和花卉的新品种而加以驯化,观赏植物的研究遂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花卉在园林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很讲究花卉的形态、色彩、香味、花期和栽植方式。造园大量使用了花坛,并且出现了以花卉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花园”,乃至以某一种花卉为主题的花园,如玫瑰园、百合等。

公元十九世纪后期

——大工业的发展,郊野地区开始兴建别墅园林

十九世纪后期,由于大工业的发展,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日愈膨胀、人口日愈集中,大城市开始出现居住条件明显两极分化的现象。劳动人民聚居的“贫民窟”(Slum)环境污秽、嘈杂。即使在市政府设施完善的资产阶级住宅区也由于地价昂贵,经营宅园不易。资产阶级纷纷远离城市寻找清净的环境,加之以现代交通工具发达,百十里之遥朝发夕至。于是,在郊野地区兴建别墅园林成为一时风尚,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是这类园林最为兴盛的时期。

当时的许多学者已经看到城市建筑过于稠密和拥挤所造成的后果,特别是终年居住在贫民窟里面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优美的园林环境作为生活的调剂。因此,在提出种种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案设想的同时也考虑到园林绿化的问题。其中霍华德( EHoward )倡导的“花园城”不仅是很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而且在英国、美国都有若干实践的例子,但并未得到推广,至于其他形形色色的学说,大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不易实现的空想。另一方面,在资产阶级居住区却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园林类型:比较早的如象伦敦花园广场;稍后,纳许将公园纳入住宅区的规划中。

二十世纪以来(一战以后)

——现代流派的迭兴 产生了现代园林

第一次世界大站以后,造型艺术和建筑艺术中的各种现代流派迭兴,园林也受到他们的潜移默化。把现代艺术和现代建筑的构图运用于造园设计,好象靳诺特式园林运用古典主义建筑的原则一样,从而形成一种新型风格——“现代园林”。这种园林的规划讲究自由布局和空间的穿插,建筑、水、山和植物讲究体形、质地、色彩的抽象构图,并且还吸收了日本庭园的某些意匠和手法。现代园林随着现代建筑和造园技术的发达而风行于全世界,至今仍方兴未艾。

“一提到法国,首先想到的是浪漫”

中国人对法国的浪漫,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以至于调查中有84%的人把浪漫放在他们心目中法国形象的首位。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的孟华教授认为,“浪漫法兰西”形象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来华的欧洲传教士的作品,他们为中国人介绍的法国就是重文化、重精神的法国,以至于从很早的时候起中国人就称巴黎为“花都”,这个“花”并不是鲜花的意思,而是指“浪漫之都”。

问:巴黎为什么称的上是“花都”

答: 巴黎有“浪漫之都”的美誉。所以,这次在冬天孤身赴花都,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病态的自虐行径。但却因此,对这称号得到更深切的体会。 巴黎今天的美,造就于历代的罗马风格、歌德式、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印象派、古典主义等艺术运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梵高、海明威、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等,更为巴黎增添了几分不羁的浪漫。 体验者:当当 漫步塞纳河畔 在雪花皑皑的冬季,沿着塞纳河漫步,欣赏堤岸两边的各式建筑,往返于河中的船只,和那三十二座沟通河道南北两岸的新旧桥梁,的确不难发现当中的魅力。塞纳河中央的西堤岛,就是巴黎的起源地。雨果家喻户晓的《钟楼怪人》中的巴黎圣母院,也正建在此处。这座在十二世纪启建的教堂,和巴黎有着渊远的关系。教堂内外手工景致的墙雕和色彩斑斓玻璃花窗,向人们传述着圣经里的种种事迹。军事医院一端的杜多孟教堂随着教堂侧的螺旋楼梯往上爬,就能抵达其著名的钟塔。只见钟楼的外墙,悬置了不少维妙维肖的石兽雕像,仿佛随时会破石而出,守护这古老的教堂,歌德式的神秘风味十足。军事医院是路易十四,为战争中伤残和退伍的士兵所建的疗养院。如今,部分建筑已改设为世界最大的军事博物馆。除了展示各国从中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备、武器、历史等,当然也少不了有关自封为“法国凯撒”的拿破仑的展览。前院和庭院里,所摆放着的许多台十七八世纪青铜大炮,更衬托出此处威赫的排场。庭院一端金碧辉煌的杜多孟教堂,原本是供留宿者和国王礼拜而建,现在却成了拿破仑的陵寝。这位曾叱吒风云的枭雄,就长眠于里头的巨型红斑岩陵棺内。体验者:李丽 香榭丽舍大道世界闻名的巴黎景点,都仿佛林立在香榭丽舍大道附近。象征了拿破仑旗下法军的光荣勋绩的凯旋门,就屹立在大道的西端。拱门上布满了细巧的雕饰,赞颂着拿破仑的鸿图大业。林阴的香榭丽舍大道,汇集许多各式商店、咖啡厅、戏院、餐馆等,是消磨时光或消费金钱的一大去处。大道一直伸延至设有喷泉、雕像和方尖牌的协和广场。法国大革命的时候,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就是在这里,遭到断头的命运。在广场北边,是拥有希腊神殿外型的马德连教堂(L'Eglise de Madeleine)。 罗浮宫展览厅人来人往,好热闹体验者:罗罗 罗浮宫“镇馆三宝” 从协和广场通过昔日王宫花园的图勒里公园(Jardin des Tuileries),便是世界三大博物院之一的罗浮宫博物馆。这里是王宫的旧址,而经过当年的几番改建和扩建,才有今天气势磅礴的规模和面貌。博物馆里聚集的展览品繁多,加上宫殿本身装饰华贵,壁画敦煌,若时间有限,恐怕只能对收藏品点到为止地浅赏。这宏丽的迷宫被分为古代埃及、古代东方、古代希腊、伊特鲁利亚(Etruscan)及古罗马文物;绘画、雕塑、工艺品等部门,在观赏展览品之际,不难迷失在看似无尽的回廊中。不能错过的,当然是罗浮宫的“镇馆三宝”:蒙娜丽莎肖像、米罗岛的维纳斯和萨摩屈拉克胜利女神(The 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眼神忧伤的蒙娜丽莎、优美姿态的维纳斯和展翅欲飞的胜利女神,各流露了不同的艺术神韵体验者:张黎明 登上埃菲尔铁塔顶听说,317米高的埃菲尔铁塔顶端,是观赏巴黎暮景的绝佳位置。从巴黎军校后宽广的大道,迈向这耸立于河边的坐标,庞大的铁塔随着步伐,渐渐地充满视野。在1889年完工的巴黎铁塔,分三个平台供游客参观。游客能选择爬楼梯或乘升降机攀登首两个平台。平台上有博物馆、餐馆和酒吧,各处也展示了有关埃菲尔铁塔的历史解说。从顶端的平台,能一览无遗地俯瞰巴黎全景。冬天的白昼短促,日落来得特别早,不久就见西边的巴黎,闪耀在折射的夕晖之中,但城市的东边,却因飘至的风雪,陷于一片朦胧之中,景观实在叹为观止。冬天的巴黎,虽然天色时而晦暗,寒风萧萧刺骨,但披上一层厚厚的银妆后,似乎更为浪漫,更加醉人。若有人把臂同游,想必能驱走冬天的寒意。

在众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国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风采, 享有"花都"之誉。

巴黎位于法国盆地中央,城区横跨秀丽的塞纳河。它是以一个船形小岛--市岛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已有2千多年历史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院就屹立在市岛中心,它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圣母院作为古老巴黎的象征,那么,矗立在塞纳河左岸的艾菲尔铁塔,便是现代巴黎的标志。这座以法国工程师、世界铜铁混凝土建筑的奠基人艾菲尔命名的铁塔建于1889年,堪称现代铁塔之祖。铁塔高 达320米,相当于80层大厦那么高,站在塔顶可俯瞰巴黎全市风光。

除了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之外,巴黎还有巴士底广场、协和广场、 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等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凯旋门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对面就是协和广场。它是拿破仑为了炫耀胜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从1806年开始,历时30年才完成。凯旋门高达4954 米, 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内外墙布满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马赛曲》最为著名。 凯旋门前面的大街上的爱丽舍宫,也是法国的著名建筑。金碧辉煌的宫舍内,墙上挂着著名油画和名贵挂毯,室中陈设着古色古香的镀金精雕家具, 以及各式各样的精致座钟,宛如一座博物馆。从1873年开始,爱丽舍宫已成为法国总统府。

巴黎拥有60多座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 ,60个剧场,200家**院, 15个音乐厅。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卢浮宫。它曾是法国历代王朝的王宫,现已成为法国美术博物馆。全馆有藏品40万件,其中包括《胜利女神》、《岩间圣母》等名画和雕像。巴黎的"街头艺术"也历久不衰。这里既有名闻全球的露天画廊,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音乐会。许多青年学生和普通市民,常常自带乐器,到街头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的服装名闻世界,领导着世界服装的潮流。全市有几千家服装店,各国富豪纷纷前来定制衣服。在巴黎街头,很难碰到服饰相同的妇女,她们也为“花都”竞添风采。

巴黎真的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仅市区内就有很多的历史古迹与建筑美景可供游览,当然法国美食更是无可挑剔,葡萄美酒任品尝,这是一个拥有浪漫、充满感性与不乏物质享受的城市。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来说成为巴黎人都是件无比荣幸的事。

巴黎以其圆顶教堂、凯旋门、伟大的宫殿、雄伟的广场、皇家公园以及每晚数以百万的闪烁灯火而成为法国的中心。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在100多年前被人斥责为“可惜的与无用的”,后来它才被友好地接受下来,并成为巴黎的象征。就像河岸与服装设计师,小咖啡馆与咖啡厅,流浪者与看门人一样,巴黎是集所有于一身的城市,帝国的伟大与神圣、财富与权力、传统与热烈、机智与随便处世之道与世界主义,它自豪而又任性,充满矛盾与反差。出生于南法的德岱在《风车小屋来信》一书的开头曾说:“我对喧嚣阴沉的巴黎毫无向往之心。”然而德岱最终还是来到巴黎,并在此终其一生。

在巴黎的街道上,四处可见街头艺人的表演,有的将自己装扮成音乐盒上的芭蕾舞者,有的即兴拿起乐器就地演奏, 更有些艺术家就在街头上表演起默剧或是反讽舞蹈,整个巴黎市区,几乎都浸*在艺术的细胞与气息中,即使是在地铁的车厢, 可能也会有机会遇到一个表演手风琴的艺术家,向你缓缓诉说着邂逅的神奇。

巴黎的酒吧、迪厅、爵士乐俱乐部、歌舞剧、古典音乐、剧院和芭蕾,使喜欢过夜生活的人士真正找到了朝圣之地。每天晚上,圣日尔曼大街两侧,拉丁区和蒙巴那斯区,人们都可以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气氛。在玛莱区,在哈伦区和在拉博街上(Lappe)、巴士底歌剧院后的小酒吧和迪厅非常吸引人,而在香榭丽舍大街闲逛的人流从未中断过。在这个灯火辉煌的大都市夜晚,最便宜、但也很巴黎式的消磨方式自然是在不计其数的露天咖啡店里找一处坐下来,边欣赏夜景边聊天,当然,人们也可以喝上一小杯黑咖啡。在露天咖啡屋消磨时光——实际上这是法国从早到晚最喜爱的休闲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36769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7
下一篇2023-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